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太虚法师:答黄覕子问(二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太虚法师:答黄覕子问(二则)

 

  问一:八识之中,第六是意而第七末那为意识所依故亦名为意。若然,则六为能依,七为所依,即与眼识之依眼根,耳识之依耳根无异,何以六名识而七亦名识乎?

  答一:梵语“末那”,此译为“意”。八识中第七识正名为意,意者,恒审思量是也。第八恒而不审,第六审而不恒,前五不恒不审,唯第七恒审思量,以执第八见分为内自我体,故名为意。克实言之,第七第六俱名意识,以恐相淆,故第七存末那之梵语而不译为意。然立名虽同,而义还有异。第七名为意识,是持业释,意之恒审思量是第七之业用,识之了别是第七之体相,即用此第七识之业,标第七识之非他识,即用显体,即体持业,意即是识。第六名为意识,是依主释,犹夫眼识依眼根,故名为眼识,第六依第七为根,故亦名意识。根者,胜增上缘,有依、如、发、属、助五义;依意之识,意助之识,属意之识,意发之识,如意而转之识,故名意识,意之与识,二各有体,用其所依胜增上缘之根,标此第六非是他识,故与第七即意是识而名为意识者义有异也。第七之为第六识根,正如眼、耳、鼻、舌、身为前五识之根也。然第七识自体是识,以复为第六识依、助、属、发、如之根故,又名意根。但在意根一名,又有三义:一者、即第七识独为第六胜增上缘;复通为前五染净依,即第七识未净,则前六皆染;与第六之如第七而转同,复与赖耶为俱有依,有则俱有,第七不执第八为我,第八即舍赖耶之名,故第七识偏名意根。二者、八个识之等无间缘,通名为意根,此即自体是意根也。三者、在隐秘教,但说有六识而未说有八识者,所云意根,即隐含第七与第八二识,此通常说六识、六尘、六根之意根也。

  问二:如来一代时教,天台、贤首均判五时,独慈恩宗则依深密等经判为三时,而以最初华严判属第三时,本在方等之后、法华之前之般若,却又判属第二时,种种不同他宗之处,果何据乎?

  答二:慈恩依深密等判为三时,所谓有时、空时、中道时者。时者时义,非指时代,此中亦有顿、渐、不定。顿教不历三时,从始至终皆中道时,即华严是;在不定教,亦不定历三时,或从有入中道,或从空入中道,方等诸经皆是。唯约渐教,乃历三时,初从依他起性秘相而说,对治凡夫断见,说续有情,建立人天因果;对治凡夫断常二见,说惟有诸法而无我,建立二乘因果。次乃依遍计执性,说毕竟空义,淘融执见,解除法縳,在经正指般若诸部。然后会归前二性显圆成实性,令入中道,在经正指深密、法华等部。盖在顿教之机,从始至终皆闻华严;在不定机,从始至终皆闻方等,亦有始终唯闻阿含教机,亦有始终唯闻般若教机,亦有始终唯闻法华教机;唯不定教中有一类从小入大、从空入中之渐机者,乃历此三时耳。故天台之判五时教,亦有通五时以融之,阅教观纲宗可知矣。(见觉社丛书第一期)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太虚法师:抉伪披真

太虚法师:佛诞纪念会演说

太虚法师:佛是我们的善友

太虚法师:佛法要义

太虚法师:原子时代的佛教

 

后五篇文章

太虚法师:答刘笠青问(四则)

太虚法师:答杨荦哉问(二次十则)

太虚法师:答妙慧女士问(九则)

太虚法师:答汤雪筠问(二项二十则)

太虚法师:答朱芾煌问(七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