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四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四集

   明忻根据录音整理文字

  《安乐集》的学习我们继续进行。

  净土法门的学习是这么一个次第:信、愿、行。信,净土法门这个信,若是没有发起,那么信愿之说无所依从,他先来破除我们对往生净土抉择的障碍。

  “第七,会通愿生兜率劝归净土者”,依大经作解释、提示,把极乐世界与兜率天作了一个对比。因为极乐世界的寿命与佛是无有差别的,往生彼国所住寿命,皆是依阿弥陀佛愿力来彰显出来的果德摄化,乃至化生也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摄,非众生业力表现,这样“寿命与佛齐”。善导大师提示说,一切众生往生皆依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若无誓愿力,一切有情无力于自力往生彼国。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他主要是愿力摄化。

  前面这个劝化往生兜率天的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要往生兜率天,其它就不说,若是无有禅定与明晰的抉择,往生兜率天是不易得的。虽然从距离上说,十万亿刹土与我们这同居世界有差别,但依佛的愿力故,阿弥陀佛有摄化十方众生往生彼国的愿力,他以无碍力摄化于十方,这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因为往生兜率天,弥勒菩萨没有接度这个的愿望。在这地方有一个对比。

  (其有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令人悟解,证会无生。)

  极乐世界鸟啊、树林啊,乃至说种种因缘,都是阿弥陀佛化现。我们知道《阿弥陀经》说,“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令众生得见、得闻、得触,咸成菩提。

  证会无生。

  彼国其本质是无生国。那你说我们往生无生国,那我不向往于这种无生的善缘,希望所谓的有作为、有自己誓愿的国度。阿弥陀佛在二十二愿、很多的愿望中都说“若有众生不舍自愿,修短自在。”所谓的短自在就是以自己修持力产生的愿与愿望生命所表达,因为这种生灭心中的愿望,就是往生彼国一样可以运用得出来,淹没不了你自身的愿望。要是没有自己的愿望,随顺着佛陀这种清净、无生法忍的回施,那寿命就与佛齐。要学净土,还是应该去多了解了解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

  四、据《大经》且以一种音乐比校者,《经赞》(赞弥陀偈)言:

  “从世帝王至六天 音乐转妙有八重

  展转胜前亿万倍 宝树音丽倍亦然

  复有自然妙伎乐 法音清和悦心神

  哀婉雅亮超十方 是故稽首清净勋。”

  这个赞偈是龙树菩萨的赞偈,也是对大经的赞偈,令众生于极乐世界生起阿弥陀佛国土倍超一切天界之乐等等,他作了这样一个提示。

  我们看第八的文字:

  第八、校量愿生十方净土,不如归西方者。

  问曰:或有人言,愿生十方净国,不愿归西方,是义云何?

  答曰:此义不类,于中有三。何者?

  一、十方佛国,非为不净;然境宽则心昧,境狭则意专。是故《十方随愿往生经》(灌顶经卷一一意)云:「普广菩萨白佛言:世尊!十方佛土皆为严净,何故诸经中偏叹西方阿弥陀国,劝往生也?佛告普广菩萨:一切众生,浊乱者多,正念者少。欲令众生专志有在,是故赞叹彼国,为别异耳。若能依愿修行,莫不获益。」

  二、十方净土,虽皆是净,而深浅难知;弥陀净国,乃是净土之初门。何以得知?依《华严经》(晋译卷二九意)云:「娑婆世界一劫,当极乐世界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当袈娑幢世界一日一夜。如是优劣相望,乃有十阿僧祇。」故知为净土初门,是故诸佛偏劝也。余方佛国,都不如此丁宁。是故有信之徒,多愿往生也。

  三、弥陀净国,既是净土初门;娑婆世界,即是秽土末处。何以得知?如《正法念经》云:「从此东北,有一世界,名曰斯诃。土田唯有三角沙石,一年三雨,一雨湿润不过五寸。其土众生,唯食果子,树皮为衣。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复有一世界,一切虎狼禽兽,乃至蛇蝎,悉皆有翅飞行。逢者相啖,不简善恶。」此岂不名秽土始处,然娑婆依报,乃与贤圣同流,唯此乃是秽土终处。安乐世界,既是净土初门,即与此方境次相接,往生甚便,何不去也。

  善哉!道绰禅师给我们开了一个方便:一个初门、一个终门。这个说法是道绰禅师提出来的,近代太虚法师也判明了这样的说法:净土法门甚合吾意,他就是说:合什么意呢?极乐世界是净土的初门,就是说容易往生的意思,其他佛土贡高令众生难入。实际上我感觉这是个方便,给大家一个安慰,阿弥陀佛的愿望是令众生无碍往生,并不是说阿弥陀佛国土没有其它国土尊胜,这实在是这些善知识殷勤的劝导,怎么来设置方便以除我们心中的障碍。

  我们看下面的文字。

  第八、校量愿生十方净土,不如归西方者。

  他是这样立一个题目。

  问曰:

  设个问。

  或有人言,愿生十方净国,不愿归西方,是义云何?

  现在有人说往生五方刹土或者其它佛土,这都是有的。我们读《药师经》说:闻说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尊称名号,愿生彼国(编注:《药师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无异的,那我能不能往生东方呢?我们看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十二个大愿中,他没有设立接度众生的愿。就是诸佛各有所立。阿弥陀佛接度众生之愿是特立之愿,是与十方诸佛不共的,就是说随机感应,垂手接引,这是个很细微的不共处。

  答曰:此义不类,

  这是两个问题。

  于中有三。何者?

  一、十方佛国,非为不净;

  下面这个问题就讲得很清晰了。

  然境宽则心昧,

  令众生取向,心多有依从而得安心,就是他要有依附才能安心。若说无依之安心,得大自在力,得究竟解脱,那样的人是不染于诸相而得自在方便,那这样的人往生十方刹土皆游历自在。但对取向众生来说,境宽则心必然昧失,无所依从,生恐动,恐动就会丧失往生的大利,因为众生心智总要有个攀缘。若证得法性周遍或者说自在力无染无著之人,就是破相之人,那是不在这个因缘中的。

  境狭则意专。

  就是标方立向令众生安稳啊,有家可归之感。这是佛的慈悲的愿望所标立。因为在其他教言中,标方立向是不允许的,这样做会令众生染着。阿弥陀佛乃至十方诸佛为了悲悯取相凡夫,就是执著分别造作尚未停止(的凡夫,给予其)一个成就菩提的胜缘。

  是故《十方随愿往生经》云:

  拿经典来给我们作一个提示。

  “普广菩萨白佛言:世尊!十方佛土皆为严净,何故诸经

  在经典上提出来这一点。

  中偏叹西方阿弥陀国,劝往生也?

  下面这一段话,实际就是世尊来给我们作一个正面的提示,让我们来抉择。

  佛告普广菩萨:一切众生,

  那你是不是已经不是众生之类了?已经超凡脱圣了?(若是)那你自有其他方便。但这个净土教法,就是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它是大机之用啊。这大机中,实际佛最悲悯最慈悲善巧的功德就显现在浊恶世界浊恶众生而得成就菩提的教言中。若是已具足的大菩萨、成就者,此处暂缓,就是这个教言可以缓缓的;罪堕众生,于火宅中勤苦,当于急救。这是佛的慈悲教度的主要对象。

  浊乱者多,正念者少。

  正因为此阿弥陀佛设的国土,接度有情,是无尽大悲,世尊在《无量寿经》赞叹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个无尽大悲,就是惠利摄化众生,非众生修持所得功德善巧。要是认识不清这一点,对浊恶有情往生,即凡夫有情往生诸佛报土是不能抉择的,就会产生疑惑。净土一法特定的功德与内涵就会丧失于当下,就是凡夫不得现前的真实利益。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中一再强调,往生彼国的三辈九品之类多是凡夫说,不是圣人。圣人,好比说几地菩萨等圣果,他已得自在力,不需佛过多地设置方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对凡夫是极大的方便。

  欲令众生专志有在

  就是具体地标日没之处,十万亿佛土之外有国土,名极乐,有佛今现在说法,摄化十方愿生有情,令彼咸得往生。有往生之愿,无需挂碍。我们往生其他国土,要没有佛的许可,或者接引之愿,我们就会疑惑的,或者将信将疑。那么一个愿意往生,一个愿意接度,你怎么能不生呢?!

  是故赞叹彼国,为别异耳。

  就是特别标立极乐国土之殊胜。道绰禅师下面这一段文字实在是别立方便,令大家有清净的感知,就是凡夫心想:哦,这是一切净土的初门,离我们近,给我们一个很近、很亲切的感觉。众生的疑虑是很麻烦很麻烦的,我们无始以来贪嗔痴慢疑这个疑根来得最深,一到抉择之时,一旦疑虑就会耽搁往生,就会六道轮回,这个抉择不能有丝毫的沉淀或阻碍。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五集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六集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七集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后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三集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大寂尼师:静修法师专访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