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经论著作:掌中佛法(米旁仁波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经论著作:掌中佛法(米旁仁波切)

  以下是一篇之前未翻译过的关于大圆满道路的教言。

  作者是伟大的宁玛派禅修大师米旁仁波切(1846-1914),他试图以此文来说明“心之本性”。

  关于心之精粹教导:掌中佛法

  一

  我顶礼莲花生大师,

  以及作为智慧文殊师利菩萨(注1)化身显现的伟大上师,

  [并]诸佛及佛子们。

  对那些渴望[学习]能够认识心之甚深法义[的]禅修之法的人,

  我将简言阐释此精要教法的入门之径(注2)。

  首要的是必依照一位[已获]证悟体验之上师的精髓教导而行。

  如未进入上师教导[之体验],

  那么一切禅修的坚持和努力都如同于黑暗中射箭。

  出于此因,要舍弃所有关于禅修的腐化与造作之见。

  [甚深]要点是[将觉知]安住于无伪、自安住的状态(注3);赤裸之智慧真相脱离于心之局限[例如,它的辨别]。

  [经过]证悟[这一智慧],契入精髓要义。

  “自本初不变”之意为自然、无造作之状态。

  已于内在确信所有显现皆具法身(Dharmakaya,注4)本质,切莫再舍弃[这一知见]。

  [沉溺]于[关于道路]诸般不得要领的解释中无异于追逐彩虹。

  当禅修体验作为那个伟大而无造作状态之觉知的[产物]升起时,并非经由对外在的专注,[而]是通过安住于无为(注5)。

  神奇呀,[竟然会]契入如此知见!

  二

  在[进入]这种中间阶段的幸运时刻,

  通过忆起“本心”的自安住状态,[修行者]持续安住于不动境界。

  仅是安住于此境界即足。

  无造作之心即此无它。

  升起的头脑辨别的乌云[如果障碍][产生了]禅修之主客体之分别,

  此时[要忆起]自本初不变的心之本性—“本心”,如虚空广博。

  [通过]放松,解放紧张并驱散[对这些概念的]执取。

  自安住体验非四散飘荡的念头。

  它是清晰而光明的空性,脱离于所有头脑的执着;

  举例、象征和言辞都无法描述[这种状态]。

  通过无分别智可以直接洞察[绝对层面的]觉知。

  这个伟大的、不偏不倚的空性觉知从未改变过,没有在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

  [事实是]障碍了自己本相的是不断升起的概念之染污:各种让人困惑的虚妄之谈。

  多么令人悲伤!

  追逐海市蜃楼会得到什么呢?

  追随那些千变万化之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向虚空攫取会有怎样的利益?

  无尽的概念只会令我们迷失方向。

  放下这个令人筋疲力尽的虚无,于本初状态中放松。

  真正的天空是[了知]轮回和涅槃都只是幻相显现。

  尽管显现得如此种类繁多,却要以一味视之。

  [通过]熟悉禅修,可以立即忆起天空般的觉知,

  那是超越概念的赤裸而自安住的生动觉知。

  [自然心]超越心智,以及苦乐。

  法喜于[此]完全放松状态中升起。

  此时,无论行、住、饮食、睡眠,持续安住于此状态中,则一切皆为修法。

  [因此]专注修法之意即为虚空般的觉知。[甚至]在[正式]禅修之外的时间里,概念也会大大减少。

  三

  在这最后阶段的幸运时刻,

  于[行、住、饮食、睡眠]四时(注6),

  升起各种概念的习气、以及心之业风都被转化。

  [修行者]具有了回归安住于本初智慧之不动城的能力。

  被称作轮回(注7)的只不过是概念而已。

  这个伟大的智慧超越所有的概念。

  此时,升起的一切皆显现为完全圆满。

  此大净光之状态持续不断——无论日与夜。

  它离于忆起与非忆起之念,

  通过忆起遍在之基础地而升起于本处。

  此时,无需通过努力即成就。

  毫无例外地,道与果之品质皆自升起(注8):遍知与慈悲,等等,

  正如夏日里成熟的青草一样增加。

  从忧虑与自负、希望与恐惧中解脱,

  它是无始,亦无终的殊胜大乐,如天空般广阔。

  这个伟大的瑜伽就[象]是游戏于不偏不倚之大圆满天空中的大鹏鸟。

  多么美好啊!

  如此依于上师之精髓教导,

  显现此心髓智慧的方法

  是要以如海洋般广博的方式来成就[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

  之后,[证悟]会毫无困难地呈现于你的手掌之中。

  多么神奇啊!

  由此,愿所有有情众生,通过此教法解释之功德,皆得见充满活力的文殊师利菩萨,他是个人觉性的慈悲活力,无上的导师,[大圆满净光之]金刚本质。

  得见此,愿我等于此生获得圆满证悟。

  本文由米旁蒋阳多杰仁波切撰写(注10)。由堪布巴登辛饶(PaldenSherab)、堪布则旺东嘉(TsewongDongyal)、德博拉·洛克伍德(DeborahLockwood)和迈克·凯慈(MichaelKatz)翻译。

  注1 :文殊师利:智慧菩萨。根据佛教传说,文殊师利是一位安巴(Amba)国王的转世,他发誓要成为一位菩萨以利益所有的有情众生。

  注2:甚深教法:上师的心髓教法;上师给予他心子的关于禅修的浓缩精髓教授。

  注3:无伪状态:升起于明觉的觉知;没有更改、非由因果产生的纯净觉知。 更多的信息,请参看法王南开诺布的《日与夜的循环》。

  注4:法身(Dharmakaya):Dharma的意思是“全部的存在”;kaya的意思是“它的层面”。存在的基础地是明性和光明的,其中所有的现象都被看做本有存在的空性。

  注5:无为中升起的禅修体验:大圆满的禅修是无概念的,只能通过没有努力地证得个人真正没有局限的本性才能获得。以行动或者努力来成就禅修与大圆满修法放松的觉知相对立。

  注6:行、住、饮食、睡眠:在所有这些四种活动中,大圆满修行者都要努力保持觉知。

  注7:轮回:生存的循环,分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和重生。被欲望、仇恨和无明所驱使,有情众生根据他们的业力不断在轮回的六道(天人、阿修

  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中投生。

  注8:自升起的特征:作为大圆满修法的自然结果,高等的修行者可以发展出超常的能力,诸如大智慧、慈悲和遍知,等等。

  注9:两种(资粮的)积累:通过善行积累福德和通过禅修积累智慧。尽管两者在修法的路上都很重要,但佛陀说过,如果一个人于禅观状态(智慧的积累)中安住了相当于一只蚂蚁从一个人的鼻尖爬到额头那么长的时间,这个功

  德大于他整个一生通过行善和布施而积累的功德。

  注10:米旁仁波切:十九世纪著名的藏传佛教上师和学者,他是巴珠仁波切

  的弟子,撰写了大圆满最初的释论和其他重要的佛教经典。

  ——转载于南开诺布仁波切著述《梦瑜伽》(2002年增订新版),翻译:歌者

 
 
 
前五篇文章

经论著作:蒋贡公珠闭关法典(节录)

经论著作: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解脱见

经论著作:关于忆念上师功德的偈颂(至尊吉美林巴尊者)

经论著作:明行道六成就法

大般若经:574-576

 

后五篇文章

经论著作: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

经论著作:大手印口授(帝洛巴)

大般若经:571-573

大般若经:568-570

大般若经:565-567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