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2011年慧光和上出关开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年慧光和上出关开示

 

  各位菩萨:

  新年到了,先给大家拜个早年!希望大家智慧增长、福德具足!

  学习佛法,要开智慧、要具足福德,能够成就这两件事,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发心与坚定的信心。

  一、正确发心

  正确的发心就是与法相应。《金刚经》经文说,要发心广度一切众生的心,不管是卵生、胎生、湿生、化身、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一切的众生都欢喜与他结善缘,这是发慈悲心。

  二、空慧相应

  有慈悲心还要有空性的智慧,「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得度者。」做很多善事,利益了很多人,但心里要记得一切功德皆是虚妄,不要执着那个功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因缘和合、没有一件事不是无常变化的。如果我们心执着在那里、苦恼就会相伴着。所以学佛人要有这样正确的知见。

  三、心是珍宝

  我们会出生在这个世间,就是这个心带着我们来,我们的心,过去修了什么内容,它今生就带着你往哪里去。你要往生天道、你要往生人间、你要往生三恶道,要往生哪里,都是这个心带着我们走。现在在生活里面,我们一切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心所成就的,所以如果我们不用心,是没有办法有所成就。

  而当生命要往下一个阶段去时,也是这个心带着我们往下一个生命的里程去。所以,心是我们真正的宝贝啊!真正跟随我们的人啊!不要忘记,自家有宝,这是我们最珍贵的宝。

  佛手上拿的摩尼宝珠,就是代表那颗清净的心,摩尼宝珠能成就一切的心愿,所以叫“如意珠”,我们要将这颗如意珠擦亮,不要让它有一点尘埃,这个是我们生命的功课。

  四、应如何面对生命?

  苦苦恼恼也是一生,为何要苦恼呢?执着也是不可得,为什么要执着呢?平时常常要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自己闭关9个多月,时间很快,本来没有头发的,你看,头发都长这么长了,胡须也长这么长了。无常啊!世间相一直在变,今生是如此,下一生又不知道如何?所以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

  我闭关禅修的时候,发现我们人最难突破的就是当下那一刻,那个心无法觉知眼前的境界是虚妄的,因为当下每一个刹那的觉受是那么的真实,所以众生会苦恼就是被这件事情迷惑了,他认为一切都是真实可得的、可以执着、可以拥有的。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时间这样子流逝.....10年、20年,很快都过去了,就只剩下记忆而已。你还拥有什么呢?临命终了,“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一生跟多少人、多少事结了缘,到了临命终时,撒手归去,什么都带不走,只剩一个记忆:我曾经做过什么?我曾经跟哪一些人结过缘。那就是你内心装的东西,那才是你真正拥有的财富、宝藏。

  如果我们平常的生活常常与人欢喜、给人信心,自己内心里面装的就满满都是喜悦、都是欢喜,也没有任何放不下的、没有任何挂念的,所以我们学佛要有这样的体认,这才是学佛真正的意涵啊。

  一个菩萨发心要以无量的外在财富、七宝供养一切诸佛、供养一切的众生,但在《金刚经》里说,这还不及一个人开启空性的智慧。为什么?因为世间是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人生这样走过来,人生真的有很多苦恼的事;时间是有限的,再大的福报、再大的功德都会过去的,所以是有限量的、不可得的。唯有心清净、自在、快乐,那个才是无限量的。你今生如此快乐自在、来世还是快乐自在。这个功德无有限量,无法用世间来比喻,所以我们学佛应该要这样认知。所以发心要正确。

  五、如何生坚定心?

  再来就是坚定、心要安住。为什么我们遇到境界的时候突破不了,因为两个事。第一个:犹豫。内心里面犹豫,为什么犹豫?我不知道这样子对不对,犹豫就没办法落实、往前走,所以学佛者平常要多亲近善知识,要听问佛法。不是只有“听闻佛法”,要“听-问-佛-法”!

  传统我们一般讲“听闻佛法”,但是在《大般若经》里说---“听问佛法”。我以为字写错了,本来要全部改成“听闻佛法”。但是我在校对的时候,看了很多的藏经,有石头刻的--《房山石经》;纸写的《赵城金藏》;还有另外一部《碛砂藏》。这句话呢:听问、听闻。看了好几遍,许多藏经,不管是唐朝的、宋朝的、甚至后面明朝的、清朝的,有些经文就写“听问”,有些结集它写“听闻”。这些结集的法师难道他们不知道吗?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

  我发现到:应该是“听问佛法”。

  "听闻",是单向的。你讲、我听。但听了好像懂,但是真正面对到境界的时候,不懂。所以只是听还不够,还要问!

  各位要知道,没有笨的问题,只有我不懂的问题,因为我不懂,所以当我面对境界考验的时候就会形成障碍,突破不了,心里面就开始犹豫,所以要问。

  问后要如理思维,但如理思维不是如我自己想的那样子。理,是依佛讲的意思;理,是你平常所观察到的真理实相:世间是无常变化的、缘生缘灭。这是你看到的,但是你心中却认为这世间有个恒常不变的,这样是不如理思维,与平常所观察的事物不一样啊。这不符合佛所说的意思,这样不如理。

  思维不只是把它想清楚、想通了,还包括抉择。思维的意思是抉择,抉择善、抉择正确。我现在面对境界时要抉择善、抉择正确、什么是跟法相应的、什么是符合佛所说的,这个叫如理思维。

  我们经常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是皈依三宝的弟子,但是当我们面对烦恼、面对苦的时候,是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有没有以佛为依靠、以觉性为依靠?有没有以正法、真理为依靠?有没有以清净的修为做依靠,还是依然故我?用我过去在世间所熏习的那些观念、知见去做抉择?这样子不如理思维,不是真正皈依三宝的三宝弟子。

  我们学佛人应该要有这个样子的认知,皈依三宝,尤其是遇到大的困难的时候,正是考验的时候。

  修道都有魔考。这个魔考能知道我们真实的功德修的多少,“真金不怕火炼”。所以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如理思维。

  思维之后,另外一件事情,要突破障碍,除了理解清楚,能抉择善恶、能抉择正确,下面的就是执行力。为什么能有力量执行?就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

  有人来问我,师父我现在遇见什么事情,很苦恼啊。

  跟他讲:学习放下!

  他讲:师父,我也想放下,但就是放不下。

  为什么放不下?因为心没有力量。不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心力很弱提不起来。

  所以我们平常修善法,跟众生结善缘,我们要谢谢他、他成就了你的福德因缘。但福德善法很难修,第一个,为了跟他结缘,你要付出的是你拥有的东西。第二个,体力,你要跟他互动。第三个,你的心,你要怎么跟他互动、让他生起欢喜,你做了不见得有好的回应啊。做的过程要能够持久,身体会累、心也会累。这就是你的福德因缘,当你看到你的累的时候,你看到你的福德因缘极限到了,你是到这个程度,所以你的烦恼开始要生起来了。

  因为想慈悲利益众生,只要能忍一下,就会增加一些,每次做都再增加一些,这样点点滴滴就会慢慢累积。所以有些小的地方一开始没办法突破,但因为不断在修福德因缘,慢慢就突破了、走过去了。如果这个障碍、苦,用数据化来说,这个是两分的苦,他现在有能力突破,但是到了三分的苦可能就突破不了,这个高了一点、这个苦高了一点,承担没办法。但是他只要在两分,这个苦上不断精进用功、一直突破,那个福德因缘会一直在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三分也突破了。三分突破,四分的苦他一开始也突破不了,所以要多修福,多跟众生结善缘,才会面对苦难的时候,有力量超越、自利利他。当下看起来好像是我在利益他,最后终极得到利益的是你自己。因为人生一定会遇到困难的、苦的,你能不能超越,那不是你外在拥有多少的问题,那是你内心的问题。这个快乐不是外界可以买得到的,是修来的。所以一定要这样点点滴滴精进不懈怠,所以佛经上用了两个字--“勤苦”。为什么用苦,因为勤劳很辛苦啊,一个精进的人,修苦行,身体苦、心理苦,所以要忍那个烦恼苦。

  每次看到烦恼来了,要先觉察它:你来了。下面它会来诱惑你,花言巧语的告诉你怎么做。譬如起嗔恨心了,嗔恨心会告诉我说:「骂他!」或者「打他!」「怎么可以让他这样欺负你!」嗔恨心会跟你说理的。那魔很会说理啊,魔境会告诉你:「你是对的!他是错的!你要坚持!你怎么可以认输?」

  它花言巧语跟你说道理,然后我们就傻傻的「噢,对!」就把刚才说的那颗摩尼宝珠送给它,「这颗珠子给你吧,看你要怎么安排。」

  一般都是自己的心做不了主,被烦恼带着走。

  所以我说,它来了,跟它打个招呼:你来了。

  下一步,如木人看花。你要像个木头人,看着风景。你要看它讲的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你就是不反应:「噢、原来还有这种想法!噢、原来还有这种思维、还有这种觉受!」

  你会越看越清楚,原来内心世界是如此---它好像魔术师一样,变出种种的样子给你看,但是因为你看清楚了,一切因缘生,因为内心有烦恼、外界有这些境界,所以内心里才会起这样种种的景象。

  看懂了,你就知道《金刚经》里的这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你真正看懂了,那个念头,就好像一个梦境一样、就好像一个幻境一样,不可执着的。

  所以他如果抉择去跟境界互动,现在动力的根本不是烦恼,不是因为起嗔恨心了,而是你知道怎么样跟他互动能够利益他、也能够让自己不苦恼。修行就是这样修的。

  所以每一次面对境界考验的时候要如理抉择。在抉择的过程,心要定,不要马上反应。

  我们现在世间就是求快,凡事要快、马上反应。但是我们要知道:生命的成长这件事,它快不得。我对生命的很多事情,我不理解,反应错了会造成苦恼,所以不要马上反应,想清楚了、看清楚了,再做反应。

  再来,平常要多修福,这样面对苦难时,突破的力道就会强。能够这样修,诸佛悉知、诸佛护念。不只诸佛护念,连善神护法都会护持你。

  六、诸佛龙天护持

  我以前没这么强烈,但是闭关的时候,就这个觉知非常强烈:护法常常在你的身边。尤其是学习这个金刚般若,有大护法常在身边。

  佛在经典里面说:三世诸佛皆以般若成就,般若是三世佛母。过去的佛是这样子成就、现在的佛也是这样子成就、未来的佛还是这样子成就。三世诸佛,皆是依智慧而得成就。

  佛的母亲是谁?佛的母亲是智慧。

  所以佛在经典里说:智慧像世间殊胜的珍宝,因为它是珍宝,所以有很多境界来考验;有人要抢、有人要偷,魔难自然就会找上门来。但是修这个法,诸佛护念,必定成就!一切魔都无法得其便。

  我那感受很强,怎么说呢?时间到了,该起床做功课了,开始读经了,他自然就来了。我是用电脑,到了清晨3-4点时候电脑自然就会亮,我已经让它休眠,但到了那时候自然就亮,告诉你:你要起床了!你要起床了!

  有的时候,静静的自己读经,会听到好像在念经的声音,遥远的地方,有敲木鱼和诵经的声音。

  佛经上说,当我们人修般若法,会得善神护持,并且他也会跟着你学。你读,他也跟着你读,跟着你学。

  香味也是如此。我没有点香,但偶尔就有一股香味飘来。这些都是一些善神在告诉我们:我在你身边噢,你要用功啊!

  所以我们修道要有信心,就怕我们自己不用功。诸佛护念、善神护持,没有什么障碍突破不了的!

  七、读诵《大般若经》

  在这个9个月里,我总共读了《大般若经》总共800多卷。《大般若经》有600卷,但是我已经重读了。不是只有读一次啊。本来想可以全部将第2次读完,但实在太多了,校对的时候要斟酌每一个字的时候,要花很多时间,一句话顿在错的地方,意思也都跑掉了。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发现过去印经、抄经、刻经这件事很了不起,有他们,我们今天才有办法读到这些经典啊。

  中国佛教有几次佛法的破坏,三武一宗。总共四个皇帝,下令全国出家人统统还俗,佛像、道场统统毁灭,经典统统烧掉,所以经典很多都不齐。这边凑一点,那边凑一点,把它们凑齐,变成一套。

  所以我刚才讲,在看的时候,会看到这些问题,都要斟酌每一个字,不要误解了过去祖师在翻译时的意思、佛的意思,不要错。所以我想,这部经能够印出来,可以说是现世学习大般若、学习智慧这个法门最圆满、最殊胜、最完整的本子,因为过去都没有这样去整理过、因为太多了。

  我听说你们在共修《大般若经》,一直在读诵重复的经文,读得头都晕了”。我说你那个还没什么。我是读到快吐了。坐在那里读,精神要很集中,精神耗费、身体又没有很多的运动,读的胃都快吐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将它读过去。各位要注意,那个重复的地方,不要把它省略了,因为每一次你在读,都是在锻炼你的定力。那个时候不是跟你讲道理,不是跟你分析,是在锻炼你的定力。看这经的时候,心烦吗?能不能安住?还是你有想:放弃了、算了?不读了。但其实这是让我们练定力。

  《大般若经》里面,可能有四十几卷,统统都是重复。一般人读到这里,100个人可能剩下不到10个,其他人都跳过去不读。所以说修行突破不了,就是这样突破不了。佛施设很多方法帮助我们,重复的讲,不只听话的累,讲话的也累啊。但是佛可以这样,为什么?因为祂知道这个对众生有益。

  八、结语

  我希望大家真正能够在法上真正能得到利益,真正得到帮助,这件事别人没办法成就我们,只有我们自己用功才有办法。所以我希望大家真正在法义上、在修道上能够发起大勇猛心。

  学法是在生活里面修的,法不是拿来信仰的,双手拜一拜,然后回家,跟我没关系。不是的,法是生活,因为你每个当下都要面对境界,因为你每个当下都在抉择,你怎么看这个事?你怎么抉择这些事?然后造成自己的快乐、造成别人的快乐---这个就是佛法。佛法在生活中应用,所以我们一定要这样子学,才是真正的佛的弟子。

  大家要好好用功。阿弥陀佛!

----------------------------------------------------------------------------------------------------------------

更多慧光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正如法师:牛杀三人

正如法师:丢果皮

正如法师:都是“忍”惹了祸

正如法师:《佛遗教经讲解》戒是解脱之本

正如法师:孪生兄弟“忍”“不忍”

 

后五篇文章

唯识学研究: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七)

慧光法师:佛法恭敬中求

慧光法师:培福修慧,资粮圆满

唯识学研究: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六)

慧光法师: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