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

2010 年3月9 日 北京茶缘茶城洮砚馆

刚才所诵读为《妙法莲华经》卷四第八品——五百弟子授记品,简称授记品。上次我们学到第七品,第七品的题目叫什么,大家还记得吗?化城喻品。这一品,第八品是授记品。主要讲以富楼那尊者为首,五百弟子皆得授记。接下来还说了一个系珠玉诸宝,五百弟子虽都怀有佛种,但未开悟,有烦恼、浮躁,如衣领藏有宝珠,但因不知,故居于穷困之境。这是授记品,就是为以富楼那尊者为上首的五百弟子授记。

我们诵读经文,本经特点已经很熟悉、明了,是用形象的言语讲故事,还有《妙法莲华经》的语言,我们知道,佛祖当年说法,是大白话,佛祖说法的理念是契理契机。契理,就是把佛祖的本意、本怀更简要、更直接、更显白地叙说出来,让大众,让弟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最快地接受,这就是契理。契机,就是用最显白的语言,最方便的语言,越方便越能够契机,机是根机,就是受众、听众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如何。能够和听众的接受能力相符、接受程度相应,就叫契机。我们知道佛祖说本经的时间是晚年所说,像《涅磐经》、《维摩经》,这些大乘了义的经典都是在佛祖晚年所说。这时候佛祖说法在契理契机上面更完善、更完美、更成熟、更圆满,所以这个时候在语言方面特别的浅白,甚至用讲故事的方式。

我们知道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三根指的是低、中、上,三种根器,也就说是众生接受程度、接受能力的等次、等级,众生智商有高低,但是,佛祖方便、究竟说法,不管智商高低的众生,都能够受益、都能够理解、都能够领悟、都能够接受,这就是佛祖晚年说法的特点:大白话、讲故事。

这部经是早期传过来的经典,早期翻译的经典,都用的是直译,为尊重故,都用的是直译。不像有些经典是意译,像有些般若经典,比如《楞严经》,都是意译的成分多,没有完全按佛祖当年说法的梵文那种表述法来翻译。在语言上,译者为了语言更精要、精炼,表述更准确、直接,压缩份量,带有一定的意译。而我们所读的《妙法莲华经》,是早期翻译的、直译的,完全遵照记录当年佛祖所说法的梵文,梵文怎么说,就怎么翻译,与其说是翻译,倒不如说是转换为另一种文字——汉字,中国文字。这是《妙法莲华经》的特点,至于其中的经意,我们要是多读几遍,大意自现,书读多遍,其意自现,尤其像《妙法莲华经》这样的方便说法,应该说没有很难理解的地方。

我今天强调一下,本品,就是授记品,我们着重来参、来悟“授记”在修行过程中的意义所在,什么是授记?为什么授记?授记体现了什么功用?我们来一个浅显的参悟。那么在座的可能大多数都读过,学习过《金刚经》、般若经典里面很有代表的一部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里面讲到一些授记,大家还能不能回想起来?谁能够回想起来?《金刚经》里面燃灯佛,是久远劫的一尊古佛,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祖因地修行、宿世修行的时候,他的老师,当时燃灯佛是那个劫的教主,他作教主的时候给释迦牟尼佛授记,说他将来过多少劫,在什么地方成佛,国名是什么,劫名是什么,都有预示,这是我们在读《金刚经》的时候,提到的授记。

读佛经我们知道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因缘所生世界,都是因缘所生法,佛祖讲世界的形成过程——成住坏空。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用今天科学的话说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科学家说,单从物质的角度讲,世界是由宇宙而产生,有一种说法——大爆炸,从一点,从一个小圆点而来,这是从唯物的角度,物质的角度来讲;另外,从唯心的,神学的角度讲,世界是神创造的。佛祖他开悟以后,他的智慧,无上智慧究彻法源,他能够开悟,标志着他掌握、发现了认识事物本源的方法。佛祖解释世界本源是怎么解释的?这也是他的学说思想很重要的一点,是佛法理论的基本。佛教立教,佛教之所以是佛教,他的核心理论是什么?缘起论,从理论角度讲,核心理论是什么?是缘起论。缘起论的意思就是说,他解释物质世界跟生命世界的本源,真实本源,佛经里叫作诸法实相,那本源是什么?本源是什么都没有,本源就是空。你要是相信自然科学的证明,想要找一个组成世界的基本东西、基本粒子,就是说世界由什么组成的,是原子组成的吗?原来自然科学家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最后呢,原子还不是最基本的单位,它还是由别的其他的物质组成的,也就是说它还能够分解,不是一个实心的,这就否定了原子论。虽然名义上叫原子,但实际上它不是世界本源,不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基本粒子,还可以继续分解,那么最后呢,什么质子、中子、电子,中子还可以分,分到最后什么呢,什么也没有,是空。这就是说,世界大宇宙存在,就根本没有一个实质的东西,这个还是从物质角度讲没有实质东西。佛祖的说法更直接、更客观,他说世界怎么来的?是缘起,因缘所生法,大千世界、大宇宙,包括物质世界、生命世界,都是因缘所生法,这就是佛法的缘起论,这是佛法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理论,这是很符合科学道理的,很有科学性。

这段我们说的是世界,讲世界本源,讲到了佛祖的基本理论——缘起论。这大家不能不知啊,作为与佛走的这么近的人,甚至是佛弟子来说,缘起论不能不知。《妙法莲华经》没有直接讲缘起论,缘起论属于基本教理、基础教理。按理说我们在学《妙法莲华经》之前,应该对基础教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才行,否则对佛祖晚年总结性说的无上妙法,在有些方面领悟起来就比较困难一点。比如说授记,不是说佛想给某个人授记就可以授记,用现代话说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规律,我们读《金刚经》的时候,燃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说多少年以后成佛,在某地方成佛,国名、劫名,他国土的大概情况,以及国土众生,国名的大概情况,他都有一个预示。读上一品的化城喻品也提到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劫名是什么?是贤劫。国名呢是什么?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国名,这个国也叫世界,娑婆世界,国名叫做娑婆国土。释迦牟尼佛祖教化的这个国名叫娑婆世界,这是燃灯佛,他当时给他的弟子释迦牟尼佛祖授记。

今天我们读到《妙法莲华经》第八品,看到释迦牟尼佛祖给他的弟子,以富楼那尊者为上首的弟子授记。授记,我们通过读经典可以看到,首先作为教主,给有一定因缘的弟子,用我们今天简单的理解,就是修行已经到一定程度了,多生多劫、供养、承事诸佛,广结善缘、佛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作教主,成佛。作教主,首先他有教化区,也叫国名,一般是一个小世界,就像释迦牟尼佛祖的教化区是娑婆世界,在此国佛寿是多长时间,此国土大致情况是什么样,都有一个预示。这是不是佛祖以他的神通力给弟子一个鼓励呢?也可以这么说,也是对他精勤修行的一个肯定,因为还要多少劫以后你才能够成佛,既是肯定也是鼓励,也是给后来者一个榜样。同时也是对于佛法作为大宇宙间唯一真理,他的传承,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承,很形象地来了一个部署。

我们知道六道众生中人身最为难得,为什么人身难得,人处在六道的中上阶段,再往上还有两阶,往下呢有三阶,往下低级生命,俗称三恶道,善根慧根都非常的低,非常的少,非常陋劣,也就是说福德智慧非常低劣,他忙于小我,以及维持自己个体的生命,怎么样能够有吃有喝,忙吃忙喝,顾不上精神上的追求,同时也感到福德智慧不够,真理对于他来说太遥远。人往上呢,是天人、阿修罗,这两个阶层虽然从福德智慧角度讲,应该说比人要高,但是他又落到福德福报中,因为在生命提升的过程中他执著于、侧重于修福,修感官五欲,感官五识的享受,是落在物质追求方面去了,虽然比人高,但是他的思维并不发达,他形体比人肯定要殊胜,佛法中讲的六通里有天眼通,天人在某些能力上要比人高多了,虽然有些能力高,但最关键的思维——第六识,没有人发达,其他的眼耳鼻舌身也许都比我们人要强,而意识却停留在平常阶段。

生命存在是提升还是堕落,关键在意识。人在六道中最难得,是因为他的意识很难得。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极度发达的思维意识,高级思维、高度发达的思维意识,在佛经里把他认为是反思能力,所以我们说人的可贵就是能够反思,也就是说反思是整个所有修行的基本原理,就是靠第六意识的反思,人身难得就体现在他的反思能力。人以下的低级生命几乎没有反思,人以上的天人他们的反思能力也很弱,可以说比人低级的也好,比人高级的也好,这几类的众生,他的生命活动过程都是跟随环境走,受环境影响,随波逐流,只有人才能够不一定都完全随波逐流,当然人里面随波逐流的人也不少,这就是没有反思意识,是没有修行的人。从实质上讲随波逐流之类,没有修行,不讲修行,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支柱,没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不求圣解,不求真理。

有很强的反思能力,究竟要反思什么呢?求真理、求真实。什么最真实?也就是什么最有意义,什么最有价值?这就是反思,不是去胡乱的思考,不是说杂念多就是思维意识强,东想西想很随意,那不是强思维的优势,强思维的优势是能够去伪求真。其他几道的众生他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比人高级的天人也做不到。所以经典里面一再肯定了人身难得,第二个就是佛法难闻。我们把佛法换一个词,佛法也可以用真理来代表,佛法难闻,或者说真理难求。因为真理更能够贴近现代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真理我们知道,大宇宙时间空间都是无限,无限时空。现在科学证明,世界没有一个开始,佛祖认为是这样,像大爆炸只是科学家的一种说法,并不一定所有的科学家都承认这种说法。我们读佛经,会发现佛祖说世界没有一个开始,有开始就有结束,那结束以后要到哪里去,存在的事物以后到哪里去。我们读般若经典,佛祖在般若经典里面说的很清楚,存在本身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这是佛祖的时空观,无限时空本身也是我们人的意识、妄识、虚妄的,为了一时一地的方便所形成的虚而不实的一种观念。真正对于存在本身来说,时空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存在是超时空的。

这个就涉及到大宇宙是不是所有的都是虚妄,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说有,至少成佛以后对什么是真理,彻悟开悟以后,自证以后,我们对大宇宙的真实才能够有一个直接的体验。在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就叫作真理,至少有一个真实的理,我们把他称为真理,那什么是真理呢?各个宗教、各个学说、主义都有自己的一个说法,都认为自己的学说是世界唯一真理或者说是究竟真理,有的宗教认为他们的教主神是唯一真神,所说的法是真理。辩证唯物主义也说马列主义是最普遍的真理,那究竟孰是孰非?我们说世间没有两个真理。真理自身的特点——唯一性,有两个真理就是天上有两个太阳,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规则、规律。孰是孰非,光凭一时的感情用事是靠不住的,要禁得起时空的考验、检验才行,其他的宗教、学说、主义我们先不说,佛法,我们说那是禁得起时空的考验,时空再怎么变,佛法就是佛法,就像授记,教主佛,十方三世佛那么多,为什么还分教主佛?这就是佛法与众生,也就是宇宙大真理体现功用的时候,他还是要在一定的规则,也就是他还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的。超时空指的是存在本身而言、源本是超时空的,但是体现功用的时候,是不离开时空的,说超时空是从绝对真理的角度,不二法门的角度,但是体现法的功用的时候,绝对要从哪里体现?绝对从相对体现,我们要认识绝对必须要通过相对,也就是我们要认识佛法、真理必须要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方,具体到一时一地,具体到什么人物,这样的通过局部来认识全局。

这是讲到教主佛授记,只有教主佛才可以给后来者授记,虽然佛很多,教主佛不同,他比较特殊,这就像我们世间并不一定当主席的人就是最聪明的、最有福气的人,那是他的宿世因缘,感得他来作主席,教主佛也是讲他的宿世因缘,也就是多生多劫的积累。为什么要有教主呢?这就是规则的需要。如果没有主席,无政府,整个世间处在无规则状态,那不是乱套了,没有主席令,行政听谁的,谁说了算,孰是孰非。同样的道理,教主起到了承前启后,把宇宙间的大真理一代一代往下传。教主授记就像主席培养接班人一样,就是按这样的一个规则行事。

既然是真理,最普遍的,众生都有认识真理的可能,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为什么还一定要教主发话才算?这就又说到真理的唯一性,正法的绝对地位。我们现在大家讲到修行涉及到生命自身圆满的这种方法,许多人提到阿弥陀佛怎么样,观音菩萨怎么样,但实际上都是教主释迦牟尼佛祖给我们带来的,是他介绍给我们的。

历史上也有过,离我们很近的,前几年也出现过,有人否定了古佛已经不管用了,新佛要来了。我们读到授记品,或者《金刚经》里的授记,我们知道授记的概念了,对这种现象就应该很明了,这是无根之草,无源之水。

世间没有偶然的事物,尤其是象征、代表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精神文化现象,精神食粮,那绝对不是横空出世,绝对不是无中生有,他都有很深的渊源、传统。我们说宗教,宗,本身就是传承的意思,必须要有传承、要有出处,就连释迦牟尼佛祖他也不是说我在喜玛拉雅山静坐、开悟,我成佛了,我是世间真理的代言人,或者是真理的化身,世界真理由我发现的,他也不自居,他要讲他的宿世,佛法还是讲我的法是从我的师父燃灯佛祖那里来的。佛法作为大真理不受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再怎么变,我们说真理不变,空间再怎么变,真理还是真理。这就是讲宿世、讲传承。授记,更准确一点说是传承、法的传承。为什么要传承,这就是真理的可贵,难能可贵,能够遇到他、认识他的难度,他的宝贵。佛经里叫做“稀有难得”,刚才我们唱三宝歌,佛法僧为什么叫做三宝?我们大家都知道宝贝难得、稀有。这就是从授记品我们初步认识到、参悟到他的本意、用意。

富楼那是佛祖的常随众,他的上首弟子之一。佛祖预示富楼那尊者是怎么说的呢?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他很优秀。

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这就是他长劫修行,上助佛宣化佛法,同时教化饶益众生。

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他将来作佛,资历也是渐渐具足菩萨之道。

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富楼那尊者他的号“号曰法明如来”,接下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每一位作教主的佛都具备的十种德号,他的功德圆满。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他的佛土很大,可能比释迦牟尼佛祖的世界可能还要大,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佛土很庄严:“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没有山地,都是平地。为什么平地?那是种种善因缘所致。“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这个国土还有一个很特别殊胜的地方——人天交接,就像我们中国人讲的天人合一,真正的天人合一,古人可能多一点,我们现代的人,别说真有感应,恐怕连有这种概念的都越来越少。

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YIN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我们净土宗经常讲极乐世界是依正庄严,也就是众生修行好,感得他所在的地方,所处的地方,所依赖的环境也是非常美好。富楼那尊者他的国土是清净国,环境非常的清净美好,为什么?环境是外境,关键是主语,所在的众生他的修为德行,因为众生身心清净故,所以感得他的环境也非常清净、美好。

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我们佛法里经常用到的词“禅悦”、“法喜”,应该说出处就是出自《法华经》的这一品。因为《法华经》属于早期传过来、翻译过来的经典,这里特别强调了禅悦、法喜。国土为什么清净,是因为此国众生身心清净,此国众生为什么身心清净?主要是饮食清净。佛法修行清净饮食特别重要,修行从哪里体现?主要就是穿衣吃饭,每天离不开的这些,就从日常生活中来修行,关键是清净饮食更重要。我们现在社会中为什么众生身心不自在,尤其是烦恼、病苦比较多?当前我们正在开的两会,今年两会提的比较多的就是医疗问题、房价问题还有就是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为什么那么突出?主要就是医院拥挤,病人多,身心不自在。身心为什么不自在?我们参照富楼那尊者他将来的国土那么美好,是因为众生的饮食清净。我们疾病为什么那么多,因为饮食不清净。不要太贪图口味,食量过多、营养过剩,我们佛法里面讲,净饮食就是食用天然食物,另外虽然是天然饮食,量多也不算清净,要节食,这是具体到修行上。

接下来“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我们知道咱们所处的劫名是贤劫,国名是娑婆。这个国的劫名是宝明,说明从众生到国土众宝聚,光明无量;国土善净,众生身心清净,国土净,饮食净,禅悦、法喜,以精神食粮,以定慧为食,滋养慧命,以清净食就会慧命长、慧命增,业报身自然就转化为清净法身。转饮食相应的就会把我们的业报身转为清净法身,这是很实际的、很关键的一点。饮食不调、饮食不转,不节饮食、不清净饮食的话,业报身转清净法身就会落空,难度就比较大。西藏因为历史上受条件的限制,不一定要讲素食,但是西藏修行好的高僧行人也是崇尚素食,自然就素食,一定要清净饮食。还有人说汉传佛教当年是梁武帝下命令,以行政的手段要求素食的,有人说佛祖当年并不一定素食。这是一种不善之词,不怀好意之词。你要通达诸法、通达善法的话,我们知道传统的这些由来已久大家普遍推崇、推重公认的这些,就有他自身一定的道理在。因为其国众生清净饮食、清净身心的原因,其佛寿命也很长,其国众生的寿命也非常长,法住也甚久。我们释迦牟尼佛的佛运就很短,正法才一千年,像法也才一千年,现在已经到了末法时期了。但善净国因为众生种种善因缘,众生寿命也长,尤其是佛。我们释迦牟尼佛祖的寿命就很短,为什么?因为化身来到这个世间,要跟此世界众生的寿命相应。

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虽然没有说其国人民的寿命,但我们知道善净国的佛的寿命长,众生的寿命也很长。“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塔象征着佛的教法、正法,也是供养佛真身舍利的地方。这一点在我们娑婆国土也能看到,就像北京地区从古代传下来的佛塔就有很多,现在很多道场还在继续修塔。有一种说法“无塔不成寺”,说佛的正法道场最好有塔,这也是一种正法的象征,这些说法都有出处。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这是五百大阿罗汉在法华会上得到成佛授记后的欢喜踊跃、悔过自责,长期以来停留在得少为足小智小慧上,今天在法华会上,听闻到佛的一乘究竟之法以后的悔过自责,这是《法华经》的会三归一在这一品里也体现出来。

《法华经》最大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语言的平实,形象的语言,讲故事;第二个特点是佛法在这里会三归一,这就像长江黄河的一些小支流最后都回归一处,小支流是佛之法,但不是真正的佛法,中间要加一个“之”,他也是方便法,也算佛的教法之一,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法,只能说是佛之法。罗汉乘、菩萨乘、声闻乘,都是佛之法,到《法华经》里面才知道,以前的都是佛的方便之法,真正的佛法,无二亦无三,惟有一乘法,佛法就是佛法,不分一二三,就一个,所谓不二法门,这是《法华经》特别强调,他的关键所在,每读一品,这一点显得特别突出。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为什么有这样一种高度评价、赞叹的说法?我们读了《法华经》看到,因为在理念上、概念上会三归一,强调了佛法,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强调了不二法门,这也是佛法自身的特点,也就是真理的特征——唯一性、普遍性,我们今天认识到真正的佛法,就离成佛不远了,这就是“成佛的法华”的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在《法华经》里面,跟随佛祖多年,甚至佛祖在化城喻品里面讲到久远劫以前,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他们怎么成佛?都是从老师那里,从教主那里听闻了无上妙法,都是听闻了《法华经》,久远劫的佛主都很重视《妙法莲华经》的经义,因为得《妙法莲华经》而成佛。在佛祖的座下很多弟子常随众,五百罗汉都是授记将来成佛,这也是“成佛的法华”这种说法的第二个原因,很多行人在《法华经》里面都有所归,不管时间多长,国名、劫名相比较各有区别、都有差别,但都预示着将来都能够成佛,因为成佛之因都已经具备了,成佛之果是自然而然的事,五百罗汉在这里也授记成佛;我们要把这个概念宽泛一点,再放大一点说的话,所有能够听闻、受持《妙法莲华经》意理的,跟《妙法莲华经》有缘的学人,将来都能够成佛,这也是古德肯定、赞叹《妙法莲华经》,一再说是“成佛的法华”的第三点原因。这也是强调了《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性,同时也是鼓励我们要多诵读、受持、参悟《妙法莲华经》的妙理。

《妙法莲华经》“妙”就妙在意趣悠远,这一品最后讲了一个小故事,比喻有人身怀无价宝珠而不自知,离开家以后为衣食勤苦忧劳,衣食无着,有一点吃的就知足了,他的亲戚后来指点他说:你的身上怀有无价之宝,拿到集市上去卖能够换很多的食物、财宝,怎么还为衣食而忧愁。这就是比喻听到佛的方便教法的众生得少为足,有些听到四圣谛以后,认为四圣谛是真理,就紧抱四圣谛不放。

我们说微妙法、一乘法、不二法,绝对真理的宝贵,光靠一时一地的努力,很难认识到他的高度,领悟到妙法,要靠长劫的修行,佛给诸弟子授记,可以说起到了一个榜样的作用、示范的作用,就是让周围的或者后来的学人树立这样的观念思想,成就福德智慧非常圆满的佛果,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间有一句话说“好事多磨”,成佛也是需要时间的,生命自身的完善和圆满是一个长远工程,给我们大家树立成佛的概念以后,就是种下了成佛之因,接下来要长期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这样长劫熏修才能够感得大果,要累积成大果之因。这是最后譬喻很多学人得少为足。

最后偈语是对刚才这一段白话的重复,意理都是一样的。我们对《妙法莲华经》应该要不间断的,不是说每天、每周或者是每月吧,至少过一段时间要读诵,或者分品读,至少每一个月读一品也好,贵在坚持。这样就对妙法的意理领悟更深一些,更圆满一些,仅仅靠我们这么短时间的参学是不够的。我们只是起了一个头,为大家一个学习参悟《妙法莲华经》开个头,要体悟,自己一定要坚持读诵。有些寺院道场,也经常发起一些读经活动,也不讲,就大家在一起每隔一段时间,把《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大众一起读一遍,这样互相带动,才能够不断地体悟大乘妙理。

上一次周六的时候,张老师又给大家补充、重温了《妙法莲华经》的意理、意趣,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一个是补充,一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参悟。我们知道敦煌莫高窟,世界知名,可能有的人已经去过了,有的人也很想去,他那里面的画为什么知名呢?从美术的角度讲,历史久远、规模庞大。画的什么内容呢?主要是《法华经》的内容很多,因为《法华经》主要是讲一个个的故事。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主要是把《法华经》经文意理用图画展现出来。

《法华经》的文字已经够简白的了,为什么有的道场不讲《妙法莲华经》,就是倡导读诵?因为这个内容有一定佛经基础知识、佛经术语知识的人都能够读懂,没有太难的地方,就是讲故事,三根普被,只要是有缘、愿意读,都能够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那就是要靠坚持,要多读、坚持读,受持的意思就是接受以后还要坚持,能够坚持,悠深的意理自然能够领悟的到。

还有一点,有些地方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称为《观音经》。“普门品”出自《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很普及,早在唐代的时候,“普门品”从《妙法莲华经》单摘出来,在民间大众中广为传颂,何以见得?我们知道“家家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在民间影响这么大,就是受《妙法莲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的影响。正因为“普门品”他的实用性、他语言的通俗,才将观世音菩萨传播开来、推广开来,民间普遍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主要是“普门品”起到很大的宣传推广作用。

今天在以净土为主修行的大背景下,《妙法莲华经》对很多修行人都很陌生,但实际上他很直白、很通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经。当然今天诵读“普门品”的人也很多,但那只是《妙法莲华经》中的一品,以“普门品”为契机,整个《妙法莲华经》都应该经常读诵,这对修净土的,也符合净土宗“广诵大乘”的要求。好我们今天就参学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请瑞大法师为我们开示几句。

持瑞法师:今天有缘在这里和大家相见,听闻法闻大法师的开示,很有帮助,以后欢迎大家有时间到定西去。

法闻法师:持瑞法师主持的青烟寺在兰州以南,一个小时的路程,在西北很有影响,是一个十方道场、十方丛林,面对的也是全国的信众居士,不定期的办一些学修的活动,能够接待居士食宿将近上百人,这是青烟寺道场的一个概况。法师可以把青烟寺客堂的电话留下来,现在已经有不少北京居士到青烟寺去参学的、修行的,大家以后有时间、有意愿想到那边去修学的,听讲经、佛七、禅七,或者其他的一些专题的,像学弟子规等活动的话,可以去那里,离兰州一个小时,或者坐火车直接到定西下车就到了,非常方便。

----------------------------------------------------------------------------------------------------------------

更多法闻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法师品第十

丛林规约:曼听佛塔寺止观禅林禅修共住规约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见宝塔品第十一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后五篇文章

丛林规约:金山规约

丛林规约:安山寺共住规约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授记品第六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药草喻品第五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信解品第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