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相传华严经由文殊与阿难结集后,藏入龙宫,后龙树入龙宫见之,有三种本,乃取下本,流传世间,其说近于神话,未必尽可信。以意思之,释尊灭后数百年间,印度皆盛行小乘教,大乘经典,湮没不传,此则系事实。然不传乃无人宏扬之谓,并不是遗失,观于佛灭六百年后,马鸣菩萨宗百部大乘经典,著大乘起信论之事,便可见大乘经典,多在人间,不过无人瞧理,等于灭绝耳。龙树菩萨取而张皇流通之,亦合于情理,初不必依赖龙宫,而后有华严也。至上本中本之说,可以姑妄听之,事实是否如此,也不必深究,因其或是或非,皆无关宏旨故也。

  2.

  法界缘起与法界 三观,是华严宗对于宇宙万有,极其微妙的看法。所谓法界缘起者:即是以一切法起一法,以一法起一切法,二者同时,并无先后。现在试把吾人身上的一根毫毛,名为一法,若欲完成此一根毫毛的生起和存在,必须身体完整,否则人既无有,安有毫毛。其次,若欲维持此一身,则一切生活条件,必须具备,然后此身体才能存在,如是则整个宇宙,乃至日月山川,草木房舍,皆须一一建立。因此,在事实上,要用一切法的互相关系的一切势力,才能生起这一根毫毛,此名以一切法起一法。反过来说:为了要生起要维持这一根毫毛,就必须生起整个宇宙万物,此名以一法起一切法。此两重意义,有如交芦,相互而立,各缘起其所缘起,重重无尽,无彼固无此,无此则亦无彼,是名法界缘起,是说明全法界的事事物物,互相缘起之义也。

  3.

  法界缘起的根源,起于真如不守自性,不觉心动,遂生万有,若欲返本归真,则亦不外心空则诸法灭。如梦醒后,梦中境界皆消,彼未醒之人,依然觉其为有。十法界中,只有佛是萝醒人,九界众生,皆沉迷于其梦中的境界也。

  4.

  以大入小,以多入一,此有理事两门。就理门说:一微尘中,有整个宇宙的势分在内,否则此一微尘,就不能存在。摄整个宇宙的势分,入于一微尘中,即是以大入小,以多入一。就事门说:纳须弥山于一芥子里,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中,安三万二千师子座,于丈室内,即是以大入小,以多入一。佛及大菩萨,已在自性中,证到理之极致,再证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极致,于心自在,于法自在,就能够操纵万物,冈不如意。欲界的他化自在天,色界的摩醯首罗天,也都具有此种本领的一部份,吾人系凡夫身,无有通慧,方为诸法所操纵,又安能操纵诸法,所以对于此类理论,只好闻而知之,若要证实,须留待修到大菩萨的地位时再说,暂时可以不必穷研也。

  5.

  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全是对的。大乘起信论内,所标的三细六粗,就是万法缘起的行相。三细中的第一「无明业相」,即指最初一念,不觉心动,心动即是业,后于此之起业相,业击苦相,更是业了。所以宇宙万法,彻头彻尾,全是业力在那里作主作崇,成一大业网,包无不尽,这样看起来,说是业感缘起,一点也没大错误。再进一步言: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转一精明本体,成为八识,此八识中,以阿赖耶为主,为前七识所依。阿赖耶识中,十法界种子,法尔具足,遇染净缘薰发,乃成现行,十方三世,无量依正境界,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立起来的,这样看起来,说是赖耶缘起,一点也没有错误。更进一步言:万法纷纭,此起彼灭,全是真如随缘所显现,阿赖耶识本真妄和合,而妄依真起,只因一念不觉,致使全真成妄,这样看起来说是真如缘起,一点也没有错误。事虽如此,然而一法之生,其因缘势力所流布,有如瓜蔓,左牵右掣,包罗甚广,若言其极致,则全宇宙内,并没有一法,与此无关涉者,随拈一尘,皆动全法界,这样看起来,说是法界缘起,一点也没有错误。在上述各种缘起中,见智见仁,若是其是,若欲调和于四者之间,下一个转语,则「上一心缘起」四个字,足以贯之,理由是:不管他什么缘起,若心不动,法无由生,心动故,万法乃生也。外道的帝缘起,当然不成理由,万法若由上帝缘起,则上帝由何缘起?若亦有缘起,则上帝缘起,已落第二阶段,既是第二阶段,则此段之上,尚有缘起,不成

  最初。若无有缘起,则上帝乃无因之果,于理不通。所以有福之人,乃能闻佛法,若宿世未种善根,未修慧业,虽具耳根,亦只好闻波句说也。

  6.

  华严宗于净土宗有大关系,因为此经后段,善财于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并华藏海众,导归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可知华严的最后指归,也是极乐净土,号称诸经之王的华严,尚且弘扬极乐净土,以之为归宿处,所以谤净土,也就是谤华严。难道普贤、善财、文殊、这些等觉菩萨,其智识都不如我辈吗!轻视净土法者,观此亦当憬然悟矣。

  7.

  有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但没有理理无碍法界。关于理的解释,课文中明明说:「真如平等的理体,为万法所依,名理法界。」事有万殊,故称事事,这个真如平等的理体,本来只有一个决无第二,怎么能称为理理呢?譬如一父生数子,写信时,可任意说:父平安,子平安,父子平安,子子平平四种,而不宜说父父平安,因为父亦如真如理体,只有一个也。

----------------------------------------------------------------------------------------------------------------

更多方伦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四章 佛是洞彻 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七课 华严宗 (四)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天台宗 (一)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九课 天台宗 (二)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

 

后五篇文章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四章 佛是洞彻 富裕和肥胖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四章 佛是洞彻 心的最高境界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三章 佛是觉察 善良是一种觉悟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六课 华严宗 (三)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五课 华严宗 (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