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盛噶仁波切自传:如此活佛如此活 三、解 脱(1)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盛噶仁波切自传:如此活佛如此活 三、解 脱(1)

  在紧张烦乱的都市生活中,人们的心情时常处于压抑和空虚的状态。神经衰弱、烦躁、忧郁症、不同程度的精神分裂症,这些现代病症困扰着很多新加坡人,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其实,如果他们能够对佛法有所领悟,他们的心胸自然就会开阔起来。

  佛陀在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时,曾发出震动天地的感叹:“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所以说,精神上的一切疾患都是由于心胸不开阔造成的。试想一个人的心胸如果只容得下一个小小的“我”,做任何事情总考虑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成败,而世事无常,无法遂人所愿,无法满足“我”的要求,长期下去,身心俱疲,精神已近崩溃边缘,却依然为一己之欲而挣扎,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用不着找心理医生,一个修习佛法的人都明白,只有自救,别无他法。怎么个自救呢?佛陀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释迦牟尼成为佛陀后,首先想对陈如等后来成为他弟子的五个人讲述真理。

  当这五个人一见他找他们来了,便说道:“乔达摩,你累了吧?”

  “今后你们不必称呼我乔达摩,我已成为佛陀,是一切众生的父母。”

  陈如吃惊地说:“您几时成为佛陀的?修苦行都成不了佛陀,您停止苦行倒会得正觉,真是难以想象。”

  “陈如,你的那点小聪明,怎么会明白我能不能获得正觉呢?苦虐肉体反而扰乱心灵,身体舒适则会执著情爱。苦与乐都不是成就大道之本。只有抛弃苦乐,获得中道,才能入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叫做八正道。倘若常修八正道,内心便能清寂安稳,脱离生老病死之患。我既已行中道,便获得正觉。”

  “正如你们也熟知的,人生是四苦八苦之世,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此处再举无尽无休。无论有形无形之物,还是无足、单足、二足、四足或多足之物,一切众生都逃不脱这般诸苦。应尽知此苦。”

  五个人露出虔诚的神情,等着佛陀继续讲下去。

  “这般诸‘苦’,都是以‘我’为本,以自己为本。众生如起我念,便要承受这般诸苦。贪欲、嗔恚、愚痴为三毒,也都是以我为本,且这三毒正是诸苦的原因。若活着的人有此三毒,则苦海无尽,这便称为‘集’,是应予铲除的。倘若能灭除‘我’念和贪、嗔、痴,诸苦自会消失,这称为‘灭’。要修行此‘灭’,除修行八正道之外,别无他途。”

  佛陀进一步说:“陈如,你们要用心理解。首先应知道苦,必须斩断集,印证苦集可以灭除,并应修道。我就是在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之后,才得无上道的。这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不知道这四项事情,便无法解脱,只有真正懂得此理,才能解脱诸般痛苦。”

  因此,修习佛法,便能达到自救——自我解脱的效果。

  不管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还是生活在最偏远的牧区,灾难降临的几率是一样的,摆脱人生烦恼的愿望也是一样的。这就看谁能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那种狭隘的意识了。

  我开始为他们讲经。

  在讲经的过程中,他们渐渐明白了佛的真正含义。每次讲完经,我都会告诉他们,佛会用很多方式来照顾众生的,即使现在谁忽然面临了灾难,那也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已,转眼之间又是一片光明,灾难正是佛对我们的提醒:世事无常。

  不久,便有很多人皈依,要求做我的弟子。为了使他们能够领略佛法的精髓所在,我总是尽自己的所学所悟教授他们佛法的知识,以便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保持一个充满快乐、感恩、施舍的心情。我从来没有强求他们相信我或强求他们相信藏传佛教,也从不使用过于夸张的神通或不合逻辑的言论引诱他们崇拜我、信任我,以至于相信我能使他们立刻得到解脱。

  因为佛教不是迷信。

  在我的不断开导、阐释和举证中,他们终于认识到,佛教不仅本身不是一种迷信,而且坚决反对盲目的迷信。

  佛教是以实证经验为基础的思想信仰体系。它要求人们在生活中培养美德、开发智源,用自己的智慧抉择是非、辨别对错。佛是注重实践的。佛曾对弟子们说:“众比丘,善知识,你们要像煅、切、磨、试黄金以鉴别其真假那样对我的教言进行鉴别,不能因尊重我而盲目信从。”

  而凡是迷信的东西都是不允许人们怀疑的,要求人们绝对地信从;生怕人们学习和掌握科学,用科学去研究其实质。因为迷信是经不住研究和考察的,一经验证便破绽百出。迷信要求人们愚昧,而越愚昧越趋于迷信。

  而佛经中的很多说法,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已得到了证实。如元子论、相对论、事物缘起论、无常论等等。有的原理虽然用感性为基础的实验方法解决不了,但却依然可以用推理的方法得出合理的即合乎逻辑的证明。这也正是有人说“佛教是科学的宗教”的原因吧。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任何宗教如果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

  确实如此。佛法与科学两者所追求的目标都是要揭示这个世界的本质真理,只不过各自使用的方法不同,所以二者所得到的成果也不同。佛法已经明确地阐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面目,即一切事物都是缘起而生,因缘具足则生,因缘消失则亡;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缘起而生的事物都没有不变的自性;无自性而本来平等,无我性而原本清净。而现代科学由于方法手段的局限性,还远远没有达到其所追求的目标。因为自然科学领域偏执于物质性的现象,社会科学领域偏执于精神现象,都未能深入现象后面的本质,不能如实地照见事物缘起无自性的实相。

----------------------------------------------------------------------------------------------------------------

更多盛噶仁波切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盛噶仁波切自传:如此活佛如此活 三、解 脱(2)

盛噶仁波切自传:如此活佛如此活 三、解 脱(3)

慈诚罗珠堪布:微博教言 幸福

慈诚罗珠堪布:微博教言 阳光

盛噶仁波切自传:如此活佛如此活 四、在爱和信仰中选择(

 

后五篇文章

盛噶仁波切自传:如此活佛如此活 二、繁华背后的虚空(3

盛噶仁波切自传:如此活佛如此活 二、繁华背后的虚空(2

慈诚罗珠堪布:微博教言 回归

慈诚罗珠堪布:微博教言 简单生活

盛噶仁波切自传:如此活佛如此活 二、繁华背后的虚空(1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