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教授1——修心是佛法最基本的修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教授1——修心是佛法最基本的修持

 

  上师:尊贵的第十世桑杰年巴仁波切

  地点:香港佛教黄凤翎中学

  时间:2011年10月1-2日

  翻译整理:桑杰年巴仁波切法语

  首先非常高兴见到大家,在此今明两天上午,开示的内容是噶当派伟大的上师耶喜·多杰所传授的《修心七要》。

  去实践佛陀的教导,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需要修心,修心是佛法最基本的修持。不论你是小乘行者,还是大乘行者,或金刚乘行者,最基本的修持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修心,降服自心。当然,我相信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见过很多伟大的上师,也从上师那里获得了甚深的教导。但是我们每天生活中最重要的修行就是要去运用,运用这些学到的教导,而不只是追随口头上的文字,那是不足够的。因此,我们需要知行合一,将你所学到的法教运用到修心中,转变你的内心,通过佛法的闻思修而成为一个好的行者。

  我们说什么是佛教徒呢?佛教徒是指一个人根据佛陀开示的各种法教去修行,这才是佛教徒。佛陀的教法和开示是极其珍贵的,所以为了圆满他的心愿,我们必须去实际运用这些教授,去证明他所教导的内容确实有帮助。否则的话,仅仅宣誓皈依三宝,并不意味着你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佛教徒意味着从你宣誓的那天开始,你就非常严谨的追随并实践着佛陀的教导,如果你这样做的话,那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每天你做功课时,像是早课、午课或晚课,你做大礼拜,持咒或祈祷,我也相信你会去做一些观想或培养慈悲和关爱之心,但这只是短时间的,并不足够。在修行过程中,精进、智慧与喜悦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三样东西你就能发展出每个人内心本俱的功德品质。行者需要通过精进、智慧并带有喜悦的去修行,去实践这些教导,去修心和忆念这些本俱的功德品质,这是佛法修行中非常重要的。

  佛法是为了去除根本上的无明,而不是解决世俗暂时的问题

  现在我们都很喜欢加持,对吗?每天我们都期待加持,寻求加持,从喇嘛那里,从上师那里,从本尊和护法那里获得加持。但是你那么喜欢加持,却从来不去实践佛陀的教授,我肯定加持并不会起作用。所以,为了让加持跟随着你,你必须去实践这些教法。寻求加持的同时你也要修行,需要将这两者和在一起,你才能培养自己本俱的功德品质,像是悲心、慈爱、喜悦、智慧,决心减少或去除负面行为带来的过失。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的修行人。

  否则的话,我们把上师、堪布和仁波切们当成是经济上的顾问了,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当你经济上有问题时,你就来找喇嘛、仁波切和堪布,想要寻求解决方法。但是他们又不是经济学家,他们怎么能告诉你答案呢?他们只能告诉你佛法,佛陀的教法。如何去除这些根本上的无明,因为无明才是所有这些问题、悲伤和痛苦的来源。佛陀的教法是为了去除强大的无明,而不是为了解决这些暂时的问题,像是经济问题、家庭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暂时的问题,而且你自己也能解决它们,但是佛法是真正为了去除那些恶行和负面情绪的根源。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每时每刻你都必须觉察自己的心念,通过觉察,行者可以解决这些无明,并且有能力成为一个好人、好的修行者。这才是获得证悟的方式。

  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你才能够真正尊重佛陀,尊重他的教法和僧团。否则仅仅是弯下你的身体,向诸佛菩萨的塑像做礼拜,并没有什么利益,真正有利益的是去实践这些教法。当你越去运用它,你就会越来越尊重和珍视佛陀与佛法。然后你再礼拜的时候,才是真正对佛陀表示尊敬,这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理解,表面上你跟着传统规矩,做礼拜、念祈祷文,但是这根本没有利益。因此,像今天所要讲的《修心七要》,修心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佛法修行的精髓,它将对我们的修行很有帮助,所以这就是为何我今天要教授《修心七要》的原因所在。

  《修心七要》是佛法修持的窍诀

  作为佛教徒,显然我们不同于其他人,其他人并没有这样的智慧。但是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有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每天都要修行佛法,否则的话,只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的标准就是一天又一天的去开展自己本俱的功德品质,这很重要,这是修心的基础,锻炼你的心念,让你经验到你人生的转变,和你修行上的转变。通过心念和修行上的转变,行者可以体验到这些教授是多么具有利益。因此,伟大的上师耶喜·多杰将甚深的修心法门浓缩为七个要点,因为初学者很难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甚深的修持,所以他将内容浓缩为七个要点。

  当然所有伟大的上师们都很优秀,他们的教授也非常具有利益。但是说到噶当派的传承,噶当派的上师们具有一些特别之处,佛陀开示的所有教授在噶当派上师面前都示现为一些特殊的窍诀,藏文里称之为“当那”,它的意思是“窍诀”。窍诀,意味着佛陀所说的一字一句都包含在这里面,所以它是超越哲学理论、逻辑思维上的学问和各种概念的。窍诀,是一些个人真正经验和体悟到的东西,而不是通过逻辑思维说对与错,毫无体验与证悟,只是智识上的理解。噶当派大师们的教授非常精要,是直接的口诀与教导,由心传心。所以我们称之为“洛卓”,“洛”的意思是心,“卓”的意思是修,修我们的心。

  “修心七要”第一点——前行

  接下来我们看《修心七要》中的第一点,藏文中称为“囊卓”,它的意思是前行。我先用藏文读一下第一点。为了要修持菩提心,我们需要奠定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前行,我刚刚念诵了藏文,翻译成英文的意思就是:首先要学习前行。

  我们说修行是有次第的,佛法的修持非常有系统。开始时做什么修持,接下去当你修的很好后,又可以进入下一阶段更深的修行,然后慢慢的不断提升。所以这里提到修行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囊卓”——前行。前行中有四部分内容,像是人身难得,死亡无常,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这四部分内容就被称之为“囊卓”。

  首先,我们应该为自己获得人身感到高兴,人身是修行的基础。如果你浪费了这个宝贵的人身,那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因此,带着得到了这个宝贵人身的喜悦,一个人不应该浪费他的人生,应该尊重这个宝贵的生命,并深刻了解到这个人身是很难得到的。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那么宝贵的人身,那么我们应该许下誓言,要追随佛陀的教导,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从而能够利益到自己也利益到别人。这样,这个珍贵难得的人身才有价值,不能随便浪费。

  但是仅仅有人身难得的理解还不够,我们都知道自己获得了宝贵的生命,但同时我们都太安逸了,所以下一步就是告诉我们要修行。为什么?因为死亡随时都会降临,不一定要等到说你老了,病了,然后慢慢死去,不,死亡是非常不确定的。所以,因为死亡无常,一个人应该要将自己投入到修行中去。这样你就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你会避免安逸的心态。你不应该说:“我很健康,不会生病。我不缺食物,医生也说我非常好,所以我不会死。”这对修行人来说是一种障碍。死亡随时都会到来,不管你是病了还是仍然健康,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不确定的,它们随时会来。因此,紧跟着人身难得之后,我们要去了解无常,这很重要。

  然而问题是我们总是太懒散了,我们总有很多漂亮的借口说:不是因为懒惰而是我们太忙了。其实是懒惰造成了忙碌,事实上它仍然是懒惰。你在办公室里很忙,但是回到家你就很懒。因为这两点,你永远无法从忙碌和懒散的情况中解脱出来。要成为一个好的修行人,你要避免这种美丽的“忙碌”,其实这种忙碌和懒散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因为对无常欠缺了解,你会变得很懒惰。如果你真的对无常有深切的体会,我认为你根本不会再那么懒惰。

  要成为一个好的精进的修行人,行者要不断的去思维无常,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懒惰的毛病。以前噶当派的伟大上师们和行者们都以无常为主要和最根本的修持,令到他们一生一世都投入在修行中,而不会生起惰性。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我们一定要对无常有深刻的理解。

  然后接下去是因果不虚,藏文里成为“雷德”。佛陀曾经开示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不管对小乘、大乘、还是金刚乘来说,首先第一便是诸恶莫作,我们的身、语、意都应避免恶行。为了要成为一个好的修行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从事任何的恶行。然后第二说到众善奉行,我们的身、语、意都要行持善业,这是第二点。第三是自净其意,或者说静心,这是第三点。

  你的心越是平静,你就越是能够尊重和理解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无法停止恶行?为什么我们无法行持善业?因为我们的心太狂野了,不平静。我们没有锻炼自己的心,我们也从来不去练习开展自己的功德品质,却总是做错事。所以,你见了那么多大师,见了那么多上师,你接受了许多教导,但是你的个性却始终没有转变。为什么?因为你的心一直在散乱中,你从来没有让你的心安静下来,这使你无法开展或使你的修行进步。所以因果法则是佛法中最根本的修行,行者应该接受因果关系的道理,这很重要,因此第三点是因果不虚。

  然后第四点是轮回过患。在六道轮回中,充满了悲伤与痛苦,无尽的绝望,各种不想要的痛苦总是接踵而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轮回过患。那么,为什么这些我们并不想要的痛苦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呢?因为我们缺乏对因果关系的了解。如果我们真的对因果有坚定的认知,一个人是根本不敢做任何恶行的。如果你不造作恶业,那么结果就是快乐,痛苦和悲伤会自然消失。因为痛苦和悲伤来自于我们所做的恶业,我们身、语、意的恶业造成了这些痛苦和六道轮回。如果你不希望经历这些痛苦,那就必须停止身、语、意的恶行。这就是佛陀对修行人的教导,如何去克服痛苦与悲伤。他告诉我们诸恶莫作,这就是我们解脱的方法,从由身、语、意的恶业而产生的充满痛苦的轮回中解脱的方法。所以首先我们应避免造作恶业,这样便不再有痛苦和种种苦难,因此行者应该不断去思维轮回的过患。

  前行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它比正行更重要

  这就是前行的内容。所以,每天当你起床后,在你开始工作或修行之前,都要好好在心里思维这四个内容。如果你将前行的内容记在心里,那所有余下的修行都会变得很顺利。而如果你缺乏了对这四点的领悟,不管你在修行上有多努力,都无法取得任何进展。所以这四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比正行来的更重要。

  我知道你们在座的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前行的内容,我们都在寻求一些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迅速转变的东西,很少会去好好思维前行的内容。我们都很喜欢灌顶,喜欢一些有力量的咒语,一些有力量的法门,但是,因为你很少去思维前行的内容,你便无法从这些修行中经验到利益。当你成为一个佛教徒后,举个例子,过了十年,你还是老样子,什么收获都没有。十年后你还是有同样的问题,然后有一天你就开始抱怨你的修行了,你认为你已经做的很好,但因为缺乏这些根本上的认知,你无法从修行中获得利益,所以前行是非常重要的。也许你们中的一些已经对前行感到厌倦,但是我认为没有了前行的帮助,一个人无法真正开始他每天的修持。

 
 
 
前五篇文章

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教授2——任何一个修行都应

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教授3——如何让修行成为一

桑杰年巴仁波切:《修心七要》教授4——检视你自己,做一

桑杰年巴仁波切:《一知全解》灌顶开示1——解释比灌顶更

桑杰年巴仁波切:《一知全解》灌顶开示2——什么是灌顶?

 

后五篇文章

法清法师:明镜台 四大皆空

法清法师:明镜台 不要嘲笑别人

法清法师:明镜台 终南云雾

法清法师:明镜台 呆乃自呆

法清法师:明镜台 苦行很重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