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确戒仁波切:院长确戒仁波切开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确戒仁波切:院长确戒仁波切开示

 

  开示:确戒仁波切

  翻译:堪布罗卓丹杰

  记录:吉美南杰

  日期:2005年2月23日

  前言

  首先,今天是藏历十五日,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同时在噶举传承中来说,昨天是密勒日巴大师圆寂的日子,今天则是玛尔巴大师的圆寂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台湾噶玛列些林高级佛学院正式开学,我相信这都是大家共同的善心功德所成。今天的开学典礼简单朴素,很高兴邀请到各位长久以来给予我们鼓励与支持的朋友、功德主,首先我代表全体师生向大家说吉祥如意!

  成立列些林目的与缘起

  首先我想向诸位介绍列些林佛学院成立的目的与缘起。

  我发觉台湾是一个非常有福气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佛国。在这儿我们有中国一脉相传的大乘佛教,同时也有金刚乘的教法。因此在这么一个道场林立、佛法兴盛的殊胜因缘中,列些林佛学院成立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弘扬佛陀正法,促进汉、藏融合。

  近几十年来,清净具德的金刚乘上师陆续来到台湾弘法,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翻译人才的不足。因此我希望透过佛学院的学习,能够培养出更多翻译人才。相信语言的隔阂若能消除,即能大大促进汉藏佛法的融合。因此这是成立列些林的第二个目的。

  第三个目的──在台湾有着广大僧俗二众弟子,对佛陀的教理,尤其是金刚乘的教法有着极大的兴趣想要学习,因此成立列些林佛学院,希望提供有心人士一个接触正法,尤其是藏传佛教的机会。

  佛教──完备教证二法

  佛教的内容可分成两大类,一个是教法,一个是证法。教法即是指佛陀开示的经典,如十二契经。证法是什么呢?指得是实证的法门,也就是四谛当中灭谛与道谛所摄之法。一个地方若是教法与证法二者都能具备,我们即可说此地的佛法是兴盛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弘扬教法与证法呢?教法的弘扬需要透过闻思的学习,闻思佛法的场所就是「佛学院」。证悟法门的弘扬要透过修持、闭关,因此这个场所被称为「闭关中心」。所以若要佛法兴盛,就要具备佛学院与闭关中心。

  列些林佛学院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恢复佛陀教法与证法的部份,而首要从教法开始,所以就先成立佛学院。但是光有佛学院的名称还不够,内容还要充实,学院要做如法的闻、思的学习。

  佛学院的学习内容──论典

  佛陀开示了三藏十二部经,内容丰富而且深奥。然而如果说要读完这么多的典籍,才能进而修持,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无法全部读完它,因此佛学院的重点在于学习「论典」。论典即是将佛陀经教的精髓与要义整理归纳而成。学习论典,能够帮助我们调伏自心、改变恶习并且帮助我们出离轮回。

  现今各地都有很好的佛学院,但发现一种情况是,许多佛学院花太多时间在学习各种世间的学问,因此没办法全心全力投入于内明佛法的学习。仔细想想,学习世间的知识可能有很多好处,但是它却不具备一种我们最需要的力量,那是什么呢?就是世间学问的学习不能够帮助我们消除烦恼与脱离苦海。然而佛法却具备了这种特殊的力量。所以如果大家要学习佛法的话,就要认真学习佛陀珍贵的典籍。

  论典主要为佛陀三转*轮的内容

  因此,佛学院主要学习哪些论典呢?即是佛陀三次说法的内容。佛陀第一次说法开示了四谛法门。后来,经由功德光与释迦光论师,把四谛法门的要义结集成书,写成《根本经论》等论典;这些是佛学院要学习的。

  佛陀第二次说法开示了无相法门,开演甚深般若空性的义理,也就是广、中、略三种《般若经》的内容。之后印度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论师──龙树菩萨,他依理分析,从正面讲述般若经中空性的义理,撰写《中观根本论颂》等中观理聚六论等多部典籍。之后月称论师再将中论的要义摄集成《入中论》。同时,弥勒菩萨为了阐扬佛陀第二次说法时开演的空性义理的密意部份,因此撰写《现观庄严论》,后由无著论师弘扬光大。这都是佛学院教学的内容。

  佛陀最后一次说法时,开演了善分别法门,著名的有「了义二十经」。后来弥勒菩萨将此要义摄集撰写成《宝性论》,后由无著论师注疏。这是佛学院要学的另一部论。

  另外,佛学院还要学习因明的法教。若是不懂因明的学习而想要持守教法是很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因明教导以清晰的逻辑思辨来消除疑惑,进而培养佛弟子的正知正见;而佛法的传扬,就需要正知正见,因此因明的学习在印度受到极大的重视。最早印度的陈那论师撰写了《集量论》等多部量学(因明)典籍。后经由著名的因明论师──法称著书解释量学本旨的《释量论》等七论,这几部典籍也是佛学院要学习的。

  佛学院还要学习《俱舍论》。此论将佛陀经典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做了系统的整理,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宇宙、生命是如何形成等。传统上,《阿毗达磨俱舍论》分为小乘俱舍与大乘俱舍,我们佛学院主要学习的是小乘的《俱舍论》,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小乘俱舍的内容符合我们世间一般的说法,而大乘俱舍主要谈到不共与特殊的教法。因此佛学院主要学习符合世间的这部小乘《俱舍论》,它是由世亲论师所写的。

  噶举传承最重视的一部论典──宝性论

  同时,刚刚提到《宝性论》,这部《宝性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论典,应该要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说是衔接融通显、密教义的一部经典,特别它也是我们噶举传承里最重要的典籍。如同冈波巴大师曾说:「吾之大手印即是大乘宝性论之密意。」意思是说若人想要了知大手印最究竟的见解,唯有学习《宝性论》之外,别无他法。

  中观他空见与自空见

  一般佛教分为四个宗派,属于小乘教的为「有部」与「经部」,大乘教的为「唯识宗」与「中观宗」。其中,大乘中观宗又分为自续派与应成派,两者的差别在哪里呢?最终果位上没有任何差别,然而在两派对于世俗谛与胜义谛的承许稍有不同。

  自续与应成两派的理论都是源自于龙树菩萨撰写的《中观根本论颂》。龙树菩萨的弟子清辩论师开创了中观自续派,弟子佛护论师开创了中观应成派。

  这个传承在西藏完整的得到发扬。之后在西藏盛行的中观教法,受到西藏大师们不同的解释,所以在西藏中观宗又分为自空跟他空两派。

  在西藏盛行的他空教义,全称为「他空大中观」,他空大中观主要依据的论典就是《宝性论》,为什么说《宝性论》开示大中观呢?是因为《宝性论》在讨论心的本质时,没有强调心的空性部份,即所谓离戏论、离八边的空性,它所阐述的重点是「心的光明」本质,而心的光明就是他空大中观教义的精髓。

  他空大中观的见解,事实上传承于佛陀的亲口教授,为什么呢?佛陀在印度开示了了义的二十部经典,后来传承到弥勒菩萨的时候,这了义的二十部经典的要义,完全总摄在这部《宝性论》当中。

  对于《宝性论》谈到的心性光明的见解,也就是他空大中观的见解,在西藏后来又有不同的解释。例如第三世DB法王让炯多杰与觉曩派的多波瓦大师的看法就有不同,不同处在于前者主要阐述心的明性,而后者主要阐述心的空性的部份。(自性住之佛性与随增性佛性)

  汉藏融合的枢纽──了知唯识与中观他空见的差别

  曾经我有机会多次听闻汉传显宗法师的开示,虽然我不懂中文,但透过翻译,发觉法师们的开示内容多是唯识宗的见解。这是非常特殊与重要的一点,因为唯识宗的见解与藏传佛教、尤其是噶举传承的见解有非常深的关连,为什么呢?因为唯识教法再深入一步的话,将进入中观他空派的见解。

  为什么说唯识的教法,再进一步可以进入中观他空见的见解呢?因为唯识宗说万法唯心,没有一个真实存在本体,一切都是心的化现。然而唯识宗认为,心是真实存在的。

  而中观他空见的见解是什么呢?它与唯识宗的见解很相像,它也承许一切万法的显相都是心的游戏变现,但它在阐述心的本质时形容:心是明空不二的。这与唯识宗的承许不同。而中观他空见的见解在《宝性论》当中有非常清楚的解释。因此如果我们不学习《宝性论》的话,我们是无法暸解大手印最深的见解是什么?也无从修持大手印,最终也将无法证悟大手印。

  以上谈到的内容,都是大乘显宗共同所要学习的经论次第。将来进一步到密乘,那是一个不共的修持次第,今天就不谈,因为佛学院的学习内容最主要是属显宗部份。

  学习宝性论的重要性

  所以我很希望佛学院的学生,能够广学经论,特别是对于《宝性论》能做深入的学习与研讨,因为大家如果能对《宝性论》有深刻暸解,那么才有可能落实汉藏的融合。尤其《宝性论》当中的见解,与汉传显宗的见解是相当接近的,而且有非常深刻的关连性,所以对于一个有心促进汉藏融合的佛弟子来说,学习《宝性论》是必要的。因此我一直觉得,汉藏佛教之间,除了语言与文化上有所不同之外,在法教上、义理上本来就是融合相契的。

  汉藏交流,显密融合

  所以不管是在藏地也好、汉地也好,佛法的教义与本质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可能我们在文化上、行为上有些不同,例如汉藏文化的差异,然而这不是重点。我主要希望,所有就读佛学院的学生,都能培养正确的见解与开阔的心胸,认真地透过法教上的学习奠定基础,将来才能够广泛的跟各派各界联系与沟通,尤其是与我们中国佛教建立起一座桥梁,透过研讨、座谈的方式,促进汉藏与显密的融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因此我希望学生们的动机要清净、心量要大,一切的学习绝对不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衣食饱暖而已,而是要发愿将来能做汉藏之间的桥梁,成为真正的翻译家,真正把中国佛教的典籍翻译成藏文,或者藏文的典籍翻译成中文。我相信汉藏的融合能促进佛法的兴盛,能够帮助与利益更多众生。

  闻思修同时并进

  成佛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积聚资粮与净除罪障。若是资粮积聚不圆满,罪障也无法清除,罪障不除,我们也无法成就佛果。而佛学院的学习就是在积聚资粮,就是在修行。

  许多佛弟子常有一种想法,认为听闻、思惟佛法的时候,就没有在积聚资粮,或者就没有在实修;在实修、做功德的时候,又觉得没有在听闻、思惟佛法──总觉得闻、思、修三者是分开的,其实这种见解是不对的。就像冈波巴大师就曾经说过,修持佛法的要点是什么?就是闻、思、修三者要同时并进。这点非常重要。但是它还是有主要跟次要的差别,佛学院主要是闻、思的学习,但同时你也在修持。闭关禅修时,你主要是在修持,但同时你也在做闻、思的学习。

  所以各位,尤其是想要实修的弟子们,首先学习见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典谈到说,一位没有正确见解想来修持的人,就像一位盲人走在荒野当中是一样的,他的修持是不可能圆满的。所以佛学院的学习就是要奠定闻、思的学习,培养正知跟正见。但这不是说佛学院只在做听闻跟思惟,修持是将来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的意思,事实上在佛学院闻思学习的当下,其实就是在修行。

  当我们发愿要弘扬佛法,照顾更多的人、更多的众生时,应知光有这样的心愿是不够的,因为首先我们自己的修持要圆满,自己修持圆满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精进于闻、思、修三者,当此三者圆满时,利他的力量也就能透过著作、讲学、辨论三种方式来帮助更多的众生。当一个人有能力帮助众生,同时动机正确,戒律清净,那么他就可以称为是一位菩萨、一位士夫,一位值得被尊敬的人。

  殊胜缘起──大译师玛尔巴的圆寂日

  以上简单介绍了佛学院整个学习的脉络。最后我要感谢大家的莅临,还有功德主们长期的照顾。佛学院从去年开始计划到今年得以落实,一切因缘都非常的顺利具足,而且能够在今天这个吉祥的日子,也就是密勒日巴大师、 玛尔巴大师的智慧心融入法界(圆寂)的日子举行开学仪式,这一切善功德都是属于大家的。

  今天开学还有一个特殊吉祥的征兆,就是玛尔巴大师在藏文叫罗札瓦玛尔巴,罗札瓦就是译师的意思。马尔巴大师是一位翻译家,它曾经多次到达印度求法,依止那洛巴等多位大师学习到非常多珍贵的法教,之后带回西藏并且翻译成藏文。今天是我们佛学院的开学典礼,又是大译师玛尔巴圆寂的日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缘起,象征学院将来能出现大译师。

  但我们还是要看看玛尔巴大师的一生,他曾经花了二十一年的时间,历尽艰辛地来往印藏两地学习佛法,吃尽了苦头;与我们现在台湾噶玛列些林课程的五年相比,我们说是计划希望在五年内学生就能成为翻译人才,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有很大的功德资粮才能做到。但我相信各位的功德可能都很大,或许比玛尔巴更有功德,资质还更好也不一定呢!(大众笑)...但真正五年学习出来后,会变成怎么样还不知道。(大众笑)无论如何,这个缘起是好的。

  佛学院第一批的学生尤其重要,要更认真踏实的学习,成为后来学子的楷模。我们常说一所佛学院的好坏,不能从外在硬体设施上去判断,而是看佛学院的教学内容是否包含佛陀的教法与证法。如果具备了,才能称之为佛学院,佛法的命脉也就能维持下去。

  同时我也希望未来与各界各派的朋友们结法缘的时候,不只是带人来参观学院,只是解说建筑怎么样,设备如何,而是透过说法、教学、论着、辩论来缔结法缘。

  感谢化育基金会

  我们说要佛法兴盛,要众多因缘和合才行。譬如教法的兴盛,需要有讲法的老师;证法的弘扬,需要有实修的行者;寺院的发展,更要有功德主的护持。一直以来,虽然我有心想成立佛学院,但一直找不到适合的地方,直到化育基金会支持提供位于板桥的两个单位给佛学院来使用,才让此心愿真正落实下来。因此,我要感谢化育基金会与基金会的多位法师、同事,还有多位功德主、朋友们的支持,尤其妙融法师与堪布丹杰的帮助。由于大众一心的努力与护持,今天佛学院才能正式开学,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目前这两户单位,如果说作为一个佛法中心的话,它的大小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佛学院来讲,它还是小了点。由于场地的关系,现在能够住的只有老师跟职事法师,学生们现在还要在外面自己租房子,这是比较困难的一点。但是现在正式的教学已经开始,希望能稳定的发展,未来一定愈来愈好。

  相信有愿必成

  为什么我有这么大的信心,相信佛学院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呢?因为我相信弘扬佛陀正法,尤其透过佛学院的教学,就是在承担如来家业,维系佛陀正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无量的众生。相信有愿必成,将来佛学院需要有一个大一点的环境,这个环境能住下所有老师与学生,大家都能够一起用餐,一起学习,真正安心办道的一个场所,希望这个愿望能够很快实现。

  虽然说有这样的一个心愿,但愿望的实现,还需要因缘的聚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缘,就是学生们是不是真正用功学习?是不是戒律非常清净?如果学生认真学习,持戒严谨,相信我们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相反的来说,如果行持不如法,心愿将无法成就,功德主的护持也将变成一种浪费。因此,第一届的佛学院学生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具备清净的动机──菩提心,认真学习,尤其持戒要严谨。

  以上的谈话内容都是出自于佛陀所开示的教法而讲出来的话语,并不是我个人的想法,所以希望学生们都能够好好的铭记在心。

  当尊者密勒日巴遇到困难时

  最后我还是要提醒学生们,有人的地方,总是有是非。尤其我们还是凡夫,心识还得依靠这个凡夫肉身,因此总会受到世间的一些烦恼纠缠;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要忘了最初的发心,当心中有一个更大的心愿、一个明确的目标时,那些小小的是非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自然能够将它放下。相反的,若老是执着放不下,这些纠缠就会成为我们学习上的障碍。

  这里说一个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各位都知道尊者的故事,所有藏人们也都赞叹密勒日巴尊者是西藏最精进、最勇猛、最不畏艰难的修行者,但是,他还是曾经忍不住逃跑过一次。(大众笑)

  当时尊者因为受不了种种考验而逃离了他的老师,回到家里。在家中尊者翻阅了《大般若经》,读到其中一段常啼菩萨以无量劫作布施的故事,他突然惭愧的醒觉到:菩萨为众生吃那么多苦,为众生做了那么多事情,都无怨无悔,我竟然因为这一点点的苦就吓得逃跑,真是太羞愧了。所以后来他又回到了老师身边。

  所以各位同学们也是一样,将来学习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希望各位能够坚持下去。

  最后我想引用寂天菩萨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做一个决定之前,要经过谨慎的分析与观察,思惟我到底要做还是不要做?深思熟虑之后,若是决定开始做,你就要有始有终。要不然,还不如不做的好。」

  接下来我们观赏一段辩经的示范表演。祝大家吉祥如意!

 
 
 
前五篇文章

达真堪布:微博教言 修得一颗安宁稳定清净的心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前言 第一天

达真堪布:微博教言 把力量对准自己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二天

 

后五篇文章

确戒仁波切开示:妙欲烟供仪轨(二)

确戒仁波切开示:妙欲烟供仪轨(一)

确戒仁波切:妙欲烟供仪轨问答

确戒仁波切:佛塔的历史

确戒仁波切:辩经的重要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