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一

 

  郑振煌 主讲 / 陈淑蓉 整理

  二○○二年七月十日讲于花莲力行禅寺

  各位最尊敬的师父、老朋友:阿弥陀佛!大家早!

  怎么都没有反应啊!茶还喝得不够是吗?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有的是一个月没有见面,我上个月十一号出国,一直到现在才又看到大家。有的是一年多没有见面。在座的师父,还有好多位去年来过的,远从高雄来的,大家都是一年多没有见面了。我们发现这就是无常,很大的无常,也就是一年前来这个地方,和我们这次来这个地方,真是无常迅速,变化非常大。

  无常是转机

  在一年之中,这个很符合佛陀教法修行的道场,已经成立了。很难得在一年里,几位在座的师父,追随著我们的院长辛苦开山,深深感受到无常的可贵。无常绝对是好的,我们如果没有好好利用无常,就会被无常击倒;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无常,无常就是转化,就是改善,就是圆满的契机。正因为是无常,我们才可能变得更好。如果是恒常,我们会变得很累。诸位相信吗?我们在这里坐一个小时没有问题,两个小时没有问题,可是请你们坐一整天,坐两三天,可能就有问题了。坐久了,要起来活动一下;走久了,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这就是无常。你坐久了,不耐久坐就要动一动,动久了,不耐久动就要停下来。

  人生也是如此,生久了必然会老,老久了必然会病,病久了必然会死;否则活得太久,就像我们坐得太久一样,到最后会觉得很无聊、很疲倦。所以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师父开山是非常辛苦的,正因为能够把握无常的契机。我们在无常当中,能够往上,能够往善、往清净,能够往利益众生、往菩提心的方向去做,无常就会成就我们很多事业。如果我们不能够往上提升,无常会把我们击倒,我们就在无常之中随波逐流,被无常给淹没。

  诸位选择在暑假来力行禅寺跟随师父修行,真是福报。我在这里是属于诸位的学弟、师弟,不!恐怕连学弟、师弟都称不上,因为我没有真正在修行。诸位已经来了好几天,已经亲近师父,已经学习了好几天、禅修了好几天。你们是我的师兄,是我的前辈。所以我不敢说来上课,绝对称不上上课。只能说我来向大家请教,因为诸位是我的师兄,是我的学长。

  这次的课程是大圆满禅修,大圆满禅修在藏传佛教里有很多传承,也有很多修行次第,禅定的修习方法也有很多。《大圆满禅定休息》上下两册已在慧炬出版,里面有很详细的修行介绍。我已向师父请示,这几天诸位到这里来,到底要怎样修行?师父说:“很轻松呀,吃完饭大家就泡茶,一起讨论、讨论。”我向师父说:“这真是正港的修行。”为什么呢?因为和师父小参的心得要比上课来得好,比起我在这里讲一些没有营养的话,那种受益相差非常多。

  随波逐流得大圆满

  师父说:“这几天没有一个固定的修行课程,而好像是随波逐流一般。”可是这种随波逐流却不是我们凡夫的随波逐流。我们凡夫的随波逐流,是被境所转才随波逐流的。师父的随波逐流却是大圆满的功夫,是借力使力,借因缘来使因缘,和我们凡夫不一样。我们凡夫是随境而转,但大圆满修行者的随波逐流是顺著因缘来利用因缘。

  昨天一路上我跟著师父,请教一些问题。我问:“师父!您怎么会以一个大学教授的身分,想到来这个地方开山,那么样的辛苦。你是怎么规画的?”师父说他完全没有规画,完全没有想过会有今天这种情形。他是一位大学教授,怎么会愿意把崇高的职务和社会地位放下呢?师父的答案是:“从佛法里得到利益,从修行里得到利益才晓得割舍。”我们在座的朋友很多都是在家之身,我们都有很多割舍不下、放不下的事情,不像后面的几位师父能够放下,能够放下才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张师兄刚刚说:“昨天听师父开示,才知道人生修行是最快乐的、最好的事情。”我们不能够放下,而师父能够放下,才能够深刻体会到修行是最好的事情。师父从法里得到益处,从禅修里得到开悟。师父和我说他开悟的经过,啊!不!师父当然不会自己说他开悟,师父是很平易近人的。他从禅修中、法益中得到领悟,发现一种自自然然的菩提心的呈现,因此他才放下一切出家。到力行禅寺办佛学院是很偶然的机缘,从去年六月建这个道场,断断续续一直到今年四月,成就这样的规模。像这样的修行道场,是最理想的。

  在森林里修行

  我告诉师父,我到泰国参访佛使比丘的道场,跟他修行,都在大自然里,和这里很类似。不过,泰国比这里好的是参天古木,是原始森林,其中有大大小小的寮房,有一个人住的,有五个、十个、二十个人住的,到了那里,那边的师父就拿一把钥匙给我,说:“这把钥匙给你,我带你到你的寮房去,你要在这边住多久是你的事情,此后死活都是你的事情。”门一开我就进去了,你爱住几天就住几天,和常住搭伙,或自己烧饭,或到外面小吃摊都可以。一旦你觉得圆满了想要离开,你把钥匙交还就是了。力行禅寺就是这种道风。

  我对师父说:“太好了,师父有这种愿力。”师父说:“我哪里有愿力,我只是随波逐流,因缘转到何方,我就转到何方。”这很不容易唷!我们一般凡夫因缘转到哪里,就被因缘给淹没掉了,我们就真的随波逐流,就死在大海里。一位修行者虽随著因缘转动,却有愿力在利益众生,这是很难得的。师父谦虚的说:“没有啦,我哪有什么要利益众生、广度众生,我只是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因缘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利益众生,完全是牺牲奉献。”我说:“你何苦呢?你当一个教授,社会地位崇高,受人尊敬,是社会上的名流、上层阶级。你来这里开山,要背负那么多的债务,又要那么样的辛苦,真是何苦呢?”师父说:“我不会苦,因为我并没有设定要这辈子把这个道场建好。”你看,这多伟大,这就是随顺因缘,没有说这辈子一定要把道场建好。

  总之,我们要了解无常的真谛。无常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事情是可以改变的,事情变好或变坏,存乎一心,存乎我们自己的发心。你发心清净,发心往上,自然结果就会往上。无常告诉我们:事情是可以改变的,一年的工夫,这里整个情况就统统改变了。

  闲话少说,我们还是稍微介绍一下佛法。佛法的宗派那么多,范围那么广,我不知道诸位来这里几天跟随师父,心里有没有觉得奇怪,师父的大圆满禅修,好像不是在禅修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过去的禅修一定要禁语,一定要过午不食,一定要每天十支香打坐。可是来到师父这里,好像打坐的时间没有那么多,而且还要跑到山下去洗澡。晚上常住拜水忏也可以参加。

  二元对立 起分别心

  诸位朋友!所谓修行,就是在一切因缘之下,心都能够安静,这就是修行。我们修行最大的障碍就是分别心,就是二元对立的心,这也是烦恼的来源。什么叫二元?如果我们有一个成见:“禅修一定得是怎么样子。”以过去参加禅修的经验,四念住的、内观的禅修经验比较大圆满禅修,觉得怎么会差那么多,这里好像不是在禅修。这就是二元对立。世间这样的纷纷扰扰,所以我们烦恼那么多。最重要的根源就是二元对立,就是分别心。也就是以过去的经验、知识、观念来跟现在的情况作比较。

  唯识学说人有“遍计所执性”。我们以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观念、想法与当下一切做比较,我们会发现不完全相同。就认为当下比较好,或认为比较不好。一分别出好与不好,烦恼就来了,一有贪、嗔、痴这些根本烦恼、随烦恼就来了,我们就开始轮回。

  法门无量,没有好坏、高下之分。我们往往是有这个因缘,接受到这位师父传授这个法门,就学这个法门。大圆满的修行和其他法门的修行是不一样的,大圆满是属于自解脱的,也就是自己解脱的法门。佛教分为显宗和密宗。显宗是所谓出离道,也就是远离、舍离的意思;密宗是转化道的修行方法。大圆满的修行法门既不是出离道,也不是转化道,而是自解脱(self-liberation)。这是它殊胜的地方,但并不意味比其他法门好。它的特殊:(一)不强调出离。(二)不藉转化达到离苦得乐。

  心苦导致身苦

  佛法的目的在教导人离苦得乐。我们的苦发生在哪些地方呢?发生在身和心两方面。我们之所以觉得苦,是因为有生命现象存在,我们会感受到外来的冲击和自己内心的冲击。外来的冲击,比如说天气的变化、人际间的关系,以及如棍棒、刀割伤害我们等等。这些冲击会让我们产生身的苦痛。被打一棒会痛,被砍一刀会流血,这是身体的觉受。第二个苦痛发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人生的不如意或不幸的发生,会使心产生极大的痛苦。

  有时候我们的身体上、生理上会感受到不满足。身体上的不满足,比如口渴、饥饿我们就要吃喝,觉得冷就要穿衣服,觉得热就希望有风让自己清凉,要让地、水、火、风、空、识六大能够维持平衡的状态。另外的情况是更微细的痛苦,就是身体的欲望需求都满足了,心理上还是不满足,有苦痛。你看那些有地位、有钱财,荣华富贵都具足的人,他们虽然拥有了物质上的一切,可是心理上非常空虚、苦痛。生理上的苦痛往往源自于心理上的苦痛,也就是人的意识、心识的作用,它是生理作用的基础。佛陀以智慧观照,发现我们生理上的苦痛是因为心理上苦痛,所以想要解决身的苦,必须彻底解决心理上的苦。

  佛法是中道的教法,也就是中观的教法。中道的教法是不走极端。有的修行者以为苦痛是来自生理,就拚命折磨自己的身体,印度有很多外道用苦修的方式,用刀、剑刺自己,折磨自己的肉体。台湾的民俗宗教也有这种倾向。另外一种极端是满足生理的欲望,我们知道这种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有人一直吃,吃到最后肚子痛,发生毛病,乐极生悲。中道的修行方法就是远离头陀式的苦修,或纵欲式的邪行。中道就是不苦不乐的修行,所以佛教的修行并不禁戒在家居士敦伦。我们真正苦痛的来源是心理上的不满足。所以佛教很多很多的修行方法,都是在心理上用功。所谓心地法门,就是在心理上下功夫,因为修心才是修行的枢纽。

  原始佛教从四念处开始修起,修行就是要离苦得乐,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断情、离执。也就是断除情欲,离开执著。情执的来源是我们对于世间相的不了解,对于生命存在的不了解。不了解就会产生恐惧,产生不安,好像晚上没有灯光的时候,我们即使只走很短的距离,我们都会恐惧。我们唯恐跌倒,唯恐碰到危险,唯恐被蛇咬到。假如有灯光我们看清楚了,就可以很安心的走过去,便不会颠倒梦想,不会有恐怖。

  佛教是一种智慧,告诉我们怎样认识自己和环境。因为我们苦痛的来源在身和心。干扰有外来的,有自己内在的。我们得了解外来和内在干扰的实相。等到我们了解了,就可以断情离执,进入寂静涅槃。佛法都是在分析我们的身心世界,以及我们生命所依存的器世间。怎样去了解呢?我们从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对身心的解析,就可以了解我们的身心世界。

  大圆满是自解脱的修行

  大圆满教法不是出离道的修行法门,也不是转化道的修行方法,而是自解脱的修行法。我们要了解自解脱的修行法门,首先要了解转化道、出离道的修行方法。这两个方法都了解了,我们自然就会了解自解脱的修行法门。

  首先我们看出离道的修行方法。藏传佛教经常讲圣道(佛道)。圣道有三个重点:一、出离心,二、空性慧,三、菩提心。出离心、空性慧、菩提心,是依于大乘教法而说。出离心就是修行的开始,不了解想要出离的是什么,就无法产生出离心。在座的朋友应该都有出离心,佛法说,我们重要的是要心出离,就是想要出离五浊恶世,出离烦恼。

  大乘佛教除了谈身心之外,还提到佛性,就是大圆满教法里提到的心性或自性,是身心的来源。身之外还有境,境就是整个大环境、大千世界。自己生命个体就是身,身的主宰就是心,大乘佛教提出佛性论、心性论、自性论,佛性、心性、自性是境、身、心的根源。

  性具、性起、三界唯心造

  天台宗提出一心三千,或是一念三千,或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称之为性具思想。华严宗提出性起思想。性具思想是说我们的佛性、心性已经包含三际,已经包含十法界,从佛菩萨、声闻、缘觉、辟支佛至于六道众生,所有的一切一切,大大小小,内内外外、有形无形的都包含在我们的佛性之中。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心包太虚,芥子纳须弥,就是天台宗的性具思想。华严宗提出“性起”,起就是生起。是说我们的佛性、自性、心性生起了这些山河大地,生起一切万物。所以才会说“三界唯心造,万法唯识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善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永处缠缚。”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指我们这个世间。“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心创造了一切。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是不能够了解,不能够接受的。心怎么能够创造一切?这就要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唯识学讲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从这个角度才能够了解我们的心怎么创造这一切。因为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其实不是真实的世界。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说这条毛巾是黄色的,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毛巾的本身,我们看到的是毛巾在我们心里所呈现的相分。我们看到这个是房子、这个是黑色麦克风、这个是人,唯识学告诉我们说我们并没有看到房子的真相,没有看到人的真相,没有看到山河大地的真相,我们所看到的是这些林林总总的万法,在我们心上面产生的相分。

  我们的相分是受到我们见分的影响。什么是见分?见分就是我们能够看、能够听、能够思惟的心的能力。这是心所法,心所法是心王法的能力,由心王所产生。心受到过去业力、习气、习惯、经验、成见的影响,就会在我们心里头造出了相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毛巾、房子、桌子、人、树木、山河大地等,并不是它们本身的实相,而是刹那生灭的。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早就已经变化过去,它们都是三界一切法在我们心上的见分所产生的相分。所以它们只是一个相,真实的面目老早已经变化过去了,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相分,而相分受到遍计所执性的污染,并不是清净的。因为,我们说这是黄色的毛巾,其实它不是真的黄色毛巾,它是空性。黄色也不是真的黄色,黄色是在诸因缘和合之下所形成的假相,毛巾也是在很多的纤维编织之下所产生的假相。

  佛法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空相,一切一切都是我们心所造,一切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心的作用。因此《心地观经》才会说“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善观心者究竟解脱”。这里的解脱不只是解脱一部分,而是究竟解脱。解脱了六根、六尘、六识的束缚,还要解脱小乘偏空的束缚,还要解脱涅槃寂静的束缚,产生菩提心、大悲心来广度众生,这才叫做究竟解脱。也就是把凡夫的邪见、偏见解脱了,还要解脱小乘偏空的不圆满境地。

  “不能观心者永处缠缚”,不能够了解自己的心,就会永远处在缠缚、束缚当中。是什么样的束缚呢?有“境”的束缚,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有“根”的束缚,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还有“识”的束缚,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我们讲出离道的修行方法时,首先就是用分析的方式,来解剖我们身心的存在是怎么回事?解析了我们过去所执著的那个人是离不开身、也离不开心的。

  所谓身,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组合而成。西藏密法说,这源自于我们最微细的心气。我们的肉体是很粗糙的气,受、想、行、识四蕴是很粗糙的心。我们凡夫都可以觉察到心和气的存在。因为有气而构成身,因为有心才会感觉腰酸背疼,感觉烦恼、情绪作用,这是很容易觉察到的。出离道就是去了解我们的身和心,当分析我们的身之后,就发现我们的身和外界的大环境、大世间都是地、水、火、风、空五大和合而成的,所以是平等无二的。如果有二元分别心,那就是烦恼、痛苦的开始。

  自性不生灭

  佛法强调不二,从毗婆沙宗到中观都讲不二的观念,也就是中道的思想。龙树菩萨在《中论》一开始就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心经》也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们很难理解,因为明明有生灭,有人过世,有婴儿出生,有现象产生,有现象消失,怎么会不生不灭呢?我们有烦恼当然是污垢,而师父的修行清清净净的,怎么说不垢不净呢?

  八不中道及《心经》告诉我们: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什么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并非没有生灭?而是缘起生无自性,缘起灭无自性,缘起增无自性,缘起减无自性,缘起净无自性,缘起垢无自性。总之,我们过去所认为的大小、善恶、明暗、多少那是现象,但这些现象无自性,缘起无自性,我们要记住这个原则。我们读《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并不是一切诸法没有生灭的改变。

  佛教“三法印”一开始就讲无常。既然是无常,就会有生灭的改变。为什么大乘中观及《心经》会告诉我们不生不灭呢?我们要加上几个字,不生是生无自性。为什么生无自性呢?是因为缘起,缘起故生无自性。什么叫不灭呢?不是没有灭的现象,而是缘起故灭无自性。换言之,生灭、增减、垢净、大小、来去、断常、一异的不同是无自性,是缘起故无自性。所谓缘起,是很多很多因缘所组合而成的。因缘和合所生起的任何事物都无自性,所以这些现象是无自性。不管哪一门佛法都告诉我们万法无自性。所以中观、佛法的修行就是要我们去除自性执,去除我们对自性的执著。我们这里所说的自性,不是师父所说空、乐、明的自性。两者不一样,虽然是相同的字眼,但是在不同的context(上下文)里面会有不同的意涵。

  宇宙的基本元素

  大乘佛法讲的自性指的是佛性,心性,也是我们众生所本具的光明性,本自具足一切能量的性质。而去除自性执,则是指解脱认为有常一主宰不变的执著。所以出离道的修行方法,第一就是分析自己的身。分析自己的身有很多方法,你可以用器官分析、用细胞来分析、用结构来分析,用颜色、肤色、形状来分析,但最后我们都把它归纳为地、水、火、风、空。地、水、火、风、空就构成了我们的身。经过分析以后,我们生命体的身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所构成,而外面的世界经过分析也是如此。这样,我们就达到平等不二的认知,也就是说,我和世间是没有差别的。构成我们的基本元素、基本性质是相同的。身是个小宇宙,世间是个大宇宙,世间具体而微的呈现在我的身上,如果有这种认知,那就是最好的生态保育环保概念。

  佛法隐藏著最健康、最圆满、最彻底的生态环保概念。你有这种认知,就不会肆意去践踏、去破坏我们外在的世间。所以,平等不二就是唯识学所说的生无自性、相无自性,到最后体会到胜义无自性,也就是体会到圆成实性的究竟真如。透过这种分析,就发现我们过去误以为“人定胜天”,误以为人是世间的主宰,人是很伟大的,其实是很无知。在佛法的分析下,什么伟大的,也不过是地、水、火、风、空所构成的肉体。一切物质也是地、水、火、风、空所构成的。从本质的角度、元素的角度来看,我们并没有不同,我们只是因缘不同、现象不同、条件组合不同。一切都是相同的,透过这种认知,能所双亡。

  诸位朋友!佛法有很多名相,这些名相都是要让我们开智慧,都是要我们解脱烦恼,要我们放下二元的观念,也就是要打破我们的成见,要打破人我、法我的观念。透过分析,我们就发现大家都是平等一如。如果不能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自以为了不起,产生骄傲心,想要主宰万物、指挥别人、主宰世间。但是当我们发现我们什么也主宰不了,这样就产生了痛苦、烦恼。

  传统的制约

  怎么样可以离苦得乐呢?你要了解我们彼此是平等的,我与大地山水是平等的,我们之所以不同,只不过是因缘不同。这就是生无自性,这就是不生。不生自然就不灭。不灭并非没有灭的现象,而是灭无自性。为什么生、灭无自性?缘起故生灭、增减、净垢无自性。了解无自性便让我们不再固执成见,固执成见是很恐怖的。我们从婴儿长大成人,受到前辈子业力的影响而有自我的概念。但是比起大人、老人,小孩有赤子之心,自我概念要少很多。小孩说你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好看就是好看。绝不会像大人一样戴著假面具,是虚伪的,都是二元对立的。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却一直教育他,说这个不可以,你该怎么做才好。家庭、社会、学校都如此教育孩子。所以长大之后,很多的概念、成见都已经僵固不化,如此就把我们的心限制死了。

  比如说,我们以为禅修一定要坐下来,观呼吸,一定要闭起眼睛,一定要禁语,这就是把自己限制死了。这就是由于过去先入为主的观念,把我们限制住了。当我们被这种观念限制住了以后,我们就开始比较、开始分别这个教法好不好?这个师父好不好?这是很恐怖的。过去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教育的知识就把我们限制住了,把我们限制在很有限的时间、空间里面。又比如说,修行一定要知识水准越高越好,或打坐越久的人越容易开悟,其实不见得。我们在座的有小朋友,有年轻人,也许你们开悟的速度会比我们这些老人来得快,因为你们受染污的程度没有我们深。比较年轻的受到限制的观念较少,年纪越大限制得越多。限制越多就障碍了心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统计学上有所谓自由度。我们越没有智慧、成见越多,自由度就越小。自由度越小就在自己的观念中受到束缚,受到自己六根、外面六尘的束缚;在时间、空间里受到束缚。一受到束缚就产生很多莫名其妙的观念来。比如说禅修非得如何不可,学佛非得佛教徒不可,其他宗教徒不能学佛,没有那回事。学佛与你是不是佛教徒不相干。你是佛教徒,三皈依是学佛的助缘。但是有些人即使不三皈依,也可以学佛学得很好,也可以解脱。这些标签都是我们加上去的,因此自由度就减少了。

  出离道的修行

  出离道的修行方法,首先就是分析我们的身。当分析身得到一个结论:生理的部分是由地、水、火、风、空所构成,跟构成外界的基本元素相同,这样就产生了平等心,我们就能所双泯。这时候我们就有同理心、平等心,这就是最重要的环保概念。有了这种概念,我们才能在宇宙间悠游自在,融化在宇宙中。诸位来这里已经好几天了,你听蛙鸣、鸟叫、风声、水声、雨声,晚上睡觉、清晨起来,时时刻刻听到这些声音。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就是透过耳根圆通,声音的听闻,融入声音中,自己与声音打成一片。当我们在修大圆满的时候,我们跟环境打成一片。这个地方很适合修大圆满,诸位向外观望太平洋、仰望整座山、仰望虚空,将自己融化,跟世间打成一片,那就是大圆满的修行。

  师父昨天跟我提到他修行的过程。不知道师父有没有跟各位提过他为什么出家的因缘?如果诸位没有听过,就让我引述一番。师父是中兴大学统计学的教授,世间的成就非常高。他以前的同修鼓励他学佛,他发现佛法深妙。他要了解什么是佛法?就到新文丰,他一看佛书那么多,当然新文丰除了佛书以外还有其他宗教的书。他就请老板将所有佛教的书籍用电脑一算,总价一百五十多万元。师父说:“好!全部搬到我家。”诸位朋友!我们有这种气派吗?我们真的没有这种气派。即使我们有这么多钱,我们会想:一百五十多万,我得上班多久,我可以买多少东西。结果师父的家到处堆满了佛书,所以他开始修行了。师父告诉我,他一天至少看经书四个小时,打坐四个小时,经行四个小时。师父的年纪比我们在座的年纪来得大,但是师父的体力很好,很多佛学院的学生,在开山时受不了日晒、雨淋。师父竟然支撑下来,连年轻人都比不上。我们请教师父:“你的年纪比我们大,为什么你的身体这么好?你是不是从小身体就很好。”师父说:“我读书的时候是穿皮鞋上体育课的。所以体育老师说,我只能给你维他命六十分,这已经是很勉强了,哪有人穿皮鞋上体育课?”师父年轻的时候并不爱运动,研究所毕业后担任教授,也没有什么运动。三十九岁开始修行时,一天二十四小时有十二小时精进勇猛用功。此后又发心每三个月至少闭关一星期。每一次闭关出来,那种修行经验真是不可思议。佛经绝对不是哲学、知识、玄想,而是修行者的心路历程。你如果真的想要看懂佛经,就要修行。师父说他每一次禅修出来,都体会甚多,尤其是闭关一星期出来后,更是智慧大开。以前看不懂的经文和注解,经过闭关之后就了然于心了。

  有一次闭关出来,他突然踢到一根布满灰尘的木棍,而且已经腐烂了,被师父踢到之后灰就散掉,师父当下愣住了,当下能所双泯,再也没有一个“我”踢到“木头”,自己与木头化成一片,融化在这个世界里。能所双亡一阵子之后意识才恢复过来。我们意识一醒过来,第六意识就开始作用。凡是第六意识开始作用都是妄想、分别心,都是二元对立、烦恼、比较、染污。什么叫做意识过来?就是我怎么愣在这里。“我”产生了,必然就有一个非我的境界来了。当下给他一个刺激说:我们在这个世间里争名夺利、纷纷扰扰,欲望是那么强烈。不是像这根木头一样吗?这根木头都快化成灰了,不堪我的脚一踢,整个木头腐烂了化成一片,这个世间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这就是师父修行、出家、放下的因缘。

  这个因缘非常殊胜,师父的出离心是透过能所双亡、真理的体悟,了解自己和这个世间是无二无别的。自己融化在世界里的境界产生,所以出离心才会那么坚强,从而产生大悲心。自己领受到佛法是这样子的好,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够出离烦恼、出离妄想心。我们用一句比较粗的话,就是我们第六意识的心真难搞定。要扭转一个概念、一个思想,扭转二元分别对立心真是太难了。一般的修行道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的时间,一点一滴的扭转过来。我们参加大圆满当然有它的善巧法门在,师父已经开示很多了。

  刚才谈的是身的解析,现在休息一下。等一下接著谈人的存在。人的存在表现于身、语、意上。要怎么分析,从而产生出离心?

  问题解答

  问:每一次禅修时,都要分析吗?听闻佛法有何目的?

  答:我们每一次都要分析,分析久了就知道什么都是地、水、火、风、空。原始佛教用“析空观”,大乘佛教用“体空观”。就好像你做实验久了,甲实验、乙实验都证明一切物质界是由地水火风空构成的,你就可以得到结论,不必再做进一步的实验了,所以,直接进入体空观。为什么要听闻佛法?因为各种佛法都教我们如何去体验空性。

  问:被蚊子咬,还是会打它,为什么?

  答:还会拍蚊子,这是正念不够,也就是说正念还没有养成。你没有在每一个当下提起正念,所有众生和我是一体不二的。什么叫众生跟我一体不二?众生为什么和我们是平等的?为什么我们不要伤害它?因为伤害它对我们没有好处,我们要修慈悲观、平等观,就是不杀生,不恼害众生。只要我们提起正念,就不会再去拍蚊子了。

  问:禅修一定要打坐吗?

  答:禅定修行不一定要打坐,行、住、坐、卧都可以在禅定里。禅定的意思就是mindfulness(提起正念)。一提起正念,心就不会浮动。提起正念,在每一个当下就能体会空性,不会被缘起现象所迷惑。刚刚周师姐说这很难,众生都会执著缘起的现象,没有错。但唯识学告诉我们相无自性、生无自性、胜义亦无自性,一切都是无自性,也就是说一切都是空性。慧来自闻、思、修,修就是观察,修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止,一个是观,修定和修慧。仔细观察之后,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无自性,都是空性。所以每次体会都不一样,像我之前引述师父的例子,他每次一闭关出来智慧就开了。他说很奇怪,以前看注解不懂的东西,闭关出来就不同了。

------------------------------------------------------------------------------------------------------

更多郑振煌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二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三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四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五

郑振煌: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六

 

后五篇文章

郑振煌:现代人的修行生活

谈锡永: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临

谈锡永:生与死的禅法 十三、“三虚空”与“四大解脱”—

谈锡永:生与死的禅法 十二、“四大光明”的理趣——说“

谈锡永:生与死的禅法 十一、梦中知梦与转变梦境——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