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因缘观之业果决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因缘观之业果决定
 
                                      净界法师


  好,我们看第二科的业果决定。前面是把业果的思想做一个总说,这以下就各别各别的说明业果之间的关系,业到果,第一个它决定不会错乱。这第一个了解,这是一个别示的第一科。我们先把他念一遍。

  业决定理者,谓诸异生及诸圣者,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下至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一切皆是从造集善业所起。从不善业发生安乐,无有是处。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罗汉相续之苦,一切皆是从先造集不善而起。从诸善业发生诸苦,无有是处。

  《宝鬘论》云: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故住苦乐非无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顺因生。是为从总善比善业生总苦乐,诸苦安乐种种差别,亦从二业种种差别,无少紊乱,各别而起,若于业果,或决定相,或无欺罔,获定解者。是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赞为一切百法根本。

  好,那么前面一科,我们先把业果的一个形成,乃至于它种种的一个显现做一个总说。这以下我们就各别各别的说明业果的特性。

  第一个,业果的特性就是它不会有错乱的情况。这以下有五小科。先看第一科,就是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说什么是业果决定的相貌呢?就是一切的异生就是凡夫乃至于圣人,但是这个圣人,佛陀除外,佛陀不受因果的思想影响,因为佛陀他已经金刚道后异熟空,世间上只有一个人不受因果的影响那个就是佛陀,等觉菩萨还有微细的因果思想,但是佛陀是真的业尽情空了。他过去所造的业完全不能影响他,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这个诸圣者要鉴别他不是佛陀,佛陀以外的圣者。

    那么他的生命当中有一些舒适快乐的乐受,这个是圣人的快乐。乃至于这个地狱的果报,比方说这个阿鼻地狱,无间地狱,无间地狱他受苦是没有间断的,就是你这个身体被丢到油锅里面炸,炸死了以后变成一个骷颅头,再把它捞起来,那捞起来一阵凉风吹过来,让你恢复原来的色身,然后再丢进去再炸。这个阿鼻地狱的众生他的生命只有一刹那是快乐,就是那一阵凉风吹过来的时候,当他恢复身体相貌的时候,他有乐受。这个乐受怎么来的呢?也是他过去所造的善业所感,即便是无间地狱的那一阵凉风的乐受也是善业所感。

  所以从不善业,从这个罪业,发生安乐的果报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是快乐的果报它一定是善业。比方说,你现在能够走路,这个就是善业了。我们不要以为好像走路很自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可以走路。你这一碗饭能够吃下去,吃得很快乐,善业,没有一件事情是自然发生的,你这一杯水能够喝到肚子里面去,产生你的滋养,善业。只要让你今生会感到舒服快乐的东西,全部是善业,你都要赞美你的过去。你能够走路,你要赞美你的过去,你能够吃饭,你这一个晚上能够睡好觉,善业,没有一件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这个是第一个思想,所有快乐的果报它一定来自于善业,没有例外。

  那么反过来,罪业一定因生痛苦的果报。所有让你感到逼迫压力的苦受,乃至于阿罗汉的相续之苦。我们解释一下,阿罗汉他成就以后,他还没有入灭,进入死亡之前,他的生命叫做有余依涅槃。他这个涅槃还有剩余的色身,这个时候阿罗汉如果吃坏了肚子,他也会肚子痛,你看舍利弗尊者,佛陀讲经的时候,他肚子痛就不能过来,他有时候会中暑。那么这种生命相续还存在的时候所产生的痛苦呢,也是由于过去他前生的罪业所招感。不是说他今生做的,可能是前生的。所以说从善业招感痛苦的果报,无有是处。所有的痛苦都跟别人没有关系,都是我们自己的业力,别人只是一个助缘,他只是激发出来而已,所以我们每一个都是自作自受的,外在的环境只是一个刺激,一个助缘把它激发出来而已。

  我们看引证《宝鬘论》上说,诸苦从不善,一切的痛苦是从罪业,如是诸恶趣,乃至于堕落到三恶道,那么善业招感善趣,而生起一切的安乐。这个地方是说明,痛苦是由罪业而来,快乐是从善业而来。我们看第四段的结论。所以痛苦的要因不是无因生,苦乐不可能没有因缘生起。也不是自性生它也不会自己生起,也不是大梵天给我们的。把这种不顺因生是为善恶的业力产生苦乐的果报。所以种种苦乐的种种差别也是从善恶两种业力的差别所变现出来,一点都不可能错乱。是各别各别生起,这是一个总结。

  最后一个解劝。那么一个菩萨,能够对于业果的自性,这种三世两重因果的道理,乃至于业果决定,就是业果,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是绝对不会错乱的。它是没有欺诳的产生决定的理解,这是一切的佛弟子,所有正见的基础,也是修习善法的根本。
 
佛法修学概要——90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界文法师:拥抱无常

界文法师:愤怒与忍辱 第一讲 认识愤怒

界文法师:愤怒与忍辱 第二讲 佛教常见修忍方法简介

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一次课 上节

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一次课 下节

 

后五篇文章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三十九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三十八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三十七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三十六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三十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