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佛陀出家,即将八相成道!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陀出家,即将八相成道!
 
                                                净界法师

    我们看第五个,出家相。

  十九岁出家,参访五年,苦行六年,三十岁成道。经云: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缨珞,谴之令还,舍珍妙衣,而着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那么我们先看看他的出家的过程,再谈谈佛陀出家以后的修学情况。先看他的过程,过程当中有三段。先看佛陀出家的因缘,他为什么出家呢?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佛陀纳妻以后正如经典上说的,他是可以说是现处宫中,色味之间,享受世间的快乐。但是有一天佛陀他出外去旅游,因为佛陀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宫中,那么有一天他想去外面走一走,就带了侍从,打开了城门,就到外面去了,就跟老百姓接触了。那么他看到老百姓的情况跟宫中不一样了,他见到四种情况对他产生很大的启示。

  第一个,他看到了老人,容貌憔悴,行动缓慢。人,饶汝千般快乐,你也是会老的,精神体力会衰弱的。所以你要慢慢慢慢精神体力快衰老的时候,容貌变得憔悴了,行动也变得缓慢了,这个是第一个。

  第二个他看到病人,举身颤抖,喘气呻吟。人,你再怎么快乐你一定会生病的,人有病痛的,病痛折磨你的时候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全身颤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第三个死人,世人抬举,号哭送之,大家哭哭啼啼的送这个死人的尸体。

  那么这个释迦太子看到了老人,病人,死人以后呢,他又看到了第四个人叫出家人,威仪具足,身心寂静。所在以他就做出了比较就说,我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继续享受我的快乐,但是在快乐当中我必须要付出轮回的代价,因为我们在快乐当中我们一定会产生爱取,娑婆世界的快乐是充满了陷阱,它一定把你吸进去的你跑不掉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假设我现在快乐,享受快乐我就要生生世世受老病死的折磨,这是第一个选择。第二个,假使我能够体验到无常的道理赶紧跳出来,我可以追求一个没有过失的快乐,虽然我需要短暂的痛苦的修学,但是我换取一种永恒的安乐,所谓的功德庄严。所以他就体验到这个人生的快乐是无常败坏的,它只是一时的快乐,而且这个一时的快乐却深藏了老病死的这种祸患。所以他作出了重大的选择是什么呢?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放弃了一时的快乐,他希望追求永恒的安乐。这个是释迦牟尼佛看到老病死以后做出的选择。

  那么他是怎么出家的呢?服乘白马,其实释迦牟尼佛出家是偷跑出家的,利用晚上的时候带着侍从骑著白马,穿着这个宝冠璎珞,就出家了,出家以后呢,他把这个宝冠璎珞脱掉以后呢,让这个侍从带回去,这是他出家的因缘,骑著白马利用晚上的时候出家。

  那么出家以后呢,舍珍妙衣,舍掉这个珍贵的衣服穿上坏色衣,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这个行如所应就是做印度修行人所应该做的事情,行如所应我们解释一下:

  佛陀的出家,根据记载是十九岁出家,那么他三十岁成道,所以他出家修了十一年的时间。十一年做什么事呢?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他先参访五年,他到处去参访。因为诸位你要知道,印度当时是一个文化非常高的国家,我们叫做九十六种外道,其实就是九十六种哲学家修行人。那么他参访的这个修行者主要分成两类: 一个是苦行外道,修苦行的;一个是冥想外道。苦行外道的概念就是说啊,人生的痛苦来自于业力,这个说对了,那么你要赶快把痛苦结束掉呢,你就要让生命痛苦,比方说你睡觉呢,睡在有刺的树枝上;比方说你整天泡在水里面,他们认为说让色身痛苦能够消业障,这个是错误的,痛苦跟你的思想有关系的,这个色身是无辜的。所以他这个苦行外道是向外攀缘。

  第二个是冥想外道,修禅定让自己无想。诸位要知道你什么都不想,你一时不起烦恼,但是你问题没有解决,这个如石压草。佛法是要转识成智,你要出现光明来对治黑暗,不是把它压住而已。所以外道他也看得出来我们经常打妄想会创造烦恼,所以就干脆就不打妄想,所以就产生禅定啊。那么这两种的修行呢,一个是苦行一个是禅定。当然对佛陀有一些帮助有助道,但是呢,都不是一个成道的因缘。我们待一会会说成道的因缘是要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是要有智慧的。但是当时没有佛出世啊,所以释迦牟尼佛也只能够透过这个苦行跟禅定来做一些基础工作,那么这个是一个出家的情况。

  当然我们今天研究八相成道,我们说明了一件事情就是说,佛陀他必须经历我们凡夫所经历的所有的事情,然后再在从这个地方觉悟,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身为佛陀他也是经过结婚,也生小孩,最后再觉悟的,跟我们没有差别,既然佛陀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虽然妄想很重,但是这是可以改变的,这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佛陀做到了。佛陀讲这个四圣谛,如是道汝应修,最后如是道我已修,这个道路我走过了。所以诸位要知道,宗教跟哲学最大是差别:哲学它提出一个概念,人生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它没有办法,怎么做到?哲学家不谈方法,因为这是他的理想,但至于做得到做不到不知道,没有人知道。佛法不是,佛法提出一个目标,它一定有方法,宗教师是可以实践的,哲学家是以佛法的说法是你自己打妄想打出来的。可是这个八相成道是很重要啊,我们知道说,佛陀他也是经历我们人生所有的经历,最后他才成佛,关键是你要掌握他的方法,我们不怕你烦恼重,我们也不怕你业障深,只要你肯吃药,你就可以改变。你如果能够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诸法因缘生嘛,你掌握正确的方法,你的生命就做出改变。这个方法谁能够告诉我们呢?当然只有佛陀出世了。所以我们佛法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不管你屠刀拿了多久,我们不管你的过去,我们重点在你的未来。只要你肯学习,只要你肯照着这样去做,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你的生命就有变化。这叫诸法因缘生,人生没有自性。所以这个八相成道给我们启示很深,大慈悲的佛陀愿意从尊贵的法身陪我们流转,然后从流转当中他自己的觉悟,他自己走过的一个觉悟的道路,就是说这是如是道,这个道路是可以走的,是可行的,是这个意思。好,我们今天就上到这里。

修学概要——23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修差别分第六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增上戒学分第七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增上心学分第八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增上慧学分第九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果断分第十

 

后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佛陀的成长,说明佛法不离开世间法!

星云法师:禅话禅画 55.要眼珠

星云法师:禅话禅画 54.诗偈论道

星云法师:禅话禅画 53.无道心

星云法师:禅话禅画 52.八风吹不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