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论语禅:菩萨的志向 |
 
论语禅:菩萨的志向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在陈国,说:“回家吧!回家吧!家乡的学生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文彩可观,但还不知道怎样来约束自己。”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自己的车马和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让年老的安养,让朋友们互相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凤凰啊,凤凰啊!谁知道你是凤凰呢?这是孔子在楚国听到一个人为他唱的歌。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到被楚国聘请的这一段时间,是孔子一生中处境最倒霉的时候,倒霉到与学生们一起饿肚子。《史记.孔子世家》有记载:孔子迁居蔡国第三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发兵救陈,听说孔子在陈、蔡边界上,就派专人去聘请。陈、蔡当局暗中商量说:“孔子是有才德的贤人,他的言论无不切中时弊。如今他久居陈、蔡之间,我们的施政方针都不合他的意思。如果他被楚国聘用,那么我们就危险了。”于是两国就派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弟子们饿病了,都无精打彩,但孔子依然讲学、诵诗、唱歌、弹琴。后来楚王派军队来,孔子才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但到楚国后,楚昭王听从了子西的话,又没有重用孔子,当年秋天,楚昭王就死了。 楚国一个装疯的人,名叫接舆,一天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说:“凤凰啊,凤凰啊!你有如此高尚的道德,为什么不受重视啊!过去了的不可挽回,未来的事业还可以追求。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人都很危险啊!”孔子听到这首歌时已经是六十一岁了。 孔子听罢接舆这首歌,急忙下了车,想跟这位佯狂的楚人说几句话,可这位佯狂者却扬长而去,孔子呆呆地站在那里,怅然良久。 孔子自鲁定公十三年春离开鲁国,到各国周游,这种羁旅生活已经过了十几年。对于一般人来说,既然仁政主张没人接受,理想也无法实现,那又何苦抛开妻室,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呢?可孔子是入世的菩萨,菩萨是什么人?菩萨是仁者,他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普度众生的,即使明知前面荆棘满地,也在所不辞。所以明知不行偏要行之,明知不可偏要可之,这就是菩萨。 什么是菩萨的志向?菩萨是无我的人,所以他的志向无时无刻不是利益众生。看看孔子和子路、颜回谈志向,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菩萨的志向。子路的境界不错,他已经“无物”了,可以把自己的东西与朋友共享;颜慧境界更高,他已经“无善”了,做了好事也不告诉别人。但他们还没有到达大菩萨的境界,大菩萨的境界是“无我”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即利益一切众生,即不做有度之相,把普度众生看作自己的本分。 然而,佛教是讲缘分的,菩萨有不同的缘分,也就有不同的使命,所以大菩萨也有不同的志向和愿意。当孔子看见自己的仁政不能在各国实现,隐士接舆的话启发了他,让他醒悟到自己今后的志向是从事教育事业,传经布道,后继有人,让大道流传于世,那才是自己更伟大的使命。正好,孔子的学生这时有不少在鲁国和卫国做官,此时也都纷纷来信,希望他们的老师早些回去,缘分也已经成熟了,于是孔子决定带领弟子们离开负函北上。 鲁哀公三年,孔子回到陈国。此年秋季桓子病故,其子季康子继位,季康子便派人召孔子学生冉求回去,也有请孔子回鲁之意。冉求将要离开孔子的时候,孔子就说:“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子贡知道孔子思归,告诉冉求回鲁国活动并邀请孔子回鲁。 孔子一行从负函回到陈国,在陈国稍事停留又继续北上。经宋国的仪邑、卫国的蒲邑,回到了卫都帝丘。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和他的学生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羁旅生涯,回到了故乡,这一年孔子六十八岁。 回家吧,回家吧!家乡的人民需要我!这是孔子的心声,也是孔子的使命,更是孔子的志向,所以孔子就是一个入世的菩萨。 论语禅: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