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当下就修观照力 |
 
当下就修观照力
【法师引导】 大家有没有走神?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想别的事情比较多,左脑在想师父的开示,右脑在气某位同学。在这种状态中如果不是通过大家共学的话,几乎是什么都得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上课之前我们就没有去想对法的希求。我们一直以来就非常苦恼,但是,却无法深刻体会。反过来说,饱衣足食后,若没有思考,有法也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去或者在想别的事情,没有堅持一定要专注的听,在经论上我们会谈到听闻轨理这一部分,要专注听,才能听得清楚,不然,宝贵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 【师父开示】 這裡谈到观照力。什么是观照,什么是观照的力量,观照就是我们内心对外界一种观照。力量强,才会观照的清楚、观照的广泛。太阳一出来,阳光普照,大地所有的一切都得到光明,得到温暖。一只萤火虫,一根蜡烛,虽然也有光明,它所照的东西很有限。这个观照力也是一样,心是无形无相的,有形相的东西都是我们内心上的心相。心法不同于色法,它本身是无形相的。但我们把内心上的认识状态名为相,就是内心的心相,它不同于外在的色相。我们内心的心相,就是说,外在的一切人事物以及我们思想当中思考思维的整个过程,在我们内心的这种状态,就是我们的心相。當心相现起,它不是一下子全部都现起的,现起的很有限。因为所有的心都是在刹那刹那生、刹那刹那灭。但我们这个念头升起的时候,如果我们这个念头持续去作意,那么这个念头就会感果。例如,有些同学要出家,他天天想要出家,他就出家了。他想著要去做个什么事情,念头一直在持续,一直在等流。那这个念头就是我们别的心相不现起,就这个心相现起。这个我们都是有经验的。 【法师引导】 观照力在经论上就是观——毗婆舍那,是一种在止住之后在修观,止观双运的能力越强,内心对外界的观照力量越强。我们现在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修止观,但在《解深密经》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慈氏,若诸声闻或诸菩萨或诸如来,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毘缽舍那所得之果。”一切好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也在修,只不过不是严格定义上的止观。比如说你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比较快乐?当你一专注,比如在写东西的时候,明明写了很久,感觉却是一种清凉。第一专注,第二观照。当专注的思考的时候,力量会越来越强。 这个要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呢?当下就开始。世间科学家要搞科研,思考一个问题要很久,一直专注。现在就要修这个观照力,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事情认真一点,就已经在培养这个等流了。但这个因,要从四种资粮开始,密护根门、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修习悎寤瑜伽。 师父讲的那种观照力是一种果,如果内心当中观照力强的话,会产生一种力量。平常做事情、学习三心二意,止观永远修不起来,即使有也不会有力量。师父做个比喻:观照力强的话就如同太阳,太阳光出来光线非常强,整个大地一片光明,这个光靠什么呢?太阳。观照力强了,就是如此。我们相当于什么呢?萤火虫、蜡烛,甚至比它还要差,是很有限的。 接下来师父谈到心的问题,师父诠释的是从内心的心相来谈我们心的状态。师父谈到我们内心当中的念头如果持续作意的话,那么这个念头就会感果。这是属于思业,一直思考就会感果。《俱舍释》所引颂云:“诸业于生死,随重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当我们一生对某一种业持续串习的时候,临终时就会感果。师父举了个喻,比如说大家想出家,天天想,我们现在不就坐在佛堂里了吗?第一个念头想出家的时候,后面的念头在相续、在抉择、在徘徊,最后就感果了。这就是师父说的心念一直在想,最后就会感果。念头会一直等流、一直持续。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