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土宗文集: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宗文集: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

   自 序

  附[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897页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失其扼要,而复又生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174页

  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若是凡夫,欲仗自力修持其它法门,欲了生死,其难如登天也。——《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168页

  自 序

  净土法门在近四、五百年的中国佛教中,一直是个流传广远,弘扬普遍的法门,直至民国以来,各宗共弘的盛况依然不减。然而由于近一世纪来的世局不定,已使得近代的佛法义解,呈现着衰微不振的现象。影响所及,净土法门的弘传与解说,也一直处在一种顺古、通俗乃至频炒冷饭的情况中而无法改变。固然佛法的正义古今皆同,并无异说或新解可求,但论及弘扬,却又不得不有“时代因缘”之考量。一味地拾古人牙惠,除了不能契合时代和众生根机以外,更显示了这一代僧伽,在住持佛法这件事上的怠惰与失职!

  在资讯快速流通,各类传承之佛法已普遍而大量地互相交流、影响的今日,净土教的弘传,已不能再以孤芳自赏,或自说自话的方式为之。经云:“未法众生,处于五浊。”人们分别心重,信根薄弱,他们看多、听多,可是却思想杂乱、生性多疑,难以信入法门而坚固实践。因此今日佛法之弘扬,若单以突显自宗或贬抑他宗的方式进行,不但成效不彰,而且也不符合佛教的需要与佛法的精神。今后唯有以更广大的心量,从比较和吸取他宗的优点当中,将自宗的教说,立基在更广大的佛法基础上,而又不失本宗的立场,才是廿一世纪传扬佛法的通途之道。

  《净土深义》之讲说,正是鉴于长期以来,台湾净土教的修学与弘扬,或一味地遵古、应景,而了无时代新义及实修效益;或教义混滥、以偏盖全,而思想狭隘、排拒他宗;或学者、修者于教义茫然,信行不固等缺失,而思有以改善。谓之“深义”,并非讲者有何创发,乃为有别于一般对白衣启信为主的通俗解说,今则以出家众为主要对象的净土法门介绍。讲说中,希望透过经证的方式,以提醒净宗行者(尤其是出家人),如何以大乘正见为基,而生信、发愿、立行、以至不退。如此说理既然稍深,故权且立名如此(净土深义)。此中,对于摄生三愿之阐发、分析、品位关系之判别、比较,乃至《无量寿经》之会本可否,及真宗学者对中国净土宗的批判之回应等,皆有论及。今以音带补充讲义重新印刷,将与音带一同出版之缘,作序述其大要如上,愿见者、闻者同沾法喜云。

  时维

  佛历二五四0年(1996)季夏

  愿心法门 释法藏

  讲述于台中·大坑

  内容大要

  本讲座以僧伽为对象,以彰显净土教法之体、用为目的,有别于以一般信徒之启发信心为主的通俗讲演。讲中尝试用经证的方式,来深化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从而体会其不离圆满大乘,而又超胜通途大乘的深义所在。同时亦借由往生三愿之比较分析,来认识此法门之所以三根普被,而又圆具妙法的原因。此中更于自、他二力的分别及往生品位的高低,也有精要的提示。对于想再深入净土法门堂奥的缁素大德,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各位比丘、各位比丘尼、各位居士大德:

  大家午安。我们从今天起用几堂课的时间跟大家共同研究净土法门。这次讲解净土法门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建觉老尼师最近往生了,促使我们几位常住出家众深深感到求生净土的重要,所以才有这个讲座的发起。我们希望这次讲解弥陀法门的功德,也能够回向给建觉老尼师往生极乐,莲品增上。

  净土法门跟学人的关系是很悠远的。我第一次进入佛门到现在的十几年当中,个人念佛发愿求往生的意志很自然的增强,从未有过改变。虽然我素以修归净土自勉,但我又感到净土法门很不容易被大家理解,更不容易让大家深信和起行,对现代的年轻人和知识分子来说更是如此。这固然是由于众生愚痴,而一方面也是因为众生对诸佛的深悲大愿确实难解难思。

  随着岁月增长,我对佛法的理解渐渐增上,我总觉得对于净土法门这样一个万修万人去的妙法,它的弘扬还有不够完善、不够彻底的地方。甚至于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对它还多少有一些迷惑或不了解。

  这几年以来,我曾经多次主持过佛七,多次讲解过念佛法门,可是我对于自己的历次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一直没有满意过。一是因为没有适当的听众;二是因为净土法门确实是难解难思;三是因为我个人所学所修有限。因此,我对自己多次讲解从未感到抒心畅怀。

  与此同时,我们又常常看到净土法门在教内也被不少人误解,被草率地低估、轻视,又被随意地解释。面对这些现状,我心中多少有一种不忍与焦急。我们还看到修习净土的人对此法门的看法有的是得少为足;有的是立场过于狭隘,乃至失之偏颇;更多的人在认识上过于浮浅、笼统。这样下去,即使目前仍然有不少人在修习这个法门,因缘还算深厚,不过真正得到它真实利益的人,无论是解是行,已经渐渐地少了。往后随着人类知识水准的提高,而净土法门的弘扬宣说,如果仍停止在目前这样的态势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深化,那么可以想象净土法门势将沦为一种被人看作是所谓没有知识的法门,就有可能为人类所轻视乃至舍弃,那是可以预期的。

  因此,我们既忧虑净土法门没有被很好地弘扬,又担心广大的净土行者不能得到它的真实利益。所以今天希望各位以殷重心和难遭遇想来领受净土法门。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为我的担忧作佐证。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净土法门目前在台湾看起来貌似兴盛,实际上已经隐隐约约地种下了衰微的危机。台中有位很有名望的老居士,他终身弘扬净土不遗余力,他带出来的居士乃至后来出家的人不少。这位老居士在八、九十岁晚年时,曾经跟他周围的人说:“在台中这几十年,看到临终确实有往生瑞相的人不到十人,唉呀!往生实在是不容易。”我们相信他说这话没有骗人,可是,如果净土法门要真是这么难修,那么末法时代的众生究竟该依何法而能得救呢?

  古代净宗祖师永明延寿禅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这个遗教与上面的例子不是互相矛盾、冲突吗?而且眼前我们就看到很多人念了一辈子佛,临终时却仍然迷糊颠倒,这种事情不也是在佐证那位老居士的话吗?

  有一些弘扬净土的法师这样说:“念佛要一心不乱,持戒严谨,平常要多修福报,你才能往生,不然临终如何如何。”这让人感到修净土法门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有一些不懂净土法门的人说:“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只要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谁往生你看到啦?”更为荒谬的是有一位讲经的法师,他带着几位比丘去给另一位比丘临终助念,可是他并不相信助念,助念到一半的时候,据说那位比丘临终相貌并不好看,那位法师当场跟周围的比丘说:“你们看,这样子念佛怎么能往生?”好!所有那些助念的人都退了心,再也不念佛了。在他的教团里本来有一些学生念佛,因为他一再说不要死死的在那里念佛,弄得那些学生平常就不敢念佛,也不好意思念佛,好像念佛是很愚痴的事。各位,从这些来自出家人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在轻视甚至扭曲念佛法门。

  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念佛法门并没有在众生身上带来应有的坚固的利益。虽然今天台湾到处有念佛法会,到处有举办佛七,可是这些参加者真能坚信他临终时决定往生吗?是否还有那种疑惑和担心害怕?那些修习净土的人是否真实的修持净土,还是因为他没有找到适当的法门,而把修持净土法门当作一个暂时的过渡呢?他们是把净土法门跟一切佛法相对应起来修学,还是仅仅得少为足,抱着千经万论我不懂,我只好念佛这样一种逃避式的心理呢?今天看起来,到处都有净土法门,这是不是因为净土法门真正兴盛,为众生所好乐学习,还是因为它宗它派目前缺少弘扬的结果呢?我们不能只看到今天念佛人还不少,大家都这样念佛,我也就这样念,于是就认为净土法门就算兴盛了。

  各位,生死的事情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听清楚!生死这件大事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它只能考一遍,你怎么能够把这么严肃、这么重要的考试,交付给一个你并不很理解的法门去面对呢?如果你不能确定净土法门这样的修法绝对能使你往生的话,那你怎么能轻易、不负责任的将你的生命岁月投入到净土法门中去呢?你愿不愿意在你临命终时什么都抓不到,连一句弥陀佛号也念不下去,只是在无可奈何的万分痛苦中惊惶失措地走向死亡呢?

  如果说往生非得要别人助念的话,你愿意将解决自己了生死的大事托付给不可知的助念团吗?你能确定你临终时,一定有助念团来帮你助念吗?如果净土法门非得靠助念的话,那么弥陀本愿愿力能够说是无边吗?

  如果你对以上这些问题都搞不清楚,那你到底在修什么样的净土法门?你不过是懈怠,你在把你的生死大事当作儿戏一样丢给一个未知的法门来搪塞,随便塞住你那生命的空间!你说你是净土宗的行人,事实上你只是一个自我搪塞的人,因为你对自己修的法门都不清楚!

  还有一种人的说法是:“净土法门太好太好了,因为修其它宗派不能成就,我只能修净土法门,才能够成就。”我以前对居士们也常常这样说,可是现在要告诉各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并不是修其它法门难以成就,所以就要修净土法门。而是即使修其它法门也能成就,我还是要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好,不是通过跟其它法门比较之后得来的相对的好,净土法门的好是不需要比较的绝对的好。《楞伽经》上就是这样说的:“十方诸佛出世,皆从净土。”【注释:《大乘入楞伽经》第六卷中说:“十方诸刹土 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 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 极乐界中出”】十方诸佛如果没有净土的历练,就不可能成为圆教佛。十方诸佛如果不能成就极乐世界的净土,他顶多是通教佛、别教佛,就象十三、十四日的月亮,还不是十五日的满月。净土法门唯有佛与佛才能彻知彻见。所以净土法门不需要跟其它宗派比较,它是至圆至顿的法门。不是其它法门难以成就,而是其它法门成就的不够高、不够方便、不够直捷、不够圆满而已。

  还有人说:“反正别的法门我是没有办法修,我也不能修,所以我选择净土法门。”这个说法基本上是对的,也是事实。可是,对净土法门你也应该花点时间去理解一下呀!我们承认有一些人临终前并没有事先理解净土法门,仍然得到了它的利益。那么你是否今天对净土法门也不需要理解,仍然可以得到它的利益呢?这在理论上说没有错,就象你我出国乘飞机,即使你不知道飞机是怎样飞的,只要你懂得买票,你就可以乘飞机,得到乘飞机的好处。对于净土法门你不理解当然可以修,但是你必须修的正确,才能保证得到真实利益。

  今天之所以要讲解净土法门,并不是说你必须懂得它才能修,才能得到它的利益。就象有人这么说:“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要发大愿,与弥陀本愿相应,你才能往生。”可是你一个愿也发不了,怎么能发大愿呢?这样说法并没有经证,也不是弥陀的本愿。

  今天我为什么要讲解弥陀法门呢?那是因为怕你们在方法上修错了,这是第一;第二个原因是要破除我们内心的骄慢、愚痴,让我们能够完全的仰信和彻底的投归弥陀净土,在净土法门面前充分的谦卑景仰。如果我们不去理解净土法门,我们就可能会认为:“净土法门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会修密,我会学教,我懂得佛法,净土法门只是在那里念一句佛号,一点智慧都没有,我不修它。”这种人很骄慢。还有一种人会认为净土法门不需要怎么理解,只要好好念佛求一心不乱就行了,何必去听经求解。因为认识不正确,结果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得到一心不乱。不但如此,可能你在修行时烦恼很重,最后到临终时,你会说:“啊!完蛋了,我没有得到一心不乱,而且我这一生出家又犯了好多戒,又没有人帮我助念,我往生不了啦!”在临命终时就这样起了疑惑,结果修了一辈子净土法门,却得不到当生成就的利益而当面错过。

  今天讲解净土法门,并不是因为它必须被理解。事实上你虽不理解,如果修的方法对了,也一样能够往生。那么为什么还要讲解呢?就是要破除你的疑惑,尤其是要破除你的贡高和愚痴;其次是要扭转你修持净土法门的错误心态。让你建立起坚固的信心。如果你真正有了坚固的信心,那么你现在就可以离开讲堂,不需要再听讲解。往后的四堂或五堂课,都是为了这两个目的来讲的。因为你有了坚固的信心,即使你不听讲解,也能够在修学净土法门中得大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阿婆根本不懂得佛法,到临终时,一念善根,感得善知识现前,给她介绍净土法门,凭着她坚固的信心,仰承弥陀本愿,当下十念往生,道理就在这里。

  这样说来,它应该讲解,也不应该讲解,它应该讲解是因为象我刚才说的那样,是为了破除众生的颠倒和愚痴,为了让众生能够修对这个法门。它不应该讲解,这是因为没有人能讲解清楚,它太深奥了,只有佛才能彻知。想想看,无量劫来的生死流转,居然在十念当中一了百了,谁能信呢?或许到现在还有人不能相信。这里我给你们引用一句经文,法华三部里头第三部经是《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经中有这么一句经文:“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各位,累劫的生死在你的身上不过是象早晨的霜露,如果罪业是霜是露,它就不是真实的存在,因此在端坐念实相,修大乘的空观之后,它就彻底的消灭了,这叫实相忏悔。

  实相忏悔靠的是自力,可是弥陀有不可思议的愿力。这不可思议的愿力是如幻如化的,既然众生的罪业也是如幻如化,那么以如幻如化的愿力来消解众生如幻如化的罪业,只要众生一念仰承,刹那投归,那如幻如化的罪业就会暂时的不起现行,他就如幻如化的投入弥陀的本愿海中,他也就如幻如化的往生极乐世界。“净土生而无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累劫以来如梦幻般的生死能够刹那即灭。天台家有个比喻:“千年的暗室,光亮在一时。”如果我们把电灯带进千年暗室,刹那间就亮了。虽然是千年的黑暗,但是黑暗是如幻如化的呀!只要你仰承、投归弥陀的深悲大愿,刹那即是光明。所谓“不历僧祗获法身,屈伸臂顷到极乐”,正是指此。弥陀本愿之不可思议就有这层道理在内。我们千万劫来的无明暗室,只要你一念仰承、投归弥陀本愿光明,弥陀依于毕竟空义而起的大悲大用,摄受你那也是依于毕竟空义而得来的凡夫业身,就象以空入空一般,你就如幻如化的往生极乐世界,刹那之间,光明无量。

  这样说来弥陀法门跟究竟了义的大乘法门其实丝毫没有间隔。通途道的大乘法门重在说理,净土法门即是大乘佛法理体的用。通途道的大乘佛法即是净土法门的体,是净土法门的理论。净土法门是通途道大乘佛法的用,也就是它的实践。有了本体,有了理论,同时也有了实践,实践就是净土法门。理论是众生的罪业如霜如露,弥陀愿海如光如电,众生的生死如幻如化,无有涅槃,无有众生,无有诸佛,也就因为这样,众生只要一念投归,虽然是千年的愚痴,也能禀承弥陀的本愿,如幻的往生极乐世界,当生成就。这样讲来,极乐世界就是那如幻的大乘毕竟空义的终极表现而已

  所以印光大师赞叹净土法门说:“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这是说缺少净土法门,一切众生就无法趋入诸佛的大智慧海,十方诸佛也无法圆满度化一切众生。也就是说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最彻底的应用。净土法门有这么深的大乘道理在它的内涵当中,可是有几个人能了解呢?

  我们总是不了解净土法门如此深刻的内涵,总是把它看得太容易,说它反正没讲道理,哪个人都能修。有人说:“我们这样年轻,为什么要修它?修它没有智慧。”是的,我们承认,除非是宿具信根,否则,如果在修学净土法门的同时,不去修学通途道大乘佛法的原理来滋润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与信心,则可能因此而对净土法门无法认知,从而造成修持不得法的毛病,于是很难得到佛法的利益,接着你就会怀疑净土法门,说它不管用,你就会看到大部分人念佛没有往生,接着你就开始从不受用进而不相信,由不相信进而毁谤净土法门。

  因为净土法门这么深,这么难解难信,所以古代不少净宗大德劝谕我们在修习净土法门的同时,也应该修学通途大乘来滋润我们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与信心。可是,这个“滋润”的意思不是说必须修学其它佛法,才能得净土法门的利益。而是说如果你只是修学净土法门,由于它的内涵太深奥了,你可能无法立刻从它身上得到利益,所以你不如同时修学一些通途法门,比如说学点戒律、教理、以及你所好乐的佛法,这样可能让你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直接得益。当然在理上说,修学净土法门可以让你在生活中直接受益,但是由于它太深,你一下子可能用不上,因此才叫你这样做。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学习戒律或教理之后,你才有办法学净土法门,才能得到往生的利益。两者的用意不同,大家要善于分别。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修净土法门呢?因为你修别的法门,要想在今生了生死确实不容易。而净土法门由于它的高、妙、圆顿,能够直接让你在今生了生死,比如说在座的二、三十人,只要修的心态、方法对头,保证能够个个往生,不必等待他人的证明,万修万人去,这是绝对的。说到这里,问题就很清楚了,修学净土法门是直接让我们在今生彻底解决生死大事的。当然它并不排除同时学习其它佛法,只是你不要把它和净土法门混为一谈。只要你修的方法、心态正确,当然可以从净土法门直接得益,并不是非得要再学这个、学那个、修这个、修那个,才能往生极乐。

  你怎样才能把净土法门修正确呢?这是我现在要讲的主题。刚才的说法是让你对净土法门和其它法门的差别有一个普遍性的概念。在我介入主题讲说净土法门应该怎样修之前,先讲一下流传中的各种净土法门,以及我们对它们采取什么态度,给大家略作一番介绍和评析。

  在中国,净土法门得到了很大的弘扬和兴盛。受到中国影响的日本也有净土法门。受到印度直接影响的西藏佛教也有净土法门。今天以禅宗为主的韩国也有它的净土法门。乃至于一些台湾的出家人对净土法门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因此净土法门有好几种类别。我们以法门内在依据的不同来分别,净土法门大体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依自力修的净土法门;第二类是自力跟他力互相配合的净土法门;第三类是彻底的他力导向的净土法门。

  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所流传的净土法门是自力法门的代表,藏传佛教也有净土法门,最有名的就是颇瓦法,“颇瓦”的意思是迁识,密宗也把它叫飞迁法。修颇瓦法是运用观想,适当的气功和本尊的加持,然后配合愿意往生的愿力,让自己的心识在自力的牵引下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很明显这是自力的修法。他们似乎很少有所谓临终助念的事,而是以修颇瓦法作为往生资粮。不过西藏有一部分教派也研究净土三经,所以同样具有弥陀接引的观念。修颇瓦法是自己去,即使弥陀不接引你,你也要用自己的力量迁移去。

  中国的净土法门主要的是自力与他力相感的修法,就是自己要努力,求得弥陀本愿的感应,你修得越努力,弥陀佛感应就越快、越直接。最好你平常多多努力,做到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就能保证弥陀的感应确实。这就是自力与他力相感,也就是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的观念。不过你念佛功夫再深,也需要弥陀本愿相感,需要弥陀接引,才能往生。如果没有弥陀本愿,即使你念佛得到一心不乱,那也只不过是“得定”而已,仍然不能往生,这是他力。另一方面,你自己不努力,临终时没有强烈的信愿,就很难和弥陀本愿相感,所以要有自力。根据《观无量寿经》所说,要修净业三福,要持戒,要发菩提心,这些都是自力。你能这样修,就具足了往生净土的资粮,加上弥陀佛的愿力感应,你就能上路了。这好像是弥陀佛开飞机过来接你,但飞机票要你自己买。这和西藏的自力修法就不同,他们是自己造飞机,自己开飞机过去。

  第三种修法是彻底的他力,就是说弥陀佛已经把飞机准备好了,就停在机场上,飞机票就放在飞机门口,只要我相信弥陀佛这样的安排,只要自己走过去,就可以拿票上飞机,这是彻底的他力。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行者必须坚定相信弥陀本愿的安排,相信飞机门口有票,特别是行者必须有意愿上飞机。行者必须确定我临终时哪儿也不去,就是只去极乐世界!我坚信弥陀佛决不骗我,他的飞机早已准备好了,机票就在门口放着,只等我命终时去拿票,除了坚固那“想要去”的心以外,其它什么都不用准备了。所以,平日修持就要把信愿坚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在平常生活中熏修、坚固那“想要去”的心。这就是彻底的他力的修法。中国净土宗基本上都认同净土法门有这样三种修法。

  中国的祖师象善导大师、印光大师,他们比较强调他力的多。可是因为印光大师在中国近期出世,当然不能光强调他力,而是要说一下像“敦伦尽份,闲邪存诚”之类的话,教育信众平常要好好做人,其实印光大师是比较主张他力的。最早在中国主张他力修法的是昙鸾、道绰以及善导等几位大师。在东晋时代的慧远大师,他主修《十六观经》,是自力的修法。在唐宋之后,中国由其它宗派转修净土法门的祖师大德,最有代表性的是永明延寿禅师等,他们比较具有自力与他力相感的观念,所以中国的净土法门是三种修法都有,而以自他二力和合为主。

  日本的净土宗也分两类。一种是中国的传统修法,自力、他力和合,或偶尔强调自力,或偶尔强调他力。日本还有一种很奇特的宗派就是日本真宗,他们是完全彻底的他力,有时强调起来,与他宗他派有着水火不容之势。他们批评、呵斥中国传统的净土法门,对中国的净宗多少有某些伤害。他们认为中国的净土法门过于强调自、他二力的结合,这不是弥陀本愿,弥陀本愿是彻底的他力。也就是以上说过的:“只要相信弥陀佛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飞机票,只要你相信,一脚走过去,就可以搭上飞机去极乐世界。”中国净土宗虽说三种修法都有,但是在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的影响下,比较倾向于自力和他力融合的修法。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三种修法,我们今后怎么修呢?我个人采取的立场是这样的,彻底的他力并没有错,中国的祖师早就相信有彻底的他力,印光大师也是推崇彻底他力的,但是他没有把话讲得那么死,中国人的性格就是如此。中国人在中国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总是强调自己应该作适当努力的人生观。因此,中国净宗历代祖师不会像具有“天皇崇拜”思想的日本人那样去刻意强调彻底他力。即使他们看到弥陀本愿的彻底他力,也不会把自力放弃不说。总是要求净宗行者自己要做适当的努力。当然,弥陀本愿最妙、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正是在于彻底的他力。净土法门之所以难解难思,《弥陀经》上说它是难信之法,乃是诸佛不请自说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彻底的他力救度之法。

  那么,为什么会有自力的修持法门呢?我们又该怎样解释?那是因为有一类根机的众生,他们无法相信他力,也无法相信自他二力,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但是弥陀佛仍然对他们慈念不舍,希望他们也能往生,当然就会有自力的修学方式以应这类众生的机。净土法门为了接引三种不同根机的众生,尽度极乐世界,所以就有自力、他力及自他二力和合这三种不同的修法。

  以上我们约略地介绍了净土法门的三种修法,下面要说我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我今后要弘扬净土法门,对人讲解弥陀本愿,首先应该告诉大家,要理解弥陀本愿的摄受众生不舍的大悲愿力,要彻底仰承、投归弥陀本愿的摄受。以他力的摄化为基础,在一切善恶法上,统统导归到“弥陀摄我不舍”这个认识和信心上来,从而对于“临终往生”不再存在恐惧或不确定感,再也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好好修行,犯戒了没有,或者念佛是不是达到一心不乱。因为弥陀本愿的最特异的本质是彻底的他力,是弥陀佛摄受、接引你往生,你能往生不是你自己的力量,而是弥陀本愿的愿力成就的。

  以上净土法门三种不同的修法事实上都不能离开大乘佛法不可思议的理体。《无量寿经》序分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段经文的前面四句,其实就是《法华经·方便品》上所说的:“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以上这两部经说的两段经文的意思本质上完全一样。诸位,有人说过:“《华严经》是大本的《弥陀经》,《弥陀经》是小本的《华严经》。”这是就相上说的。但如果从“理体”和“本愿”上说,《法华经》才是真正的大本《弥陀经》。如果有人问:“弥陀佛为什么有这个愿?”那么你只要懂得《法华经》上诸佛出世的本愿,你就会深信弥陀的宏誓大愿真实不虚。

  《无量寿经》序分里接着说到十方诸佛怎样修行证悟,他们在十方说法,在十方示现成佛,在十方建立道场,在十方度化众生。这也和《法华经·序品》里所说弥勒菩萨看到释迦佛在东方大放光明中,许多菩萨在那里修菩提道的意思一样,所以《法华经》就是另一种版本的《无量寿经》。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为什么佛会矜哀三界?因为佛有无穷无尽的大悲。什么是无穷无尽的大悲,就是不但对地狱众生他要大悲、而且对等觉菩萨他也一样要大悲。所以净土法门是从地狱道一直到等觉菩萨都同样摄受,这才叫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又是什么道理呢?因为等觉菩萨虽然也是无尽大悲所摄,但是他们能够自己修行,不是弥陀本愿摄受的主要对象。可是三界中的众生烦恼无尽、痛苦无量、求离无期、求出无门,更是佛矜哀的对象,所以是矜哀三界。从理上说,大悲应该是无尽的,矜哀的应该是九界。可是三界众生特别的痛苦,有三恶道轮回之苦,永无止息。矜哀的重心应该在三界。那该怎么办呢?于是如来要“出兴于世”,这就和《法华经》上讲的“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样了。什么是“一大事因缘”呢?就是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毕竟圆成佛道。这也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光阐道教”。这样一看,两部经不是都在讲同一件事情吗?所以懂得《法华经》,就会懂得弥陀本愿,就会懂得释迦佛的本愿,同时,你也会发现这与十方诸佛的本愿都是无二无别的。

  经文接着说:“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可见佛陀出兴于世,光阐道教,不是仅仅为了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只是一种手段,他的目的是为了要拯济群萌,要给众生惠以真实之利,救度众生出离一切苦海。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那就必须让众生真正得到究竟、真实的利益。也唯有这样,诸佛的无尽大悲才能够彻底圆满。然而怎样才能给众生惠以真实之利呢,这正是这部《无量寿经》所要宣说的,换句话说,这部《无量寿经》正是诸佛以无尽大悲为了给众生以真实之利而宣讲的一部经。说到真实的利益,各位可能还记得《法华经》上讲的“开权显实”,这部《无量寿经》所开演的就是“实”。所以印光大师说净土法门是“至圆、至顿”之法,就是这个道理。表面上看,持名念佛似乎是权教,是方便教,然而站在圆、顿的立场上看,权就是实,实不离权。如果有人说净土法门是方便之教。其实他是不懂得净土法门的内在深义和诸佛的深悲大愿。

  诸佛出兴于世,光阐道教,讲说佛法,无非是为了要达到“拯济群萌”的目的。唯有这样,才能圆满诸佛的无尽大悲。可是怎么去“拯济群萌”呢?只有一件事才能办到,就是“惠以真实之利”。如果不是真实之利,那就不能真正的“拯济群萌”。那么佛法中有没有不是真正的真实之利呢?有!像《法华经》上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虽说声闻法,方便作接引。”所以声闻法是为了方便接引而设,它只是化城,不是真实之利的终极所在。而佛法的真实之利,必须让你能够直接达到究竟宝所。而净土法门是但得往生,当生成办,永不退转,这正是唯一佛乘真实之利。由于它是易行、易至的成佛之法,所以它正是大乘佛法的彻底大用。而一切大乘佛法正是净土法门的本体。如果你能够了解、信受了大乘佛法的体跟用,那么诸佛要惠以众生的真实之利就能被你完全受用。这样诸佛的真实之利才算真正的惠施于众生,诸佛的“拯济群萌”的大愿也就圆满实现,诸佛的无尽大悲就得以安藉了。

  因此,我们可以更直接的说:“净土法门就是诸佛彻底真实之利的所在!”因为它彻显了诸佛的无尽大悲、大愿、大力与大用。这也就是印光大师说的十方诸佛没有净土法门,下无以度尽一切众生的道理。如果你能够体会这些道理,你怎么会随便地轻视净土法门呢?经文接下去又说:“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花,时时乃出。”这几句经文是说诸佛说的真实之利是你无量亿劫当中难值难见的,这不就是等于《法华经》上说的多宝如来为什么要来听释迦佛讲《法华经》?因为《法华经》也是“时乃说之,难值难遇”。此外,《法华经·方便品》中还说:“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譬如优昙花,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时时一乃出。”由此可知这两部经是同一个形态,不过《法华经》虽然是难值难遇,还没有到难信,而净土法门是《法华经》唯一佛乘法的彻底大用。所以它又是难信之法。难值、难遇、难解、难思之外还要加上一个难信。正因为它是难信之法,所以诸佛必须等到众生机缘成熟了,才会出来宣说,这就叫“时时乃出”。什么叫“时时”?前面的“时”是指时机,后面的“时”是指时候,“时时乃出”就是时机到了的时候,才会出现。什么是时机到了?就是众生机缘成熟的时机到了。而众生机缘成熟,犹如盲龟穿孔,难值难遇呀!各位,净土法门是难值难见,时时乃出,今天我们大家万幸地遇到了,为什么你却辜负已灵,轻易地把它放弃呢?经文又接着说:“如来正觉,其智难量。”这句经文又跟《法华经·方便品》讲的完全一致。<方便品>上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可见这两部经的说法完全一样,所谓“诸佛”,当然包括阿弥陀,举一佛即是说全佛,其智慧和法门当然都是难解难思。<方便品>是在开权显实,直显诸佛的本地风光,而《无量寿经》的经文竟然与此这样相一致,可见净土法门正是诸佛本地风光的称性极谈,这就是充分说明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真实之教的深义所在。经文又说:“多所导御,慧见无碍。”“多所导御”的意思是善巧度众生。为什么能够善巧度众生呢?因为诸佛能够“慧见无碍”。为什么诸佛能够慧见无碍呢?《法华经·药草喻品》上这样说:“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又《金刚经》上也说:“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性,如来悉知。”这些都是说佛的慧见无碍。于此可见,揭示大乘空义的《金刚经》、唯一佛乘的《法华经》与《无量寿经》在论佛陀观的立场上都相一致,这是净土法门乃大乘了义法门的又一个证明。

  在“多所导御,慧见无碍”之后,经文紧接着又说:“无能遏绝。”这是什么意思呢?《法华经》是说:“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修何法……”佛既然能够了知一切众生的闻、思、修的机缘与内容,当然在应机变化的方便设施方便,也就没有任何障碍了。“遏”是遏止,就是障碍的意思。乃至于你想要障碍,也障碍不了。

  那么,什么样的法门能让众生当生成佛,永不退转,而没有障碍呢?这是十方诸佛摄受众生的最关切的问题,这也是诸佛应以哪一种法门惠以众生以真实之利的重点所在。本经强调诸佛在彻见众生根机之后,要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正是净土法门。宣说净土法门的经之所以为一切诸佛所护念,原因就在于这个法门是诸佛大悲大愿度生的究竟极致的法门。

  各位,《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的佛法?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真实的佛法。可是怎样来成就众生真实之利呢?十方诸佛或权或实,方便善巧地导御,最后导御归向极乐世界。我们常说,普贤万行导归极乐,正是这个道理。千经万论赞叹,唯在弥陀,也是这个道理。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究竟了义的真实之教。

  现在,可以稍稍作个结论。在这第一个讲次当中,首先谈到净土法门在佛教界以何种方式被认识。其次,我们介绍了净土法门所流传的三种不同修持方法,并对它们的不同点略略作了比较。然后再讲到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究竟力用,这是净土法门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根本道理。

  以上所讲,是让你们对净土法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希望你们不要对它起轻慢心。我们应该以建觉老尼师的往生唤醒自己迷茫的心,好好的念佛。你们必须了解:要想在今生了脱生死,净土法门是非修不可,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样来修净土法门,用什么心态去念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可以说,这一句佛号离你们还很遥远,你们每念一句佛号,并没有感到阿弥陀佛跟你们很亲近。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念佛人经过一段努力理解之后,能够正确认识净土法门,进而坚信自己能够确定往生而感到身心安稳,希望大家听过讲座之后都能够心开意解。

  往后要讲的是怎样来认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物质是什么。这里我用一句话六个字,你对净土法门就知之过半。如果你承担得了这六个字,临终往生就没有问题。这六个字是“难解、难信、易至”。“难解”是不容易理解。“难信”是站在众生的立场上讲难以相信。“易至”是就这个法门得益来说,很容易到达目的地。乃至于你曾经诽谤过它,只要你现在一念心要去,一样可以往生。

  你常常要反省这六个字。为什么难解?我哪里还不懂?为什么难信?我是不是还信不够?为什么易至?既然易至,那么我修净土法门就应该很快乐、很舒服。就不会看到这样现象:有人打佛七念到声音沙哑还不敢肯定他能往生。都说:“没有那么快,我还没有念到一心不乱,我每天都打妄想。”中国修净土的大多是这种反应。既然净土法门是易至,那为什么老觉得到不了呢?这就是问题。

  你念佛时,应该感觉你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非常的接近,而且这种感觉不会退失,这才叫易至。如果真象台中那位老居士所说,往生实在不容易,那不如修别的法门算了。这不叫易至。

  当然它也是难解、难信,这次讲座就是要讲到让你们理解,让你们相信,让你们能够由解启信,由信而启正行,由正行而决定往生。如果你真能这样,你一生大事已毕,就可以游戏人间了。

  所以修净土法门不需要等到死才交考卷,你现在就可以交卷,肯定合格。在考场里有自信的人写完了,检查一遍就交卷。可是有人就怕怕的,非得到铃响才交卷。修净土法门就是这样,很有把握,不必等到无常铃响,就提前交卷了,一定及格,这就大事已毕。易至就应该有这个效果。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这次“净土深义”讲座主要是对出家人讲的,你们应该懂得净土法门是一种大修行,是出家修行的十分重要的法门。作为一个出家人,不光要知道怎样修,还应该知道净土法门在整个佛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样你才能比较彻底的祛疑生信,正确引导众生修行,而不为其它种种说法所迷惑。当前的重要问题是要把净土法门回归到佛法本位,使之立足于广大佛法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让修行人对净土法门有深刻的认识。

  出家人要面对的是学法、弘法、修法、证法,不能够只是相信,而说不出所以然的道理来,否则,就不能担负起出家人上求下化的责任。所以,我在讲解时,不是象对在家人讲解那样,先从劝信讲起,而是从它的教理讲起,证明净土法门是大乘真实之教。

  如果你们能够从大乘真实之教这个广度与深度去领受净土法门的深义,这样你们在弘扬净土法门时,就不会觉得自己只懂得净土法门,对佛法懂得太少,以至不敢跟别人讨论佛法,或者当别人向你提问净土法门时,你不会问一答不出三来。其次,在修学上,你就会将大乘佛法的学习完全导归、汇入到净土法门的教理中来。这样,你会学得更加丰富,不会对其它法门产生排斥心理。在教理的指导下,你的修行会更加精通、勇猛、正确、有效。

  净土法门的特质是难信、难解、易至这六个字。在深入讲解本题之前,还要先回到原点考虑。你我作为一个出家人要随时反省,我为什么要出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体会到人生生、老、病、死诸行无常的逼迫性,人生对一切五欲六尘的追求都是虚妄的,我们不愿意糊里糊涂了此一生,所以才出家。

  所以我们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首先是了生,了生才能够脱死。什么是了生?就是不要再醉生梦死,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对宇宙、人生看得很清楚、明白,生活得洒脱、自在。学了佛法以后,吃得下,睡得着。跟一切人的关系是如法、平衡、清净,对一切事少欲知足。对修学佛法必须能够得到真实利益。

  如果你不好好了生,你就脱不了死。什么是脱死?就是你要知道怎么死,对死无怖无畏,没有疑虑,在未死之前,就知道死了到哪里去,而不是糊里糊涂的死。所以我们在了生之外,还要准备脱死。要随时注意了生脱死是你出家的目的,是你应有的承担,是你随时要准备的自己的事。

  为了要了生脱死,我们必须要修行。为了修行得正确,我们才需要知道佛法。如果你知道怎么修行,那就是佛法,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了生死,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了生脱死,所以才去听佛法。各位来听净土法门,千万记得这一件事情,不是为听而听,而是为了生死而听。目的不在听而在于了生死。了生脱死才是你分内之事,是你出家人的本份。

  你们有些人确是这样,要求听经,就是不要求学佛,听了一大堆,既不能了生,也不能脱死。听经听得很高兴,对法师好像也很恭敬,就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眼前既了不了生,将来也不能脱死。所以现在讲净土法门,要先把心态搞清楚,是要你通过听经,修学佛法能得到了生脱死的左券,左券就是方法,就是保证。你们在听净土法门时,句句都要回归到这句话,对我了生脱死有无帮助?我应该怎样修行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我是为了这个目的来听经的。这个观念要弄清楚。你们恭敬出家人、恭敬僧宝,恭敬法师,乃至于行法敬法,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如果你确认这件事情能够帮助你了生死,你就欢喜的去受持它,同时你就“方便勤庄严”。菩萨戒就是这样说的。你能够在这个法上了生死,你才能以这个法来庄严这个世界。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你不过是装点门面的徒有表面的出家人而已。学习净土法门也是如此,我不愿看到出家人只是用嘴巴表面上念佛,跟自己的生死毫无关系,这个样子是自欺欺人,害了你我,也害了净土法门。各位出家同道,净土法门在你我心中不是一件儿戏的事,它是要帮助我们了生死的。一定要把这个原点找到。

  净土法门为什么说是难解、难信、又易至呢?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原因,它是大乘真实之法。因为我们是凡夫,难以了解大乘佛法。其实大乘佛法不离我们的方寸。我们皆有本具的佛性。但是无始劫来,我们背离了它,所以我们不了解,也无法相信。

  因为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也就无法相信我能成佛,有佛救我,我也无法相信我在一刹那间能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就无法相信唯一佛乘的万德庄严,无法相信所谓的中道佛性具足一切万法。因为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就无法相信从万德庄严的佛性中能够开显不可思议的弥陀本愿来摄受我。

  我再说一遍,难解、难信、易至这个道理相当深。不过可以一言以蔽之,难解、难信、易至是同一件事,就是大乘了义。什么是大乘了义?就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具清净万德庄严。我们久远劫来,无法体会这个道理,所以我们难于理解,因而也就难于相信众生本具的万德庄严能够透过弥陀佛借由净土法门而开显的无尽大悲,所展现的对一切众生的彻底方便的本愿摄受我们,摄受我这烦恼的造恶犯戒的博地凡夫。我不能相信万德庄严的佛性所开显出来的广大妙用能够摄受我,因而我也就不能相信它易至,我就不懂这易至的道理。

  “难解、难信、易至”这六个字是同一件事情。净土法门的特质就是这六个字,它的更内在的意思本质上就是我在第一讲中说的,它是大乘佛法的真实利益之所在,是大乘佛法之用。

  打个比喻,我手上拿了一块金子,这块金子还没有经过雕塑陶炼,还只是一切金子,掉下去可能会敲痛我的脚,一点用处也没有。可是它经过努力雕塑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佛前的供杯,也可以被雕塑成佛像,让大家恭敬供养。如果没有金子,就不能造佛像。但是有了金子不经雕塑,也不能成为庄严的佛像。雕塑出庄严的佛像,让大家顶礼供养,这就是它的用。金子的作用离不开金子的本体,所以金子的本体最重要,如果本体消失了,金子的作用便无从发挥,但是金子的本体必须经过努力雕塑,它的作用才能开显出来。

  《中观论》上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四句偈所开显出来的即是大乘佛法中道了义说,就是大乘佛法的体。但是仅有大乘佛法的体,也无法让众生得到利益。唯有亲证大乘佛法的体,再透过这体发起为大悲心的作用,然后经过累劫的栽培、熏陶出广大无量无边、如幻如化的万德庄严的利益一切众生的大用。这就好像你上山采到了金子(你得到了大乘的体),可是你还要将金子陶冶、雕塑成为佛像给众生,才能让他们启善根,发随喜,顶礼修行而得到利益。这就是发起大悲心的作用。

  同样道理,净土法门就是十方诸佛在亲证大乘的体之后,生起大悲心,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誓发四十八愿,经过兆载永劫的勤苦熏修、方便庄严,然后建立起极乐净土。这样建立起来净土的本体是大乘的佛法,然而它所表现的是大悲的彻底显露,它所显露的又是大乘佛法中的彻底的方便,这样就将本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那就是净土法门。

  这里还有一层道理要告诉各位。假设金子是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是否一定要做佛像呢?不一定,它可以作茶杯,甚至可以作尿壶。但是金子是那么贵重,用来作茶杯或尿壶,其特性就没有发挥出来。佛陀证悟的中道了义是最宝贵的金子,理论上说它应该开显最美好的佛法给众生,可是众生接受不了,只好先给他们说小乘、声闻乘法,让他们个人了生死。但是他的大悲心没有发起,乃至诸佛证得的本具佛性他都不知道。佛所证得的无法对他讲,因为他领受不了。这好像是你持有金子,可是众生不想拜佛,只想喝茶,只好先做茶杯给他,金子的本性没有彻底发挥。怎样彻底发挥?就要调整众生的根性。比如先让你用杯子喝茶,再引导你修行,最后教你拜佛。这时就将杯子收回来,改做佛像,让你拜佛。

  《法华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法华经》的开权显实就是把茶杯收回来,告诉你真正要给你的不是茶杯,茶杯的本体是金子,金子是用来做佛像的,真正要给你的是佛像——告诉你唯一佛乘。所以《法华经》是大乘的真实本体,是真实之教,是佛的本性。《法华经》把十方诸佛的秘密都告诉你了。《法华经·如来神力品》说:“如来一切所有之法、一切自在神力、一切秘要之藏、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宣示显说。”这是《法华经》的道理。

  可是这些都是秘密,是诸佛亲证的。茶杯的本体是金子。诸佛开权显实把茶杯收回,告诉你金子是用来做佛像的,然而还没有真正做一个佛像给你。那么是谁真正的把金子本性彻底发挥了呢?也就是说谁把大乘佛法的本体彻底的发挥了它的度化众生的作用呢?是法藏菩萨,也就是弥陀本愿。弥陀本愿彻底发挥了大乘真实之教的度化众生的作用,也就是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光阐道教,施设种种的彻底方便给一切众生。正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如果诸佛没有净土法门,他就无法彰显对无边众生的彻底的悲心。反过来说,有了净土法门,诸佛就能够将他所亲证的大乘的一乘了义的本体开显的无尽大悲的作用彻底的发挥出来。

  所以净土法门的本体就是大乘彻底了义,而大乘彻底了义是乃至于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了解,唯佛与佛乃能知之究竟。所以大乘法门难解难思。这是有经证的。不是我喜欢这样讲,把它讲得深,它本来就是这样的。

  《无量寿经》上这么说,不能够信仰净土法门的人是过去没有善根,他骄慢懈怠,所以他不能懂、不易理解净土法门。因为对净土法门你必须谦虚的领受大乘了义。《法华经》上说:“领受大乘了义,其实非汝之力,乃诸佛加持。”佛告诉舍利弗说:“你虽然智慧第一,可是你在法华会上能够相信我说的开权显实第一了义之法,并不是你的智慧力量,而是诸佛的加持。”大乘的理体对舍利弗来说,还要诸佛加持才能勉强的相信。佛陀三周说法,第一周说法,只有舍利弗一个人听懂;第二周说法,好像是有四个人听懂,加起来是五个人;第三周说法,普遍受记,才能都懂。所以你如果没有足够的谦虚,以你看到的经典为满足,然后再以你所看到的经典说这是空,这是有,这是中,这是合理,这是不合理,这是方便教,这是了义教,……你以你自己的看法来分别佛法,这就是不谦虚,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骄慢。你为什么骄慢?因为你没有好好的修行,你懈怠,你只在那里读经,没有真正修你的行,你才会以经谤经,不是以佛法讲解佛法,而是以佛法谤佛法。你才会说这个佛法是了义,那是不了义;这个佛法高,那个佛法低;这个佛法是本,那个佛法是末。你以你自己的看法去分别,这就是骄慢。

  各位,你们必须有谦虚的心,才能了解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难解,是唯有佛与佛才能知之究竟。你们听起来或许是真的很难解,我讲讲我的经验。

  昨天我很累呀,睡得很早,到三更半夜,有一条狗崖柴嗥吠。嗥叫一整夜,叫的很恐怖,我就起床看《无量寿经》,看得很慢,两个半小时,看了半卷,到今天早晨还没有看完。我总感觉净土法门太难了。这也是我一直推拖不讲净土法门的主要原因。

  净土法门难解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在它在说那个相,不说它的本体,而本体又难解难思。你必须在其它法门上认识它的本体的时候,对它的相才能接受,这是它难解、难知的根本原因。

  净土法门说“易至”。何以故?我们打个比方,有谁能清楚的知道飞机的结构?即使造飞机的人,他也不能全都知道。因为造飞机是各自造一部分,电气仪表、结构、应力、外观、材料、流体力学、动力等各部份,都专业分工,各造各的。造飞机是很难,不过我们到美国去最快是坐飞机。飞机制造非常复杂,但是却有最快的效果。你不需要知道是为什么,也无法知道为什么,可是却到得最快。这个比方大概你能懂,但这只是个比方而已。

  注意!净土法门是诸佛的本源开显出来的无尽大悲,为了摄受一切众生,以所彰显极致的万德庄严为本,然后施设出来的无限方便,是诸佛以根本法所摄的究竟彻底的方便。为什么究竟彻底的方便,因为它是诸佛亲证的唯一了乘佛法(大乘根本原理)所摄受的方便,所以是究竟彻底的方便。

  可能大家还不很懂。我们打个比方,一个刚学煮菜的人,第一次煮菜,是努力把菜做得很好吃,还是努力把菜煮熟,能够吃就行呢?一定是煮熟能吃就行。可是一个做菜很熟练的人就会把菜做得既熟又好吃,又有营养,又色香味俱全,因为他把握的原理深,经验丰富,他开显出来的形貌和效果就好。同样道理,为什么净土法门这样神妙?神妙到一个杀人犯被法院宣判死刑,在枪毙前我告诉他净土法门,只要他相信和愿意,十念就能往生。这是由于诸佛证得了佛法的根本的原理——宇宙的真理,所以能彻底展现出无尽的大悲,施设彻底的方便。

  各位记住,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涌现真正的慈悲。如果没有真正的智慧,就涌现不了真正的慈悲。有人说阿罗汉跟菩萨的差别,是因为慈悲不同,不是智慧不同。这不对,我说过,只有真智慧,才有真慈悲。绝对不会有那个有慈悲没智慧,或者有智慧没慈悲。换句话说,菩萨跟阿罗汉的差别表面上看是慈悲的有无,因为菩萨度众生,阿罗汉只度自己嘛!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阿罗汉只看到诸法毕竟空,没有看到诸法的如幻有,更没有看到诸法毕竟空有双泯的中道了义。所以他只看到了苦空无常,他只能修声闻乘法的无我无常观,断见思迷惑,断我执而已。能了生死他就满足了。

  《法华经·信解品》中迦叶尊者说:“我年纪这么大了,释迦佛才教我大乘法。我觉得我岁数大了,只好乐空性的道理,我不愿再学菩萨法。因为一开始释迦佛就教我声闻法。我就厌离生死,我只看到我的生死,我没有发大心,我不能领受菩萨法。所以佛陀也就不教我菩萨法(大意)。”

  各位,菩萨跟罗汉从来不是只在大悲心上有差别。绝对的在智慧上也有差别,所以修学的佛法有差别,亦即声闻人修的佛法与大乘人修的佛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别的地方,既然有差别,当然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人说没有大乘与小乘,都是佛法。这种含糊笼统的说法是不对的。

  我们是这么来了解智慧和慈悲,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净土法门有这么易至的效果吗?这是因为弥陀本愿是诸佛证得彻底的原理之后,而涌现出来的无尽大悲。如果诸佛不能证得彻底的原理——中道了义,他能不能涌现彻底的大悲呢?不能!我说过了,彻底的大悲要从彻底的真理所证得。因此,佛证得中道了义的真理之后,才能涌现无缘(没有条件)的、无尽(没有边际)的大悲。然后以根本彻底的原理,在无尽大悲作外缘的推动下,安立净土法门,然后才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效果。这才叫“易至”。

  “易至”是容易到,为什么容易到?因为它是佛以无尽的大悲设下了彻底的方便法门。《华严经》上说“方便即是究竟”。唯有净土法门才能够这样。声闻法门就不能说是方便即是究竟。乃至别教菩萨修的“次第三观”,也不能说是方便即是究竟。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了种种法门之后,最后要导归极乐,因为一切方便最后都以极乐为究竟彻底的方便,当然要导归。

  如果你懂得这种道理,你只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切的方便义、一切的究竟义、诸佛的智慧、诸佛的慈悲不就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中表现出来了吗?法藏菩萨说:“设我得佛,以下四十八愿皆当成就,否则不取正觉。”也就是说:“设我得佛,大乘的理体、大乘的无尽大悲、大乘的彻底方便,都要在四十八愿当中圆满的展现,这样我才成佛。今天我已成佛,所以我不再叫法藏菩萨,我叫阿弥陀佛。”也就是彻底的理体我已证得,彻底的大悲已经落实,彻底的方便已经完成。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十方诸佛不是也要证得彻底的理体——中道了义吗?不就是也要彰显那无尽的大悲吗?不是也要用彻底的方便摄受一切众生吗?那么这一些阿弥陀佛已经做到了。所以说十方三世一切佛,阿弥陀第一。既然这样,那么三藏十二部不就是在讲彻底的中道了义的理体吗?不就是在展现诸佛的无尽大悲给予众生吗?不是在施设种种方便给众生吗?既然“南无阿弥陀佛”正意味着中道的理体已经证得,无尽的大悲已经实践,彻底的方便已经安立,那么,“南无阿弥陀佛”不就能横赅三藏十二部吗?所以祖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横赅(赅是具全、完备的意思)三藏十二部,是有这样道理在内的。不是乌鸦学语,跟着说说可以服人的。

  诸位,你们念每句南无阿弥陀佛时是怎么个念法?听说你们拜佛是用录音带带的,那么也就罢了。可是你在念每一句阿弥陀佛时,心中要起怎么样的心哪?中道的理体、无尽的大悲、彻底的方便,这句阿弥陀佛就代表这三件事情。

  中道的理体摄尽天台的教法;无尽的大悲摄尽一切诸佛的本愿;彻底的方便就是净土法门。所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横赅一切教理,横赅一切诸佛的本愿,更是落实在净土法门身上。所以,我常说一句阿弥陀佛重如泰山。也就是一念即重如泰山,临终十念,如何不往生?虽说只有十念,光这十念就横赅一切了,如何不往生?你为什么这样骄慢懈怠乃至毁谤它呢?

  各位,净土法门如果你用这种角度去理解,就是藕益大师所说的不为他歧所感,真心念佛,即大智慧,能够放下身心世界,真心念佛,即是大布施,乃至即是大持戒,大忍辱、大精进、大禅定,就是六度齐修了嘛!你要真懂他的道理,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横赅万法,是做得到的。可是它太难理解,所以我建议诸位在还没有深刻理解的时候,适当学学其它法门来滋养你对净土法门的理解是可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天台祖师都能最后念佛往生,原因在此。天台人最注重教理嘛!天台人注重禅宗与教理,所以他们最适合修如来禅,是最正统的佛教修行者。禅宗有时还会走偏,天台人不会,永远是解、行并进。所以他们修到后来会导归极乐,因为弥陀法门本来就具有这种特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横赅一切,所以易至。

  凭什么说净土法门易至呢?因为它是诸佛证得的彻底究竟的方便。还因为你我本来就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你本来可以成佛,你不过是如幻的做众生而已。那么,今天弥陀佛以如幻的净土法门接引你投入真实的愿海当中,然后你在愿海中任运开显你的佛性,你就不假功行,任运成佛。这是大乘了义。怎么叫不假功行?讲白一点,好像你坐在那里就会成佛了。其实不是这样,这是说你能跟这么多的大乘菩萨在一起修行,你无时无刻不在受他们的熏陶,所以才自然成佛。所以祖师才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就是这个道理。

  各位,把你勇猛的心提起来,你们的心不要只知道求往生这一件事情,你的心是时时刻刻在领受大乘,你的每一句佛号都重于泰山,应该这样去领受。

  接着我还要说易至的道理。刚才我讲了难解,因为它是大乘的理体,所以难解。为什么说难信?因为你我离它太远,所以难信。另一方面因为它易至,这么容易到,也难想相信。九品往生就是连五逆极恶之人也能下下品往生,这个也是难信。

  怎么讲它“易至”呢?要分两个方面说:第一是容易到极乐世界去,叫易至;第二是易成佛,也叫易至。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容易到极乐世界去。可是我还要告诉你,在极乐世界容易成佛。我先说明一下,有的法师说:“其实到极乐世界不容易成佛。经上不是说在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在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那不是在娑婆世界修行早成佛吗?”没有这个道理。经文不是这个意思,这是对众生讲的。我们常说“良宵苦短”,跟好朋友在一起促膝长谈,一下子东方吐白,已经清晨了。好像跟好友聊天,长夜过得特别快。时间是如幻的,对娑婆世界的众生说,一劫是多么长。可是法华会上当七宝塔从地涌现时,多宝如来在塔里说:“善哉!善哉!快说此经。”释迦佛就邀请多宝如来显身。多宝如来说:“我曾发愿若要我显身,则释迦佛的十方分身诸佛都要齐集现身。”要十方分身诸佛集结是表法的意思,表示一乘了义。于是十方化身诸佛集结之后,就向释迦佛、多宝佛问询、礼座。这一礼座就是五劫时间,光礼座就是五劫时间,光礼座就五劫,还怎么讲经啊?如果按我们的时间来说,现在灵鹫山法华会上,诸佛菩萨还正在忙着礼座呢!我们哪有法华经好听?所以经上所说的十二劫,在莲花中十二劫,那是对我们说的。对于真正在莲花中的人仍然是一刹那。为什么?太舒服了嘛!良宵当然苦短,一刹那就过去了。所以时间的长短,那是对众生如幻说的。

  所以我说“易至”,是容易往生和容易成佛两个道理。《楞伽经》第六卷中说:“十方诸佛,皆出极乐。”【注释:《大乘入楞伽经》第六卷中说:“十方诸刹土 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 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 极乐界中出”】乃至十方诸佛刹土的无量不可数不可数的菩萨也出自极乐。极乐世界的菩萨有多少呢?如果舍利弗和尽阎浮提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成为比舍利弗智慧高得多的缘觉佛,让他们累劫思维较量,他们能算出来多少菩萨呢?就像用一根头发截成一百份,用其中一份去沾海水一滴,他们能够算出来的就像一滴毛尘水那么多,他们算不出来的菩萨数量就像大海水那么多。

  释迦佛讲经用的比喻多么深刻!你就可想而知,极乐世界是十方世界的头等明星学校,大家都想要到这个学校去,去那里准备成佛。所以有那么多数不清的菩萨去那里,因为在那里容易成佛。有人说,在那里只是不堕落而已,要成佛不容易。不对,是易成佛!不然,那么多的数不尽的菩萨为什么都去那里呢?连文殊普贤等大菩萨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嘛!

  我相信你们诵过《药师经》或其它经。其它佛的世界有没有这样描述过像极乐世界同样的美妙境界?我没看过所有的经,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不可能。何以故?因为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中有一个愿说:“如果我成佛,我的国土不为十方诸佛赞叹,还有一分一毫比不上十方诸佛国土的话,我不成佛。”他已经成佛了,所以他的国土绝对的好,绝对不会比别的佛土差。

  当然,接着你会产生疑问,佛佛相同啊!为什么会有这样差别?稍有理智的就会这样怀疑。我说正因为佛佛相同,才会这样。我们说圆教的究竟佛没有差别,因为他们都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没有比他更上的了,因此十方诸佛绝对是佛佛道同,药师佛所证得的绝对与弥陀佛没有差别。可是为什么明明就有净土的差别,乃至于释迦佛的净土这么糟糕?那是因为十方无尽的众生的根基,他们还不能够进入这最究竟圆满的净土世界,在他们未去极乐世界之前,要由其它诸佛示现与那些众生根基相应的佛法世界,让他们暂时到那里。最究竟的净土是在极乐世界,然而并不是所有众生都有这种根基。不要说你我,也不要说以前哪,就看现在,有多少人在诽谤净土,乃至有的出家人说:“念几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修行哪有那么简单?”这种人你打死他也不愿意念佛。那怎么办?弥勒菩萨接引他嘛!为什么要弥勒菩萨接引?是阿弥陀佛请弥勒菩萨帮忙。我有这么好的学校,可是你还不能来,你只好先到补习班补一补,因缘成熟了你就会来了。

  释迦佛也是如此啊!释迦佛先教舍利弗这类人声闻乘法,教到释迦佛老的时候,才告诉他们有唯一了乘。所以诸佛绝对没有不同,乃至于各个净土本质上也没有不同。所以诸佛道同,你们不要再分别这个好,那个不好啦!千万不要再谤法啦!

  以摄受的方便而言,最究竟的方便在极乐世界。不过我不能是一切方便只有究竟的方便,我还有不究竟的方便给众生,就好像我要拿金子造佛像,但不是每个众生都喜欢佛像,只好再造些念佛珠、茶杯送他。我送他佛像他还不一定要。我不能造个佛像送给基督徒,道理一样,众生的根性有差别。所以说,究竟的方便在极乐世界,但是不能只有个极乐世界,所以才会其它世界的存在,这是很合理的。由于有其它世界的存在,就更能彰显极乐世界的特殊和它的唯一高妙。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

  如果你懂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平等的赞叹其它法门,然后你会特别的好乐你的净土法门,同时你还能吸收其它法门,为净土法门所用。这个时候你的心中唯一的是唯一佛乘,一切法门都成为一个法门,你就不会再怀疑是不是修这个,就要放弃那一个,修那个就要放弃这一个,心中再没有佛法的对立了。你心中没有对立,就会等同一切佛法。就会学习一切佛法,都欢喜信受。

  如果你能够这样理解净土法门,你才能成为一个坦荡荡的学佛者,真正成为一个出家人的净土行者。一个出家人的净土行者绝对不能这么说:“什么法门都没有用,修净土法门就对了。”这样,你等于在谤法嘛!居士这样说,随他啦,可是作为一个出家人一天到晚这么说,其实是在谤法。我们怎么能说别种佛法不好呢?别种佛法都是释迦佛说的,而释迦佛就是弥陀佛的另一种化身。诸道同嘛!究竟的方便是净土法门,你我应该去理解。其它法门虽说没有那么究竟,你应该平等的恭敬,就象恭敬净土法门一样。为什么呢?你太恭敬净土法门了,净土法门太不可思议了,因为太不可思议,所以难以理解。所以你也欢喜其它法门存在于世间。如果你心中自然涌现这种心态的话,你心中就会充满祥和、平等、欢喜和对于法的恭敬,念念增上。

  因为你念念增上对法的恭敬,你就更能体解佛法的道理,所以你更能了解“南无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于是你念起佛来就更能得到利益,这就是修净土法门的出家人的应有心量。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净土法门的特质,它的易至和易成佛。剩下还有十五分钟,我再讲一下净土法门易往生的问题。

  净土法门除了易成佛之外,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易往生。我上面说它是难解、难信、易至,我不说“易往”,因为易往单独指易往生而言。“易至”的范围比较大,它也包含易成佛的意思,易至是容易到,容易到极乐的彼岸,这两种都容易到。关于易成佛,前面已经讲说过了。因为诸佛以无尽的彻底方便摄受我们,它不是那种不究竟的方便。《华严经》说:“究竟即方便。”能够承担究竟即方便的只有净土法门。下面我接着说为什么容易往生。

  关于易往生,前面已经说到一些。之所以容易往生极乐世界,是因为众生虽是众生,不过是如幻的众生。诸佛虽然号称成佛,其实无佛可成,也不过是对众生而说成佛。众生、佛离不开一个“心”字。“心”为一切的主导,而“心”又是实无心可得,“心”其实只是展现中道了义的道理,只是一种真理的显现而已。所以我们到最后会发现:佛、众生都离不开一个“心”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众生,是心作众生,都是心在作主导。

  然而“心”又是什么呢?心没有差别,就像虚空没有差别一样。我用手掌包起来,手掌包围的里边有个空间。我的手从这边移到那边,手里又有一个空间,你能分别这两空间的差别吗?不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既然是空,就没有差别。佛与众生都是心所作,而心是诸法当中的一个法,因而它也是“我说即是空。”换句话说,就空性的意义上说,众生与佛没有差别。一念愚痴是随因缘所生,才会愚痴,因为你愚痴,才说你是众生。可是一念觉悟,也是随因缘所生而觉悟,这就成了佛。一念愚痴和一念觉悟的差别在于那一念心。而心也是因缘所生,所以都是空的。既然都是空性,没有真实,因此不能说它有差别。

  可是虽然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也应该给它一个假名。因为你还在迷,就假名你是凡夫或众生。因为你已经觉悟,就假名说你成佛。所以,众生与佛又如幻的有差别。虽然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差别,但是他们却又如幻的有差别。既然如幻的有差别,从佛的立场要度化众生,他就得用如幻的差别来接引你。

  有一个比喻,小孩子喜欢玩弹珠(就像众生追求名利一样),大人(比喻佛)看到小孩子玩弹珠没有意义,就对小孩讲,我这里有蛋糕给你吃。这个比喻就是说佛设方便的净土法门来接引你。弹珠也好,蛋糕也好,这两件事其实没有差别。众生也好,佛也好,也没有差别。可是众生在迷途当中,因此佛用如幻的净土法门来接引众生。

  既然是如幻的差别,佛接引众生就像以空入空一样。我问你,你是把一块石头溶解于海水里容易,还是将一杯水溶于海水里容易呢?当然是后者容易,你只要将这杯水倒下去就成了。注意!只要你愿意把它倒下去就可以。道理一样,如果诸佛用净土法门来接引你,只要你相信,只要你愿意(重点在于你要相信),你这一杯水一倒进去就溶到一起了。诸佛以净土法门接引你,只要你愿意把你那杯水倒进去,你就溶入了诸佛的大愿海当中。因为众生跟佛没有差别,就像以水入水一样,这么自然。藕益大师的师伯传灯大师,就写了《净土生无生论》。对呀!水和水你能说谁溶合谁呢?众生与佛无有差别,你好像是生到那里去,其实,当体即是,生而无生,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净土“如幻”,但那是由真实中开显的,因此“如幻”也是一种真实,“实”与“幻”其实也是不可得的。

  所以到极乐世界去你说你去了没有?生是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所以,往生往生,你的肉体没有去,你的心也没有去,当体即是。既然是当体即是的事情,也就是你本性的事情,十万亿佛土不隔毫厘啊!中峰明本国师在他《三时系念》的开示中就说到:“十万亿佛土,不隔方寸。”你说这是不是易至?你有什么神秘好说,摸一摸你的鼻子有什么难的?往生就像摸鼻子一样,只要你愿意。它就是你的本体嘛!所以说易至,就怕你不能承担,就怕你信不过,那怕你犯戒、念佛念不好。不过,我没叫你犯戒,我是说即使你犯戒了,犯戒了是如幻如化啊!《圆觉经》上不是说:“YIN怒痴无非戒定慧。”YIN怒痴就是贪嗔痴(贪最重是YIN),如幻如化,圆觉了乘。只怕你不敢承受,只要你接受,不怕你不往生,这叫做易至。

  看你们听得愣愣的,不敢领受这道理,因为平时你们缺少思维,突然听这个道理,感到太深了,净土这么难哪!不难嘛!把道理想清楚,净土很容易,每次念佛你才会有所措心,你才知道你的心应该放在哪里,把你们念佛的用心应该用到哪里。

  我要往生,我要往生!你真的想要往生吗?你又不敢往生,你总觉得你不能往生。因为你觉得还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你无法往生。所以你说你要往生是骗人的。很多人参加念佛七都念到像我这样喉咙沙哑,就不敢承担往生这件事。你觉得好难哟!越是这样,你就越是无法措心,越是无法一心不乱,反过来你就越觉得无法往生。结果临终时便“瞥尔随他去,唯有业随身。”念佛一辈子,就糊里糊涂的走了。现在,你就“只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将轮到我。”

  所以净土法门让你当生还活着的时候,就要渐渐的得到自在,得到仰信、仰承、投归、不疑惑,先信而后行。这有点像禅宗的先悟而后修。其实净土法门也是这样,你先信你能往生,然后再来念佛,念一句赚一句。我们现在是不相信我能往生,然后是念一句,累计一句,念一万句,两万句,……算一算,我的银行存款已经两万或三万了,我要买去极乐世界的飞机票,可是没有一部经说要念多少万遍,才能买得到飞机票?所以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往生?这就先行而不信,行而难以信,边行边不信,越行越无力,越行越散惰。现在修净土的不就是这样嘛?这种情况要扭转过来,要先信而后行。

  我记得愿海法师,当时我给他起这个名,就叫他愿如大海,弘化众生。他说我才不干哪!他说他在佛学院时根本不念佛。可是现在他一天念很多佛。他还带人家念佛,还带念佛团和助念团。还设计一个活动涅槃堂,装饰得很庄严。因为他会照相录影,让临终将死的人放在涅槃堂里头,每一个人都感觉像在极乐世界念佛一样。他们非常有信心,他是先起信心然后才愿意念佛,这和念佛五、六年而一点信心都没有的人,感觉完全不同。不但他这样,他所带出来的居士,到死人家去助念,都要挤着坐前头。一般人给死人助念,都抢着坐后头,怕死人会传染疾病。所以有信心跟没有信心差得很多。

  其实祖师都说了,万修万人去。没信心是你自己没弄清楚,哪里是净土法门叫你没信心?是你不敢领受。

  明天最好不要讲那么多,可是悟光师要我讲几堂跟几堂,我只怕我的声音沙哑,你们听起来难受。如果可能就在今天下午,要用经证来给你们证明它真的是易至。因为懂得易至你就信了嘛!你不理解没关系,你能信就好了。然后用经证来说明易至的道理,你也就知道怎么用心了。

  第三讲次是讲净土法门是易至的道理,到第四个讲次我们就可以知道如何在念佛中修行,以何心念佛。这样你就能修了。四个讲次听下来,你绝对能修。重点在能修,不在于讲大经大论,大经大论留给别人讲,你慢慢听,回归到我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净土法门的核心。我把这个钥匙一打开,动力一加强之后,你一听经就变成活水,就会跑起来,会让你动得越发顺当。我告诉你钥匙孔在哪里,怎么扭开它,你听的经就是加的油,越听越喜欢,越听越有趣味,越有信心。这样你修起佛法来,你的疑惑就能断,就能得佛法利益,你就不会东抓抓、西抓抓、哀哀怨怨、慌慌张张,而是信心坚固,身心安稳。这就是得佛法的利益。

  所以净土法门可以让你现在得了生利益,当然更能得脱死的利益。你能够了生,能够脱死,当然就能利益他人,这样不就是自利利他了吗?不会枉费今生出家学佛。对净土法门应该这样的认识,这样的修学,这样的用心,这样的自利利他。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我为什么不说特异方便的净土法门,而说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呢?这两种说法是不同的。如果我说特异方便的净土法门,意思是净土法门只有特异方便。现在我说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意思是净土法门很广,其中有一种修法是特异方便。或者说是净土法门有很多相貌,其中有一种相貌是特异方便。

  我说过净土法门有自力、自力跟他力和合、以及彻底他力等三种修法。特异方便是专指彻底他力这一部分。自力这一部分不能叫特异方便,因为是靠你自己的力量,各人都有自己的力量,所以不能说是特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上说:“佛法分二门,一者易行道,二者难行道,易行道如顺水扬帆。”行船不但可以借顺水的水力,还可以扬帆借顺风的风力。所以是快上加快。难行道是靠自力修戒、定、慧,断贪、嗔、痴,要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才能成佛。易行道是靠佛力的方便善巧,接引你到极乐世界,不假历劫勤苦修行,极快的成佛。这就象祖师们说的“径中径又径”。径是小路,也可以作捷径解。“径中径又径”就是小路中的捷径,而且是捷径中最快的捷径。

  “异”是表示不同,“特异”是说特别的不同,“特异方便”是善导大师的话。它特别在哪里呢?特别在它的难解、难信,一切众生难于信解,《阿弥陀经》的经文就说它是难信之法,所以它特别不同于其它佛法。其它佛法有难行道和易行道,可是净土法门又特别不同于其它佛法的难行道和易行道。上一讲讲了净土法门的特质是难解、难信、易至。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是专指那个易至而说,因为它容易到,不是象其它法门那样容易到,而是比其它法门更容易到,为其它法门所不及,所以叫特异方便。

  上一讲讲述了难解、难信、易至。这一讲专门说“易至”的道理。因为这个道理对我们太重要了,即使我们对净土法门不理解,那没有关系,只要知道它容易到,而且又知道怎样容易到,也就是说确切知道用什么方法修,而且知道用它的特异方便的方法修,就特别容易到,我们就能得到净土法门的利益,就能操之左券,往生就有希望了。

  可是我不说只有净土法门才有特异方便,因为我们不能以佛法谤佛法。我们不能说只有净土法门唯一真实,其它法门都是废物,这就是诽谤其它佛法,这是不对的。我们可以说净土法门实在超妙,可是其它法门也是超妙,不过从效果上说,对于我们这一类众生,修学其它法门不能相应的得到“易至”的利益。

  我们的心态跟日本真宗截然不同。日本净土真宗是这么说的,十方诸佛出世,只是为了讲一种佛法,讲净土法门。而且在净土法门中只讲一件事情,讲第十八愿,其它全部都不讲。所以只要不修十八愿,就不是真佛子,都是瞎修,都不可能成就。好象释迦佛讲了一大堆,都是骗人的,他只讲对了一件事,把十八愿讲对而已。他说十方诸佛出世,给众生惠以真实之利。什么是真实之利,就是日本真宗讲的净土法门,就是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什么呢?先按照《无量寿经》宣读一下:“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我介绍了日本真宗的讲法,我们中国人的讲法就比较含蓄一点。我们承认净土法门有几种相貌存在,我们也要知道它有特异方便。日本人认为他们是真宗,其它都不是净土真宗。从他们的立场说,对他们这种说法我们没有意见,卖西瓜的当然说他的瓜最甜,这是可以理解的嘛!我们不去批评人家,我们也很希望他们用这种方法能度化众生。不过我们认为在弘扬净土法门时,不应诽谤其它宗派。

  今天讲这个题目,目的是要让各位立刻得到净土法门的效益。以前讲过,净土法门有自力修法、自他二力和合的修法以及他力修法。哪一种是特异方便呢?现在暂时放下不说。因为有这三种修法,我们不能说在这三种修法当中,你修任何一种好了。因为这个问题同各人的根基不同,修哪种方法容易得益的问题有关。但是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哪一种修法能立即得到利益?能保证立即得到利益的方法,就叫特异方便。今天讲课的内容就是如此。

  你修净土法门,不是还很怀疑吗?所以我们要讲特异方便的道理。不过在讲特异方便时,不会让你们产生一种认为别的方法不对或不正确的想法。我们讲特异方便的意思是说它的标准问题。这要从修净土法门的目的说起。

  修净土法门的目的是什么?成佛作祖是以后的事,也不是当生断烦恼的问题(当然肯定可以断烦恼)。修净土法门对你我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是往生极乐!接着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能往生?或者进一步说能不能肯定往生?这对你我才是最最真实的。至于断烦恼、何时成佛或往生品位高低等等都不是最最重要的。比如高中毕业考大学,大家报台大(台湾大学),是有点先挤进台大再说的意思。或者有人会说:“万一我挤进下品下生,要十二大劫才能出铁莲花,太慢了!”《观无量寿经》(以下简称《观经》)是说下品下生要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够慢的,关于十二大劫是快还是慢的问题,我举另一件事情来说明。

  在《法华经·寿量品》中释迦佛说他在点尘劫以前就成佛了,点尘劫是多久呢?这个数比天文数字还要大上无量无数倍,这里根据经文给大家简单地解释一下:《寿量品》中的点尘劫叫“五百点尘劫”,而《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还讲到一种是“三千点尘劫”。什么是五百点尘劫?就是把五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祗的世界,也就是无量数的三千大千世界通通磨成灰尘,然后往东方每经过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祗的国土,就下一颗灰尘,把这些灰尘下完了,然后再将下灰尘所经过的国土,包括下过灰尘的以及没有下过灰尘的国土,通通磨成灰尘,以这些灰尘的每一颗灰尘作为一劫,这些等同于总灰尘数的劫数就是点尘劫。

  释迦佛在那么不可思议的无量数的久远劫以前就成佛了。可是在他成佛以前,再往前推无量无数劫,他在作十六王子。那时他有一个弟子叫舍利弗,跟他发心学佛,然而学到释迦佛宣说《法华经》的时候,舍利弗只是阿罗汉,还没有成佛。如果大家听懂点尘劫的意思,那么就可以对比一下,往生极乐的下品下生,只要十二大劫就花开见观世音菩萨,证无生法忍,马上就能成为一生补处菩萨,到十方作佛,你说快不快?这十二劫同点尘劫这二者简直不能比。谁说极乐世界成佛慢?《法华经》就可以作证明,这两部经都是大乘经典,这样一对比,孰快孰慢不是十分清楚了吗?所以说净土法门是大乘了义真实之教。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特异在哪里呢?上面已经讲过,净土法门的行者对净土法门不了解一样可以修,但必须对往生这件当生成佛的大事一定要有确定的把握。我们不但确定自己能够往生,而且还知道按照什么样的方法来修,就能保证往生。这种保证能够往生的方法有没有经典作根据,这是第一。第二是如果我们现在往生,最低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觉得自己修行的功夫不够,就应该先抓住这个往生的最低标准,尽管标准最低,只要进到极乐世界,哪怕是下品下生,那也比舍利弗从发心到成佛的点尘劫要快上无量无数倍。当然,这个往生的最低标准必须以经典为根据,不能凭空编造。在这方面,日本真宗有他们的解释,但是中国的祖师们有我们自己的解释,中国祖师的解释十分高超,我们可以证明中国祖师的智慧是高人一等、技高一筹。他们没有象日本真宗那种过度偏颇、狭隘的弊病。他们在方便摄化众生时很少讲深刻的道理,但在真正讲说道理时讲的层次却十分高深。他们不让广大的净土行者误认为净土法门都是高标准,其实他们根据众生的根器,常用十分方便直捷的低标准去度化摄受广大众生。

  这就是为什么助念团为一个生前没有念过佛、也没有皈依、死后八小时没有人为她念佛、而且死了八天、在冰柜里冰了八天、已经全身发硬发黑的老阿婆助念,能够念佛念到她身体发红、柔软,嘴角微笑,抬起来的时候就像水一样的流到地上去。这就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三愿所摄的:“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位老阿婆就在彰化。这种法门在中国才有,日本真宗不敢这么说。可是中国人不说,自然就有,所以中国人早就有特异方便。不过中国人很少说。为什么?中国祖师说理是上上,摄化众生是下下。不用讲那么多道理,方便应机嘛!日本人专讲方便法,把方便法提得很高,可是舍掉了真正的上上法,这样他们就涉嫌诽谤中国祖师讲解的净土法门。

  我说过修净土法门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决定往生和决定往生的依据。我们不能依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有经证,才能照着经论修。经典很多,当然我们只能依照弥陀经典亦即净土三经为依据。净土三经中,《阿弥陀佛》言简意赅,它讲了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念佛一心不乱的方法;《观经》中有十六观;《无量寿经》中有弥陀四十八愿,各经有各经的修法。但是我们要依照《无量寿经》弥陀本愿来说,何以故?因为弥陀本愿是众生得以往生的根本,如果没有弥陀本愿,便没有阿弥陀佛,也不会有极乐世界,更不会有往生的事情。所以往生不往生,就要从弥陀本愿上看。你要问为什么不从《观经》上去看?《观经》是释迦佛说的,释迦佛究竟不是弥陀本尊。这样说是不是在两土导师之间分高低?这不是分高低,而是分主次。弥陀佛的本愿当然要先了解。所以,净土三经应当以弥陀本愿为根本依据。

  说到这里,我要插一句。你们一定奇怪我今天要说特异方便,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说,而讲起什么经典?我的用意是让你们在理解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时有根本的依据,让你们知道根本的依据是什么。让你们对我讲的事情没有疑惑才可以。要是你们有一点点疑惑,那是我的过失,也是你们的损失。

  净土法门到底有没有特异方便?我们先说它有。怎样依照经典来了解呢?我们先从了解弥陀本愿开始。《观经》及《弥陀经》作参考。

  四十八愿到底在讲什么?我告诉你只讲三类事。第一类事是讲极乐净土的依正二报庄严,讲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讲众生的正报庄严;讲阿弥陀佛的正报庄严。第二类事情是讲法藏菩萨成佛时,他怎样摄化他方众生的愿。这两类一个是讲极乐世界多好,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怎样,你现在还无法生过去,对你关系不大,当然这些你应该知道,可以增强你的信心、欢喜心和愿去的心,但是没有说明关于直接往生的问题。第二类是摄化他方众生,更和你没有关系,它只讲说如果我成佛,我要十方众生来赞叹我,要让十方众生受我光明摄照时,身心柔软等等。这些当然很重要,但对你目前往生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这两类的愿对我们能不能往生来说,只是助缘,不是正因。第三类是直接摄受众生往生之愿,也就是极乐净土造得多好多棒,可是我让人家怎样来哪?我总要有条件,这是本尊对你的约定关系,本尊会不会接引你的根据是从这里来的。释迦佛之所以讲解净土法门,也是依这三愿来的。这叫摄生愿。有几条呢?有三条。四十八愿中真正跟我们往生直接有关系的不过是这三条。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弥陀佛知道你们的能耐超不过三样,于是就设三条,这是第一种原因。第二是因为众生有三类根基,这有经证,《无量寿经》下卷中就讲三辈往生。注意!三辈往生就是这三愿所摄,但是这三愿不只是摄三辈往生的。三辈不是三品,不要搞错了。三品是上、中、下三品,各品又各分上生、中生、下生。合起来是九品。真正讲上中下三品的是《观经》。日本人在这里的看法跟我国祖师的看法是不同的,我会分别告诉各位。

  好,摄受众生往生仅此三愿——第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我们念一下:

  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四十八愿中唯一牵扯到谁来往生、怎么样往生到极乐世界,唯此三愿。我现在随文解释。

  三愿前两句都是一样:“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十方众生既不是六道众生,也不是三界众生,而是遍指除佛以下的九法界众生。下面三个愿的愿文就不同了。

  十八愿接着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而十九愿则是先说:“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然后才说:“至心发愿”。日本人把这十九愿解释成为:“因为他不能深信弥陀本愿,所以才要先菩提心,修诸功德。修了功德之后,才至心发愿。”

  二十愿是接着说:“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接下来是“植众德本”,最后才“至心回向,欲生我国。”可见,他听闻佛号欢喜,要往生,为了往生,所以植众德本,培养资粮,然后以此资粮至心回向。

  可是十九愿不是这样,十九愿一开始是“发菩提心”,那就不同了哇!也就是他一开始就深解大乘,已经能发菩提心了。可是他知道菩提心难发、难成就,他为了成就菩提心,所以要修诸功德来方便庄严菩提心。他已经在领受大乘佛法,并且发心了,可量仍有不足,他知道佛有彻底的方便,来成就菩提心,所以至心发愿。为什么说“至心发愿”,而不说至心回向呢?因为他修诸功德,是为了成就菩提心,而不是为了回向。何以故?因为只要你有了菩提心,你就已经在诸佛的愿海当中啦!你已经深解大乘了。由于你深解大乘,当然你不一定喊着我要去极乐世界,因为你已经在极乐世界了。不过事实上你的菩提心还不能圆满,为了圆满成就菩提心,所以在临终时,才至心发愿,往生极乐。

  有谁作这个证明?有两个人。第一个是玄奘大师。玄奘大师要往生兜率天时,并没有一天到晚念“南无弥勒菩萨”,因为他随时都在弥勒菩萨身边了。他是研究“唯识”的,弥勒菩萨是唯识的开山祖师。事实上玄奘大师念观音菩萨跟《心经》,他在西方取经遇到困难时,都是念《心经》和观音菩萨的,可是他在临终时,一念导归就去了。为什么他能这样?因为他早就在菩提心当中,跟弥勒菩萨相见相感了,这是发大心的上辈修行人。下面我还有经证。

  所以,第十九愿是这样的,是为菩提心而修诸功德,他已深解大乘,可是他也深知种种功德没有彻底究竟的净土法门这种彻底方便的功德来得妙、高、圆、顿,他为了早日让众生离苦得乐,他要早日成佛,早日证得菩提,所以他要往生极乐。这个观念完全和密教相契合。

  一个发菩提心的人,他虽然不执著菩提心,可是他会希望早日成佛,早日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他当然要投入十方诸无尽慈悲的大誓愿海的究竟方便当中,早日成就,所以他会至心发愿。他不需要回向。回向是把所做的功德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此向彼、回因向果,这叫回向。他不需要回向,因为他念念之间都在弥陀愿海之中。何以故?因为他发了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之心。净土法门是大乘的真实之法,谁真心发大菩提心,谁就在大乘真实之法当中,他就跟大乘真实之法相冥合。所以他不需要种种功德来回向,他只要在临终时发愿就可以往生。

  为什么说发菩提心的人,临终发愿就可以往生?请看十九愿经文:他们“临寿终时”,注意!下面一句话很特别!“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注意!是谁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谁?阿弥陀佛啊!十八愿和二十愿都没有讲这句话,唯有十九愿这样讲了。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乃至不会无缘无故打一个喷嚏或笑一下子。因此他不会在十八、二十两愿中不讲而偶然在十九愿中讲这句话,这是有深刻用意的。因为十九愿摄受的是发大菩提心的上品上生众生,所以他当然要以真实之身现其人前。真实之身叫真身,为什么叫真身?下面我以经证给你看。

  真身现前是十九愿所说,中国的祖师都是修十九愿。大家回想一下,中国的祖师哪一个不是发大菩提心,修诸功德?最有名的我刚才讲了一个,玄奘大师。还有一个更有名——智者大师。智者大师一生讲解天台教观,可是他竟然还写临终发愿文往生极乐。你听说过智者大师什么时候打佛七啦?没有啊!可是临终发愿,导归极乐。更往前的是谁?是普贤菩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导归极乐,都是十九愿所摄的大心菩萨,所以弥陀以真身接引。

  当然,你要说这叫自力吧!等一下我们再分别。我说这些,你们会怕怕的,“干吗?我又不是智者大师,我又不是善财童子五十参。”当然你领受不来,别急!先让你分别清楚愿的高、低和摄受的不同,你就会发愿不妨上上,行步不妨下下,这就是左右逢源。发心不妨高远,行步不妨最近。净土法门决定是可高可低,可近可远。

  我们再回忆一下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修诸功德,是诸功德中的一种,重点在发菩提心。为了满足菩提心,所以要往生极乐。菩提心是根本。按第十九愿修证的人,是发大菩提心的人。他在临终时发愿往生。弥陀佛一定与观音、势至等一切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这就是佛立三昧,十方诸佛现前(详见《般舟三昧经》),来给他证明菩提心成就、大乘法成就,所以佛以真身现前,这就证明十九愿是摄受上上根基人的。

  但是,日本真宗把这解释成什么呢?他们说:“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是先修功德然后才至心发愿。他们是先修行,才懂得要发愿。”为什么他们先修行,才发愿哪?为什么不像十八愿:“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没讲发愿,没讲发菩提心,立刻就至心信乐,然后就欲生我国了呢?这个修十八愿的是一闻即信,是对弥陀佛有彻底的信心,他当然没有怀疑,十八愿所摄的才是上根。修十九愿的不是上根,他还要发菩提心,修菩提行,才愿意相信弥陀佛,信中有疑,所以修十九愿的一定生到边地或铁莲花里。这是真宗的说法。

  你们觉的哪种说法对?十九愿里头有没有说因为他经过发菩提心才愿意发愿?没有嘛!他是为了圆满菩提心才发愿。他从一开始就相信弥陀佛,因为他一开始就发了菩提心。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人绝对没有怀疑阿弥陀佛,怀疑极乐世界的道理的嘛!日本真宗这样的解经有过度牵强的嫌疑。他们往下的引经据就不用再谈了,眼睛里已经有了翳了。往下的牵强附会,或是解释不对,我们不加批评,但是我说不是这样子的。

  当我第一次看摄生三愿时,我第一个直觉就是中国发大心的修行人是修十九愿,为什么十九愿会错呢?我就在想是哪里出了问题?一直想不清楚。我常和愿海法师交谈净土真宗的事情,心里都有一点不是滋味。是哪里出问题?一直在反复的思索,这就是我的念佛法门。我的念佛法门不是嘴里念阿弥陀佛……,我一直在想这个道理,阿弥陀佛啊!你的真意在哪里?中国祖师明明在修十九愿。后来我们真正理解到了,我刚才的理解就能够解释我的疑惑了。

  我们再看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显然这里发菩提心是核心,并不是往生是核心。你说这种人为什么往生不是核心?这不是摄众往生的愿吗?你要记得有一种人,他已经体会了大乘佛法了,他不是骄傲,他是真正的有大善根的修行人。他体会大乘佛法之后,往生对他来讲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这种人直接在大乘法门得利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导归极乐就是这样的,他并没有在前面参的时候,就在那里念佛。智者大师是临终发愿,导归极乐。那个玄奘大师临终生兜率天也是这样子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平常的身心已经在所往生的那个世界当中了。这种往生绝对不会是下品或中品,一定是上品,等一下还有经证,而且更明确、更直接的经证就在十九愿最后一句:“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不取正觉。”日本人完全无法解释这句话,也不敢解释。懂得这意思吗?这句话其实在后面的经文中更充分显示出来,“现其人前者”就是真身,也就是报身佛。法身佛不可见,只有报身佛可见。还化身佛,化身又分劣应身和胜应身。梦中所见是胜应身。肉眼所见及阿含人(即小乘人)所见的劣应身。十九愿所说是真身,因为可见的只有报身和化身,当然真身是报身佛。好,十九愿这样修,是摄受上等根基人的。我们再看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很有意思,最后一句是“不果遂者”。前面两愿没有这四个字。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二十愿是累积资粮交换往生,所以要累积资粮来回向往生。这是交换,假如不果遂,就是交换不成,因此要说“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第十八愿重点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没有交换往生的事情,不需要修诸功德来回向,所以不存在果遂不果遂的问题。他是“乃至十念”都往生啦!他的“果”就在他的信心当中,有信愿,当下往生,何必还要回不回向、果不果遂呢?

  可是二十愿不同,二十愿说:“闻我名号”,还要“系念我国”。十八愿只是谈信乐,没谈系念的事情。而二十愿是闻名以后还要系念,这还不够,还要“植众德本”,以此德本作为往生资粮,回向往生。

  第十九愿说:“修诸功德,至心发愿”。这和二十愿也不同。因为十九愿的修诸功德是为菩提心而修的,不是为了往生而修的。他对于往不往生从来不担心,他只要发愿要去就去了。可是二十愿就不一样,他没有办法发那样强大的坚固的菩提心,也没有办法直接的修菩提行、菩提功德。所以他要植众德本,那是让他往生用的“德本”。“本”是本钱哪!他不讲“功德”,功德已经是一种成就。但“德本”不是,“德本”是一个基础。比如,德本就是《观经》中说的修三福。懂了吗?修三福回向往生,就是修二十愿。中国祖师弘扬净土宗常用二十愿摄受众生。他们自己修十九愿,修密行,导归极乐。

  日本真宗专攻十八愿,特显十八愿,他们认为十八愿最高。我说不然,他在解释十九愿、二十愿时有了问题。十八愿是往生左卷,特异方便在十八愿,这没有错。可是十八愿并不意味着最高,你也不能因此而说修十九愿是对弥陀佛信心不足,不是的。要是说对弥陀佛信心不足,修二十愿的是有的,他们才可能表现出对弥陀佛本愿摄受稍微信心不足的人。所以他们要植众德本,来发愿回向,然后果遂这个回向。所以他们可能有信心稍微不足的嫌疑。如果日本人要批评,也只能批评我们中国修二十愿的可能有信心不足的嫌疑,不能批评修十九愿的大修行者。

  为什么日本真宗会错解十九愿呢?原因在于他们平素很少有大乘佛法的熏陶,你只要看看日本真宗的教典就清楚了,他们的教述从来不谈成佛的原理。他们对于大乘佛法听而忧恼不喜,他们觉得那太难了,于是一下子把它推开。所以他们会错解十九愿,那是有原因的。日本人之所以好乐十八愿,也是有原因的,等一下我会解释给你听。这样,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里,我是借日本真宗的修法来彰显各个修法的差异。

  现在我们再来看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系念什么呢?系念我国的万德庄严,系念我国的易成佛。然后他“植众德本”,也就是《观经》上所说的净土三福,这些都是二十愿所摄。修三福之后,然后“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以此回向而得果遂,以成就众生往生的资粮与往生的事实。这就叫作“不果遂者,不敢正觉。”我们中国人呢,一方面没有祖师大德的那种大菩提心、那种大开圆解和大证悟,所以修不了十九愿。一方面对十八愿呢,又有中国历来要靠自力修行那种习气,常常对十八愿不注意。所以我们中国人常常修到二十愿去了。中国人弘扬净土都叫你广修三福,孝顺父母、持戒、布施等等。然后印送大乘经典,读诵大乘经典,以此功德,回向极乐。这完全是修二十愿。这里常有一种情形存在,即对自己能不能往生稍微有一点怀疑。何以故?因为对他的往生资粮回向得够不够不知道啊!能不能果遂不知道啊!所以中国人修净土老是有小小的盲点存在,是不是这样?问题的根本就在这里。中国人的修法是对的,是二十愿所摄的那类众生。

  可是中国的祖师常常是修十九愿,他们修密行,大开圆解,不过他们教给众生偏偏用二十愿。何以故?因为众生没有那个根性嘛!所以中国的祖师讲法是高高的,说法摄受众生时常用二十愿。因为二十愿的植众德本,八九不离十嘛!反正是教你修善根嘛!二十愿就是要你修善根,要你“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就是指《阿弥陀经》上的“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里你可以看到三经合为一体,事实上三经是一体的。这二十愿就是《弥陀经》的修法。印光大师自己修十九愿,他教人家修二十愿,像要“敦伦尽份”喽!平常好好念佛喽!可是他没有强调一心不乱喏!叫你好好念佛,就是叫你系念我国嘛!然后修修善行、持戒、多修善根,然后至心回向,最后果遂其愿,往生极乐。中国人的修法普遍如此,是不是这样?证明出来了,我没有骗你们。

  因此,第十九愿是最妙的,下面会证明给你们看,它是摄受上辈的。二十愿稍差一点,是摄受中辈的。咱们没有修下辈,下辈让给日本真宗去修了。日本人既不谈十九愿的大乘菩提心,也不谈中国人修的二十愿的植众德本。他们光谈十八愿,下面我们来看十八愿。

  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法华经·方便品》有四句话,我把这四句话读诵好久之后,忽然之间,这四句话展现在我眼前,很久很久没有消失,这四句话就是十八愿,实在不可思议。《法华经》上说:释迦佛在讲到什么人才能听闻大乘经时,他对舍利弗讲了诸佛甚深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后,舍利弗好象似懂非懂,其实舍利弗已经懂了。那时,为了彰显大乘佛法的难遇、难闻、难解、难信,释迦佛说了一系列事情。

  佛陀说:“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智慧。”我施设种种方便,象阿含道的方便、声闻乘的方便,引导你们慢慢进入佛的智慧。

  “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我从来不对你们这些阿罗汉说,你们将来皆当作佛。为什么不说,因为时机不到。

  “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现在正是时候,我决定要说大乘法了。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我以前说的九部法(经有十二部,有时也说九部法。九部和十二部意思相同,就是一切佛法),都是随顺众生根基说的。都不是真实的。

  “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我唯一真实的本意是要你们进入大乘,因此今天要说《法华经》。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如果有佛子,其心清净,无有迷惑,无有颠倒,也没有骄傲、懈怠、以佛法谤佛法这些问题,他就会心意柔软,就有利根。何谓利根?就是有智慧,听到大乘了义的佛法能够信受,不惊不怖。

  “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他们能够在无量佛国中,行施甚深的妙道,就是行施大乘真实了义之道,亦即净土法门。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就是为这些佛子,宣说《法华经》这部大乘经典。

  “我记得如是人,来世成佛道。”这些就是发大乘心、行深妙道(即是行菩萨道)的人。我一定授记他们来世成佛。这一些人为什么能授记成佛呢?下面这四句偈来了。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这些人能以深心念佛,能修净戒,本来就有大乘的根性啊!

  “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好!十八愿就在这里。十八愿就是此等闻得佛,不必系念我国,不必植众德本,他大喜充遍身。十八愿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他们没有修众善,没有修德本,他们只是“此等闻得佛”,就“大喜充遍身”。这一些是什么人?是“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那一类人,他们本来就有大乘的根性啊!所以他才至心信乐,那样的信,那样的好乐啊!

  我们看到现在台湾有些弘扬净土真宗的人,很瘦,眼很锐利,嘴巴很狠,说我们中国的净土宗修得不对。他们这样子是福薄之相,不像是修持净戒、以深心念佛的人应有的反映。这样的人虽然“此等闻得佛”,然而并没有“大喜充遍身”。他们虽然说在修十八愿,可是从身相、从心态上看,都不像是真佛子。我们看其外表,就知道这些人没有真正的大喜充遍身,不是真正的妙好人。真正的妙好人,必须领解大乘,才能够闻得佛号,就大喜充遍身,就至心信乐。

  各位,你们有没有大喜充遍身?如果有,你就当生决定往生了呀!为什么这些人闻得佛名就至心信乐或者说大喜充遍身?因为在这以前,他已经以深心念佛。什么叫深心念佛?深心念佛就修行大乘,久远劫来种善根,或者是已经体解弥陀本愿,所以才能“以深心念佛”。这个深心也就是《观经》上所说的“深心、至诚心”。我现在就是拿《法华经》解《无量寿经》,以经解经,以经证经。

  如果你能够闻得佛号,毛孔张竖,欢喜无量,你什么时候念佛能念到这样,你就决定往生,不需要一心不乱。因为十八愿就是这么说的:“至心信乐,乃至十念。”等一下我还要证明给你看,下至一念,决定往生,意思就是说,一念导归就往生了,那“一念”名为一念,实际是无量念。也就是当你什么时候闻佛名号,大喜充遍身那一刹那啊!一念就永续不断了啊!再也没有退了。你不需要念到一心不乱。我今天念到一心不乱,明天跟别人吵了一架,“完了,我一心又乱了,不能往生了。”这样叫作怀疑心。你要修的不是要你带着怀疑心,勤苦修行。只需要你一直体会弥陀的大愿,理解弥陀大愿由大乘佛法来,从大乘佛法了解到弥陀本愿真正在摄受我,你深信不疑,所以大喜充遍身,你就为十八愿所摄。这一念大喜,就是妙好人的欢喜无量。然后这一念永续不断。从那时起,你就大事已毕,往生定操左券,完成了,不用再瞎忙了。因为你已经念念心大喜充遍身了。特异方便就在这里,完全没有秘密。它就是大乘佛法。“佛法无二子,唯一大乘法。”佛法没有第二个孩子,只有一个孩子——大乘法门。净土法门彻底的是大乘种子。

  讲到这里,我很高兴,总算把它给讲出来了。不过,恐怕你们不会很高兴,没有听懂。听不懂没关系,慢慢来,因为你知道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就有救了。以前你们根本不知道净土法门在哪里嘛!现在我再经典证明来加强你们的信心。

  我说过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都摄受上品生,为什么?我以经文一步一步证明给你们看。《无量寿经》下卷说到往生有上、中、下辈,注意,这个“三辈”可不是“三品”,上辈、中辈、下辈不同于《观经》说的上品、中品、下品,这三辈其实都是上品,是上品中的上生、中生、下生。我首先要以经文证明:十九愿摄受上辈,二十愿摄受中辈,十八愿摄受下辈。然后证明三辈就是上品的上生、中生、下生。

  请大家翻到《无量寿》<下卷>三辈往生的地方,经文说:“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这段经文是跟十九愿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意思完全相应,不过这里有“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这和十九愿又不一样,怎样解释呢?大家要看到上辈往生首先是“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的人,必然会体会到发菩提心跟念阿弥陀佛其实是同一品格的,所以上辈经文中在“发菩提心”之后,紧接着便说“一向专念”。这前后两句经文是彼此并列的,既不是为了念阿弥陀佛才发菩提心的,也不是以念阿弥陀佛来满足菩提心的,更不是象二十愿那样植众德本来回向,作为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接下去看经文:“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

  大家可以看到以上两句上辈往生经文是和十九愿的“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的意思完全相应。显而易见,上辈往生正就是十九愿所摄的大根基的修行者。但是日本真宗却对此视而不见,反过来说修十九愿的人只能生边地,生铁莲花。这是那门子的话呢?经文的对照可以清楚地证明,日本人对十九愿的解释是错误的。上辈往生经文接着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大家要注意到上述经文最后两句是“修行功德”,紧接“愿生彼国”,而不是二十愿中所强调的“至心回向”。这表明“修行功德”和“愿生彼国”这两件事情是平等并列的,“修行功德”并不是为了回向,“修行功德,愿生彼国”这两句不是一前一后(即不是前面一句是行为,后面一句是目的),而是完全相对平等并列的。这就跟二十愿的“植众德本”是为了回向“欲生我国”的意思大不一样了。这里修行功德只是发无上菩提之心的一种必然的行为。所以我们说象智者大师一类的上等根基的大修行者,他们不用回向,不用交换,他们已经发了大菩提心,修了种种功德,大开圆解,到临终时只要发愿,当下即能往生,他们是随愿往生,愿到哪里,就可以去哪里,一发愿立即往生。

  所以,通过十九愿和上辈往生的经文对照,完全可以证明十九愿是摄上辈往生的大心行者。这完全符合经证、教证、和事实上的证明。

  下面看《无量寿经》中辈往生,经云:“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花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大家将这段经文和二十愿对比一下,可以看出二十愿所摄受的正就是中辈往生。中辈经文的“一心专念无量寿佛”就和二十愿的“系念我国”相应,接下来“多少修善,奉持斋戒……”等等,正就是二十愿的“植众德本”。中国人常常就是这样修的。然后是“以此回向,欲生我国。”这又跟二十愿的“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一样,所以二十愿是摄中辈往生的。中辈往生经文续云:“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次如上辈者也。”这段经文中明确地说中辈者往生是“具如真佛”的化佛接引,因而也就可以反证十九愿所摄的上辈往生见到的是“具如真佛”的那个“真佛”,也就是报身佛,进一步证明修十九愿的大祖师们是真佛接引。

  下面看下辈往生经文:“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

  你们看,十分有意思,下辈往生完全比同十八愿,“假使不能作诸功德”,这就是说不需要再去做种种功德了。只要“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愿生其国。”这就和十八愿的乃至十念完全一致,可见十八愿是摄受下辈往生的。下辈经文续云:“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命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一段经文和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完全相应。其中一句讲“不生疑惑”是着重强调“欢喜信乐”的,有一丁点的疑惑,就不能算是“至心信乐”了。那为什么上、中两辈不说“不生疑惑”呢?因为上辈是已发菩提心了,当然绝对不会生任何疑惑。中辈是以“行”为重点,就不必强调疑惑不疑惑的问题。可是下辈是以“信”为重点,所以要特别指出“不生疑惑”。日本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反而说只有十八愿才是真正的“信”,修十九愿和二十愿是有怀疑的,这种解释显然与经文不相符合。

  十八愿所摄的重点是什么呢?是“信”,“信”即往生,所以要说“不生疑惑”,你只要“一向专意,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十念便能往生,这就是我要讲的特异方便。下辈往生经文续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好!这几句经文又进一步强调了信即往生的意思,只要信得彻底,信到“至心信乐,不生疑惑”,那么“乃至一念”亦得往生,我在前面说过,一念就能往生,依据就在这里。

  各位,经过前后经文的对照,我们可以确认上辈、中辈、下辈分别是十九愿、二十愿、十八愿所摄,十八愿专摄下辈,事实非常明显了。中国人是修上辈跟中辈,日本人好乐十八愿,日本真宗事实上是修下辈。这有明显的经证,经文证明是这样的。

  举例说明,有一次愿海法师去给一个刚刚死去的八十多岁的老阿婆助念。这位老阿婆的孙女梦见她的奶奶坐着莲花来告诉她,奶奶现在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就是十八愿所摄。日本人修下辈,咱们当然最好修上辈、中辈,不过可以先修下辈,把握往生再向上前进!反正都是上品嘛!

  可是,这三辈生为什么都是上品生呢?怎么来证明呢?我们重新回顾一下三辈往生,三辈有一个相同的意思。三辈往生的经文是: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这里有发菩提心。再看中辈往生: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中辈也有一个发菩提心。再看下辈: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好,这三段经文清楚地显示,这上、中、下辈都有发无上菩提之心的要求。

  我们来看《观经》九品往生的经文,从第十四观开始。

  上品上生:“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便发无上道心(即菩提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花,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是名上品下生者。”

  这上品的上、中、下,三生中好像没有讲到发菩提心,别着急。我们接着看十五观。

  中品上生:“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大家看到了吗?上品生的众生,要发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可是到中品时,就不讲发心的问题了,经上讲什么呢?讲受持五戒、八关斋戒,修行诸戒。我为什么不先解释上品生的至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是菩提心呢?是怕你们认为我牵强附会。我读到中品生的时候,就是让你们知道,从中品的上生开始,就不讲发心的问题,只讲持戒的问题,这显然是指一种根本不懂大乘法,只是受了一些戒德的持戒念佛而已。他们不晓得发心的问题。下品就不用说了。下品是作众恶业乃至五逆十恶,都是临终忏悔念佛往生的。所以讲发心的就在上品。换句话说,上品讲的深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其实就是菩提心。至诚心也就是不退心、不假心、不二心。只有菩提心才是不二心。为什么?因为如果有二心,就不叫无等等心、至高无上心。菩提心才是无等等心,是至高无上心。所以至诚心也就是菩提心。

  当我们知道中品以下已经不讲发心的问题,就会体会到唯有上品生才会想发心,而三辈往生,都讲到发菩提心。我问你,你能不能想像下品的人乃至于下品下生造五逆十恶的人发菩提心。或许也有可能,但只能说是过去的善根而已,我们承认或许有可能,但他绝对不是在今生,从今生来看,发菩提心的就在上品,这在经文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这样,我就可以证明: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各有所摄。十九愿跟二十愿各摄上品上生、上品中生,十八愿摄上品的下生,一直摄到下品下生。这样三愿摄尽九品生,全部摄尽。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上一讲说了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弥陀四十八愿是我们修持净土法门之所依。修持净土法门最需要注意的是否能往生和如何往生的问题。对四十八愿当中摄受众生往生的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这三个愿,我们分别讲述了它们各自摄受什么样的众生。我又从《无量寿经》下卷三辈往生经文,并对照《观经》九品往生经文,论证了三辈往生经文,并对照《观经》九品往生经文,论证了三辈不是九品的上品、中品、下品,而是上品中的上生、中生、下生。我们又对照摄生三愿和三辈往生的经文,判别上辈是十九愿所摄;中辈是二十愿所摄;下辈是十八愿所摄。

  我们这些看法跟特别强调信心至上的日本真宗不同,我们暂时不说日本真宗的看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只能说日本真宗用他们的观念解释摄生三愿。而我们是依据经文和中国祖师论述的中国化的看法。不过应该指出,日本真宗的这种修法,也可以往生,而中国人当然有更多的人往生。为什么看法不同而一样往生呢?这很容易理解,佛陀在入灭前,曾经预言他入灭一百年后,他的戒律会分割成五部律。明明是一个佛陀说的律,一百年之后却分家成为五部律,几乎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甚至到更严重时,分到十八部。但是佛陀受记说:这五部虽然说法不同,但是皆证得阿罗汉。换言之,佛法唯有佛才能彻底圆满,因为众生不圆满,众生看佛法就有角度、深浅的不同,但是皆能成就。

  再比如中国佛法分八个大乘宗派、两个小乘宗派。不管其后来的流传久近如何,它们都是佛法,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必对此担忧。虽然解释不同,只要符合佛说的一部分义旨,仍然可得利益。如果解释不同而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佛的意思,那才会有总问题。

  我们从中国佛教立场上来看,日本真宗对十八愿的特意推崇基本上无可厚非,可是中国的佛教在说法上有中国的特色。现在给各位稍微说明其主要的差别,也是今天讲题要说的内容。我们既要把握通途道,即中国佛教传统的修法,可是也不妨他山之石,可以攻错(释:借人之长,治已之短),不妨适当补强一下我们过去稍微少说的那一部分。我觉得这是一个后代佛弟子应有的体会、应做的工作。古人有古人的因缘,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特殊因缘,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

  讲题之所以定为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就是修持的正行和助行,因为对于一个净土行者,常有人问我;到底是专心念佛,什么事都不干呢?还是人情世故或者是种种布施、持戒也得做一做呢?有人这么说,有人那么说,我怎样做才对?专心念佛念不来,要做点别的事,有散乱心,又不会念佛了。什么动中念佛、静中念佛?这样就是说正助当中有一些根本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被净宗行者所谈论。所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或看法,给大家一些持平。

  昨天我说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意思是说净土法门里头有一种修法是很特别的,而且是快速的,能够让你决定当生成就。为了说明这件事情,必须要对比佛的本愿。摄生有三愿,特异方便到底是这三愿当中哪一愿?或者哪两愿?是不是三个愿都这样呢?这一定要按本尊的本愿来说,佛有愿,我们受其愿所摄,才能修行嘛!释迦佛如果没有讲经说法的愿,我们岂不是连出家都不可能,连佛法都不知道。我们今天是在前人的愿心下受益的。如果你们没有共同听经和共住的愿,就没有共住听经的事。你们能共往,我没有发愿要来,你们也听不成。如果我愿来,愿海法师他不来,也不能听,所以说诸愿和合,才能成就如幻的佛事。发愿一定要发在一切万行之前。

  弥陀摄受我们,我们要往生极乐,也要有愿的根据。愿不离三个,我们必须从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来看特异方便是什么?

  昨天我说十九愿其实是摄受上品上生的,是上辈往生。他既发菩提心,又勇于修种种的菩萨行,乃至临终一念,为了行菩萨道,发一念往生极乐世界之心。印光大师说:“真发菩提心者,必求生极乐。”所以,求往生基本上也是发菩提心的一种。这是一个大修行的层次者。既然是一个大修行的人,就不是一般人容易修成的。大体上中国的祖师都是这种层次的人,众生是不会了解的。当然这方面被谈论、被强调的就少,因为祖师得利益的是发菩提心。你看印光大师他的大半辈子时间住山上修行,把藏经读了两三遍。后期才出山写文章、写信(大约写了百余万字),还有印送佛书(大约有五百多万册),度化众生,中兴净土,临终导归极乐。他内心有强固的菩提愿,对往生有坚固的信心,他不会动荡,不会动摇,他是为了实践菩提愿而往生的,把往生当作菩提愿当中的一种。我们一般人做不来,但是也应该这样发心。这是中国佛教的传统,古大德历来是这样教我们的。可是这不是一般人容易发的。

  第二十愿就不同。它是说你听闻到名号和国土的庄严之后,愿意系念佛国,系念名号,然后修种种的功德,作为往生资粮,然后给予回向。这就属于一般凡夫的修法。何以故?总是发心不容易,作事容易嘛!修善、布施、持戒还总是能做的嘛!那么我可以将所做的一切功德都回向极乐世界,念念回向,累积资粮。我没有办法在发心上刹那具足往生资粮,就像十九愿那样发大菩提心,可是我能事修嘛!所以二十愿是属于事修。就是慢慢地培养资粮,然后回向,这属于中辈往生。中辈往生是二十愿所摄。

  中国的祖师他自己可能修十九愿,可是他教导徒众或一般信众所讲的大体是二十愿,也就是行万行导归极乐。永明延寿大师说“万善同归”就是这种意思。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藕益大师乃至印光大师都这么说。印光大师常说:“敦伦尽分,至诚念佛,妙妙妙妙。”一方面叫你敦伦尽分(对伦理道德要尽责尽力做好),然后持戒、至诚念佛,专心一意的念佛,这大体上是二十愿的修法。

  不过,印光大师还强调了另外的属于中国第三类——修十八愿的人,谁呢?昙鸾大师、道绰大师,还有善导大师。这三位大师是修十八愿的代表。善导大师说:“万行皆是杂修,一向专念弥陀圣号为正行。彻底仰信弥陀。”

  有人说他临终时爬到树上跳下来摔死,是这样往生的。后来有人考查说不是他,是他的弟子。不管是谁,这桩公案是说这种修法的人随时死都能往生。他有那种坚固的好乐和信心,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已经证知他能往生。这些人是十八愿所摄。

  第十八愿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里头没有谈任何助行。他欲生我国,真的想往生;他那个心是至心,什么是至心?是至诚之心,至诚地相信而又好乐往生。这种修法在中国早期也有,以昙鸾、道绰、善导三位大师为最主要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传到日本之后,发展演变为净土真宗。他们就特别强调十八愿,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没有助行。而且这种“专念”不同于二十愿的“系念”,“系念”就是修《弥陀经》的若一日乃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乱,这也是一种功德、资粮和回向。但是“专念”不是把念佛当做资粮回向,因为十八愿是“乃至十念”嘛!愿文是最重要的,十八愿愿文里没有提到助行,它的重点不在于念佛多不多,更没有《弥陀经》上的“一心不乱”的要求。注意!弥陀佛摄受我们往生不出这三愿哦!所以我们不能够说只能照《弥陀经》上的“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修,不能照十八愿修。《弥陀经》所说当然是对的,可是十八愿也绝对是正确的。弥陀佛的愿不会随便发的嘛!他已经成佛了,他绝对不会发虚愿。十八愿的特点是在这里。

  因为有了十八愿,我们才能证明《观经》的下品下生为什么能够那样往生,念一句佛号甚至能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乃至于我们听到很多净土法门弘扬者及助念团的人说到的那些例子,我们才能解释那个死去八天,冰得发硬了的老阿婆,经过给她助念还能念得全身柔软,身上泛红。这就是十八愿所摄,当然也有其它愿所摄,如“光触柔软愿”,表示弥陀佛现前加持她了。所以有了十八愿,才能够普遍解释一切猪、狗、猫、羊以及不信佛的人为什么临终得善知识开导能够得以往生。这也冥合《观经》中第十六观下品生经文的意思。

  这种事实在中国的佛教谈得较少,原因是中国祖师有大乘的根性,他直接修成大乘之后,把往生当作大乘法门中的一个法门,而不是把它当作唯一法门,他根本不害怕不往生,他不会像我们这样一天到晚念佛求往生,他临终时发愿往生,就自然而然地往生了。

  因为十九愿所摄的众生很强固,他平常有强固的菩提心,修种种万行。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修十九愿的人就好像是你家的大门随时为你开着。你为了悟光精舍的事去市场或到街上办事,你会不会害怕悟光精舍的门关上不让你进来?当然不会。第一你是悟光精舍的人,第二你正在为悟光精舍办事。修十九愿的人就是这样,他们是这样想的:弥陀的本愿就是彻底的大乘的究竟真实之法,而我现在已得,意思是我已经是弥陀佛家里的人了。我现在虽没有去极乐世界,我正在娑婆世界实践弥陀的法门,度化一切众生,我正在行菩萨道,好像我是悟光精舍的人,现在离开悟光精舍办悟光精舍的事,也就是说我办的事无非皆是弥陀佛的妙事,我怎么会担心回不去呢?懂这意思吗?往生对十九愿所摄的人来说是随愿而生。这也有证明,《大智度论》就说到,大菩萨是随愿往生。就是讲这个事情。

  日本人特意强调十八愿的了不起,他们反而贬低十九愿,说修十九愿的是邪定聚、不定聚,说他们是因为弥陀佛信心不够,才要修诸功德。当然不是这样,你们仔细看一看经文就会知道。如果真的是象日本真宗说的那样,弥陀佛就没有办法摄受十方世界的大心菩萨了,他的愿是摄尽十方九界众生的,所以一定会摄到有坚固菩提心、修菩提行、随愿往生的上品上生的大修行者。

  到了二十愿就不同了,二十愿是摄受那些自己发心没有那么强固,对大乘佛法体悟不深,对弥陀本愿不够理解,因而不能觉悟到他是弥陀佛那里的人,所以要植众德本,作为资粮回向往生。这大部分是我们中国净土宗修持的形式。你们就是这样,所以你们要努力念佛回向,念到一心不乱,祖师知道众生的大乘根性难以坚固、显发、亲证,所以重点讲解二十愿这样的修法,叫你们“植众德本”,修《观经》上的“三福”,“三福”当然也包括出世的福,不过基本上是修三福作为资粮回向的这种立场。释迦佛在《观经》上讲三福,就是要摄尽我们中国这一类众生。

  可是这一类众生,难免由于对弥陀佛本愿过度的不了解,根基差,资粮又修得不够,又不体解弥陀本愿,结果对往生没有信心,两边落空,就造成疑虑、怀疑、临终颠倒这种情形。我们也常看到这种情形,所以,我们就需要用十八愿来弥补了。

  十八愿很特别,它是只要你信,只要你能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十八来弥补了,有十八愿就可以补足,只要十念就可以往生。它的意思是你只要仰信,真正在你心中生起不是大乘、但其实也是大乘、不过单是专对弥陀佛的这种大乘菩提心,也就是仰信弥陀有深悲大愿——不可思议的摄生接引之愿。你或许不了解诸佛的智慧、慈悲、彻底的中道了义,就像日本真宗的人从来不谈佛法通途的原理,不谈空、假、中这种道理。可是我相信弥陀佛, 我相信弥陀佛的愿力绝对不虚。我相信我是彻底被弥陀佛所摄受。我相信我只是个颠倒的凡夫,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我只有让弥陀佛来接引我。

  当然有人怀疑,怎么会有人这样呢?这就是调柔心。你以为你怎么样?你以为你能修行啊!你修什么行?那不过是你的颠倒而已。在弥陀佛本愿的比较之下,你那个修行算什么嘛!这对末法众生来讲,真是蛮相应的。末法众生难修行嘛!颠倒、愚痴、妄想、犯戒……这些在十八愿当中,完全没关系,只要你能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就一定能往生。

  所以你看《观经》中第十六观下品下生的人,临终时地狱火相等恶境现前了。你想一个人造恶时候最勇敢,到处抢、烧、杀、YIN、掳掠,可是等到被抓住要砍头的时候,吓得两脚发软,晕倒在地。古德有句话:“人之将死也,其音也哀。”要死之时,他讲话就哀伤了,其心调柔了啦。就在调柔心初起之时,他发现他错了,“我就被抓去下油锅了,我怎么办?救救我吧!”他这样叫喊的。这个时候善知识现前了,给他讲:“有救!只要你仰信弥陀,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乃至十念,念念真诚,念念灭罪无量,你就能去掉作恶造成的障碍,就能免除堕落,当下往生。”所以它的重点在于要你放弃自我的我执、贡高、自以为是和要靠自己的念头,然后说:“哎!我是愚痴颠倒的人,什么也不能做,我只有仰赖阿弥陀佛。虽然我做了一点庄严弥陀佛的事,那不是用来换取往生的资粮的。我舍去二十愿的修法,用十八愿的修法。啊!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庄严弥陀佛而已!”这就象一个小孩什么都没有,他看到总统来到的时候,随手从地上抓了一把砂子,捏成宝塔的样子送给总统,看起来一点价值都没有,可是那一念供养的心很好。

  “对!我所修的实在很糟糕,可是我也表表心意,供养弥陀佛,不是用它来做往生资粮的。因为我的往生弥陀佛早已给我准备好了。十八愿这么说:‘十方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我是至心的,没有二心。我真心好乐,我相信弥陀佛。地狱众火相都现前了,我哪里会好乐地狱众火相,我当然好乐极乐世界,我一心一意厌离地狱苦,欣求极乐乐。”所以这一欣一厌,强固的信心、乐心猛烈地生起。因为害怕地狱,你有了强烈的愿生彼国的好乐之心。好,十念往生!

  我昨天讲的特异方便在这里啊!第十八愿的确展现了特异方便的效果。这一点从昙鸾、道绰、善导等大师的开示、教化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不过日本真宗是专门、唯一的强调、发挥这一点,并且舍弃乃至否定了十九愿、二十愿。但我们不能象他们那样过度的偏执,把十八愿说成是唯一的,我们把这摄生三愿看成是弥陀佛为了摄尽众生,三根普被的一个整体,不能偏取偏废,它们是分别众生三类不同的根机而设立的相应的三种修行方法,因此应该把三愿放在一起,平等对待,加以正确的阐释。法无高低,应机为上。

  我们认为弥陀佛的本愿一定是平等的。如果你懂得法华的道理,你就不会轻视《阿含经》。何以故?《阿含经》也是一贴妙药,让你入佛乘的嘛!没有阿含,怎么会有法华?没讲阿含,众生的性格不调柔,佛陀永远也无法讲《法华经》啊!从这个立场说,舍弃阿含,就没有法华!所以你好乐法华,你也应该尊重阿含。

  道理一样,如果你这样喜欢十八愿,你就不应该否定十九愿、二十愿,也不应贬低它。你贬低它,可能你正在贬低弥陀佛。因为有些众生要由二十愿摄受,有些众生要由十九愿摄受。可是你贬低它,不是就让弥陀接引的众生跑掉了吗?

  各, 位同学,各位大德居士,如果从法华的立场说,绝对是法法平等,只有应不应机的分别。法无高下是从法华原理思想上显示出来的,只有把摄生三愿看成是一体,才能完整地显示弥陀佛的彻底的慈悲、无上的智慧与究竟的方便。之所以要反复对这一点说明,就是要把被日本真宗所歪曲、贬低的那一部分彻底恢复起来,回归到弥陀佛的本意上来。当然,日本真宗在解释十八愿时所说的某些信心决定往生的道理,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给我们过去稍微强调少了一点的十八愿的特异方便作一些补强。

  如果是这样,我们现在可以作一个肯定性的结论,摄生三愿是为了摄受三种不同根基的众生而设立的,它们是平等一体的,可是它的特异方便的确是在十八愿。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的仰信?有很多人向我提问:“极乐世界这么漂亮,让众生去,不是叫众生生贪心吗?”这让人感到仰信实在不容易。

  您想过没有?弥陀佛会这么笨吗?他会教你丢开那一切贪染的东西,然后又弄一些贪染的东西给你吗?当然不会。净土法门的一切所有清净是由无限的清净心而不是由贪心所起的。如果你也像释迦佛那样,把脚的拇指触地三下,大地立即变成金、银、琉璃,这表明你的心是清净的。身心一致,依正二报也是一致的。你的依报是随着你的正报而来的。极乐世界不是搞一个很漂亮的东西让众生起贪心,吸引众生去的,而是以那个无限清净心展现无限清净的世界,让众生产生清净的反应,不起任何贪、嗔、痴而直了成佛。

  有人说我就是生起贪心才要去的,这也没有关系。你如幻如化的生起贪心,等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你会发现整个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心。你的心一切都具足,你就起不了贪心了。这就是说那里没有任何让你起贪心的外缘。

  各位,贪心不是自然地产生的。你会突然间去爱一个女人吗?不会!只有当一个你爱的男人或女人现前时,你才会去爱。同样的道理,身心是无常的,心无常,所以对境起心,离境无心。所以当清净之境现前时,你只能伴发起清净心而已,有谁会爱现在站在中间这尊阿弥陀佛这么帅呢?不会的。因为他是清净庄严相。所以不能以这种立场去想像极乐世界的高妙用意。这是第一种道理。第二呢,为什么极乐世界会那样清净庄严?因为那是代表了弥陀佛以及那里一切众生内在的清净庄严。从这个道理来说,他的效果不会让你起贪心,他的本意也不会让你起贪心,他的本体清净,也是不让你起贪心的。凡举这类问题皆是有相当价值的问题,对初学者来讲是这样。

  当然,这次讲座,我不打算对初学的人说,所以一些为什么要往生这类问题,我提得很少。我假设你们知道这些,才讲这个“净土深义”。“净土深义”就应当是很深的嘛!我看许多居士听了都要打瞌睡啊!没办法,请包涵一下。如果我再不利用这个机会讲“净土深义”,就没有机会讲了。愿海法师昨天对我说:“嘿!你今天讲的,我第一次听到哦!”他在家时就在候师姐那里听我讲经,听到今天才对我说,这些道理他第一次听到,诸位就可想而知了。要讲这样的道理没有对象可讲啊!

  好,言归正传。总之,特异方便是指彻底的仰信。那种仰信必须怎么个仰信法?我怎么样仰信才为十八愿所摄?我到底怎么样修行才能往生?好,下面我就开始讲解今天的主题:“修持净土法门的正助——正行和助行”。

  什么叫正行、助行?我记得我在广德录音带上常对居士讲,你们修行要分正助,譬如说你吃饭,要不要配菜呀?要配菜。菜好吃,饭就多吃一点,因此菜好不好吃很重要。那你就不吃饭光吃菜行吗?菜有好多种,饭只有一种,白米饭或糙米饭,永远是一种,可是菜要变来变去。菜再怎么好吃,不吃饭就吃不饱。如果肚子饿了,没有菜时饭你照样吞。真正让你吃饱、让你不死的是饭。菜不过是把饭配下去而已,所以叫配菜。同样道理,做一件事有正有助,正的是从头做到底的,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可是它最重要、最基础,不能缺。可是助呢?有助更好,没有也无妨,而且常常变,这是助的特质。

  印光大师说:“一心念佛,至诚恳切,妙妙妙妙!”忏公最爱讲这几句话。我小时候跟读大学的时候,跟着他听他讲经前后约六年。每次开示净土法门,他都会讲这几句话。修净土法门基本上以念佛为正行。可是在家人不舍敦伦尽分,出家人不舍广学多闻、随缘度众生这些助行。正和助泛泛的说是这样。中国传统的说法也是如此。

  有人问是不是就一心念佛,其它事情都不做呢?这等于问我:“是不是我专门吃饭就好,菜不管了?”这道理就自然理解了嘛!重点在吃饭,可是要点菜嘛!你正助分清楚,何必问东西哪!东西都是回归净土法门的大门嘛!乃至你去打禅七也是回归净土法门,你有能耐就可以去。就怕你吃这种菜不消化,只要你能消化就可以。吃菜都是帮助你消化、平衡营养的嘛!

  如果你不愿意吃菜,你专念佛,就好象说单吃饭可以吗?可以呀!你看非洲乌干达,他们有菜好配吗?门儿都没有!有顿白饭吃就好了。可是他们也会活下去。道理一样,当然可以专心一意单持念佛,万行放下,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以外,全部都念佛,如果你有那个因缘,有那个能耐,就好像说如果只吃饭、不配菜都会吃的津津有味,都咽得下去的话,那也无妨。我不能说这是最好,但是可以说这样成就的更快。因为弥陀佛直接在你心中了了分明,若一日乃至七日,念念分明,有可能会证得诸佛现前。为什么?你念到一心不乱,还能体证到诸法实相。由执持名号证得实相念佛,这是修证,是靠自力修的。可以啊!就怕咱们修不来。修不来怎么办?念佛累了,喉咙沙哑了,就拜佛。拜得膝盖痛了,我想静坐一下或是跟别人打打太极拳,讲讲其它是非话来调和一下。与其讲是非话不如度度众生,给众生讲经好了。如果不会讲经,只想干点活计,去盖盖庙也行。不会盖庙那就去放生嘛!都可以呀!这些就叫做助行。

  我们没有那能耐,不能把悟光精舍的大门关起来,从而以必死的决心,念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死为止,居士有来无来全不管,请人煮饭,煮什么吃什么,如果什么都没煮,就啃饼干。好,一心求往生,一刹那全部往生,如果你能的话,这样也可以。这是不能嘛!所以助行就显得重要啦!与其让你以散乱心,七弄八弄,不如让你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助行就是这种意思。这是第一种意思。

  助行的第二种意思是你要开始用功念佛了,第一天第一柱香念得很好,第二柱香就感冒了,腰痛了,或是你爸爸、妈妈找来了,或是你的先生、你的太太跑来了,要把你抓回去,业障现前了。或者是隔壁那个人每次睡觉打呼噜,让你起嗔恨心修不来了。你想用功修行,可是起了业障,不让你专心用功,怎么办?当然要助行。所以助行有第二种道理,为了让正行能够顺当,你要助行来排除障碍。有人修药师法门当助行,药师佛十二大愿帮助你排除生活中的问题。民国初年修药师法门最有名的是弘一大师。忏公他盖庙的时候居士拿钱给他,他就生气,可是他想一想,没钱也盖不了庙,他每天晚上诵药师咒,有时候还叫我们帮着念,后来他说有效哦!念下去就得益。大家知道忏公是修净土法门的。可是有些现实问题,你可以请观世音菩萨,请药师佛,或者请地藏王菩萨帮个忙,助行嘛!消除修行上的麻烦。可以呀!这是助行的第二种意义。

  之所以名为助行,是从专心念佛这个立场来说的。其实从万行导归极乐的立场说,助行也可叫作正行。助行的第一个意义是说有人正行修不了啦,修点助行来调节一下不平衡的心理;第二个意义是说助行帮助正行消除障碍,第三个意义是说一切助行在万行导归极乐,也就是说一切都是菩提心的根本,都是修菩萨道,而修菩萨道的目的就是求往生,因此一切万行诸如拜忏、拜经、诵经、持戒、布施、忍辱、盖庙、乃至帮人家煮饭,……一切都是庄严极乐世界,万行当下即是正行。一切助行说是助行,其实它也是正行。这是助行的第三个意义。所以你不要问我正行与助行的多与少,你用这三个心态来对待正助,无路不直通。

  正、助二行基本上不出这三种说法。可是有另外两个重点你必须理解。第一个重点善导大师曾呵斥过杂修。他说:一切持戒、布施都是杂修,一向专念为正修。这如何融通?依第一种说法,助行不可少;依第二种说法,助行也不可少。怎么办?善导大师说一向专念,好象是呵斥杂修,是不是?其实不是这个意思。不要死在文字上面,要得意忘言,得义忘诠。读经也好,看祖师言论也好,要得佛意,要得祖师的本意,不要死在句下。善导大师之呵斥杂修,他的本意是:你不能对弥陀佛没有信心,非得认为一定要其它的杂修来辅助这句佛号,作为交换弥陀接引你往生的资粮。你不要抱着这种想法去修助行。他是呵斥这种杂修。

  当你一心万行、念念导归极乐的时候,你哪一念不是正修?哪一行不是正行啊?懂这道理吗?善导大师呵斥的是你对弥陀本愿特别是十八愿不能仰信,你认为光念阿弥陀佛佛号不够,非得一天做多少功德就不行,否则到往生时,极乐世界的海关不让你通过,阿弥陀佛也不会接引你。阿弥陀佛的本愿是这样的吗?根本不是这样的嘛!善导大师教你一向专念,是让你不要对弥陀佛接引有怀疑,你不要认为单念弥陀佛还不够,还要去搞什么来辅助。因为当时唐朝有各宗各派,有人认为光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没有这种容易的事。你不修菩提行、不修六度万行就能往生,哪里有这种好事?他们呵责净土法门。所以善导大师揭竿而起说:“专心念佛就对啦,你们修的都是杂行。”他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说的。

  到了宋朝永明延寿大师就不同了。他说:“当然我相信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但是我修一切万行,也是念阿弥陀佛。”哎!这就不同了。他就不说是杂修了。两位祖师的用心完全不同,讲的话好象有冲突。不是有冲突,不要死在文字底下。这样读经、读祖师语录会越读越糊涂。然后就拿佛法谤佛法,学了一样佛法,去谤另一样佛法,执已非他,执此非彼,一方面造功德,一方面造业,你说可怜不可怜啊!

  我们要理解的第二个重点是我们一方面要正行,一方面不妨有助行。可是正行要抓住。要真正把它抓住,一切助行才能显得更有意义。比如说有一个厨师说:“哇!你们这么多人结夏听经,好!悟光法师!我要帮你们做饭。”于是他去做了好几十种山珍海味,可是刚好忘了煮饭。你说这不是颠倒吗?或者他去买了好漂亮的盘子、筷子、最美好的餐具,可是他把菜煮焦了。你说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各位,你们今天修净土法门,有本有末,有正有助,那么助可能是正。但是如果你抓不住正的话,一切助也都不成其为助了。

  我再说另外一个比喻,“正”就象一个国家的国王一样,“助”就象下面的文武百官。如果国王死了,文武百官还有什么官好做哪?每天给谁上朝啊?给谁办国事啊!已经乱了嘛!所以说正失去了,一切助都不成为助了。这一点要对各位特别的提示。我今天所看到的净土行者,常常是到处参加佛七,然后这儿念念,那儿念念,回到家里拿串念珠也念念。可是一样烦恼重重,妄心重重,迷迷糊糊。临终时候,惦记着儿子、丈夫、金钞、房子、首饰……惦记着一切,最后堕落。这就是正没抓住嘛!一切助行都不成其为助了。他活着的时候所做一切功德都不能导归极乐,今天很多净宗行者常常都是这样,这就是正没有抓住。

  好!现在就可以提问了,我们该怎样抓住“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够说“正”就是怎么样、怎么样。因为“正”要分三个愿来说。如果你是十九愿所摄的众生,你知道“正”是什么吗?就是发菩提心。如果对天台家讲,修一心三观、彻证中道了义的佛性,那是“正”。除此而外的都是助行,念佛也是助行。因为对他们来说,往生不是难的事情,彻证菩提心和中道了义之后,就已经证得登地以上的菩萨,对他们来讲这是最重要的。

  或者有人说弥陀佛的愿不摄受他们。这个话没道理。四十八愿当中有很多愿摄受他方菩萨。显然弥陀佛是摄受菩萨的,他在四十八愿中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他没有说烦恼众生,也没有说三界众生,你为什么扭曲经文呢?说摄受十方众生,这样才能体现弥陀佛无限的大悲啊!其实菩萨也有迷惑,也需要弥陀佛的摄受呵!弥陀佛能够摄受菩萨才表示他的悲心是体解一切、慈悲一切的。好啦!对修十九愿的说,正行就是努力修一心三观,体证中道佛性,实相念佛,一切助行就是:修禅啦,修忏法啦,乃至念佛啦,以圆满菩提心。所以你看天台家的修行,也有主七念佛,可是平常却很少看到他们念佛。他们讲经、静坐、修一心三观,可是往生时预知时至的很多。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我的法师公,了义和尚的法师——定西老法师,临终时他的内衣是破的,他一辈子不拿钱,是了义和尚替他拿钱的。他持戒严,修苦行。他讲经讲得很好。人家让他写书,他说:“祖师大德写那么多了,我干吗写啊?做糟糠。”你看,这调柔心、谦虚。他往生的前一天,在香港大屿岛山上面的一大堆老修行全都下山来了,了义和尚问他们说:“你们跑下来干吗?”他们说:“老法师要往生了。”“我们在照顾他都不知道,你们怎么知道?”他们说:“我们昨天看到老法师的房子上一道光往西方去了。”看!他已经先走了。他只是一个天台家的讲经者而已,也没有说他念佛念得怎么样。你们有谁看到净土祖师的著作中有关定西老法师生西的说明,没有啊!这就是属于十九愿所摄的那种人。

  发菩提心修净土法门是一种密行,重点在于行大乘的一心三观。当然他也同时念佛作助行,或者他把两个都当作正行。总之,修十九愿的正行不完全是念佛,修一切佛法都已经是念念念佛的了。中国的祖师常常提到念念念佛,尤其是禅宗的祖师,他们静坐的时候,体会诸法实相,实相念佛。这也是念佛,这是正行。

  修二十愿的正行就是持名念佛或者观想、观像念佛,而观想、观像中国人很少修,专修持名。这就是二十愿的“系念我国,植诸德本”。你们说经典上是“植众德本”,还有第十九愿上面是“发菩提心”,我的经本上是“为菩提心”。我是依藏经上的不同版本。这两个一样,其实“发菩提心”更符合我的解释,这是古来抄写流传中稍有瑕疵,稍有变动,没有关系,我们还是得意忘言。“植众德本”更是一样。古时“众”和“诸”都是种种的意思,流通本是什么就是什么,解释没有差异。这个修法就是持名念佛,以持名念佛为本,其它诸如善行、读诵、教理等为助行,万行齐修,导归极乐。可是各位对于这个“本”有点疑惑,有人会想:“以念佛为本,我要念到一心不乱。”没错,最好是这样修,念佛总要有个效果。传统的中国佛教常强调这个。你们参加佛七,主七师常说:“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早一点念到一心不乱!”哪儿都是一样。最明显的是二十愿所摄的众生修持名念佛,你们是否一向也这么修?应该要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是正行,其它万行为助。是这样。

  可是你们别忘记,我说过中国稍微少强调十八愿。它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甚至“乃至一念”亦得往生。这一愿所摄就不同了。这一愿里边没有讲到任何修行,最后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也不算修行,只要不去做就好。谁没有办法“乃至十念”哪!古来有人解释十念是回答弥勒菩萨问的那个十念。后来善导大师说不是,古来的祖师都说不是这样解释,是指的十念佛号,所以我们不用其它解释。那么你看到愿文里讲到修行没有?有,只讲两件事,“欲生我国”的那个“欲”,加上“至心信乐”,它在讲那个信心。所以,十八愿所报摄的本是涌现那欢喜无量的信心,以涌现欢喜的信心为本。只是你信心不退,就象法华经说的“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只现一念“大喜充遍身”。再也没有二念,从今以后,一喜永喜,决不退转。什么时候你开始喜,就是你往生确定的时候。日本真宗也讲往生决定,欢喜念佛。解释是一样。

  十八愿的“乃至十念”的念佛不是求一心不乱的,他是怎样念佛呢?

  “南无阿弥陀佛,你好伟大!南无阿弥陀佛,你好慈悲!南无阿弥陀佛,我确定往生了,我好感谢你啊!南无阿弥陀佛,……”他就是用这种由哀的赞美、感恩、无限喜悦的心情来念佛的。

  这和中国传统的求一心不乱的念佛心态是不同的。两种修法都没有错,都在弥陀本愿摄受之下。就看你和哪一种修法相应而已!我如此介绍的用意不是要你修哪一种,而是让各位了解除了中国传统的二十愿修法之外,特异方便的修法是怎么样的。

  当然十八愿是特异方便的修法,因为它好像没做什么动作,只要你相信、欢喜、决定,那一刹那就能往生。一心不乱还怕后来又乱了呢!你欢喜决定,你大喜充遍身,你就是妙好人。妙好人的统一概念就是很欢喜,对这件事很感恩,一高兴就感恩。你一天到晚吵着要你爸爸给你买个生日蛋糕,就是不买,终于有一天买来了,你吃下去,高兴之余会感谢你爸爸。就是这样,不需要开悟,你自然会高兴、感恩。这反应很自然。

  因为我相信弥陀佛的十八愿摄受我,我能往生了,我大喜充遍身。你怎么会欢喜?因为你信十八愿,你就被该愿所摄,所以你会欢喜。你一欢喜,那更是为十八愿所摄。所以你至心信乐,一刹那你就肯定:爸爸让我回家啦!而且飞机票已准备好了。你就不会怕临终起颠倒心。我问你,你再怎么样的恍惚、颠倒,乃至你变成了植物人,你是不是总有我执?那个“我”是与生俱在的,所以植物人也还会有某种微细的反应。他咳嗽咳不出来的时候。会憋的脸色发紫,然后咳嗽。道理一样,当你仰信阿弥陀佛,相信没有任何否定的理由,没有任何障碍,你能确定接受弥陀本愿的接引,而处于至心信乐之中,乃至十念,乃至一念,都能往生,你确信受了佛的这种深恩之时,这一些就会自然地变成你性格中的一部分。

  在这样情况下,当你临终时,你对弥陀佛会不会来接引,绝对不会怀疑。你对有没有什么样的助念,绝不会担心。十八愿的意义就在这里。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观经》上说“五逆十恶,具诸不善”的人,也能往生。得救者是那样的欢喜,那种感觉由然地涌现不退。注意!要欢喜无量,由然不退,充满着对弥陀佛的感恩,能生起这样的心,而且护念此心,使之不退,这就是正行。此时,正行就不再是我们所说的念佛了。

  十八愿的正行是这样,其助行是什么呢?就是平常闻思弥陀本愿,经常听闻弥陀本愿的讲解,思维弥陀本愿,加深理解弥陀本愿。弥陀佛兆载永劫为救度十方众生而修行,他为了建立十方净土当中最美好的极乐净土,在世自在王如来的帮助下,观察了无量无边的佛刹,经过五劫思维,设计了极乐世界的蓝图,再用兆载永劫不可思议的时间去精勤修行庄严,成就了庄严妙丽的极乐净土。他的四十八愿中的十八愿就是专门摄受我们这些愚痴、颠倒的众生。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就能往生。它的重点在于时时刻刻的欢喜无量,时时刻刻的愿意往生,如果今天欢喜,明天不欢喜就不行。什么时候恶事发生了,比如突然一条恶狗追来了,你不会叫妈,脱口只叫阿弥陀佛,这一念便是特异方便,快、直捷,而且当下成就。这是正行。听闻佛法、闻经思维这些助行的作用,也是护持信心,使之深化和不退的。

  中国传统的净土宗,常常强调信、愿、行这三学。那么,信、愿、行在摄生三愿当中是怎样安排的呢?先看十八愿,十八愿重点在“信”,“至心信乐”就是讲“信”,有信才有乐嘛!因信发愿,“欲生我国”就是“愿”,这愿能不能成就,关键在“信”。对佛的本愿没有丝毫怀疑,彻底的仰信,相信自己一定为十八愿摄受而欢喜无量。有没有“行”呢?“乃至十念”嘛!就是说你也要让你的信心时时刻刻的存在,所以十八愿以“信”为主,可是也不离愿、行、以愿、行为辅。中国祖师强调的信愿行在十八愿中完全看得出来。

  再看十九愿,“十方众生,发菩提心。”这个发菩提心就是愿心。然后“修诸功德。”它的重点在发菩提愿,这是大行菩萨修的。修大乘法门,最重要的是发菩提心,上成佛道,下化众生,这是大愿。可是没有见到“信”哪!他“至心发愿,欲生我国”,当然相信弥陀佛能够接引他,菩提愿心中就充满了“信”。所以这是以愿心带动信心,和十八愿以信心带动愿心不同。所以十九愿也是信、愿、行具全,而以愿为主,信、行为辅。

  二十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这就是“行”嘛!这跟信、愿无关,中国人常强调多多念佛到一心不乱,就是时时系念。接下来是“植众德本”和“至心回向”,这也是“行”。可以看出,二十愿是以“行”为重点。下面的“欲生我国”明显的是“愿”。那么“信”呢?因为你系念并且欲生我国,当然说明其中有“信”。信阿弥陀佛和弥陀本愿真实存在,信极乐世界的极乐,所以才会“系念我国”和“欲生我国”。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欣羡心。二十愿是以“行”为主,信、愿为辅。我们可以一再看到中国最传统的修法在二十愿当中显露出来。

  中国的祖师真了不起,他们把三愿当中的信、愿、行都总结、揭示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愿是如此严密,各自都有信愿行在里面,可是随愿不同,各有侧重。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分别不同以信、愿、行为主,这样的修行法门太严密了。所以净土法门有这样三类修法,你们要修哪类?都没有高低,应机为上。

  虽然法法平等,我个人给予你们以下一些建议。不妨多注意十八愿,让你早一点得大喜充遍身,得信心不退,往生决定。如果一下子还不能实现的时候,不妨修二十愿,回归中国传统,一方面多念佛,一方面修福,累积资粮,以中国传统作基础修。同时不妨多注意十八愿,如果在哪一天因缘成熟,不小心让你大喜充满全身,这就太好了,那时候你念佛求一心不乱,犹如控囊取物。因为你那时欢喜无量,没有半点怀疑,念佛不就很容易了吗?因为你没有怀疑,就能够身心安稳,就容易心思专一,减少妄想杂念。你就可以在无限感恩、欢喜无量的心情中念念念佛。就不会象有人说:我工作当中没法念佛呀!或者好象弥陀佛从今以后把你忘记啦!或者是说你的飞机票钱准备不够,极乐世界的海关不让你进去一样。现在你就不会那么样担心了。

  可是要是你修十八愿得不到大喜充遍身,二十愿又修不好,就两头都落空,就会象我们说的念佛一辈子,没有得利益。既不了十八、二十修不好,十九修不来,三愿皆不得,当然不往生。对二十愿有怀疑嘛!他认为他修的不够,一心很乱嘛!没有办法一心不乱。对十八愿又领受不来,不能真正仰信弥陀本愿。那十九愿要发大菩提心,修菩萨行,当然我是愚痴凡夫,既没有“心”,也没有“行”,修不了嘛!这样三愿皆失。这就说明,为什么弥陀佛有不可思议的慈悲的三愿,仍然有那么一些众生要当面错过。

  如果要以三愿那种不可思议来说,十八愿最不可思议。只要真正仰信就能得到利益,乃至生前没有皈依,没有念过佛的老阿婆都能往生。就有我上次讲的冰冻八天仍然往生这种事情。证明十八愿确实不可思议。所以你们应当多注意十八愿,可是不放弃二十愿,就是平常修一心不乱的那种修法。以前你会认为修一心不乱是唯一的修法,现在那就不同了,因为它只是修法之一,不必那么担心害怕,以至于没有信心。即使你无法念到一心不乱,仍然可以临终靠助念或者依十八愿得到利益,仍然可以往生。因为你大喜充遍身,已经不存在一心乱不乱的问题了。这就是我们修持净土法门,对正助二行彻底的广面的了解。

  我顺便说明,以这种认识把三愿作适当的分配,往生极乐的人是怎样分别其阶位的?

  十九愿所摄往生的人是上品上生直到上品下生这三品,都是上品往生,而且大部分在上品上生。以他证悟的高低,以菩提心成就的高低来分上品的上生、中生、下生三类。他们绝对不会生到中品去。基本上大乘出家人发了菩提心的都是这样修证的。

  二十愿所摄往生的人最高是上品中生,一直到中品下生。为什么没有下品生呢?因为他们都是修诸功德、相信因果的,不会作众恶业,多造恶法,更不会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所以不会有下品生的人。但是如果有怀疑心一类的人,会生到疑城胎宫里去。在家居士一般修二十愿可以得中品生。如果他们有人发菩提心,愿意好好修证菩提心,证得少分“一心三观”,就可以提升到上品。

  十八愿所摄是从上品下生一直到下品下生,他们没有胎生,因为是一心仰信,没有怀疑。可是为什么他们有下品生呢?因为他们中间有人作众恶业,多造恶法,或者毁犯戒律,甚至造五逆十恶。

  阶位的分布随着愿心所摄和修法的不同,这样分类。

  至于内证怎样呢?事实上只有上品生才有内证问题,中、下品生没有内证问题。因为中、下品的修行跟证得佛法多少无关。就是依弥陀本愿意接引你而已。但是上品生的人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以一定有关于对佛法的证悟、体解的问题。日本真宗对此从来不提,而是强调仰信弥陀、信心坚固是由于你有智慧。不过十八愿没有讲要发菩提心,所以智慧上是有差异的。

  例如一般老阿婆对三宝非常恭敬,师父讲什么,她都听,一念信心,可是她有证悟吗?所以有证悟一定有信心,但是不能反推,有信心不一定就有证悟。固然一念信心信到底也是一种智慧,不过它不属于证悟的智慧。虽然一定要体解佛的深悲大愿才会信得真,但是这跟证悟无关。所以十八愿只要你一直去思维、体解,不需要开悟。

  作一个简单的结论,我们体会到净土法门有摄生三愿,依三愿去修,各有不同的相貌和不同本与末。你们怎样修?你们自己要做定夺。我的建议是“行”不妨按照中国传统的修法去做,但是要多思维弥陀本愿,弥陀佛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要接引我们往生,平时要努力培养这种决然的信心。

  你们在静坐念佛或拜佛时,怎样用心呢?一方面求忏悔,一方面欣求极乐,一方面要了知和厌离娑婆的苦,这样去一心念佛,当下就能体会一句弥陀六字的洪名横赅大乘佛法的智慧、慈悲与彻底方便。这样的体会就是大乘心。这一念大乘心跟净土法门贴切在一块,这就是带理念佛。同时又不舍一心无二心的事念佛,这样理事和合的念佛,又体会到净土法门是大乘了义的真实之教,有不可思议的方便,我只要一念仰信,乃至十念都能往生,树立起强固的信心,这就回到十八愿,那就有点三愿齐修的意思。

  这样一念心念佛时,既观实相,又起实修,又仰信弥陀本愿,就慢慢给自己一个决定:我弟子某某愿求往生,相信弥陀佛决定让弟子往生,求佛加持弟子,业障消除,智慧开显,领受佛的深悲大恩。然后欢喜充遍,不生疑惑,这样体会、思维三、五分钟后,就忘记这些,专心持名念佛。专心念,专心听。

  因为你经过这样体会之后,思想上就没有挂碍、担忧、害怕、怀疑。什么妄想不妄想,根本不重要。没妄想最好,有妄想也无所谓,不去管它,就记得圆念六字洪名这件事,圆念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与彻底方便。我个人就是这样子修的。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这一讲要离开理论进一步讨论实修的总问题,上一讲讲了很多有关正、助行的事情,但那是就理论上来说的。在真正实修当中,会有种种杂音、种种说法来影响我们。有一些说法并不是净土法门所要求的,它会增加修持的难度,或是会干扰实修。譬如说该深修的地方你修浅了,该用心的地方你没有用心。或者不该用心和不大可能得到成就的地方你却在那里努力。所以我们要讲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我们一定要了解,单就往生而说,哪一些该修?哪一些该深修?哪一些不该修?哪一些不大可能得成就?哪一些并不是重要的部分?这些问题应该分辨清楚,这就需要检非。

  下面讲有关念佛的事情,也就是净土法门的实修问题。

  念佛这件事的理论可深可浅。最浅的道理就你对老阿婆说:“阿弥陀佛对我们最最慈悲,不管是谁只要你相信、愿意,念十声佛号,就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现在跟我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只要几分钟,就算教她念佛了。如果往深里讲,就象我这次准备了四个讲次八个小时作理论上的表述。要你们出家人对净土理论有个基本的建立,然后再听怎样念佛的问题,就会容易深入了解。

  怎样念佛?从净宗第九代祖师藕益大师开始,就有一个有名的念佛分判,有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以及持名念佛这四种念佛方法。往后的祖师大德都提倡持名念佛,净土行者也一向修持名念佛,这是什么道理?该怎样持名?这是第一个问题。问题之二是大家都在持名念佛,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么念不出所以然,要么念的退心,要么念的没有往生,这样的持名念佛有没有问题?这不能打糊涂仗。问题之三是《阿弥陀经》讲要念到一心不乱,可是十八愿里头没讲念佛要念得很多,摄生三愿都没有讲一心不乱。有人强调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说法能不能相信?举凡这些问题都要我们认真去思考。

  我先说明,十八愿讲的“乃至十念”,是否就是《观经》里的临终十念?有人说有些人就等着临终十念。注意!《观经》里说临终十念是下品往生的事。十八愿里的“乃至十念”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后的十念,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印光大师也十分明确的这样说过。十八愿里的“乃至十念”是泛指一切时,你至心信乐,那么你十念乃至一念都能往生。那种至心信乐的心态是在平时就应准备好的,这和临终十念不同,不要搞错了。

  你不能这样想:既然十八愿说“乃至十念”,《观经》里的下品生也说十念,好!我就为非作歹,等临终时再十念求往生好了。这就错了。《观经》里的临终十念是指有一种人因缘很差,一辈子没有听闻佛法,没有学佛,平时造恶业,临终时恶障、地狱相现前,他恐怖害怕,一念忏悔求救,于是善知识现前,给他说法,教他念佛,这样具足十念,就能下品下生。因为这在十八愿所摄之中。

  十八愿是泛指一切时,当然也包括临终时,但十八愿不是专指临终时。临终时是指在下品下生的特殊情况下,也能往生,特显它的方便。我们已经听闻到佛法,有了学佛的因缘,所以不能等待临终十念,而是平常就应修,让自己至心信乐,求生极乐,永不退转。这种修法要不要念佛呢?可以持名念佛,也可以修观想念佛,甚至更深一点的实相念佛。

  什么叫实相念佛?就是体会中道了义的道理,体会大乘的真实义,也就是体会佛法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这叫实相念佛,也叫开悟。如果你能开悟,你念念都在佛法上,就象禅宗讲的与释迦老子一鼻孔出气,也就是你的所念所想跟释迦佛一样,这就是实相念佛。

  可是你如果修不来实相念佛,你还可以修观想念佛。观想念佛不是持名念佛,可是也是念佛。怎么修呢?要观想弥陀佛的本愿摄受,我的一切修行都在庄严极乐世界,我仰信十八愿,我好乐十八愿,坚固不移。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成就之时,他的十八愿当然也一起成就。只要我真正的大喜充遍,我就能往生,我就得救了。你大喜充遍的结果,就为十八愿摄受,佛就会来接引,这是观想。

  如果你不了解佛陀的修行,不了解佛陀的无上的智慧、无尽的慈悲与无限的方便,你怎么会相信佛陀的本愿呢?就象你跟人家做生意,别人给你一张几百万元的支票,如果你不了解对方的资产、经营、信用,你就不敢接受他这张支票。这种了解就是观想。这种观想需要一些智慧,就象我上一讲讲的需要经常闻思与体解弥陀本愿,需要经常培育熏陶,这就叫观想念佛。

  所以日本真宗不强调整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念,你也不能说他们错,因为他们经常是观想念佛,不过他们不把这个叫观想。

  反过来,台湾有一些修学真宗的,他们这样嘲笑念佛的:“你们只知道傻呼呼的念阿弥陀佛,你们都不知道弥陀佛的十八愿,你们这么傻呼呼的念,还不敢相信能往生。”他们这样说也就低估了持名念佛。十八愿没有说不能持名念佛,他们是不了解持名念佛。

  藕益大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应该了解你这一念能念佛的心不假造作,当下清净。而你所念的佛是万德庄严,能念、所念清净庄严。能念、所念相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持名念佛表面上看,既不是实相,也不是观想,也不是观像。然而你如果念得好,即是实相,也是观想,也是观像。

  所以台湾修净土真宗十八愿的人,他嘲笑别人持名念佛,是过度的执己非他,是不正确的。我的看法是十八愿修法的确没强调持名念佛,而是强调理解、承受弥陀本愿,领纳在心,然后相信弥陀佛能够接引你。你能生起这样的好乐之心没错,可是如果你一下子想不起来,或者你没有能耐去想呢?那没有关系,你可以持名念佛呀!在持名念佛当中,慢慢心里清净之后,你就会与佛的功德冥合,佛的万德庄严就能够洗涤你的心,熏陶你的心。熏久了你自然会心开意解,你就能相信弥陀佛的愿力了。

  因为你听了这次讲课,在你心中已经种下了十八愿的因缘种子,如果你不能领受,是由于你的业障、习气,还有你的我执种种。那么你念佛时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嘛!这是元代中峰明本国师在《三时系念》里面的句子。你就是因为浊水不清,所以对十八愿不敢领受,这没有关系,你不一定要像日本真宗那样一天到晚的听闻,那样可能会越听越糊涂。你可以持名念佛呀!回到中国传统的修法不会错。中国祖师说过:“但得持名,必得心开意解,近者开智慧,远者绝对往生。”因此我常常说,念佛能开悟,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如果你不听闻十八愿的意义,就会有行无解,不能以解导行,行产生的效果就比较有限。就是说你虽然念佛,但是你不懂得十八愿的摄受,你就只知道念佛求一心不乱。反之,你懂得了十八愿的意义而持名念佛,就不完全是求一心不乱了。其实达不到一心不乱,乃至散乱心念佛,你冥冥中闻佛名号,就具有无边的功德,就会冥冥中洗涤你的妄想、秽垢的心。你就会跟十八愿相应了。这就是由解起行,由行入导,解行相应。

  反过来说,如果你不懂得十八愿的道理,你念佛就只有一个目的,求一心不乱,你会担心忧疑。即使你一心不乱了,可能只是相似一心,容易退失,甚至你会起妄想,为什么?因为你还有其它错误的知见,在你的定心中发生作用,结果你会未证言证,未得言得,你还没有证得一心不乱,你说已经证得。这就不对了嘛!

  所以古来大德对净土法门有那么多的注解,如果净土宗不需要理解,但持佛名,就能摄受一切人的话,祖师就不需要去做那么多的解释了。我们承认有一部份人过去有善根,他能够一句佛号念到底,会自然的开智慧,即使不懂得十八愿,也自信能往生,这是一种他力跟自力的冥合作用。但是你如果没有那种根器,就不妨多听一些弥陀本愿的道理。再去专心念佛,这样就能够除自力之外,再加上仰仗他力,确定往生。这就是特异方便。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向专念,持佛名号,仰仗弥陀悲愿接引。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种情形是可能你依照二十愿去修。你平常也在念佛,不过你老觉得念不到一心不乱,没有效果,遇到某些情况,就起大嗔恨心和烦恼,接着你会产生怀疑和退心。或许你在念佛时,把念佛当作消除烦恼的方法,当然念佛能够消解当前烦恼,但也不是象剪刀一样,马上可以把烦恼统统剪下来扔到垃圾箱去,这需要有一个慢慢熏习的过程。

  弥陀圣号有无量的功德利益。可是你要有那个心去领受,要有那个胃去消化呀!四十八愿里头一共有十二条愿文都在说圣号功德。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第四十五跟第四十七愿。

  第四十五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四十五愿是说十方菩萨听闻我的名号,就能得普等三昧。常见一切如来,听如来说法。如果不是这样,我不成佛。

  你看,只要听到弥陀圣号,就能见到十方如来,听他们说法。听如来说法,很容易证得初果乃至四果。听我讲经,你们会打瞌睡。听佛讲法,保证没有冷场,然后呢,一不小心就发现能穿墙而过,证得初果了。见佛说法如顺水扬帆,成就很快,听《阿含经》都是这样,何况是大乘经典。更何况还不是见一佛、二佛,或者九佛、十佛,而是见一切诸佛。所以你们要问我为什么要求往生?很简单,到了极乐世界,早上起来,刹那间就可以到十方供养诸佛,听诸佛说法,回到悟光精舍,大家还没有上早殿,速度多么快!为什么求往生,早成菩提嘛!谁说要你去那里执着黄金铺地的?

  有人问娑婆世界当下如幻如化,这不是舍近求远吗?谁叫你舍近求远?极乐世界最近,娑婆世界最远,懂不懂啊?你在娑婆世界不要说见释迦佛,要见我法藏都不容易。可是你到了极乐世界,这十方诸佛就看不完了,谁还想看我的脸啊?你看到十方诸佛还会起贪、嗔、痴吗?当然在那里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你自然入其室而闻其香。在那里见佛闻法悟无生,最慢的是十二大劫,而这里舍利弗在久远点尘劫前,就跟十六王子释迦佛修学,今天还不过是阿罗汉。你说哪个快?你说那是舍近求远,事实上正好相反,你不了解净土,老是用凡夫的知见来思维佛法。

  第四十七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十方菩萨只要听到弥陀佛的名号,即刻得到不退转,可是看看自己听到圣号,根本不想念,还能说不退转吗?所以弄了半天,是我们自己不了解圣号的功德和大乘的真实义,才会听了圣号没有效果,念佛念得流口水睡了。为什么?因为你不知道弥陀圣号重于泰山的意义,老是用念佛来压烦恼。譬如有一条狗在外面乱叫,你是拿一盆水冲一冲,或者骂几声把它赶走呢?还是把家中保险柜里的一颗特大的金刚钻丢下去赶狗呢?当然你不会笨到拿金刚钻打狗,一样道理,这句阿弥陀佛万德庄严的圣号是让你们体会大乘心的,不是让你压烦恼的。压不住还埋怨念佛无效,这不是颠倒吗?

  有人问怎样在工作当中也能够专心念佛?我要告诉你,平时你就要了解阿弥陀佛庄严一切,也庄严你的心。那么你的工作也在庄严道场,当然也庄严你的心。所以你专心做的和弥陀佛一个样,你每做一件事情,都作这样想,我在庄严极乐世界,这不就是念佛了吗?你何必在那里只管念佛,人家叫你擦窗户,你还发愣呢?这样你佛也念不好,做事也做不来。

  当你了解净土的根本义和大乘的极致清净义,用这样的心去做一切事,在做之前的一刹那,有一个念头,我愿意求生极乐世界,我愿意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我相信弥陀佛十八愿摄受我,我已经决定往生,并且愿将此做事功德来报佛恩。然后你以一颗报佛恩的心来工作,煮饭、扫地、擦窗户……那不就是念念念佛了吗?为什么要把这个工作当作麻烦呢?

  如果念佛时起了烦恼,你可以这样想:“我已经能够往生了,还有什么好烦恼的?”要是你觉得这个烦恼还是放不下,那你就这样想:“我有烦恼,所以我更应该念佛,因为是我平常念佛念不好,所以要多惭愧呀!”你这么一想,当下那一念心不就是在念佛了吗?所以有很多念佛的方法,只要你懂得前四堂课的道理,你就可以在工作中念念念佛。

  有时候起了散乱心,乃至你要观想也想不起来,这时中国传统的持名念佛就有用了。那时你心中默念圣号,念佛数数,都可以拿来用,然后再把心思拉回到弥陀佛身上来。

  当你要跟人家吵架,嗔恨心要往外冒的时候,你就深呼吸一口气,然后想:“唉叹!我已经被阿弥陀佛慈悲摄受了,还吵什么架呀!我真笨。”再接着念佛。或者马上离开现场,转过身再念阿弥陀佛。或者也可以这样想:“我跟他现前的恶缘,让他骂我而消除吧!阿弥陀佛已经摄受我了,我一切都满足了。”然后念佛念下去。

  总之,有很多善巧方便的方法让你的烦恼和嗔怒心消解。如果外境让你反应的第一念是“我好倒霉哦”这一类想法,这时你就已经忘记了阿弥陀佛,你就不要再问我念佛怎样一心不乱!你把阿弥陀佛搁在一边了嘛!所以你应该在平时举手投足、起心动念之间去培养时刻思维阿弥陀佛。平常就要时刻观想,或者以持名来辅助。你不能只是以持名来压烦恼,不能只是拿着佛号要清净,就象拿钻石来打狗,那是很蠢的。你必须要理解你是谁?阿弥陀佛是怎么样的?极乐世界又是怎么样的?你理解得越深,你的观想念佛和持名念佛的效果就越好。

  彰显圣号功德利益的本愿一共有十二条,占了四十八愿的四分之一。可见圣号本身蕴涵的功德利益实在不可思议,难解难思。

  由此可见,十八愿要求你以欢喜无量的心去念佛。如果你愿意去领受、思维佛的深恩,以这种思维方式来念佛,就叫做观想念佛。如果你一下子不能受用的话,乃至于持名念佛受用也不大时,就可以先想一想这成就、庄严、赞叹佛号功德的十二条本愿,想一想圣号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就象祖师讲的这句圣号横赅三藏十二部,一点都不夸大,一点都不骗人,我们就应该仰信这句圣号,这对于我们的往生,尤其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这样想了以后再念佛,这就是我说的观想念佛。如果观想时散乱,那就借持名念佛来求得清净一心,得不了清净心也没有关系,那就重点放在观想上,由观想来配合持名,或由持名来配合观想,这样子念佛就不会仅止于持名。如果你仅仅会傻呼呼的持名,当人家问你:净土有什么好?怎么修呀?你会完全说不出来。

  藕益大师曾经劝人家不要谈玄说妙,但持佛号,一天念一万、三万、乃至十万声佛号,不要间断。可是他前面就讲到能念佛的心当下清净,所念的佛万德庄严这样玄妙的道理。事实上他对弥陀佛有很深刻的了解。他还写了一本《阿弥陀经要解》,被印光大师推崇为二百年来第一本奇书,即使古佛重来注解,也不会超过它。这本要解他用九天写完,这是天才。所以念佛也不是什么佛法的道理都不要懂、不要听。如果你还有烦恼,希望了解净土法门的真实意义,并且希望通过了解来帮助你念好佛号,你当然可以在这个讲座中去理解佛法说的道理,这是第二种修法。

  传统的修法有时就是因为过度的不理解弥陀圣号功德和净土法门的意义,使得念佛变成有口无心,然后慢慢的失去信心。念佛只是求一心不乱,结果因为信心不足而不能得一心不乱,又不懂本愿的摄受而不能仰信十八愿,结果对往生产生疑惑。我不愿意大家修成这样,所以建议以观想念佛来配合,在祖师的要求底下,多少做一些融通,稍微配合一下十八愿的观想理解,我们把这个叫做观想念佛,让每一个念佛人都生起强固的信心。我的基本立场是这样。

  有人问:《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念佛一心不乱,是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其人前。这是什么道理?

  是的,大家注意到,摄生三愿中只有十九愿才有讲到阿弥陀佛现前接引,若一日乃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乱就是藕益大师说的理一心和事一心,层次很高。法门不能都是高的,乃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层次也不低,不过是很善巧方便的方法。你我都应该这样修。但是我说过,万一你修不到这么高层次,还有十八愿会接引你。我希望各位如果可能,先朝着一心不乱和净念相继这个目标,一天一万、二万、乃至五万声这样念,但这样会和以前你不懂道理的猛念稍有不同,因为懂了道理,念的有信心,万一得不到一心不乱,你不会觉得功夫白费,不会在临终时害怕。因为你相信十八愿还是会彻底的接引你,这是第一。

  第二,上面我提到十二个本愿都是讲弥陀圣号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你念的那么久,即使未得一心不乱,你仍然得到降伏恶心、消除业障的效果。《观经》上说,念佛具足一念、十念,五逆十恶亦能往生。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念了那么多佛,当然灭了很多很多重罪,何况又有大乘心的体会,更如顺水扬帆,所以你懂了道理,不会怕多念佛是白念,也不会怕自己不能往生。这个念头非常重要。

  那么能不能这样说,反正十八愿说乃至十念决定往生,我不念佛可以吧!问题是十八愿虽然没有要求念佛念的很多,可是它要求人的观想,要求你“大喜充遍身”。如果你做不到这些,你就不能说决定往生。或许你又说,没关系,还有《观经》的临终十念。不过,这谁敢给你保证呢?建觉老尼师的死最明显了。她写了遗书叫她儿女都不要来障碍她,她要回到悟光精舍来往生。你们也愿意她回来,涅槃堂早就准备好了。医生说她还可以拖上一年,你们也准备长期抗战。那晓得三天以后就被送进了太平间,连八小时之内不动遗体都做不到,这是谁之过呢?难道你们不给她这个机会吗?难道她愿意这样吗?都不是呀!是她的善根、因缘如此。所以你不能等着临终十念哪!靠人不如靠已嘛!要么就“大喜充遍身”,十八愿成就。要么就平常好好念佛,念念灭罪开慧,这是修净土的不二法门,是保赢不输的稳操左券的方法。

  有人也许会想:我们平常念佛都是这样。必须指出假如不讲清楚这些道理,你们平常念佛就会反正就是等一心不乱,不知那一天有人出门给汽车撞死了,可是一心不乱还没有得到,那么他怎么往生哪?所以应该懂得这些道理,有了观想念佛的观念以后,懂得没有一心不乱,还有十八愿来补救,一样能摄受你往生,这样子念佛就会左右逢源,让你平常念佛,越念越有信心。不像过去念佛,只是求得做一个往生资粮来交换,但是又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资粮才能具足。而现在想法就不同了,反正我随时都准备往生,我尽量念就对了,多念一句就多嫌一句,我们能够仰仗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大乘功德,念念之间,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多念就是多赚,因此念佛能念出信心来,念出欢喜来。即使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仍然能够依着十八愿往生,这就是我们主张平常要持名念佛的道理所在。

  我们知道南山律宗从道宣律师之后,北宋时代最有名的是元照大师,他是头陀第一行托钵的。他修天台宗,不信净土法门,后来到中年生了一场大病,痛念以前不念佛的过错,从此往后二十年当中悉心研究净土法门,并且勇敢无畏,以天台宗宏扬净土法门,大宏法化。可是现在净宗的行者,都是怕怕的,有一个年青人说我们净土宗都是没志气的,我们和他一交谈,就让他如瓶浅水,反过来赞叹净土宗有这么深的道理。以后见面时,抢先打恭作揖。所以净土宗绝对不输人家一点点,输的只是你的颠倒、愚痴而已。当然法门之间不需要比高低,我的意思是对净土法门要有信心。没有这个信心,每次到念佛堂念佛不过是上班耗一耗罢了。现在懂了这些道理,来念佛堂念佛就是要跟无始无明斗,就是要更亲近弥陀佛,就是要不断强固那一定能够往生的决然信心和欢喜无量、大喜充遍的心态。

  如果有人不懂道理,或者无法懂得道理,能不能念佛?我从来就没有说这样不能念或是这样念不来。假使你不想多了解道理,听了佛号很高兴,很喜欢念,你是有大善根的人,你累劫熏修过了。这种人别人嘲笑他也罢,他讲不出道理也罢,他有至诚的信心,信到底,这样念佛冥合弥陀圣号功德,这就是印光大师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无量寿经》流通分说:“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这种人了不起,是有经证的。这和《法华经》讲的“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完全一样,两部经讲的是同一件事情。

  这种人有大乘根性,为什么?《无量寿经》偈颂当中这么说:“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

  他为什么听了弥陀圣号,那么好乐,因为他宿世见诸佛。为什么有人听了不信,因为骄慢弊懈怠。所以讲不出所以然的人,可能过去是大法师,然而吝法,可是他见过佛,发过愿,所以这一世听了弥陀圣号欢喜无量,欢喜到汗毛直竖,数小时不倒不去。如果你真正高兴过,就会有这样体会。会欢喜得睡不着觉,精神奕奕,而且不会乱笑,很冷静,很高兴,全身轻快。那是过去的大善根。因此我们讲经说法不能摄受这一类人。对他们来说,我的这些话都是糟糠。中国修净土的人当中,这种人相当多。

  关于念佛的部分就讲到这里。下面是关于净土法门有一些说法要分析一下。

  第一种说法是你要到阿弥陀佛那里跟他修行,你就要跟他一样发愿,跟他相应。

  应当知道诸佛发愿是为了要摄受众生,不是让众生去学他发愿的。否则,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去学诸佛的愿,而是看了十方诸佛的刹土以后,归纳成为他的四十八愿呢?为什么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跟弥陀佛不一样呢?可见佛佛道同,然而又愿愿不同。你未来也会成佛,你也会有你的本愿。佛的名号不同,本愿也不同。所以现在你能让弥陀愿海摄受就行,等到你也成就你自己时,再来发你自己的愿,去度化众生。

  当然你愿意发四十八愿也可以,但是这对往生不重要。因为即使你是个十恶不赦的人,或者你是阿罗汉,只要愿意导归极乐,你就是大乘人,你就能往生。所以这个说法不是净土宗真正的要求。

  第二种说法是念佛很好呀,你们还是要广学多闻。

  对呀,要广学多闻,但是怎么广学?学什么?要学净土该懂的核心,懂了这个就可以了。我说过净土法门可深可浅,浅起来几分讲完,更浅的是被冷冻八天、全身发黑,助念照样能往生。当然要广的话,三藏十二部都在赞弥陀,那怎么广学法呀?所以对一个净土行者,要他学这部经,学那部经,认为这样才能学佛求往生,这就把净土法门讲偏到通途法门去了。通途道就是修学戒、定、慧,慢慢地闻、思、修,讲什么参禅,什么天台的教法,慢慢熏修,这就成了通途道了。我说过净土法门是大乘特异方便,广学多闻固然很好,不广学多闻照样得到利益。所以对往生而言,这也不是最重要的课题。

  第三种说法:要一心不乱呀!要不然往生没望。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佛法就是有边了,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光佛是普遍摄受。如果说他不摄受不得一心不乱的,不是成了有量光吗?等于说他给求往生的众生设置了一个高门槛。得一心不乱当然好,没有得一心不乱呢?十八愿不是也可以摄受我们嘛!

  还有人说:“你犯了戒,怎么能往生?”那么犯了五逆十恶的。怎么说呢?只要他临终时至心忏悔念佛,具足十念都可以往生。何况一般也不过是晚上吃饭了,要不然跟人家吵个架,或者说了些谎话,也没有说大妄语,如此而已。当然犯了戒要诚心忏悔改过。可是经上并没有说犯了戒就不能往生啊!

  还有人说:“谁说能带业往生?我们的查经报告都写出来了,经典上根本就没有带业往生这四个字,所以一定要消业往生。”我真不理解会有人那么无聊,为了这个去查经,而且竟然就查不出来。经上不是说了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意思很明确,除了五逆、诽谤正法之外,其它的就不除嘛!象这样的经义都看不出来,是不是语文程度太差啦!很多在家人往生了,他们都消业了吗?是怎样消的?《观经》上说具足十念,念念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哪!这不过是灭掉能障碍现前往生的罪业的意思。如果一定要灭尽才能往生,为什么还有疑城胎宫和在铁莲花里十二大劫或六大劫等等的分别呢?应该是大家都平等,一去都是莲花化身才是啊!

  第四个问题是“乃至一念”都能往生,修行不是太容易了吗?这跟一贯道的所谓“师父一点玄关即地狱除名、天堂挂号”不是一样了吗?

  谁说一样?“点玄关师父”能和阿弥陀佛一样吗?阿弥陀佛累劫修行功德加持我们,为什么我们能够受他加持?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弥陀圣号代表无限的清净、智慧、慈悲与方便,我们的心也是自性清净,所以念一句圣号,等于念一句自性清净。我们如果整天念李登辉,能不能就一心不乱呢?

  李登辉跟我们一样是博地凡夫,李登辉三个字不过是代表贪、嗔、痴的结构体而已!它无法开显你那内在具足的自性清净。而你念万德庄严的圣号是念给你的自性佛听的,可以洗涤、熏习你的自性,启发你的智慧德相。你要懂得这个念阿弥陀佛的特别意义。

  念佛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声音和我们的肉体一样,它是唯心所现,声音当然对我们身心也有影响。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种发音对我们就有功德加持。譬如说你的爸爸把遗产交给你,你不经自己努力就获得这笔财富,能说这是不劳而获吗?当然不是!因为你是他的儿子,你跟他有特别因缘,这念佛声音也表示了你跟弥陀佛的特别因缘,表示了你过去累劫念佛的因缘,它能让你领受弥陀圣号的深恩。所以这一念其实重于泰山。

  我们念佛不是念给弥陀佛听的,是开启我们的自性清净心的。同时也感动弥陀佛,但不是用语言声音去感动他,而是你念念念佛的一念投归的至诚的心去和弥陀佛相感应的。你有感,弥陀有应。我再引用一句《无量寿经》偈文来说明此事:“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梦幻响是如幻如化,如果说极乐世界是假,它也是假。如果说极乐世界是真,它也是真。总之,不能离幻找真。天台家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因此虽然如幻如化,但是不舍如幻如化的作用,所以佛才在如幻当中成就净土。因为不舍其作用,所以如幻的净土接引如幻的众生,投入弥陀真实的愿海,然后成就真实的佛果。成就了佛果之后,又如幻的没有了佛果。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一众生可度,无一佛可成,当体即空。正是诸法如幻,才能成就无边的庄严,谁说阿弥陀佛是假的呢?既然是如幻如化的,所以“静坐观实相,罪业如霜露。”因为弥陀本愿有彻底方便,但得众生坚持往生的心,业不业都不是重点,所以说五逆十恶,也能往生。

  第五个问题是十八愿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那么十八愿也没有摄尽一切众生,对诽谤正法跟五逆不是它就不能摄受吗?

  印光大师对这个问题解释得好,他说十八愿是就平常说的通途而论。因为你平时就诽谤正法,你不可能仰信。你不能仰信或者信的不真实,当然不为十八愿所摄,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可能由于你信乐之心不坚固,起了恶心颠倒,因而你就谤法。譬如《梁皇忏》当中,说到有一位外道修到升非想非非想天了,自以为已经成佛,八万大劫之后,禅定消失,他就想我还有烦恼,我还没有成佛,佛陀骗我。这一念恶心谤法,立刻堕落为狸猫脖子上一个虫子。所以你生起恶心谤法,即得恶果。你无法信受极乐世界,无法仰信阿弥陀佛,是你不入弥陀愿海,当然就不为十八愿所摄。

  那么《观经》上十六观下品下生为什么又能被摄受呢?因为他是地狱相现前,极度的恐怖,生起了一念真诚的忏悔心,具足十念,求佛接引往生,所以可以为十八愿所摄。这两种不同情况,毫无矛盾冲突。起一念恶心,就不为十八愿所摄,就不能往生。可是临终舍掉恶心,起大忏悔心,又可以被摄。就和按开关一样,按对了电灯就亮,按错了就亮不了。这是因果律决定的。不是弥陀不接引,佛的本愿是要摄受一切众生的。

  下面还有十五分钟时间接着要稍微讲一下另一件事情,希望你们用心听,但是也不要认为我在批评人,我觉得作为一个出家人,固然是无诤,但既然我们有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这里把我们的疑虑谈出来,希望给大家参考。就佛法的立场来说,这种事情应该公开讨论,那就是有关《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问题。从古以来这个会本总共有三会一节,就是有三种会集本,还有一种节录本,把《无量寿经》竟然节录成一卷。很有意思的是这三会一节的作者都是白衣居士,最早的是宋朝的王日休,但是后来遭到了莲池大师的批评。既然大师的批评在前,我有将自己疑虑公开说出的责任。这牵涉到我们怎么去尊重经典以及将来佛法流传的权威性的问题,这需要大家了解一下。其次,面对会本已经流通的事实,最大的疑虑是佛法在将来二百年以后,后代子孙如何面对分歧的事情。我作为一个净宗行者,有责任将这个时代当中对待会本的另一种看法表达出来。对会本我提出十八条质疑,希望大家仔细地思考。

  一、古德不弘疑:会集本古即有之,但古来大德皆不弘扬,唯有民国以来才有少数人弘扬。

  二、康本流通疑:古来净宗大德皆采用康僧铠译本,持诵、注疏、弘扬,现在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印行的《净土五经》中的《无量寿经》,是印光大师选定的,也采用康本。

  三、能证非人疑:会集本的证明者——慧明老法师,并不专修净土,也不是学教之人,据云是参禅有悟,而且也修密。如此的背景,不合做为证明者。

  四、勤苦非证疑:有人说会集本的作者很专心、很辛苦地会集佛经。经云:“历劫勤苦非涅槃因。”错用了心,辛苦努力,又能代表什么、证明什么呢?佛法“宁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法是法,必须拿法的证据出来,佛陀讲:“依法不依人”,不能以“很努力”来做为法或非法的证明。

  五、感应非证疑:弘扬会集本的人,宣称有很多人读了会集本,得了感应。其实感应只代表了众生有诚、菩萨有感的事实罢了。感应并不能证明会集本的无误可信,不能纯拿感应印证会集本之正确。

  六、割裂经文疑:有些人同情地说,都是经文嘛,应该一样读诵受持、为人演说。《优婆塞菩萨戒经》上讲,倒说经律,抄前著后,犯菩萨轻垢罪。更何况割裂经文!

  佛以一圆音说法,天台判四教,华严判五教,南山律过判三教,净土宗判二教……这些都是为了避免佛法混滥而做的。所以不能说——都是佛法,都是经文,所以就可以一样读诵受持、为人演说!佛说:不得增减经法。所以,对于经法,我们应当明确无误地传承。

  七、愿数不同疑:古来有关弥陀本愿之说明、注疏等,皆以四十八愿为本,所谓“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观无量寿经》也讲四十八愿。而会集本仅二十四愿。

  八、三辈对应疑:康僧铠译的《无量寿经》十八愿(信)、十九愿(愿)、二十愿(行),三愿与三资粮了了相应。经文下卷也有三辈往生,以对应此三愿。而会集本将三愿抄前著后,完全混滥,无法与三辈往生文相对应。

  九、三愿明确疑:弥陀摄取众生的三愿,十八愿以“信”为主,愿、行为辅;十九愿以“愿”为主,信、行为辅;二十愿以“行”为主,信、愿为辅,这样,三资粮的组织次第清晰、明了。而会集本则完全看不出此三愿各具的信、愿、行。

  十、有违古例疑:古德也有不满前人译本不尽善尽美的,因此找出梵本,重新翻译,但是绝对不采用会集的作法。且会集佛经,从古至今都是白衣居士所为;古今高僧大德,历代以来,从来没有出家人做会集本的事情。

  十一、轻视梵本疑:《无量寿经》十二译,均属出家大德所为,都采用由梵本重译,表示对法的慎重,对梵本的重视与尊重。

  十二、分经招报疑:昭明太子分《金刚经》为三十二段,一字未改,也未抄前著后,竟惨遭地狱苦报,更何况会集本分割五部经文,抄前著后,又另立标题。要知佛陀无尽的智慧,无量的功德,你读《华严》才懂——“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人尽说佛功德。”佛的功德,并非凡夫俗子小心小量所能测度的。而且佛意深广、圆妙,昭明太子强以已见分经,尚有地狱惨报,何况会集五本,令各经文意大乱呢?

  十三、各解不同疑: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得解;况且佛在不同地方说同样的法门,自会有不同的经文产生,这也是梵文原本各有不同的原因之一。而会集本全然不考虑梵本各有不同的存在事实,硬是牵强附会地将不同的译本进行会集,自然大失原貌,也让众生失去接受不同经典的熏陶机会。

  十四、体系不同疑:应知会集本采用的五种现存版本,是在不同的时代,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佛法背景下所译的。不但各时代用字、遣词不同,而且各译本所据的梵文原本更是完全不同。尤其是各大译师对佛法、对净宗的立场、认识亦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译的经文,其内容、立场亦有大同小异之处,从而各自形成体系。如今会集本无视文句、体系不同的客观事实,而完全以个人私见做所谓的“整合”,只有坏乱佛法、贻误众生罢了。

  十五、信力不足疑:古德译经者无一不是有修有证者,方能译经。如安士高、玄奘法师、久远劫来发愿译经的千佛译师鸠摩罗什等。而会集佛经的人,修证并未得到普遍之认可。而且古代译经,大多奉诏而译,皇帝集天下之人力、物力、财力于译经场所,是如履薄冰一样地谨慎从事。今只一人,修证尚未受到普遍之肯定,轻率地以一已之力而会集佛经,信力何在?

  十六、有违传承疑:中日莲宗历代祖师,皆以康僧铠之译本做注。而会集本一旦推行,将使祖师注解渐趋无效,也等于断了莲宗传承。

  十七、今人不许疑:今日有许多法师,或默默摒除会集本,将其束之高阁;或作少分说明,不应受持会集本。例如台湾性梵老法师就讲:“会集本不能当作另外的译本。”慧净法师也讲:“会集本不了弥陀三愿,混乱弥陀三愿。

  十八、舍利非证疑:有人说会集本的作者临终后烧出舍利,证明他道德修持好,从而肯定会集佛经这件事没有做错。其实,一个人稍有修行,就以为他所说、所做的一切都对,这正是泛修行论!如此将造成依人不依法的过失。对泛修行的迷信,将导致坏乱佛法,贻误众生,罪过真是大极了!弥陀法门是特异、一乘、圆顿、究竟、了义的捷径法门,居士肯修行,蒙佛接引,烧出舍利是很平常的事,常看《净土圣贤录》、《法华经持经记》等,就明了深信了。但这并不意味会集本就是上契佛陀之理,下契众生之机!

  以上是对会集本的十八点质疑。一部经的弘扬,牵涉到法门的兴衰。我是爱护法门,所以提出肤浅的看法,希望能普遍引起有心护法的大德的反省。弥陀法门难解、难信、难思。我诚挚希望护法大德在弘扬净土的作法上,能更加谨慎。这是众生之幸,佛教之幸!

  第六讲 问题解答

  要我来之前,已经病了几天,并未治疗。来之后没有想到用这样方式讲净土法门,竟然每天讲六个小时,以致自出家以来,嗓音第一次这样的严重沙哑。你们听得很累,我也觉得很抱歉。时间有限,希望大家继续打起精神。

  净土法门难解、难信,不容易学,可是效果不可思议。要讲解清楚不是短暂几天内可以做到得到的。如果按照一部经论来讲,因缘不够成熟,无法做一些整合,面对知见的愁林,难以脱困。所以我用这样分几个讲次的方法,希望给大家一些实际的利益。可是几堂课下来,愿海法师告诉我说:“你这种讲法恐怕他们不能受益。有的人反映好象有些地方似懂非懂。”所以让大家提些问题,我稍有选择的给以解答。为什么要稍有选择?我是说要找最适合众生、最适合这个讲次的问题当众回答。

  问:法师慈悲,请问在家人受菩萨戒,三业不清净,又不忏悔,这样念佛能否往生?

  答:从理上说,如果有人犯戒,三业不清净,又不忏悔,没有惭愧,这种人是不大会念佛的。无惭愧心的人都有很重的自我坚固心。如果他愿意念佛,则多少会有些惭愧心。无惭愧心的人,要他真心念佛是很困难的。他甚至会感到害怕。

  既然我们是凡夫,因此不能够看到这个人恶到极点,就对他说:“你会下地狱,你不可能往生。”我们不能给他这样受记,因为佛力不可思议,众生业感亦不可思议。你看莲花色尼犯了那么多戒;你看央掘摩罗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这种人后来证得无生法忍,大乘菩萨当中他是一个很重要的菩萨。所以是我们智慧不够,我们不能看其表面就这么随意论定。

  从弥陀接引众生的本愿上来说,弥陀佛是不舍恶人的,因为诸佛视一切众生如一子,对于一切善恶能彻底了知而不起分别。凡夫立场才分善恶。而在诸佛的眼里,再怎么恶的儿子还是他的儿子,他还是会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的,只要这个儿子愿意投归他。

  所以有一位法师说:“就是因为我是万恶不赦的罪人,我才为弥陀的本愿所摄。”这句话说得是过火了。其中有一个意思,就是他已经承认自己是个万恶不赦的罪人。如果当你自认为你是一个“修行人”的时候,这种自认的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罪恶。因为透过这种妄想认知之后,你就在众生当中起大分别心了,其中的道理是很深的。

  我们打个比方,我们站在地面上看阿里山是不是很高?可是如果你站在西藏来看阿里山不过是个小山丘。因为西藏地平面是海拔四千公尺,而阿里山不过二千多公尺。在这里你怎么看都会分别玉山和阿里山有高有低。但是如果站在月球上看,整个地球表面不过是平面而已。没有高低之分,它们的差异太小了。

  我们是凡夫,在凡夫的立场看,众生才会有你犯戒,他守戒;你是恶人,他是善人。站在佛的至高无上的智慧上看,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了,都是无明种子,差异性并不是很大。所以佛才能同体大悲,不会有分别,佛是这样证悟的。所以你认为有恶,在佛的眼中没有恶。不是弥陀佛不能分别,而是弥陀佛证得诸法实相,彻底的毕竟空。有人说:“五逆十恶还能下品下生,我这个善人反而不能往生,太不公平了。”你认为你是善人,他是恶人,那是你的分别,当然你会疑惑。

  有人会问:“法师你这么一说,善恶都没有分别了?”我这样讲的意思,并不是你就可以造恶。作为众生来说,这当然是明确的。“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凡夫当然要讲分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弥陀佛是彻底觉后的大圣,觉后空空是讲理体,就理体来说,佛并不分别善与恶。所以佛能接引一切善恶众生,就正是在理体上来看侍的。所以你对于善与恶,要回归到六祖《坛经》上说的“不思善,不思恶”而平等看待。净土法门、弥陀本愿是了义法,我们要分别善恶,要止恶修善,可是在弥陀法门底下,一切善恶都被本愿慈光所摄。

  宝莲香比丘尼谤佛说:“犯YIN欲非障道法。”她讲了此话后,女根立刻出火,大地裂开,现身下地狱。她为什么不求忏悔、不求往生呢?首先是那一刹那来得太急太快,她身边没有善知识嘛!其次是她缺少《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她一直未栽培福德、因缘,没有遇到善知识讲净土法门,结果就深陷地狱了。更何况净土法门难值难遇,累劫见过佛的人,才能听闻到这个法门,才能听闻后生欢喜心。

  如果深陷地狱,又一念至心的念佛,火焰能否化成清凉呢?当然是的,这有公案可循。不但你化成清凉,在你旁边同样在地狱沸汤里被煮的人,只要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一入耳根,全部火焰就化成莲池,人当下就浮在莲花上面。小鬼立刻跑去报告,阎罗王说:“那没有办法,那是弥陀大愿,他们将被接引走了。”这样地狱一下全空了。妙境长老曾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太容易了。”是啊!只要在地狱中,用麦克风大声喊南无阿弥陀佛,让彼处所有众生听到,他们一念仰信弥陀本愿,刹那佛心充满地狱,依据唯心所现的道理,地狱相灭,一下全空了。要地狱空并不难,不过要将众生度尽才难!

  为什么会那样呢?因为在那样极度痛苦的环境下,只要你听到弥陀圣号,你的心灵能够领受,这就是大善根。那深心的仰信、悲恋正是众生往生的契机。这也最能彰显弥陀佛深奥不可思议的功德。

  问:有位居士受菩萨戒,与媳妇相处不来,常常怒骂咀咒,现在她长了喉癌,唯一的儿子又出车祸死了,这位居士平常也念佛,现在却怪菩萨不保佑,她这样子的念佛,功德怎样评价?

  答:念佛功德不可思议,现身的果报也不可思议,只是反应出来的时间有速有迟。念佛还是功不唐捐。她边念佛边骂人,这样念佛功德会迟一点发芽,因为她骂人的嗔心强烈嘛!她骂人一定脸红脖子粗,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好象一句话要把别人骂死。所以祖师说:“众生造恶时,勇猛精进,念佛时畏畏缩缩。”但是不要怀疑念佛的功德。

  就是现在她开始谤佛了,造恶有眷属的恶,造了一个恶,又产生下一个恶,容易让她断善根,所以光念佛不懂道理也不行呀!有人念佛七弄八弄念到毗卢遮那佛去了,他的师父、师公也没有这样念,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没有人这样念的。所以忏公听了摇摇头说:“唉!念佛还是需要懂点道理。”念佛功德如何评判?对此你不要怀疑,她的念佛还是有功德的。她可能在谤佛,那都是分别计算的,恶有恶的果报,善有善的果报。既然她愿意念佛,只要她“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还是可以往生。弥陀佛已把往生最简单的条件——信心,告诉一切众生,他只怕众生不往生,不会再设一个门槛。因此只要众生愿意念佛,我们就应该赞叹他,不管他多恶、多懒散,众生业力不可思议。

  问:出家人贪、嗔、痴具足,自赞毁他,互相诽谤、斗争,如此心态念佛能否往生?

  答:这种人倒也很难得,一方面造恶,一方面还愿意求往生。这种人基本上是有善根的。何以故?他能造恶,又能念佛。嘿!念佛很不容易呢!要有清净心,才能念得下去。这种人很怪,一边很猛烈的造恶,一边又无惭愧的念佛。让我说,只要他“欲生我国,至心信乐”,只要他不要骂到正法上去,不诽谤正法,不造五逆,还是可以往生。

  你会说:“法师你这么说,是不是太宽容了?要是这样,任何出家人都可以造恶而不怕了。”话不能这么说,弥陀本愿没有所谓宽容不宽容,他把往生最简易的条件教给一切众生,他只怕众生不往生。你大概想这样吓唬他:“你这样造恶,再这样骂人,你不能往生哦!”这大可不必,你可以用另外的道理去引导他。他既然能够念佛,你还是要赞叹他,不管他多恶。

  如此心态能否往生?你是指这样心态很恶,还在斗争坚固。其实两个小孩整天见面就打架,可是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儿子。有两个兄弟打架打得不是你死,便是我活,他们的父母只是把他们拉开,骂一骂,罚个跪,还是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儿子嘛!世间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佛?

  他们两个兄弟就是斗得不可开交,互相诽谤,可能是过去的恶缘。你看提婆达多,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犯五逆罪,又叫阿阇世王子去把他爸爸干掉,再去杀他妈妈,谁都说他下地狱。可是让所有人跌破眼镜,释迦佛却在法华会上给他受记成佛,所以说往生业力不可思议,佛法愿力不可思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僧团里谁打架,谁怎么样,如幻如化的看待这些,不要过于认真。你看他两人今天骂得水火不容,可是过两天哥俩又好了。谁能知道呢?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劝他:“唉呀!你这样心能平和吗?这样念佛会给人家笑话呀!你这么恨他,万一临终不凑巧他一现前,那你不能往生怎么办?”你可以拿这个来唬他。

  问:僧团里面有人不守公约,心怀谄曲,好象也念佛求往生,如果这种人心态不改,是不是不易往生?

  答:对!这种人倒是不易往生,这种人不是造恶,而是内心谄曲,当然也会对弥陀佛内心谄曲。或是过度的小鸡肚肠,不自信,只追求讨好别人,而不是念念投归阿弥陀佛的摄受。老是在虚无之事上面争夺,在临终时还想这些事:“唉呀!我的僧服怎么办?我的袈裟怎么办?我的钱又怎么办呢?”老想这些,不想弥陀佛,这种心态有些危险。这种心态对于往生的确是个障碍,这是他的性格问题。刚刚说的那两个人是恶缘问题,他们本性没有这么糟,而是恶缘现前。可是如果是你的性格,那就很麻烦。你对一切很谄曲,弯弯曲曲不直心,那你对弥陀佛就可能一直无法契入。

  有一位章能法师,在家时当流氓,成天打架滋事。后来梦中有人让他出家,他又遇到广钦老和尚也让他出家,结果迷迷糊糊出家了。昨天还在喝酒吃肉,今天就被剃度。理了光头,穿上僧衣,走起路来还是一付流氓样。别人跟他讲:“你已出家了。”“哦!出家了。”这才搞清楚。他没有文化,听说拜《法华经》可以开智慧,他就要拜经。可是经上的字不会读,去问师父,那位师父给他泄气,训了几句赶他走,他捂着鼻子回来就哭了,还是硬着头皮照常拜,经还没有拜到一半,就开始明白经文的道理。拜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经上就生出很多舍利子,放在手里玩,一掉地下不见了。后来他三步一拜修苦行,就有感应。今后只要他发愿往生,就能往生。这种人很值得赞叹,忏公很赞叹他。

  问:念佛法门平常怎么用功?临终时容易起颠倒心,怎么样去预防呢?

  答:这是两件事,传统的中国净土宗告诉你平常修诸功德、植众德本,念佛一心不乱。这当然是对的,不过我加深这个说法,就是念佛的时候要“带理念佛”。就是平时要多了解净土法门的真实意义,体会弥陀佛的本愿,尤其是要体会十八愿,这样把十八愿跟二十愿合并起来修。念佛之前,思维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往生?弥陀佛本愿为什么是大乘法门?为什么是大乘的真实之教?为什么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

  为什么说愿力不可议?你想一想,你们当中在这里出家的或是在别处出家到这里参学的,你们愿意在此修学,虽然跟悟光师没有关系,各人的因果各人了,表面上看好象是这样。可是如果没有悟光师当时发愿,在这里盖庙住下去,你们就是想修学也兜不拢,所以虽然各人的因果各人了,不过还是跟某人的发愿有关系。道观师从遥远的竹南来到这里,但是如果这里没有人发愿请人讲经,他就是发愿要来也没有用。可见你们今天在这里听讲经,就受到别人愿力的笼罩了。

  假如这位尼师是位大比丘,他的哥哥是总统,道观师要来的时候,他让他哥哥派个汽车或者派个直升飞机把道观师送过来,那么道观师就在这位大比丘的愿力笼罩底下,来的更快。我们再接着想,这位大比丘就是法藏菩萨前身,现在是弥陀佛,具足无量功德,那么只要你愿意来,他就让你一下子就来了。就这么简单。所以你不要觉得弥陀愿力他是他,我是我,他怎么摄受我?愿力又看不到,也拿不到,我怎么能一念就往生呢?上面的比喻就是说明看起来悟光师和你没有关系,她有什么愿力可以摄受我呢?其实今天你已经在她的愿力摄受之中了。将这种道理推而广之,就容易理解愿力本来就能摄受人的。

  我们一般把愿力想成是虚无飘渺的事,其实它本来就是存在的,世间的凡夫都有这样大的愿力,何况法藏菩萨历劫勤苦修行,就象《法华经》上释迦佛描述的那样,每一颗微尘都是法藏菩萨用他的血肉和愿力编织出来的。你我踏在他愿力的国土上面,所以他的慈光、愿光时时照摄我们,只要你愿意,弥陀佛自然就摄受你了。

  可是有人就是不能往生,我打一个简单比方,太阳光照耀在大地上,它毫无私心,平等普照,可是有人不走出房子,阳光就永远照不到他。到底是阳光有偏袒呢?还是各人有愚痴、聪明的差别呢?佛的慈光当然普遍照耀一切众生,然而众生有愿、有不愿,有敢领受与不敢领受的差别。

  平常怎么能够保证临命终时正念不失,我说过平时“带理念佛”的方法。当然如果你信愿坚固、专心一意的念佛,那也不会有问题。另外一种是思维启发你那种大喜充遍身的信心,彻底的导向弥陀本愿。可是有人说这样只有弥陀的愿力,没有自力,这怎么可能?我说过愿力不可思,这是第一。第二,这个没有自力的说法也不对。我问你:“你去思维弥陀本愿,然后领受弥陀本愿,那不是你的自力吗?”我说彻底导归他力,可是那个导归的力量还是你的呀!就好像阳光普照,可是走出去让阳光照晒的还是你自己嘛!所以怎么样保证临终不起颠倒,正念不失,平常要带理念佛。

  问:经上说念佛人,无量诸佛菩萨来护念,所以念佛的人不会有冤亲债主来捣乱,也不会有意外灾害,也不会生重病,是不是这样?

  答:理论上说,一句佛号,诸根具足。若“闻我名字,……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觉。”闻一句佛号,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只有你能深入理解大乘佛法、弥陀本愿,得到“大喜充遍身”的那种大喜,才会有这种力量,才能迅速地在当生或来生改变你的身心结构。然而一般人总是恍恍惚惚的,念佛还带有偷心,对佛法还是不懂、不太信、怀疑,甚至还在造业。这样在恶缘尚未消除时,念佛虽然可以种善根,但是业障的力量还太大,自己忏悔修行还不能将业障转过来时,当然还是要随业受报。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说念佛没用,它仍然会使你今生重报转轻,远报转近,恶报转善。我们常说念观世音菩萨神咒、大悲咒,一切所求皆能满足,唯除不善与不信,《大悲陀罗尼经》上是这样说的。很多人参加大悲忏,求到最后没有效果,这就是他的信心不坚固嘛!你不能说佛法无效哦!

  问:有人出家受具足戒,在学习坐禅时得了癌症往生了。有人说那是他出家的因缘,是不是出家才得这种病?

  答:怎么是出家才得这种病呢?我讲两个公案来说明。过去有一位王子,极度的挥霍玩乐,一位婆罗门对他讲,“你再过七天就要死翘翘,死翘翘之后,因为你的福德都被你用得光光的,你要下地狱去了。”他很害怕,跑去找迦叶佛求救,迦叶佛说:“好吧!你去受八关斋戒。”他剩下七天生命,还舍不得去,又玩了六天,到第六天傍晚才跑到寺院里受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受完戒就死了。其实他后升到天上修行去了。

  另一个公案是说一个老年人年老得子,非常高兴。他供养一位尊者,那位尊者对他说:“你供养我,有什么祈求吗?”老人说:“我年纪大了,我希望能老年生活过得好一点。”尊者说:“好吧!你把你儿子抱过来。”尊者抱过他的儿子,一下子扔到河里溺死了。那位老人说:“我供养你这位尊者,你还问我要什么好处,我竟然把我的儿子溺死了。这算什么呢?”他简直要杀掉那位尊者。那位尊者说:“你别急,稍等一会儿。”那条河里冒出一团黑烟,对老人说:“你还不赶快顶礼尊者,要不是尊者替你说情,我就是要来害你,要你晚年生活痛苦不堪,我是你前世的仇人,我投胎到你家是来报仇的。因为你供养尊者,尊者帮助你,为你解怨释结了。”

  各位,祸福难测呀!世间常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是世间人的宿命论,可是对佛教徒来说,是福是祸唯心造。所以,他今天发心出家,表面上看,出家后得了癌症,这一定是过去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不要随便的评论说:“出家好倒霉哦!不出家没事,一出家就得病死。”他就是这一世有一个大的恶缘,可能他早该死,可是这大恶缘必须等它完全消除掉了,才能寿终。但是出家功德殊胜,所以不让他再受那么多苦,立刻得癌症结束生命,换另外一期新生命好好修行。在历史公案里讲这种情况的有很多很多,唉!众生业力不可思议!

  问:第十八愿只说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便能往生,难道不需要发菩提心吗?

  答:第一、至心信乐本身就是菩提心的一种;第二,他能够至心信乐也是他带理念佛的结果。他理解大乘佛法,懂得大乘佛法的彻底方便。因而他当下能够至心信乐。所以至心信乐并不是表面上喜欢而已,它是有理证的。不过也有一种人完全不懂得道理,也能够至心信乐,表示他过去有善根、福德、因缘。尽管他眼前不懂得什么是菩提心,可是他已经冥合了菩提心。为什么?因为弥陀佛的本愿会引导他到极乐世界之后发菩提心。

  但是在三辈往生当中的下辈往生是十八愿所摄,也是要发菩提心的呀!是的,那是指修十八愿的最高价位也要发菩提心的。万一没发呢?譬如下品下生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他怕都怕死了,能念佛就很不容易了,还能叫他发菩提心吗?他照样能够被摄受往生。

  也有人说发菩提心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资粮,这个说法其实应该检别,不尽然如此。我们可以说发了菩提心可以保证上品生,但是不一定是上品上生,这要看你发的多不多,证的深不深来分上生、中生、下生。但是如果你不发菩提心,仍然可以往生,不过品位在中品以下而已。因为是否能够往生是在于信愿的有无,不在于菩提心有无。虽然信和愿很容易带有菩提心,然而万一你不带菩提心,一样可以往生,这就是弥陀愿力不可思议。

  问:什么叫泛修行论?为什么说“泛修行论”是错误的?

  答:在我们中国人中间,其实不单在中国人,在人类修行方面一向都有这种“泛修行论”的观念。如果说这个人是个老修行,就认为他说的都对。举个最实际的例子,假使一个人死后烧出了一些舍利子来,一般人是认为他有道德、很有修行,证明他生前的一切做法,一切说法都符合佛法,这种看法就是“泛修行论”。这种观念当然是十分荒谬的。

  第一、一个造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忏悔念佛,也能下品下生,往生极乐,乃至于“但觉法师语,尽皆得往生。”甚至于一条狗、一只猫假如宿世有善根,在因缘会合时,也能往生。据说佛光山有一条狗也能烧出舍利子来。众生都有佛性嘛!也有那些老人一辈子没有皈依,临终时才听闻佛法,死了以后照样烧出舍利子,我们能说他一生所做的都合乎佛法吗?

  第二、佛法太深了,众生太愚痴了,常常有人过去有一些善根,今生能够实修,可是由于佛法的博大精深,他有少分的实修,就以为他可以代表所有佛法的真理,这种观念是会害死人的。我们看自古以来有不少这样的修行人,他因为自己有修,又少有所证,可是他又不知道自己证悟的阶位如何,就把他所修、所行、所知、所解拿来解释一切的佛法。旁边的人认为他有修有证,他所说的都不会错,这叫依人不依教,也叫依人不依法。我们要讲“依法不依人”,不依人不是单指没有修行的人,也包括有修行的人。一切有修行的人都可能对佛法的某些部分不懂,或是知见不正确。下面举一个最明显的例证。

  佛灭度之后一百年,戒律分割为五部律。这五部律的开山祖师都是阿罗汉(即使烧出舍利子,并不能证明他是阿罗汉),阿罗汉号称无诤,可是对法的看法,仍然有歧见。可见阿罗汉在佛的智慧下,仍然有迷惑。更何况今天稍有修行的人,当然他对佛法有所迷惑,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有点修证,就肯定认为他说的都对。这种依人不依法的泛修行论,害死佛教了。

  中国的佛教常常被人讥笑有祖师法,有家庙法,有家法而没有佛法,师父说的都对,可是偏偏忘记了佛法。有人就这么糊涂。有人在台湾访问了一些道场,提出男女众共住道场是违背戒律的。他们回答说:“我们老师父是这么说的,男女相是假相,我们应该在男女相中修无相。”可是释迦佛没有这么说,所有的祖师也没有这么说,他们的师父敢这么说,他们就拿着他们师父的话把释迦老子推掉了,把所有的祖师大德推掉了,把戒经完全否定了。因为他师父有修行,所以他师父都对,他师父最高、最大、比释迦佛还要了不起。

  象这样的“泛修行论”常常可以见到。“呀!他烧出了舍利啦!”“唉呀!他知道我心中在想什么哪!”“他能飞啊!”“他是开悟了的啊!他的话都要听啊!不能怀疑啊!”佛法不可思议,一个人稍有修行,或者稍有感应,那不过是佛法大海中的一滴水珠而已。众生愚痴,以少为足,就象我们常说的“尊瓦砾如金玉,敬猕猴如帝室”,把那个碎石头、破瓦砾尊崇得象金玉一样。对在树上跳来跳去的猕猴敬重的象对天神一样,这不是愚痴吗?看到有人稍有一点“修行”,稍有一点“感应”,就认为他代表一切佛法的真理,连释迦佛亲口宣说的佛法都不要了,其后果不就是使佛法逐步的被扭曲、被偷换,一点点的变质而最终毁灭吗?

  净土法门是特异法门,它有弥陀佛的大愿摄受,乃至于一条狗因为过去有善根、因缘,往生以后照样可以烧出舍利,这是不可思议的弥陀本愿摄受的结果。甚至于五逆十恶的人也可以往生。当然我们没有说这种有修行的人是恶人,我们只是说这种“泛修行论”的不可取。既然此人是一个善人,而且又好乐修行,那么蒙佛接引,烧出一些舍利子来,不是很平常普通的事吗?何必去搞恶性膨胀,把他捧得那么高,甚至比释迦佛还高呢?

  西藏有位喇嘛后来去了美国,在天华书店出过一本书,他讲了这样一句话,真是肺腑之言。他说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大修人,名利财色迷惑不了他,可是有一件事容易迷惑他——自以为有修行的修“慢”。我想你们大概不会有修“慢”,因为你们还不知道怎么修嘛!现在还是很谦虚的。可是哪一天让你们见佛、见光、见花的时候,那就可能不一样了。一个修行人,因为他的亲证,让误解为证得了什么了,这是一种“慢心”,这种“慢心”很难除去,他以为他能为众生做什么了,他能代替诸佛说法了。他以为他应该行慈悲,为众生做这个做那个,甚至要超出他的能力范围来做事,那就是着魔了。所以戒律上订上有增上慢。修行人要是有了增上慢,就会走到糟糕的地方去。

  佛陀告诫我们要依法不依人,这个不依人是指有修行的人。有修行的人败坏佛法比不修行的人更加厉害。因为他所知多嘛!他的信众多嘛!如果他在扭曲佛法、否定佛法、你不知道嘛!有些地方的净土行者就是这样,佛经上怎么说的他们不知道,祖师们怎么说的他们不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的师父是怎么说的,他们把他们的师父的话当成了真正的全部佛法,这就是泛修行论造成的严重的依人不依法。这种现象很可悲,很可怕。

  我再举一个眼前的例子,对于广钦老和尚的修行成就,没有人敢怀疑。可是今天他所遗留下来的道场道风,连忏公都要有一点点话要说了。忏公说念佛还是要听点经,懂一点佛法的道理。那我们能说广钦老和尚这么有修有证,所以传下来的脉都对吗?广钦老和尚在承天寺曾经有男女众共住的时候,忏公虽然并未批评,但是曾竭力劝请老和尚盖专属女众的道场。可以坦白告诉各位,其实老和尚之所以在六黾盖女众道场,就是因为忏公劝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这么说:广钦老和尚修行时,男女众共住道场,因此我们也可以这么做。这样说法对吗?

  连释迦佛都这么说:我说过的法你都可以思维、怀疑。除非大乘法,你要用你的善根去领受,因为对佛说的大乘法,你是无法思维的。这里说的是佛说的大乘法,不是别人说的大乘法。别人说的“大乘法”,当然你还是要经过思维去领受。所以佛陀在说法时,告诉大家不要对人产生权威的看法。我们今天来给大家介绍净土法门,不过是给你们一个参考,不信就算了。我没有以权威自居,我不敢也没有能耐以权威自居。我在谈“泛修行论”这个问题时无意去贬低或是批评哪个人,只是说明我们不要“泛修行论”。

  你们昨天不是提出了一个例子,说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死后舌头烧不坏吗?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他是发愿要做证明:“如果我翻译的经没有错,我死后舌头不会烧坏。”所以他的舌头在火化中烧不坏,是随着他的愿而显示的感应。他并没有说以此来证明他很有修行呀!他没有完全修梵行,他娶了妻子,有非梵行的行为。他只是要将这一件事来证明他翻译的经没有翻错。希望大家了解这个意思。

  问:有人说研究这部经、这部论,今世研究不完来世可以继续研究,真的是如此吗?

  答:是真的如此,没有错。因为他好乐这部经论,临死也放不下。如果他生前没有造很多恶业,来世还会做人,由于宿缘所牵,他又来研究这部经论了,不过他也就死在这部经论上面了。如果有人这么说:“我们要跟师父一起发心,累劫在娑婆世界度众生。”大家也都同意这样发心,结果果真都来了,可是有人就换成了四只脚,跟着师父跑来跑去。所以跟师父一起发心,要看自己的功夫怎么样嘛?师父说不定是大菩萨,你跟师父一起发心,那就有一点不自量力了。

  研究经论是要你早一点成佛度众生,可是你却只是为了研究这部经论,不愿往生,不愿成就。这好象你坐飞机到美国去,到达以后本应该下机办事,结果你看到飞机上太美了,空中小姐那么亲切,到了美国,我不下飞机,我要继续在飞机上坐下去,这不是过了河又背起船吗?这不是无聊、愚蠢吗?研究经论的目的是帮助你往生,往生的时间到了就往生去,一到极乐世界,有诸佛给你说法,你是一闻百悟乃至千悟,干吗还要留在娑婆研究经论,听法师们讲经说法,那有什么用处呢?这种执着真是可怜呀!

  问:儒家讲:“未知生,焉知死?”佛教对此的看法怎么样?

  答:你提问的意思大概是生都搞不好,还去管往生的事情干什么?“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他不谈鬼神的问题,他只谈今生,不谈过去,不谈未来生,总之,他不谈眼前看不到、思维想不到的事情。

  可是,在佛教来说,人生是在轮回当中,因此,“生”与“死”其实没有差别,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是死的结果,死是生的开始,一切生命在出生之后,即一步步走向死亡,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死事实上是同一体的。透过佛教这种宽阔的生命理念,佛弟子从来就不只是赞叹“生命是很美妙”而已,其实“死亡也很美好”啊!因为死亡还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形式!在大乘佛教的究竟理念里头,生命根本没有“生”与“死”这回事,整个生命只是个不断的流程。我们应注重的是:生命在整个流程中,应当如何安置,而净土法门正是在教导一切众生,如何自我安置好这个生命的流程。

  所以有些人说:我们助念,度死也要度生,这是方便善巧的说法,度生即是度死,哪里有生与死的差别,你死了就去投胎了嘛!下一世只是这一世的延续而已。为什么要讲高调说:我度死更要度生,不必要那样讲法,那是善巧方便度众生,可以这样说,不要被人家舌根骗了。

  问:为什么佛法不能使人移风易俗?

  答:我首先要说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能够说这里有佛教,这里应该一切都好。那要看这里有没有人真正在弘扬佛法。

  佛法本身没有问题,不能以信仰佛教的人其思想行为如何,来判定佛法好不好。问题的重点在于信仰佛法的人他到底懂不懂得佛法?知不知道该怎样应用佛法,也不是看到这里有佛经、有出家人什么的,就认为这里应该一切都是清净、正确的,而是要看学法的人的身心表现如何?是否学对了?

  问:为亡者助念时,如何让亡者相信有极乐世界?

  答:你要用你自己相信有极乐世界的强固信心去感动他。愿海法师跟他的信徒讲:“你们来参加助念团,我就让你们每个人都往生。”他又说:“我一定往生给你们看。”他自己有这个强固的信心,当然信徒们就跟着师父跑呀!假如你自己还不知道有没有极乐世界,你自己都没有信心,都这样怕怕的,你怎么叫别人往生呢?这是第一。

  第二是你对亡者开示的时候,不要站得远远的说:“你有没有听到我说呀?”人都死了,就不需要再问他听不听到你说,不要看到死人,就不敢讲话。要把助念度亡人往生的事情当作喜事来办,助念不过是送亡人上飞机,那么要对亡人讲这极乐世界要怎么走,怎样上飞机?何必心中恐怖,那么紧张呢?要带着办喜事的欢喜心,去掉害怕心,把岁数大的当作你的父母,岁数和你相当的当作你的兄弟姐妹,岁数比你小的就当作你的儿女或是你的徒弟徒孙。诚恳、热情的去开导他、感动他。也不要看到亡者死相难看,怕毒气传染你,要想自己在做弥陀使者,弥陀慈光正在照射亡者和助念人,怎么会受传染呢?从古到今从未见到助念的人突然得重病而死,当然这一次你们见到广德念佛会有人助念中得了胃出血,那是他借缘消业障,不是助念出问题了。助念念出问题来的说法无有是处!

  问:依佛的十八、二十愿,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只要是至心信乐,系念念佛,对于日常的善恶业不去执着,这样是不是对往生交了保证单?

  答:你如果真正领受了十八、二十愿当中的“至心信乐”,“系念我国”,能够欢喜无量,大喜充遍,这叫“信心决定”,这样确实是已经交了保证单。不过一般人不容易这样。只有懂得怎样带理念佛,才有可能逐步熏陶出来,怎么办呢?一再的去加深嘛!那么,在还没有完全达到肯定之前,你对世间的善恶不执着是有点危险的。正确的态度是:世间善要尽量去做,世间恶要尽量避免。但是看到别人的恶,不再生起讨厌的心,这样不执着是可以的。但我们不能说,世间没有善恶分别,这是错误的。

  问:“智信”与“迷信”的差别在哪里?

  答:智信是越信身心越清净,越自在。即使你一时说不上道理来,但是心能清净,并且能坚定的说:“我能相信,佛没有骗我!”这样你是相信佛,不是相信人。

  迷信是越信越颠倒、无明。产生情绪反应、崇拜反应,进而结帮派,生起群体眷属心。

  问: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一定不会怀疑极乐世界,这必须有大智慧,如果我智慧不足,如何启发菩提心呢?假如发不了菩提心,只有往生西方净土的信心,可以感得佛接引吗?

  答:启发菩提心,不一定由净土法门,一切大乘佛法都可以启发。《观经》中说上品上生,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业三福中也要求“读诵大乘”,为什么?就是要坚固你的大乘心。此外,专心的理解净土法门也是一个办法。我个人在学习以《法华经》为主的大乘经典,学习天台教法,得到了明显的利益,这是个人的因缘如此。发不了菩提心,只要生起“至心信乐”,当然可以感应佛来接引。我讲过下品往生,这种人造了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前,吓都吓死了,还谈得上发菩提心吗?发菩提心是上品生的标准,《观经》关于中品生的经文中就已经看不到要发心的事情。所以,这叫“三根普被”。如果都要发菩提心才能够往生的话,那么中根下根人怎么去摄受呢?

  所以有人说发菩提心是往生的很重要的资粮,这就上品生可以勉强这样说。如果对泛指的净土法门来说,经文中找不到这样的依据。

  而且我还要告诉大家,发菩提心不是嘴边说说我要度众生就叫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要对大乘佛法有了解乃至有亲证才行,哪有那么容易啊?菩提心不是只有大悲心而已,那个罗贝莎修女也有悲心,并且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你能说她有菩提心吗?一心当中最具特质的是菩提心,但有一点悲心不等于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要有智慧,以智慧为本的。

  问:听闻佛法,对佛法能够了解,但表达不出来,怎样对治?

  答:你能了解佛法但表达不出来,一种可能是你对佛法理解不够深入。第二种是你不善于自我思维,不能应用语言帮你表达,表明你学习不够。第三种是你有业障,过去你曾经障碍别人讲经说法。第四种是你内心里有属于你个人的特殊障碍,害怕讲佛法给人家听。针对这些原因,就要对症下药,用不种方法去对治。

  1、理解佛不够深入:应该多听闻讲法,多思维。

  2、不善于自我思维不会运用语言作表达工具:应该多背书、多背经。

  3、曾经障碍别人讲说佛法:应该求忏悔。

  4、内心有属于各人特殊的障碍,害怕讲佛法给别人听:应当自己观察,找出问题所在。

  问:广钦老和尚说:“对这个世间还有一念放不下,就会再回来轮回。”还有人说,往生兜率天的条件要容易的多,事实是否这样?

  答:当然不是这样。如果你对世间还有很多贪婪,弥勒佛也不会拉拔你去兜率天。这是第一。第二、兜率天离我们近,弥勒菩萨在那里。极乐世界离这里有十万亿佛土,所以去兜率天到得快,这个观念不正确。

  虽然离我们十万亿佛土,可是不融方寸!如果你到过美国,我对你讲美国的某某人,你一想就想到了他,刹那间你就去了。一切万法不出一心,我们讲有差别,那是对我们的肉体而讲的。你看那中阴身都有报通,刹那一想,中阴身就到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差别。

  如果说一念放不下就会再回来轮回,这是就通途道修行说的。金壁丰禅师修行修得很好,但是他很喜爱他那个钵。小鬼要抓他去轮回,他入了无想定,小鬼找不到他,可是无想定不是解脱,后来小鬼一敲他的钵,他就跑出来了。这是一念放不下,对通途道是这样。但是当你仰承弥陀愿力,把佛的愿力放进来,那就不同了,佛的愿力能够笼罩你的业力。假如你不能仰信弥陀愿力,可以想一下我刚才讲的你们在这儿听经,就受到了悟光尼师的愿力笼罩,何况是弥陀佛的愿力,他的愿力当然是千万亿倍的不可思议。你能这样去想弥陀愿力,这就是最重要的善根,对大乘了义的信心在这里,弥陀的愿力的原理也在这里。

  就通途道说,广钦老和尚说的有道理。但是就往生来说,如果你仰承愿力,则愿力的威力最大。你在弥陀愿力的摄受下,就无法再起第二个心了。何以故,因为我们是凡夫,当然有贪婪之心。可是我们已经听闻佛法,尤其是已经好乐净土法门,所以当我临终时感受弥陀愿力之时,我的愿求往生的心强烈生起,如果把这叫做“贪欲”之心,那么这叫“法欲”(即求法的欲望)之贪。“法欲”是诸佛承认应该有的。我执着的是极乐世界,执着的是念佛往生,这没有错,你这一执着,就为弥陀愿力所摄。所以临终的人念念思维求往生,你不能说这样就是开悟了,没有杂想了,而只不过是他临终时愿力正念不失,要往生的心不颠倒而已!

  问:如果以经来证明,临终现哪一种相可以肯定必定往生?

  答:经上说:“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就是说人死后,在他身体其它部位都冷却之后,你轻轻的去摸一下,看哪一部位还在热,就可判定他生到哪一道去。如果是头顶上热,他就做圣人了,就是往生极乐了。

  可是有时候完全摸不出来,通身冷却得很快,说明他走得很快。这种情形是中阴身往生。中阴身是神识完全离开了肉体,还没有确定到哪里去。象《地藏经》上讲的:人死后四十九天当中,他在阎罗王那里论对,这时家里人要给亡者做功德。印光大师说:有瑞相也好,没有瑞相也好,没有瑞相也不能说没有往生。道理在这里。你看苑里那个无名尼师,临终前全身溃烂,她弟子解释是代众生受业报,这是她的愿力所致,这也有可能,你能说她死得惨吗?所以要看死时相貌如何,也不尽然。安土高是被别人误杀的。尊者目犍连是给人家乱棒打死的,打成肉酱,你能说他们是歹死吗?

  那怎么才能肯定必然往生呢?如果他有笑容、顶热、身体柔软、闻到异香、天乐鸣空、或者梦见亡者全身发光,或亲口告诉你如何如何,那是绝对可以肯定。例如有一个小孩子的外公已经往生,他带着他的小外孙去极乐世界玩了一次,小孩没有读过《阿弥陀经》,可是他说的情况和经上说的一样,象思食食至,众鸟说法,老虎狮子会讲人话。有一只老虎走过来让小孩骑上,问小孩想到哪里去玩?小孩说想去迪斯尼乐园。于是老虎带他上迪斯尼乐园去,玩够了,再带他回来。正当他还想去哪里玩的时候,他妈妈见他睡的时间太长了,将他叫醒。小孩说为什么把我吵醒,没得玩了。等小孩长大以后,鉴因法师问他去极乐世界的情况。他都忘了,啥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他去极乐世界,还会忘记呢?可能他过去在某一世有极大的愿心想去那里看看,不过现在他还没有修净土的因缘,还舍不得凡夫世界,所以又回来轮回,他的阿公因他有这个因缘,就带他去玩了。这样就肯定他的阿公是往生了。

  所以往生的证明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很多表现出来的现象可以证明往生。不过烧出舍利子倒不一定是往生,但可以肯定这个人得到修行的利益。有时我们也看到从来没有修行的人也有舍利子,可以肯定他是生三善道,而且是极善之道。这种人如果临终助念,那就要看他的相貌怎么样来证明他是否往生。我个人的看法是,念佛往生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阴身念佛往生,就可能不会有舍利子,另一种是由肉体出去直接往生,就可能会有舍利子,因为身心是相感相应的。但是目前尚未查到经证。属于后一种情况往生可能会有舍利子出现。

  问:礼佛时观想佛的无量慈悲平等,感受于心中,并想要如此对待一切众生,观想眼前一片清净光明,如此礼佛对吗?该以何种心来礼佛?

  答:你讲要联想佛的智慧、慈悲,感受在心,这是正确的。但你应该更感受到大乘佛法不可思议,弥陀佛的慈悲大愿尤其不可思议,所以要以感恩心来念佛,在感恩中生起更坚固的信心来。如果只是感受到弥陀佛的智慧、慈悲,而没有感受他的愿力加持的不可思议,这就稍有不足。当你感受到佛的智慧、慈悲,还有愿力不可思议的时候,就会由衷生起一种感激,欢喜跟放下的心情。“啊!我的生死大事已毕了。”那时再缘想自己的错误,求佛加被忏悔,生起一种求佛不舍的心,接着再生起一种我相信弥陀佛一定接引我;更相信往生资粮就在我一念信心中具足,这一点最为重要。往生资粮就在我一念信心中已然具足,剩下的不过是多增加而已。此时,念佛忆佛已是一种“决定往生”的坚信,而不再是“不知道会不会往生”的不确定感。这时的念佛一定带有感恩心,而不是以佛号进行往生资格的交换的心态了。

  问:有一位在家修行人念佛念到平常能够见到极乐世界现前,但是临终的时候,反而业障重重,现象不好,问题出在哪里?

  答:他平常念佛看到极乐世界,我们不能确定他在什么心境下看到的,还是一种他自己认为的?

  第一、他把看到这个境界说出来,可能会招来其他业障的障碍,这种事情最好不要说。你看慧远大师一生见弥陀佛三次,从来不说。因为我们是凡夫,随便说出去之后,境界可能就会退掉,禅定也是如此。

  其次,见到佛能够消业障,可是眼前你还是执着,你是凡夫,仍然还有很多业障可能使你在临终时颠倒。就是说你随便去说,你看到的境界后来就可能成为业障。我常常劝想要出家的人说:你要出家也不要让别人知道,不必去宣扬。当然已经出家在望就无所谓,如果出家八字还没有一撇,就跟别人讲你要出家,最后障碍都来了。道理是一样的。

  至于见了光,见了花、见了佛菩萨为什么还有业障呢?因为你业障太重了,你的业障只是消掉了它的外表或是相。但是你根本的执着还没有丢嘛!假如你的愿心还不能完全成就的话,临终时还是有业障现前的可能。我一再说往生最主要的是信、愿,是“信心坚固,愿心不动。”为什么这位在家人看到极乐世界,而他的信心还没有坚固?这表示他对佛法还不是很懂,或是他对往生的条件不很有信心,这个问题一定出在他自己身上。

  问:如果临终时遇到了意外,人家来不及帮我助念,我当如何去准备呢?

  答:修净土法门不能等待人家来助念呀!修十八愿跟二十愿应该修到我随时都能去。你平常要这样想,现在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能不能去啊?假使一个人要做一个什么七十大寿,子孙满堂,好高兴!在那最乐的时候有人去问他,现在你要不要往生啊?如果他说,等一下,我吃完蛋糕再去吧!这就是还有等待,这就不行,应该随时要去就去,不用带身份证,也不用带飞机票,也不用办理移交,写遗嘱,随时可以走,要这样子准备。我呢,我没有那么高杆,所以我预先把遗嘱写好了,放抽屉里,我还跟愿海法师说:在我房间的哪一个抽屉里,信封上写着“无常的嘱咐”里头把银行存款和最后该怎么用都写好了。所以我该走就走了,让他们去忙好了,我是这么准备的。

  问:我平常做事很忙,没有时间持名数千乃至数万,能够往生吗?

  答:我说过往生并不是以念佛多少作为交换条件的,是以你的信愿的成就不成就来决定的。你整天没有时间念佛,可是你整天看到世间的痛苦,能够生起欣厌心,时刻在观想,这也是念念念佛,信愿强固,就能往生。在这种观念下,为什么念佛非要念得很多才行呢?多多的念佛是说念佛能够滋长我们信愿的意思,不是用来作交换的手段的。所以如果你念佛念了几百万、几千万遍,可是信心一点也没有增加,那就是本末倒置。所以祖师讲的信、愿、行,那个“行”是在信愿底下讲的“行”。没信愿,就是你念得风吹不透,雨打不进,仍然不能往生。离了信愿讲行,那个行是空的、徒劳无功的。“累劫勤苦非涅槃因。”就是这个道理。

  问:念佛人会着魔吗?

  答:念佛人会不会着魔看他用的是什么心。如果他没有想要往生,也不理解弥陀的本愿,而且贪心、私心、业障很重,这个时候去闭关,可能产生依贪心念佛。是什么样的贪心呢?不是往生的心,而是想要做祖师,想要见佛、见光那样极大的贪心,祖师是很呵斥这样修行的。如果你有那种我想得什么利益去修行,你过去的业障就会趁这个机会现前,你的功德还没有具足,挡不住业障,于是业障会借着你那强大的妄心而进来,这是有可能的。这不能怪弥陀佛圣号力量不够,是因为你不了圣号,也不能体会圣号的功德慈悲、方便,这样修行不会得力,我们承认这样的念佛就可能会着魔。

  问:有一位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他整天将佛号挂在嘴上,不知道这一句佛号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推动力?这位老人临终时会不会往生?

  答:有一些研究经教的人,常常嘲笑那些不识字的老阿婆念佛是有口无心,这是以凡夫知见来看待念佛人的。昨天我在讲弥陀圣号的无量功德时,引用了四十八愿中十二条愿文,说明能听闻到弥陀圣号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持诵圣号呢!患老年痴呆症今天多的是,听说台湾一万人中间就有一两个生这种病。那你有看到有几个老年痴呆患者会念佛呢?为什么别人不念,而他会念佛?他一定有善根,没有善根决定念不来。

  以前在某道场有一个人着魔了,法师教他念佛,他一张嘴念“阿”字的时候,那个魔鬼就掐他的脖子,我们亲眼看到他的脖子上有两个被掐的坑,我们就用大悲水洒在他身上,鬼就离去,他就说:“阿弥陀佛好难念哦!好苦哦!”你们看,那个魔就不让他念,可见阿弥陀佛圣号的力量以及圣号能代表的愿力加持不可思议。这应该不难理解。打个比方,譬如一个国家的总统写了一个命令,指示某地某单位该怎么做,一个小兵拿着这一纸命令到某地去下达指示,虽然总统没去,而总统的意志已经在某地变成行动了。凭什么?就凭那一纸命令。同样道理,弥陀圣号不是轻易成就的。这句圣号功德成就时,就代表弥陀佛的一切愿力已经圆满完成。当一个人持诵圣号或是听到圣号时,也就是表示弥陀佛的一切愿力展现在他的面前。这位老年痴呆患者会念佛号,可以肯定在他身上有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至于他会不会往生那还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愿。老年痴呆并不是白痴,而是他的脑子反应越来越僵化,僵化到混沌状态。但是他的我执仍然在,内在的自我思维仍然少许存在,所以他还是可能存在有往生的意愿,这是第一。第二,当中阴身脱离人体时,是一种舒服的解脱,不管死亡时多么痛苦,在中阴身离开人体的一刹那,他会感受到解脱的快乐。然后随业力奔六道而去,该下地狱的下地狱,该升天的升天。老年痴呆症是肉体方面的痴呆,当他的中阴身一脱离肉体,他生前的愿力可能会重新生起。以他生前念佛的功德力,持续等流的推动力,就可能让他善根显发。如果那时正好旁边有人给他开示助念,他便很有可能往生了。

  问:有人说人死了,六根都没有反应了,你对他说法开示有什么用?

  答:这种说法很荒谬、很幼稚。肉体的六根都没有了,中阴身刚好都有,而且还有五通,有他心通,天生具足。你讲英语,他都能听得懂,甚至你心中动念,他也能知道,中阴身的五通是报得的。所以肉体死亡了,还可以度他的中阴身嘛。那位死了八天的老阿婆生前没有皈依,也没有念过佛,可是通过开示助念,还是送她往生了,这就是证明。所以不要以知之薄少的佛法和世俗偏见来看待助念的事情。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佛法深广不可思议!

 
 
 
前五篇文章

净土宗文集: 念佛十种功德

广化法师:舍利是人天福田

广化法师:不向俗人说僧过

广化法师:人为什么应该素食

广化法师超度母亲 亲眼见其升天

 

后五篇文章

净土宗文集:圆光佛学院净土课程现况及省思(性仪法师)

净土宗文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集解(会性法师集)

净土宗文集:念佛绝对不是只在念「阿弥陀」这三个字而已

净土宗文集:观世音菩萨成佛的世界

净土宗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