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文珠法师:四大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
 
文珠法师:四大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圣号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本迹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道场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功德 三、孝道的重要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道。这种孝道,是人类感性,自然的反应,亦是人类社会情感维系的基层。既不违反科学原则,亦不破坏自然生态现象,谁说现代,不适宜谈论孝道,或实践孝道? 人生于世,除父母养育,师长教导外,还需要亲戚朋友的鼓励与劝勉,需要社会群众的合作与协助,所谓:‘人人为我。’然则,我岂能:‘不为人人’。例如:人由穴居山洞,进住高楼大厦,而且电器设备,空调控掣,机器代劳,固然是拜科学进步所赐;而人由茹毛饮血,进而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甚至医药设备,卫生保健种种享用,何曾非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通力合作的结果?可谓人人有恩于我,我当以报恩心情,回馈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社会。所谓:‘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这便是孝道的推广。 若再站在佛教因果轮回的立场来谈孝道,又岂仅限于个人父母师长,或一家一国而已?所以孝道的意义,有广狭的不同。狭义的孝道,是一般人所谓孝敬父母,侍奉师长,其代表者当推孔孟之学。至于广义的孝道,则由个人父母,推及他人父母,由今生父母,连想到过去及未来父母;由孝敬三世父母,而扩展为上报四恩,下济三涂,其代表者,该是佛教。现在可分为一般狭义的孝道,以及佛教广义的孝道来说明。 (一)一般狭义的孝道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孝道。故有:‘万恶YIN为首,百行孝为先’之说。特别是儒家思想,主张人慎终追远,以孝立身,以孝齐家,甚至以孝治国平天下。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恩,昊天罔极。’然人欲报亲恩,必须孝亲、敬亲、爱亲、养亲,还要善体亲心。‘父母之所爱爱之,父母之所敬敬之。’(礼记)孔子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继人之事者也。’(中庸)。是以古人对于父母,除孝顺恭敬、供养侍奉外,还要继承父母的遗志,发扬光大父母的事业,务使自己:‘名声昭于时,利泽施于人。’以光宗耀祖,垂芳百世,始尽人子之孝。 孝经第一章言:‘夫孝,德之本也,教所由也。’又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认为人,若然上不能孝养双亲,使其衣食无忧,老怀欢畅;中不能孝义于君,尽忠报国,保卫社稷;下不能孝弟忠信,使老者安之,幼者育之,少者怀之,便是不孝。 曾子承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之道,除恭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上游;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善则善矣。可惜仅限于人伦,未能推及傍生;但止于今生,未能孝及三世父母。既不知有过去父母应爱应敬,亦不知有未来父母,应救应度。可以说:是狭义的,短暂的孝。虽然,亦有益于世道人心,不失为人伦道德的标准。可惜时至今日,人皆打倒孔家店,推翻旧礼教,皆以不孝为时尚,为自由,为自豪。致使孝道蔽塞,礼敬无存。一般青年,根本不知孝道是何物,更莫论事亲以孝了。 (二)佛教广义的孝道 世人每以为佛教,‘割爱辞亲,出家修行。’不畜妻子,不尽人道,不养父母,实在不孝。殊不知佛教,是十分重视孝道的宗教,其孝道思想,孝顺行为,又远非孔孟所及。虽然,佛教无专论孝道的经典,但其孝道思想,广见于诸经。例如:忍辱经中佛言:‘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莫大于不孝。’ 大宝积经佛曾劝诫弟子:‘汝等常应孝养父母。’心地观经佛言:‘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又云:‘慈父恩高如山,悲母恩深如大海。’又云:‘于诸世间,何者为最富?何者为最贫?悲母在堂,名为最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月明,悲母死时名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 六度集经亦说:‘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至于其他:佛说孝子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佛说孟兰盆经,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杂宝藏经,六度集经,大般若经,大涅槃经,百喻经,百缘经,敬师经,…等,无不提倡孝道,赞扬孝道。特别是在‘大方便佛报恩经’第一卷孝养品中,详述释尊往昔生中,难行苦行,以身体血肉供养父母的本事。正因为释尊往昔生中,行菩萨道时,‘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象马七珍,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原来孝道,亦是成佛真因之一。 当释尊因行圆满,降生人间,八相成道时,最初欲出家修行,先禀父母,父王要其娶妻生子,继承王位,乃许出家。佛为孝道,谨遵父命。及其成佛,即以孝为戒,如焚纲经言:‘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且以身作则,不但回王宫为父王说法,还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及父王驾崩,佛回王宫亲为父王入殓,然后与罗猴罗,阿难,难陀等抬父王棺木,安葬于灵鹫山,可见佛无论是因中修行,或果上成佛,皆以孝道自行化他。佛弟子中,毕陵伽婆蹉,因父母贫穷,欲以衣供养,不敢白佛,佛因而告诸比丘:‘若人百年中,左肩担父,右肩担母,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谁说佛教不重视孝道?谁说出家人不供养父母? 佛教所提倡的孝道,念及三世父母,普及六道众生。因为我等凡夫,自无量劫来,长在生死,六道轮回,升沉不已。若在人道或天道受生,则三善道众生,可能是我等过去或未来父母;若然沉沦三恶道,则恶道众生,亦可能是我等过去或未来父母。或过去善道中父母,由恶业牵,今堕在恶道受苦;或过去恶道中父母,果报受尽,今生人道。所以梵纲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心地观经亦言:‘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佛教基于众生三世六道生死流轮之理,故一切众生,可能是自己多生多世的父母眷属,关系密切,互相有恩;是以不但要报父母恩,还要报众生恩。何况人不能离群独居,彼此之间,必需互相倚赖,互惠互助。若然农夫不耕,工人不作,商人不贸易,码头不运输,军警不负责,或大自然中,缺乏其他动物植物,将如何解决人的生活所需?如何促进社会繁荣?是以人皆有恩于我,岂可不感恩图报,反而互相陷害,互相杀戮?假如,人皆本报恩之心,互相饶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谐共处,自然可以共存共荣,共享太平。 此外,人既不能在无政府状态下安居,更不可能缺乏精神食粮而生存,因此,除报父母恩,众生恩外,还要报国王恩、三宝恩。国王是国执政者,凡能执掌政令,保卫民生,维持秩序,使人生命财产获得保障,而能安居乐业者,皆有恩于人,人皆应该知恩图报,遵守法令,辅助仁政,以促进社会繁荣,国家富强。至于违抗法令,破坏秩序,扰乱治安,制造纠纷,给人类社会带来祸患与灾害的人,何止不孝、不义,简直是害群之马,国家大贼,为贤者所不齿,终于难逃法网,自作自受。 佛、法、僧三宝,能以正法,利乐众生,令人远离苦因,得安乐果,永别烦恼,长养慧命,恩同再造,名三宝恩。心地观经说:佛有三身,恒以千百亿化身教化无量众生,应身虽灭,法身常住,常能利乐一切有情,是佛宝不思议恩。法有教理行果,能开发人智慧,能除人三毒,降伏四魔,能导众生,出生死苦,登涅槃岸,是法宝不思议恩。僧有三种,谓菩萨僧、声闻僧、凡夫僧,前两种圣僧,固然能够住持佛法,荷担如来家业,开示圣道,饶益众生,是人间真福田;而凡夫僧,虽末具足无漏戒定慧,若能具足正见,广为众生演说正法,令人深信因果,止恶向善,散播菩提种子,延续佛法慧命,亦是人间福田,令供养者得福,是僧宝不思议恩。 佛门弟子实践孝道,欲想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可。因为历劫深恩,既非财物可报;更非尽一生的时间,或尽一生的力量可以成办。必须发愿,生生世世常行菩萨道,广修六度四摄,广行诸佛无量道法。以财布施,解救众生,生活困苦;以法布施,解除众生,精神饥渴;普令多生曾为父母眷属的一切众生,知因识果,止恶修善,敬信三宝,同发菩提心,共度生死海,同登涅槃岸,彻底离苦得乐,乃尽孝道,才是报恩。所以大乘心地观经言:‘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切众生,使向无上菩提,是名真实波罗密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 佛说孝子经言:‘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犹未为孝。必须令双亲去恶行善,敬信三宝,奉持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YIN,守信不欺,孝顺不醉,方名为孝。’ 古德莲池大师言:‘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因将孝道分为世间及出世间两种:‘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则世间之所谓孝也。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道,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人子报亲,于是为大。’ 综上可知,佛教不独重视孝道,且其孝思,竖穷三世,横遍十方。既对三世父母,六道众生,皆以报恩之心,孝之、敬之、养之、奉之、劝之、导之;同时还要以财法二施,令一切众生远离苦因苦果;共发菩提心,共证无上道。可以说是一种至广、至大、至深、至远、至极、而又无穷无尽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 诸佛菩萨,无不重视孝道,而且以孝道自行化他,累劫报亲恩。但无量劫来,为尽孝道,为报亲恩,而发愿度尽苦恼众生,方成佛道,足以代表佛教,无尽孝道的实践家,当推地藏菩萨。关于地藏菩萨得名之由,以及其本愿功德和教化事迹,今分述如下: (一)地藏菩萨的圣号 梵音乞叉底檗婆(KSITIGARBHA)译名地藏,地谓土地,大地;藏是含藏,秘藏。皆属譬喻,以喻菩萨的功德。地能生、能育、能持、能载,能蕴藏珍宝,能为万物所依,所住。宇宙万物,情与无情,无不依止大地;华果树木,五谷蔬菜,无不生长于大地;名贵珍品,治病众药,无不孕育于大地;一切七宝,无不蕴藏于大地;一切种子,无不摄持于大地。用以比喻菩萨,心如大地,能安住众生于菩提园,能摄持众生的菩提种子,能生长众生的菩提芽,能运载众生至菩提果。令一切众生,究竟证得佛道的三德秘藏,因名地藏。 又地是菩萨利他之功,藏是菩萨自利之德。菩萨久证如来三德秘藏,内蕴无量功德法财,如世间宝藏,众宝具足,能济诸贫乏。菩萨本身含藏无量功德法宝,能为一切众生所依止,能治一切众生身心重病,能生长众生善根,能负荷加持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毕竟离苦得乐,出离生死,疾证菩提,因名地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说:‘此大菩萨,是诸微妙功德伏藏,是诸解脱珍宝出处,是诸菩萨明净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导首;如如意珠,雨众财宝,随所希求,皆令满足。譬诸商人,所采宝渚,是能生长,善根良田;是能盛贮,解脱乐器;是出妙宝,功德贤瓶,……救诸危难,犹如父母。藏诸怯劣,犹若丛林。如夏远行,所投大树;与热渴者,作清净水;与饥乏者,作诸甘露。为露形者,作诸衣服;为热乏者,作大密云;为贫匮者,作如意宝;为恐惧者,作所归依。令诸有情,善根不坏,……安忍坚信,如妙高山;总持深广,犹如大海;神足无碍,譬若虚空;灭除一切,惑障习气,犹如烈日,销释轻冰;常避静虑,无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宝洲渚,能无功用,转大*轮。善男子:是地藏菩萨摩词萨,具如是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正因为地藏菩萨,功德殊胜:‘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因名地藏。 还有,在延命地藏经:名延命地藏。在莲华三昧经:名胜军地藏。晋译华严经:名大地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名地藏王。罗摩伽经:名持地藏。皆因地藏菩萨,乘本功德大愿之力,犹如大地,孕育万物;能令众生,长养善根,究竟离苦得乐而立名。尤其是对于地狱众生,特别救护,故又有幽冥教主之称。 (二)地藏菩萨的本迹 地藏菩萨,本门深远,证同于佛,迹现菩萨而已。在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说:当释尊示现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佛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词萨而为上首。’由此证明地藏菩萨,实是古佛再来,与观音、文殊、维摩诘等古佛同等阶位。很多人因地藏菩萨发愿:‘地藏末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便误会以为地藏菩萨,位居等觉。其实地藏菩萨,早已证入妙觉果海,是他方诸佛之一。不过,今为助释尊教化五浊恶世的众生故,迹现菩萨身。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对无垢生天帝释盛赞地藏菩萨言:‘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妙果近因如众花叶,伏诸外道如师子王。’又对好疑问菩萨言:‘如是大士,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伽摩胜三昧,善能悟入如来境界,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巨龙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师子奋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论,……。’由是证明,地藏菩萨早已证得佛果妙德,今为度众生,何止于婆婆世界现菩萨身,亦于无量世界现无量身,度无量众生。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当释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百亿那由他数,共持香花来供养佛。’佛即以救护六道众生的责任,殷勤付嘱于地藏菩萨,广设方便,救拔众生,令在弥勒菩萨成佛之前,悉得解脱,永离众苦,乃至遇佛授记。当时诸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而白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好疑问菩萨问佛:‘地藏菩萨从何而来,所居佛国去此远近’?佛说:‘地藏菩萨,于无量劫前,早已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善能悟入如来境界,但为欲利乐成就一切众生,所在佛国,悉皆止住。’十轮经亦言:‘如是大士,随所止诸佛国土,随所安住诸三摩地,发起无量殊胜功德,成就无量所化有情。能于一日夜,或一食顷,同时于无量无数诸佛国土,度无量无数殑伽沙等诸有情类,皆令解脱种种忧苦。凡所在处,有能至心称念归敬地藏菩萨者,一切所求,无不称遂。’ 由于菩萨,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力,能于十方世界,‘或时现作大梵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或复现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或作乐变化天身,或作睹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释天身,或作四天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萨身,或作独觉身,或作声闻身。或作转轮王身,或作刹帝利身。或作婆罗门身,或作筏舍身,或作戍达罗身,或作丈夫身,或作妇女身,或作童男身,或作童女身。或作健达缚身,或作阿素洛身,或作紧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龙身,或作药叉身,或作罗刹身。或作鸠槃荼身,或作毕舍遮身,或作饿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粤阇诃洛鬼身。或作师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马身,或作牛身,或作种种禽兽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狱卒身,或作地狱诸有情身。现作如是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随其所应,安置三乘,不退转位……。’ 在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中,亦说地藏菩萨,早已成就佛果种种殊胜功德,但为救度五浊恶世苦恼众生,于无量阿僧祇劫,恒现无量无边身,随诸佛国,广作佛事。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佛告坚净信菩萨:‘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于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 综上诸经所说,可知地藏菩萨,本门深远,证同诸佛。迹现菩萨,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教化众生。甚至曲就众生机情,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特别是五浊恶世,无论是此界他方,无论是现在或未来,无论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凡有苦恼众生之处,无不皆有地藏菩萨的化身。其悲心救苦的精神,实与观世音菩萨同等。不过观音、弥勒、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除随类应化外,示迹娑婆,皆现在家菩萨相,唯地藏菩萨,现出家比丘身。如大方广十轮经言:‘是地藏菩萨,作沙门像,现神通力之所变化,有如是大庄严事。’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告无垢生天帝释言:‘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词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世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特来至此……。’地藏菩萨,不但自身现比丘相,即其所教化的无量法眷属,亦随之现比丘相,在十方诸佛国土出现,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令人归敬三宝,广种福田,灭罪生福。因此,现在流传于世间的地藏菩萨像,无论是泥塑,纸昼,木雕,皆是比丘相,身披袈裟,头戴僧帽,左手执明珠,右手执锡杖,端坐莲花中,或站在莲花上。 (三)地藏菩萨的道场 地藏菩萨,虽然誓愿弘深,以十方诸佛国土,作为自己成熟众生的国土,分身尘刹,利乐有情。但其示现于中国的道场,则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的九华山。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岩顶,如九子团聚之概。自唐代诗人李太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之后,便改名为九华山。九华山中,有九十九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四十多米,其除诸峰罗列,怪石峭壁,苍翠峥嵘。山中有五溪山色,莲峰云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东崖宴坐,平岗积雪,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九子泉声,天桂仙棕等十境,尤其引人入胜。山中寺院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园寺,百岁宫,甘露寺,东岩寺等四大丛林。皆以化城寺为中心。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诸葛节等为金地藏改建。 传记,唐代有新罗国(即今朝鲜)王子,名金乔觉,二十岁出家,法名地藏比丘。于唐贞观四年,携其爱犬——善听,航海来中国参学,到九华山,栖止山中。后有邑民诸葛节等上山,见其孤坐石室,以白土和米为食,敬其苦行,发心护法,为建寺院,令其安心办道。后刺吏张岩,奏知朝庭,改名为化城寺。 据说当年九华山地主之权,是当地富豪闵阁老公公所有。建寺时,曾请闵阁老送地,闵老个性乐善好施,且对地藏比丘,非常信敬,问要地多少?地藏答:‘谨要一袈裟之地足矣。’闵老认为一袈裟之地,所占几何?于是慷慨答允。谁知地藏比丘,撇开袈裟,竟盖尽九华山峰,闵老见地藏比丘有此神通,惊喜不已,即将九华山地,全部送出,发愿为地藏比丘护法;并命儿子,随地藏菩萨出家。后新罗国很多人前来亲近学道,道粮不够时,煮饭常渗拌观音土(细白如粉之泥土),可见当时寺众,生活的清苦,新罗国王,闻知地藏比丘,率众在九华山苦修,时遣派人送粮食来供养。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住七十五年,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槃,世寿九十九。圆寂后,肉身坐于缸内,三年后开缸,颜面如生。后人为建肉身宝殿,又名肉身塔。咸丰七年,与化城寺同遭火灾,但肉身无损。同治时重修之肉身宝殿,金碧辉煌,十分雄伟,终年灯光长明,象征菩萨威德光明,恒照幽冥世界,救拔众生无明暗闭之苦。因当年的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所以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亦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四)地藏菩萨的孝道 地藏菩萨,最初学佛,身为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而发心:‘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求证佛身。但行菩萨道时,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中,身为婆罗门女,因母信邪,不敬三宝,堕在恶道,而思挽救:‘遂卖家宅,广求香花,及诸供具,于佛塔寺,大兴供养’。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堕在无间地狱受苦,即‘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如来塔寺’,不但亡母得脱地狱之苦,连当时在无间地狱中,所有罪苦众生,同时俱得超生。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见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 又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有一生,在清净莲花目如来像法中修行,名字光目,秉性孝顺,为救亡母堕落恶道及短命之报;于佛像前发弘誓愿:‘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见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 地藏菩萨,所以发如是弘愿,主要原因,是基于孝道。可以说:孝道是激发地藏菩萨发弘誓愿的主要原因;孝道是促使地藏菩萨累劫报亲恩的原动力;孝道,亦是地藏菩萨,长住生死,永劫度生,不取佛道的本愿;无量劫来,皆以孝道自行化他。如地藏菩萨,对大辩长者言:‘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至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是正面劝人实践孝道。地藏菩萨,对摩耶夫人说:‘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是反面劝人实行孝道。目的在于化导众生,令知因识果,孝敬父母,止恶向善,离苦得乐。可惜众生业障深重,结恶习重,‘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罪业无尽,苦恼无尽,偏劳地藏菩萨,本无尽的悲愿,实践无尽的孝道;永远在六道生死中:‘上报四重恩,’长期执掌幽冥界,‘下济三涂苦。’直至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末空,誓不成佛。可见地藏菩萨孝道之无尽。 (五)地藏菩萨的功德 地藏菩萨,誓愿坚固,无量劫来,广济有情,累劫报亲恩;积功聚德,微妙难思,早已证得佛果无量无边殊胜功德。如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告好疑问菩萨:‘假使有人于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圆满。所以者何,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如是大士,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是故汝等,应当供养。’ 释尊又在地藏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中,告文殊菩萨:‘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赡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缕,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又在如来赞叹品中:‘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及最后在嘱累人天品中,举金色臂,摩地藏菩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百劫中,不能得尽。’可知地藏菩萨的功德,十方诸佛,犹说不尽。何况我等凡夫?今综合地藏经各品所说菩萨功德,略约为三种,以供参考。 (1)拔苦与乐永离恶道 地藏菩萨,无量劫来,实行佛教广义孝道,由救拔自己父母堕落恶道之苦,推及他人父母;由救拔今生父母堕落恶道之苦,扩展至过去世、末来世多生父母。是以凡作恶业,不信因果,不敬三宝之人,已堕地狱,临堕地狱,或当堕未堕地狱的众生,若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或称名,或诵经,凭借菩萨威德神力,即得恶业消除,不堕恶道,上生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经言:‘闻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又言:‘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胆一礼,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又:‘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作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据此可知人间孝子贤孙,若为过去父母眷属,供佛及僧,诵地藏经,拜地藏忏,或称念地藏菩萨圣号,或广作佛事,自己必有功德,先亡定可超升。故经言:‘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但必须生者深信因果,恭敬三宝,诚心随诵、随拜、随念。否则,仅循俗例,或为热闹,你念经,我打牌,内心不信,行为不敬;或诵经之人,不恭敬虔诚,视佛事为职业,你给钱,我念经,则毫无功德,徒令祖先失望,悲哀痛苦。 因为:‘是命终人,末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经千百岁,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在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因此,为人子女眷属,欲想超度亡亲,或为自己植福,皆应虔诚恭敬,广作佛事。‘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至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但切勿杀害动物,以祭亡灵;因为杀生拜祭,有害无益。如地藏经言:‘尔斯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圣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末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所以,父母或眷属去世,七七期间,最好持素念佛,诚心读诵地藏经,必获冥阳两利,有罪无罪,皆可永离恶道。 (2)灭罪生福鬼神护持 阎浮众生,业障深重:‘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YIN、妄语,百千罪状?’欲想灭罪生福,当于每月十斋日(一、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卅。)对佛菩萨圣像前,读诵地藏经,则此家庭,东南西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老少平安,无诸横病,现在衣食丰足,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道。 或因罪业深重,恶疾缠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或夜梦恶鬼,或多魇寐,眠中叫苦,凄惨不乐:‘此皆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眷属若能为此病人,布施三宝,称念地藏菩萨圣号,礼拜地藏菩萨圣像,烧香供养,志心勤恳:‘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或有人梦寐之间,见诸鬼神,或悲啼,或愁叹,或恐怖:‘此皆是宿生父母兄弟姊妹,夫妻眷属,在恶趣中,求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此人若能在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或请人读地藏经三遍或十遍,恶道眷属,承此功德,当得解脱,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又或有人出门旅行,经过山林,或过渡河海,或经险道,若能在出门之前,先称念地藏菩萨圣号,满一万遍。则‘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或有人,居家修行,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及菩萨圣像。或读诵地藏经,乃至一句一偈,恶毒鬼王,敬礼是人,如三世诸佛。并敕令诸小鬼,及土地神祇,卫护是人:‘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坚牢地神,亦因此人住处,有地藏菩萨圣像,及读诵地藏经,而发心于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销灭。’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所以,无论是健康或疾病,是居家或旅行,但能供养恭敬地藏菩萨圣像,称名念经,皆可以灭罪生福,获菩萨加被,得鬼神护持,现世无诸灾难,未来永离恶道。 (3)所求如意毕竟成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是以‘求不得苦,’人所难免。特别是运程欠佳,流年不利时,何止求不得苦,其他横逆之来,简直无法逃避,真是恶梦连连,苦不堪言。根据佛教因果定律言:此皆宿生恶业所招致,不应该怨天尤人,唯一自救的方法,便是忏悔业障,积极向善。 际此逆境当前,若得见闻地藏菩萨名号及圣像,心生恭敬,烧香供养,称名诵经,必可消除业障,遇祸成祥。故地藏经中,佛告观世音菩萨:‘若末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逆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释尊又告虚空藏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赡礼,得二十八种利益。甚至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像,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赡礼,皆得七种利益。’在廿八种及七种利益中,不止解除六道众生‘求不得苦’,得‘所求如意’乐,且令六道众生毕竟成佛。其功德之大,岂可思议。 正因为地藏菩萨,能令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功德难思,故释尊在入灭前,将此娑婆世界,苦恼众生的前途,嘱托地藏菩萨照顾,‘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一日一夜,何况更落无间及阿鼻地狱。’而地藏菩萨,亦当仁不让,坦然担当重任,恳请世尊,不以为虑:‘末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三、孝道的重要 从地藏菩萨的功德愿力,及其勇于担当释尊的殷勤付嘱,无异给我们末法众生,无限鼓舞,有力保证。保证我等今后,永不再堕恶道,直至遇佛授记,将来成佛。比较任何保险公司,条件优厚,切实稳当。只要我等肯听信佛语,肯与地藏菩萨合作,自今以往,知因识果,去恶修善,学习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救世精神,实践地藏菩萨提倡的广义孝道,累劫上报四恩,下济三涂。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救救人,自利利他;凭此善根功德,定见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蒙佛授记,得不退转。 尤其是当今之世,人心不古,道德沦亡,人际关系刻薄寡恩,冷酷无情;国际关系,你虞我诈,争夺不休;家庭关系,更形恶劣。不是宣布孝道破产,礼义无存;便是宣布夫妻分离,父子反目。长幼不分,以为平等;不听教导,以为自由;互不礼让,以为人权。亲如父子,爱如夫妇,亦每因个人权益,而互相争夺,互相猜忌,互相含恨。结果导致情感破裂,家庭破碎,幸福毁灭。无辜的子女,失养失教。给社会产生无知少年,给人类制造纠纷,威胁治安,破坏秩序。长此以往,人类前途,何堪设想? 是以本人认为现在,应该是推展地藏菩萨慈悲愿力,实践地藏菩萨无尽孝道的时刻。果然人皆学习地藏菩萨,舍己为人的精神,敬一切人,爱一切人,以财施解除人生活困苦,以法施救济人精神饥渴。使人与人之间,以敬老尊贤,代替傲慢与偏见;以慈悲爱护,代替刻薄与寡恩;以宽恕协助,代替仇恨与敌对。使人人皆以感恩报德的心情,放下个人的悲苦;共同服务社会,造福群众,为人类前途而努力,然则,人类社会,将充满幸福与欢笑,人类精神,将得以慰藉及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