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前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前言

 

  前 言

  佛教者,佛陀的教育也。释尊出世,本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所谓“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前二“开、示”佛的知见,是释尊大悲,出世说教以利众生的大事;后二“悟、入”佛的知见,是佛弟子听闻圣教,依法修行,从而开启智慧,解脱出离的大事。这就是“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道理。

  佛教在古印度未能正式形成宗派,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宣传播,于是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大乘、小乘的各个宗派。

  不过佛教最初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当时的人们对它了解甚浅,只把它当成一种与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相类似的学说来理解。如袁宏在《后汉纪》中介绍说:“佛者,汉言觉,将以觉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净。其精者号为沙门;沙门者,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故所贵行善修道,以炼精神而不已;以至无为而得为佛也。”在道安时代,还有用“格义”的方法来讲述佛教的。也就是说,佛教传入中土不久,它的理论幽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于是讲说佛法的人便用格义的方法,和中国旧有的学术思想相配合,来发挥它的意义。如佛教的五戒,便用儒家的五常来配释。所谓不杀是仁,不盗是智,不邪淫是义,不饮酒是礼,不妄语是信。然而外论和内典毕竟有相当大的差别,如《高僧传·僧光传》引用道安语说:“先旧格义,于理多违。”又鸠摩罗什的弟子僧睿在《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中也说:“格义迂而乖本。”因此,“格义”的运用最终随佛教的义理渐次流行和发展而止。

  但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广泛地吸收了儒家的心性、中庸,道家的自然无为,甚至阴阳五行等各种思想学说,使印度原有的佛教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现代某些佛教学者把它称为“华化佛教”。这就要求学佛的人必须掌握“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以及“大乘一实相印”来作为勘定佛法真伪的标准。同时还应依据《维摩》、《涅槃》、《大宝积》等诸经中佛陀所教导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识”的四依四不依来学修佛法,才能在浩瀚广博的佛教思想中不致为“似教”所困,而有真正的成就与收获。

  本经以三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颂,全书共有183颂。这种仅有颂文,而无长行散文的体裁,在十二分教中,属于“孤起”的部分,所以与一般的经论在体裁和风格上皆有所不同。

  本书的原有作者是明代蜀东忠州聚云寺的吹万广真(1582—1639)禅师,世称吹万老人仿效儒家《三字经》的体例撰写的一本佛教启蒙读物,当时敏修长老为该书作了注释。清光绪年间,普陀山印光法师又将此书重新修订,将原文改动了十分之三,注释改动了十分之七,并作了《序言》,再由杨仁山先生印行流通,定名为《佛教初学课本》。

  《佛教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据印光法师在《序言》中所述,主要是“略叙如来降生成道,说法度生;列祖续佛慧命,随机施教,及与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行”等事迹和法理。所谓“事迹虽略,而法门齐备;言句虽简,而义理周全”。初学者通过诵习此文,可“知佛经之要义,明祖道之纲宗”,其最终的意义“是在后进之发心造修焉”。所以《佛教三字经》自成书之后,广泛受到教内学人的重视,并依之诵习,建立信仰,成就道心,而有一定成就者,也大有人在。诚不失为是一本导引佛教初学者的启蒙入门书。本书虽被杨仁山先生更名为《佛教初学课本》,然世人仍称之为《佛教三字经》。

  1992年12月9日 唐思鹏时年二十有八

  写于成都宝光寺四川省佛学院

-----------------------------------------------------------------------------------------------------------------

更多唐思鹏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法界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释迦佛生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结集三藏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大法东来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宗

 

后五篇文章

唐仲容:开悟要诀

唐仲容: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威

唐仲容:《百法明门论》讲义

唐仲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唐仲容:探禅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