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约翰·布列特文集: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约翰·布列特文集: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

 

  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

  [作者]约翰 - 布列特

  [中译]良稹

  Is Buddhism Religion or Philosophy?

  by John Bullitt

  佛陀只把他的教导称为 Dhamma-vinaya ——法与律。但是多少世纪以来,人们试图把他的教导以各种方式作系统化归类,将其纳入时兴的文化、哲学与宗教思想模式中。佛教是一个伦理体系、一套生活法则,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同时也具有宗教与哲学的某些侧面。

  它是哲学

  如同多数哲学,佛教试图把人类生存的复杂性以某种方式勾画出来,向我们担保,宇宙实际上存在着某种秩序。佛陀在四圣谛中精辟总结了我们的处境:有苦、有因、有一条灭苦之道。业力的教导,对于因与果的性质提供了一个完整而逻辑上自恰的描述。即便是佛教宇宙观,尽管有些人一开始可能感觉牵强,也是业力法则的逻辑延伸。根据佛法,有一种深邃而不可动摇的逻辑性弥漫于世界。

  它不是哲学

  佛教与多数哲学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依赖于推测与推理达到一种逻辑上的真理,而前者则依赖对个人经验的直接观察与某些技能的培养,获得真正的理解与智慧。闲情逸致的推测在佛法修持中是毫无地位的。尽管课堂学习、书本阅读与活跃的思辩,对培养基本佛学概念的知性理解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佛教的精髓永不能藉由那些方式达到。佛法非是一个构思出来作智力消遣的抽象系统,而是一个实用的指路地图,它的根本目标在于把修持者引向最终目标——涅槃。

  它是宗教

  世上每一种伟大宗教的核心皆存在某种超世的理想,教义则围绕该理想而展开。在佛教中这个真理就是涅槃——以苦与紧张的止息为标志,它具有彻底的超世性,与我们平常的感官体验不存在一丝一毫的类同。涅槃是佛教的同义词,是佛陀所有教导的要点指向的终极目标。由于它所瞄准的目标是如此高远的超世理想,我们可以公平地把佛教称为一种宗教。

  它不是宗教

  然而,与世上其它主要宗教反差鲜明的是,佛教里没有神性,没有超然的创世者,没有超我,没有我们对之祈求拯救的圣灵或博爱的上帝。反之,佛教要求我们努力自救:培养明辨,区分我们内心非善巧的素质与真正尊贵善良的素质,学习如何培养善巧素质,排除不良素质。这就是通往佛教最高的完美目标——涅槃之道。即便佛陀也不能够把你领到那个目的地,只有凭你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完全程。

  “因此,阿难,做你自己的岛屿,做你自己的安居处,不要找外在的安居处。法是你的岛屿,法是你的安居处,不要找其它安居处。” ——DN16(长部)

  尽管本质上属于无神论[译按:此处指西方式的单神主宰论],然而佛教修持确实需要某种信念。它并不是盲信,不是对经文所传的佛陀言辞不加分析的接受。反之,这是 saddha[译按:巴利文意由确知而生起的坚心],是归依三宝后升起的信心;这是对于精进修持佛法将会获得佛陀担保的果报的一种信赖。这个信念(saddha)是对世尊教导有条件的接受,这些教导在修持过程中始终受到严格的检验,而且也必须受到行者不断增长的明辨力的支持。对许多佛教徒来说,这种信念藉着传统的崇拜仪式得到表达与增强,如对佛像的顶礼与巴利经文的持诵。尽管这与许多有神宗教的崇拜具有表面上的类似性,但这些活动既非祈祷、也非乞求一位超世者的拯救。反之,它们作为表达对三宝的高度尊贵的谦卑与敬意态度,是有益而激励人心的。

 
 
 
前五篇文章

约翰·布列特文集:毗婆奢那与上座部佛教等同吗?

约翰·布列特文集:如果没有我......

约翰·布列特文集:关于独觉佛、阿罗汉、佛、未来佛

佛教徒基本问答:修行者需要过午不食?

佛教徒基本问答:修行者须求得当生成就、即刻神通?

 

后五篇文章

约翰·布列特文集:【僧】巴利经文中僧伽的定义

约翰·布列特文集:【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

佛教徒基本问答: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有何差别?

佛教徒基本问答:共修与自修的差别是什么?

约翰·布列特文集:【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