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九章 道大手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九章 道大手印

 

  根大手印,既已了解,由是即须断灭无明,而断除方便,于上师教诀与行持次第等,生起精进。此谓道大手印。

  贡噶上师开示云:“所谓道大手印者,恭敬信顺于上师,而得闻于法。由闻而如理思维,得决定之正知见,又如理修行之,是即道大手印也。[7]”

  如是本来,因即法身。现证方便,即上所说教诀次第及修持际现前觉受。故如师口诀行持,忽然垢都净已,自亦识得心无自性,而另娴熟,此能证方便,三藏四续所说颇多。然次教敕传承宝宗,一切深道,悉集在敬信上师。四灌顶二次第说:亦唯于敬信中备,应当知之。

  大手印之道,有分为心性大手印与显有大手印者。本元实在,大手印智,离一切边,自续具有。于此谓之心性大手印。显有轮寂之一切法,绰然证现为一大智涛,于此谓之显有大手印。此二行持法则,具见各导引次第,此中不详。然行持中,复应分为见、修、行三门者,如达波尊者开示云:「心明离执如虚空,不堕方所是为见。自明自照心如镜。无有明暗是为修。心坦无整如婴儿,离诸遮求是为行。」又如教敕传承祖说,拔惹瓦所阐明者中云:“凝观是为见,于彼不散修,常行是为行。见脱理趣缚,修脱心执缚,行脱取舍缚。[8]”

  所有历代祖师大手印之诠示,均在道大手印中。即如八大手印,亦不离此开示。如《法华经》所谓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者也。文繁不能备录,只将萨罗哈大师口授,择要录之[9]。

  第一节  见

  第一目  辨见[10]

  辨见颂云:“以莫散心观自心,若能自知自本性,诸相自脱大乐中,散心亦皆成大印。”

  第二目  明了达见之相

  明了达见之相颂云:“如人寻求虚空界,无中无边亦无见,如是寻求心与法,亦不得极微尘许。寻求心亦不可得,如是无见即是见。”

  第三目  明见无改变

  明见无改变颂云:“如海船上放鸽飞,遍绕诸方仍落船。如是以心观分别,终归最初心本性。”

  第二节  修

  第一目  明无可修

  明大手印无可修颂云:“本清净心勿造作,勿取勿捨住本然。未通达者无可修,达者亦无能所修。”

  第二目  明不离无修

  明不离无修之义,即为最胜修颂云:“若于三世不作意,离边安住本性中,护此即名善修持,不须持息勿系意,心无造作如儿童,倘起觉念即观彼,如水与波无差异。”

  第三目  明本性即道

  明解三轮之识,其本性即大印道颂云:“不可作意大印中,无少可修故无修,不离无修即胜修,无二俱生大乐味,如水注水无二味。”

  第三节  行

  第一目  明行无定方

  明大手印行无定方颂云:“然瑜伽心无有二,一性一亦不可得,种种行相无根本,犹如疯狂无定事,无作之行如孩童。”

  第二目  明行不被缘染

  明如是行,不被缘染颂云:“心如莲花从泥生,而无垢秽所能染。受用饮食及欲乐,或使身心极热恼,如是种种诸行相,亦本无染无缚脱。”

  第三目  明利他之行

  明由离着悲心,而行利益他之行颂云:“住于自行无定中,若见愚痴苦众生,由哀愍力而哀泣,修自他换行利他。观其实义离三缘,如梦如幻非真实。”

  道大手印,分为见、修、行者三,上列诸颂,说之甚详。柏竹大师长行所示,尤见深入浅出,语重心长,学人读之,更觉简明动人。兹并录出,以殿此章。略云:“能修之补特迦罗:

  (一)所具定见,须如鹫翔腾空。盖以见若具而不定,则苦乐难易起时,即已忘见。重病忘见,死时忘见。当其处境优逸,日坐厚裀,宴安醉酒,心广体胖。见早已置脑后。犹复伸手向空,而说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一切皆空。此仅仅口见,无少许益。即所谓口头禅也。是故须具定缉拿,苦乐病等于已生时,须忆见之实相,能免缠绕,而得自在。若其具见实相未足,须悟须证,为能悟证,须就上师,以大敬信,依教诀宝。故须如鹫腾空时,据地藉势,扶摇而上,及其迳上飞翔之目的地,不劳重翱翔矣。

  (二)修持应勿间断,须如巧妇为炊。盖以一般人于师旁人前,往往频作琐屑勤勇,等持座多。但于烦恼三毒不稍制伏,妄念份内繁增,心转粗暴,与凡夫俗子,迄无少异。故须外似无修,而常观自心,勿为烦恼贪嗔之所自在,念忆白方,力勤无散。若就因乘所说:谓如忆念知,说为三学之依或因,时恒趣彼,是修不断,故如巧妇为炊也。

  (三)所行率势而生,须如老牛放溺。夫所行最上,莫如敬信上师。又依禁行,且勿于众前独处,而有分别。平时恒常所行,若平衡然。行止坐卧,一切所行,均以饶益有情为要。所谓率势而生者,盖以若率恶行,则趣凡夫自类相续。故须率势力作供养三宝等善行,身口意业,悉趣于法,所作善根,悉以回向利等虚空如母众生焉。尤以闲居必慎其独,莫于人前自诩精进,如拭曼荼罗[11]及礼拜等,一似豚尾频摇,毫无精进。故须恒常一贯力修,应似老牛便溺,初不猛急,后不断若[12]。

  --------------------------------------------------------------------------------

  注释:

  [1] 参看《恒河大手印》。

  [2] 普贤如来,为普贤王如来之简称。是元始佛。亦即根元之义。

  [3] 即无须头上安头之义也。

  [4] 参看《恒河大手印》。

  [5] 参看《了义海大手印》。

  [6] 参看《朵哈八藏大手印明显口授》。

  [7] 参看《恒河大手印讲义》。

  [8] 参看《了义海大手印》。

  [9] 参看《朵哈八藏大手印明显口授》。

  [10] 以修大手印道。首须明见,但欲明见,须先辨认清晰。

  [11] 曼荼罗,简称曼达,义为宝盘;是将身外一切宝物,悉以供献。最简要为七供,即须弥山、四大部洲、日、及月是;最完备者为三十七供,恐怕繁不录。可参看大幻化网导引法。

  [12] 参看《了义海大手印》。

 
 
 
前五篇文章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十章 果大手印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十一章 大手印引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十二章 四瑜伽分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十三章 大手印之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十四章 大手印之

 

后五篇文章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八章 根大手印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七章 大手印之愿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六章 大手印与禅

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自养”及政策问题初

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元明时期的新疆藏传佛教(才吾加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