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弥陀大意略讲(心澄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弥陀大意略讲(心澄法师)

 

  学习本经的意义

  《阿弥陀经》里描绘的是极乐世界清净平等的净土,它也是一个诸上善人聚集的妙土,是一个万寿无量的乐土。我们如何才能够生到这个世界呢?这正是《阿弥陀经》所要解决的问题。《阿弥陀经》展示的是一幅极乐世界的概貌:在我们所居的娑婆世界以西的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本来是一个国王,出家以后取名法藏,发四十八愿建立了极乐净土。在极乐净土里,除了阿弥陀佛外,还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以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而称名的,大势至菩萨是以智慧高超威力无边而号的。所以我们把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称为西方三圣。他们以大慈大悲的心愿,以平等成佛的心态来度化一切寻求解脱出离苦海的众生,告诉人们往生极乐的最佳途径。

  《阿弥陀经》主要是说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给比丘们讲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

  (一)依报:释迦牟尼佛说,为什么那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因为生活在那个世界的众生都享受到很大的福报,没有痛苦。佛详细地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在那一片国土里有七宝池,池中充满了八功德水,池底全是以金沙布地,池的四面都是用金、银、琉璃等砌成的阶梯,池中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莲花,每一朵莲花都像车轮那么高大。上面到处都是亭台楼阁,都是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宝装饰的。在极乐净土之中,空中经常奏响着美妙的音乐,地上永远都布满着黄金。每天到一定时候,天上还会纷纷扬扬地飘下无数的曼陀罗花。许多美丽的鸟儿生活在这里,它们婉转美妙地吟唱着,人们听了它们的歌唱之后,自然生起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在这个极乐世界里还长了无数的宝树,每当微风吹动的时候,宝树就会发出微妙的声音,就像百千种乐同时奏响般的动人。

  (二)正报:释迦牟尼佛说,为什么极乐世界的教主称为“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能发出无量无边的光明,这种光明可以照亮十方世界;又因为阿弥陀佛在佛国中的生命是无量无边的,所以阿弥陀佛的意思可以翻译成无量光和无量寿。

  如果有人听闻了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虔诚专心地念此阿弥陀佛的名号,那么在他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带着圣众亲来迎接。念佛的人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永远在极乐世界之中。如果我们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就一定能够在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果。所以,这是佛陀大体上讲授《阿弥陀经》中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

  《阿弥陀经》所代表的净土信仰展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解脱道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阿弥陀经》展现给我们的是念佛法门,只要我们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并一心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就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这种念诵法门比起自力拯救的途径更令人羡慕。所以在《阿弥陀经》里,我们只要能够一心称诵,就能借助于阿弥陀佛的他力往生到彼国。

  阿弥陀佛的信仰产生后,在尘世间忙碌的人们,想寻求人生自在,想寻求精神解脱,对此信仰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阿弥陀佛的信仰在人间越来越盛。在中国,自《阿弥陀经》翻译以来,便形成了“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胜景。在现实生活中,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使人们的生活笼罩着迷茫。现代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人们内心深处存在着莫名的不安与恐惧,在追求精神的安宁,寻求精神的内守,回归自我精神的家园时,西方净土信仰展示的极乐世界给予现代人以有益的启示。

  极乐净土实际上是佛陀为追求解脱的人们而成就的一个理想王国,也是佛陀所倡导的最高精神境界。这一佛国净土虽然离现实生活较远,拿现在的思维来衡量可谓是不可思议,但这样的净土离人的心识却很近。人的精神力量可以使自身神识一下子飞到极乐净土,这种境界是人们在生死漩涡之中苦苦争斗、苦苦追求后,通过精神内识的超越所得来的一种精神家园。这种家园是温馨的,是快乐的,是美好的,是庄严的。极乐净土从宗教角度描绘了人们精神家园的处处风光,并指示通向风光的条条大道。当我们在现实的苦难无凭与不安中寻求精神的位阶,追求精神家园的栖息,追寻来自精神家园温柔的关怀时, 极乐的音声就声声清晰、阵阵悠扬地把我们引向宁静的家乡,引向自在的家园。所以,当我们走向未来的情怀,完善自我人格,依照精神实行时,净土法门中往生彼岸的能力,可以启示我们加强信愿,坚定信念,丰富心灵,追求自在生活。当我们在修养生活过程中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实现自我价值时,我们可以凭借自力和佛力,凭借人类的善力,更好地走向成功的菩提大道。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被繁琐的纷争,恣意的烦恼,具体的世俗束缚时,净土信仰无疑启示我们摆脱超脱一切障力,以勇猛精进修行来报答佛陀对我们的教诲。

  以上是宣扬学习这部经的意义。

  《阿弥陀经》释义

  下面我们就《阿弥陀经》本身来进行全文的消释。

  古时候讲经法师讲每一部经,都分四个步骤。第一个是说文,第二个是释义,第三个谈玄,第四个说妙。

  《阿弥陀经》的译本有三种,解释《阿弥陀经》的著作更是多如牛毛。在这么多解释之中,我们怎么寻求与经典更契合、更易于我们了解的经文大意?佛教说 “依法不依人”,在这个时期学佛,就要依据经典。经典是怎么告诫我们的,我们就怎么去执行。

  这部经的特色:普通的经典都是佛和弟子互相的问答构成的,而这部《阿弥陀经》却是由释迦牟尼佛无问而自说。释迦牟尼佛在没有弟子提问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大悲心来宣说《阿弥陀经》。在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中,无问而自说的经典只有《阿弥陀经》。其他的经典都是弟子问,佛陀说,只有这部经典是在没有弟子问的情况下佛陀说的。所以这是这部经典的特色之一。佛陀为什么无问而自说呢?因为经中所说的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相信的,也不是一般弟子所能领会的。经中所说的这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也不是我们凡夫所能看得到的,所以佛陀以自己的大悲心中来宣说这部《阿弥陀经》。所以这部《阿弥陀经》最大的特色就是无问而自说。

  这部经的翻译版本:有三种,一种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现在大家念的就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我看每一位法师、居士对这部《阿弥陀经》都能背诵,所以今天桌子上都没放这部经。大家都能够背诵,所以我们在解释这部经典的时候,大家听起来可能就比较轻松;第二种是在南朝的时候,由求那跋陀罗翻译的,译成《小无量寿经》;第三种是玄奘法师翻译的。现在大家常念诵的是第一种鸠摩罗什大师的。

  这部经的传播地域及影响:《阿弥陀经》普遍流通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全经大致有两千多字。因为这部经典的篇幅比较小,语言比较流畅,文辞比较优美,所以背诵起来非常容易。加上修行的方法是三根普被,横超三界,圆顿直捷,简便稳当,所以这部经典在中国流传非常广,影响非常大。《阿弥陀经》是净土宗每天必读的一部经典,也是净土三经之一。宋明以后寺院每天的早晚课都要念诵。

  这部经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其它所有的经跟这部经的结构都是一致的,由三部分组成,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序分又分通序和别序,通序是介绍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的时间、地点以及听经的人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六种成就”,每一部经典都是如此。如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这里就说到六种成就:

  “如是”是信成就,“如是我闻”是释迦牟尼佛快要入涅槃的时候,由弟子阿难尊者问佛陀:释迦牟尼佛说了这么多部经典,以后结集的时候,经首按什么?佛陀答:按“如是我闻”。为什么要按“如是我闻”?“如是”即表示取信。《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有了信我们才能依信而行。所有经文一开始就是让我们来相信这部经典。

  这部经典是佛陀说的。“我闻”,这里的“我闻”是阿难尊者听佛说的这部经典。是佛如是说,阿难尊者如是闻。

  “一时”是时成就。要成就一个事情,必须有一定的时段,一定的因缘,而为什么这部经典及其它所有经典都没有记载确切的时间?因为这个时差,印度的时间与中国的时间不一样,东半球与西半球的时间不一样,像中国黑龙江的时间跟新疆的时间不一样,每个地区的时间差不一样,所以要记载佛在某年日月说的这部经典,翻译的时候来换算这个时间是非常难的。佛说法的时候,一时在人间、一时在天上、一时在海中,天上的时间跟人间的时间不一样,人间的时间跟海里的时间也不一样,在人间印度跟中国的时间不一样,有这么多的时间差别,所以在佛经中没有确切地记载佛陀说法的具体年日月,而是用“一时”,即“在那个时候”。

  佛是主成就,说这部经典的是释迦牟尼佛。在佛教里凡是用一个字的“佛”,都是指教主释迦牟尼佛。佛说《阿弥陀经》,前面那个佛肯定是指释迦牟尼佛。叙述他方佛的时候,一定是把佛的名号说在前面,例如说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的消灾延寿***师佛。所以这里的佛是指说这部经典的主人——释迦牟尼佛。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是主成就,祇树给孤独园是处成就,是说法的地方,佛是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说这部经的。舍卫国是印度十六大国之一,祇树给孤独园,这里面包含了两人,一个是祇国太子,一个是给孤独长者。孤独长者为了表达对佛陀的尊敬,发心要买一个地方来建一个精舍供佛陀说法,因为佛陀成道之后没有固定的处所,说法都是在树下林间,孤独长者就发心在印度找一个地方,盖一个精舍让佛陀和他的弟子固定下来说法。于是孤独长者在舍卫国到处找地方,后来就找到祇国太子的花园。他觉得这个花园非常美好庄严,气候也非常的适宜,所以就到祇陀太子那去,说想购买这个地方来建一个精舍供佛陀说法。祇陀太子说,我这地方是不卖的,因为他作为一个王子有的是钱,不差钱。孤独长者说,不是我要买,而是要提供给佛陀说法的,看中你这个地方非常的适宜。太子推脱说,如果你能用黄金把这个花园全部铺满,我这个地方就送给你,不要你的钱。结果孤独长者就把自己家里的金砖全部运到了祇陀太子的花园里,用金砖把这个花园布置好了。祇陀太子傻了,他没想到他们家这么富。祇陀太子知道自己说的话是收不回来的,就答应孤独长者说,花园是你的,可是花园里面的树是我的,树没答应给你。这个祇树是祇陀太子的树和孤独长者的园,所以叫祇树给孤独园,是佛陀说法的处所,是处成就。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这里说的是众成就。如刚才所说,“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祇树给孤独园”是处成就,“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则是众成就,是听经的人数。听经之众的声闻弟子(就是“众成就”中)又分了很多的弟子。有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乃至如是等诸大弟子。鸠摩罗什大师在这里罗列了这么多的弟子,而在别的经典中不是很多。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弟子都翻译过来呢?《阿弥陀经》,特别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多的弟子都是发愿往生西方,修行的都是念佛法门。 长老舍利弗,声闻弟子中,他是智慧第一。就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是靠修行净土法门成就圣果的。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靠修行念佛法门成就自己的神通的。包括后面的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都是修行念佛法门的。在座的有些居士认为自己非常聪明,而最聪明的也是靠念佛法门成就的。有个最不聪明的,叫宾头卢颇罗堕,佛陀说个偈子给他,他背了很多次都记不得,记性非常差,非常的愚笨,所以佛陀就让他去扫地,一边扫地一边念佛,他也得了圣果成就了天眼。所以最聪明的通过修行念佛法门,可以成就圣果;最不聪明的也可以通过修行念佛法门。在座的有生意做得很好的,有事业做得很好的,有佛事做得很好的,神通非常广大的,也是靠修行念佛法门。 把他们这十八位弟子听经的声闻弟子全翻译出来,就是告诉我们这些弟子都是通过念佛成就的。听经的菩萨弟子有哪些呢?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是大乘佛教里智慧第一的(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道场示现在五台山),也是靠修行的净土法门,然后阿逸多菩萨,阿逸多菩萨即是弥勒菩萨,是未来佛,也靠的是净土法门。包括常精进菩萨,精进于念佛, 也是靠念佛法门来成就菩萨圣果的。这么多的菩萨都在佛陀宣说阿弥陀佛的法会上。听经第一类是声闻众,第二类是菩萨众,第三类是天人众(“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就是我们平时大家所说的玉皇大帝,天上的这些人,也到祇园精舍来听闻佛陀说《阿弥陀经》)。这个是我们所说的听经的大众。

  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

  上面所介绍的从“如是我闻”到“无量诸天大众俱”,这是每部经典所共有的,是阐述的六种成就。下面是别序,就是发起序。

  发起序主要简单介绍了极乐世界的地理位置、国号、教主的名号。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段叙述是本经的发起,即发起这部经典的因缘是什么。“尔时”,就在这个时候。佛告诉长老舍利弗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就是从我们这个讲堂向西,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世界,“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极乐世界里面有一尊佛,他的名号叫阿弥陀,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这个是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告诫长老舍利弗。二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在这里讲经,同样的还是“从是西方”,就是从我们这个地方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那个世界里面有佛,他的名号叫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 佛现在仍然在说法,为什么?《阿弥陀经》说得非常清楚,佛是无量的光明,无量光,无量寿。他的时间是无量的,空间是无量的。 二千五百年之前他在说法,二千五百年之后他还在说法,再过二千五百年,他仍然在说法。因为他的寿命是无限的,就是无量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能够尽快的成就圣果,是因为佛陀在不停的说法,不断的来教化大家,让大家生起信心来。有鉴于此,我们作为佛弟子,在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也要学习阿弥陀佛,不断的说法,不断的教化众生,也让我们这个世界能够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的清净,让老百姓能像西方极乐世界里那些弟子那样快乐。这是我们经典的别序。

  下面我们来介绍经文的正宗分。正宗分主要是介绍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典的内容,大体上包括了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

  极乐世界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这段文字非常的优美,非常的动听,让人一听、一念经文就会生欢喜心。“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那个国土为什么要称为极乐国土呢?前面是提问,后面是回答:“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因为在那个国土的众生没有一点的痛苦,但享受种种快乐,所以那个世界叫极乐世界。这段经文大家念过了百千遍,究竟什么意思? 其实把这段文字好好看一看,就能知道这段文字在说什么,所以不但要念诵经典,还要去理解它。它其实是说,极乐世界是怎么由来的呢?是由众生没有痛苦,只享受快乐,所以称为极乐。

  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 首先解释什么是依报和正报。我们所依止的这个世界,我们身外所依止的地方,叫依报;正报是指我们的身体,乃至于在极乐世界的正报之中,释迦牟尼佛说的是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和他的大弟子。 为什么说他的依报是这么庄严呢?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里又是在解释什么是极乐,因为极乐世界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这个栏楯就像我们门口的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我们门口,大家看到里面种了很多的树,就像罗网一样的。“皆是四宝周匝围绕”,这些栏杆和树都是四宝组成的,所以说这个极乐世界才称为极乐。世间建筑铺台阶所用的材料都是石头,极乐世界的档次不同, 都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所成就的。

  下面我们看池阁莲花的庄严。池阁莲花有哪些庄严呢?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这里介绍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池。我们娑婆世界也有放生池,但人家的放生池是七宝组成的,水是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充满池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我们这个池底现在是水泥的,过去都是泥沙的。四边的阶道是金,银,琉璃,玻璃合成的,池子的上面有楼阁。

  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池中的莲花就像车的轮子那么大,大如车轮。这个莲花有多少种颜色呢?“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佛陀说,“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西方极乐的池子,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池子是有区别的。娑婆世界的池子,哪一家能够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去庄严它的?没有。所以,极乐世界都是七宝庄严的。娑婆世界的池子里,没看到有多少银光,倒是看到很多的木盆,很多的动物。为什么?池子是以放生为目的的,而七宝池主要是生产莲花的。因为我们以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都是在莲花中出生的,是以九品莲花为父母的。所以在娑婆世界的时候,人生人,动物生动物,所以说都是胎卵湿化,为我们的父母所生。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由莲花化生的,所以这个池子特别的庄严。正因为特别庄严,所以池里的莲花大家才那么羡慕。为什么要羡慕莲花?因为莲花就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所坐化的地方。当念佛念到一定成就的时候,我们都要在莲花中听佛陀说佛法的。如果七宝池阁和我们娑婆世界一样,恐怕娑婆世界众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念佛、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正因为具有庄严性,所以大家才都去念佛往生。青色青光,象征着成长和精进;黄色黄光,象征着庄严和高贵(释迦牟尼佛身上是布的金,两边的罗汉也都是贴的金,这个金选择黄色的,代表高贵和庄严);白色白光,象征着纯净和圣洁;赤色赤光,象征着慈悲和喜悦(红色代表的是喜悦,就像我们门口铺的红地毯,大家看到红色就非常的欢喜)。

  再看第三部分,亭楼与花的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昨天晚上我们这儿打雷了,但雷声跟极乐世界是不一样的。 极乐世界是常作天乐,播放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的音乐。极乐世界以黄金为地,跟我们这边的水泥为地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也可以看到极乐世界的庄严。“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曼陀罗花从天上落下,美好适悦人意。这里要说明的是“昼夜六时”,昼夜六时是昼三时夜三时,合成为昼夜六时。昼三时是早晨、中午、晚上;夜三时是初夜、中夜和后夜。所以说我们经常说昼夜六时,六时吉祥。我们现在是中国的计时方法24小时,即12时辰。西方的计时方法是昼夜分六时。“其土众生”,就是极乐世界的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 ,在早晨,以衣裓盛着妙华, 到十万亿佛土去供养十万亿佛陀。“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在吃饭的时候,他们又从十万亿佛土回到了极乐世界。“饭食经行”,吃了饭之后,就在黄金为地的七宝行树之间来经行。

  第四是花鸟说法的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这里是说花鸟说法。这儿的鸟是不是真的鸟?不是的,它是变化的,是阿弥陀佛的示现,为了让极乐世界的众生长期精进勇猛,所以说他就变化那些鸟儿来说法。有种种杂色之鸟,即不同的鸟儿:“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有这么多的鸟昼夜六时发出非常和雅的声音,都是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些都是名相,可见我们修行净土法门不但要念佛,还要学经。如果不学,就不知道“五根、五力、七菩提分”这些名相,而这些是在《阿弥陀经》里叙述的。西方极乐世界里阿弥陀佛变化的那么多鸟来为众生宣说的就是这些法门。你在这个时候不学,以后到极乐世界你还是要学。“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么多鸟说了这么多法,这么多众生听了这么多法之后,都生起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娑婆世界里,树上也有很多鸟,大家听到喜鹊叫都非常开心,“喜鹊叫贵客到”。听到乌鸦叫会非常的不高兴, 因为那个声音非常的难听。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这么多鸟在叫,可都是让你去念佛念法念僧的,不像娑婆世界的这些鸟,叫了只让你生分别心。这里我们要解释的是什么呢?极乐世界本来是无三恶道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已经脱离了众苦,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还有鸟呢?这些鸟属于畜生道?极乐世界自然没有三恶道,经文下面就来介绍了。“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佛就告诉舍利弗,你不要认为这些鸟是罪报所生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没有三恶道的。既然没有三恶道,怎么会有这么多鸟呢?“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所以说,经文大家都喜欢,因为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马上就给解释了。“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尚且没有三恶道的名,怎么会有真正的三恶道呢?这么多的鸟,是阿弥陀佛欲以佛法之音能够宣布于世间,而变化所作的。为什么念佛念法念僧呢?念佛能让我们觉而不迷,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念佛就可以觉而不迷;念法是正而不邪,相信正法,来抵御邪道。现在这个末法时期,法门太多了,我们究竟依哪个法?依法不依人。学习佛法,首先是学习佛陀的正法。念佛是正而不邪,念法是净而不染。念僧能让我们心里清净。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有些僧人是不是清净呢?僧人清净不清净,不在这里交代。现在有很多地方对这些僧人有些看法。我们来解释什么是僧人。僧是清净福田僧,是六和敬中的清净僧众。要示现一个出家僧,没有多少修行,没有这个福报,想穿这个衣服也难。没有这个福报,你在登比丘戒、菩萨戒的时候,也登不上去。我们在宝华山传戒的时候,每年都有一部分沙弥登不上比丘台。为什么登不上去?人间福田僧就那么好当吗?我们接受的是社会大众的供养,是传播佛法的。如果我们自身没能达到佛陀的要求,要想去登那个佛戒——难。既然已经登上了这个佛戒,都是我们过去世有这种因缘,有这种福报。所以说,法师也好,在家学佛居士也好,对僧人应该生起恭敬心,因为有了僧人,我们才能够看到庄严的寺院,才能听闻到清净的佛法。因为有了这么多僧人无私的奉献,才能有这么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让大家集中起来共修。至于说个别僧人的一些不如法行为,那只是绝少部分。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仍然有六群比丘。所以说我们要念僧,净而不染,毕竟我们处在末法时期,为什么把这些出家人与佛宝、法宝并列起来称为僧宝呢?因为这个是很难做到的,出家非大丈夫所能为。所以说我们不要看到有些僧人(像济公),对于济公生起了瞋恨心,你济公怎么还弄鸽子去吃?人家吃的是死鸽子,吐出来的是活鸽子,你吃吃看,也吐吐看,那些都是在度化。我们是三宝弟子,佛陀的教法是依赖于僧人来弘扬的,我们的僧人要肩负起责任,法师们要依法而行,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才能无愧于三宝之一。

  第五是风树说法的庄严。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我们现在看到飓风、台风造成的伤害很大,可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微风吹动。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都发出这种微妙的声音来,譬如百千种乐。我们金山、焦山等寺院的殿堂檐角上就有很多风铃,微风吹动的时候,风铃的声音非常的好听。所以说微风吹动的时候,就能发出很多微妙的声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极乐世界里有那么多七宝行树,一旦有风,就能发出这么多微妙的声音,所以说这个国土能够成就这么多的庄严功德。

  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

  以上说的是极乐世界依报庄严。下面看看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

  极乐世界有哪些正报庄严呢?正报指的是佛及众生。“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佛对舍利弗说,你觉得怎么样啊?“彼佛何故号阿弥陀”,释迦牟尼佛问舍利弗,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佛叫阿弥陀佛呢?这个是佛的提问。大家如果有新带的《阿弥陀经》,会看到“于汝意云何”后是一个问号, “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后又是一个问号,两句问话。下面佛陀自己回答说,“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量的,能够普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太阳在天上普照我们娑婆世界,他是没有障碍的), 故名阿弥陀佛。我们说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从这句来的。无量光是超越空间,没有空间隔碍的。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这里是说时间无限。阿弥陀的寿命及其极乐世界的众生,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这个是很长很长的时间,用我们这个算术是不能知的。所以无量的寿命超越于时间。我们现在的寿命只有一百年,所以大家都要念佛念到西方去,因为生到西方去可以跟阿弥陀佛一样具有无量的寿命。寿命无量就不用恐惧一百年人生之后不知道干什么、去往什么地方了。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介绍了法缘的殊胜。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这个声闻弟子都是阿罗汉,还有很多的菩萨众,也是无量无边的,彼佛国土有成就了这么多的功德庄严。

  如何往生极乐

  我们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之人的依报这么好,正报这么好,依报庄严,正报则光明超越空间,寿命超越时间。这么好的极乐净土,怎么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佛又告诉舍利弗,极乐国土,其诸众生,皆是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意为不退转。什么不退转呢?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的位不退,我们的行不退,我们的念不退。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

  我们所知的极乐世界一生补处的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一生补处就是再过一生就可以补佛陀之位)。我们这个世界一生补处是谁呢?是弥勒佛,经过五亿六千万年之后,弥勒佛就可以在龙华盛会成就圣果。其实西方极乐世界一生补处菩萨非常多,不是算数所能知之的。所以经文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又告诉了舍利弗,众生听闻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应当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呢?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可以跟阿弥陀佛聚会一处,可以跟圣弟子和那么多的大菩萨和阿鞞跋致的一生补处的菩萨聚会一处,共同的学习。所谓的见贤思齐,我们可以与圣人为伍。在那种环境之下,大众可以熏修,大众可以修行,可以沐浴圣人的熏陶。我们要想到圣人境界,就必须发愿,往生到那个地方去。

  刚才讲我们要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三资粮是信愿行,所以我们首先要相信,相信了之后我们要发愿,发愿我们才可以跟那些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我们怎么去呢?怎么去就是要解决一个行。我们要一心持名,持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文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是什么?是善根、是福德。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但要念佛,还要广种善根,广修福报。所以说,一心持名念佛,念佛是一方面,经文还告诫我们不可以少善根,不可以少福德,不可以少因缘。所以“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所以这里的执持名号,就是我们抓住了这个佛号不放,每天要坚持念,时时保持不失。执持,抓住不放,保持不失,要达到一心不乱。持名念佛,“若一日乃至七日”,七日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念佛念得有成就与否,就看临命终时。我们好多居士一生念佛到临命终时,好多佛友帮他助念送往生,大家集中起来念佛,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永宁寺这边也有居士助念的,非常好。大家可以组织莲友为那个临命终时的人送往生,因为最后的那个意念非常重要。若人临命终时,一心不乱,念阿弥陀佛,你这一生就成就了,你能够蒙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你。如果你临命终时想到的都是这么多产业如何分,子女他们如何的生活,你都计划着世间的这些事情,你就不能够做到一心不乱。你的心如果系念于你的亲人财物,你就会被亲人和财物所累,西方极乐世界跟你就没这个因缘。所以为什么我说平时要用功,用功念佛要成片成片地念,念佛不是说我今天念,明天不念。要时时念,念念念,念而不念。所以说,念佛的功夫是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临命终时的时候才能达到一心不乱,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蒙佛接引。现在江苏各地有很多的念佛小组,就是大家一起念。在一千多年前,慧远法师结莲社念佛。他为什么要建莲社,我想与我们今天的模式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大家共同念佛,最后大家互相帮助,临命终时我帮助你一把,然后你到了西方去再来帮我一把。人帮人,不是帮的人,是帮的自己。所以经文说: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我见到这个念佛的利益,我才说这样的话,“应当发愿,往生彼国。”

  以上是本经的正宗分。

  劝三资流通

  下面我们讲的是流通分,流通分主要包括劝信流通、劝愿流通、劝行流通,也就是信愿行。我们说佛法难闻,更何况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而自说、三根普被的顿超法门。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为什么佛无问而自说?因为我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行此难事,行指什么呢?指度化众生的事业非常的难。我在娑婆世界成就佛果,是为了说此难行之法。说此难行之法是难上加难,因为这种法门是非常难的。就像今天我劝大家,大家都要念佛,念一句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后就死了或者临命终时,都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信吗?这很难的,所以在不信的情况之下就依据经典。所以念佛的同时还要着重于学经。不是说我就一句弥陀圣号就行了,一句弥陀圣号是可以持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你的信心能建得起来吗?只是念佛你的信心就很难建立起来。为什么呢?各种念佛的法门,各种念佛的方法,你信谁的?所以必须来看经典,你信经典没错,经文是这么说的,你只有信经典。所以佛陀都这么说,“是为甚难”,这是难上加难,要让你生起信心很难,要让你发愿很难,要让你行持很难。正因为很难,所以说我们才应该感谢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因为他明知这个事情非常难,还是能把这个难的事情告诉了大家,所以大家对我们现在教界的一些情况,对这个法师所说的,那个法师所说的,你也不要感到奇怪。佛经说得很清楚,“是为甚难”,正因为难,所以我们才要依据经典,要变难为易。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为什么最后佛陀这么多弟子对所说的这个难信之法这么欢喜呢?因为这么多弟子听了这个难信之法,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相信了,发愿了,实现了。所以我们希望这部经典大家听了之后,要很好的去领会经文的意思,去相信,去发愿,去实现。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这里面佛陀用了六方六佛。不可思议——思,思想的思,下面一个“心”字,表示不可以用心去思;议,“言”字旁加个“义”,表示不可以用语音去表述。不可思议功德,就是不可以用心去思考,也不可以用语音去表达的功德。所以极乐世界的庄严乃至于念佛往生横超三界,光寿无量解脱生死永歇轮回,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说这个不可思议,释迦佛就举了六方六佛来佐证。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所以这部经典除了翻译成《阿弥陀经》外,还有个名字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佛举的是东方世界,东方世界有阿閦鞞佛,与恒河沙诸佛在他们的国土中,各广长舌来宣说《阿弥陀经》,不仅仅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在宣说这部《阿弥陀经》了。东方世界、西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所有的诸佛都在说什么呢?“各于其国,出广长舌”,都在自己的国家出广长舌,出广就是放大,以广长舌之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劝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应当相信这部《阿弥陀经》,应当相信《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即《阿弥陀经》)。所以这里是劝信,六方六佛都在劝信他们的众生。娑婆世界的释迦佛,在经文的上面已经在劝说我们众生,应当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是东方世界的佛,南方世界的佛,西方世界的,北方世界的,六方六佛。六方一共有三十八尊佛,佛佛都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六方三十八佛,大家都在宣说,都在劝恒河沙的众生相信、称赞这部《阿弥陀经》。所以大家念到六方六佛的时候,有一种感性的认识:佛在干什么,佛在劝众生相信这部经。所以说六方三十八佛,佛佛都在劝众生相信《佛说阿弥陀经》,相信“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不可思议的,这么多的佛都在称赞,这么多的佛都在宣说,都在劝信。我们生在娑婆世界,也应该能够相信释迦佛。我们这是释迦佛在宣说。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迦佛又对舍利弗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我们这部经,并且去受持这部经,乃至于听闻了诸佛名号的人,只要我们听到了《阿弥陀经》,只要我们听到了阿弥陀佛,所有的一切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所以我们在这里听闻这部《阿弥陀经》,讲经道场的一切诸佛都在护念各位,护念听经的一切善男子善女人,并且“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发心,是我们发的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是故”是所以,“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就是你们应当信受我所说的话,乃至于诸佛所说的话。诸佛就是刚才六方六佛所说的话,也是释迦牟尼佛上面经文所说的话。这是六方六佛在劝信,劝大家来相信这部《阿弥陀经》。

  下面是劝愿。什么叫劝愿,就是学愿所成,发愿往生。我们要发愿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中。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过去发过愿的人,都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现在发愿的人,现在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将来发愿的人,将来也一定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的愿心有多大,你未来的成就有多大,所以说发愿非常重要。我们说念佛法门,但不学经典你能知道它的意思吗? “已发愿,今发愿,但发愿”,即过去、现在和未来,他都能够往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生彼国土即是离苦得乐。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可以即生转凡成圣(转变我们的凡夫身为圣人身),转染成净(转我们的染污种子成清净种子),转迷成悟,然后转识成智。为什么要发愿呢?发愿,我们可以四转四成:转凡成圣,转染成净,转迷成悟,转识成智。这是劝愿。

  下面劝行。我们应该难行能行。说起来是很方便的,发起愿来也很简单,可是真正的去实行却很难,所以说我们要难行能行。经文说: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

  《华严经》说,“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佛出世,千佛护持。”诸佛都在称赞我,称赞我释迦牟尼佛,能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我也在称赞诸佛在其他国土度化众生的不可思议功德。

  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十方的诸佛,称赞释迦佛什么呢?是称赞释迦牟尼佛能做非常难的事情,能在这个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知难而为之,更显出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之处。他知道度化众生难,宣说这部《阿弥陀经》难。可是他还是在度化,还是在宣说。所以他对舍利弗说,“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我在娑婆世界,修行这么难的事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指成就佛果,并为此世间说此难信之法。这么难的法我来宣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这部经结束之后,舍利弗和这些比丘们,以及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佛所说之后,大家都非常欢喜,作礼而去。为什么欢喜?因为佛能够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之下,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说明娑婆世界的这些众生福报非常大,蒙佛来接应,蒙佛来度化。正因为我们有这么大的福报,才能够听闻佛法,才能够修行念佛法门,才能有解脱的希望,才能够得到圣果,所以说大家都欢喜顶礼。在这部《佛说阿弥陀经》中,佛喊舍利弗的名字,一共喊了三十八次,这与六方三十八佛是对应的。这说明佛语重心长,前前后后不知疲倦的,三十八次告诫舍利弗,可谓是苦口婆心。现在的这些家长,如果能够像释迦佛这样苦口婆心地教化子女,我们的法师能像释迦佛这样苦口婆心地度化众生,就不愁子女不承认他,就不愁众生不能度化。学佛我们就应该学习佛陀这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学习他的苦口婆心。从这部《阿弥陀经》体会到,佛为了度化众生,三十八次的告诫舍利弗,你说这尊佛好当吗?在我们这个垢土上来度化众生真的不容易。

  结 语

  这部经总的内容概括起来就三个字:信愿行。信释迦佛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我们应该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个是信,一个是发愿,我们怎么去?一心不乱,持名念佛,就能往生阿弥陀佛。所以,平时大家要发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应该发心读诵《阿弥陀经》,念佛与念经结合起来。念佛解决的是往生西方;念经解决的是信念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念。为什么?这部佛经字数不是很多,念诵起来很快,这部经讲起来也很快。可是要让我们真的能相信,能够去发愿,能够行使,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所以说我们才要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难题。在当今的修行法门之中,我们有很多的路可以走:古代的大德,今天的大德,乃至于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念佛法门。这么多的经典之中,有个经典是我们的依据。我们只有真正信奉《阿弥陀经》,静下心来去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背诵到理解,才能真正从思想深处相信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我们不是听别人怎么说,要听自己的。自己的自信心从哪里来?从经中来。希望各位能够以传统的佛教经典为依据,在今后的修学乃至于今生的解脱中有个依据,我们的眼睛才不被现象所蒙蔽,才能够透过种种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够透过娑婆看到极乐,才能透过经典巩固我们的信心。

 
 
 
前五篇文章

慈光普照——普门救度(修建)

《心经》释义(云香)

日行一善(茗山法师)

活好活着的每一天(延参法师)

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慧静法师)

 

后五篇文章

讲经说法的方法与技巧(文定法师)

善财童子与《普门品》(文定法师)

超越生死的大智慧(文定法师)

《心经》略讲(朗明)

大乘佛法的无上观修——《普贤行愿品》(朗明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