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四十三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四十三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四十三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1年1月3日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拿起《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在荧光幕前的朋友,请端身正坐专心听讲不作旁的事。

  上次讲到不退转梵语叫阿(革卑)跋致有三种:[一位不退。谓行人断尽三界见思二惑,]就是见惑跟思惑。惑就是烦恼。[则永不退失超凡之位,故名位不退。二行不退。谓行人功夫深进,不特断尽见思,]不特就是不止。[而且能伏断尘沙之惑,如是则永不退失菩萨之位,故名行不退。]所以见思惑断就是二乘的位不退。行不退是指菩萨不退。[三念不退。]念不退是八地以上的。[谓行人功夫愈益深进,断尽尘沙烦恼,能破无明别惑,则永不退失中道正念,故名念不退。]天台宗有三惑:1、见思惑,见思惑是二乘所断。是位不退。2、尘沙惑,是菩萨和八地以下断尘沙惑。是行不退。3、无明惑,八地断无明惑。断了这个无明惑就是念不退。这三惑最好能够把他记起来。尤其是出家人要把他记起来。这就指三种不退1、位不退。2、行不退。3、念不退。另外还有所谓的四种不退,慈恩宗的也就是唯识宗的,慈恩宗的四种不退:1、信不退。2、位不退。3、证不退。4、行不退。

  智旭藕益大师他也讲四种不退:1、念不退。2、行不退。3、位不退。4、究竟不退。

  还有一种祩宏就是莲池大师他也讲1、愿不退。2、行不退。3、智不退.4、位不退。所以这三种四不退。

  慈恩宗信不退的七信就不退,信不退、位不退、证不退、行不退。刚刚讲的那三种不退是天台宗的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另外还有一种叫五种不退,这五种不退是指阿那含的不退。这个顺便讲一下就是阿那含的五种不退:1、中般不退。2、生般不退。3、有行般不退。4、无行般不退。5、上流般不退。般就是般涅槃。这个大致知道就好了。刚刚那个见思惑—第六识,尘沙惑—第七识,无明惑—第八识,就越来越深。所以小乘人断的就是见思惑,比较表面比较浮面的。尘沙惑就进入了习气的范围,就在意识底下。无明惑就是根本的业种惑,所以就更深了。主要就是要断这三惑。

  [有如是成就已,]有这样的成就以后。[然后正身端坐,修习止观,于坐中正念思惟,一切诸法真实之相。正念者,即无念也;无念之念,是名正念。真心正念,是名正思惟。真实之相,即是实相,亦即实性。相即性也,]相跟性是通的是一样的。[实相无相无不相,] 实相及无相而无不相。无相你可以写一个本身。实相的本身是无相的。无不相的相是动词,无相的相是名词。无不相就是无不能生一切相,这个相就是生相。实相应该是这样子。[实性无性无不性,]所以实性就是及无性而无不性。本身无性而无不能化一切性。[是名真实相、真实性。]反过来说如果他只是无相,而不能生一切相,就不能称为实相。或者说是他实性如果只是无性,完全就是无性,但是也不能生一切性的话,那也不叫做实性就缺了一半。举一个例子你容易懂了,譬如说一面镜子,这个镜子本身是无性,你如果不拿东西照的话,祂的镜面上是没有东西,就无性。可是你如果拿东西去放在镜子面前,祂还是不能显出东西的话,那么这个镜子就没有镜子的功能。他本身是无相,但是他又不能显相,所以这个就不能称为镜子。如果你说镜子已经破掉碎掉,可是碎掉的话也会显一些破碎的影像。所以实性就是这样子。他必须要本身是无相,但是而能显相犹如镜子一样。这样才圆满。实性是圆满的嘛。虽然是空但是他有圆满。[言诸法者,即此谓一切善不善法,]善就是善法与不善法,和在一起就称为一切法。[善法谓有漏善,无漏善,二边善,中道善,]善法有有漏的善法,也有无漏的善法。有漏的善法就是世间的善法。无漏的善法就是佛法中的善法。二边善就说虽然堕于其中一边就叫二边,但是他还是依世间上来看,他还是有所取还是有好处的,所以叫做二边善。以及中道善当然就是佛法的善。但是这个中道善就是相对于二边善。[不善即是恶法,]说不善那他就是恶法。[谓贪嗔痴,] 贪嗔痴就称为恶法。[无记法者,谓无所记别,]譬如(师父画两个方块分别写上善、恶),信是善还是恶?他是善就在善这边打勾记他是善。然后嫉妒是善还是恶?在恶这边打勾就记在恶上。这叫有记法。所以善恶都是有记法。有一种法不能记在善这边,也不能记在恶这边,所以叫做无记法。我们谈话不是说好好好你给我记住了,那个俏皮就说记在哪里?记在墙壁上。什么意思?等于就是不甩你的意思。甲说:“好好好你给我记住”。乙就对甲说你要记哪里?记在墙壁上好了。就是不甩甲给他的威胁。意思就是说记在墙壁上就等于没有记,就变成无记。[不善不恶亦不昏,亦不散,此明了无记。若自心糊糊涂涂,昏昧闇闭,终日于黑闇稠林中过日子,此为盖覆无记。以及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并及地水火风空根识之七大等,一一皆是有漏烦恼之法,非是无漏清净之法,皆三界内、有作有为、生死苦因、苦果之法,非是界外、无作无为、涅槃乐因乐果之法,须正思维,而谛审之,了达诸法真实之相。然云何能知诸法真实之相耶?]怎么能够知道诸法实相呢?[当知有漏烦恼法,生死因果法,皆因心有,]都是因为心才有的。[惟心所现,因心成体,若无心,则亦无万法之差别,是故心为万法之本。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故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都是一法所印出来的。[又云:‘心生故,则种种法生;法生故,种种心生。’当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即法,法即心,心法本是无二。固知诸法从心生,讵知心不自生,] 讵是怎么、哪么的意思。怎知这个心竟然是不自生。[因境有。]乃是因境缘而有。[若无前境界尘,则心无所起。]如果没有尘的话心就不会起来。你们看这里(师父手拿一个小木棒)外面有一个境缘,因为有境缘所以就会勾引这个心,这个心就是指心所法,心心所法就起来。如果没有这个境缘的话,这个心心所法他是不会起来的。所以心因境而有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个是指外境。但是这个境也可以有内境,也就说现前没有五尘的境界,但是我们心里面第六意识他会保存,他会有记忆的功能,他保存一些境缘的影像。然后他有事没事,他也不是有意的,忽然他就会现起以前所攀缘留下来的,已经谢落的影子,在把他叫出来复习复习欣赏欣赏。于是就变成一种内境。内境就是由记忆、回忆而生起的以前的影像。然后心又会再去攀缘过去的影像,而生出很多的欢喜或是忧愁。没事坐在那边听经,然后就想到什么好笑的事,忽然自己就笑了。那就是过去那种好笑的情境现前,第六意识把他现出来。然后在起心所法,攀缘以后分心觉得好笑就起了欢喜心。所以那个笑不是说师父讲经很好笑他笑,而是他自己在欣赏,自己内心的电影院所演的电影。所以这个境就不一定是外境,内境也可以。起内境而攀缘思维,就起了种种的欢喜、忧、悲、苦恼等等,那个就叫做白日梦。[若无前境界尘,则心无所起。]但是即使没有前境界尘,自心也可以制造内境。

  [故言心本无生因境有,境若无时心亦亡,]可是这个境就必须要内境跟外境都包括在内才行。因为境就是心所攀缘的。[此则万法唯物,所谓法生故,种种心生。]万法唯物这句话是不是有一点问题,应该是万法唯心。你把那个万法唯物的物圈起来打个问号。[又云:‘境本无生因心有,心若无时境亦无。’此则万法唯心,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这个当然是万法唯心,可是法生故种种心生,也是万法唯心。那个法也是从心生起的。不是法是物质自己自生的。[然若以四性推穹,] 穹就是贫穷那个穷的意思。[则心境当下,皆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有这四种。什么叫不自生?就是不会自己生自己。譬如说孩子一定是母亲生的,所以孩子不会自己生自己。这叫不自生。如果孩子自己生自己那就是自生。但是绝对没有这回事,所以说不自生。不他生,你说孩子是母亲生应该是她生的,但是法也不是他生的。为什么法不是他生的呢?他第一个是指他体。第二个是指他类。猪生猪、猫生猫、狗生狗,猪不会生狗所以就不他生。还有这个是相上来讲。如果以性上来讲,因为一个东西他不是其他东西所能生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因缘和合而有的。所以不是任何一个,乃至于以究竟而言胎儿也不是母亲生的。因为胎儿他所有的一切是怎么了的呢?父精母血在加上他的八识,这样合起来才能够有的。所以这个也是拼凑的。所以不是母亲一个人就能够生孩子。如果母亲一个人只有卵子没有精子也不行,有精子有卵子没有孩子的神识来入胎也不行。所以严格来说孩子也不是母亲生的,只是佛法所说的托胎而生。很妙!跟母亲的子宫借一下,让我在里面生出来。所以是借的托胎。至于讲托、借我们这个身体也都是借的,我都知道说这个身体好像是房子,我们的神识就借这个身体暂住。借这个身体暂住不只是出生以后八识借这个身体,乃至于在母体中的时候,就借母体托这个胎来生。所以叫托胎来生。从没想到过托胎是这个意思吧!所以说一切众生不自生,也不是别人能生你,但是你自己也不能生自己。也不共生,也不是说你们两个合作来生我一个,也不能。所以就不共生。不共生的意思是两个合起来生一个这样的。所以严格说起来胎儿不是自己生自己的,讲起来很糟糕这个是究竟的法,也不是妈妈生的,也不是爸爸跟妈妈生的。是法本无生因缘暂有。这几句话是《楞伽经》来得到,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他具体的意思就如我刚刚所解释的。接着讲不无因生,但是这一切法的因缘幻化而生不是没有原因,那个因缘就是他的因,一定要有因缘他才能生。所以也不是从空而有的,也不是石头蹦出来的象孙悟空一样。[缘生无性,当体本寂。则知自心本来无性。]我们自心本来没有体性因缘幻化。[自心无性,则诸法亦不实矣!]因为自心他没有体性,所以自心所生出来的诸法,当然也就没有实体。能生的心无性,所生的法当然也是无性。[诸法本无性,则自心亦不实矣!如是心无性,法亦无性,无性之性,谓之真实性,亦名真实相。]因为这个无性是究竟无性。[既正念实相,是故心无所染著,则无贪恋尘境,从此则将一切生死业行,一概摒弃,止息无余。须知吾人从无始以来,常流转于生死道中者,即因烦恼业行不能止息之病根,在一切境界上,看不破,识不透,所以妄生染著,所谓以烦恼因、起生死果,故不得止息。行者既能深观自心了不可得,一切诸法虚伪不实,将一切生死业行止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相非相,即是实相也。]

  [云何名调和?]什么称为调和呢?[今借近譬,]近就是接近,譬就是譬喻。现在我就借着我们实生活的譬喻。就近取譬喻就是在我们身边,或是实生活的事情,找一个比喻来说。叫做近譬。[以况斯法。]况是比喻的意思。斯就是这一个。来比喻这一个法。[如世间陶师,]陶师就是作陶瓷器的陶匠。[欲造众器,]他想要造种种器皿。[须先善巧调泥,]把陶泥或执泥调好。[令使不强不懦,]强是古代的字跟—強读音跟意思都一样。把泥土调的不硬不软。[然后可就轮绳;]就是近的意思。放在绳轮上面,也就是作陶器的工具。[亦如弹琴,]也像弹琴一样。[前应调弦,]在弹之前要把弦调好。[令宽急得所,]宽就是松,急就是紧。松紧都恰恰好叫得其所。[方可入弄,]弄就是拨弄。因为琴都是拨的不管是用手,还是用木头或是铁的拨琴弦。[出诸妙曲,]然后才能够弹出美妙的曲子。[行者修心,亦复如是,善调五事,必使和适,]必定要令他调和而且适当。[则三昧易生;]这样子的话三昧就容易生起来。[有所不调,]如果调的不好不适当。[多诸妨难,善根难发。]宝静大师写的我们把他称为释文。

  释文[初句征起之辞。]第一句是发起的词句。[言调和者,如何名为调和,]那里所说的调和,如何名为调和,[以譬喻比况斯法。]就以譬喻来比况这个法。斯就是这个。[如世间烧碗盆瓦罐之陶师,欲想造作种种之器皿,先须善巧调和其泥土,令使不强不硬,亦不懦不软,调适得当,然后方就之于轮绳,则了无滞碍矣。亦如弹琴,然于未弹之先,应善调其弦索,不可过宽,]过宽就是过松。[若宽则弹之无声,]如果太宽松的话弹起来就没有什么声音。[亦不可过急,]急就是紧。[若急则易于暴断,]太紧的话就很容易忽然断掉。暴是忽然的意思。[务须宽急得所,然后方可入弄,弹之则妙曲清朗,音声悦耳矣。]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净界法师: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成观法师:禅伏述要― 六祖坛经开讲绪言

成观法师:佛教徒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与感情生活

成观法师:冥想三部曲

 

后五篇文章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四十四集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四十五集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四十六集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四十七集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四十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