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慈法法师:净土之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慈法法师:净土之光

 

  (缘起:2007年云南鸡足山放光寺夏安居期间,某居士因在整理慈法法师所开示的《净土点眼》等几篇文章后法喜充满。随即发心想以一个出家人的身份亲近法师,收集和整理法师的开示以达自他二利。

  时值夏安居末,法师示疾去了贵阳,该居士也因需要满半年后才能剃度的寺规而去了东北海城的保安寺。今夏又至,缘聚缘散因缘所生,唯有自性不生不灭,这便是佛陀给予一切世间如实而不可散坏的大事因缘。2008年夏,该居士因出家未果而去贵阳拜见法师,便有了这篇下文。)

  一、 重视交流的有效性

  二、 “无我”是一个随顺的基础

  三、 彻底放弃自己

  四、 我们感到还有个利人的东西时,就没法利人

  五、 千差万别中总不离自性

  六、 众生迷失倒见的分中也是自性分

  七、 知体得解脱

  八、 无常是自在

  九、 了达生死苦

  十、 能不能够破除我执?

  十一、得失皆是梦幻事

  十二、舍报就是舍弃你的执着

  十三、摈弃现实苦乐

  十四、了达自性实无所得一时安住

  十五、弥陀用报德来展现自性之妙用

  十六、其体一如

  十七、我法无修修

  十八、平等最重要

  十九、自性认许何以退转?

  二十、净土之光

  一、重视交流的有效性

  ……

  慈法师:你当时在东北想出家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居士:僧团没有给我剃度,祈请了三次,说是要等你老人家给我剃度。这三请都没有成,我觉得可能是自己的福报还不够吧,那就安安心心地回到世间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吧。

  实际上这个因缘最后把我推到了你老人家所传播的这个净土教言的抉择上来了,也就是说出家或者在家在学习佛法的这个过程中其真实和究竟的利益到底是些什么?最后也只有在这个地方作思考、作观察、作抉择、作安心了。

  慈法师:出家是一个排除杂缘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它有它自己新的东西,比如说功课呀、一些基本仪轨的学习呀、集体活动呀等等。

  居士:这些年来在佛法上的了解和学习,我好像总是不能准确地找到作用的这个点,有时候生命中时常的感动也不知道怎么样来与人分享?

  慈法师:实际是这个样子,我们说什么欲擒故纵,中国古代人讲的欲破之先兴之。

  你想要别人接受你的东西,你一定先要弱。弱,你弱的时候,他会附着你,附着你的时候你再表达这个东西,就像一来一往一样,它就会产生事实。

  你如果太强,好比说我很感动一个东西你一下就表达出来了,它就凹凸出来了,人就会不接受。

  你开始有感动,你要先藏起来,你不要去表达。

  别人感觉到你身上有种喜悦的东西,但你不去给他表达什么,你就是在弱化自己。

  这个时候别人就会有一种好奇,欲了解、欲接受的这样一种愿望,这样子就好交流了。

  要不然你表达的时候,别人就会排斥了,这是最重要的。

  现在这个很多人说:这明明是个好东西别人为什么不接受呢?这主要是鼓出来了,别人就会排斥。

  不管好坏,有效的交流是需要有一个弱化自己的过程。

  实际上沙弥就是一个弱化自己的过程,求寂嘛,就是啥都不是!

  弱化自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能缺乏这一点。

  居士:其实还是涵养不够。

  慈法师:实际是。你表达出来的东西越准确、越坚固,你认为越有利益,别人就越是不接受,很怪!

  居士:对,真是这样。有时候因为感动而会忽略他人的感受,有时候也能感到有一些感动的认知在没有清晰和确定的时候就会不断地变来变去的。

  这时与人交流的有效性就很低,可能就是你老人家所说的这个缺少弱化自我,培养其涵养的过程。

  二、“无我”是一个随顺的基础

  慈法师:好比说在弥陀的这个教言中,我认为这个“无我”是一个随顺的基础。你这个“我”不管是善、是恶,是是、是非,你多利害、不利害这东西要去掉,去掉是从心目中,从你依正二报的感知中去掉,这个感觉要舍掉是个十分困难的。

  好比说要把你自己所呵护的、自以为是的、不自以为是的,正面、反而都去击破它,面对着弥陀无遮的回施,实际就是:彻底的放下!这个不好做,从心灵的深处是不好做的。

  彻底的放弃才知道自己啥都不行了,这时候你念一句阿弥陀佛都是感激的,念十句十句感激,因为你什么都不是了!

  这时候你所有的念都是感激的,没有问题的。所有的交流都是清净的,也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彻底无疑的一个东西,因为你没有什么可以提及自己的了。

  我为了尝试这个东西,按世间人的说法,就是作出了一个极大的、我自己都不许的一个选择,就是彻底地废除自己的所有功过。

  这时候心里念一句弥陀,就是清清晰晰地全部的阿弥陀佛!

  你用大力就有大的感应,用小力就有小的感应,你不用力就没有感应。

  这么很彻底的一个感知,你就会生起一种彻底的踏实,这一念就彻底的踏实。

  我不念也不迷茫,这就是一个踏实的回归和踏实的启用。

  我不念也是很踏实,因为彻底地放弃了自我的执着。

  在这一个空寂的法界中运用着唯心的造作,造作阿弥陀佛的那颗心,那世间一下子就歇下来了,出世间也就歇下来了!

  弥陀教言在这个破我执上有大机,所以像古来以久这些善知识们他们都在说自己啥都不是,表达得也啥都不是。但他们都有很大的成就,后面表达自己就是啥都不是。

  你看印光法师说自己是什么粥饭僧,往前面这些历代祖师都是说自己是什么、什么罪恶凡夫、生死凡夫什么的,都是这样表达的,啥都不是!

  这时候你念一句佛,就是全体承担、全体皈命,很彻底的!

  我们还塑造一个自我的时候就凹凸出来了,阿弥陀佛的功德反而就全体地就表达不出来了。

  所以说现在世间人不敢这样放弃自己善的东西,恶的东西放弃了没有问题,忏悔呀什么、什么呀放弃都没有问题,但要放弃善的东西就忍受不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破除我执实际上说是挺艰难的,真正的破除。

  所以出家也是为了破除这个我执。

  像我还俗也是为了破除这个我执,我不说功成名就了,起码说名在那儿搁着的,想破除也很困难,费了很大的劲。

  你就是个啥都不是!这十分困难、十分困难,你自己做别人都不允许你。

  有时候看到出家人就因为我这样子掉泪呀哭鼻子呀什么的,我心里也是挺难受的,因为大家需要嘛。

  但是你要是想把弥陀的教言回施、传递给大家,要彻底地放下自己,就是说这不好逾越。你这时候才知道“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个啥说法!

  因为在没有得失,没有善恶这个缘起的基础上,你念一句佛就是能够往生,没有问题的,是真实不虚的!

  所谓的白手起家,你念什么是什么,因为你是白手起家所以念什么是什么。以前很多功过你就只能忏悔,要不然即使你是念佛它圆满的东西你也表达不完整。

  三、彻底放弃自己

  你如果在这个无自性的抉择上,彻底地摈弃了这个善恶,完整地念一句阿弥陀佛,完整地接受一个弥陀的回施。

  真正地让法无自性在这个地方表达出来,一定要有个无畏的心才能产生事实,稍微有一点畏惧就不行了。

  我宁愿去做善事,做个修行的人,而不愿意彻底地放弃,在净土法门这是一个关口。

  因为大家定见的东西很多、很多,只有彻底地回归到一个清晰或者无染的原始状态里,这时候才能出来一个作用,出来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就是确信了一切执着是没有意义的!

  这时候再来念佛就会很轻松、很简单。

  如果还是用那么复杂的心念佛,哎呀!用什么东求西求的心念佛,什么忏悔的心念佛,什么得失的心念佛,那么弥陀圆满的回施,你怎么能够全盘地接受呢?

  你只能彻底地放下了自我,你才能彻底的承受,你才能无疑的承受,无疑的!

  要不然你就会用业力去抵挡和减损弥陀的回施,这样就彰显不出来这个所谓的法性、自性、佛性的东西,你就打不开这个如来藏,没有机会!

  因为你运用你所知的善恶会封闭你,无意识地封闭了你。

  唯有彻底地放弃了自己的善恶、名声和得失之时,这才会有一个大的转机的地方,历代净土法门的祖师在这个地方都是痛下狠手的,痛下狠手!

  但我们对这个地方的认知,往往保留的东西都太多了。

  自我的保留,善法的保留,我是个修行人,我是个这人、是个那人,我……我,很多东西就被蒙蔽了。

  心智一旦在这个地方去除了蒙蔽的缠缚,虽然只是一个名字我,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

  想把这些东西真正地利益社会,就是所谓的我们称为的那个像什么“润物无声”。

  利益人的时候,全体就是弥陀的功德!

  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传达着自性的功德,全然不是自己的作为,自己的作为全然是无所作为!

  这样广大的法益的随顺,在每一个事中,在每一个因缘中都那么自由和透彻,不在冠以自己的名字来蒙蔽着一个什么东西。

  四、我们感到还有个利人的东西时,就没法利人

  居士:就是说还是要在歇心处用功。

  慈法师:对!那三个清净心嘛。无染清净心,实际这个无染清净心就能突破这种自我障碍,那么安清净心、乐清净心也就会成熟。

  心智就会成熟自他那种业缘的无染无住,所以说智慧门打开真正的慈悲就会生起,与世间的善巧也就会一时生起来。

  我们还感到还有个利人的东西,就没法利人。

  就是你自身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

  你身上还有宝贝的东西,有这个宝贝的东西你就得不到解放。也就是说你还有负重的东西,那怕你背的都是最珍贵的钻石,最珍贵的摩尼宝,它也是个负担。

  因为大地山河都是黄金、都是钻石、都是摩尼宝,不用负重,随手即来,如来藏性的确如是!这时候你再看这世间……。

  不容易啊!破除人的面子,人的善恶呀。因为这都是人的习惯,多生多劫的习惯。

  多生多劫对自我的保护、对自我的建立、对自我的完善,我们已经习惯了。

  所以对自我破除、自我的解放,自我的超越这些概念都没有。

  我感到有很多菩萨真的是挺可怜的,学了很多东西,积攒了很多的负重。很多所谓建立起来的自我,没有这些东西也很可怜,有了这些东西背负着也很可怜,很自大。

  这个世间的人,我感觉到要是没有弥陀这种平等、圆满,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事、每一物这个究竟的回施,这个时代的人是很难逃出这种自大、自以为是的。那自卑、自贱、自重、自慢的东西也无法逃脱。

  就是轻视他人炫耀自我,这就是所谓的大人物的痛苦,那小人物的痛苦就是自卑、自贱、自怜。

  大人物飞扬跋扈言辞下面这种“我”大的要命,天底下人都不及一提了。就只有自己,眼目中就只有自我了,但是又讲了很多技巧的东西。

  所以弥陀教言在这个地方就是干净,下手就“无我”、无染,没有过现未来的染著,没有佛、众生、自我的染著。

  把一切染著,一切对待就在你的每一个当下破除,把一切过去、未来、现在的对立破除,把一切凡圣、善恶的东西给你破除。

  你把这个染著破除了,就是所谓的清净、平等的机缘成熟了。

  你这时间念一句佛就是万法具足,就是功德圆满,就是能度尽众生,就是一念即圆明。九界修持跟这个都没有关系,所谓的放光菩提,放什么光呀?不动法性放出净光,因为什么呢?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触动着它,因为我们的现缘在触动着这个自性,这个自性在触动着我们的现缘。所以现缘与自性互影互射、无来无去、无得无失、无大无小、无对无待,在每一个当下时刻地妙用着。

  所以千变万化不离其中,妙用无穷而无染著。

  无量光佛刹,所谓的清净刹土,所谓的无对待刹土,也就是说无边光,什么欢喜光、焰王光种种光明、所谓不动自性、不动法性,如来藏性在我们现实中就自然地舒展开来了。

  绝非造作、非修持也非不修持,这样一切名相在这儿就散坏了。

  在这个地方它就是如幻不实的,它就是没有自性的。就是因缘记忆了自性,自性召唤了一个因缘显现出来了一个当下。

  五、千差万别中总不离自性

  一个作用,这个作用就是自性的作用,自性作用幻化无穷,本无得失一时彰显。彰显之处了无所得,无所得处种种妙用,因缘而现,缘谢缘灭,很如实!

  所以说诸佛在这里用于未来、用于当下、用于过去,所以说是三世穷尽一念即入。一念为三,三世为一念,自在、方便,广大、究竟。

  尘尘刹刹皆转妙*轮,所以说尘尘刹刹得自在。

  它没有受任何的局限,没有任何的设立和对待,这里面就有了无尽的珍宝了。

  所以说一切众生性分皆是如来自性藏之妙用,一切众生幻化皆是诸佛如来自性分身。

  这个地方大方便现前。

  在这个地方什么同体大悲,什么同体大慈都很好讲了,没有什么。

  所以自性海中分身无数,哪个众生不是一个自性之光的相续与碰撞呢?

  哪一个因缘、哪一个凡夫的因缘不是自性光明呢?

  哪一个不是无常,不是一个因缘撮合的呢?

  这种平等性在千差万别中随时显现,显现中、千差万别中总不离自性,人得大安乐!

  在每一时、每一刻行住坐卧之中、清晰中不清晰中、自在中不自在中、业习中不业习中皆了达自性之妙用!

  所以于三世,过现未来,一时融通。此融通不过是融通于自性罢了!

  所以说过现未来了无所得,自性中生种种妙用。

  种种妙用莫过于自性作用,所以自性作用在于当下之缘起!

  六、众生迷失倒见的分中也是自性分

  当下之缘起缘生缘灭,实无所得。

  无所得中生妙用,妙用是诸佛如来所得的自在力。

  是了知诸法空相,生自在妙用。

  凡夫迷失其中,所以说被每一份、每一物、每一相而迷失自性,但是这个迷失份中也有自性啊!

  所以诸佛如来在妙用中就能唤醒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迷失倒见中,迷失倒见的那个倒见的分中也是自性分。

  所以说,在迷失中也得觉悟,这个没啥可操心的!

  所以说,在这个地方可以放心、可以歇心、可以安心,没有问题!

  净土这个地方特别、特别的不可思议!

  所以说这个地方不是修正而来,非不修正而来。

  所以,此处无言说,言说无尽说。你无尽说可以说,但是的确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你言说你也不能去覆盖,但言说只是揭示它,如此而已。

  所以佛说无尽妙言辞,展现诸佛种种的不可思议功德相。

  其实一切众生皆是如来功德相,只是众生不知迷失其中,各执我分,各执一分,各执所得。自以为是便丢失广大妙用,丢失清净本性,所以人就迷失在个体分上了。

  他以现缘中,以某一缘以为有实,而丢失广大的妙用。诸佛亲证这个一尘一刹,尘尘刹刹无不是自性海中的光明。这时候出来一个影像,了无差别,是幻作幻!

  诸佛如来决定了知这些东西!

  所以与生命,与事相,与善恶,与佛魔他们一时超越,得广大智!

  所以看到修行人了不起,看到善人赞叹,看到圣人礼敬,看到愚痴人悲悯,实际这都是心所变化了无所得。

  所以诸佛没有啥可赞的,凡夫也没有啥可贬低的。魔也没有啥可怕的,这一时清净心得见!得见了后时时处处无不是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魔处如来德相,凡夫处如来德相,如来处如来德相。

  如来相彰显的大家说的是以正眼相说正之法,魔相其自性妙用与佛也没有差别,他们就不明为魔性。

  所谓的魔性就是人迷失其中,所以性中迷失即是魔性,没有问题的!

  你魔性中觉悟即是佛性,也是没有问题的!

  七、知体得解脱

  所以诸佛如来就是从智海、方便海这种广大妙用中运用的自如者,他们在这个无尽刹海生命的变化中入于无量寿、运用无量寿。入于无量光、运用无量光。他们的寿命都是无量的,非色身寿命,但是寿命相续。

  何以故呢?得以自在力、方便力、慈悲力、智慧力、神通力、妙言力,这种种自在力中得以自在,什么自在?

  自在就是他们的本分。所以称为无量寿、无量光!

  凡夫以刹那生命、以妄想知见以为为我,所以寿命很短,所以刹那生死、刹那轮转,他把这个轮转当成真实的我了,所以轮转不休!

  诸佛如来一时超越轮回,一切轮回幻化一时超越,这所有幻化实不过是梦幻游戏实无所得一时自在。

  因为幻化是他的自在!

  说你幻化是个人,是个轻松的人,是个鬼,轻松的鬼,是个佛,轻松的佛,是个什么样的状态都是一个无牵无挂自在解脱的。

  如此舒展自性,所以说多与世间方便,多与有情方便。若作为、若无作皆得方便,要不然我们凡夫不知。

  为什么说很多人修行修不成呢?

  他认为是修来的,修来的是造作分中。造作分中虽有清修,但多是业力所遮盖,就是所谓的性表、性相,非是性体。

  性体无染有表有相,你表相作用。但这表相作用不过是个幻化,所以幻化中实无所得!

  这时一时回入体性,体性安乐再看表相。

  所以表中知体,用中知体,相中和体。体相用不离其体,人得方便,这时候人就得解脱了!

  所以表中不迷失,相中不迷失,用中也不迷失。

  凡夫用中迷失了,相中迷失了,表中迷失了,就不知其体,如此而已。

  说知体得解脱,人不知体就迷失了!

  好比说一个月亮在天空中,千江有水千江月,人看到了水就说:这就是我,这月亮是真。有时候水干了,他就以为没有我了。他就要去找一个湖的水、一个盆的水、一个碗里的水。

  找到了他就又说:这就是我。结果一会儿这个水又干了、又没了。

  但知体的人就知道,月亮在天上挂着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千变万化不离因缘如此而已,人得自在力!

  八、自心自在

  所谓自在,识其本体而得方便,说千变万化刹那间就知道了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看到世间的表、相、用千变万化,这是自在。

  这是什么自在呢?一个刹那生、刹那灭,一个无常的一个自在!

  此自在力,是自心自在。

  自性无来去,所以生灭多变化。变化生妙用,无得无失,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变化中生烦恼了。

  你看女人描呀、打扮呀,她就害怕变化,实际变化就是妙用!

  你看我成长的过程就是我的妙用,我衰老也是我的妙用,死亡、有病还是我的妙用。

  她不知是妙用就以为是死亡,我健康了就是妙用,结果呢病来了就不妙用了。她把健康当成了我,那老了怎么办?不健康了怎么办?所以她就体会不到它的妙用。

  所以无常妙用,变化妙用皆在其中,怎么都不离于自性。其变化无穷、变化无数,它都是妙用!

  变处生喜,变处生乐,而无染着,这就自然归体。就是所谓的大千世间无奇不有,种种妙用一时归体。

  什么体呀?清净、平等觉!

  这时阿弥陀佛就给你个印证,说你没有问题,你有无量寿、无量光你不要害怕。你害怕什么呢?你就由它变去吧。

  所以说种种刹土咸能往生,种种有情咸能往生。这就是给你一个不坏的体,一个清净的体、一个真实的体,此体是个描述罢了!

  所以乘着法性的圆融,无外乎就是在变化中享受其妙用罢了!

  人一旦得妙用就不害怕了。

  害怕失去家庭?害怕失去亲人?害怕失去财产?害怕失去健康?害怕失去……你怕得越多,他就被这个东西所苦住了!

  怕家庭失去了,你苦在家庭上了。你怕爱人失去,你爱人把你苦了。你怕什么、什么就苦你!这是决定无疑的!

  你求什么,什么就苦你!

  九、了达生死苦

  过去的善知识说“顺缘延岁月,了达生死苦,”什么生死苦呀?就是执着生死,生死才是苦的。你不执着了,了达它了,它就不苦了。它何以会有苦呢?所以说“但有诸乐,无有众苦”你苦什么呢?苦?

  你时时刻刻不用力你苦什么呢?所以说变化处不用力。

  就像最后我说:哎呀,我要赶紧治疗,我要让他们治一治,实际上这个治疗反而比这个病苦还要苦的。的确是这样!这小伙子扎我这两针,比我现在所受的苦要利害得多,你知道吗?

  就是你对这个病的惧怕,要比这个病本身还有苦的!

  好比我面临这个生命的无常,你对无常的怕,比无常要苦得多!无常本身没有什么,无常就是个变化,过去就过去了。但你要害怕它,它就苦你了!

  它本身就是这么回事,就是这么个定数。

  就像我们老了,你也会笑着老。你病了,你也会笑着病。你死了,你也会笑着死。要不然你怕老,它还是老了,你怕病,它还是病了,你怕死,它还是死了。

  怕变,它还是变!所以这世间人就是多一个“怕”字,多一个畏惧,多一个……就是给自己的生命多增加一个额外的东西!

  现在给我治病的这个老中医就特别好,他说:没有什么、没有什么,这个没有什么就是不用怕。治好就治好,治不好就治不好,但他这个“没有什么”就特别重要。什么到他这儿就是“没有什么”!这已经解放了很多。

  但我们平时有病的时候、有难的时候、有烦恼的时候,就会感到不能忍受这个东西。你要静静地、细细地看着它,它没有啥。你只要认为这是你所拥有的东西,他慢慢就松弛了。一急、一急你就开始痛苦了。

  所以不要怕老,总忌讳老,忌讳年龄。说这个说那个,忌讳这,忌讳那。

  你一天、一天的肯定是在老呀!怕这个,怕那个,也总是会老呀。

  男女都一样,挺在乎自己的。

  人对于生命的认知往往还是逼迫的多,就是所谓的急于想去改变它,你看这社会上的人都想急于改变自己。

  你就不用想也都会改变你自己!

  时间会改变你,你不用着急。

  没有发财想发财,没有老的想要老,没有文化的想要有文化,没有本事的想学本事,你不用着急,你就慢慢地去做吧!

  哪个人不是在变化着的呢?说吧!成住坏空,生老病死。所以放在器世间就是成住坏空,这些无情东西就是成住坏空,人就是生老病死,这太公平了。

  生老病死很美妙的,对不对?你要看透生老病死了你就感到平等了。就这么说吧,你会很松散地去面对生老病死,要不然人一直就会紧紧巴巴的。

  居士:总想抓住一个什么东西。

  慈法师:抓住了吗?从古到今哪个抓住了的呢?猴子捞月是对人的捞命稻草的一种讽刺。

  很多猴子都在生生世世捞月亮,本来得不到的东西想要得到,这不是在捞月亮吗?

  十、能不能够破除我执?

  这个如来藏性教给人感觉就是要彻底地揭示这样一个东西:就是你不要顾虑你是个凡夫,你不要顾虑你伤害过世间。你也不要顾虑你有多大的能力,佛又有多大的能力,你不要顾虑这个。你知,知能不能做这个事情?能不能走出这个世间?

  你知,知你能不能够破除我执?这反而是最重要的!

  你能破出我执了,那就没有差别。佛没有差别,你也没有差别。

  你要不能破除我执了,那凡夫就是凡夫,我就是我。

  你跟什么差别都很大,因为啥?你总不相同啊!

  所以众生各个随类而别,随类而建,随类而用。

  千差万别种种种类、种种思维、种种形象、种种具足,谁都没有办法!

  但要能破除我执得见其本,了解相之别、用之别。明其了本,你还有什么迷失的?还什么挣扎的?

  所以这个彻还本源,识本就识末了。

  用在末相,一般我们的相都是末尾的东西。就是性本质一个末尾的东西,你去追求它干什么?

  但你坏它干什么?你怕它干什么?只能说是一个时空、一个因缘,因果在起作用,你就面对它就OK了!

  所以阿弥陀佛就说九界众生咸能往生,蜎飞蠕动之类亦复如是。这彻底揭示了这个自性海中流出众生相、法界相、差别相,此种种差别中实无差别。

  就其本质法界清净,所谓无边光佛刹一时现前,它是本质所现,所以清净平等觉揭示了法性的本质!

  光耀十方世界,一切差别众生一时回入平等世界。平等世界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什么、什么、什么一切诸天不能,极乐世界大用什么都是一样,为什么呢?心性一如,缘起平等故,所以正觉华化生,非是造作分。

  所以造作分中可以生妙用,它不昧失于造作。就是在现前造作中也不昧失其中,这个造作也是无自性,造作也是个缘起罢。

  缘生缘灭了无可得,所以一时回入空明之性。这个地方没有什么,人就在这个世间,在这个所谓的教言中。

  说什么无量光佛刹,说什么阿弥陀佛有大愿,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就能体会真实不虚了!

  此一念与佛之一念相应不二,法身认知。你这个地方不增不减,恒古恒今的,谁也不能动摇,此一念谁也不可毁坏、不可增减。

  十一、得失皆是梦幻事

  居士:就是要在这个“亦无所得故”这儿不断地确认它。

  慈法师:是啊!它时时刻刻本来无所得失,观其本你就究其性,你就了解了它。

  时时处处你能得到什么?你能失去什么?实在是无得无失。

  只是在生妙用,这个用就是无中生有之用,有中本无之用,实在是不可得失的。

  不可以以得失取,但是因缘而生,如此而已!

  你不可取其实,你也不可取其虚,对不对呀?只是缘生缘灭!

  说梦幻苦乐呀,梦中人觉知苦乐。

  所以出梦之人只是观察苦乐,而无苦乐可得!你出梦之人,你苦乐根本没有啥得失了,对不对?

  说梦中之人享受于苦乐,所以菩萨入梦幻众生心智中,在苦乐之中安详于生命,度化于苦乐众生。实在是令众生觉知,觉知实在是无苦乐可得!

  所以运用这个苦乐令众生觉知,实际是随顺众生苦乐而觉悟众生罢了!

  你在梦中肯定是患得患失的,就像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还得患得患失的。那觉悟之人早已知其事实,何有得失呢?

  得失皆是梦幻事呀!所以说梦中之人才去争得争失的。

  遇梦中人说话,才以得失说,实际是召唤其醒过梦来。幻梦之中,梦中实无得失可得,这个时候人才可以醒梦,醒梦是不是大觉之人呢?

  所以一般我们的醒梦,只是说从理、相上觉悟了,从教言上觉悟了。

  但你亲证这个东西了没有?没有证的时候,只是你言说的一种觉悟,这时候你就要细细地在梦中真正的觉悟。

  过去《大日疏抄》上讲:你在梦中当真,在白日里当梦。

  你在梦中当真,你肯定在梦中都计较得失,那你在这个世间你怎么不会害怕这、害怕那的。

  在这个世间你啥也不要害怕,你不要患得患失。在梦中你要细细地看看那是个啥东西?人自然就解脱了!

  所以我们只是在做一个得失的梦,梦幻、梦境罢了,在对待梦境中患得患失罢了。

  你要走出对待了,你还患什么得失?人心要没有对待,人不得究竟安乐吗?

  就是对待造就我们的梦幻世界,我们在这里面挣扎呀,所得所失的!醒梦人你要什么得失呢!

  就是对待世界造成的一个梦想,得失的梦想,好坏的梦想,佛魔的梦想,苦乐的梦想,这就是我们用对待的心所设计出来的梦想。

  弥陀教言清净平等,你在得失中观察它,没有得失之本,它没有这个实处,那你就是在梦中就觉醒了!

  就是我们在世间平时的生活,一个事情得了,一个事情失了,你真正观察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在做得失的时候你就能知道这一个得失纯粹是个因缘,实在没有实质的东西!

  实在是没有一个实质的东西。

  十二、舍报就是舍弃你的执着

  净土教言有一个十分特定的东西,缘起即清净心,缘起即清净土,说生者即生!

  说本来往生故,众生不知,佛说往生,令众生随顺而得往生!随顺什么?随顺自性观察现缘,现缘无得无失回到自性之中。

  众生不知了,不知了,佛说:我有国土,你来我国土行不?你说不行,我还要在现实中生活,我不能到你国土。他说:你不行了,你临终来到我国土行不?你这个果报尽了你到我国土行不?

  众生还不知,说:哎呀,可能是我不死我这个果报还不尽,那他就等着死的那天往生净土。

  实际就在我们这个现缘中我们就能放弃得失,来观察弥陀的净土。

  所以说,即生即得往生,真实不虚的!自性刹土无有边际。

  自性刹土没有差别的,对不对?你不管是说佛的自性,我们的自性,一切众生的自性都是无别呀!

  凡圣自性无别,所以自性刹土中我们本来安住于净土中,这个真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对这个认识不清了,弥陀说:我的报土跟你的报土有别,你舍报的时候来我国行吧?

  什么叫舍报?

  你现实也可以舍报呀,你生命舍弃也可以舍报呀,所谓的舍报就是舍弃你的执着,或者你执着尽了时候!不是吗?

  十三、摈弃现实苦乐

  我们现下也可以把执着放尽,那你放不尽,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等你放尽的那一刻你再放吧,对不对呀?

  所以摈弃现实苦乐,我们再来念阿弥陀佛,就是无得的心、无染的心念佛,那你看你每一念都是往生。

  这样自性刹土自然揭示出来了嘛!弥陀报德自然印护于你,对不对?你生不生,弥陀的报德都印护着你。

  说你念我的名号你必生我国,对不对?他印护着你的,就是这么说我们像给孩子做个保证一样。这个没有问题的,他印护着我们。

  还不知道!弥陀说,你慢慢念佛,你善根生长,你能生我国。

  但佛怎么说都是为了揭示我们自性与本质的东西,你要是识得了自性土一时就安乐了。

  所以说寂灭光中得真实利益。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自性之光应弥陀报德圆满之光,回施众生刹那生灭之光,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自性之光决定是无量寿、无量光,弥陀已经圆圆满满的证得了。我们凡夫执着一个生灭刹那的一个妄想,我们只要把这一个妄想回归、投入、缘起于自性海中就是往生,这没有问题呀!那个不往生呢?那个不往生呢?弥陀就是这么慈悲呗!

  十四、了达自性实无所得一时安住

  自性海中人人本来往生,我们因为这刹那、刹那的妄想执着,这妄想执着造成了业业,妄妄的相续,此相续实无实质,一时就回归了!

  你知道这无始以来的妄妄相续实在没有什么可得的,一时就回入自性海中,得以究竟安乐。

  那我们养成习惯了,妄妄相续,一生一世的、一生一世的习惯于这个东西了,怎么办呢?

  所以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什么生死重罪?就是你妄妄相续的心,妄妄相续的业习,这些业习中实无所得呀!

  所以了达自性实无所得一时安住,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法性之土,也是我们自性之土,这个没有问题的。

  你就是凡圣都可以得利益嘛!上至等觉菩萨、妙觉菩萨也可以用,下至蜎飞蠕动,你知道随顺就OK了!

  蜎飞蠕动,好比说这个猛虫生起来了它就知道:自性无生灭,生灭幻相中!

  自性无生灭,生灭幻相中!

  自性无生灭,生灭幻相中。只不过是幻相,它一时就回归了,这不是往生吗?

  所以他就回到自性刹土得安乐住了!

  他如果感到我自性刹土不可认知,弥陀说:你念我的名字,你就回到我的这个不可思议的报土中。

  他的报土还是展现自性,你还有疑惑,他又说:你不要害怕,我给你一个保证,我给你一个人性的保证,因为法性土这里面没有什么人性的东西。

  弥陀说:那我就把它人性化后到报土来接引你。

  要不然我们一说法性土人就容易迷失。说自性平等,人也容易迷失。

  弥陀就把这个自性通过他圆满的报德给我们人格化了,让我们接受自性。自性平等、自性清净这不是弥陀的慈悲吗?

  十五、弥陀用报德来展现自性之妙用

  这里面我们修不来,也行不来,这里能修来吗?

  这修不来!你要强修,弥陀说:行,我的报土就是修来的,你随顺我的报土愿望你来修吧,这是人格化的东西嘛!

  就像我到这个家的环境中是一样,我也不用修个啥,对不对呀?

  你说要强修,你也可以修,你说在这里面再添个啥东西,也可以添,没有关系,它不影响什么。

  说自性海中无增减,你想增减也不管你,但你要知道其本质无所得失,弥陀教言缘起令人安乐。

  所以安心、起行、作业,他第一个就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抉择于此!

  无人抉择了,弥陀说:来生我刹,我刹平等,这就是个接引嘛。我们说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因为自性海中你不敢投入,阿弥陀佛说你来,来我的国土,你看我的国土多么好!

  你所有的需要我都有。啊!人性的接度安住于自性海中,不增不减平等一味。

  所以阿弥陀佛的教言都从自性一味中流露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无差别中流露出来的差别妙用,实际弥陀教言纯粹就是一个极人性化的一个法性回施。

  居士:把法则整体人格了,让我们的人格亲切了。

  慈法师:对,把法性人格化了,让我们来接受这个清净平等的法性。让我们在这个法性中安住而无畏,安住而生种种妙用。

  要不然你安住法性会认为是寂灭你会害怕呀,或者你认为是空泛的呀,那弥陀就用报德来展现自性之妙用,自性之广大,自性之自用!

  实际一切世间都是自性之自在,我们凡夫他在这个苦乐的抉取中迷失了,遮盖了自己广大、平等、清净的心。

  所以这个广大自在力,在弥陀这个报德中就展现了法性的自在之力,众生表达的就是在某一因、某一缘的这种迷失的力量,其本性一如,没有问题的。

  那我们要是看到这个本性一如,那个学佛就轻松了!

  十六、其体一如

  很多人认为佛修来的,说精进第一嘛,精进波罗蜜。但我说你要是对知见把握不好,修来修去都是修个骄慢,修个脾气大,修个比别人强。有时候根本不是有意识建立起来的,而是无意识建立起来的。

  你看我是个善人,我是修行的人,我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我一天做好多少善事,这样他就会看不起、或者轻视那些恶的人、颠倒的人、迷失的人、不学佛的人,这就是慢心!

  所以我们对于清净、平等,对于自性的认知,我们要从体上观察众生,人就能得平等安乐,平等安乐住。

  一个事来了,我们从自性上观察,一时先回归对方一个平等无差别,你再来交流就太简单了。

  就是不管你怎么抉取,其本是无别的,只是表相有别。好比我们现在出家在家只是表相之别,其体你根本没法别。

  所以清净平等觉,这个无别的作用要是能够观察得到了,也就是这个体你能够观察得到了。

  千差万别总是妙用!

  就是说千差万别你都会笑一笑,为什么呢?因为体中无别呀!你只能生喜,你不会生烦恼。

  哎呀!这个、那个……叮叮当当的,你不会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其体一如了!

  启用有别,其体一如。

  因为其体一如你而得安乐,所以千差万别总是妙用,你总是笑一笑。这个是应该观察和思维的,要不然我们就会攀龙附凤。

  十七、我法无修修

  经常看见人在比高低呀!搞这、搞那的,这样人就不会如实地去透视其本质。

  要透视其本质,你要修行也好,什么也好,你才知道时时刻刻你不修也在修。

  就是我们的每一个行为你不修也在修,不变也在变。

  实际修是个变而说,修正嘛。

  正其本修其形,你这形不断的都在变,你时刻都在变,对不对呀?

  你不用修它都在修,所以佛说无修修嘛!本无所修是修正。你认为所修的时候,你已经没法修正了。

  本无所修是修正,你认为有所修的时候,你已经没法修正了。

  本无所修正呀,其体自修、自正,这是决定的。

  因为它的本体一显露出来就修正了、校正了,变化只是一个修正的过程。

  谁在修正?它不用修它就自正了。所以大道无形,大道无修,你修什么?

  所以说无修修正呀!无修修自然就校正了,本体在校正它,这个变化就是一个修的过程,本体一显露出来就证实了,变化就是在修、修、修,所以说你无修修中你常修行。

  你要拿个架子说我在修行,你可能在打妄想!是不是在打妄想?我不知道。

  就是依妄想加上个妄想,认为自己怎么样,如此而已!因为啥呢?因为自己没有透视自性,就是给自己划了个圈说这个圈里面就是佛。

  说这个圈里有佛性但它不能表达着佛,所以说佛以无尽庄严身显现在诸刹土之中。它说这都不是佛,谁认为这是佛谁就是魔了,为什么呢?

  诸佛无身相现无尽相。

  这时候再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好,什么、什么唵,班杂(儿)萨朵吽也好,念什么都是圆圆满满的,清清静静的。

  所以无得无失中生妙用,得得失失中无得失生妙用,总是妙用!

  我们的知见的确是需要剖析的。

  因为我们这个“滞“呀,三点水一个带字的这个滞,很容易把人滞在一个状态中。弥陀这个大慈悲呀、大无畏呀、大善巧呀、这个大妙用呀,就是在这个无修修上感动人了。

  世间人的这个造作修,这个造作分上的修行,它总是不能得到究竟之体。

  他可以见种种相,我们说佛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都是修正而来的,这个是没有问题,诸佛这个十八不共呀、八万四千法,种种、种种因缘这都是修来的,没有问题。

  但是其体的本质是无修修的!

  所以说无修修中修种种法利益世间,所以说佛勤行于种种法而利益世间,都是顺性起修。

  而凡夫修行都不是顺性的,都是妄想建立出来的一个东西。就是“我“,这本来是个妄想了,在“我”上想建立一个东西,那就是积沙为塔,想在沙滩上建立一个高楼大厦。

  你没有根据,不能成为事实的。

  佛在经典上说煮沙为饭,你总是热沙,你做不成粥的。因为你没有那个东西,所以佛讲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现在人就是第一个正见没有了,修……。你看佛跟比丘讲法就说:我法无修修。他直接就这样教你,你知道吗?我法无修修,无修就是修正。

  讲得很简单,无漏心智中在无修修中相信了。所以无念念,无修修,正行就起作用了!

  十八、平等最重要

  我看很多大德、善知识讲的东西都是:我怎么样?我怎么样?你们都不行。

  你啥都不要说了!你这个“我”再大,也是个刹那生灭的一个东西,在这个上面建立一个东西,还是刹那生灭的东西。

  我这个刹那生灭要比你那个刹那生灭高尚,那纯粹是个大妄语,不是吗?

  就像一个大金鱼说我这个生灭是最大的、最利害的,你那些小鱼都不行,这不纯粹都是一个大生灭,一个小生灭吗?

  都是个生灭,都是个不实的。实际就是一个大妄想去轻视一个小妄想罢了。一个大愚痴轻视一个小愚痴,实在是这样的。一个大自以为是轻视一个小自以为是。

  所以佛讲的这个清净平等觉特别重要,所以常不轻菩萨说:汝等当成佛,我不敢轻辱。

  现在的人,所谓的大善知识都轻视众生,太利害了。诽谤众生,实际跟诽谤诸佛是一样的。

  凡夫的自卑、自贱,也太利害了。

  我们到再大的善知识面前不卑不亢,清净平等就是最大的尊重,最好的礼敬。

  你也不能鄙视人家,你也不能去自卑自己,这就是最好的礼敬。

  平等礼敬,一般人不敢这样礼敬,就是说看见了这是个大人物,他的膝盖就要跪下来。

  我说大人物面前你能不能平和地站一站呢?没有人敢,为什么呢?他不敢站。

  实际还是一种无形的自卑。

  我们可以礼敬有情,也可以礼敬善知识,也可以礼敬诸佛,也可以用平等礼敬,不是吗?

  平等最重要!平等一失去了,你的礼敬变得是一种自卑罢了。

  所以文殊菩萨有九种礼敬。文殊菩萨在世尊相前合掌站立,很多人都在作种种供养什么的,别人说这个菩萨如何行此礼敬,就是说你怎么这样礼敬呢?

  他说此礼是法界之礼敬,文殊讲了九种礼敬。像磕大头什么的,这种礼敬都不是为真实礼敬,那真正礼敬就是清净平等礼敬。就是不造不作,一时印契,佛如是我如是,法性亦如是,无差别亦如是。

  那认为我磕个大头才是礼敬,那样的礼敬也不失为一种礼敬,要真正是一种对于法性的感激也没有问题。

  但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别人礼敬了,我也礼敬了,但起作用是什么呢?大部分人要是能引发一种恭敬心就不错了。

  在平等心、感恩心,能如此平等启用的心少。说这个人是什么人、什么人,完了,这个东西出来。

  如果说这个人是什么人能够回归到本性的平等清净处,那这个人就打消了你的差别,就起作用了。

  这个人很高尚,很了不起,我们永远都不行,这个就完了。那这个人就成了一个上帝的塑造者,下面的人就苦了。塑造的上帝越多,老百姓心中就越苦,你相信吧。

  十九、自性认许何以退转?

  居士:师父,对于这个鼓出来的东西,在这个弱化的过程中,拿到日常生活中怎么来用呢?

  慈法师:损自己一点,不是说我啥,我怎么损自己呢?你好比这样说,你很有文采,我就不显自己的文采,我很会说我就不去说,就是在自己的强项中损一下自己。

  你要不在自己的强项处损自己一点,你就没有啥可损的。

  “为道日损”,损,这个损就是你感觉到自己还挺能讲的时候,就放一放,这个是可以做一做的。

  现在这个时代的学佛机遇怎么说呢?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无力修正的时代了。

  就是变化多、灾难多、自慢邪见多,就是说要成就这个圣道难。自从龙树菩萨授记以后,我认为这个时代的确是这样子的。

  白法隐没的时代,恶业炽盛。所以这个时代念佛法门它就特别平常、平等地,让我们在无修修上安乐下来了。

  要不然我们会惶恐不安、害怕呀!你知道吗?我不修正不行呀,一修就容易偏颇。

  这怎么办这个时代?弥陀说:没有问题,我给你,我给你,你给我个什么呢?我印契你的自性!

  人不敢担了,你就回到我的国土。还不敢担,那我告诉你,你修吧,你修什么也得不到,你到我的国土,我给你授个记你就圆满了!这是对执着的有情这样说的。

  所以现在很多的修行人其实也就是执着于“我”的人罢了。

  弥陀说:好吧,把你修行的功德回向给我,就是往生我的国土,这么样来消除他们的执着。

  现在我们对于自性认知的差异特别大,不是不让我们修,我们一修就出现骄慢、对待、功高、自卑。修不相应了他自卑,修相应了,他贡高。

  这是个很困难的时代,就是人的善根在人寿不足百岁时已经极为薄少了。多是自大、自卑之人。

  我们人寿要有几百岁,几千岁、几万岁,就简单得多了,对不对?我们参学习机会、校正的机会,认知的机会都多了,人一迷失就不知道到哪个旮旯去了。

  所以弥陀教言中给你一个宽容,说我这个清净平等中有无量寿、有无量光。无量寿可以延续你的修正,无量光可以照耀你的心智,给人这样一个人性的保证!

  回向弥陀的国土,实际是法性之土,让你无量寿、无量光,你永远修行去吧,说你必然成佛,所以无量光、无量寿中你何以不成佛呢?所以得一生不退转!

  自性认许何以退转?随顺弥陀无量寿、无量光也没法退转,对不对?这是真实言呀!

  为了消除众生的这种功高与自卑,说都能生我刹,都能来我的国土。我们也就没有了啥自卑、自贱的东西。

  我们修行不修行,也没有啥自卑、自贱、自慢的东西。你修也没有啥慢的东西,你不修也没有啥自卑的东西。

  这个时候你不慌了,安心啦!

  这时候你再来修行,再来观察世间,无修修效果就会出来了!

  二十、净土之光

  净土之光在于平等缘起,它就会出来这种事实之力与真正的功德力。我们说的无染清净心中、智慧心中你在修种种法,这就是远离了贡高。

  这世间人总是难逃贡高与自卑,不贡高就自卑。弥陀说:都能来我国土!

  这给贡高的人安心,给自卑的人也安心了。

  教法只是一个方便,法无自性就能遇人方便,人得度脱,那有实法可得呢?

  如何能够启发我们这种自性平等的本来性,如果我们真的是识得了这个自性,时时处处那一刻不平等的呢?哪一事不平等呢?所以说时时处处无所得,时时处处变化无常,时时处处皆是寂灭相,哪有不平等的呢?

  你识得这个你怎么不安心呢?

  居士:在弥陀教言的这个功德大海里面,我们在日常的做事当中怎么样才能把清净平等运用出来呢?

  慈法师:你就在省力处做事呗,你也就不会再固执地做事了。

  省力中做事,实际就像我们舒展地打一板子一样(用打乒乓球作比喻),你抽赢了就赢了,抽不赢了就抽不赢了,你不会因为这一板子而生苦恼。

  没有了后有的抉取,你只能生欢喜,打的时候就是喜悦的、舒展的!

  说不求已变,不求已进,你知道不变也在变,对不对?不进也在进,你就很简单了。

  这时候你再念佛,你就能感觉到真是弥陀报德的回施了,他报德的。

  我们在法性上还不能靠死的时候,他的报德一直在养育着你的法性、成熟着你的法性的运用。

  有时候我们对于自性的认知总是有点感觉到不好把握一样,就是说哎呀!我们的自性怎么跟佛的自性一样,真是感觉到……。

  阿弥陀佛还是像一个永远也不舍弃于你的老妈妈一样地对你说:来吧!孩子,我给你这个自性!你接度一下看一看……。

  2010年11月8日一稿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意乐人生

慈法法师:佛法的守护与择取

慈法法师:如何运用“不舍一切苦恼众生?”

慈法法师:忏悔要及时

慈法法师:般舟法则的殊胜缘起

 

后五篇文章

六祖坛经思想研究:六祖坛经所启示的自我教育(彭震球)

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慧能《坛经》心性思想略论(王学成)

六祖坛经思想研究:关于《坛经》“西方极乐世界”的解说(

六祖坛经思想研究:论慧能大师“三无”思想对人类心灵和谐

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对《坛经》自在解脱思想的认识(阎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