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传喜法师:戒是无上菩提本 |
 
传喜法师:戒是无上菩提本
——传喜法师元旦夜开示 今天是2009年的第一天,社会上放假三天。中国人对元旦不是很重视,但是西方一般是按阳历来算,就是太阳的周期,他们都很重视这天。 刚才我们看到受戒的录像,今天很多居士也都看到了,这个是比较特殊的,一般性受戒居士是不可以看的,中国像这个情况很少。 我们在龙华寺受戒的时候,连山门都不开,特别是后面的区域,彻底拦起来。我还记得我们的开堂大师父还特意说,龙华寺是上海最主要的一个道场,国内外的信众每天游人很多很多,为了我们受戒,山门都关掉了。 当时我们受戒是一千三百多人,所以看到今天的这个,我们自己经历的这些就恍然在目。登戒坛之前,先读《遗教经》,先读释迦佛给我们的遗嘱,《遗教经》就是遗嘱啊!遗嘱里面第一个就讲到,虽然佛说我要走了,但是我把戒法留下来。好像把交通规则给开车的人一样,你只要按照交通规则走,基本上就会平安无事。 戒就是一个修行者的规范,这个我留下了,你们还是可以成就的。如果我在,你们不守戒,也是没有用,如果你们能守戒,我不在也犹如在一样。《遗教经》的第一条就讲到这个。所以受戒之后,全部都登完坛了,还要再诵《遗教经》。 受菩萨戒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首先是问:“汝是菩萨否?”大家要答:“是菩萨。”“既是菩萨,你已发菩提心否?”“我已发菩提心。”首先答这个,这个答完了之后,才受菩萨戒。 既然受菩萨戒了,那你要遵循规矩了,这个戒律你应当守。要做菩萨,先要发菩提心,然后受菩萨戒。你愿意做菩萨,那你要遵循这些戒律。但是不是说像做生意谈判似的?这是自发的,非常欢喜的。 我在龙华寺受戒的时候,北京的一个摄影队全部拍下来,当时作为传戒模范,明旸大和尚(得戒和尚)的八十岁寿诞,特殊的一次戒。从这个角度看,时间越往后,授戒的大德也越来越少了。刚才看了三师七证都是现代的,以前的迎礼大概都要比这个资格深,三师就更不用说了,七证都是解放前出家的。 我出家想读佛学院,唯一就是想学戒。受戒的时候,当时南京的宝华山要到我们这个戒场里来收学生,戒师父说愿意读戒律学院的可以报名。当时我报名了,然后填志愿,我出家以来唯一一次报名读佛学院,就是这个戒律学院。结果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宝华山戒律学院没有开。 我自己在学佛的时候,我内心就有一个标准,既然出家就要学做一个好的佛弟子,要令正法久住,令正法久住,戒是基础。 刚才看到镜头里,一位妈妈在寒风中伫立,远远的守望着,把自己的儿子养那么大,支持他学佛,支持他出家,真是不容易!看到这幕,我自己内心也很激动。 我自己出家之后,虽然师父也常常跟我说,出家了还是不要忘记父母情,还是要常回去看望他们,鼓励他们学佛。但是当我回去的时候,我爸爸妈妈却这样跟我说:“你出家了,不用看我们,你好好为佛教做事情。”他们是很淳朴的。 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佛子们,特别是出家的,剃度的时候就国王父母都不拜了,自己也不要做事务,甚至连烧饭都不烧,托钵食。就是要我们的身心都安住在圣法当中,不要被世间世俗而扰乱。 你看,我们多神圣,出家人身是凡夫,但是形同圣人,这个身虽然还是凡夫,但是我们的形已经是入圣人之列。别说即身成佛,我们即身就是圣人的形象。 我们出家人本身都有戒,每个人学佛都是自愿的,没有被逼迫的。既然自愿学佛,我们佛法里戒这么多,你看从身口意这些正法都在,我们自己来学的话,守住戒就是非常好的。 佛陀刚带弟子的时候,七年没有制定什么戒,就是让大家每天摸三次头,说四句:“摄身守口心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意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可度世。”还有:“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总的。特别是我们出家人,每个人都要遵守戒律,我们大家都要回光返照,特别是刚刚学戒的话,每天都要看。 总的来说,我觉得在慧日寺,如果大家自己的心歇下来,会觉得慧日寺还是比较清净的。自己如果有烦恼,就会看哪都有烦恼,看哪都不顺心,那你自己要静下来。 至少我是很感恩大家,很感恩这一方人提供这方空间,很感恩这方因缘,种种大善因缘,我们的性(印)海老和尚,人心灵深处的那份感母恩的情感。为什么拿这么多钱来恢复这个庙?一个人怎么会有这样的能力?是因为他内心有这么尊贵的一份情感。 我们受戒的时候有三个维那,三个维那都是龙华寺的当家,那个梵呗是好的不得了!因为明旸大和尚年纪大了,他老人家慈悲,他嘱咐宣化上人的大弟子,一个是恒律法师,万佛城的方丈,另外一个,三步一拜的那位师父,给我们受戒。所以看到这个片子,一下子把我们也带回到这样一个场景。 受戒是很庄严的,一个出家人没受过戒的话,那连出家人都不是,形象上的。我问过我师父,那个时侯我们还没受戒,我问师父:“我们算沙弥吗?”师父说:“不算,因为没受过沙弥戒,讲好听一点叫沙弥,其实还不是。”我说:“师父,那我们算什么呢?”那个时候已经剃度穿出家人的衣服了,师父说:你们算善男子,没受比丘戒了,也不能算菩萨,叫新发意。受了之后可以称菩萨比丘,在之前称新发意,心刚刚发起来,都有名称的。 经过这样一种洗礼,“洗礼”这个词来自于基督教,他们叫洗礼。在我们中国文学里,“洗礼”这个词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用的还蛮多的。在佛教里也有“沐浴”这么一个词,“沐浴灌顶”这些词。 不管到哪个庙,在我心里,一个塔,一个戒坛,是很神圣很神圣的,非常神圣的。正法住世的话,这是一种标志,塔代表佛,戒坛代表佛法的延续。 所以我去北京特意要去戒台寺,我师父以前常常说中国只有两个半戒台,一个是我们杭州的昭庆寺,戒台是从地涌出来的,另一个就是北京戒台寺,也是说从地涌出的,宝华山只算半个。 但是因为职业律师的缘故,在元朝之后,佛教复兴了,主要由他们来传授戒法。我们一般性以前受五戒的时候要奉请他们,复兴戒律戒法主要是宝华山,所以近几百年,宝华山都是很殊胜的。 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经过文革之后,我们界诠法师他老人家发心振兴南山律法。作为一个佛教徒来说,戒是无上菩提本,是佛教徒最钟情之处,最有感情的。 我每到一个地方,特别有戒坛的,我就默默的绕戒台转啊,默默的祈祷,所有曾经发挥过作用的那些祖师大德们,祈祷他们加被再振兴佛教,这个戒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以前我也看,很喜欢。为什么我喜欢白石头?我们寺庙里面的佛台都用白石头,这也代表是戒,洁白的石头代表戒,所以这都是有一种浓浓的情感在里面。 内心里要生起一种尊重戒法的心,而不是像刚才看到的那个镜头,只顾埋头看戒牒,顶礼师父也不顾了。那张证书算什么?一张纸而已,最主要是内心对戒的那种恭敬,内在的戒体啊! 看了之后确实很振奋人心,我们在座很多居士,这是现代科技让我们看到了,平时很难看到的,所以有一些出家人自己学摄影就这个道理。 比如说有一些场合,在家人是不可以进去的,有一个在家人在里面,整个一堂比丘戒就不清净了,所以说我们出家人也要学摄影,有好处的。出家人的法事其他人不能参加的,出家人自己记录也是很好的,记录下来让别人看见一点点,这都是很大的力量。 佛法的弘扬有一些是很专业的,确实还是要靠出家人的。我们九五年受戒的时候,北京央视的一个专业摄影组来拍摄,当时三师七证阵势蛮大,后来那个片子也没看到。 今天看的这个是零七年的,网上下载的,这个基本上还没什么,正文基本上听不到,那这个仪式还是让大家看。这很特殊的,一般谨慎的话,肯定连这个也不会让看的,登坛受戒、登坛灌顶是很殊胜的。金刚乘里面有一些法也是不准录音、录像的,完全都是保密的,只有参与的人才能感受到。有的人说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法的一种必要,对法的一种尊重。 就好像奥运会主题歌一样,奥运会很多开幕式的内容不会让大家知道的,训练的人甚至要签保密合同。像李宁练点火炬的镜头,人都被晒黑了,他家里都不知道,不准告诉的。连世间法都是这样,更何况佛法!为了确保它的神圣性,还有大家对法的一个尊重心。有时候我们出去学习也是,今天讲什么才给你发什么资料,没讲之前不发资料的,讲什么临时发资料。连世间都这样,更何况修行! 所以作为戒律来说的话,大家受了之后是自己测量自己的,自己有一个标准。如果向世间公开的话,那世间就会拿这个来量出家人,这样就会谤三宝,对出家人不是以恭敬心,而是以分别心来测度来看,这不可以,在实际生活当中确实有这种必要。 今天是元旦,放一放这个,缘起蛮好,说明二零零九年我们都尊重戒法,大家都能够收摄身心,身心能够清净,不招魔怨,就是不被魔来扰乱我们的身心。同时我们也不要像魔一样去扰乱别人的身心,最主要最主要的不要去扰乱别人的心。 一位圣者临涅槃之前就告诉大家这句话:“不要扰乱他人的心”这个告诫。《涅槃经》里面,佛为什么第一句就要讲戒?讲这个最主要的是告诉要注意什么,是关照大家。讲的这句话,很对我们末法时代的根基啊!“莫扰乱他人的心,切记、切记,莫要扰乱他人的心。” 所以金刚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一条就是:不要扰乱上师心。为什么?上师要想多少东西啊,看得见看不见的,在法上面要统领着、把持着、提纲挈领、灵魂性的、是无形的舵手。如果没有这样精神性的人物的话,就一盘散沙,大家都被业障所覆盖,那就没得救了。有上师在,还可以提领。这个看也看不见,没有办法分别,不仅在传法上没有办法分别,要以心印心,统摄佛法也是如此。 所以说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没有智慧少开口,愚人以少说话为智慧。首先不要做错,就是戒恶的典范。戒恶就是戒身的恶、戒口的恶、戒意的恶,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能够行善。戒恶也是善,恶法不犯,进而能够正念。不容易的,平时我也观察,有的人为什么患忧郁症被鬼缠身?因他本身就扰乱别人,他活着不是给别人开心。 金刚萨埵的片子昨天最后定音,不是定音了就可以了,还没有那么简单,还要输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一错前功尽弃。所以回来我还不放心,还要督促他们必须关要把好,要输出高清晰度的、高质量的。 我们忙了一年多,耗资上百万,对其他人来说,做好了可以放松了,对我来说,还没有放下来呢!所以我回来,昨天、今天跟大家打招呼的心情都没有,吃好饭就给他们打电话,一个一个关都要把好。经常要忙那么多事,有信众来了,我们还要好好的接待。以后再忙,真是接待的时间都会没有,那就靠信心。 你像我们师父老人家,他现在圆寂了,也见不到了,想供养也供养不到,那不是要靠信心嘛!所以出家人,特别是修行人,主要还是靠信心,有信心就有一切。 以前我们要去见师父的时候,都是衣服弄得整整齐齐,心态调到最好,自己觉得可以了才去。如果心态不好,就是身心不好的话,都不敢去见师父。心里乱乱的,跑到师父面前还六神无主的,眼不知道看哪,手也不知道放哪,往那一坐,脚抖抖的,你说你到师父面前干嘛呢?所以都是把心调到最好再去。 不仅对师父是这样,对有缘的信众也应该是这样。要保持身心都是很好,不好的留给自己,慢慢处理,好的拿出来。 所以这个信心非常非常的重要,平时我们大家也要锻炼。像每天大家看《普贤上师言教》,有没有感觉?有没有进入到生命当中去?这个是很重要的。否则住在这,一段时间下来也没有进步,浪费自己的生命。 新年元旦,这个“元”本来是没有头也没有尾的,“旦”只是一种方便的开始,我们中国的宇宙观是圆的,圆是没有始没有终,“旦”又是一个开始,所以它是一个方便,是我们中国人的宇宙观,中国人非常有智慧,这两个字是准确无误的。那对我们这个生命来说,也是要有一个新的状态,我们讲元旦是新的开始,新的一年的开始,希望大家也能这样。 天童寺就有一个叫新新堂,在鼓楼旁边,从天王殿进去,在右手有个新新堂。那个新新堂,不是惺惺寂寂的“惺惺”,是崭新的东西,意思就是时时都是新的。 我平时在房间里,扫描扫描我们在座的师父,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问题,讲又不好意思,要自己去发现,这才叫自觉,否则的话就那样了。至少我们要把不好的地方守住,不要让它相续。 我们生活好像很平淡,平淡是有意义的,是有目标的,否则就像那小工一样,任务排的满满的。反过来说,古代圣贤说小人无事就会造恶,所以经济体制建设也好,社会上的都是佛菩萨方便的化现。对钱在意的,有赚钱那一套方法,要人管的,那社会制度就管。 看看我们寺院里那些小工好了,真的天天从早忙到晚,我们吃饭了,他们还没吃饭。中午也是,晚上也是。有需要了,他们还要加夜班,一加加到九点、十点、十一点。他们如果真是修行人有正念,念阿弥陀佛念着那样子做,真的了不起哦! 所以这个世界真的很奥妙,娑婆世界真的很奥妙。不是我们是出家人了,我们这样,我们是修行,不一定的。社会上谁不是修行人?稍不注意,一不小心,我们就落到别人后面去了,也不一定呢! 我们是正规的,我们来这个娑婆世界是正而八经的修行人,剔除须发,穿上修行人的衣服,享受修行人的生活。但是这个世界是很奥妙的,别以为那些没修行的人就没修行,佛菩萨处处化现,所谓的没有修行的人,到后来超过了我们。 本来我们是正式的,我们在表法。出家人是一种表法,一种正的表法,是大家的模范,人天的福田,人天的楷模,本来是一个楷模的作用,所以这个真的是个鞭策。 刚才我们看了这个片子,除了庄严之外,我们出家人还有非常神圣的一面。这个神圣的一面,就是我们自己要觉悟,就是感觉到那种神圣。我想在座的很多居士看了都觉得很羡慕,能出家位列圣贤之位,很羡慕的。 宋朝的理学大家看到我们出家人过堂吃个饭,就说三朝礼乐尽在其中,国家礼乐是最高的了。所以宋朝皇帝宋真宗有个赞僧的诗,描写得多好:经殿是课诵。我们的佛像都是黄金贴出来的,贴的时候都是九九九九金啊,四个九的金。“经堂是课诵,云板而应供”,云板一敲就应供去了,虽然身是凡夫,但是形已经同圣贤,怎不令世间人崇敬呢! 这两天网站里我也看到,宁铂曾经是中国少科大里面第一个人,他是江西省举荐的,直接写给当时的国家领导,然后再把这个信转给科技大学校长,校长亲自办理这个事情。是中国第一个破格录取的,十几岁进大学读高等物理,十九岁就做讲师。他后来在江西出家了,这两天网站上都在说他,已经作为法师在给大家讲法了。 确实跟神童一样啊,几岁学会什么了,几岁又学会什么了,那是不得了。他一进少科大就跟老师说,这些课程我都不感兴趣,是领导安排他上物理系的。 后来他自己就学佛,现在应该出家有好几年了,偶尔的被媒体发现了,现在媒体关注上了。曾经掀起一个时代热潮的,培养神童跳级,小小年纪进大学,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他出家了,在网上大家跟帖评论,大多数人都是赞叹的,只有极少数人说他这是逃避,辜负了他父母亲对他的感情,社会对他的希望。这个帖子我只看到一个,其它的都是很正面的,赞叹出家是大丈夫的行为,他选择出家是正确的,百分之九十的帖子都是支持他的、理解的。说明我们出家人在社会上是越来越被这个社会证实,这是很崇高的一种形象。 我这个寺庙本来也是,别人有问题我们借助三宝的威德力来解决,我不想好像我这里专门要怎么样,更不想标新立异,我想平平常常的,大家平静地来享受佛法。否则的话,哪一门都够做一辈子。就说我们庙门口那个戒烟,我们大家一起来宣传戒烟,一辈子都做不完。做哪一样事都可以尽其一生去做,但是我们想没有定位的话,那又要干吗? 有机缘的能够让别人有一点点思想上的进步,行为上改正也是很好,能回向回向有缘的大家的这些历代宗亲,能改变别人,让他们离苦得乐也是可以的。但是作为我们自己的本份事,我们只有自己才能把握住。 还有一个或许就是因为我涉及面比较广,没有一门心思来做某样事情。像我们刚才看戒法一样,大家过那个僧团的生活,非常紧凑,那个没达到,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体验。就像刚才看那个片子,行为上我们可以看到整整齐齐的,但是作为戒的本体来说,是不可言传的,没有办法去说和比拟的。我们求就是为了求那个,我们这里,表面看有些散,但是大家要珍惜啊,这里面有佛性在啊! 我们受戒登坛的时候要顶礼护法伽蓝啊,四天王众都要顶礼,那些护法神大多都是世间善神,护戒神。大家住在这里,有没有感觉到世间善神的护佑?我们天天活在世间善神的护佑当中还不知道,没有主动的去顶礼感谢,但至少要知道。 虽然末法时代是不幸的,但是还有幸运的,我们天天法堂供的我们师父,不仅是高僧,而是当今圣僧啊!这么幸福啊!大家要肯定啊!这个道场是我们师父多多加持的,有授记的。我们在座的有的亲近过我们师父的,至少《高山仰止》多看看,如法的以恭敬心去看的话,充电充得满满的,珍惜啊! 中国目前还是蛮繁荣昌盛的,老一代的还在,你像扬州高旻寺德林老和尚,九十多岁了还在,现在退居了。那个寺庙文革的时候,被毁得一个树棒子都没有了,被他老人家这样建起来,恢复丛林,正气都在。方丈和尚文龙方丈,非常谦下,哪里看得出是方丈啊! 你们在座的,有没有去亲近过?高旻寺有没有去过?有机会要去,至少要去打一个禅七,或者哪里禅堂有禅七的都可以。 所以大家在座的就方便,没有执事的压力。像我们住哪久了都不方便,至少要顾及,大家不做执事无所谓的,参学就参学,可以的。现在还有这些好道场可以参学,有大善知识住世的,摄持的道场去参学参学,经历过真的会不一样。 你看刚才受戒多庄严,那一个月戒期下来还了得!每天我们那时候都拜啊拜啊,晚饭吃过了就去拜,一直拜到十二点,早上睡到四点钟,三点多四点不到就吹哨子,迎礼师父都跟我们睡在一起的,马上排队,排得整整齐齐去上早殿。禅七也是,禅七晚上要坐到九、十点,早上三点半就起来,又开始坐,一天要多少支香下来。 什么都有规律的,很有意思的,传统的东西真的很有味道的,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祖师就是这样出来的,你说你不去享受享受,我以前都喜欢的。我们这个讲堂,讲堂也好,禅堂也好,念佛堂也好,不管起什么名字,大家坐在这里,受用就好。 这个禅凳稍微窄了一点点,我当时按照祖师的尺码做的,结果做出来还是觉得小了一点。我到高旻寺禅堂看,它那是加宽的,做工和这个差不多,再宽一点会舒服一些。但是一般性禅堂里的禅凳没有那么稳实,我们这个做了一年多,自己做的,木头选好,老漆漆出来,每个座上面贴了一块金,都是用心打造出来的。你看这里四方有四块石头,为什么这样子?这也是按照禅堂里面规矩来的。 藏地也好、印度也好,比下来我们汉地最享福了。泰国缅甸,那地方多热啊,泰国出家人都得随手拿一个扇子,法扇,热啊!就是泰国的北部,清迈这个地方算最享福的。 我们中国物质多还是比较享受的,法堂这么大,到了外面哪里有啊?我们佛陀成道的正觉大塔也就不过这么大而已,就我们房间这么大空间,高也就四十多米,跟我们的塔差不多高。 过去出家人都是围绕着塔,以塔为中心,边上的僧舍小得可怜,但是有个特点就是墙厚,墙有桌子那么厚,僧舍是很小的,一个人或两个人,床没有的。那烂陀大学高级一点,有个床,那个床是和墙砌在一起的,砖的,其他僧舍就是打坐。后来有石窟建筑,两千年左右的石窟寺庙,但是过去出家人基本上不倒单的,哪有睡觉的床? 我看来看去我们是最享福的,藏地都是自己家供养,泰国缅甸都是托钵,不蓄藏物,到现在也是。所以这一点,我们确实需要知足,把所有的心都放在修行上。如果真的有修行了,大家自己自觉,自然有道气在。 当然这是高度自觉,有很好的道风的这样一种生活,我是理想主义者,我一直期待着。我希望在座的都是佛陀的好弟子,我们在座的都是好的道兄弟,在生命的旅程当中,能够越来越觉悟,越来越能享受到法喜禅悦。 我前几天看到一个网站上面的一篇文章,《爱因斯坦这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智慧?》爱因斯坦跟卓别林两个人见面的时候,爱因斯坦赞美卓别林,你真是一位艺术大师,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你。然后卓别林赞美爱因斯坦,你真是一个大智者,全世界人不知道的东西你知道啊! 但是爱因斯坦还有一段这样的话,他说:“我物质上也好,精神上也好,享受的都是别人给我创造的,我为此深感不安,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仰靠着大家给我创造。”他又重复了这样一句:“我内心里很不安。” 我一看,这是一位大菩萨,大菩萨就觉得,我在这个世间占有这个世间的东西,有一种恐惧感。什么叫惜福啊?就是每用一点、每用一分,都有一种恐惧感,我多用了这个世间的。这么样一位大科学家竟然有这种感受,所以他很简朴,爱因斯坦很简朴、很简朴,这样的人有大智慧,他把福报节约下来了。惜福的人有大智慧啊!这一看百分之一百二的是大菩萨来的,转世到这个世间来的才会这样。 作为一个修行者,你要从娑婆世界求解脱,求脱离,然后你占用这个世间太多,业障障住,你走不掉啊!欠人太多,你想走,走不掉。过去老修行们,我们首座和尚也是这样,要求很少很少,拥有这世界的,享受这个世界的很少很少。 我自己也是常这样想,我觉得我自己个人修行来说,虽然见闻是出家之后多,因为有时间、有空间,但是真正修行,我觉得反而是我做居士的时候进步快。做居士的时候,不享受十方供养,吃爸爸妈妈 的,生起出离心,马上就有出离心的相,生菩提心,马上就有菩提心的相,这些都会出来。出家之后反而不行了,受十方的供养,要替十方消灾,真是非常的难。 以前说出家修行如水中莲花,在家修行如火中莲花,有时候想想也不一定的,有时候出家修行也如火中莲花一样,那是不一定的。在家因为自己受用自己的,修一分,分分己得,分分都自己得。 灵岩山一个老当家,那个时候是九五年,那个老当家是看印光大师的塔院的。他平时自己挑大粪,自己种菜,就怕别人给他磕头,给他供养,他住在那个塔院。我们虚云老和尚也是,虚云老和尚不受别人顶礼的。 你看,越是成就的人,他们越是惜福如金啊!特别特别的惜福,所以才会有内在智慧的那种证悟,那个量才会积累到那种程度。所以智慧和福报,还是有很大的一个比例关系的,它们有内在的联系。 常住是大家的一个福田,不仅是在家人的福田,包括出家人也是可以的。如果我们真的一直处在这个修行的三昧当中不动,那当然也是很好,但是就是说你动也可以锻炼你那个不动的,作为一个检验的境界也是可以的。 另外一个如果福报不大的,也可以多多的以常住来积累福报,这也是很主要的。否则的话,福报也没有,智慧也没有,就很难有转机,有起色。 好长一段时间没跟大家聊天了,昨天我们金刚萨埵片子等于是做完了,不需要我再去指导,接下来就是交代几个注意的地方,元月十八号在我们这边首映。 我们这两天正好《普贤上师言教》看到金刚萨埵修法的部分,应该说从修法的细致上,那个片子是非常到位的。但是对金刚萨埵的开显上,有可能我们这个《普贤上师言教》还有独特的地方。 因为金刚萨埵修法,除了法王如意宝造的伏藏仪轨以外,堪布他老人家主要以法王的舅舅,也是一位大成就者,他的一个伏藏法对它进行解释。所以除了这个法是一个伏藏法,解释也应用了伏藏里面最甚深的来解释的。 大家在慧日寺这个地方,我想每个道场有它不同的道风,希望我们在这边好好地去品味,在这里我想真是有一颗修行的心的话,还是会学到很多东西的。 就这个《普贤上师言教》就不得了,里面多少的内容啊!大家好好地来听。为什么呢?我当时在这边讲的时候,你没有现场听。现在又在这里放,我以前就坐在这里讲,你还是会如得到一个传承一样的。 生命电视台已经放了三次,我们这里才第一次放,大家好好地学习。应该说这个《普贤上师言教》学过一遍,佛教大学可以毕业了,这个内容上是这样子。但不是说你边看边打瞌睡也可以拿到结业证书,不是这样,自己要得利益,还要认真地深入地听。 虽然我里面有时候有点岔开,但是我的那份心情还是想让大家真的能理解到它。《普贤上师言教》本身文字上就有很多窍诀,我把这个窍诀又开显来讲,让大家能够清楚。 这个听过之后,我想纵深的佛教的一个菩提道的次第就在这里面了,不仅是理论上的,而且修法的窍门都在里面。所以《普贤上师言教》具足了广行派和瑜伽派这两派的特点,所谓的广行派以理论广泛为特点,瑜伽派就是实修,现在这两个的要点都抓在一起,而且相互的结合。 《普贤上师言教》我们如果认真地去听、去实践的话,得利会很快。前面讲的几个法器之过远离之后,应注意的事项你做到了,然后观轮回过患啊、生命无常啊,一个一个去心里面思维。如果按照要求这四十万修下来,那基础是很坚实很坚实的,反过来说没有做过,空空如也。 我有时候问别人:如果你现在死,你这辈子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带走的?没有一样可以想起来的,平时忙啊,没有一样是可以带走的。我反过来问他,我说现在你念《普门品》,你念了十万遍下来,我说这个不得了,一辈子你念过十万遍《普门品》,这个功德很大的。 因为这属于不共加行,你要修过四十万遍下来,那还了得!磕大头十万,三皈依十万,菩提心十万,供养十万,忏悔十万,这些修下来真的不一样,我就感觉到不一样。 学藏传佛教的基本上都有这个要求,不要说出家人,在家人都要修这个的。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修过的就是不一样,他的能量场就很大,磁场就很大。现在我们不是说什么教派,我们就是讲我们自己修行怎么进步,怎么解脱,这是很主要的。 ----------------------------------------------------------------------------------------------------------------- 更多传喜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