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一堂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一堂课

 

  菩萨写了一封信给你

  「龙树亲友书」是一封信,伟大的菩萨写来的一封信。

  两千年前,龙树菩萨写给他的亲友乐行国王。

  两千年后,如果你读了心生欢喜,能依教奉行──

  那么,这封信,也是写给你的。

  一封信,123首偈颂,123个来自菩萨的殷殷提醒,

  学佛最基本的坚信因果、诚信三宝、六度波罗蜜,都包含其中,

  在西藏,这是四众弟子都必学的,尤其适合在家居士修习。

  去年底,2009年12月20至22日,在圣地菩提迦耶,

  法王为来自52国的1500位弟子,

  开示这封来自龙树菩萨的信,

  法王加上龙树菩萨,两大殊胜和合,金刚语的加持力不可思议,

  有缘值遇并学习,将为今生来世种下解脱善根,

  殊胜无比,我们重新整理,完整供养给一切菩萨的亲友──您!

  --------------------------------------------------------------------------------

  国际弟子课程《龙树亲友书》第一堂课

  皈依三宝后,实修靠自己

  佛只是给一个讯息,那个讯息就是「法」,得到法之后,要自己去实修,才能真正解脱。

  时间:2009年12月20日上午9:00

  (法王姊姊代表向法王献供,接着一起修持献曼达)

  首先,为什么要讲《龙树亲友书》呢?因为龙树菩萨的《龙树亲友书》(编注:本次课程中文版使用唐朝义净法师古译本)是中观的见解,主要讲在家如何修持,所以,希望透过这样的讲解,对在家居士的修持能够有帮助。过去印度佛法兴盛的时候,很多在家居士如果要持守戒律,首先都会学习这一部《龙树亲友书》,帮助他在生活当中有个依循的标准。

  《龙树亲友书》,教导六度波罗蜜

  为了珍惜印度保有这样的传统,也希望这项传统不流失,并且让我们知道,佛法和世间的生活如何结合;所以,我希望有一种新的解释,来讲解《龙树亲友书》。这次的课程,总共有八国译师为大家同步翻译。

  这本绿皮封面绘着银色简单线条的龙树菩萨,是我所绘制。有人会说:「眼睛和手都满清楚,怎么身体的穿著,好象被一块石头包住了。」这次课程,总共只有两天半的时间,也有人说:「哇!时间这么短暂,怎么可能教得完?」有的则说:「您会不会每个偈子都教?还是有的快速带过?有的只是念过?」

  无论如何,我希望在这两天半的时间,将《龙树亲友书》最主要的一些意思,向大家作介绍、分享。那么接着进入正文。刚开始有一个「前行」的内容,再来第二个部份是「正行」。

  首先是法本第六页里谈到:

  梵语云:「苏希列喀」

  藏语云:「亲友书」,

  顶礼文殊菩萨。

  这些,都是藏译本传统主要的译敬语。

  这是一封龙树菩萨写给一位亲友的长信,这位亲友是南方的一位国王,叫做「乐行国王」。

  在《龙树亲友书》的内容里,主要谈到「六度」也就是「六度波罗蜜」的修持。当然其中也宣说轮回过患、涅槃利益等,但是主要还是着墨于「六度」的修持。

  龙树菩萨,现证般若的大师

  龙树菩萨是公元二世纪左右,印度的一位大乘大师,他是开创大乘、中观的一位大师。

  龙树菩萨写了很多佛法的著作,当中有显经和密续的论典。譬如:显乘有《中观根本论颂》等,他在密乘也撰着了许多论典。从这些著作当中,我们可以知道,龙树菩萨是对显密非常精通的一位大师。

  譬如重要的《般若波罗蜜多》经典,中文称《大般若经》,藏文为广版《般若十万颂》、略版《般若八千颂》等,这些都是从龙树菩萨所作的许多注解整理出来的。有位汉传大师,在他所写的龙树菩萨传记里也提到,这些般若经典释论,即是直接来自龙树菩萨觉证的净相与净观。

  藏传说龙树菩萨曾到龙宫,汉传也说他曾到一个充满珍宝,像是龙宫的一个地方去;他在这些珍宝当中,看到了人世间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些经典。龙树菩萨阅读之后,完全吸收了解、融会贯通,再把这些经典带回人间,并且把亲眼所见写成文字。所以有种说法是:像《般若八千颂》等经典,就是在龙树菩萨那个时候所出现。

  第1偈

  具德我演如如教,为生福爱而兴述,

  真善宜应可审听,此颂名为圣祇底。

  白话:

  为了您这位具有功德的真善之人,

  让您能生起善功德,我造了这部论颂,

  请您好好谛听呀,

  这部论颂所说,都是佛陀的「圣人之言」。

  这一偈中所说的「具德真善」之人,指的是龙树菩萨的亲友乐行国王。但也可以指我们每个人,只要我们能听闻佛陀教言,并且实际去修持,都是「具德真善」之人。「如如教」是善逝佛陀教言;「圣祇底」,是圣人之言。

  第2偈

  随何木等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

  纵使我诗非巧妙,依正法说勿当轻。

  白话:

  不管用什么木头来雕刻佛像,

  一切有智慧的人都会供养

  (因为所雕的都是珍贵的佛像),

  纵使我写的诗偈并不巧妙,

  但这是依正法所说,您千万别轻忽呀。

  这偈首先做了一个比喻:就像无论用任何材质的木头所雕成的佛像,只要是有智慧的人,都会因为这是一尊佛像而供养祂、尊敬祂。不会因为是良木就尊敬,不会因为是不好的木头就不尊敬。如同这个比喻,「纵使我诗非巧妙,依正法说勿当轻。」可能这边所说的内容,并不是非常巧妙,但是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依正法所说,所以也请听闻者不要轻视。

  第3偈

  王虽先解如如教,更闻佛语增胜解,

  犹如粉壁月光辉,岂不鲜明益姝妙。

  白话:

  善逝如来的教法,不管是否曾经听闻过,

  再次听闻都有助益。

  国王您之前虽已了解佛法,

  再次听闻,对您的修行更有帮助,

  这是非常殊胜美妙的;

  就像月光照耀在白色的粉墙上,

  岂不是更鲜明美丽吗?

  「更闻佛语增胜解」,文中的佛,有「能忍」的意思,「能忍」一般来说是能消除烦恼。

  事实上声闻、缘觉乘也能消除烦恼,但是这里不只消除烦恼障。我们说佛陀祂是大能忍,祂不只消除了烦恼障,也消除所知障。所以这里的佛语,是佛所说的教法、语言。虽然国王您过去已经了解、学习过这些如来的教法,但是如果您「更闻佛语」,来听闻以下这些佛语的话,能让您的见解更加增胜。

  举例来说:「犹如粉壁月光辉」,就好象涂了白粉的墙壁,它已经洁白,倘若再加诸月光的光辉时,岂不是会变得更加光明、美好与殊胜?所以「岂不鲜明益姝妙」是这个意思。这里是指:国王啊!您之前或许曾经听闻过,若是再听闻佛法的话,您对于佛法的了解会更加增长。

  这一颂的前三偈,是「前行」。这三个偈文告诉我们──如果对于佛法不了解时,就要透过以下的这些学习去了解它,这会是非常重要。就算我们已经学习过佛法,对佛法有一些了解,这时候如果您更加听闻与修学,则会对修持更有帮助。

  我们也经常思索、阅读文字形容的真理,读过以后可能文字理解了,但是,真正的真相或者道理,是不是存于心上?

  就如佛陀经常告诉我们:「正法、佛法是什么?」要我们「依义不依字」,我们要依靠的是它的真实义,而不是这些文字。所谓内容也不仅是文字的内容,重点是这些内容必须和我们的心结合,这时候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这是前三个偈文里,主要告诉我们的重点。

  这三个偈文,主要提到:佛法的内容,都是我们应该要学的;无论这样一个教法、传法的人,他是好或坏,或者是不同教派的内容,我们都不要因为对人的好恶,或者因为宗派的好恶,而有着分别。

  譬如,有的人会说:「我喜欢的人,我愿意跟他学习法教。」或者说:「这是我的宗派,所以我愿意学。」也有的人说:「我不是这个宗派,我不想学!」我们都不要这样。就好象刚刚的诗偈,龙树菩萨也说:

  随何木等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

  就是不要因为材质的好坏,而有任何的好恶,亦即有轻视或尊敬的分别心产生。我们要抓到这些内容的意义是什么?

  透过闻思修我们应该了解:这个教法到底好或不好,它的珍贵性是什么?还有我知道以后,它对我的修持有什么帮助?具何利益?我们应该这样思维,然后来做这样的学习。

  那么接下来是「正文」的部分,或者称「正行」,它有三个大纲、三个章节:

  第一个是「行善:修持善行」;

  第二个是看到轮回过患之后,生起出离心;

  第三个是涅槃的利益,就是思维涅槃的利益。

  可以说整个《龙树亲友书》,都包含在这三个章节里。先来谈第一个,我们「如何行善」?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总的包含所有僧俗两众;第二是分别针对在家和出家众而言,大致分为这两个部份。

  第四偈

  佛法并僧众,施戒及与天,

  一一功德聚,佛说应常念。

  白话:

  随时忆念佛法僧三宝,

  随时忆念布施、戒律及天人,

  每一种随念都会聚集功德,

  所以佛说我们应常常作这六种忆念。

  从这里开始进入「正行」。这一偈,是讲佛说「六随念」的修持。

  首先谈到「皈依」的部份。外国的很多弟子们,在刚开始接受佛法的时候,都会跟随一位上师,然后接受皈依戒,并且成为受皈依戒的居士,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一项很好的传统。

  以藏族来说,以前可能有这样的传统,但是之后却没有了!其实很多藏族的人民,并没有真正得到皈依戒。因此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外国弟子,您们在第一天就能得到皈依戒,进入佛门成为皈依的居士,真的成为佛教徒。我感到非常随喜大家!同时感谢大家!藏族也会觉得您们是一个很有学习心的人!

  我们常说「我皈依成为佛教徒」,但是否仔细想过:「什么是皈依?」、「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在印度,对所谓「皈依」和「佛教徒」本来并没有严格定义,直到阿底峡尊者对「皈依」作了清楚的定义,大家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徒」。

  皈依必须具足三部分:

  一、人(求皈依者):就是我们。

  二、皈依对境:皈依的对象,指佛、法、僧三宝。

  三、皈依方式:分动机和行为。

  一、求皈依者

  第一项「求皈依者」又可分为以下三种;这不是指阶级,或者人的资质的不同,而是指发心:

  1.下士夫:拥有下等发心,恐惧三恶道的苦。有人向往成佛,也想要解脱痛苦,但却相信只此一生,不相信有轮回,这也算「下士夫」。

  2.中士夫:拥有中等发心,想出离轮回,特别是想解脱「行苦」(心流变动之苦)。

  3.上士夫:拥有上等发心,为解脱轮回众生苦而求皈依,这是菩萨的发心。

  我们要扪心自问,诚实的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种「士夫」?这是「自己和自己的沟通」,面对自己真实的状态,不必勉强,否则反而会成为修行的障碍。

  下士夫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害怕轮回的初发心;第二种是只相信这一生,不相信有来世,或者不相信有轮回。

  其实很多人都这样,他向往成佛的殊胜果位,也真的想要从轮回当中解脱出来,但是他相信只有一生,他不相信有来世、或者他不相信有轮回。

  大部份的人,其实比较在乎的是今生;他也相信只有此生而已,所以不相信来生。不过他也想要学习佛法、也想要解脱。如果是这样的人,他也可以算是下士夫的一种皈依行者。

  所以重点在于自己的一个发心。要看每个人的情况,是属于三种类型当中的哪一种?这种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沟通很重要!就是您清楚知道自己的情况是什么?

  有的情况是可能您已经具备上士夫、菩萨的发心,这时候还是要好好学习中士道,还有下士道的内容,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具有大的发心就贡高我慢。

  皈依以后,我们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很自然的跟自己沟通,然后慢慢地增长自己的发心。

  二、皈依对境

  皈依的对象,就是「佛法僧」三宝:

  佛:「佛宝」主要是指化身佛释迦牟尼佛,佛陀诞生在2600多年前,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人,都是靠自己努力修持才成佛。他降生于人间,诞生在王宫,受用荣华富贵,而后看到生老病死的显相而生起出离心,继而出家修苦行,最后证得无上正觉。证觉后到了瓦拉纳西,即在鹿野苑,开显「苦集灭道」的四谛教法,教导众生解脱轮回、涅槃寂静之道,所以我们应皈依他。

  「佛」这个字,藏文叫「桑给」,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醒觉」:即从各种覆障中醒觉;

  二是「开启、增长」:指智慧和力量开启并增长。

  「佛」的梵文,读音是「Budha」;而梵文的愚痴者,读音是「Budu」。(法王开玩笑地说)两者相差一个音而已,「去掉u音,就成佛啦。」

  意思就是,您有成佛的潜能,您只要拿掉某些东西,您就成为佛了。因为您有这个潜能,只是要把那些罪障消除掉而已。

  法:是指佛所说教法,又分为教、证二法:

  一是「教法」:为佛所说之法;

  二是「证法」:则是五比丘听闻佛的教法之后,经由实修,在心流之中,无我智慧生起,此时「证法」即出现。

  法宝包含两种,即四谛中的「灭谛」和「道谛」:

  一是「灭谛」:就是业、烦恼、痛苦的寂静涅槃与出离,就像《中观根本论颂》说:「当一切业烦恼到达边际,此即灭谛」。灭谛是没有烦恼,但不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这个「灭」字,本身具有「善妙」之意,就像病好了得到健康,这种健康是很美好的;同样的,烦恼消除了,就得到心灵健康,更是非常善妙。

  二是「道谛」:就是帮助我们从轮回中完全出离、到达寂静涅槃的修持方法。

  僧:是指同时具有「教法」与「证法」,拥有「灭谛」和「道谛」的圣僧。

  三、皈依方式

  皈依的方式,分「发心」和「行为」:

  最重要的是皈依的发心,皈依之因有恐惧和信心两种:

  1.皈依之因一:恐惧

  这是对轮回痛苦,尤其对三恶道的苦深怀恐惧,而想出离的发心。这里「恐惧」不是指「吓得发抖」,而是指「厌离」的心情,觉得轮回「够了,这样下去没意思,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这个恐惧的对象,是指对轮回,而不是指三宝和上师。我们对三宝、上师,就像身陷困境时,有人伸出援手,那样自然地生起敬信之心;而不是像看到国王,吓得要死。有人会对给予灌顶的上师,因为有三昧耶戒,觉得有破戒的压力而生起恐惧;其实上师是我们生生世世的朋友,要有这样的了解。了解皈依对象的功德,生起欢喜心而皈依,这才是如法、纯净的皈依。

  2.皈依之因二:信心

  了解皈依对象的功德而自然生起信心,是最好的;有些人则是并不很清楚,只是环境熏习,从小家里、父母拜佛就跟着拜,自然就跟着相信了,这也是行的。

  这种信心,不是迷信;也不是盲目的依赖,觉得皈依之后,就什么都不必做了,「反正佛是大悲、遍知者,他什么都会帮我做好好的」。衣服脏了,以为佛会一手拿刷子、一手拿肥皂来帮你洗衣服;蚊子满天嗡嗡叫,你就祈请「大悲遍知佛呀,请快来帮我赶蚊子」;考试前没读书,也只会祈请「大悲遍知佛呀,我考试就靠你了!」祈请完什么都没背就跑去睡觉,结果当然是──得到一个鸭蛋!

  佛只是给一个讯息,那个讯息就是「法」,得到法之后,要自己去实修,才能真正解脱。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要靠自己修,那还要三宝做什么?」因为我们还要学习,学习需要有一个学习的对象,需要有人教导。

  所以皈依三宝之后,修行还是要靠自己,要有自己的努力。

  南传的经典中提到,「如果有人只有一点点戒、定、慧三学的修持,对此一点点知足,有一点点断的功德(断除烦恼),就可以说是圣僧。」因为这些善功德,就像十善,会不断增长,终究带领我们前往证悟。

  【法王带领大众唱诵梵文回向文】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

  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以此功德愿证佛自性,

  降伏烦恼怨敌之过患,

  生老病死汹涌之波涛,

  愿度众生解脱轮回海。

  拔哇度 萨尔哇芒嘎浪

  (注:吉祥圆满)

 
 
 
前五篇文章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二堂课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三堂课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四堂课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五堂课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一堂课 为了利他,我愿

 

后五篇文章

狮吼音·开示集:2010年秋季课程 第五天 与世界同悲

狮吼音·开示集:2010年秋季课程 第四天 以智度众

狮吼音·开示集:2010年秋季课程 第三天 观看自心的

狮吼音·开示集:2010年秋季课程 第二天 母亲的恩德

狮吼音·开示集:2010年秋季课程 第一天 如何生起世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