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四三、答曾宏净居士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四三、答曾宏净居士

 

  一、世间是不彻底、不圆满的。佛法流传在世间,也不离「诸行无常」,终于要衰灭的,所以前佛与后佛间,隔着没有佛法的时代。现在的佛法,是释尊成佛而传出的。释尊成佛说法,后人可以依法修行,究竟解脱,正如「只要善用这些定律、定理、公式,即可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如人人如此,又怎会出现无师自悟的佛呢?科学家也是「做过许多的尝试、探讨,才获得……更精密的结论」。释尊在修行时,不急求自证,而重于为人。如「搏土譬喻」(等)所说,一切都过去了。然业力所感的有漏果报,虽归于灭尽,而悲愿、智慧等流因果,却越来越殊胜(等于科学者尝试的错误与失败,不只是错误与失败,也是经验的累积),这才能无师自悟,发见正法而化导人间。佛──过去的菩萨心行,与声闻弟子是有点不同的。『杂阿含经』也说到了菩萨。没有菩萨,就没有佛,又 [P290] 那里有多闻圣弟子(声闻)?如「搏土譬喻」所说,就是释尊的「本生」(南传「本生」共五四0则)。归纳「本生」的内容,不外乎六度。菩萨长期修行(六度)而成佛,修行以般若为先导,是声闻弟子所公认的。修菩萨行而成佛,是不容易的「难行道」,所以『般若经』说:无量数人发心修行,「难得若一若二住不退转」。菩萨行不易,所以如来出世,如优钵昙华,极为难得!佛法是「向灭向舍」的,灭是苦集灭,也就是寂灭(如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阿含经』说:有「见灭」而不是证知的,如见井中有水,而没有尝到水一样。菩萨的无生(寂灭的别名)忍,如实知而不证,也是这样;由于悲愿熏心,到究竟时,才证成佛道。『般若经』的都无所得,正是离戏论而向于「灭」。『中论』所说:缘起即空(寂),正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的正观。初期大乘的菩萨行,与原始佛法是相通的。西元三世纪起,后期大乘兴起,如来藏、我、自性清净心说流行,自称不共二乘;然修广大行而成佛,原则上还是相同的(秘密佛法,才说「即身成佛」)。 [P291]

  二、佛法的本质是甚深的,所以释尊成佛,有「不欲说法」的传说。为时众说法,如根性不相当,即使引起信心,也未必能证入。所以释尊说法,大抵先说「端正法」──布施,持戒,修慈悲等定。如有信解深法可能的,再说缘起,八正道(综合就是四谛)等。能信解而不能证的,使他渐渐的养成法器,然后能修能入。所以,释尊说法是有方便的。南传说:佛法宗趣,有「吉祥悦意」(世界悉檀),「破斥犹疑」(对治悉檀),「满足希求」(为人悉檀),「显扬真义」(第一义悉檀),这就是编集为四部阿含的理由。「方便」是不能没有的,虽说「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而又说「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大乘的异方便(六度,建(佛)塔,造佛像,供养,礼佛,念佛),也就是「易行道」,是重信的。『杂阿含经』也有念佛等方便,如念佛;念佛、法、僧;念佛、法、僧、戒、施、天──六念。心性怯劣的,如独处时,荒凉的旅途中,疾病而濒临死亡边缘,可依念佛等而心有所安,不失善念,近于一般的宗教作用。这是为信强慧弱人说的,如于佛、法、僧、戒,能修到信慧相应,也有证果的可能,就 [P292] 是四证净。大乘法中,由于菩萨道难行,也就有易行方便──礼佛,称念佛名,供养佛,佛前忏悔,请佛说法,请佛住世,随喜佛及圣者等功德(阿含经也有「随喜」),回向佛道:这是以佛为中心的易行方便。依龙树『十住毗婆沙论』,易行方便,可以培养佛弟子的坚定信心,引发悲愿,而趋向菩萨广大难行的。后来偏颇发展,以容易修行为容易成佛,这才越来越偏失了!方便是应时应机而不能没有的,偏向的可以纠正,不合时宜的可以不用;要有更适合时代的方便(不违背佛法),佛法才能长在世间。

  三、修行证果,是不限于出家的。证得初果、二果的在家弟子,还是有家庭、男女,从事正常事业的。在家而证三果的,才远离淫欲。证得四果阿罗汉的,才一定出家;也有部派说「有在家阿罗汉」。在家弟子能证究竟的圣果,是释尊时代的事实。佛涅槃后,弘法以出家的僧伽为中心,这才渐渐的误解,以为求解脱非出家修行不可。佛世的出家弟子,是少事少业的,每日乞食以后,大都在僧团中(依戒律而住),闻法,修习禅慧,比较上容易修证些。但现在,缺乏适于 [P293] 专修的寺院,有的是「着了袈裟事更多」。如出家而独处修行,依自己的财物而生活,也不合律制。佛世的出家生活,为自己的生死而精进修行,当然是大好事!但如出家众过多(未必能真实修行),或寺院过于富有,在一般世俗心眼中,会引起反感的,这也是中国佛教教难(如三武一宗)的部分原因。西元前后,印度传弘菩萨的难行道,以悲济众生(人类为主)为先,受到大众的赞扬,也正是适应了人心。所以,我尊重原始「佛法」,又赞叹「大乘佛法」,因为没有菩萨行,是没有佛果的。我赞扬如实道,也不反对重信的方便道。如念佛行人,能正信三宝,兼重施戒,有利于人间(也就有利于佛教),能于佛法中深植善根(佛法不是只说今生的);有的渐渐的转入如实道,或修习信、施、戒──近于六念法门,不也是很好吗?但如废弃如实道,只要一句佛号;或误解「易行」的意义,即使普及到人人如此,无边兴盛,我也还是不会同情的,因为佛法并不如此。

  我希望佛教的渐渐纯正,纯正的佛法,能适应现代而复兴!

  注:[ ]内之文字在原书中之字略小

-----------------------------------------------------------------------------------------------------------------

更多印顺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印顺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印顺法师:《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

印顺法师:佛法是救世之光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

印顺法师:宝积经讲记

 

后五篇文章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四二、答张展源居士

藏医文化:藏医外治之针灸疗法

藏医文化:神奇的藏医药文化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四一、答杨敏雄居士

择师知见: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蒋扬亲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