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梦参法师:《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4)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梦参法师:《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4)

 

  “所以者何?”就是征问的意思,因为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就像如意宝珠似的。就像前头所说的伏藏,他伏藏无量的愿心。因为这位大士,“地藏菩萨”,“为欲成熟一切有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他修的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超过前面所说的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是故汝等应当供养”,这句经文我们多解释一下子。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乃至于观世音菩萨,这四大菩萨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所学的法,在此土说,就是娑婆世界,不是弥勒菩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

  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来比较呢?因为现在我们讲的是《十轮经》,不是讲《大般若经》。要是讲《大般若经》,只有妙吉祥菩萨,只显文殊师利菩萨。如果讲《弥勒上生经》,只有弥勒菩萨。现在我们讲的是《十轮经》,所以在讲哪部经的时候,佛都要推崇哪一位菩萨,拿其它菩萨来比,这就是显,使你生起殊胜的心。因为众生的心,分别心特别重。哪一个功德大,他就找哪一个,他是这样想的。

  其实,求人不如求己,你应懂得这种道理。地藏菩萨跟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相比较,那个功德大的?文殊菩萨已经成过佛,现在还是佛,示现菩萨身的。观世音菩萨也是过去成过佛的,都是古佛。但是在凡夫心中,我们会生起分别心。

  在讲这部经的时候,佛特别推崇地藏菩萨,说他愿力坚固,大悲心猛。观世音菩萨,他是大悲观世音,大悲心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现在学的是《十轮经》,所以佛特别推崇地藏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所度的众生,所去的地点,度众生的处所是地狱,是三恶道。这一点就很殊胜的。难道观世音菩萨不是吗?我们放焰口的“面焰”大士,那位饿鬼不是观音菩萨化现的吗?佛佛道同,并不是阿弥陀佛比释迦牟尼佛高,也不是药师佛比释迦牟尼佛高。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我们也不晓得什么叫《药师经》,什么叫阿弥陀佛?有人念了阿弥陀佛,把释迦牟尼佛都忘了。有人只晓得阿弥陀佛,连释迦牟尼佛都不太熟识。佛是不会有忌妒障碍的,跟凡夫不一样。我们会说:“我介绍给你,你竟然把我忘了,你只念他,不念我!”那不叫佛。

  我的意思是说,在读诵这部经的时候,至心归依称名念诵供养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坚固的愿,勇猛精进,超过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佛也是诚实语,佛不会说假话的。但是在这部经里头他特别凸显地藏菩萨。要是讲《地藏经》,连文殊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也都赞叹地藏菩萨。要是念〈普门品〉,你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的菩萨,不如一食顷供养观世音菩萨,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座的道友有念〈普门品〉的,也有念〈普贤行愿品〉的。如果这么一说,以为只要念《十轮经》就可以了,因为地藏菩萨的功德那么大都超过他们,那就错误了。菩萨是一样的,功德都一样。这个菩萨,我们学到他一点点,就够受用成就了。

  “尔时十方诸来大众,一切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天人药叉健达缚等皆从座起,随力所能,各持种种金银等屑,众宝花香,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复持种种上妙衣服,末尼宝珠,真珠花鬘,真珠璎珞,金银宝缕幢幡盖等,奉上地藏菩萨摩诃萨,复以无量上妙音乐,种种赞颂恭敬供养地藏菩萨。”

  “尔时十方诸来大众”,这个大集会是过数量的,菩萨也是过数量的,不能用数量知道这里有多少菩萨、声闻、缘觉,佛说法的会上都是这样子的。十方诸来大众,指一切的菩萨摩诃萨,还有声闻,天人,药叉,八部鬼神。听佛赞叹地藏菩萨,都从他的座位起来。“随力所能”,就是尽其所有,他力量有多大,他就供养多大力量。供养什么呢?就是“金银等屑,众宝花香,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尽他的力量供养地藏菩萨。每个法会,菩萨乃至于诸佛都会供养。在那个会中的时候,他方来的诸佛都供养释迦牟尼佛,也供养地藏菩萨,从他们的座位起来,听佛赞叹地藏菩萨。随他力量所能及的,不用回去再取,也就是身上所戴着的,是这样“随力所能”的供养。大家都是说金银珠宝那一类的,奉献给地藏菩萨。

  还有的“持种种上妙衣服”。上妙衣服,在《地藏经》,在一切经论上,都是这样说的。要穿新衣服的时候,先供养地藏菩萨。要吃好东西的时候,先供养地藏菩萨,乃至于供养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都如是。新买的玩具,也先供养菩萨,凡是你认为好的东西,要使用的,都先供养菩萨,这个习惯要是养成了,你的功德不可思议。

  以下还有末尼宝珠,真珠花鬘,真珠璎珞金银宝缕幢幡宝盖,奉上地藏菩萨摩诃萨。还有无量的上妙音乐、乐具,或者唱段歌,唱段赞颂词,乃至于种种赞颂来恭敬供养地藏菩萨。但是地藏菩萨接受了这种供养之后,他又怎么做呢?在〈普门品〉上,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不受的。无尽意菩萨再请,之后,还得佛嘱托令观世音菩萨,怜愍无尽意菩萨及与会大众,观世音菩萨才受了,受完了,观世音菩萨就把所受供养的东西分作两份,一份奉多宝塔,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

  这个会上只有佛在,所以地藏菩萨把所有的供具、大家供养的所有东西,都回向供奉世尊。不止供养,还要说赞颂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持此种种上妙供具回奉世尊,而说颂曰:天人龙神所供养,十方菩萨皆来奉。闻救世有大功德,唯愿受我最胜供。”

  我拿在手上的这些供具是天人龙神十方菩萨,他们来奉献给我的,我又转奉献给世尊。人人都知道世尊是救世的大功德者,唯愿受我最胜供。他们供养我,所以我又转供养给世尊。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说是颂已,顶礼佛足,于是世尊复说颂曰:”

  地藏菩萨摩诃萨说完了这个偈颂,顶礼佛足后,又回到座位上,之后,世尊又说颂言,称扬地藏菩萨。

  “起坚固慧清净心,灭诸有情无量苦。

  施众妙乐如宝手,能断惑网如金刚。

  起大悲慧具精进,善持妙供奉世尊。

  以海智救苦众生,登诸趣有无畏岸。”

  佛说:“供养得很好,你有坚定不移的智能,那就证得法性。”我们不是讲一实境界吗?一实境界的心,是真心,也就是妙明真心。同时,你能够灭一切有情的无量苦难。布施那些极微妙的音乐;宝手是弹音乐的妙手,也能断一切众生的疑惑,就像金刚一样。金刚智能断一切的惑网。

  “起大悲慧具精进”,有一个大悲心度众生的智能,而且,长时这样度,精进不懈。

  “善持妙供奉世尊”,你所供养的是很微妙的。这位大菩萨转供养佛的时候,把所有的供养具,经过变化,把所有宝物合成一个宝盖或者一个幢幡,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好比大家供养佛,我们看见的只是苹果、水果或者是梨子或者香花,但是经过供养一转化,这个香花又遍满十方界。如果你是修供养的,念过〈普贤行愿品〉第三个大愿,广修供养愿,当你的花鬘装在花蓝里头,拿去供养佛的时候,如果你懂得如何供养的,一定要修观想;诸位道友应该都修过的,如果没有修过的,我重复说一下。

  你要观想这个花鬘,别认为它就只是这么大。用你的心力把它尽虚空遍法界都化成这个花鬘。这花鬘看似只在这个娑婆世界供的,或者是在温哥华供的,但是它已经遍满娑婆世界,已经到了极乐世界供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已经到了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若我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西方阿弥陀佛,那是大家很熟悉的,或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也就是常念的《药师经》,或上方十方的诸佛,乃至于拜〈占察忏〉,里面五十三佛的名字都很熟悉吧!想象花鬘遍满每个佛国土,每个佛菩萨都有,这就是意供。那么,这个花鬘就不只是目前这个状态了,一切都会生起变化。谁起变化了呢?行者的加持力,修行的人。也就是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供养的时候,假他的心力供养的,这叫妙供,这种供不可思议。

  同时你的智能像海那样的深,像海那么样的大,永远救度受苦众生,无穷无尽。海水永远不枯竭,千河万河流入海里,海水也不会增加的。那些诸佛菩萨的智能像海那样深,像海那样广,能容纳一切,使一切众生、一切诸趣众生,都能够到达无畏彼岸,都能够成佛。我们连说个赞叹的偈子都不会。诸佛菩萨赞叹的时候,所用的语言、文字是很微妙,变化非常大,我们知道到彼岸就成佛,但他不说彼岸,而是说无畏岸,或者智能岸,或者般若岸,这是文字的技巧。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当济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及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长忆念,增长守护忆念,增长寿命,增长身体,增长无病,增长色力,增长名闻,增长资具,增长亲友,增长弟子,增长净戒,增长多闻,增长慧舍,增长妙定,增长安忍,增长方便,增长觉分圣谛光明,增长趣入大乘正道,增长法明,增长成熟有情,增长大慈大悲,增长一切白法,增长妙称遍满三界,增长法雨普润三界,增长一切大地精气滋味,增长一切众生精气善作事业,增长正法精气善行,增长智能光明,增长六到彼岸妙行,增长五眼,增长灌顶,增长生天涅槃。”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地藏菩萨供养佛之后,他就回到座位,佛又称赞说:“你供养得很好!”又给他说偈颂,地藏菩萨又从他的座位起来顶礼佛,向佛说:“大德世尊”。称佛为大德,“大”是无量的意思,凡佛一切经论上所说的“大”,就是说我们的“体”,就是“一实境界”,或者说“妙明真心”,或者说“如来藏性”都可以,名字虽然不同,都是假名。但实际上就指一个“大”字。《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妙法莲华经》,都是“大”,这个“大”就是“当体”的意思。

  称赞佛的德是大德,就是这样的意思。“世尊,我应当遵照佛的指示。对于这个洲,对于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大部洲,“此四洲渚”。“世尊弟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仅是这四洲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四众的弟子包括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这是指出家的二众,在家的二众。出家就是比丘、比丘尼,在家就是男居士、女居士,也就是近事男、近事女。)我令他们都能够增长忆念。

  “增长忆念”,就是增长智能的意思。我们不是没有记忆力吗?在《地藏经》十二品上说,读经没有记忆力,读了就忘了,教一遍记不得,教几遍也记不得,这就是没有记忆力,学过的都记不得。地藏菩萨说,“我能帮助他们,令他们增长忆念。”增长忆念,这里当然是指念佛、念法、念僧。所以,“他已经有了信心,已经在学佛法,我给他们增长”,这叫增上心;必须念念增长,念念增上。愈增长,智能愈大,福德愈重,是这样的涵义。

  “增长守护忆念”,忆念要保护。为什么?睡眠的时候,要念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或者早晨一睁眼醒了,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憎”,守护佛法僧三宝,千万别失掉了。那就是守护的意思,就像保护我们的财产一样。

  “增长寿命”,先从浅入深,这都是众生要求的,没有人会希望短命的;除非他太忧愁苦恼,不想活了。自杀还是有的,为什么呢?因为很苦,活得不耐烦,活着没有兴趣。所以说,“增长寿命”,是人人愿意要求的。地藏菩萨就向佛发愿,济度佛所教化四洲渚弟子,四洲是专指南瞻部洲、北拘罗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这个四大部洲说的。

  “增长身体”,这个有一种解释,或者想求身体健康的,或身体本来很丑陋的,想变得漂亮一点儿,帅一点儿的,或者是你感觉自己个儿太小,想增长一点儿的,所以“增长身体”包括很多种类,这也都是你所希求的。你本来就没有病,若再增长一下永远不害病,就是“增长无病”。“增长色力”,增长你的体力。“增长名闻”,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谁都希望有个好名声。“增长资具”,就是资生的器具,帮助你活着的器具,包括住的房子、汽车,所需要的器皿等,都能满足。

  “增长弟子”,或者指佛说,或者指佛的四大弟子说的。不论出家、在家,都想徒众多一点;有的人不一定求徒众多,徒弟多了麻烦,子孙多了也麻烦。但这是地藏菩萨的愿,以下就不同了。

  “增长净戒”,就是你受的三归五戒,乃至比丘比丘尼的戒;在家有五戒、有八戒、有六重二十八轻戒,都能够清净,水远持清净戒。

  “增长多闻”,多闻,有闻法殊胜;增长闻,多闻,闻了就生长智能。

  “增长慧舍”,就是指着布施说的,舍,再说深一点,就是把我执舍掉,不要执着我;但是这个要有智能,舍是很不容易的。有智能的人,一切都能舍,包括他自己的身命都能舍,这是靠智能。

  “增长妙定”,怎么叫妙定呢?就在你一切行动当中的定力,这是不可思议的,现在你听经入了定,可不是打瞌睡,是真正入定,在定中听经。所以诸大菩萨,他利益众生的时候,都是在定中。我们看他飞来飞去,其实他是在入定。所以这部经一开始的时候,地藏菩萨在早晨就入那么多定,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定中。

  “增长安忍”,安忍就是忍辱,但是他为什么不说忍辱,而是说安忍呢?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都是不守本份的多,忍就可以守住你的本份。守本份的事,包括太多了。自从有了智能,有了妙定,就能够保护定慧不失,能够调济让定慧均等,这叫安忍。从安忍能产生一些方便善巧,像地藏菩萨入的那么多定,那么多利益众生的方便,那就是方便善巧,有了智能,就生方便慧;有了智能,一切的方便都是解脱的。如果没有智能,方便就是束缚的。像我们做什么事情,四处遇到障碍,你也发心度众生,度不了,完了还衍生出很多麻烦,四处产生波折;就是因为没有那种善巧慧,处理不得当。

  “增长觉分圣谛光明”,觉分是指着菩提说的,而七觉分,那是别说的。

  增长菩提,就是增长你自己的觉悟,这个觉悟可以使你的圣谛光明,这个圣谛,可以依着实际理谛而证得的圣位,说成佛也可以,十地菩萨也都是圣位,乃至从这个初教义来说,四果阿罗汉也是圣谛;那个法也叫四圣谛法,增长圣谛光明就是智能的意思,谛本身就是光明。

  “增长趣入大乘正道”,能够运转你自己的本心,就是大乘。我们讲一切,应该不离你的心,这是真正的菩提道。真正的菩提道,心外无法,法外又无心,一切法就是你的心性所显现的,这就是大乘正道。

  “增长法明”,了解一切法的性体,不要在相上起分别;了解一切诸法的法性,这叫有智能,这叫真正的明。

  “增长成熟有情”,深浅都可以说,成熟什么呢?成熟一切有情;增长你所思教的,不是发愿利益众生吗?那么,众生是不是能够成熟呢?能够依教奉行呢?是不是能够依教奉行而能成道呢?例如,四众弟子,我们依照佛的教导辗转化度众生,使他们都能信入,都能依教奉行,都能修行,都能成熟了,成熟就了脱了,使有情都能够成熟。增长大慈大悲之心,就是增长菩提心;菩提心包含很多,大慈大悲,就是菩提心。

  “增长一切白法”,即清净法,清净法是什么呢?一切戒定慧,一切佛所教导我们的法。白法就是清净法,消失的是黑法,黑法就是染污法。在后面的经文〈无依行品〉、〈有依行品〉当中,会详细讲黑白的道理,一切法上面都是总说,后面会解释,前面先总说一下。

  “增长一切众生精气”,有精神有气力;精者纯也,气就是气质。因为你是佛的弟子,使四众弟子都能精纯于佛的教导,人们一看见,我们佛弟子是不同,他的气质表现,人们一看见就很恭敬,同时善作事业。

  “善作事业”,能够增长正法精气善行,增长智能光明,这个意思都是相同的。增长到彼岸的妙行,而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这都是不可思议的殊胜妙行,能够到成佛的彼岸。

  “增长五眼”,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从凡夫地到佛,我们是肉眼,现在大家都是肉眼,肉眼是有障碍的,别人拿手一挡,你什么也看不见了。没有光明,你也看不见。肉眼是障碍的,不是通达的;肉眼碍非通,天眼通非碍,天眼通是报得的,他能看见一切,能看见我们,但是我们看不见他。慧眼就是照了一切俗谛的,俗谛就是方便慧。有慧眼,慧眼当观俗。第四眼就是法眼,法眼了真空,俗谛真谛二谛。佛眼是照一切。对于五眼,现在我们是停留在肉眼的阶段。但是有一些个别的报得的人,生下来他就能看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特异功能。他能看见地下的事物,这是报得的,这类功能些畜生也有。有些狐狸、黄鼠狼子、狐黄柳豆,有的是长虫、四种仙狐黄柳豆四仙,还有鬼,我们上面念的大力鬼神,他们都是有神通的,但是那不究竟的;他们还是有障碍,他们没有天人的眼,看得更通达一点儿,这叫报得的通。天人就是报得的。慧眼跟法眼,那是修得的,佛眼是究竟成就的。这叫五眼,我简略这么说一下子。

  “增长灌顶”,灌顶的解释有很多。受灌顶是从印度来的仪轨。以前在印度的时候,希望为降生的小孩子求加持的。本来是国王为降生的太子,找位修道者,修道者不一定是佛,外道六士都可以;用四大海水来给太子灌顶,消除灾难。就像我们求法,用法水灌顶。我们现在学密宗修法的“灌顶”,是专有名词,本来有多种灌顶,这个地方所讲的“增长灌顶”是指得到加持的意思。这是指法灌顶说的。

  我们在修观的时候,也要自己给自己灌顶。或者观药师佛,或者观阿弥陀佛,住在你的顶上,加持你,增长你入涅槃的机会。地藏菩萨的加持,使佛四大洲的弟子,都能够在他原来的基础上逐渐的增长。如果原来一点儿也没有,怎么增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如果已经在学法修道,就增长他证得如来果位的机会,或是要让他脱离三涂;之后能够生天,享受幸福,而且还能够闻法。

  “所谓有名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总持章句,我于过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亲承受持此陀罗尼,能令增长一切白法,增长一切种子根须芽茎枝叶花果药谷精气滋味,增长雨泽,增长有益地水火风,增长喜乐,增长财宝,增长胜力,增长一切受用资具。此陀罗尼,能令一切智能猛利,破烦恼贼,即说咒曰:”

  地藏菩萨有个咒,什么咒呢?“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总持章句”,持就是三昧。地藏菩萨有这么一个三昧,简言之就是真言,也就是咒语。这个咒语的名词,就叫“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也叫“大明咒”。《心经》也可以称为大明咒,大光明的意思,也是总持的意思。“这个咒,我在过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经过好多佛,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一粒沙是一个佛所,在那个世尊所,我亲自受了这个灌顶,亲自受了这个陀罗尼,就是指这个咒、这个三昧,要是念诵这个咒,一切善业都能够增长,一切恶业都能消失。增长种子,乃至于根须芽茎枝叶花果药谷精气滋味,增长雨泽。”

  “药谷精气”,这有点神,我们服的药,像人参虫草、贝母、灵芝,这种药必须是野生的,才可以滋补人的身体,健康长寿。这些植物怎么能增长呢?必须雨水调配,降雨滋润,特别是增长有益的地水火风。没有风的力量,粮食是不长的,微风吹动的粮食就像拿手拔的那样的快,大家要知道风的力量。火是暖气,为什么夏天雨季长,冬天雪季它又不长,因为暖气不够,就不能长。

  地大是坚牢性,增长地大的坚牢性,使它别坏,别发生地震。这四大增长,乃至于增长这些众生的喜乐,增长众生的财宝,增长殊胜力量,增长一切的受用资具。前面已经说过“增长资具”,这里又重复的说一次。重复说的意思,就是念这个咒,使这些能得到增长,这就是陀罗尼,能令一切智能猛利,破除烦恼贼。这个咒就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个咒语,洪居士怕大家念错,已经注了音。将来如果大家想持诵的时候,再重新的印几份,谁想要就给谁一份。我念一遍,如果大家跟着默念一下,或者我念一句你念一句,也算受了。

  “谶蒱,谶蒱,谶谶蒱,阿迦舍谶蒱,缚羯洛谶蒱,庵跋洛谶蒱,筏罗谶蒱,筏折洛谶蒱,阿路迦谶蒱,萏摩谶蒱,萨帝摩谶蒱,萨帝昵诃罗谶蒱,毗婆路迦插婆谶蒱,邬波睒摩谶蒱,奈野娜谶蒱,钵剌惹三牟底剌拿谶蒱,刹拿谶蒱,毗湿婆梨夜谶蒱,舍萨多腊婆谶蒱,毗阿荼素咤,莫醯隶,萏谜,睒谜,斫羯洛细,斫羯洛沫呬隶,厕隶,諀隶,揭剌婆跋罗伐剌帝,隶,钵腊薜,钵剌遮啰饭怛泥,曷剌怛泥,播啰,遮遮遮遮,隶,弭,黳羯他,托契,托龋卢,闼,闼,弭隶,磨绽,瘅绽,矩隶,弭隶隶,盎矩之多毗,遏嚟,祁,波啰祁,矩咤苫沫隶,敦祗,敦祗,敦具隶,浒卢,浒卢,浒卢,矩卢窣都弭隶,弭第,弥绽,叛荼陀,喝罗,梨,浒卢,浒鲁卢。”

  这个大明咒总共是六十五句,念第一遍当然不熟,将来多念几遍就可以了。如果想持的话,一天持七遍,也就是地藏菩萨前面所求的,念这个咒,我们就能得到,这跟大悲咒、其它的咒语具有同样的力量。这个咒的义涵是不能讲解的,我翻不出来,当然也不会讲。

  “善说能净诸有尘,善说能净斗诤劫。

  善说能净浊恶意,善说能净浊大种。

  善说能净浊恶味,善说能净浊恶气。

  善说能满诸希望,善说能成诸稼穑。

  善说能令一切佛,如来世尊所加护。

  善说又能令一切,菩萨加护而随喜。”

  “善说”是指是佛说的,赞叹佛的偈子,或者说这是诸佛善说的咒语。诸佛所说的这个咒,能清净一切有尘垢,也能清净斗诤的劫;现在我们这个劫就是斗争的劫。人跟人斗争,集体跟集体斗争,国跟国斗争;有斗争,就说明这个时候很不好。念这个咒,可以使斗争消失一点,但是还要看我们念的力量够不够。用这个咒语能够清净恶的意念。

  “善说能净浊大种”,现在地水火风,浑浊得都不守规律,经常发生水灾,地大本身有地震;风灾、火灾都是非时的,由其它四大种起的种种灾害。

  “善说能净浊恶味”,浊恶味可以指现在我们这个环境很污染的;这种味道很不好,要是吸到这种味道,会使身体不健康,寿命不会长久。味跟气两者是相通的,坐汽车很舒服,又快,但是汽油味很难闻,这就是浊恶气。

  “善说能满诸希望”,这个咒能满你的一切希望,或者指这一切诸佛都能够满一切众生的希望。这个“善说”,可以指是说得很好,善就是说得好,说得最好的还是佛。现在地藏菩萨说这个咒,这个咒也是无量诸佛说的;所以持这个咒的时候,能满足希望。

  “善说能成诸稼穑”,就是我们种的庄稼、五谷都能成熟丰收。

  “善说能令一切佛,如来世尊所加护。”这两句话要连起来说,持这个咒,能令一切诸佛,能令一切世尊,加护我们,使我们的善业早日成就,早成道业。

  “善说又能令一切菩萨加护而随喜”不止诸佛加护你,持着这个咒,也能令一切诸菩萨都照顾你,加护你,随喜你。以上是偈诵,赞颂这个咒。

  “世尊,如是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总持章句,我于过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亲承受持此陀罗尼,能令增长一切白法,广说乃至增长一切受用资具。”

  这个咒的名字叫“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这个总持章句是经过很长的时间,经过像恒河沙那么多的佛世尊,地藏菩萨在佛前亲承的,也就是如来亲自传授的。这个陀罗尼咒,能够使一切的白法增长,乃至于能增长的受用资具,谁需要受用资具,生活想得舒服一点儿,那就多念咒,你的资具就充足。

  “大德世尊,此陀罗尼,普能济渡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及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长忆念,广说乃至增长一切受用资具,此陀罗尼能令世尊甘露圣教炽然久住,利益安乐三界众生。”

  “大德世尊”,地藏菩萨又尊称释迦牟尼佛,大德世尊。“此陀罗尼”,这个咒语。“普能济渡此四洲渚”,世尊的弟子,弟子之中包括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优婆塞、优婆夷,也就是佛教的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的男众、女众,总说起来就是佛的四类弟子,他们都能够增长忆念,得到总持。忆念不失,就是记忆力增强,所有吸收进来的、所听的一切法,不会忘记,忆念受持。乃至于你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念的经,只要念一遍,就可以忆念受持,永远不会忘失的。要是广说,一切所受用的,都能够满足,那么,这个陀罗尼咒,使圣教就像甘露一样,普济群生让他炽然着。“炽燃”,光明炽盛之貌,就像大火烧的时候那样子,永远久住世间而不丧失。

  “利益安乐三界众生”,不但人间天上,这里是指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是指四洲渚。我们现在是南瞻部洲,这是对着我们说的,我们要是持这个咒就能得到这些加持。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大记明咒总持章句,时佉罗帝耶山普皆震动。俱胝天乐不鼓自鸣,雨无量种天妙香花及珍宝等。一切众会咸悉惊跃,皆获希奇,得未曾有。”

  说这个咒语的时候,发生六种震动;这个道场,就是说法的处所,大地震动,还有上亿的天的音乐器具,没有人吹,鼓没人打,钟没人敲,它自己就鸣向。在说这个咒语的时候,还有无量的天妙香花及珍宝,像下雨似地降到佉罗帝耶山。与会的大众,包括请大菩萨,“咸悉惊跃”。这个惊不是害怕,而是欢喜踊跃。叹的意思,是太稀奇,太难得,都怀着这种稀奇不可思议的心情。“得未曾有”,从来未见者见到。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批天女从座而起。

  “时众会中有大吉祥天女,具大吉祥天女,大池妙音天女,大坚固天女,具大水天女,放大光天女而为上首,总有一万八千天女,于四大种皆得自在,从座而起,稽首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大德,甚奇世尊,我等虽于诸四大种得自在转,而不能知是四大种初中后相,生灭违顺,如此大士,已得微细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善了知是四大种初中后相生灭违顺。”

  共有一万八千天女,这里只举了为首的几位天女。这些天女都是修地水火风四大种法的,对于这四大种皆得自在。地水火风四大种当中,只举水火,其实也包括了地风。这些天女,共有一万八千位,她们从座位起来了。“稽首”就是顶礼的意思,稽首佛足,就是向佛顶礼。“合掌恭敬”,她们要向佛请教。“而白佛言,希有大德”,世尊,太稀有,太甚奇,“甚奇世尊,我等虽于诸四大种得自在转”,她们对地水火风能够得自在,不被地水火风转,而且能够转地水火风。“而不能知四大种初中后相”,不知道诸四大种初成时候的相,乃至止住的时候的相,乃至于毁灭的时候的相,也就是不知道初中后三种相,对于这个四大种的“生灭违顺”,她们没有办法掌握。地藏菩萨对四大种了解这么深,已经得到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得到四大种的甚深智能。她们向佛请问,佛就告诉她们。

  “佛言:如是如是,天女,此善男子,已得微细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善了知是四大种初中后相,生灭违顺。天女当知,如如意珠,具足众德,能雨种种上妙珍宝,施诸众生,此善男子亦复如是,能雨种种觉支珍宝,施诸众生。如宝洲渚,种种珍宝充满其中,此善男子亦复如是,成就种种觉支珍宝。”

  “佛言如是如是”,你们说的不错。“此善男子”是指地藏菩萨,因为他已经得到甚深微细的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经得到究竟到彼岸的智能,所以能了解四大种。“四大种初中后相”的“生灭违顺”,怎么样算是顺?怎么样算是违?违背四大种,四大种就会生起相反的作用。顺四大种,四大种就使你的资生工具悉能充足;违背四大种,不但不能够给你为善,反而给你作了祸害。例如说地水火风初成时的相状,乃至住止时候的相状,毁灭时候的相状,四大种会给我们带来灾害。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一切的吉祥,没有四大种没有办法生活,对它的违逆顺遂两方面都要能够掌握。

  “天女当知!”佛就对一万八千天女说,你们应当知道这四大种的违顺情况,那么地藏菩萨所掌握的,就像他手里拿的如意宝珠那样子似的,能够具足众德,令四大种对众生作出利益,使地大生出种种的上妙珍宝,用此布施于众生。“此善男子亦复如是”,地藏菩萨也能够这样子做。

  “能雨种种觉支珍宝,施诸众生”,这里是指以法布施,不是用世间的珍宝形容着地藏菩萨。他示现各种种类,随类教化,而能够使他们觉悟。

  天女向佛请问,佛答复说,赞叹地藏菩萨的种种功德,特别是四大种,对地水火风,初中后相,一切转化的过程,地藏菩萨能够如实深知的。同时佛对这些天女说,此善男子的功德就像如意宝珠一样的;如意宝珠是比喻的意思,从如意宝珠能生珠宝满众生愿。这位善男子,对一切法,都能够如实了知,也就是能够称性而了知。所以,能雨种种上妙的珍宝。“上妙珍宝”是形容词,能给一切众生说一切法,让众生能闻法得开悟、意解,免除苦难。

  “此善男子,亦复如是”,地藏菩萨也能利益众生,就像如意宝珠雨一切宝。那么,他所雨的宝珠,不是世间的宝珠,而是使一切众生能够觉悟,能够闻法意解的法宝;以珍宝施诸众生,像产生珠宝的宝渚洲一样。此善男子所伏藏的一切法,是由无量劫来,闻法积存伏藏的一切珠宝,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多功德。

  “如天波利质多罗树,众妙香花之所严饰,此善男子亦复如是,种种微妙佛法珍宝而自庄严。”

  “如天波利质多罗树”,天波利质多罗树是帝释天才有的宝树,这种宝树不像我们的枝叶花果,它是由一切珠宝织成的,这个善男子就像天波利质的多罗树一样,具足一切的珍宝,又具足一切的佛宝,用一切法宝所装饰。是什么法宝呢?就是微妙的佛法珍宝,而且是庄严的。佛说法都是先运用比喻,而后说法,法、喻两者合说的;但是恐怕大家在法上不清楚,所以先说比喻。这些珠宝、宝树,都是比喻,形容地藏菩萨,以一切法来庄严。

  “如师子王,一切畜兽无能惊伏。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一切众生无能惊伏。”

  能摧伏一切,能降伏一切的意思,就像在兽类之中,狮子王就是能摧伏群兽。这是拿世间上大家所见到,所能承认的事物,来形容地藏菩萨所具足的法功德。

  “譬如朗日,能灭世间一切昏暗,此善男子亦复如是,能灭一切众生恶见无明昏暗。譬如明月,于夜分中,能示一切失道众生平坦正路,随其欲往皆令得至,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于无明夜,能示一切迷三乘道,驰聘生死旷野众生,三乘正路,随其所应,方便安立,令得出离。”

  “譬如朗日,能灭世间一切昏暗”,朗日就是没有云彩遮盖的意思,清朗的太阳,去除一切昏暗。地藏菩萨所在的佛土,随所在处,都能使一切众生,免除昏暗的痛苦,能够得到光明,也能灭除一切众生的恶见、昏聩、无明烦恼;就像明月似的,明月在夜分当中,可以使失道者找到道路的;看不见路的众生,能够走到平坦的正路上。

  “随其欲往皆令得至”,在月光照耀之下,他想走的路,不会走到歧路上。这位善男子,就是指地藏菩萨说的。“亦复如是”,像明月似的,示现众生一条光明正大的道路。“于无明夜,能示一切迷三乘道驰骋生死旷野众生”,无明夜是我们在生死迷途当中,地藏菩萨就能令出离。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道果,虽然还不是究竟,但是你能了生死。这都是比喻,比喻地藏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能够随众生他所要求的,以种种的方便安立,令众生得到利益,得到出离。

  “譬如大地,一切种子树山稼穑地身众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

  譬如像大地一样的,一切种子,树木、山林、稼樯,这些都能依靠大地而生长;众生要想出离这些苦难,依止地藏菩萨就能够得到法身。这位善男子也能有如是的功德,给众生一切的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菩提分”法就是觉悟的道,觉悟的道很多,在法相上经常说的是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八正道、七觉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四正勤、四如意足。在这里是总说的,形容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有这些功德,他给众生的不只是世间的七宝而已,而是法财。

  “譬如大宝妙高山王,善住坚固,无缺无隙,此善男子亦复如是,善住一切不共佛法。由不弃舍诸众生故,名为无缺,一切善根皆善施与诸众生故,名为无隙,譬如虚空,一切众生皆所受用,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一切众生皆所受用,此善男子成如是等无量无边诸功德法。”

  “不共佛法”,是佛所具足的。四无畏,那是不共的,一共有十八不共法。具足了十八不共法,只是不跟凡夫共的,不跟二乘共的。其实这些大菩萨都具足的,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是不弃舍的;我们就不行,对待自己的子女,要是他们不孝顺或不听话就弃舍了。朋友之间稍为不如意,都要弃舍,或者对哪一个恶众生,我们会感到厌烦。

  住的时候,要挑选上好的地区,这也是弃舍的涵义。对于六亲眷属,我们都要接近好一点的。所谓好一点的,就是他不坏,不乱搅。如果以菩萨的眼光看,愈是这些众生,他愈是度化。最坏的众生是下地狱的众生,地藏菩萨到地狱去度这些众生。所以,他度化众生是没有嫌弃的时候,甚至做了五逆十恶的众生,他都要想尽一切方法来度化,使他们能够种上善根,能够学习佛法,能够得到出离。只要有那么一点的缝隙,他都能够渗入来教导,不让众生堕落下去。像什么呢?像虚空似的。虚空是平等利益众生,谁都可以去,他是没有吝惜的。我们活在虚空当中,地藏菩萨就像虚空那样子的对待一切众生,满足一切众生的要求,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受用。

  地藏菩萨成就了佛所赞叹的无量无边功德法。为什么佛这么样赞叹地藏菩萨呢?为的是要说佛的大集十轮。因为赞叹地藏菩萨,使大家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心增长兴盛,只要一闻到地藏的名号,就产生了一种殊胜感、亲切感、希求感,希求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能够使我离苦得乐,所以一切危难都可以求地藏菩萨。我们有些道友感觉自己的愿太多,或者太啰嗦,或者说求这样又求那样,“地藏菩萨不觉得厌烦吗?”有人这样问我。我说:“《地藏经》上已经指出,你纵有千百万亿那么多的希求,地藏菩萨也不会厌烦的,但是有一点,你得至心,至心就能得到相应,如果你不至心,就像没有一样的。”这叫因缘法,因缘遇到了就生起。地藏菩萨是要给一切众生助缘的,成就我们,使我们离苦得乐,但是我们没有那个因。

  地藏菩萨是普遍加持的,但是在这个地球上的六十多亿人口,恐怕有太多人没有听过地藏菩萨名号,纵使听到名号,也生不起信乐心,没有去求他,也得不到这个愿望。没有这个因缘,怎么能得到呢?连名号都不得闻呢!所以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说:“如果不至心,虽念我的名号,等于没有念;听到我的名号,不名为闻也等于没有听到。”这个涵义就是你跟地藏菩萨这个因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听到名号,你没有什么信乐心,没有感觉到他对你能产生什么利益,因此就叫“不名为闻”,虽然听到等于没有听到是一样的。尽管他有这么多的功德,普遍利益一切,如果没有生起信乐心,乃至不能至心,那么,是不是完全没有功德呢?不是的。虽然听到地藏菩萨名号,或者拜忏不至心,连下下至心都没有,但是你已经种下远因。功德是种下了,种子是种下了,当你再次遇到,就会生起信乐心,又生起精进心,渐渐也就成熟了。

  像大家之所以能够这样拜忏,都不是一生两生,而是多生结的因缘。从此更能增长,今生你就能离苦得乐,自己对佛法能够有所了悟,要经常注意这样的一个问题。因缘遇到了,你一定要承当,无论是苦的、乐的,因缘已经成熟,你现在受到的,要承当。过去了,因缘没有了,要放下,这就叫做解脱;因缘会遇时,应该自己受果报;你不想承受,推也推不了,更增加烦恼,更增加灾难。你承当了,就会减少。

  一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要放下,不要总是留恋回忆;也就是每一个人在心中,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还在留恋,这对我们的害处非常的大。所以要知道因缘所生法,一切都是假的。可是地藏菩萨启示我们的,就是一个总的方向。要是有这样的心情,懂得这种道理去学法,你容易悟、容易进入,不然的话很不容易进入。

  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卷,就是讲因缘所生法即是空的意思,讲一实境界。这个地方是赞叹地藏菩萨,我就略说这么几句。因为地藏菩萨所成就的功德,不是一般菩萨所成就得到的;这是因为他的愿力,而且时间是过数量的,地藏菩萨早就成就了。前面佛赞叹地藏菩萨,说他的成就,说他的发愿久远,就拿弥勒、文殊、观音、普贤比较,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四大菩萨,这是使我们对地藏菩萨生起殊胜感。

  “时诸大众闻说地藏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称赞功德,皆获希奇,得未曾有,尊重恭敬,皆大欢喜,至心谛观地藏菩萨,目不暂舍。尔时世尊重显此义而说颂曰:”

  大家都感到真正的希求,“皆获希奇”,有殊胜的意思。“得未曾有”,过去未听说过,对地藏菩萨产生了尊重恭敬,生起大欢喜心。“至心谛观地藏菩萨,目不暂舍”,观察地藏菩萨德相。地藏菩萨来到在会中,大家就这样观察他,谛观德相。无论是修观音法、修文殊法、修普贤观法,在《法华经》最后一品是观普贤菩萨,我们修每一法都如是,在这里你必须观地藏菩萨的相。无论你请了纸像也好,瓷的也好,乃至铜铸的也好,随便哪一尊像,只要感觉很庄严,殊胜感生起的时候,你就要观想。就从他的宝座开始观起,或者是莲花座,或者是在九华山地藏菩萨座前那只狗—善听,从那只狗身上开始观想也可以。最好是先观莲花,地藏菩萨坐在莲花上,观那个莲花的光明,乃至地藏菩萨跏趺座的光明;再观察纵身的光明,观察头部的光明。由下往上观,经常这样观想,让地藏菩萨的光芒住到你的顶上,地藏菩萨面相,入到你的心脏之中,你的心脏有莲花瓣,自己去观想,就观想成熟了。先是度你,后来跟你合而为一。

  你这样观想,再加上诵《地藏经》,久而久之,你只要一作意,地藏菩萨就在你心中,别人看见你,或者你在说话,帮助别人,给别人回向,地藏菩萨就会加持你。自己没有什么力量,但是因为你这样观想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入到你的身心,地藏菩萨力量就跟你合而为一。所以,别人能得到好处。这些与会的大众都是大菩萨,他们对于佛如此赞叹地藏菩萨,感觉很稀奇,从来没有听过,得未曾有,所以尊重恭敬,皆大欢喜。

  谛观地藏菩萨,“目不暂舍”,就是目睛不瞬息,即专注一境,思想已经专注了,目不暂舍跟目不转瞬是一样的意思。佛恐怕与会大众没有完全注意到,所以重复说一遍。以下一共有二十四诵,一个诵是四句,就是重复赞叹地藏菩萨。我们现在解释这个发起的〈序品〉,还没有讲《十轮经》正文,只是在要开始讲这部经之前,地藏菩萨先赞叹佛的功德,互相酬唱,让与会大众生起清净信心。佛恐怕大众还没有听清楚,又用偈的题材再重颂一遍。

  “地藏真大士,具杜多功德,现声闻色相,来稽首大师。”

  这是第一颂。“地藏真大士”,真大士者不是冒充的,也不是假的。真的意思,就是已经证得了一实境界,已经证得了真如心,已经证得了法界性,这个“真”字是这样说的。“大士”是尊称,“杜多”的意思就是能够除去一切尘垢,能够除去一切烦恼,把一切烦恼变成功德。在我们是烦恼,在诸佛菩萨就是功德,他就以此度众生。

  但是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声闻相,为什么现声闻相呢?声闻要持比丘戒,戒相清净。但是他示现的相很多,前面讲了很多,不过,在这个法会当中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声闻相。“来稽首大师”,即来向佛顶礼,大师是指佛自称的。

  “施诸众生乐,救脱三有苦,雨无量种雨,为供养大师。”

  把一切快乐施给众生,这叫与乐,是大慈悲心;慈能与乐,施给众生一切快乐了。众生都在苦恼当中,他怎么能快乐得了呢?众生的苦恼消失了,他就快乐了。我们走夜路时,没有灯光,听到怪声怪气的,又怕鬼,又怕是野兽。前面说过,地藏菩萨示现光明,像月亮似的,就不恐惧了,就不会误入歧途。这不是很快乐?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三有的众生,都在苦难中。雨无量雨,不是下大雨,而是雨无量的珠宝、衣服像下雨那么样多。为什么呢?“为供养大师”,供养佛。

  “天帝无垢生,观察四方已,合掌恭敬住,赞请于大师。”

  这是佛说的,佛说在会中有位无垢生天帝释,他看见四方所有的与会大众。大家对这件事有点怀疑,也就是不明了的意思。因此,这位无垢生天帝释,他看看四方,大家希望了解,他就合掌恭敬,住于佛前,赞叹请佛说,为什么天雨这么不可思议,每个人手上都有如意珠,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相呢?就请佛说法。

  “我见世尊众,末尼宝光明,遍照诸佛国,无不皆明了。”

  这是无垢生天帝释向佛说的话,他说:“我看见每个众生都有末尼宝珠,末尼宝珠放光明,乃至这个光明照到十方国土,一切国土都显现,好像眼前一样,也就是这个光明把诸佛国土的世间相都照明了。”

  “六通照世间,今当来至此,勇猛名地藏,现出家威仪。”

  一般都是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等五通,不过在这里加上漏尽通,就是六通。现在地藏菩萨来到这儿,“勇猛名地藏”,是说他修行利益众生的事业,非常的勇猛精进。但是他现的不是菩萨身,而是出家的威仪,这是回小向大的意思。因为这个大集会中有过数量的声闻众,地藏菩萨现的是声闻像,主要是度这些三有苦的众生,以及还没有回向大乘的声闻二乘。所以他示现的是同类。

  “七圣财伏藏,无畏佛音声,诸菩萨胜幢,众生之尊首。”

  七圣财,有时候也叫七财,是七样财宝。有时候叫七德财、七法财,总之,就是七种圣法。圣法就是殊胜的法。哪七种呢?就是信、戒、惭、愧、闻、布施、定慧。摄心不散,就叫定。摄心不散乱,不昏沉,这本身就不是财富所能买到的,这就叫财。这个财是法财。摄心不散乱,并不是不明了,而是能照了一切诸法,用般若智照一切法。第七个财,是定慧财,不但不散而且能照了一切,照了诸法,这叫七圣财。这七圣财所含藏的宝藏,是埋藏在地底下的。埋藏到哪里呢?埋藏到众生的心里,地藏菩萨能够帮我们挖掘出来。或者说地藏菩萨,就含藏这七种财。众生只要对他恭敬供养至诚恳切的礼拜,就能得到。

  第一个就是信。“佛法,唯信能入”,没有信是入不到的。信必须得有力,没有力量,你得的福报是世间福报。信要是产生力量,就能生起作用。我跟大家说过好多次,最起码你能够觉知自己,若生起烦恼,马上能觉知到控制住,让那个烦恼消失,不随烦恼转,这个信就有力量。觉知这个念头不对,马上就使这个念头止住,不再相续。觉知前念起恶,能使后念不再起,这样就是有力量了,不过这仅仅是初具信心。如果你是过去多生有善根的人,这一生虽然是从来没有闻到佛法,或者突然听人讲,或者有人跟你一说,身上的毛孔就张开了,那就是说明你过去的宿世善根深厚,一闻就能进入,这叫有信了。佛在世的时候,那些大阿罗汉,一闻到佛的法音,马上须发自落,出家了;心开意解,证了阿罗汉果。见思烦恼通通断掉了,这才真正是具足信力。如果没有这种境界相,我们就要修行。

  要证得这个信心,得修一劫,需要一劫的时间了。以小劫为例: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岁减一些,再过一百年再减一些,减到人寿命十岁,八万四千岁就进入八万四千的一百年。那么过一百年减一些,过一百年减一些。减到人寿十岁,再从人的寿命是过一百年增一些。过一百年增一些,一增一减,才算一劫。就说小劫,你要修得信心的话,都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你也别以为太长,好比人的寿命,四天王天的一天,人间是五十年。那么四天王天的寿命是五百岁。第二天是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第三天是夜摩天,夜摩天的一天一昼夜,是我们人间的两百岁,夜摩天的寿命是两千岁。第四天是兜率天,我们人间四百年是他的一昼夜,他的寿命是四千岁。

  现在释迦牟尼佛入灭了三千年,仅仅是忉利天的八天。所以道宣律师在受天人奉供的时候,就问说:“释迦牟尼佛入灭了,现在在什么地方?”天人:“你说的是哪一位释迦牟尼佛?”大家听这问话的涵义,是释迦牟尼佛有千百亿,你说的是哪位释迦牟尼佛?他说:“就是我们这个南瞻部洲,这个娑婆世界。”天人说:“我看到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入灭,他还在讲经。”

  天人看的跟我们看的不同,所以我们的感觉是很长,像活了一百岁,很长很长;可是四天王才两天,人间一百岁就只有他的两天,两昼夜。对于时间的问题,大家应当这样认识。在修行的时候,修二十四小时,他看到才是一会儿,很短暂的时间。所以,天人看见我们一天到晚在懈怠,这一百年尽是在玩,没有看见你在修行。天人是不接触你,他看见人间是脏的。他下来给道宣律师送饭,是因为他看见那个地方是清净的,有道者的地方是清净的。用眼睛看不容易,我们看见佛堂很清净的,很殊胜的。不信佛的人到这儿来看,觉得很凄凉的,很不好。像大庙都建在深山里头,毫无人烟,要用爬的才爬得上去。我们朝五台山觉得很殊胜,不信的人看见觉得很破烂。我们看见护法神,应当很庄严的。我们看那塑像,塑得庄严很感动。他看见:“唔,这尊塑像的艺术价值很高。”他是从另一种眼光来看的,一切的事物,每个人看法不一样。

  而这个七圣的伏财伏藏,信心、持戒乃至于惭愧、定慧,这都是圣财,这叫法宝。“无畏佛音声”,佛的音声是四无所畏的,是无量的,是无尽的。这是法,这是赞叹地藏菩萨的,因为地藏菩萨也具足了佛的音声。“诸菩萨胜幢”,幢幡宝盖就像代表一个国家的国旗似的,菩萨就是殊胜的法幢,建立法幢,是给一切众生作示导的,就是这个涵义。“众生之尊首”,为一切众生所尊敬的。

  “解脱宝所依,福海具精进,悲意乐聪敏,救苦诸有情。”

  把解脱形容得像宝一样,地藏菩萨是一切解脱宝所依赖的。地藏菩萨是我们可以依着求解脱的,我们求解脱宝的人,就要依靠地藏菩萨。他那种精进的力量,勇猛精进,所求的福德智能,像海那样深,像海那样广。“悲意乐聪敏”,悲意就是他的大悲心,悲意就是大聪敏大智能。我们总想着,悲能拔苦,我们希望地藏菩萨拔除有情的痛苦,希望自己能够闻法,能够有智慧,聪敏是智能的意思。而我们要跟地藏菩萨结合,地藏菩萨的大悲,是给一切众生智能,让一切众生都有智能;有了智能,才能离苦得乐,他才来救度。诸有情面临苦难的时候,众生才能信仰,才能持受。

  我们尽管学了《占察善恶业报经》,也有人学了很久,但是可能连占察轮都还不会用,即使会用,也不会相应,因为他没有生起那种至诚心。我曾经跟大家说过,学《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半卷,要多看一看经文,然后再去掷占察轮。不看经文就去掷,就像掷铜板、掷六爻卦,不会相应的。要礼拜,要称诵名号,如果不相应,就再拜;那就是消业障,不管相应不相应,你就是礼拜。称诵地藏圣号的时候,罪业就消失了。

  一切佛法都告诉我们一种方法,怎么样离苦得乐?我很缺钱,地藏菩萨可以满足你的愿,资生资具。你要求洋楼,多拜拜地藏菩萨。你想拥有宝马汽车,或者奔驰汽车,只要是你喜好的,或是想要达到的目的,就叩头,求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能给你。他不一定通过哪一个管道给你。在大陆上有好多人就希望天上掉下一位从美国来的亲戚,把他救了,给他好多钱,又给他开个铺子,有没有这种事呢?不但有,也确实不少。但是这只是眼前的快乐,过了就没有了。

  求地藏菩萨给你的快乐,可不是这样,是了生死,使你开悟,要是通了,你会因为拜地藏菩萨,使你在梦中,感觉到这件事将来结果会怎么样。但是你不能说,要是说出来,可能要受到护法神的责备。因为你不是证得的,而是地藏菩萨加持你,称圣号受加持的。你心里生出这么一念之明,自己又会遮盖住这个明。所以得到的往往不许说,这样你的心才会得到。继续求,就能救拔你的苦,给你智能,使你明了一切。

  “与怖者为城,如明月示道,生善根如地,破惑如金刚。”

  “与怖者为城”,恐怖是形容词,现在没有城,城都毁了。现在的战争没有前后方的差别,修再高的城墙也挡不住了,飞弹是从空中来的,知道吗?飞机从天上掉下来的。这里说的“城”不同,我们的心有座城,我们的心城是什么样子?假使念地藏圣号,地藏菩萨就做出一座城,使你无所畏惧,没有恐怖感,就像有城墙保护一样。地藏菩萨,就像明月,示给你道路;这是重颂长行。前面说过,使你生起的善根不动摇,像大地那样子,因为我们做善事没有根,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可能后悔。有这种事吗?有,还很多。有的道友,勇猛善心一发,舍宅为寺,把他家里舍了,全作了寺院。以后自己连住处都没有了,连饭吃都没有了,他就后悔了,想那时候该留一点儿。那样子就前功尽弃。有没有功德呢?有是有,解脱还是不行。有没有反悔?有反悔。《十轮经》专门讲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布施给三宝,后来亲自看见这位和尚作坏事,你就很懊恼;想起那时候怎么布施这么样一位和尚,这样一想功德就没有了!不管他如何,你供养的是三宝,他代表三宝。释迦牟尼佛跟地藏菩萨,专谈这一个问题。你供养了,因缘成熟了,你所做的一切事过去了,过去就算了,不要再把它拾回来,过去已经过去了,功德已经成就了。跟你的修行一样,到了第一步,第一步成就了,你就把它扬舍,必须再做第二步。你要是紧紧抓着第一步不放,第二步就进不去;必须舍了才能进入第二步,第二步成就了,第二步也丢了,就进入第三步。一直到你究竟成就了,一切都具足,千万莫后悔。

  凡是你投入的东西不要后悔,功德已经成就了。对方怎么样,都跟你没有关系。你做的是供养三宝,供养这间庙。我刚刚才供养,就发生战争,一个炮弹给炸毁了。你心里懊恼说:“我刚才供养的怎么就毁了?”刚供养的因缘是成熟了,功德具足了。你供养的时候,供养已经成就了,天上的宫殿也给你修好了,是炸不毁的,只是你看不见而已。所以不要再去回顾,因为你已经向前进了,具足了。

  你要是生到夜摩天,绝不会留恋四天王忉利天,因为夜摩天比四天王忉利天开阔得很,他的功德、庄严就不同。可是如果你生了极乐世界,仍要想着娑婆世界,这个跟那个不同,因为你要回来度化众生。因为这儿跟你有缘的人还很多,他们还没有明白。等你明白了,再回来,娑婆世界已经不是娑婆世界,就跟极乐世界一样。要看什么人去看,地藏菩萨到地狱是不是看见那样的地狱景象呢?不是,他会把它度了。所以说:“生善根如地,破惑如金刚。”一切迷惑是由金刚智能而来的,一破一照,就没有了,化解了。有智能的光明一来,黑暗还会存在吗?如果把电灯关了,我们的屋子就是黑暗的,电灯一打开,黑暗就破除了,涵义就是这样。

  “能施解脱宝,如水漂众惑,烦恼热为盖,愈疾如良医。”

  能施就是能布施,能布施就是这个人非常的解脱,看得破,放得下的意思。解脱很不容易,因为金钱是资生的工具,在智者看来,他用这个来利益众生,必须是解脱的人,才肯布施。六度万行,布施为首,布施是舍,要从心上舍,不要只注重在物质上,能布施才能解脱。最难舍的是自己的身体,最宝贵的也是自己的身体。现在要是有三个人,他向我来要求布施,或者要眼睛,或者要心脏,我现在不能给他们,因为我还没有具足这个舍心,也没有达到这种道力,所以解脱不了。要是大菩萨,你求什么,他都舍给你,连自己的身体都舍,何况是国城妻子?〈普贤行愿品〉就经常讲到,像那些宝物,你都能施舍给一切众生,这是解脱。

  我们的惑业,就像水上漂的一样,不要认为是真实的。很多人执着:“我的业障重呀!”经常挂在嘴边上,这样是修不成的,或者什么事没有得到,或者受到什么灾难,第一个想到就是自己的业障很重!业障就是你的惑业,起惑造业,就像水上浮漂似的,不是真实的,不要把它看成真实的。你要是忏悔了,业障就消失了。

  别认为自己的业障还很重,如果尽想着自己的惑业还很重,那么就一直很重,压着你,就永远解脱不了。布施也好,持戒也好,总想着自己的业障重:“唉!这件事我怎能做得到,我的业障很重。”一句业障重,就成了掩饰的理由,这是不可以的。业障本来是没有根的,惑业一起生,你要念地藏菩萨圣号,念到真诚,其它的法门都没有修,就是持名。你也没有念《十轮经》,也没有念《占察经》,就念一个圣号,都可以的,但必须念到至心。

  烦恼是热恼,有几种热恼?烦恼生憎恨心,或者思想想不通睡不着觉,愈睡愈失眠,愈失眠愈翻身,心里烦躁得不得了,都是热恼。凡是烦恼,就是热的,像盖上一条棉被似的。盖有五盖十缠,有烦恼盖,盖住你。要是幢幡宝盖,佛的宝盖,那是圣境。这个盖是烦恼,烦恼热的,把你盖到里头,你的气出不来,透不过来,解脱不了。地藏菩萨除烦恼,就像除去热恼一样的,把你的盖给揭掉了。你有病了,地藏菩萨就像一位很好的医生,一帖药服下去,你的病就没有了。

  “一日称地藏,功德大名阁,胜俱胝劫中,称余智者德。

  能解诸众生,一切烦恼缚,至健行定等,诸定之彼岸。

  十二缘清净,诸智如虚空,破无边佛土,诸有情暗聚。”

  你一日称地藏的名号,就具足了。你念一声的时候,一声具足地藏菩萨圣号,念十声你也具足十声的地藏功德。如果诚心这样念,只念一天的地藏名号,胜过一劫当中称其它的有德者,这个包括称其它大菩萨的名号。

  “十二缘清净”,十二因缘属于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名色,名色又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爱,爱缘取取缘有,这是十二因缘,就这么轮转下去。只要是念地藏菩萨圣号,跟地藏菩萨学,十二因缘就清净了。我们这些业惑,就是因为起惑造业,业就把你系缚住,系缚住就受苦。现在不造业,不起惑,业就系缚不住你,自己就能作得主的。不但自己解脱,而且能够觉到一切众生的烦恼覆。自己闻到法,还要向别人说。像我们的道友,介绍很多亲友,使他们信佛闻法,这就是帮助众生解脱。

  “健行定”,是一百零八定当中一种定的名词,有“健行定”,“健德定”....,这是属于定的名词,有一个定都可以到彼岸。但是九次第定,六欲天定,就不成了,这种定是圣定。圣定,我们在后面的经中会讲,就是依“数、随、止、观、转、净”这六法。在天台宗是“数、随、止、观、还、净”,有还原返净的意思。六妙门讲的是浅的,《十轮经》讲的是深的。我们是浅的深的都讲一讲。

  这部经之所以长,就是因为有好多修行的方法。因为是修行的方法,我们必须得照这样做,学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每天都碰见好多问题,心里观照不同,你的认识与观感就不同。你必须会做,必须得如是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像地藏菩萨这样的有智能,我们还达不到。

  “诸智如虚空”,可以是“虚空即诸智”,也可以反过来说。虚空的空,我们把它比喻为般若。在佛经上,只要一讲空义,就拿虚空来比拟。其实这不是虚空,虚空里头能容纳一切,你有智能,是把这些惑都破除了,并不是把这些惑、这些物质消灭了。如果花瓶是空的,我们并非把花瓶砸烂了把它丢掉了,才是空的,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当体知道它是空的,因缘和合的。这些花当初不是同一株花生长的,而是插花者,供花的人把它们插们在一起的。至于这一朵花,它有它的水份,有它的物质,都是因缘和合的,没有一法是真的。因缘和合了就生,因缘别离了就灭。缘生的时候,就承当。看这一盆花就承当,缘灭的时候,这花都灭了,都谢了,就放下,没有了,花都丢了。不要再眷恋舍不得,就是这样。

  家庭也如是,父母妻子,有因缘聚到一起,大家就这么过。我说长一点的时间是一百年,到那时候也都要散的,散了就放下。不要还紧紧执着,这辈子放不下,又执着来世;来世又放不下,所以不能解脱。就是因为这样才不能解脱。不知道诸智像虚空一样。

  “破无边佛土,诸有情暗聚。”主要是无边佛土中的一切众生,黑暗聚集在一齐。这个暗聚就是业。业太多,烦恼,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结使结在一起,让你破不出去。这十个结所生的业可多了,无穷无尽。贪,贪什么都叫贪。对于佛法,你要是真正能入进去,般若智一照,色受想行识一切都是空的。凡是有形有相,语言、文字都是假的,都是空的。

  但是我们没有达到这一步的时候,还得加上语言。明了文字之后,才去破。当我们还没有证到那个境界,不能离开家庭,要是不要家庭,不管小孩子,就去听经,这可不行,你这样子去听经是得不到利益的。人在这儿,心还惦着那儿,心不在焉。你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而“世法诸法味,世间常相住。”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你懂得诸智如虚空,懂得这个道理,才能破除无边佛土有情的黑暗聚(聚是聚集义),才能消除因缘所生的一切业。地藏菩萨不会在那个佛土当中,他是无穷无尽的。

  “随诸土入定,四静虑等流,普令诸有情,入定除惑热。”

  “随诸土入定,四静虑等流。”静虑就是思虑的意思,定的意思。等流是平等,同时进入的。苦、集、灭、道四谛法,四法本身就是定;谛就是如理,能令一切有情,入了定,把这些惑、热恼、烦恼都除掉了,不只是现生的。

  “众生宿恶业,刀兵病饥馑,随所在恼害,皆能令解脱。”

  因为众生的业感,感招了风灾、水灾、火灾,那是大三灾。现在的刀兵、水火、饥馑是小三灾,因为众生的业感,现在这种灾难,特别的多。往后会越多,这仅仅是开始。我活了八十多岁,打从记事那天起,就感觉这个世界没有好日子。东北那时候土匪跟军阀打,完了,南北战争打。后来又是日本人来打。大家回想一下子,哪一天安定过?这只是刀兵劫。

  病,谁没有害过!有很多病是治不好的。饥馑瘟疫,有的地方害了,他知道,有的地方没害,他不知道。这种的疾病、刀兵、饥馑,每一种都包括无量的恼害。你一念地藏菩萨圣号,一求地藏菩藏皆令得解脱。这是佛赞叹地藏菩萨,功德究竟有好大,你有什么灾难,一求就好了。

  “众生五趣身,诸苦所逼切,归敬地藏者,有苦悉皆除。”

  “众生五趣身,诸苦所逼切。”原本是六趣、六道,这里是说五趣,少说一个。我们这个身体,在你生命尽了,趣向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道,并入五趣当中,有人修罗,有天修罗,有鬼修罗。六道,有时候只说五趣,也就是把阿修罗道并到五趣里头,他是非天非人。凡是五趣的众生,都会受到那些苦难的逼迫。如果归敬地藏菩萨,“有苦悉皆除”,所有苦难都能除掉。

  “众生乘苦轮,展转相违害,归敬地藏者,皆住忍慈心。”

  我们乘的这个轮不是好轮,而是苦轮,互相的违害,展转违害。如果归依地藏菩萨,能够彼此不伤害,我也不伤害你,你也不伤害我,都能有大慈悲心,互相帮助。以前的贤者,想的很好,说是民有民治民享,可是谁做?那样就不相违害了吗?贫富同均,大家共享快乐,结果是你们几个人苦一点,我乐一点,多数情形是这样,哪会想到别人?都是想到自己,都是互相的违害。越是这么相违害,苦越深重,永远不会停息的。归敬地藏菩萨之后,他心里的热恼就平息了,生起一种慈心。

  “十二缘所怖,追求苦所依,归敬地藏者,皆安住无畏。”

  我们前面讲的十二因缘法,无论是过去世的、未来世的,总的来说,反正是你心里头一动,起业了,这个叫业相。这个业相不会停止的,它会转变的,这个转变叫转相,它就在自心的相境界。业转相三相,完了,就执取相续。执着名字,完了起惑造业。所以这个苦轮是互相的迫害,这是可怖畏的,所以不要起业。不造业就不起惑,也就没有恐怖了。我们之所以会造业,就是因为有这个身体。身体要吃要穿,同时也要求舒服;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找舒服,怎么舒服怎么做,不管别人舒服不舒服,你帮助我就行了。人人都是这样打算,互相的争夺;越追求,苦就离你越近。你本来是追求快乐的,但是越追求,苦越多。要想离苦,就要修法。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法门,念地藏菩萨就好了,你就无所畏惧了。

  “若乐修诸福,正念戒闻慧,归敬地藏者,所求皆满足。”

  你求福德、求智能,要产生正念。念什么呢?念戒、念法。念法就是闻法,闻法就生出智能,也就是念慧。凡是归敬地藏菩萨的,你所求这些戒定慧都能满足,使你离苦得乐。

  “乐一一功德,工巧药种子,归敬地藏者,所求皆满足。”

  你喜欢作功德,或者愿意当医生、当科学家,愿意教工巧技术,可是没有这种智能做不来,就求地藏菩萨加持你,给你智能,可以发明创造。菩萨想利益众生的时候,必须懂得工巧明、医方明、内明、外明、因明,这叫五明菩萨。修五明菩萨,那是世间的艺术,你都得会,而且用佛教的大慈悲心来学习。归敬地藏菩萨,就能有智能,一学就会。

  “求诸谷药田,男女衣仆使,归敬地藏者,所求皆满足。”

  这一切都是现在我们所要求的,像种田的使谷物生长好,种药田的使药物生长得好。入山采药,像灵芝、人参,这些稀有的尊贵药材都能得到。希望有人帮助你,或者求衣服、找个好佣人,仆使者就是佣人。你开一间公司,找几个好的助手,好的职工,这都很不容易的。哪一个职工不想偷你,不想整你,不想害你?只要归敬地藏菩萨,所求的都能满足。

  “众德具相应,能任持大地,因兹诸谷药,润泽而细软。”

  为什么呢?因为地藏菩萨具足一切德,他是任持大地,这些东西都是从大地生长出来。因为滋润这些谷物、这些药材,生长起来就非常的良好。

  “诸烦恼所覆,乐行十恶业,归敬地藏者,烦恼恶皆除。”

  你被这些烦恼盖覆住了。伏覆就是盖覆你,你不想做好事,心里尽想作恶事。十恶业,身体要行杀盗淫,口里头就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不骂人,不会说话。必须骂人,他才说话。我在四川的时候,感觉他们是不骂人不说话的,并不是说真骂你,儿子跟老汉,都还说:“你这个龟儿子”,他成了口头语。我听得很托异,他说:“这是我的习惯,没有什么。”他不说龟儿子,就不会说话。开口就龟儿子,好像很习惯,可是我们听起来很刺耳,不论男男女女都这么说。

  还有东北,我最初当小孩儿时,一个地区叫拉哈族,大家可能没有听过。他们的语言简单到了极点,青年人称呼老年人,就叫老伙计,老年人称呼青年人就叫小伙计。就叫伙计那两个字,不过不是我们发伙计的音。我问他们的涵义,他无法解释。儿子称呼妈妈跟爸爸通称老伙计,爸爸、妈妈称呼儿子通称小伙计。语言那么的贫乏,想多说几句话,都不仅。你要是变成了这种人,说苦不苦呢?跟牛马有什么差别呢?

  所以经上说与畜生无异,与木石无异。不明白佛法的人跟木头、石头差不多,跟畜生、牛马也差不多。

  “现作种种身,为众生说法,具足施功德,悲愍诸众生。”

  前面说地藏菩萨现了种种身,大家也看见了,总共现了四十二种化身。

  “假使百劫中,赞说其功德,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

  最后,释迦牟尼佛跟与会大众说他的功德,说一百劫也赞叹不完。“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大家应当都供养地藏菩萨,称诵地藏菩萨圣号。

  我讲了好多座了才讲完“序分”,还没有说到正题。

  “序分”的涵义,主要是让大家信地藏菩萨能够拔除我们的苦难,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相信。地藏菩萨也问佛很多问题,请佛解答。

  下次讲〈十轮品〉,就是“正宗分”,一共是八品。前面一品是叙述。后头一品是“流通分”。嘱累虚空藏菩萨要把这部经流通,很多人就可以得到利益,让很多有情众生得度。不过,虚空藏菩萨就住在空中,一直没有流通,现在又遇到因缘了,大家可以共同学习。

  序品竟

--------------------------------------------------------------------------------------------------------------------

更多梦参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净土宗人之著作:1978 赞阿弥陀佛偈(后魏 昙鸾撰)

净土宗人之著作:1979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唐

净土宗人之著作:1980 往生礼赞偈一卷(唐 善导集记

净土宗人之著作:1981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后五篇文章

梦参法师:《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3)

净土宗人之著作:1977 净土疑辨(明 袾宏撰)

净土宗人之著作:1976 西方合论(明 袁宏道撰)

净土宗人之著作:1975 净土生无生论(明 传灯撰)

净土宗人之著作:1974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明 妙叶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