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说吉话祥:十八、十九 离恶止恶业 Arati virati papa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说吉话祥:十八、十九 离恶止恶业 Arati virati papa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此两句话是佛门的口头语,也是佛教的首要教条,为每个佛徒必须履行的任务。止恶行善亦是所有宗教鼓吹的共同点。因此,就有人将其共同点论为统一的教义。事实上,佛教的教义还不止於这二句,它的特点即在於「自净其意」。

  「自净其意」的旨趣是注重於自身的修养,自身的体证及自身的解救。故此,它无须假借於外在的神力或灵异来作赎罪及赦免罪恶,完全讲得是自力也。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

  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会字。」

  无论何人作了多大的罪过,只要他能 「知」错「悔」改,就是一个得於重生机会的人。这知与悔就是凭著他个人的知觉性或理会的能力,将他从绝路中扭转过来,从失落中得到提携,为生命中的一大转折点。中国的六祖慧能禅师对洗涤罪恶说法为:

  「罪由心造从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告解」

  所谓的求神赎罪还不如「自净其意」来的实在。

  畏罪是人类皆有的心态,但造恶却是各人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的一种作为。无恶不作,必然是得到滔天大罪的结果。以因果论,造恶为因,得罪为果。不造恶就没有畏罪的必要。所谓的恶,有些什么样的恶?

  恶由何处来?佛陀讲述恶为人心迷惑所引起。迷惑的作祟,故众生会因此受到「十使」的驱使而造诸恶。十使为人心里的恶性使者,它能驱动心思於恶,牵引发业,使人陷入无边的罪渊。这十使又分为钝与利二类,即:

  五钝使:贪、 嗔、痴、慢、疑

  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

  五钝使为人性的主要恶根性,当心思受到它的左右就会心不由主的受到驱使,再加上五利使的配合,就一拍即合,弄的思路陷入混淆不清,随接著就是颠倒造业。所谓擒贼就得先擒贼王,要避免造恶就得认识恶王而远离之,了解十使自可免中其计,而得无罪之患。

  「严以责己,宽以责人」是止恶行善的根本概念。学佛之人宜时时作是念:我亦是有诸贪嗔痴,仍有是习气毛病的人;怎可於他看不顺眼?岂能於他诸多挑剔?只要 时时抱著宽容之心,对他人则能诸多包含和生怜悯之心,於己则能发起惭愧心,削薄邪心恶意。

  常言道:「欺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能无」欺人之心为恶也,防人之心亦非善也!终日防他护己,难保有日会患上怀疑症,生活在畏首畏尾的阴影下。要生活得悠闲自在,就得学习修持七种上人法。

  1. 具备信、戒、惭、愧、多闻、精进、舍、智七法

  2. 处事不会伤害双方。

  3. 不会思索邪事而伤害人。

  4. 出言不会伤人。

  5. 谋事不求自利。

  6. 有正见思惟。

  7. 好行布施

  离恶近善,为的是不让心滞留不前。止恶行善目的是要使臻善之心发挥善良敦浓的人性。故佛陀说出远离诸恶及止息恶行是通向吉祥之门。

  「莫轻视小恶 以为无所谓

  就如盛水盘 少许点滴满

  愚人亦如是 逐日累积之」

 
 
 
前五篇文章

说吉话祥:二十 莫嗜酒成习 Majjapānā ca

说吉话祥:二十一 发奋勤正行 Appamado ca

说吉话祥:二十二 以礼待人 G?ravo

说吉话祥:二十三 谦逊 Nivato

说吉话祥:二十四 知足 Samtutthi

 

后五篇文章

说吉话祥:十七 生活无过失 Anavajjani Ka

说吉话祥:十六 常援助亲属 Natakananca-s

说吉话祥:十五 依法而行 Dhammacariyaca

说吉话祥:十四 常行於布施 Dana?ca

说吉话祥:十三 处事须谨慎 anākulā ca ka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