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悲心之果 |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悲心之果
即使是行小善,也会带来大快乐。 ——《具义表达集》 “止”禅修就好比帮“心智与情绪的电池”充电一般,而悲心则是能以正确适当的方式使用这满载电池的“心智与情绪的科技”。我之所以说“正确适当的方式”,是因为你很可能会误用止禅修所发展出来的能力,仅用在增强自己心智与情绪的稳定性,以便掌握,甚至伤害他人。不过,当你获得一些体悟后,悲心和止禅修通常是要结合在一起练习的。而当你把悲心和止禅修两者结合时,不但会利益自己,还可以利益他人。修持道上的真正进步,就是包含能够觉醒到自利的同时也要利他。 悲心是对等互惠的。当你发展出心智和情绪的稳定性,且能够进一步将这个稳定性扩展为以悲悯体谅他人,以仁慈、同理心的方式对待他人时,你的希望或所做的祈愿就会较迅速,也较容易实现。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体会到他人也都跟你一样,希望得到快乐,而不要痛.苦,因而你慈悲地对待他人,那么你周遭的人就会被你所吸引,你有多么想要帮助他们,他们就有多么想要帮助你。他们会更注意倾昕你所说的话,并且会对你生起一种信任感和尊敬。曾经跟你敌对的人会开始以一种较尊敬且关心的态度对待你,并帮助你完成艰难的工作。人际间的冲突也较易自行化解了,你会发现自己在职场上较得心应手,也开始有了新的 亲密关系,不必再经历相同的椎心之痛;你甚至有机会组织一个家庭,或者更能改善现有的家庭关系。这些都是因为你已经透过止禅修充满了自己的电池,且由于跟他人发展出更仁慈、更体谅,以及更具同理心的关系,因而延续了这满载电池的电力呢!就某种意义而言,悲心的修持是以行动展现互为缘起的真谛;你对他人愈诚恳包容,他人对你也会愈诚恳包容。 当悲心开始在你心中苏醒时,你就愈能诚实面对自己。如果你犯了错,你会坦承犯错,并逐步改正。同时,你也不会常在别人身上挑毛病。如果别人真的冒犯到你,开始对你大吼大叫或粗暴地对待你时,你会发现(很可能是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没有采取以前可能会用的方式来做回应。 几年前我在欧洲教学时认识了一位女十,她来问我如何处理跟邻居的冲突。她跟邻居的房子距离很近,中间隔着各自窄小的花园。这个邻居的小动作很多,总是喜欢找她麻烦,不是丢一些小东西到她花园里,就是故意弄死她的花草等。她问邻居为什么要这么做,邻居回答她:“我就是喜欢找别人麻烦。” 当这些小动作不断发生,这位女士当然也就怒火中烧,于是也不由自主地开始以同样的方式对邻居进行报复。“花园战役”愈演愈烈,两个邻居间的敌意也愈来愈深。这位女士显煞感到很失败,她问我要怎么做才能化解这些问题,她的生活也才能恢复平静。我劝告她,要对她的邻居禅修悲心。 “我早就试过了,”她答道,“根本没有用。” 我询问了她的禅修方式之后,跟她解释道,悲心的禅修不仅是要试着对那些恼怒我们、挫败我们的人生起温馨亲切感或仁慈的心,事实上,我们还得分析、研究一下对方的动机,更进一步试着了解对方的感受,明白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需求,就像我们自己一样,都想获得快乐并避免受苦。 隔年我回到欧洲时,她又来见我,这次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她告诉我,一切都好转了。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解释道:“两年前,我开始照着您的指示做禅修,想了想我邻居的感受,还有他可能的动机——他也跟我一样,想要快乐并避免受苦啊!一阵子之后,我突然发现,我再也不怕他了,我体会到他的所作所为其实都伤害不了我。当然他还是继续搞破坏,但他所做的一切竟然不再让我感到困扰。这好像是由于对他禅修悲心,我自己却发展出自信了。我并不需要进行报复或感到义愤填膺,因为无论他做了什么,对我而言,似乎已不具伤害性且微不足道了。” “一阵子之后,”她继续说道,“他竟然开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当他发现,不管他做什么,我都没有反应时,他不仅不再找我麻烦,而且每次看到我时,还有点害羞呢,后来也慢慢地变得很有礼貌。结果,有一天他竟然来找我,为他所做的那些恼人的事向我道歉。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从我对他禅修悲心之后,不但我自己发展出了自信,他也逐渐地发展出自信了,因为他不必再做什么来证明自己可以有多强、多有破坏力。” 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离群索居,我们住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中,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就得处处依赖他人的帮勋。如果没有这样相互依赖的关系,你不可能饮食无缺,不可能有遮风挡雨的住处,也不可能有工作可做,甚至连到星巴克买杯咖啡都不可能!因此,倘若能够以悲悯心和同理心来对待他人,你的生活品质就会好上加好!当你用这种方式看待你跟这个世界的关系,以及自己的生活时,你就会了解,慈心和悲心是多么具有威力! 培养悲心的另一个大利益是,由于能够体会他人的需求、恐惧和欲望等,你于是能发展出更大的能力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憧憬的、想要回避的,并且体会自身本性的真谛,如此便能转而消除你可能感受的任何寂寞感或自卑感。当你开始体会到,每一个人都渴求快乐且害怕受苦,你会开始明白,你并非唯一感到恐惧的人,也不是唯一有需求的人,更不是唯一感受到渴望的人。了悟到这点之后,你对他人的恐惧就会消失;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朋友,也都可能跟你亲如兄弟姊妹,因为你们有着相同的恐惧、相同的憧憬,以及相同的目标。基于这样的理解,跟他人真心诚意地交谈沟通就变得容易多了。 我的一个朋友的故事,就是这种坦率沟通的最佳范例之一。他是纽约的出租车司机,某天交通高峰时段车水马龙之际,他在不该转弯的地方转了个弯,因而在单行道上逆向行驶。结果被警察拦下来,不但开了罚单,还给他一张必须到法院出庭应讯的传票。当他出庭的时候,有个排在他前面的人非常愤怒,正在对着法官、开他罚单的警察,还有身旁的律师大声咆哮。这人粗暴无礼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法庭的谅解同情,相反的,还输了案子,结果被罚了一大笔钱。 轮到我朋友被法官质询时,他放宽心情,面带微笑,并对开他罚单的警察亲切地说了声早安,很有礼貌地问他今天好不好。一开始,警察先生有点惊讶,但也紧接着答道:“哦,我很好!你呢?”找朋友同样有礼貌地问候了法官。开庭之后,法官问他:“你那天为什么在那里转弯?”我朋友还是很有礼貌地解释说,因为那天塞车塞得太严重了,他实在不得不转那个弯。法官转而询问警察,我朋友说的话是否属实。警察先生也承认那天交通状况真的很糟,在那种情况下,我朋友所犯的错实在是情有可原。法官于是撤销了诉状,让我朋友离去。之后在法院大厅,那位警察先生上前跟我朋友说道:“你刚刚表现得很好。” 不仅对我朋友,这个法庭经验对我而言也是个很好的范例,不仅展现了实践单纯慈悲心的利益,也展现了“己所欲,施于人”的利益,而非把对方视为敌对的人物。无论你在生命舞台上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出租车司机也好,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也好,企业组织的高级主管也好,如果你能够把自己面对的人当作朋友,知道他们有着跟你相同的希望与恐惧,那么你自己获得快乐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再者,这种方式的效果是倍增的。假设你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态度或看法,此人也会把这个改变的成效传递给另一个人;假设你可以改变3个人的态度,那么,这3个人各自也会影响另外的3个人,这样你就改变了12个人的生命,而这样的连锁效应就会不断地延续下去。
----------------------------------------------------------------------------------------------------------------- 更多咏给明珠仁波切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