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邹相美文:佛珠随想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邹相美文:佛珠随想

 

  那天心情比较复杂,因为一件小事和朋友发生了不愉快。静坐在办公室,突然看到左侧书架上放着的一串佛珠,它是三年前我从一家寺院里请来的。原本泛黄的佛珠,在我的手腕上度过近三年之后,变得通体透亮,颜色也变成了墨绿色。看着这串佛珠,一时间,思绪如波涛汹涌,肆意翻滚……

  这串佛珠,见证了我儿子的出生。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家人的敦促下,我和妻子走进了结婚的殿堂,并幸运地拥有了一个男孩儿。儿子的出生,让我原本和谐的家庭更加团结。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在感觉肩膀上的压力日益增加之时,也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和责任。如果说,以往的生活都是漫无目的地活着,而现在的生活则是有计划、有规律地奋斗。儿子的出生改变了以往懒散的习惯,让我在工作上更加严谨,更加努力。而这一切,都在佛珠的注视下进行。

  这串佛珠,见证了我两位最亲的人——奶奶和外婆的先后离世。两年前,奶奶因病辞世,而今年,外婆也因病不幸去世。两次殡葬仪式,两次瞻仰遗容,这让我原本脆弱的心凄伤不已。回想二位老人对我的种种好处,对我的关心和鼓励,对我的支持与慰藉,泪水就像断线的风筝,尽情飞舞。在她们的坟前,我长跪不起,并立下誓愿,用百倍的努力与付出,干出一番事业,让她们安心。“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两位老人的离去,让我了知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道理,也让我明白活在当下的真谛。而这一切,都在佛珠的相伴下进行。

  这串佛珠,见证了我在佛法修习上的精进。我接触佛教,源于高中的一位同学,他家人都信佛,而我们是要好的朋友。而真正开始走进佛教、认识佛教、接触佛教,也就在这几年。特别是最近三年,通过对佛教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与不同寺院法师的接触,我对佛教文化兴趣盎然。大概从三年前开始,我先后在海内外佛教期刊杂志上发表与佛教、佛学相关的文章一百余篇,并与不少佛教刊物的编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最需要的,是内心的安详。而研习佛法,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就能让我们获得内心的自在与轻安。这一切,都是在佛珠的护持下进行。

  时下,佛珠成为很多人喜爱的佩戴之物。在佛教典籍中,有关佛珠的起源和普遍寓意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为通说——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则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从这里可以看出,佩戴、持有佛珠具有殊胜的功德。而佛珠就使用方式分,通常为三类:一、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二、佩珠,戴在手腕或缠绕在臂上的佛珠;三、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佩珠,以18颗珠为常见,俗称“手串儿”。常人认为,佩戴佛珠可以为自己和亲朋们带来好运。而佛教则认为,佩戴佛珠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人们要慈悲,时时刻刻修行,从善去恶。

  我的这串佛珠就是“手串儿”,它就像我最贴心的知己,陪伴着我走过了几个春秋。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它都在那里,不垢不净。但愿我心似这佛珠,即便是“三刀六洞”,依然兀自不动;即便是风云变幻,依然如如不动。如是,便真的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了!如何达到?参!

  (邹相,2011-10-21于郑州,刊载于《觉群》2011年第5期)

 
 
 
前五篇文章

邹相美文:堪叹世人不如马

邹相美文:富有源于爱心

邹相美文:禅茶一味

邹相美文:解脱就是战胜自己

从慈法师:佛学基本知识 自序

 

后五篇文章

邹相美文:参悟永信大和尚禅话

邹相美文:有感于“四事不长久”

邹相美文:学佛前后

邹相美文:惜福·惜缘

邹相美文:幸福就在当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