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一 主火神众—破除内心的黑暗面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一 主火神众—破除内心的黑暗面

  一  主火神众—破除内心的黑暗面

  复次,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大光遍照主火神,得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众妙宫殿主火神,得观如来神通力示现无边际解脱门;无尽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耀无边虚空界解脱门;种种焰眼主火神,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得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解脱门;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解脱门;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痴执着见解脱门;雷音电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愿力大震吼解脱门。

  「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主火神是从宇宙的现象来破除黑暗。在黑暗之处,火有照明的作用,故能除世间苦。

  人的内心里常存有不敢诉之于人的黑暗处,而最大的黑暗就是「生命的流失」,当一个人想要成为社会上一个完美的人时,便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灾难,因为他的心性完全破碎了,他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而是生活在别人的框框里,生命就在这里流失了,这是此种人最大的黑暗面。故我们要以佛法的思惟模式转移,破除人生的黑暗面。

  「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众生由于起惑方造业,因而受苦。若要除苦,须不造业,要不造业,则须无惑。

  惑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若这些惑不能除掉,就应了《地藏经》所言:「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当这些惑都除掉了,我们的行为皆是「普贤大行」,所见到的一切境界皆是「普贤境界」。

  惑由「无知」和「无明」产生。无知是对善恶是非没有分辨的能力,其所造的业不重。无明是错误的认知,执着于自己的认知范围,坚持错误的为正确,故无明所造的业重。

  好比一块烧得红红热热的铁,无知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他看一看就走了。一个错误认知的人,会把红红黄黄的铁看成一块黄金,伸手去抓,就被烫到了。因为无明,故造恶业而受苦。无明惑的产生亦是「社会年龄发达」所引起。

  多数无知的人,本身憨厚、单纯、不造业,而不造业就是累积福报,所以无知往往是「心灵年龄」成熟的一个前哨站。在整个修行的历程中,那些大德的成就多属这种无知型,他们固然无知,但是心灵不受到愚痴。无明的障碍。因无明而产生的「法执」会「障碍圣道」,故除惑相当重要。

  经文说:「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诸惑又分「知见惑」、「习气惑」。知见惑就是「五利使」,包括「邪见」、「有身见」、「边执见」、「戒禁取见」、「见取见」;「习气惑」就是「五钝使」,包括「贪」、「瞋」、「痴」、「慢」、「疑」。众生流转于这些惑当中,故称「漂流」。虽说人乃无量因缘组合,事实上我们是在此因缘当中流转,故我们的生命体是分裂的,是一个众缘和合的杂染体,因而一直无法定下心来。

  佛也是个生命体,也由无量因缘所组成,然而佛的生命体如同「千灯交摄,只有一色」。他是一个圆融的综合体,所以佛的一毛孔中功德都无量。因此,修行就是因缘重组,把每一个因素的独立、矛盾都溶化掉,使之成为一个现象,这样漂流就断了。

  在修行中,生活上有些挫折和困难,会激发你精进,其实是件好事。生活没有挫折困难,凡事顺利,反而是个灾难,因为它会使你失去警觉性。

  「大光遍照主火神,得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大悲藏的殊胜与可贵本自具足,人人皆具有此福力,只待我们显现出来,故称:「无动福力。」「众妙宫殿主火神,得观如来神通力示现无边际解脱门。」「如来」是自性,自性的因缘和合力能示现无边际。我们皆有边际,凡是用脑筋思惟的都有边际,真正的无边际是不可思议、不可说的。假设在一个营火晚会上,你看向火堆时,它所展现出来的无量光明,就是众妙宫殿主火神所示现出来的无边际。你再反过身看看周遭,十公尺以外就是黑夜了。火的作用能够在这里显现出来,故名「众妙宫殿」。

  「无尽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耀无边虚空界解脱门。」「无边虚空界」与「无边际」同一意义。这里讲的是光的照耀情况,即光的「正面」作用。

  「种种焰眼主火神,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寂静光是「本来面目」,换言之,在行门中为了达到本来面目的呈现,他以种种法门来进行,任何一个法门都是一个福,用这个福来庄严寂静光。

  「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得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解脱门。」「诸趣」是六道众生,平时我们感受不到六道众生的炽然苦,唯有逆境现前,才感受得到。由于苦的现前是业报的来临,业不消除,苦躲不过。我们为了除苦,会产生一种逃避的现象,这不是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因为它还会延续下去。因此,我们应该认苦、了解苦、承担苦,这个苦就会发生转变,所以「炽然苦」具有警示作用。

  「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解脱门。」「开悟一切世间」是一种方便行,从日常生活中便可达到以种种方便开悟世间之目的。

  「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痴执着见解脱门。」「愚痴执着见」乃「无明」。「光照十方主火神」有永破无明的作用。

  「雷音电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愿力大震吼解脱门。」依于真实而发的愿力,方为「大震吼」。「成就一切愿力」,必须上扬佛道以及下化众生,于诸众生皆平等、无分别,此乃大震吼的愿力。

  大家经常发此愿:「愿度一切众生。」若有一个众生,一千世以来,每一世都杀害我,这一类众生,我首先要度,大家能否做到?上求佛道亦须做到利益众生,若有众生不学佛,甚至谤佛毁法、十恶不赦,站在佛教的立场,这些众生一律平等,都要度,我们可否做到?他们何时成就,随其因缘,但我们绝不舍弃任一众生。是故「愿度一切众生」,此愿非轻易发,自己应有实力,众生的境界相现前如实了知,名为「大震吼的愿力」。

  尔时,普光焰藏主火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火神众,而说颂言:

  汝观如来精进力  广大亿劫不思议

  为利众生现世间  所有暗障皆令灭

  这个法门主要讲的是「除暗」,把我们的无明暗障除掉。

  众生愚痴起诸见  烦恼如流及火然

  导师方便悉灭除  普集光幢于此悟

  愚痴本身不障道,然众生产生诸见,即是执着。有意识形态,烦恼则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像火燃烧一样。「导师」是指佛,他能以种种方便除掉愚痴所起的无明。

  福德如空无有尽  求其边际不可得

  此佛大悲无动力  光照悟入心生喜

  「福德如虚空无有尽」,想求它的边际是不可得。「此佛大悲无动力」,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

  若将这三个偈诵里谈到的大悲、福德、除暗、精进力,以及众生愚痴所造成的惑业苦等等分类开来;或是以每个神的解脱门,或是以一句一偈分类,将这四卷经文这样整理下来,我们会发现里面的资料非常丰富,将来要找资料便可从那边找到,各位都用不完的。

  我观如来之所行   经于劫海无边际

  如是示现神通力   众妙宫神所了知

  如来经过这么长久的修行,他示现种种的因缘力,此因缘的神通力,没有修行的人体会不到。凡夫只有造作力,譬如我要做什么?赚钱、读书、享受等等有所作为,皆在展现我执,无法像佛一般示现神通力。试着不造作,随缘而转(随缘不是消极)如此经过三年的功夫,我们会累积很多福报。顺着因缘做事,自然就会很圆满。

  亿劫修成不可思  求其边际莫能知

  演法实相令欢喜  无尽光神所观见

  诸佛如来的修行皆「经于劫海无边际」、「亿劫修成不可思」,然后「求其边际莫能知」。「演法实相令欢喜」,则是指转*轮的部分。

  十方所有广大众  一切现前瞻仰佛

  寂静光明照世间  此妙焰神所能了

  这个法门主要修的是「止观」。「止」亦名「定」,其定义是「平息我们的妄想心」。妄想平息之后,始能探索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本来现象,这是「观」。

  唯有平息妄想,方能感受大内心随时会有一种境界现前,至于何种境界现前?不可去预定,但可知的是会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力现前。当你开始向内心探讨时,其不可思议的功德力会现前。换言之,所有的妄想平息了,福报也随之圆满;我们向内心的探索穷尽了,功德、智慧也随之圆满,此乃「福慧双修」,亦为「定慧等持」。

  故当我们平息内心妄想之后,所有十方广大众皆会呈现眼前。然后向内探索,展现我们的功德力、智慧给一切众生看,此即「寂静光明照世间」。

  止的功夫成就了,马上向内观照,故「止观同时」。

  牟尼出现诸世间   坐于一切宫殿中

  普雨无边广大法   此十方神之境界

  「牟尼」指「释迦牟尼佛」,乃「寂静」之义。寂静出现在诸世间,安坐在一切宫殿中。换言之,为随缘示现,故「寂静」就是无所不在,遍一切处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乃寂静之后所产生出来的现相,一个是「定体」,一个是「定用」。

  寂静为何坐在一切宫殿中?此乃大乘经典的表达方法,而小乘经典则说坐于一切菩提树下。因为宫殿不离世间法,它是世间最美丽的地方。在印度没有诸侯的分封制度,故宫殿并不普遍,因此,宫殿就成了神庙,亦名「寺院」。佛坐在一切寺院中,表示他殊胜尊贵的成就,而此尊贵是无所不在地「普雨无边广大法」来教化众生。

  「无边」和「广大」指的就是他利益众生的作用。「无边广大法」则是对机穷尽,应众生之机而显现。

  在〈世主妙严品〉中提到《华严经》这广大法将传给能胜任此法化的「大心凡夫」,假如没有这些生如来家得如来种姓的众生来担负如来家业,这个法将很快地消灭。

  所谓大心众生,有「正为」、「兼为」两部分。「正为」即大根器之众生,直接修此法门的。「兼为」乃是从别的菩萨道转进来的。

  此外二乘的「缘觉」、「阿罗汉」,假如能发心回小向大,也能担负如来家业。甚至于听到《华严经》后就开始诽谤的人,也与《华严》结了缘,报尽之后也会回来护持《华严》正法。

  所以《华严》是一切众生的法门,现在虽不能承担如来家业,但总有一天众生要成佛,在成佛之前都必须修学《华严》。

  诸佛智慧最甚深   于法自在现世间

  能悉阐明真实理   威光悟此心欣庆

  一般世间的智慧是认知的智慧,「觉悟的智慧」则是一种体验的智慧。如同写经到某一程度,你会由知道在前,转为感受在前;即由一般世间记性的智慧,转变成觉性的智慧,此乃「最甚深」的智慧。

  「于法自在现世间」,「法」乃「人生宇宙之间运行的自然轨则」,觉悟在此轨则中很自在地相契和。我们能否像佛一样不执着于自己的表现呢?假如能于法自在而现世间,那就会随缘,与自然轨则完全相融和,此时应该来的自然会现前,而且会来得很殊胜。

  在这样的世间里,佛「能悉阐明真实理」,唯有觉悟才能呈现出真理的现象。

  诸见愚痴为暗盖   众生迷惑常流转

  佛为开阐妙法门   此照方神能悟入

  种种不正确的知见覆盖着我们,因此众生一直在迷惑中流转。「觉悟」能帮我们打开迷惑,使我们了解到「真理」。

  「自己要觉悟」是最重要的,想要常依附在觉悟的人身上,其本身是一种自我的作用,自我才需要依靠,无我不需要依靠。故善知识训练我们独立,在日常生活中,在实际的心境当中,勇往直前,不要有依赖。所以聪明的父母有警觉性,训练子女独立,不让子女有太多的依靠。

  愿门广大不思议  力度修治已清净

  如昔愿心皆出现  此震音神之所了

  前两句是指我们发的愿很广大,救度众生的能力皆已具足。「如昔愿心皆出现」,指往昔所发的愿,现在皆能显现出来。我们往昔所发的愿为何现在显现不出来呢?因为我们还有怯弱心。

  往昔所发的愿也是我们的「本愿」,会在我们自性中自然显现出来。譬如有人悲心较重,自然会救度众生,他虽然没有发愿,但这就是他的本愿。有的人是智慧心强,发生事情便有一种应该如何处理的性向,此乃他的愿力,只是目前尚未接受佛法训练,不能说他无愿心。在此世间有很多人并未学佛,但是看到众生有灾难,便有悲心发起救灾运动。例如某位本身就具有供养的愿心,学佛以后因缘凑成了,就能发心供养。故「力度修治已清净,如昔愿心皆出现」。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二 主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三 主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四 主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五 主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六 主

 

后五篇文章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前言

净界法师:定业跟不定业(二)

净界法师:定业跟不定业(一)

郑石岩: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