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参学经历文集:缅甸参学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参学经历文集:缅甸参学记

 

  在今年四月曾经到缅甸学习禅修三个月。第一次孤身踏足这个陌生的国家,虽然有点担心言语上沟通的困难,但我尚能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就像以往参加禅修营的心态来完成今次的参学。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今次参学的一些见闻和体验。

  缅甸是一个佛教的国家,有一句话说:做缅甸人,就要做佛教徒。可能是从小便受到佛法的熏陶,缅甸人给我的感觉是温纯友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由于国家对外的不开放,所以缅甸的佛教仍能保留一种纯朴、着重修行解脱的传统。当地人对僧人是十分尊敬的,走在街上到处都会看见僧人,年纪由几岁到几十岁的都会见到﹙有时会看见一些只有六七岁的小沙弥,赤足双手抱着和自己身体差不多大的钵跟随在僧人行例之中,样子十分可爱﹚;更会见到一些店铺在售卖着不同僧人的照片﹙缅甸人的家里除供奉佛像外,还供奉有僧人的照片﹚。虽然缅甸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但人民都乐于做布施和供养,随处都见到寺庙和佛塔。虽然有修福报,也有修解脱的,对于缅甸人来说佛教和他们的生活似乎是不可分割的。

  我所参学的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 Yeiktha 座落于离仰光市中心约45分钟车程的郊外,距离机场只有30分车钟程,是一座新落成的禅修中心。除欠缺了点大自然的环境外,禅修中心的设施算是十分完善的。主持Shwe Oo Min 老法师是马哈希法师的大弟子。由于年老体弱,中心的教导工作已交由他的弟子Tejaniya法师负责。

  南传禅修是四念住的修习,这里所教导的是直接观心﹙正念在心﹚的技巧,方法是简单但并不容易。虽然是马哈希的派系,但不采用标签法,动作亦无需刻意放慢只需保持自然。由于观心需要较敏锐的觉察力,参学者若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心,便由观察较明显的身体感觉入手,如观呼吸,脚部的移动等来训练,直到懂得观心便去看心。

  来到这里修习的外国人一般都是有经验的禅修者,绝大部分是出家人或是短期出家的。每天3点半起床,除了早餐和午饭后有一小时休息外,由早上4点到晚上9点半是连续不断的修习。行禅与坐禅1小时交替地进行,每隔一天向指导老师报告修习的经验。而这里的修习是很靠个人的努力,没有佛法的开示,老师亦不会教导佛学理论,只有在你有实际的经验报告时老师才会指出你的问题。

  作为禅修导师Tejaniya法师是位非常年青的老师,年纪才40岁。在他面前完全没有拘束的感觉,他的教导强调轻松、自然但需努力。从我们报告的修习经验中,Tejania法师能简单直接地指出我们修习上的偏差。

  由于是小组个别地接见,所以能同时分享到别人的经验。才知道原来不同性向的人在修习上会有不同的问题,最容易遇上的问题是对自己的修习有期待,希望达到一些什么,或想得到某些体验,又或者是把禅修弄得复杂化。Tejania法师说:「一般人是因为想要得到什么才去努力,禅修者的学习态度是:我努力,但我什么也不想要。」老师亦强调修行是个别性的,所以对不同的参学者会有不同的指引。明白到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气,及在不同的修行阶段,所以老师对别人的指引未必适用于自己。

  对外国的参学者老师都会特别关顾﹙记得有次学习报告中,报告老师晚上房间内有老鼠的经验,过两天便有人来替我们将所有房间的门罅封起,不让老鼠跑进来。﹚小组报告经常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

  印像深刻的是,在这禅修中心见到有不同年纪的当地人来修习。在我隔邻房间曾住过一对大约十一岁和十三岁的小姊妹,她们一举一动,行禅、进食都像一对老练的禅修者,由于中心内是止语的,看见她们小小年纪便懂得有正念地用身体语言来沟通,好奇地想知道她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禅修的。也见过两位八九十岁的老婆婆互相参扶着来禅修。看见一些十来岁的禅修者认真地修习时,感到他们虽然生长在物质资源并不充裕的国家,但他们比香港的青少年实在幸福得多。据说缅甸其它的禅修中心﹙如葛印卡老师的禅修中心等﹚都会举办一些儿童的禅修班,一到学校假期,父母便送他们的子女到禅修中心去修习。更曾听老师提及一个十六岁的女孩有非常强的定力,能完全看清自己内心的杂染,这实在令人鼓舞。

  另外中心内常见有七八头狗四处跑,牠们的样子就像香港一些在路边见到的野狗。在香港若见到这样的狗一定会小心回避,但牠们好像禅修中心的一份子似的,每个人都不会把牠们当作是狗,就算一些初来中心的人也不会闪避牠们。而牠们也从来不会吠人,非常善良;无论遇见任何人都会摆动尾巴﹙后来我和一个当地人谈及我的见闻,他说缅甸的狗是很善良的﹚。想不到在一个佛教国家里,连狗也会较为善良,人狗相处也是和谐的。其中有一只狗还会在打铜板时跟着唱歌呢!

  在参学期间曾经有一次生病的经验,可能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身体发热发冷又肚,由于是不断在观察着身心的状况,所以整个生病过程的身心状况都清楚知道,发觉有正念地生病时是可以完全没有苦的。当身体变得虚弱无力时,心亦都变得懒惰起来,不愿作无谓的攀缘,思想活动也平息下来,反而感觉很平静。对一切事情只是去知道,不会起反应,只会去做当下要做的事情。知道生病便去吃药,知道吃了的药不适合便换过吃第二种药﹙因为觉知着身体的感觉,吃了的药是否有效是会知道的﹚,要拉肚子时便上厕所;觉得冷时便盖被子,盖了被子仍觉冷,便感觉着那冷的感觉;觉得热时便扇凉;吃不下东西时便等过一会再去吃,再吃不下时又再尝试。过程中是没有情绪反应的。如是者休息了两天当身体的健康恢复时,心的活动会跟随着体力又再活跃起来,才体会到马哈希法师说过禅修者要像一个生病的人,原来指的是如一个病人的内心处于无力反应的状态,心只会知道及接受一切发生的事情而不起抗拒和执取。

  生活在物质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贪的本性便容易看清﹙因为在香港是太容易和太方便去满足内心的贪欲,令我们难于察觉自己在贪﹚。贪欲的生起是完全被动的,当眼睛或思想上接触到某些东西时,「想要」的感觉便会生起。「想要…」的感觉不断推动身体去做一些事情。内心那个「想要…」的感觉是盲目的,它是不会分辨时间、地点、价值和客观环境的问题。无论想要的是吃一顿丰富昂贵的日本菜或几片饼干,那种「想要」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明白到无需要压抑或纵容这个「想要」的感觉,若去压抑表示不能如实地面对自己,只会做成内心的搏斗,若纵容它又会令自己懊恼后悔。了解到这是心的本性,只要能够觉知它的生起﹙当心够清晰的时候是完全可以看到这个「想要」是怎样生起的﹚,那时自己便有选择的机会--观察实际环境,看看是否要满足它。对治贪欲唯一的方法是要在它出现时去察觉它,这个「想要…」的冲动也是会生灭的,若能认清楚和察觉它,看着那股冲动一会儿它便会消失的。当然同样的这个「想要」它会重复出现,只要有正念和耐性,这个「想要」便不会再有力量的了。

  禅修中心内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生活,有时候心会纳闷,希望快些返回香港,有时候又会很感恩及很享受那种生活,希望时间不要过得那么快。这让我看到心是那么善变和不可靠的,它一时要这样一时要那样。但这就是心的习性,没有问题。

  在这里的修习是从每天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无论行住坐?、进食、纳凉、上厕所都要保持正念地去看着心。持续的正念能使心保持在平衡的状态中。长时间内心处于没有太大起伏的状态时,心变得比以往清晰,便能看到内心微细的东西。时常去检查自己的心,内心的贪欲、瞋恚、愚痴、自大、嫉妒…… 便无所遁形。接受自己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再看一下,知道这不过是心识的活动过程而已,便能轻轻放下,内心回复原来平静的状态。认识到原来并没有一个操控者在指使着心识的活动,心只是不停地在反应着,各种的心理现象不断的生起消失。很深的体会是我们的心原来本是平静的,只是贪欲与思想互相勾结,令情绪欲望膨胀,使心偏离平静和谐的状态。这令我明白到心灵的快乐是本来自有,不假外求,只要能有正念安住于当下,轻快自在随时都在那里。这不同于追求外在的快乐,物质的快乐需要依赖外在的人和事,这些都是不稳定的。当尝过一次快乐的经验后,便会期待下一次的快乐,结果因此而被束缚。当心知道什么也不用做,内心的平静是常在的,它便不会再往外寻找。

  毫无预期之下,原来这三个月期间自己已经生活在八正道之中,正见、正思惟、正语……已经不自觉地实践在生活之中。简单规律的生活,令身心安稳而祥和,同时体会到八正道原来是真正能灭苦之道。总括来说这次参学是非常顺利,真的很感恩自己能有这个学习的机会,更感谢所遇到的人和事及各种助缘。对于禅修的技巧掌握得比以前清晰,实际修习上的体验令我更有自信心地继续走上那心灵成长的道路。(完)

 
 
 
前五篇文章

哪个是我的自我:1 持戒:修行的起点

哪个是我的自我:2 守护根门:正念与正智

哪个是我的自我:3 抵销五盖

哪个是我的自我:4 初禅

哪个是我的自我:5 二、三禅

 

后五篇文章

参学经历文集:内观禅修学经历

参学经历文集:缅甸禅修一月

参学经历文集:缅甸禅修之旅

参学经历文集:两次掩关内观禅修日志

参学经历文集:泰北行脚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