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9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9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A面

  教授本身是有圆满传承;有修持经验,也就是没有错误的话,他一定有这样的一个特质,什么特质啊?所以对大经大论告诉你,这个大经大论说的内容是什么?产生决定的信解,你会晓得,千真万确!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就告诉我们真正修持的重要的关键都在这里,现在我们修行不要经论的,就是针对的这一点,看了这一点我们要了解,不但我们现在这里是这样,当年印度也有这种毛病,这个东西历来已久。那么现在我们看看。他下面继续下去。

  【“若于教授虽多练习,然于广大佛语释论所有义理,不能授与决定信解,或反显示彼不顺道,唯应弃舍。若起是解,诸大经论是讲说法,其中无有可修要旨,别有开示修行心要正义教授,遂于正法执有别别讲修二法,应知是于无垢经续无垢释论,起大敬重而作障碍。说彼等中,不显内义,唯是开辟广大外解,执为可应轻毁之处.是集诽谤正法业障。”】

  这一段话。其现在呢?如果说亲近的教授,这个教授,这一个告诉我们的是没有错误的话,那么他一定对那个大经大论,确定让我们了解内容,信得过,这个是修行的最佳指导,照著他去做,必然达到我们要的圆满结果。反过来,对于他讲的那些内容而说了很多,结果对于这个佛陀的这种义理,没办法给你决定信解,不但是没办法给你决定信解,而且反过来说这个不合理,应该弃舍的。这个话怎么讲呢?譬如:我们现在平常一般的来讲修行,啊这个讲修行不要用经教的,就这样!讲了半天既成现在我们讲的道理,讲了半天现在修行啦,怎么办啊?而这个不要了,现在我们跑著去修行是两件事情,很多地方有这个毛病,虽然我们说的是:我们是要行解并重!结果呢?妙啦!既然行解并重的话,行在解处,一讲的了解照著去做,现在你讲完了半天,说:“现在好了,我们要去修行了,这个不要了。”跑著那去,那不是有问题吗?所以这个地方说,假定他讲的那个教授是感觉的那个经论当中你没办法产生决定的信解,不但是如此而且应该弃舍,说这个用不著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变成个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说那些经、那些论这个里边,这是讲讲的,只是讲讲的,真正修行的道理其中无有修、可修的要旨,真正修行的重要的宗旨,说不在这里,在别的地方才开示你,不过这个地方我们不要误解啊!说这个教外别传,好像是跟那个教没关系,其实你真正了解这个心要去看那个经教的话,那个教本身的的确确是还包括在那个教理里面,并没有,这样;这个里边有特殊意义,我们这里暂时不去谈它。所以因为有了前面这种错误的见解,所以他就觉得讲是讲;修是修,所以对于那个正法觉得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讲的,一个是修的,所以正法只有别别两样分开来的,讲跟修两个法。在这种状态当中,我们会产生:既然这个教是讲的不是修的话,那个教就没用啦!你就不重视它!于是呢?就不重视,我们不一定是很轻贱它,但是那恭敬心引不起来,要晓得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而反过来法的沉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恭敬,既然你现在说,修跟讲是两件事情的话,那么你对这个恭敬这件事情就产生了大障碍。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这个修学佛法恭敬是最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所以就产生了这个流弊,说这个讲是讲,修是修,是两件事情!因为是两件事情,所以关于那个经论,那都是讲讲的不是修行的,那你就觉得没有用,你就不去敬重它了,那个东西对我们是个障碍。不是,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刚才已经说过了,眼前我们可能,不但可能,对我们极大部份的经论来说,眼前是用不上,这可能的,但是我们心里面却却相反要惭愧!说你看那个善财童子,那是大善知识,他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佛法,而我们现在呢?用不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用的是佛法,那这地方我们要深深感到自己惭愧,现在呢?我们却却相反,不但感受不到,还自己觉得这一些都不是佛法,你因地上面先种下了这个恶因的话,非常可怕!所以刚才黑板上面写的那个五点,对我们目前修行非常重要,这习惯已经养成功了,这以后要真正努力改的就是改这个,不是说我们马上,华严样样受持,这个不是这个意思,要了解我们到最后这条直路,就是这样,你现在因地上面下对的话,不久就可修这个路了,这个是它的差别。我们现在继续看下去。所以因为这样的关系,你不敬重它,为什么啊?说它这个里边并没有真实的内涵,这内义的话,就是佛法的精要,而这些经论干什么?讲讲的,是不关修行,无关内义的,所以叫开辟广大外解。因为这样,所以你觉得这个都是可轻可毁之处,这个时候集了毁谤正法的业障!所以这个祖师的公案语录当中,我们要了解,他这个话的主要的目的是为学人,所谓解黏去缚,那个时候这个学的人心里上有这种执著,那个老师在他的心里上把那执著拿掉,是这样!他绝不是毁谤经论,却却相反而正是来弘扬经论,就像我们目前一样的,我们现在常常有一种争论,说我这个敲法器,我这个音正,你这个不正,然后呢?上面有个善知识,告诉你,你这个也不对,他并不是说不对,就是去掉你心里的执著,我们要了解任何一个法的真正重要,是净化我们的情执,结果你学会了以后,总觉得我这个对,他那个轻,你增长你的是非我慢,请问这是佛法吗?所以那个时候,这一个够条件的那个师长,他就会在那跟你相应的想办法帮忙你,必要的时候乃至呵斥你,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并不仅仅古代祖师如此,眼前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认得了这一点的话,那自然而然处处体会,处处圆融,处处净障,然后呢积资;要不然的话你学的越多,毛病越大,就在这个上头。

  【“是故应须作如是思而寻教授,诸大经论对于诸欲求解脱者,实是无欺最胜教授,”】

  所以我们脑筋里应该这样的去思惟,作如是思,这个思有极重要的一个意念的关键在里头,后面会详细告诉我们,关于业的时候,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平常的业引导我们上下转染成净等等,都是这个思,思心所的思。我们说受、想、行、识,受是什么?想是什么?思是什么?这个就是种心里的心行相,我们要了解的法相,就是这个,所以要去修学经论的真正目的,指出来这个。你经过经论的说明;善知识的指导,这个法相你真正应该认识的就是我们心里想的,那个时候的行相说这个叫思心所,这个叫想心所,这样的思心所是染污的;这样的思心所是善的,这样的善当中有漏,这样的善当中无漏。那么现在他告诉我们这样的思是什么?他是善法是随顺于无漏的,还是在有漏界,这个我们要了解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就是这样,说所以刚才我说随顺于,就是说方向对的,一步一步向上,因为我们凡夫,因为方向一步一步向上,你就在这个染污的这个世界当中,慢慢的净化慢慢的向上向上,到最后超脱。我们应该这么样想,说诸大经大论,对于我们真正求解脱的人是千真万确实实在在,是一点都不错的最殊胜的重要、精要,但是为什么得不到呀?

  【“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诸教典,不能定知是胜教授,”】

  原来这原因是这样,是我们的自己的智慧太差,这个原因还有其它的因素等等,智慧又差,再加上这执著又重,那个固执的不得了!而那么在这其它的外人,外面的人推波助澜,有种种的恶友等等害了!所以单单在这种状态当中,看那个经教也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它里边的宗要。所以

  【“故应依止善士教授,于是等中寻求定解。”】

  所以才必需要依靠善知识,从善知识的教授当中,然后把经论当中的重要的精义把握住,得到确定不疑的认识,你这一个认识了走上去,那这一条就是直路,增上生,你真正能够增上生了以后,我们眼前什么都不怕,为什么呀?那很简单!现在我们有没有怕我们的人身?我们对这些现在的人身并没有太怕,这个将来死了以后堕落才怕,假定再改善一点的话,现在已经觉得满欢喜的放不下,再如果改善一点,当然觉得更欢喜嘛!然后你这样的改善一步步向上的话;所以这真正的可怕,不是这个可怕处,问题在那里?就是我们没有把握住这个重点,你只要把握住重点一步步上升的话,那自然好。这详细的概念以后说。主要的原因始终把持住,我们没有得到正确的正知见;所以没有得到正确的正知见,缺乏善知识,所以没有善知识,自己条件不够,不认识善知识,以及没有求善知识的心等等,而不要起下面这个错误的概念,下面什么错误呀?

  【“莫作是念起如是执,谓诸经论唯是开辟广博外解,故无心要。”】

  这个见解千万使不得,千万不要说有这个念头乃至这样的执著:这个经、论都是讲讲说说,没有重要的!要晓得不是经论的错,而是说我们听的人没听到,或者容许有这个可能,讲说的人没有把那精要讲到,这是绝对有的,绝对可能的,就是说他讲的人讲到了,我们听见了以后还要一步一步上升,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譬如说:很多唱念的仪轨,这个非常好!但是我们了解那个唱念的仪轨以后你不执著,它尽管很好,你觉得很执著,哦!它是海潮音丶一个是鼓山调丶一个宝华山,各有各的完整的精彩的内容,如果说他本来的原意,说跑到这个地方把大众统率起来,他已经有了,那么你正好省事,这不是很好吗?可是你偏偏觉得他这个不行,你这个好,毛病出在我自己,这一点是我们要真正了解的,我是随举一例。当然的的确确也有可能他把那个奇奇怪怪的哼哼哈哈的通通加进去,那个东西是人家带进去的错误,有的!这我们要辨别的非常清楚,所以修学佛法为什么要广学经论,得到那个重要的真正的意趣就在这里,你一定要把那个正、似,正是正确无误的,似是是似而非的,辨别的清清楚楚知所取舍,这样你走的话,不管环境多恶劣,对你来说你一定增长,环境越恶劣你越好,所以说经上面祖师菩萨都这么说:善人的是我的师;恶人的我的资,什么叫师?什么叫资?好的我跟他学;不好的这个你的资(资粮)。为什么这个恶的是你的资粮?那他如果乞丐来跟你要东西,他成就你的布施,如果一个坏蛋跑的来跟你发脾气,成就你的忍辱,成就你的持戒,成就你的精进,不是吗?这个理论我们要知道,绝对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心里面才能够步步升上。所以下面说故

  【“诸教授者,开示内义故是第一。”】

  真正要晓得这个是实实在在把这个精要的内义能够告诉我们的!所以他是最好,这一段话非常重要。下面继续下去。

  【“大瑜伽师菩提宝云:”】

  这个就是尊者主要的弟子当中的一个,他是康地人,那个大瑜伽师是尊者的侍者,一生都侍候他,到了西藏以后,这个人真了不起。

  【“‘言悟入教授者,非说仅于量如掌许一小函卷而得定解,是说了解一切至言皆是教授。’”】

  不但前面引经引论乃至于祖师,因为这个大瑜伽师这个人地位非常高,如果拿我们中国来说的时候,那是也的确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大祖师,譬如天台来说那个人的地位,至少不亚于灌顶章安尊者,这个我们说起来好了不起!这样的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这么说:你要晓得真正的悟入教授,那个悟入教授对我们来说大开圆觉,你要晓得你要真正的这样的认识的话,不是说我现在对这么一点点量如掌许,就是像你手掌大,换句话说这一本书,这得到了定解,我确定,这定解是说不但认识而且有修行验证的功夫,这个不够,是说一切至言皆是教授,你要了解这个。所以我们平常常常说一句话;说:“一经通经经通”,有的人只通一经,余经不通,这两个就差别了,是,没错!你能够广博的认识了以后,它精要总是相顺的几样东西,你从这一门深入,当深入了以后,其它的你都能够把握得住,如果你要细部的时候,你可以处处体会,乃至广用一切,但是另外一类的话,他就抱住这样的东西,就这么就这一个,是这种状态!那一宗那一派当中都有这个现象,学的好的,那一宗那一派都可以包含一切,学不好的,那一宗那一派都执著在自己上头,本来华严跟天台教下,它是含摄一切的,结果跑到日莲宗到日本去了以后,他说什么都不要了,只要五个字,那不是很明白的例子吗?这个我们是要了解的。

  【“又如大依怙之弟子修宝喇嘛云:‘阿底峡之教授,于一座上,身语意三,碎为微尘。今乃了解,一切经论皆是教授。’”】

  那么下面这个括弧里,那个祖师的话,就像刚才一样,这个除了语录的特别解释以外,那个仔细的内容我们不太了解,只是意思就是说这个像阿底峡尊者啊!他讲任何一个法门,他能够非常深细的来说明分析,没有一个不是,因为我们目前讲修行的时候,好像很单纯,实际上为什么要修行啊?修行就是说,我们平常都是染污之业,这个染污之业不外乎总括起来,从身、口、意三业方面去的,他现在不,现在整个的转过来了,要转过来一定要有完整的教授,这个教授的说明的话,的确是,在任何一个时候他能够把身、语、意三业方面,细致又细致、细致又细致,每一个地方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你能够这样去了解的话,你自然而然举手投足、起心动念、开口说话,无一不在增长,二十四小时当然都在修行。可是我们现在不是的,要谈修行要跑到殿堂里磕头这个叫修行,离开了就不算,往那两个腿盘起来才是,否则就不是,或者身行心不是,心行身不是。他不是,为什么?他有圆满的教授,所以他说现在就了解一切经论都是教授,告诉我们个个每一部份有的是主,有的是支,乃至于有的是零细的。

  【“须如是知。”】

  这个我们开始的时候,要这样知道,他意思说不是马上叫你这样做到修到,而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概念上面就应该这样的认识,所以引导我们正知见从这一个地方入手,你这个正知见下去了,什么?因啊!因正果实,否则的话呢我们说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我们还不知道,这是真正可怜的地方。不过说到这里,反过来我们同样说:只有这个是圆满的教授,别的都不对!又错了,又错了又错了,我们必定要知道,那你有了圆满的教授,那个时候想办法去帮助他,如果你觉得他不对的话,你怎么想帮助他,你要懂得帮助的善巧去帮助他,那就对,如果你觉得我这个对,他那个错的话,你这个因一样的,讲是对的做就不对了,我们真正重要的,讲的要认得怎么去做,这个才是重要的,你圆满的因尚且不能否定不圆满的,何况不圆满的,这一个地方我们不断的要思惟观察,所以我在这个地方一再强调,原因也是如此!下面又说

  【“如敦巴仁波卿云:”】

  下面都是引得祖师的语录来证成。

  【“‘若曾学得众多法已,更须别求修法轨者,是为错谬。’”】

  他就说你学得很多了,然后就去修行了,那我们不谈了,现在这要修行了,另外要学一套东西了,这是很错误的。

  【“虽经长时学众多法,然于修轨全未能知,若欲修法,诸更须从余求者,亦是未解如前说义而成过失。”】

  同样的修学了很多佛法,但是真正要修行的时候,说还要另外一套,那是错误。所以目前我们的的确确有很多脱节的地方,真正说起来二十四小时无不在修行,而我们现在看,这早晚课算,乃至有很多早晚课都觉得这个没有意义,这不要它,跑这去大家徒有于形式,你说这个事实对不对?在某些地方,那是事实,可是我们绝对不能够说,因为徒有形式,你把它拿掉,那是完全错了!我是感觉怎么样?现在虽然末法了,总算还有个形式在,趁这个形式还没毁掉之前,赶快把那个内容补足起来,那还有救,如果你把那形式一坏,完了!了解吗?很重要,很重要哦!所以佛说的清清楚楚,尽管最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个佛像摆在这里,大家不知道,你看它一眼还有功德,三宝有这么的了不起的意义,我们却轻轻松松的觉得,没有内容你就不要了,害了!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心里有这种知见的,务必要晓得我是凡夫,我是凡夫,这个概念太重要了,那么这一点一定要靠什么?一定要靠多学,如果说你已经学对了一门,你不想走刚才广博的路,那个时候你牢牢抱住的,好说我现在一个参禅,就这一个,我现在念佛,就这一个,反正我见到阿弥陀佛以后,反正我见到这个本性以后就不怕,你其它就不要管,实际上佛世也是如此,当初小乘盛之所以各作各的不起争论,为什么?很简单,他就听到佛告诉他一句话,他生死心切的不得了,以整个的精神灌注在那里,管你做些什么东西,这样啊!所以那个时候,叫正法住世毫无争论,实际上那个争论的因,早就已经摆在这个地方了,我不妨说一下,实际上的公案。佛在世的那个弟子当中有各式各样的,迦叶尊者是专门讲苦行的,大家晓得他,他那最后佛陀说:“某人啊!你现在年纪老了,你也可以休息休息不要行头陀了。”迦叶尊者怎么说:“世尊啊!我以前一直听你,最后一个不听你了。”但是世尊并不是说因为不听了,说:“你怎么不听招呼啊?”说:“善哉!善哉!像迦叶那样做的话,他能够坚持下去,那个教法就靠那个力量。”但这个地方

  并不是说,那么只有苦行,不!你看另外一个人,二十亿耳大家晓得,二十亿耳他是一个富贵子弟,那个宿生的圆满的因,所以这一生生来富贵的不得了,所以他家里边他脚底下还有这个绒绒的毛,家里边都是铺著厚厚的地毯,乃至于跑到别的地方去,譬如说到庙里去,什么?他的父亲就把那个一路上面就扫干净,把那地毯铺在上面,然后去,要我们可能吗?就算以现在这个时候,世界一等一的最了不起的人,你也不可能说我现在要到台中火车站,把从这个地方开始,地毯一直铺到那里去,没有!二十亿耳就是这样;后来他出家,出了家之后当然苦行,他怎么修也不行,佛就告诉他,给他好的,他要怎么好就给他;就给了他,给了他,他没多久证果了,说明什么?你看在佛那个时候的弟子当中,就有的人是这么个苦行,就有的人是这么享受,他们有没有争论啊?是一点争论都没有,要我们现在就害了,大家你和我差一点点,大家弄得一蹋糊涂,这个我要说明什么?倒不是说明这个行相,这所以我一再说了,你把握住这个重点,怎么做就对,以前那些人他心心念念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你说我现在是要大乘,更好!就怕你不大,大乘要管别人的是没错,大乘要管别人是帮助别人,并不是叫你去指责骂别人!这个要了解,这必要的时候是,譬如说在这种情况之下,你用直的话,你可以呵斥他,但是一般情况,呵斥的条件,你自己内心必定不能带著嗔心,这个很重要,所以在这一点上面我自己深深感觉惭愧,尽管我说现在慢慢的慢慢的把它拿掉了,我心里面可以把它摆的平,是一般情况碰见事情的时候,我自己晓得起来了,这个就不相应,平常他真正就是苛责,他心里具悲心,晓得你这样的话,马马虎虎不行,他就用直的方式,他心里面的确是心心念念,只有一个大菩提大悲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看见你相应,那就用种种方法,在这种条件之下,能够这样做,唯恐你不管,现在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真实的内容,怎么管就怎么错!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一点,所以说。我们继续下去。

  【“此中圣教,”】

  那么真正的圣人完整的教法,怎么样呢?他首先还是引论:

  【“如俱舍云:‘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除其教证二圣教外,别无圣教。”】

  引那个俱舍上面,俱舍通常说小乘聪明论,换句话说小乘的最后的精华。那么请问这个地方为什么引小乘而不用大乘?这个地方说明,小乘尚且这样,何况大乘,本来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B面

  本来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更说明这个基础直通到最上乘,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佛真正的正确的教法,分起来就是这两样东西,一个教一个证,除了这个没别的了,那么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啊?

  【“教正法者,谓是决择受持道理修行正轨。”】

  教是什么?就是来分别说明解释什么是你该做的,什么你该舍的,怎么样去修行、修改你以前的凡夫的行为,变成功跟圣人相应的,你了解以前错的,现在认识以后对的,照著去做,虽然了解了心里还是习性很重,那个时候你照著这个叫做修行,这个才真的修行。那么我们这样说起来难道你这个拜佛不是修行?拜佛当然修行,为什么拜佛?因为平常以前,你把那个我看的最大,现在晓得这个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你把自己看的最低,所以要拜佛。念佛呢?因为你平常念的都是烦恼现在这个不相应,所以你要念佛所以我们把握住这个原则,没有一个不是修行,固然在这种状况下拜佛念佛当然是修行,离开了佛堂不拜佛不念佛你也在修行!假定你把握住这个重点的话,对不起!你现在固然不在修行你在这拜佛、念佛也不是修行!所以祖师给我们说:“你假如真正心里不相应的话,你头胪瞌破也徒然!拜佛这个徒然没用,如果你不把握住这个原则,你去念的话你念的喉咙喊破也徒然!”不是很明白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告诉我们,这个先要告诉我们你懂得这个道理照著去做。然后呢?既然懂得了,

  【“证正法者,谓是如其前决择时,所决择已而起修行。”】

  照著前面告诉你的道理,然后你照著这个懂得的道理,照著去做。所以,

  【“故彼二种,成为因果。”】

  所以这两者之中互为因果的,教是因,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进了证了果,进了那个修的果,然后反过来修是因,证的那个证的果是果,这个次第是必然的,必然是由于教理的认识,照著教理的认识去做,才能够修行。也许在这个地方大家问那你这样说的话,你跑到庙里就是讲那个规矩,这个道理我也不懂,你先不要跟我讲这个道理,这个有他的原因在,因为等到你进来了以后,把那个规矩讲清楚了再修的话,那不可能,不可能,至少有一个这个现象,这个很清楚,你跑到庙里来你就有这个心,我要修行,或者说晓得这个好的这个地方因地当中,已经说那世间的不好,这里来好,既然世间的不好这里来好,当然你要拿掉世间的到这里来学,再说等到你样样懂得了以后去做,做不到,那个时候太晚了,虽然你懂了万一两脚一伸完了,以后你懂了没用变成了三世怨,那很可惜,所以进来的时候已经有了这个认识,说我世间的认识不行的,去听善知识引导,这个本身就是最佳引导、最佳做法,就实说来,等到你真正懂了以后再去做,世间没有这样的事情,难道你懂了这个饭以后你再吃吗?难道你懂得空气以后你再呼吸吗?难道你懂得妈妈以后你再让她来养你吗?天下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对不对呢?所以这个一点都没有说乱来或者迷信的成份,是绝对合理的,这个我们要了解,倒是我们愚痴,而我们的执著,大家想想看对不对?这么简单,所以我们现在了解原来是这样!教证,所以尽管你还没有懂得道理,而跑到庙里说,这些庙里你信的过的法师告诉你怎么做,这个正是你听他讲,然后照著他去做,这还不是仍旧是不外这个教证二量在里头,一定这个次第,然后当你行持的时候,你慢慢的从验证当中对这个教义加深认识,当你教加深认识,你的行持也加深认识,这个彼此有互相增上的,所以真正说起来这个教证不是截然的两回事情,教完了以后证,不是的,教多少证多少慢慢的向上,就像我们念书一样,在小学里面你们慢慢的一步一步上去,是不断的在教证,教证当中,我们在小学里面老师告诉这个一,一加一等于二你回去演习,因为你演习了以后,你可以能念二年级,所以你对那个教是愈来愈认识,然后你这个证是愈来愈深入,每一个地方这个次第这么清楚这么明白。继续看文,故彼二种成为因果下面,

  【“如跑马时,先示其马所应跑地,既示定已,应向彼跑。”】

  就像跑马一样,先告诉你怎么跑,告诉你了,照著去跑,以我们现在来说开汽车一样,拿了个地图告诉你怎么开,然后呢?你去开。

  【“若所示地是此跑处而向余跑者,定成笑事。”】

  如果告诉你向这边跑的,刚讲的时候,等到你真正跑的时候另外一个方向那是开玩笑,像我们开汽车,现在说你要到那里去,看那个地图,看完了半天真正开车的话反方向走,那你这个地图看他干什么啊?那不是颠倒吗?经论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样。同样的道理,譬如眼前我们跑到寺院里面说既然你想来修行的话,跑到寺院里面这个法师、师父告诉你怎么做,你歪起了头,我要这样做,那你不必跑到庙里来,这个很明白,同样的这个道理在,你可以说明这个什么,那么然后呢解释清楚这个是应该的,这概念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的认识了解。

  【“岂可闻思决择此事,若修行时修行所余。”】

  那里说听的时候听这个,然后呢思惟的时候是这个,这个闻思本来就是讲教,然后修行的时候修别的,不可以!就像那个跑马一样,就像那个开车一样。

  【“如是亦如修次第后编云:”】

  就像那个修次第那个编上面说这个是告诉我们修行的一个重要的教授。

  【“‘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即是修慧之所应修,非应修余,如示跑地,而应随跑。’”】

  这个修行的次第,第一个从善知识那里干什么?听闻。听闻了以后呢?如理去思惟,等到你思惟了以后,你决定了解他所以讲的是什么。然后呢?把你的思惟通达决定的照著这个去修,所以你修就应该修你确定认识的那个部份,这个才是道理,而不是别的,这个概念我们本身很重要,绝对不可以跑错,就像上面所说那个跑马那个公案。

  【“如是由此教授,能摄一切经论道之枢要,”】

  由于这样的这个完整的教授,这样才能够把所有的一切经论的宗旨重要都得到,所以说第一点得到了,第二点那就是贯摄起来了,第一点是一切经论都是,然后为什么你得不到?因为你自己的条件不够,如果得到条件够的人解释说明了以后,就这样的好处,然后你这样的现在有下手之处,将来走上去的步步直路很快圆满,而这个内容是什么呢?内容他就下面细列:

  【“于从亲近善知识法乃至止观。”】

  这个就是真正我们修学的次第,修学的次第第一步亲近善知识,止观就是你修的时候,最后的修一定从止观两样东西结果。

  【“此一切中诸应舍修者即作舍修,诸应举修者即以择慧而正思择,编为行持次第引导,故一切圣言皆现为教授。”】

  那么照著这个次第那个地方应舍修就舍修,什么叫舍修呢?就是不要做的,而这个不可以,不要做要舍掉它,应举修者的,这个该做的你要去做,那么该做的还要什么?舍修很简单你就舍掉,实际上舍修还是要经过你的智慧的决择那个时候才舍得掉,要不然心里面还牢牢保著那个,“这个我觉得这个好!”,这个样子就是舍不得,你没有智慧的决择不能如理的认识取舍,舍也舍不掉丶提也提不起,前面叫我们舍丶后面叫我们提,应该要努力去做的,那么要择慧,观察的慧正确的思惟观察,然后把认识的编一个行持的次第,来引导我们一步一步走上去,从凡夫第一步到圆满成佛,没有一点遗漏,在这种状态当中,所有的圣言经教都眼前是最佳指导。

  【“若不尔者,”】

  假定你不走这样的圆满正确的路子,

  【“于非圆满道体一分,离观察慧虽尽寿修,诸大经论非但不现为真教授,且于彼等,见唯开辟广博大外解,而谤舍之。”】

  如果你没有正确的认识,把握不住这个圆满的原则的话,你就会对于不圆满的道体一分,它不是说外道,他还是道,可是呢?这个一部份,而且这个一部分不圆满的,一部份一定不圆满,像我们现在房子一样,你说这个柱子是不是房子?当然是,然后你把持抱著这个柱子,我说就用这个房子你行不行?没有这个可能!这个非常明白!你开汽车拿这个轮胎,你说这个就是汽车了,这个不但不能开到那里去,而且是个累赘。不过这个是笑话,当然我随便强调一点。我们晓得在这种情况之下,你牢牢的把住这个,离观察慧,然后呢你又没有正式的那个思惟观察,这个才是真实的智慧,在这种状态下,虽尽寿修,你忙了一辈子还愈修愈远。诸大经论不但那不眼前证的教授,而且你觉得这个是外面讲讲的,这是你自己走错了。所以刚才这个,两个似笑话一样的举例,也是如此,本来这个房子住在那里又舒服,冬天不让你吹风著凉,夏天是不让你晒太阳,现在你抱著一根柱子的话,累嘛累的要命,冬天嘛照样吹的个要死,夏天嘛热的要命,就是这样,所以弄错了,同样的这个地方说你因为把握不住,所以你觉得这个经论不是真实的教授,那都是讲讲说说的,于是你就毁谤他,舍弃他,毛病就来了。

  【“现见诸大经论之中所诠诸义,多分皆须以观察慧而正观择。”】

  眼前当下极大部份的经论当中所说明的道理,都要用思惟观察这个智慧去如理的辨别邪正,是这样的。

  【“此复修时若弃舍者,则于彼等何能发生定解,见为最胜教授。”】

  万一你没有这个认识把握不住这一点,那么对于这个经典你就没办法产生确定的认识,因为你修行不要它,不要它当然不能,不会说这个是最深的,根本用不著,在这种状态之下请问还有谁能给你最佳指导?真正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晓得最佳指导是佛,现在佛讲的经论是没有用了,请问佛以下的人反而有用吗?所以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不应该学佛说我学某人啦,这个才对!现在你既然学佛的话,这个明白有问题在里头。这个下面说:

  【“此等若非最胜教授,”】

  假定说前面那个佛所说的大菩萨说的经论不是最深教授,请问

  【“谁能获得,较造此等尤为殊胜教授论师。”】

  还有谁能够找到比这个更好的这种大论师,没有了,所以说不可能,这个是错误。

  【“如是若能将其深广契经及释现为教授,则其甚深续部及论,诸大教典,亦无少劳现为教授,则能发起执持彼等为胜教授所有定解,”】

  反过来这对的方向,你能够把这个最深的契经,就是深广的经典,觉得这原来是眼前我们最好的教授,那么在这种状态那么其他的更深的不管是显教、密教、经、论种种的大教典,你不要太努力都了解他真正的精要。在这种状态之中既然这是我们修持最好的精要的话,你就会把它看的非常恭敬,就像寻宝那个地图一样,让地图丢掉了,对不起你这个宝贝就找不到!那个时候你绝对不让人家拿掉,就算你记牢了丢掉了,被别人家拿去了,别人先捷足先登!这很清楚很明白。在这种状态当中,

  【“能尽遮遣妄执彼等非实教授,背弃正法诸邪分别罄无所余。”】

  罄无所余。所以你把握住这个重点的话,那么这个前面的毛病就没有了。前面那个毛病是什么啊?因为你不认识正确的教授,所以说这个大经大论不是真实的教授,结果这样的话,你是毁谤背弃正法,这种都是错误的邪解、邪分别,那种东西一点都没有了,所以现在我们真正要去掉的不是说不管什么分别都要拿掉,是错误的分别要拿掉,所以现在祖师们动不动教授你不要分别是因为我们现在动不动都是错误的分别,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里头,这是一个真实的原因,这下面会详细的告诉我们,那么这个是第二点。那么第三点

  【“易于获得胜者密意者。”】

  是前面所告诉我们一切教授都是成佛的必要的条件,那么第一步。第二步呢?了解了这个的话,不但是我们必须要的,而且你眼前就能够指导我们,都派上用场,不过这个同样的派上用场当中你自己去摸,往往摸了半天很辛苦,就算你摸到也很辛苦,万一摸不到,麻烦!现在有了这个善知识精要的教授的话,你很快很容易得到,这第三段看文。

  【“至言及论诸大教典,虽是第一最胜教授,然初发业未曾惯修补特伽罗,若不依止善士教授,直趣彼等难获密意。”】

  是的,佛所说的经以及诸大菩萨造的论,当然佛也有讲的论,虽然是最殊胜的、最好的教授,但是对我们刚刚修学的初发业,就是初初修行的人来说,还没有净除罪障,还没有积聚资粮,还没有习惯走修行这条道路那些人,补特伽罗就是有情,如果不依靠一个真善知识的教授,自己的力量直接去找的话,他的真正的意趣得不到,就算你能得到下面说,

  【“设能获得,亦必观待长久时期,极大勤劳。”】

  就算你能得到也必须要经过很长的时候吃了极大的苦,我们往往是这样,人家说不相信,等到你自己吃了大苦回过头来,就是这样,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但是这个不冤枉,我们人就是这样,就怕你跑到了那个时候回过头来还不反省,那就麻烦了,而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呢?你头上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吃一些冤枉苦头,多吃了几次,聪明人就不,下次晓得不必样样东西自己去闯,自己闯不透很多东西,就想办法找善知识,那个时候你下面就省很多气力。反过来,他能够依止,

  【“若能依止尊长教授,则易通达,以此教授,能速授与决定解了经论扼要,”】

  因为这个地方这个教授,能够以最快速正确的方法告诉你,经论上面的精要何在。

  【“其中道理于各时中兹当广说。”】

  上面就提出来,下面的整个本文就是说这一点,所以我们只要照著这个文一步步下去的话,质丶量丶次第,每一个部份,这么个好,这么个好法,你如果说能够跟它相应的话,你跑到那里就成就到那里。譬如说我们说学净土的,他去什么地方,你这个时候就可以,然后呢这样可以去的时候是下品的,再上去的为什么中品的,为什么上品,参禅学教没有一个例外,他这个次第,因为这个什么?共基,说的很清楚,显密的共基。真正说起来这本书里边,密教跟密教的真正不共的内容,一点都没有,而是什么啊?大乘必须经过的跟密教必须经过的,完全共同,所以实际上,这个才是我们学本论的,我已经说过,我们现在大部分来说,最好的法门,也唯一的法门─念佛,这老实不客气,但是我们绝对刚才这个毛病不要犯!念佛别的都不要了,我们就在这个理由上面,最佳的念佛的指导在这里,如果你参禅一样的,如果说你的的确确有大根性,你说我要学佛,那你要爬上去,这个共同的基础还是这里,那个在下头。我们现在看最后一条

  【“极大恶行自行消灭者。”】

  他不但正面有这样的功效,还有平常我们要净除罪障是难之又难,他现在不要你这么难,他自己消灭掉了,在还没有说这个本文之前,我们大家晓得忏悔,说这个忏悔要得到净罪相以后才算,这个梵网经上面说的很清楚,以及天台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乃至于小止观都说清楚,很多地方都讲这个,那么准提陀罗尼当中也说,你要去忏悔,要得到什么啊?要得忏悔的清净相,晚上做些什么梦?如果你定,定中应该有什么现象,乃至于你平常,说外善根法相内善根法相,你有这种,所以我们祖师当中有一位蕅益大师,大家晓得,这是好了不起的人,他因为这个延约佛法的关系,觉得现在这个真正的得到的真实内容不容易。这个戒体得不到,所以就照著这个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办法,拜那个占察忏,一直拜到几岁啊?四十九岁,四十九岁?四十七岁?总是这两个当中,你看他二十几岁就出家,然后花了这么多年代,然后什么?清净相、净罪相,所以那个罪障一旦在这个地方,你要把他弄干净是难,难极了!你要没有弄干净的话,对不起,这个佛法业果之间的话,是一点假不来的,一点没情面的,你就得受这个罪,而现在呢他不要你花这么多辛苦,他自己就消灭掉了,这个好处不得了的大,这也为什么在经论上面,处处地方说明有了善知识的依靠的话,占太大的光,占太大的便宜,乃至于像善财这样一生取办,这个道理是有他特殊原因的。在这个地方,我们虽然说不一定,尤其是我觉得的确要学净土,但是其他的各宗各派的很多祖师的传记,值得我们参考的,谈到这里有一本传记值得看一看,密勒日巴尊者传,他也没忏悔也没有什么就因为跟著他的老师,被他的老师磨折的千辛万苦,最后不但所有的罪恶通通净除掉了,而且达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值得作为我们的参考,现在我们看本论是怎么消灭我们的罪业的。

  【“如白莲华及谛者品宣说,一切佛语,或实或权,皆是开示成佛方便。”】

  这个引经上面,经上面告诉我们,这个白莲华就是妙法莲华经,他说所有的佛讲的话,不管他实或者权,实际上呢,佛一定是应不同根基的众生说不同的法,一定的,所以有的是权,有的是实。什么叫实?就是如理的全部显发出来。什么是权?慢慢的接引你,就像那小孩子一样,刚开始进入小学幼稚园,一年级,这个教的书、教的内容,不是马上可以叫你发明,或者做什么的,这个叫权,权宜之计,当你一步一步的上去,到最后你行了,那么这个必然需要的,这个都是最后走到成佛的方法,其实就算拿那个刚才的比喻来说,你说一个小学生,你能够把大学的东西教他吗?对他来说也只有小学,当然佛是个三界导师,他一定能够了解我们的根性,所以他用的方法,绝对正确。所以我们能够毁谤他吗?这个一点务必要注意。

  【“有未解是义者,”】

  有的人不了解这个。

  【“妄执一类为成佛方便及执他类为成佛障碍,”】

  因为有一些人不了解这个真实的佛说的义趣,所以他的邪妄的执著,说这个是成佛的,这个不对是障碍的。

  【“遂判好恶,应理非理,及大小乘,”】

  所以他觉得这个是好的,这个是坏的,这个是合理的,这个是不合理的,这个大乘这个小乘,不过说到这里他有一个问题了,好像他这个上面教示我们,大乘也不要管了,小乘也不要管了,好像这样!不是这个意思。祖师们所以把佛的经教,判教说大乘小乘,乃至于大乘当中还要判,这个通教丶别教丶顿教丶圆教,他这个为什么?告诉你的次第的必然性,你认识了、了解了次第必然性以后的话,你才不会是痴非愚,不会说我这个对,他这个不对,你晓得佛接引人有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上来,既然你要学佛的话,将来都是你必然须要学的,现在我刚开始发大乘心行的时候是一下不必广学,但是你将来自己做到了要救人的时候你还得广学,这不是很明白吗?我们怎么可以毁谤他?所以祖师判这个是这样的。现在他这个地方说的,说我们不了解、我们妄执才说这个大的好,这个小的不好,反过来亦是如此,这非常糟糕,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说大的

  【“谓其菩萨须于是学,此不须学,执为应舍,遂成谤法。”】

  说菩萨学这个,这个不可以,那毁谤他。

  【“遍摄一切研磨经云:‘曼殊室利,毁谤正法,业障细微。曼殊室利,若于

  如来所说圣语,于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

  就是这个很容易,说这个经上面佛告诉文殊师利,这个谤法这件事情很细微的,我们现在粗心大意,不大容易看的出来,假定有人这么说,说这个是好,这个是下劣的,你有这种念头,对不起,就是谤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九卷A面

  这个是好,这一个是下劣的,你有这种念头对不起这就是谤法。

  【“若谤法者,由谤法故,是谤如来,是谤僧伽。”】

  如来无量劫来,三大阿僧祗劫积累的法你说这个不对,不是谤法吗?然后这个法的传承靠僧伽你说这个不对,不是谤僧伽吗?所以别的罪,你是造五无间罪可以救,谤法罪是没办法救,道理在此。所以现在大家千万不要犯这个毛病。

  【“若作是云,此则应理,此非应理,是为谤法。”】

  这个合理,这个不合理,是为谤法。

  【“若作是言,此是为诸菩萨宣说,此是为诸声闻宣说,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是为诸独觉宣说,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者非诸菩萨所学,是为谤法。’若毁谤法,其罪极重。”】

  同样的前面那个道理。就是说如果我们如理去辨别的话,也要晓得学这样的这个地方,这个是共声闻的,这个共独觉的。有些人偏向这个,那么就是属于声闻,有些人偏向那个叫做独觉,这我们要判别的清楚,晓得自己走上去,而不是以我们的执著,我这个对,你这个不对,你一起这个心,错了。这个里边很细致。我们弄的不对的话,又不要去学了,那个又错了。若毁谤法其罪极重,很重。下面引经。

  【“三摩地王云:‘若毁此赡部洲中一切塔,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

  你把南阎浮提所有塔庙通通毁掉了,这个罪还好,而你谤法这个罪,比前面那个重。下面

  【“若弑尽○伽沙数阿罗汉,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

  你把恒河沙数的罗汉通通杀掉了,杀一个罗汉都不得了,五无间罪,你现在恒河沙数的罗汉都杀掉了,这个罪不得了!他下面告诉说,如果你谤法的话这个罪还要来的重,经上面、三摩地王经,不是我们随便讲的。他处处地方引经,这个要注意!

  【“虽起谤法总有多门,前说此门极为重大,故应励力而断除之。”】

  真正谤法不单单这个还有其它的,但这一点特别重要,罪也特别大,所以要努力去断掉它。

  【“此亦若能获得如前定解即能遮除。”】

  假定你对前面这三点决定认识了解的话,自然而然你不会犯那个毛病,对不对?所以说“故其恶行自趣息灭。”

  所以我们这们这么可怕的罪业,自然就消失掉了,这个论有这么大的好处。正面告欣我们引上直路,反面的话,自然而然很多罪障就消失掉了。

  【“此定解者,应由多阅谛者品,及妙法白莲华经,而寻求之。”】

  关于这个你多看上面这二部经。

  【“诸余谤法之门,如摄研经中,应当了知。”】

  关于其它部份,你看一看那部经。现在我们不妨来温习一下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大家都认识的。那个方便品当中前面的,它说的好清楚,佛出世的目的是干什么?就把佛无始以来所集的最圆满的这个大法要告欣你们。但是因为众生的根性不一样,所以用种种方法来给你,而他这个种种方法,只要你碰到一点点,都对!所以固然是大经大论、验证等等固然是,一点点的事情也是。所以他处处地方说,乃至于童子戏,这个小孩子,趴在地上弄了个沙,捏一个佛像,他也最后成佛。然后你随便跑得去做任何一件事情,拿那个乐器去赞叹一声佛,念一声佛,拜一下,这些尚且都要成佛,现在反而这个经论是不对了,有这样的可能吗?所以叫我们多看,这个原因。但是真的多看的话,的的确确要有一个人善巧指导,你就很容易懂,要不然你自己努力了一些时候,也多多少少可以。我觉得诸位,你们的善根远比我好,所以我非常赞叹。为什么讲这个话?我自己觉得妙华莲华经,我现在好像讲给你们听,讲的头头是道,实际上我真的怎么彻底,我就是肤浅的了解一点点。二十多年以前,那时刚出家,人家说这个大乘最圆满经典,我是以无比仰慕之心翻开来去念,念了半天是一点味道都没有。为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它就是什么?你也成佛,他也成佛,这个成佛的道理没讲。我想这个话好像那么简单,那时不懂,到后来才了解,那时候花了很长一段的工夫。原来它真正的重点是什么?就是说明了佛出世的真正究竟目的。那么为什么不一口气成就呢?因为众生根性不同。尽管佛生生世世引导那些人,告诉他这样做,但是大家偏偏执著自己,结果还是走这个路。因为这样,所以只好应你们的机,骗骗你们说好好,这样也好,那样也好,但是尽管这样你最后也走到。所以说这样应那样机不同的方式来接引你,或者拿世俗的来说来骗骗你,这个叫权。所以所有的这些无非都是佛。三大阿僧祗劫实际上是无量阿僧祗劫,苦心积累的,而这个积累过程当中,都是舍身目手足脑髓,外面的妻子国城更不在话下,这样得来的东西!所以它下面就有一个特殊的意义,你说怎么说是三这么长的时间呢?这个都在法华经里面。法华经不是从地涌出品当中,它最后有段公案吗?这个佛的真正成佛的年代,是不晓得无量阿僧祗劫,从这个以后,他生生世世一直在度众生,换句话,他这法宝就是那样集起来的,这不是很明白吗?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看。那么另外一点,我们要著眼这个法华,法华好像我们平常说总是走迂回路子,实际上不是的,法华是把那个直路跟迂回路子,都比出来了。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能够听从善知识,放下自己的执著去照他的路线走的话,那是快速的路子。在没有说这个快速路子之前,我们不妨体会一下我们现在的实际状态。我们会想,对呀!那么为什么不这样呢?那些人,这些罗汉转了个半天都走那个路。我们平常难免会引起这样的一个概念,单单这样从文字上面去看的话,是会很容易,实际上我们要心理上去体验一下。我们现在眼前这么小的小事情,你能舍得放掉你自己的见解跟别人吗?做得到吗?就算勉强,你做了以后,心里面还嘀咕半天,总觉得不来劲,我总要想什么办法要照我的意见去做才对。是不是这样?细细想一想,我这句话没有一点点说笑话或者指责大家的意思,没有。如果指责大家,那就我错了,你们听成这样,你们错了,我无非是让我们体会一下,我们要放掉这个执著是何等的难!不管这个道理,现在听的时候听的非常来劲,听完了以后,你心里面还是这个。听了觉得好,我要照他做,等到你跑到那个地方,去厨房里的时候一吃,他烧的怎么这么不够我的口味,最好要想办法多加一点盐,你到时候就嘀嘀咕咕,万一不行,我来,我来。是不是?你必定要从实际的行相上面去体验这件事情,世间这么一点小事情,何况现在成佛。所以这个里边真正的差别关键就在这里。不过在这种状态之下他有一个善巧的方法,一般来说我们了解了这点,往往想走这个直路,改那个习气这么个慢法。既然这样的话,好了我这个习气又这么重,反正最后总归到,那我就慢慢的来吧!又容易引起这种心情,所以真正好的教法,譬如像本论,它一开始不是告诉你要这样,要这样,很多高的条件,不是的。它开始的时候,没有讲那么完整的教法之前,告诉你,你照这样的办法走,有什么特别殊胜的好处,说这样走,这好处这么个大。不但如此,反过来他告诉你,如果你不这样走的话,有什么严重的缺陷,而处处地方,他把这个好处跟缺陷让你体会得到。所以你还没做之前,心里想一点都没错,而且这种好坏都是你眼前体会得到的。当你真正能够体会得到,你心里想说,对呀!我为什么要省力?还是希望省一点力,得到一点好处。既然这样看起来的话走我这个路子,不但省不下力来,而且吃了大苦;走它这样路子,虽然眼前是小苦一点,省了大力,得到大好处,你这个能够辨别了以后,那个时候做起来容易了,这个就是它告诉我们次第以及很多关键特别的好处,殊胜的地方。

  翻到十五页,由上面我们了解,说这个佛法,这样无比尊贵的这法宝,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殊胜的大成就者来造这个论。佛法深妙的意趣,我们不容易领会,经过一个菩萨祖师的解释,才可以体会到,而由于造者的成就高低,所以解释的内容同样也有深、广,或者偏、满之间的不同。现在造本论的这一位菩萨,成就这样殊胜圆满的功德,不但如此,而且他一生造的论当中,以这一部是最究竟。那么跟这样圆满的教法,如何才能相应呢?我们现在学它,应该有些什么准备呢?假定你事先有了完整的准备,那么你将来就可以得到完满的结果。所以我们世间有一句话,孔老夫子儒家说的,凡事豫则立,你世间事前先准备好了,那这个事情就可做得好。所以我们对于这样殊胜的法门,应该怎么样去听、怎样去讲,才能够跟这个法相应。我想我们平常大概都有一个经验,说那个地方打七,那个地方讲法,我们赶快匆匆忙忙把家里的事情放掉了跑得去。是,或者你可能觉得这么难得的机会,把要安排的事情弄弄好,匆匆忙忙腾出个几天或七天。可是你刚跑去,第一天的时候,那时跟法不相应,原因是你刚离开家里面,家里一大堆的杂务还在脑筋里转,对于眼前的环境你又摸不熟。就算你家里事情放掉了,大家在念,念些什么?你也不知道,赶快去找一本书本,怎么拜也不知道,怎么弄也不知道。结果等到七天下来也许你知道了,念些什么,怎么个拜法,你样子好像会了,了解了,可是打七真正的意思,叫你跑的去,就学一个三皈依吗?就叫你学拜一下佛吗?当然不是。为什么?原因就是事先没准备。假定说,我们事先已经有准备了,那个地方佛堂的规矩应该如何?打佛七的真正的宗旨,然后你跑的去,样样准备好了,一开始全心全意照著去念的话,完全不一样,其实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在这个地方我们也经常举这个比喻,常常说六祖大师一听就开悟了,那么至于六祖大师传给他的学生,一讲,那个学生就行了,他为什么行?我们为什么不行?经文是一样的,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这个地方主要的关键,这个内容我们只要好好的看下去研究下去,思惟观察修习就会了解。这个文字本身是比较容易懂,而所以立这样的次第,这个内容重要在什么地方?我在这地方特别加以说明。所以在正式讲闻佛法之前,我们要晓得如何去讲,如何去听,你把这个工作准备好了以后,你讲听就有绝对大的好处。我们往往说,现在找不到好的法师,找不到善知识,听不到好的法!是,这个是一个原因,但是里边更重要的原因自己没有准备好,自己一片荒田。我为了证明这一件事情,说二个公案给你们听听。这个在佛世在杂宝藏经上面有一个老比丘,他是老年以后出家,修学佛法,年纪大了比较困难,年轻的时候就容易,为什么?真正修行要拿出全部精神,不是说老了什么都没有了。平常我们世间都说等退休了,那时候修学佛法来不及,年轻的时候全部精神放下去都不一定,等到你年老了还有希望吗?但是这个老比丘真是,他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的有机会,有善根,到了晚年才进入佛门当中。但是他虽然晚进去,这个意志倒是好乐之心非常强。跑到佛门当中,佛世的时候那个僧团也是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有很多人固然看见老年出家,很怜悯他同情他,但是就有年轻人,常常看见这个家伙老朽了,怎么样都不行,总欢喜开他玩笑。可是这老比丘本身却是非常认真非常恭敬,非常虔诚,他一点不会说像我们普通世间往往倚老卖老,这是非常坏的大毛病,他没有。他也没有普通人年纪大了以后,有很多老的习惯,他总觉得修学佛法了,世间的用不上,全部精神像年轻人一样,跟著他去学。但是尽管你心理有这样的准备,体力不行,他处处地方总不如人家。年轻人常常开他玩笑,他总归逆来顺受,人家虽然故意开他玩笑,他还诚诚心心的听人家去做。有一次年轻的比丘在一起,年轻人看见这个老家伙来,给他开开玩笑,经常欢喜这样。本来几个年轻人在开玩笑,看见这个老比丘来了以后,大家故意装的很庄严的在那里讲法,这个老比丘过去了,看见他们听法好欢喜的过去。过去了以后,他很恭敬仔细,很羡慕这些年轻人讲法。这些年轻人都是调皮捣蛋的,看见来了说你那个老上座来!来!这个上座有几种,僧年也是个上座,换句话说年纪大或者戒腊上座,或者智慧上座,就是说他年纪虽然轻,出家虽然晚,但是他智慧很高,或者开悟了,这叫智慧上座。因为人家开他玩笑,所以他出家虽然晚,年纪大了,说你这个老上座来!来!欢迎!然后坐在这里,就给他讲法,他听得欢喜、高兴!那些年轻人肚子里都在笑,这个老家伙老上当。然后有一位年轻人就说来!告诉你!让你证得四果,佛告诉我们法要证果的!他好高兴,好欢喜。你坐在那个角落里边,然后这个老比丘就非常恭敬的坐在这个角落里边,有一个年轻人拿了一个鞭子,就是我们现在禅堂里面,用的那个香板给他头上面叭一下,好,这个加持你,使你得须陀洹果─初果。这完全是开玩笑,但是这老年人却是至诚恭敬的、一心一意的听他们,结果一棒下去,他真的开悟了,证了个初果。他欢喜,年轻人觉得开他玩笑而高兴,这个老比丘因为开悟了,非常恭敬,非常欢喜的,高兴的下座感谢他们,结果大家一般的欢喜,但是内心完全不一样。你不要急,这只是初果还有二果,好!好!跑到这个角落里面,然后那个年轻人是后面笑得笑坏了,觉得这个老家伙就这么糊涂会上那个当,这么高兴。这老比丘心里面真欢喜,证了果怎么不欢喜?把生死了脱了,见到这个道相,一心恭敬从这个角落跑到那里去。然后另外换了一个人,拿著香板头上又吭一下说加持你,给你二果。就这样,如此这般四个角上面敲了四下,证了四果罗汉,你们去看看,真实故事。这个说明什么?很重要,很重要!他心里上面已经自己成熟了。佛法这里处处告诉我们,内学,内学,你学了法,自己内净心意。我们现在真正最大的毛病,学了法是专门当照妖镜看别人,看所有的人都是妖怪。除了这个以外,自己我慢心是越学越大,那个大得不得了,跑到任何地方,看看他不对,只有一个地方没看见,应该看的地方就是没看见,大家就是这个,就是错的准备,真正的问题在这上面。换句话说,一开头我们并不了解佛法的特质是什么,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情,也可以说非常可笑的事情。所以在这地方特别告诉我们,我们不要急著受什么大法,如果这个地方你能够转化过来的话,下面的法一一受用,而且马上受用。所以这个地方,在没有听之前先告诉我们怎么去听。就说

  【“听闻轨理。”】

  听闻佛法,应该有什么样的轨则?为什么道理要这样听?在这里再说一遍,大家千万不要讲道理,大家听了这个道理,看看你心里面相应不相应,这个才是,这个才对,否则的话越走越远。第二呢?

  【“二讲说轨理。”】

  讲应该怎么讲,它为什么先听后讲呢?你听,自己会了,体会了,那个时候才可以讲给别人听。现在我们自己不会,先讲给别人听,这个是一个大遗憾。你自己听会了,还要讲给别人听,那时候才圆满,自利利他,然后二利才圆满。这个地方也是,做完了以后最后应该怎么办?一个法会是共同的,关于这个地方,听闻应该怎么办,又分成三:

  【“初中分三,一思惟闻法所有胜利,二于法法师发起承事,三正听轨理。”】

  这个听闻佛法,又分三个步骤,第一个就告诉我们思惟,就是观察思惟,在脑筋里去想,听闻佛法有什么殊胜的利益,这个非常重要。平常我们总觉得好端端的在那里,舒舒服服高高兴兴,为什么要去听?送到门上来我们还不一定去听,送到门上听的时候,总觉他讲的不对,我这个对,他那个有什么了不起,他这个我也晓得,这种心情完全不相应。你首先先要想,这个听闻佛法有什么好处?反过来不听佛法有什么坏处?那个时候你心里面才会一心一意的推动你去做。实际上我们心里面平常有各式各样的烦恼挡在这里,假定你没有准备的话,很容易都在烦恼上转,尽管你坐在听法的地方,在那个法会里边心里面还在烦恼上面相应,结果在这种状态听了法,害了你。下面会详细说,为什么叫听了法,害了你呢?就是刚才说的,听了法,你不拿它来自己净化而增长烦恼,这个原因。所以你先听闻它的殊胜的利益,然后推动你去一心求这个法。其次呢?对法是如此,对讲法的法师应该怎么办?发起承事!要对他至诚恭敬,这个道理下面讲。你有了这样的准备,下面就是正式听闻,他每一部份有他的特殊的理由在,我们必定要照著去做。你能照著去做就得到好处,你能做多少就有多少好处。所以下面每一个部份,对我们现在是绝对有绝大的意义,真的照著去做才是对我们真实的好处。现在我们看,听闻佛法有什么殊胜的利益?

  【“听闻集云:”】

  那个是龙树菩萨写的。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

  四句话。这话的意思好像很简单,你由听闻才晓得法,这个法是代表一切,一切法的听闻你才知道。这个地方有个特别意义,佛法所讲的法它有一个目标,如果说不能跟那个目标相应都是戏论,戏论是好听的,另外一个名词─魔业。魔跟佛有什么不同?魔跟佛的差别是恰恰相反,佛是把我们从生死轮回当中救出来的,把这个错误的行相指出来,让我们了解这错了,怎么去觉悟,由于觉悟,然后从这个痛苦当中透脱出来。魔不是,他恰恰相反,专门把你拖下去的,所以我们对这个法正确的了解是要了解这一点。假定你了解了这一点,而不能跟这个相应的话,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是戏论。所以不是我们说懂的很多,我们有太多这种情况,一听这个都懂了,好像一点意思都没有,或者他讲是那点,你有你的见解,这是个很糟糕的事情。现在这个地方说闻知诸法特别的意义什么呢?要得到真正的正见,了解这个法的特质。而我们眼前并不是完全不知道,我们晓得这个叫什么,那个叫什么,说得一大堆,可是这些东西对我们真正的苦乐有关系吗?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九卷B面

  真正的苦乐有关系吗?没有直接关系。对我们眼前极大部份的事情知道的越多,倒是知见稠林,烦恼丛生,不如不知。所以它这个地方真正告诉我们的,由于听闻佛法而得到正见,正见就是告诉你迷悟的关键,那一个是对,晓得内外的差别,内就是佛道,佛道当中小大的差别,那是宗派的差别,晓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以至取舍等等,能够分别得清清楚楚。而主要的这个取舍,归根究底是在我们内心上面,从外面的万事万物,一直慢慢的认识到这一点。这个才是真的重要,这个必须透过听闻。那么这一点,换句话说由于了解事相一直到究竟圆满达成,整个的,下面分三个步骤: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对普通一般事情因为我们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忙的很起劲,忙了半天,结果都是戏论,生死轮回当中辗转不断,这个没有意义。所以佛法里面告诉我们非常正确,你必定要了解这个关键所在,然后应取,取舍之间,所以对我们有害的去掉,对我们有好的努力去做。因为你能够这样的话,懂得了以后,对于不应该做的事情不做─“遮止”,该做的事情去做,然后你就增长了。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断除恶业,另外一方面是善业增加。这一点特别指什么?戒而言。我们平常一天到晚为惑业所绑住,刚开始入手的地方,就是以这个为主,指戒,从恶业当中透脱出来。进一步,虽然透脱出来了以后,但是这是说初的一步,进一步要把这个烦恼的现行降伏。所以由闻断无义,恶是偏向于恶那方面,虽然我们不造恶了,可是我们做的事情,对于真正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不一定有特别的意义,很多情况之下,或者无记,或者戏论当中,所以进一步断无义,这个特别是指“定”,所以使烦恼的现行降伏。最后一步把种子断尽,所以得涅槃,这个次第这个佛法真正重要的地方,关键在这里,所以诸位大家这个概念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不要说我现在在修行,你看看你修行了半天你的烦恼在减少还是烦恼在增长?假定说你烦恼在增长的话,你怎么做都是错的。不要说我这个对,他这个不对,你根本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不管你懂多少道理,不管你那个法器敲的多好,不管你那个腿盘的多好,乃至于得了定,这个还是没有用,佛法的特质我们要把握的住,这一点一定要靠什么?靠听闻。

  【“又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内,纵然有众色,具眼亦莫见。”】

  它下面又就一个比喻先说。说有一间房子,它遮盖的非常好,因为遮盖的非常的好,所以黑的一蹋糊涂,什么都看不见,虽然里边有种种美好的东西摆在这里,但是没有光明,尽管你有眼睛,什么都看不见,这个很明白。就是这间房间,如果说四边把墙通通砌起来的话,那我们在里面像黑暗地狱一样,什么都看不见。这个说什么呢?说像我们人一样,我们如果没有觉者来指导我们的话,虽然我们有这双眼睛,真正的事情完全看不见,在无明长夜当中。所以说:

  【“如是于此中,生人虽具慧,然未听闻时,不知善恶法。”】

  现在我们在这个三界当中,虽然生为人身,三界当中畜生那不谈,它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去辨别是非,天上太快乐了,他也不想去辨别,唯一的人身有这个智慧,所以这个智慧是世间的。但是他没有听闻这个觉悟者的说明之前,他并不真正了解善恶,这个善恶是指出世的,不是世间的,世间的善恶的标准只是维持这个社会的,说这样做善,这个叫世间的好人,表扬表扬他,这个价值有没有?有,几十年。等到你两脚一伸,换一个地方,那么一点用场都没有。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觉得这个地方好,跑到别的地方还不一定好,所以这个善恶是在我们这个圈子里。而现在佛法里指的善恶是什么?佛法的标准,这个善法是使你增上,一直增上。不过这个善就有漏跟无漏之别,有漏的话就是人天就叫善,无漏的话一定要超脱三界。恶法就是使你堕落的,从有漏、无漏的方面来说,说有漏的在这个地方善法也是恶法,有漏的善法也是恶法,因为你还在轮回当中。所以说一定要听闻了以后,我们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能够跳出轮回,解脱生死痛苦的。

  【“如具眼有灯,则能见诸色,如是由听闻,能知善恶法。’”】

  刚才,这个房子里边虽然你有眼睛,但是黑漆漆什么都看不见,现在有了灯,你就看见房子里面各式各样美妙的东西。现在也是一样,由于人家来告诉你了,你能够晓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所以才知道去取舍,什么不要的,什么该做的。下面又引本生论,本生本来是佛陀的本生,不过有的是讲佛自己说的故事,有的是后来菩萨照他叙述的,总之他的内容是一个。说:

  【“‘若由闻法发信意,成妙欢喜获坚住,启发智慧无愚痴,用自肉买亦应理。”】

  现在既然这样,所以如果说由于听闻佛法以后,我们能够发信意,这个信字在这个地方说一下。由于听闻了佛法以后,单单听闻,听过了算了,没有用,而你听闻了以后能够启发这样的一个意乐,意乐就是心里的这种状态。信,这个信平常经上叫净心为信,或者心净为信,这二个字可以倒过来没关系。平常我们讲的信,我相信我相信,这个是我们修学佛法初机进去的必然步骤。你信什么?信佛,但这个信字,是不是谈得到这个地方的信字,不。我们现在普通那个信心,是这地方信心的因,要达到我们书本上所讲的那个信的话,那时功效就产生了。那信字有各种不同解释,现在我们用唯识法相上头的,原则上面虽然不同,它那个大意总不会差。这个唯识上讲,“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于真实有功德、有能力的,这个各别的慢慢再说,换句话说这个就是指什么?指三宝,三宝是真实的,其他是虚妄的。这个东西才有功德,自利、利他、他有能力能够启发种种世,出世,自他好事情的,对这个东西,这个法,这个理,能够深深的忍可于心。然后因为你深深的忍可于心,所以启发你一心追求好乐之心,有了这种状态,你的心里面就会觉得清净宁静,产生这样一个特质的,这种的心相,这个才叫做信。所以真正具足信的话,这个条件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把它用最通俗的话说一下,我们立刻衡量一下,看看我自己具足不具足这个心。譬如说我们眼前一点点小小的事情发生了,如果说你信得过佛法的话,你就能够拿佛法把这件事情净化,心里面不会生烦恼。比如我们厨房里面,今天这菜不配你味口,心里想不配味口了,人家说了你一句话心里就嘀嘀咕咕,反过来你说别人、看人家就觉得他不行,那个不行,听闻了佛法又在这是非上转,对不起,不要说在家人没有用,仅管你出了家了,仅管是一百年的老上座,就是一点用场都没有,心里面没有净,在烦恼上转。它的特质是什么?“净心敬位信”,就是佛法本来是净化你身心的,遇见什么事情的话你晓得那个是对,那个是错,什么是该取,什么是舍,心里很清楚,刚才这个东西─烦恼相,然后这个妄分别,你能够把这个东西了解的清清楚楚,把不该做的不做,该做的做,安忍在这个相应的上头,一心的向上,心里面决不动摇,这个才是。假定说真正你有净信心的话,今天厨房里那个东西不配你味口,乃至于营养不好,要我所了解的佛法的话,今天这个不配我味口,法告诉我这样,该这样做,我今天吃下去,吃死了我正好升天,假定你要往生求西方的话,你正好回向,就怕你不死,死了以后就去。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是一无是处,你那里还会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嘀咕个几天,很明白清楚的事相。不过这里并不是要求我们要做到,我指出这个行相来,让我们自己反观内心,体会到了以后作为目标,一步一步上升,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我特别说明这一点。所以这些事情都要什么?闻法!那么反过来说,闻法的目的是在这个。所以反过来说,不是听闻了佛法以后,自己执著的要命,这个就对那个又不对,那并不是真正启发你的净信心。闻了法以后,净化自己内心的这个才是,那个时候你做对了就启发自己的净信心。这个情况产生什么效果?“成妙欢喜获坚住”,那个时候这个欢喜是妙欢喜,平常我们听完了以后真欢喜,法喜充满,它现在这个法喜加一个字叫妙,这个有很大的道理。譬如说我们现在在这地方不听佛法听另外一个东西,说他在那讲一个故事或者说一样什么东西,我们一样的眼睛瞪著大大的,听的非常高兴,说不定听的更高兴。听佛法你在那听的直打瞌睡,讲故事你听的来的个有劲,是越听越欢喜。你说同样的欢喜这个有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往往有的时候,讲的听的佛法觉得真欢喜法喜充满,不一定。听闻了佛法以后如果这个佛法针对你内心的烦恼,你认得它,能够净化你的烦恼,这个欢喜才是真正佛法相应的叫法喜,这个欢喜妙的,妙欢喜。不是说今天你能说善道,说的人家天花乱坠,听的人听的兴趣无穷、余音袅袅,然后几天还回忆这个事情,但是不一定能够净化烦恼的话,对不起!这个不是真实的法喜,真实的法喜有这样的妙。

  功效呢?获坚住,你就在法上能安住,不动摇,所以才叫坚住!要不然听见了以后尽管讲法讲的有道理,讲的净除烦恼,碰见一点点小小的事情,贪、嗔、痴在那个地方转,没有安住,坚固更谈不到,所以你在这种情况之下能够刚开始的时候,在心里的行相认得它,经过思惟经过修证的话,最后尽管三千大千世界为劫火烧尽,你就在那个寂光当中安住不动,这是必然的次第,由听闻入手。所以大家记住这个,修学佛法的四个要则当中,九个步骤,注意一下。就是当你听闻了得到这个佛法,真实的“慧”,慧的特质,那个时候那个欢喜才对,才叫妙,才能够获得坚住。这个东西的特质是什么?启发智慧,无愚痴!那个才是启发你智慧,智慧是对治烦恼的正对治。平常你听懂了欢喜,然后你也可以讲给别人听。讲给别人听很动听,你有这么多信徒,这个结一点缘非常好,但是佛法还远,离开佛法还远,指获得智慧,慢慢的前方便你还在门外,乃至于门在那里还没摸到,这我们要了解的。那个时候你没有愚痴了,愚痴相的特质,另外一个名字就叫无明。在这种情况之下用自肉买亦应理,用自己的肉去买都合理!我们现在稍微辛苦一点,就觉得辛苦的要命,这个完全错了。所以常常要记住这一个偈子,你可以很认真、深广的去观察思惟。我们不要说佛陀生生世世用头目脑髓去换那个法,祖师们求法也是千里万里,千辛万苦,所以他告诉我们自肉买。佛的的确碓是这样的,他因为能够这样去做所以成了佛,祖师因为肯千里万里的求,所以成了祖师菩萨,我们法在面前还不愿意接受,听进去了以后还造罪,那就是我们凡夫,这个概念我们应该认得很清楚。下面这个文字很容易懂,这个细细的我不说它,念一遍。

  【“闻除痴暗为明灯,盗等难携最胜财。”】

  这个法财是你内心相应的,强盗拿不去,小偷偷不走。如

  【“是摧愚怨器开示,方便教授最胜友。”】

  能够摧害这愚,愚怨这就是我们无明,我们这个愚痴无明,才真正是我们的冤家。我们讲我、我、我、我的见解,我的习性,我欢喜这个、我那个,这是我们的冤家,但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愚痴,就是无明。每个人真正的冤家不是外面,外面的人没办法害你的。我刚出家的时候第一个依止阿○黎,常常跟我说某人哪,别人不能害你!因为刚出家时候,难免自己跟法不相应。刚进去的时候,大家见了面还是老习气很多,你瞪我一眼,我瞪他一眼,你说他一句我说你一句,一天到晚就在这个地方转。所以我觉得一直忆念善知识,我一直感谢善知识!他就几次跟我说某人哪,人家不能害你呀!后来加了一句,真正害你的是你自己!那时我不太懂,现在了解了,慢慢的了解,但愿你们及早了解。别人说你一下,你心里嘀咕个三天,你自己在邪妄的分别,因为无明!你不理他不是很好吗?假如你懂得佛法,人家说你的话,他说对了,你感激他,因为他说了你能改正!如果他说不对,正好成就你忍辱,不是增长你功德吗?这再好不过的事情,不管在那一方面都是你的善知识。你现在反过来不这样,还在自己心里面叽哩呱啦,所以的的确确不是人家害你,自己害。为什么呢?愚痴!把这个不应该信的听信他了,这个是毛病的根本。那么现在由于法来摧毁,所以开示方便教授最胜友。

  【“虽贫不变是爱亲。”】

  所以修道的人是身贫道不贫。贫这东西对我们是绝对有帮忙的。

  【“无所损害愁病药,摧大罪军最胜军,亦是誉德最胜藏,遇诸善士为胜礼,于大众中智者爱。’”】

  这个自己看一下。后面最后一句话听一下,非常有道理。

  【“又云:‘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

  这几句话是美不可言,我一直在忆念!空下来常常想那句话,你修学佛法,如果能够正确的去听闻,这个听闻很重要,可是这个听闻之前一定还有个条件,我想大家晓得了,前面已经说过,后面还要详细讲。你能够跟从这个善知识如理听闻,这第一件事情。听到了正确的方法以后,下面随转,要跟著它转。平常我们这个心如生牛皮,人家告诉你,刚强的不得了,人家告诉你,告诉我这样,你自己呢?一点用场都没有。这种情况之下,千万不要去找善知识,恶知识大家打打架反正都是地狱种子,不怕。你看见那个善知识你这样一来的话,一定堕落!这话绝不是我讲的,你们自己好好的去翻开经教上面告诉我们,后面会详细说明,我这里顺便一提。真正的善知识如理跟你说的话,你起一念怨恨心的话,你就要那么多世堕落在地狱当中,或者生到畜生当中,这么可怕!所以佛菩萨不在世间,不是佛菩萨不肯来慈悲,他一来的话,非把你送下地狱去不可,这样严重!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现在我们粗里粗气的话,你随便乱来一通没关系,反正粗里粗气的。如果这个地方都是很精细的东西,给你随便一碰,跌倒一个是价值连城,这个很明白的事情。你自己伤害,也伤害别人,就像那个小孩子一样,在这屋子里面,反正跌跟斗没关系,如果这价值连城的东西给他碰的话,绝对不让小孩子来。再不然如果是电,很危险东西叫他一碰的话,他自己也受伤,这个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要随转。那么怎么才能够转呢?为什么我们转不过来呢?我们听说这个很有道理,现在听的觉得非常欢喜,听的时候满欢喜,书本一合又还到书本上去了。现在比较好一点还有这个,没有关系,再听一遍,听完了以后还在那个里头没转过来。下面会告诉我们怎么转,这非常重要的,这个转就叫思惟。所以我特别讲,这一次我之所以要求大家很严的原因就是这样,如果你们单单听听的话,慢慢的别的有的是机会,还没有准备好的先不必听这个,的的确确。然后我会继续不断的在这个地方讲下去,还没准备好,先准备好了再来听,那时有大好处。总是希望这次听了以后大家能够跟著转,要想转的话,就是整个的我们生活必须要配合,这个是它的一个原因之一,那时候你能够转了,就可以照著去修,否则我们谈不到修!实际上这三个次第就是闻、思、修,这个随转真正关键就在思惟,等到你思惟观察这样的话,那你就转过来了,平常我们所以转不过来的原因就在这里。关于这一点,讲到后面业那一部份会特别说明,这业从那里起?业的行相是什么?我们讲了半天都不知道,实际上主要的关键就是我们这个思惟心所这个上头。你能够这样做的话,少力─不要花多少气力,即脱生死城,现在我们花好大的气力,花了很大的气力还到地狱里去受苦,非常冤枉。如果说你拿这个法门来念佛的话,的的确确万修万人去,这个祖师绝不骗我们的,是千真万确的,乃至于根本不要出家,你在家的话照著去做也能够去,有这么大的好处,关键就在这里。

  【“于其所说诸闻胜利,应当决心发起胜解。”】

  所以我们晓得,第一步都是靠听闻。所以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先要对听闻佛法的殊胜利益有决定的认识,决定的认识从那里来?从闻思来,这第一件。我们现在真正努力的不要说我现在要赶快学学定,我赶快学学,要学这个,要学那个,不是。要怎么样对于这个法的胜解发起,你能够发起来的话,不动摇,全部精神贯注进去的话,那绝对有希望。尤其是现在佛给我们开的净土法门万修万人去,这么安全法。我们继续下去。除了这个特别告诉我们,还要有一个应该有的准备。

  【“复次应如菩萨地说。”】

  听闻之前我们应该事先有个准备,这个是在瑜伽师地论上头的。瑜伽师地论上面我们晓得的,本地分当中,分十七地,是五识相应的意地,然后有寻有伺地等等。这本是好论。谈到这地方我心里面常常著急的要命,觉得一点办法都没有,看到大家空下来没什么事情说闲话,我心里面真是代大家觉得可惜,倒不是单单可惜你们,可惜我自己。我自己觉得年轻的时候不晓得用功,现在年纪大了,实在来不及了,恨不得现在我一天有九十六小时整个的看书我还嫌少,我居然看见这么多有宝贝的时间,坐在那没什么事情聊天,然后一坐坐在那地方乘风凉,好可惜!这样难得的、宝贝的、无价的暇满人生就这么浪费掉了,说闲话还造罪,这种好书好好的去看,对我们绝对有好处,顺便提起,关于很多重要的概念,这里边都有清楚明白,顺便一提。菩萨地上面十七地上的菩萨地说:

  【“须以五想听闻正法。”】

  要这样的五种概念。听闻佛法之前你先准备自己,使得心里上面有这个认识,然后以这种心情去听的话,你就得到好处了。哪五样看下面:

  【“谓佛出世极罕难遇,其法亦然,由稀贵故,作珍宝想。”】

  佛出世不容易,非常难得,佛固然难得,法也是一样,佛之所以成佛,三大阿僧祇劫,究竟说起来无量阿僧祇劫,单单时间长不稀奇,我们没有一个人不经过无量阿僧祗劫的,乃至于根本无法算,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所以单单时间长没有用。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0-11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2-13卷

格鲁派大德传记:柏绷喀大师传记(合辑)

格鲁派大德传记:康萨仁波卿行迹记初稿

格鲁派大德传记:古学大吉仁波且一至五世简史

 

后五篇文章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7卷

格鲁派大德传记:金席大师贡唐仓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4-5卷

格鲁派大德传记:宗喀巴大师传

格鲁派大德传记:宗喀巴大师赞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