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座系列

  甲一、引述

  【本论简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法本身属于大乘,小乘所谈七十五个法,人空;大乘谈一百个法,人空、法空。

  一百个法,每一个法上都能通达,都能彰现无我的道理,并非最后六个无为法才是空,第一句话就谈到“一切法无我”。

  【历史发展】自唐代以来逐步衰微,后经藕益大师、憨山大师发展,尤其近代太虚大师及其弟子,以及支那内学院等倡导,但仍不够普及。

  【学习之必要】对唯识、法相了解得不够,导致对经论的理解很肤浅,乃至牵强附会。

  普通人从小到大学的东西都是为了生活、工作,绝大部分都是世间法,佛法熏习得不够,对佛法非常基础的内容不了解,没有学习佛法的条件,对学佛的工具、技能、基本范畴没掌握,很难真正得到佛法、难以修证。

  甲二、广明论旨

  乙一、简说以法破障

  丙一、百法功用

  乘,意“运载”,如汽车、火车、飞机等,能将很重的东西从很远的地方运达目的地。

  佛法、百法,能运载众生超越生死、超越轮回,到达彼岸。要超越生死轮回,到达彼岸,所依靠的是法的力量,不是凭自己。例如用火车运送东西依靠的是火车的力量。

  法本身就具运载之功能。

  丙二、明示众生病根

  我们所知障、烦恼障具足,对自己有伤害,若能减轻、淡化所知障、烦恼障,内心就会越来越清明,菩提道就会走得越来越安稳。

  丁一、我执深重

  长期以来,我们都执着有“我”,这是内心烦恼、虚妄的表现,是一种妄想、一种执着。有“我”就会有苦,所以需要破执着。我们究竟是被什么执着呢?烦恼、无明。

  【外在表现】内心有执着的力量,所以对相应的境产生执着;内心本身有烦恼,所以对逆境想去远离。

  佛法从内心解除认知问题、颠倒妄想。

  世间法是推论,佛法是结论,佛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我们修行也就是为了证明这个结论。整个修行的过程:六度万行、三士道……都是为了得到结论,证得涅槃。

  丁二、不识无常

  我们对诸法的本质--无常认识不足,通常会害怕(无常)。我们担心去死,担心失去喜欢的东西,担心顺境会消失……而好东西本身就少,又很容易失去,慢慢的我们就会变得悲观失望,甚至绝望。

  【如理认识】无常是一切事物的变化过程,它本身没有善恶、对错、是非,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是无常,无法逃避。所有的一切(万法)都必须透过无常的检验、观照。

  【辨析心相】我们一听到“无常”就觉得不好,是观念问题,正见的扭曲,对诸法真实产生误差。因此,我们内心需要别人的鼓励、赞叹、肯定,这是我们内心虚弱、力量缺失的表现。因为内心虚弱,对很多人、很多事不相信,有怀疑,这些都是有关联的。

  喻:某施主到庙里请法师念经,请了年纪最大的法师,而这位法师却恰恰刚出家,不懂佛法,于是感叹“无知是苦”,施主听了深以为然:无知,即无明,无明导致苦,于是觉得法师很有修行。本来法师是说自己,但施主却很有感悟,原因就在于他对法师有信心。

  【反观自身】在寺里,大家熟悉了,很多法就没有认真去听、去忆持、去领纳,就不能启发智慧,法、语言文字就不能产生作用。

  【师父强调】产生作用才是法,不产生作用只是情绪。

  乙二、正释论题

  【大乘】运载,表示一种力量。大乘,即有强大的运载力。

  【百】一百个,指数量。

  【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世间法是有漏的、带烦恼的,出世间法是无漏的,不带烦恼的。

  【明】“无漏智慧,能破闇故”。

  圣凡对比:凡夫有烦恼,认识有问题;菩萨了知无常、无我,面对境界时与无漏慧相应,就不会有烦恼、黑暗。

  大乘百法都是无漏智慧,能破烦恼。

  【门】“开通而无壅滞故”。

  百法的智慧能帮助我们在修道、修行、成佛的过程中没有障碍、畅通无阻。以这一百个法进入佛法堂奥,体会佛法是什么,能够开通广大佛法,内心不会有疑惑。

  【论】“显则性相,教诫学子,断恶修善,灭妄证真”。

  性,法的体性;相,外相、表相。

  喻:木头可以做出种种外相,可以雕刻成佛像,也可以做窗户、门、地板等等,外相很多,体性只有一个--木头。

  本论就是讲述法相与法性的区别。从法相悟入法性,达到性相不二、空有不二。

  “教诫学子,断恶修善,灭妄证真”

  教授:正面开导;教诫:要求,反面说明。

  如“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别解脱戒的总纲,七佛教诫。无论大、小、显、密、性、相、顿、渐,所有的佛法都是为了让我们断恶修善、灭妄归真,法门虽不同,都是为了辨别诸法行相,目的都是一样的。如药,有中药、西药,中药又有汤剂、片剂等,但目的都是为了治病。

  乙三、学论宗旨

  丙一、通达二空

  学唯识的目的就是破我执、法执。

  【以喻说明】好比屋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开灯则了了分明。若我们能通达二空(无常、无我),就不会迷惑。

  无常、无我、空,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宇宙万法都是无常的,小到人的心念,大到宇宙,都是无常。

  我们不容易体会到这一点,就很容易执着,执着于今天,执着于眼前,执着于因缘合和的假相。

  【如理认识】无常是无法执着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变化的状态,一直在流失。我们执着的只是内心的观念,执着不要让它过去,不要让它流失,不要让它变化。实际外在不可能不变,只是心中观念不能变化。

  【究其症结】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认识到真如法性、佛性的价值。

  能够体悟到无常、二空才能体会到价值。

  【对比观察】

  .世间需要外在的成就来体现我们的价值,佛法是靠对法义的把握、体会来体现价值,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世间法,你、我、他是社会的界定,佛法的分类不同,引导目的不同。

  【错误现行】我们常把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带到佛法中来。

  【对比】学习了百法,对事物的分类就不一样了,用佛法、唯识的方法重新分类、界定,这样我们心中才会有佛法。

  【以喻说明】如钢筋、水泥,如果只知道名字,不明白它的性质和作用,就无法用这些材料来盖房子;又如从没见过的东西,只知道名字,但一定不会用,假如是药,一定不敢吃。法本身是药,不仅仅了解法相,必须要掌握法的特性和运用原理才有用。

  【深入认识】

  【应机譬喻】如当下听课,“你在”与“你的身体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的身体”是“我所”,是色身,四大假合,“你”是一个假名,不仅仅指这个四大假合的色身,更重要的指心识。若人在心不在,就很难说“你在这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如同行尸走肉,胡思乱想。学佛的目的就是身心统一、安住当下。

  一般人没有这么细的辨析,而佛法不同。

  这个例子是为了让我们去思考人与心、身与心的关系:心在身体上吗?心能缘的范围非常广。

  【师父破斥】从生到死,身心不能统一,容易执身为我,这是我们要破斥的。

  【师父强调】了解这个道理是为了证得二空(人空、法空),为了成佛。若不能体会到二空、无常,无论学什么法,都会执着,这是注定的!

  丙二、发大乘心

  【错误现行】我们常常觉得拜佛好就拼命拜佛,觉得念佛好就专门念佛,觉得念经好就专门念经,觉得念咒好就一味念咒。

  【辨析】这些都是习气,我们的习气与这个方法相应。

  【如法判断】那你能相应多长时间呢?为何会相应呢?相应能否超越、解脱呢?心是否越来越清明?内心的所缘境是不是越来越广大呢?利益众生的能力是不是越来越强呢?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就会对自己的状态迷惑。

  【策励发心】很多人学法都贪图功德,这也是贪心的表现,为了来世更好,这些都是人天的福报。如果没有真正在佛法的本意上下功夫,功德是很小的。

  佛法的本意就是自利利他,大乘才有大功德,小乘只有小功德。

  只有体会到了空性的道理,功德才真正大!六度波罗蜜,度度都三轮体空。

  若执着于相,都是初学的程度,刚开始所有人都是这样,但慢慢我们要去超越,慢慢对相要了解、认知、把握、通达,这些都是要去学习的。

  乙四、结义

  【引表解】“大乘百法明门论”,大乘,能诠之教;百法,所诠的事理;能缘之慧,所缘是百法,然后下面又分成能诠和所诠。那么论是能诠之教,大乘百法明门是所诠之意。

  【解析】大乘百法明门,是大乘法;有一百个法;是明门:清楚、通达、透彻、明了的门径、路途。

  【归纳】这一百个法是通向大乘佛法的门径、路途。

  【反显】反过来说,能了解这一百个法,能在身心上产生作用,在戒定慧上能用得上功、对得上号,就算进入大乘。

  甲三、本论价值

  本论不仅是佛学小辞典,解释名相而已。世亲菩萨写这部论是有用意的。

  【出处】《瑜伽师地论》有六百六十个法,世亲菩萨觉得太多,众生学不过来,将之提纲挈领,取出一百个法,便于大家学习。

  【祖师悲心】大乘佛法博大精深,《华严经》80卷、《般若经》600卷、《大智度论》100卷、《瑜伽师地论》100卷……大部分人看不过来,也看不懂。而此百法纲举目张,包罗万象,就比较容易学习,否则我们根本把握不住。

  【基本结构】宇宙的法无量无边,以一百个法来概括。一百个法又分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五大部分。其中有为法四个部分,无为法一个部分。这样就很容易把握。心法有8个,心所有法51个,色法11个,心不相应行法24个,无为法6个。

  【学习方法】一法又一法去参悟,就融会贯通了。

  如心所法,各心所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心所与色法有什么关系,与不相应行法又有什么关系,等等。

  表面上看就是名词的罗列,实际上需要通达唯识、瑜伽师地论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内涵。

  【简介注解】窥基大师是玄奘法师的传人,他的注解非常好,非常简要,对我们学习是很大的帮助。

  【师父策励】我们学习,不仅需要理论,更重要的是与自己闻思相结合。法要与心相应,用心去领纳、接受、感悟,才是真正法的内涵。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三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四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五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六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七讲

 

后五篇文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一讲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究竟无我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如法受持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能净业障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持经功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