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界诠法师:维摩经听后感 |
 
界诠法师:维摩经听后感
◎界诠法师学生时代作文 1984年4月20日作业(界诠法师于北京求学时代) 《维摩诘所说经》是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年间(公元399—415)翻译弘传的。 我听了这部经以后,得到了不少受益和启发。此经从文字上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上有很大的影响;从义理上说,确是可以体会到佛法的甚深不可思议微妙之理。所以此经也名为《不可思议解脱经》。此经是人法双举,所谓人者,就是维摩诘,此云无垢称,即是净名之义,此人降伏魔怨,制诸外道。而且“五百声闻自称不敏,八千菩萨失对当时。”所言法者,就是“不可思议解脱。”此法门概括地说有三种不思议:一不思议境,二不思议智,三不思议教。为什么立这三种?因为由不思议境,发生不思议智;以不思议智,吐不思议教,三者互成互立。所言不思议者,就是说内无功用,不假思量,不可分别,外化幽微难测,所以说不思议。下面就谈一点听后此经的感受和体会。 《维摩诘所说经》共十四品,义理广博,每品所说的各种不同法门,不外乎显绝相的不二法门,令悟中道的妙观。不二法门是净名现病之本意,文殊问疾之所由。此经虽说理绝名相,体隔言思,不可以有言有思诠表不思议法,但有四悉坛因缘,故此不妨有种种言说相示。《大智度论》卷一云:“依四悉坛因缘故,如来说法。”一普为世界悉坛,随顺世间众生的共同认识,而说世间的正因缘。二各为人生悉坛,随机异说引发各人各种不同根机,随顺其所处地位各成进修,使信解修行者,增长福德,为说人生的正因缘。三药病对治悉坛,此是破其执病,对各种不同根机,应病授药,正如对执有者说空,对着空者说有。四显第一义悉坛,显示诸法空性,不可分别,令契证法性,成就菩提。此经具足四悉坛,尤其偏重于第一义悉坛。就是以前面三种悉坛为方便,会归于不二法门的第一义谛。以往我认为,修学佛法,承奉佛教,非出家教徒不可,在家学佛只是种善根而已。学习了此经对于这点看法有很大的启发。认识到净名是承佛大悲,现居长者——居士之位,不离六蔽之相,而能具足六度之行。 不离白衣居于俗家,而有妻子眷属,YIN舍酒肆等种种尘劳之相,而能成就菩提之道。这是体现了佛法不二的道理。净名显示禅定、智慧、辩才、神通,又能折服诸声闻及菩萨众,从而说明了佛法不离世俗而修得,且较绝俗离尘所修得者功德尤为殊胜。更进一步显了佛法, 不但出家者所学,乃至屠夫、行商、帝王、将相、文人、学士都能自力奋于研习佛法。净名现居士身,而奉承佛法,为在家学佛者,起了光辉的楷模。由此充分说明了修学佛法非定于僧人之职分,俗人同样可以檐担如来家业。也就是说佛法是依四众弟子共同弘传,正法才能久住。在这点上说僧俗是不二的。 还有一点体会是:维摩诘示疾,世尊命诸弟子和菩萨众前往问疾,诸弟子和菩萨众,皆畏惧折服。这难道说舍利弗等大阿罗汉,弥勒等菩萨实为净名所诃斥?不是的,因为诸阿罗汉及菩萨众同承释尊彻底之悲心,现为抑扬,意在叹大褒圆,弹偏斥小,互赞玄化而已。由此观之,则此经实流出释尊之大悲。净名、舍利弗、弥勒、文殊等仰承佛意共为宣说,以对治尘俗自画而不敢发心。其实佛法是平易近人,人人皆可修习。 对于不二之理,以前虽然也谈了很多,只是在二谛和八不上说明不二的道理。而今在《维摩诘经》中,获得更进一步的认识。在<问疾品>中,当文殊和诸菩萨将前往问疾之际,维摩诘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这说明了唯有空诸所有,才能集诸善法,契同佛慈。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此是显从实相上而起大悲心。正是:“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畏人,一道出生死”的道理。独寑一床,即是真空不空的中道义。<不二法门品>初诸菩萨各说不二之义,如法自在菩萨说:“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这似有不二可说,如果有不二可说,还是有所对待,有所对待还是有所依着。于是文殊菩萨说:“于一切法无言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此后文殊又问维摩诘,云何入不二法门,当时维摩诘默然无言。从这一点上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文殊借言以遣文字语言之相,就依言而明不二,净名以默然无言,就无言而明不二。即是道超四句,理绝非非,不落作为,不涉言说,不着一字,绝诸对待,实离文字言语相,而显第一义空寂的妙理。这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其余诸品,维摩诘所说种种方便,显示不思议神通,都默契于此章无言法性之理,实显佛说法无法可说的真旨。为此对佛演法四十余年,而没有说一个字的含义,就不足为奇了。诸法实相是不可言说相示,但为化度众生,不得不假施设种种善巧方便的文字言语,可是宗极还是不可说。所以文殊以有言而显不二,净名以默然无言而示不二。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对于《金刚经》中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和“若以色见我,以音求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深义,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了《维摩诘经》,对空有平等无碍的道理,也加深了认识。从本经中的小大平等融合,开显甚多,如借座于灯王,擎不动之界于掌上,从此更进一步体会到《华严经》中,“于一毛孔现法界量”的意义。这十足说明诸法无碍,实相平等不二的道理,虽然说诸法实相空寂,维摩诘默然不言,绝诸名相,这是从第一义上说的。但是从世俗谛上说,建水月道场,作空华佛事,还是历然存见,即是不动真际而建立诸法,虽空而罪福不失。所以此经虽说空义,而又嘱咐广为流通,为他人宣说,读诵受持,劝发菩提大心,立坚固大愿,集积纯厚善根,普济群生,回向无上佛道。能如实证悟体会,方可于逆流惊湍上立足,石火电光里安身。 界 诠 1984.4.20 ----------------------------------------------------------------------------------------------------------------- 更多界诠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