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大安法师:诚心忏悔能往生吗(等答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安法师:诚心忏悔能往生吗(等答疑)

问:请问,听说下品往生生于铁莲华中,多劫后才能华开见佛。不知有这种说法吗?如这样,极乐世界生者皆阿鞞跋致,具足神通,可往十方世界随意度众生吗?

答: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铁莲华,它都是七宝的莲华。铁呢,还不够资格。铜都不够资格,更何况铁。多劫后才能华开见佛,有这种情况。你下品下生在莲华里面要呆十二大劫,下品中生要六劫。莲华是消业障——转凡夫这种业障身为法身慧命——的一种转化的玄妙宫殿。你如果上品上生一去能华开见佛,你上品中生还要经过一夜。华开见佛的迟速,是根据你在此土信愿称名的功夫来决定的,还有业障的深浅。那一去,只要从莲华里面出来见阿弥陀佛,你就具足种种神通,就能分身散影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随心转化,是这种情况。

问: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没有专门念佛。将来是否能往生西方?自己也坚信西方,也坚决要往生西方,但不能保证临终怎样。怎样修能相应得利?现在自己年龄六十出头,是否什么都不用学了?专门念佛吗?

答:六十多岁了,桑榆已晚了,确实要老实念佛,专求净土为上策。那你为什么从专修净土又变为了杂修呢?还是对这个难信之法没有解决信心的问题。你的信心不能解决,愿力不能恳切,这个佛号一定是难以念下去的。于是碰到其他宗门教下说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好,心就会动摇——随风倒。要知道在这个五浊恶世——末法的时代,靠自力修种种的法门,决定是出不去三界的。这个时代唯有靠净土法门,才是一线突围的生路。一定要建立这种决定无疑的观念,把这种信愿持名、决定往生的志向重新确立起来。不要去搞杂修,一门深入。你只要建立深信、切愿,持名,无论临终的情况怎么样,都能往生。由于往生不是靠自己的功夫,完全都是靠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摄受。这一点一定要注意,这就是他力法门一个本质上的特点。

你如何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相应上了,你就往生;相应不上,你碰破头,再怎么样都往生不了。那么这个相应要从愿上下手,要了解四十八大愿,它是法界当中巨大的磁场。现在我们要发愿求往生,这种发愿——真诚的发愿,就跟弥陀的大愿磁场互动了,相应了。一相应,这种巨大的磁场就把我们紧紧地摄取不舍——摄受住了,那这就是一种转化。我们不发愿,这个念头、这个心就好像一根草,这根草不跟这个磁场产生互动。但一发愿,我们这个草变成了一根铁针,这根铁针跟这个磁场产生了互动,产生了摄受的关系。如果你修通途的戒、定、慧修得很好,破烦恼也不错,但是你是一块玉,这块玉也不跟这个磁场发生关联。一定要是一根铁针,跟这个磁场发生关联。

那变成铁针的唯一的前提,就是我们顺应阿弥陀佛摄受众生到极乐的这种大愿,自己发起往生净土的愿就可以了。这就是后面为什么三番劝愿:若已愿就若已生,若今愿就若今生,若当愿则当生。因为这个愿里面包括你的信,包括你的行,愿为中枢。所以能不能相应,就看你能不能真诚发出这个愿,由这个愿落实在你的老实念佛里面。不仅是你六十出头,就是二十出头的人也要唯此为大,也要如救头燃。这个世间灾难太多了!你二十出头的人,说不准今晚上睡下去,明天就睁不开眼睛。说不准一场地震来,大地裂成大口,你到地底下去,大地就合拢了,你到地狱里面去了。这次我们正好从四川过来,我们也到北川看了一下,整个北川的县城一片废墟,下面有很多死亡的人。很多人就是掉进去,陷进去,地面又合起来。真是国土危脆,人命无常啊!所以在这样苦难的世间,尤其天灾人祸这么频仍的世间,我们一定要赶紧念佛。如救头燃,如丧考妣啊!没有更多的闲工夫去杂修了。一门心思念佛,求生净土,才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问:有关带业往生,如果是信佛出家受戒后造了新业,诚心忏悔求往生,能否有往生的可能?因为有人说带业是旧业,不是新业。对往生的信心还不坚定,请开示。

答: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如果离开了这个本质要领,这个法门就够不上称佛本怀、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法门。法藏菩萨——阿弥陀佛因地,就是看到我们十方这些业力凡夫靠自己的力量解脱不了这样的惑、业、苦——这三种恶性循环的局面,才发四十八大愿建立净土,建立名号,令我们以佛的功德横超。它是要带业的,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一品都没有断,但是能够到极乐世界法性土里面去。好,那么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无论是出家、在家,无论是持戒或者破戒,实际上我们在这里又能修什么行呢?你说你信佛出家受戒后,你就不造新业吗?你就一点业都不造吗?心里很清净吗?你想一想自己每天举心动念是些什么妄念,是多么的贪、瞋、痴、慢、疑。每个念头就是业力呀,就是有它的因果的哟。如果从念头上下手,哪个众生不造新业呢?如果造了新业就不能往生,那么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众生的大慈悲心就不圆满了。所以不是这个样子。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这个旧业能带,新业仍然可以带。

但是这个话又得要说清楚。你不要以为能够带新业,“我就可以任意的去造新业”。那你就麻烦了。那这个常常讲“醍醐翻成毒药”哦!你看《观经》下下品往生,连杀父杀母——就是五逆重罪——的人临终忏悔都能往生。这是表达阿弥陀佛那种悲心救度一切众生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所有法门解决不了他下地狱的问题,唯有阿弥陀佛的愿力能解决他下阿鼻地狱的问题,让他横超。但是不能看到这个经文,“没关系,那我杀父杀母也没有关系”,那你不能这样。正面来说,我们净业行人还要奉行净业三福,还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还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甚至还要发菩提心,劝进行者这些。这些能够增上我们往生的品位。这也是信受阿弥陀佛的净业行人应有的行为、情怀。从究竟意义来说,从这个法门这种救度众生的威神力量不可思议的特点来说,他的新业、旧业一起带。但这是站在佛救度我们的这一面来说,站在我们凡夫净业行人来看,一定要修行好净业三福,尽量少造业。实际上我们能够出家,能够受戒,能够持戒,就已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种新业。至少在身、口七支方面有戒律的规范,是相对要清净一点了。虽然我们的念头不干净,想造罪,但由于怕下地狱也不敢去造。因为他深信因果,有一种畏惧的心,有一种无作戒体的护佑。也有三宝的加被,使我们身、口、意三业较之于不信佛、不出家、不受戒的人要强得很多。再加上我们以持戒的功德老实念佛,我们的新业里面有很多的善业,有很多的净业,它可能占主导地位。所以才使得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功德也无量。在此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胜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百年。这个世间修行很难,但是还能够勉励修行,难能可贵,功德甚深。所以大家在圆顿的教理建立一种观念——净土法门旧业、新业一起带;在事相上我们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这是我们正确的心态和行为,就比较好。

问:诸佛菩萨皆有五眼六通,能知过去、未来、现在之事。他对众生何时度脱、何时成道皆预知之,那为何还要苦口婆心劝众生念佛往生。一切都有定数了吗?如果是不一定,那佛菩萨如何预知呢?

答:佛菩萨是具有五眼六通——没有问题,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种种的事情。就在极乐世界,像阿弥陀佛左边的观音、右边的大势至菩萨,每天是坐侍论道。他的五眼——就是佛眼——观察他方世界,看看哪个世界众生怎么回事,哪个众生的善根什么时候成熟。成熟的时候,不失时机的救他。用什么身份去救他,用什么方式去度他,都在那里讨论。讨论清楚了,观照清楚了,观音、势至就能够分身过去救度众生。所以这一点——什么时候度脱、什么时候对净土产生信心、什么时候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佛菩萨——西方三圣——一概了知。观察我们众生善根成熟,他来给我们讲经说法,这就是他预知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前不后。一切众生,他的那种命运轨迹有定数也有变数,但佛都会知道得很清楚。佛的智慧叫大圆镜智,对他方无量无边众生的生此死彼、种种的宿命、种种的习性、种种的好乐,他是明明白白。就像一面镜子所映照的形象在镜子里面一样清楚明白。但这种明白,它又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佛是醒过来的人,众生还是在梦里面的人。那佛菩萨能知道他梦里面打什么念头、梦里面的行为。梦是虚幻的,大圆镜智是真实的,它照得一清二楚。这种幻象——众生在梦当中的变数,佛的这面镜子是了了清楚的。这一点没有丝毫的问题,如果相信了佛有这种智慧,我们什么时候是临命终,临命终是什么死亡的形式,佛都很清楚。阿弥陀佛很清楚,无论是什么形式——哪怕是横死,哪怕是睡眠当中死去,等等这些,阿弥陀佛都会兑现他临终来接引的大愿。所以对往生这个事情,阿弥陀佛早已给我们预设好了,我们只要解决信愿称名的问题,只要解决到阿弥陀佛的大悲船上去报了到了、挂上号了的问题,临命终时决定就能往生。一定要作得生想,作“业事成办”想。这种信心一定要在阿弥陀佛同体的、无缘的大慈悲心,以及他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以及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互动过程当中建立。我们对决定往生就不会有丝毫的怀疑。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

更多大安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大安法师:能否往生、心乱如何念、见佛与著魔

大安法师:带业往生去 众罪慧日除

法海集一 第一部分:三主要道 1 佛法总概

法海集一 第一部分:三主要道 2 释正文

法海集一 第一部分:三主要道 3 佛法问答

 

后五篇文章

佛教楹联集:罔措斋对联

佛教楹联集:担当大师联集

佛教楹联集:弘一大师联集

佛教楹联集:茗山大师联集

佛教楹联集:瑞今大师联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