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九章 返本会道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九章 返本会道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前三章都是就著我们日常生活的事相方面来说明‘自作自受’的道理,比较容易了解;在更前面,讲了许多属于理性方面的道理,佛恐怕我们误会,以为只要了解佛理就好了,因此,本章训勉我们,光只是了解,或者听闻佛法,却不用脑筋去思惟;或者只是思惟而没有实行,结果还是等于零,唯有从闻而思,从思而修,才能返本回道,向道上去会,与佛法相应,才能得到受用。

  ‘佛言’,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说。‘博闻爱道’,博,广博的意思。博闻,广博多闻,闻,不一定完全是用耳朵听闻说法,我们阅读经典、研究佛学,从文字方面了解佛法,都称为‘闻’,所以博闻,是从多方面去听闻,广博地了解。‘爱道’,爱,就是喜爱,道,就是佛道,也就是圣道。我们对于佛的圣道,有一种爱慕之心,却停留在只是听听这个阶段,这圣道是非常高深,很难得去体会的,单单凭著我们的信仰与爱护,去听听、研究研究,是不够的,要体会到圣道是不可能的。

  道,也可以说是道理、佛道、佛的道理。佛的道理很多,一部大藏经,涵盖了三藏十二部,都是佛所说的道理,不论是显教、密教、性宗、相宗,总而言之,都是佛的道理。光是在佛的教理上研究,那是不够的。也许有人不知道什么是显密性相,我稍说明一下:显,就是显教;密,就是密宗。那些仁波切、上师、活佛,就是密宗的出家人,称为‘密’。密宗有它的一套思想体系,认为修密是持咒,可以‘即身成佛’,其实认真说起来,修持密法必需要十二年在显教方面去下功夫,穷通教理的。显,密宗以外其他各宗派,称为显教,所以显密是一对的。至于性相,性,就是本性,我们的真性,我们一般所研究的经典,好像《般若经》,是讲关于性宗的道理。相,是法相,属于唯识宗的道理。总而言之,十宗中,小乘、大乘、性宗、相宗,都是佛教的道理。

  ‘博闻’,属于闻,闻而不思──只是听闻而没有动脑筋去思考、明辨、抉择。‘爱道’,内心的羡慕、喜爱,而没有好好地下功夫,就是思而不修──没有切实地身体力行,‘道必难会’,我们只是在外表上博学多闻,对于各种教理非常爱慕,力求其广泛,但是,必须知道,不论是在文字上、言语上,种种的‘闻’,都是心向外去驰求。而‘道’,我们的真性,并不在外,我们向外去追求,结果是徒劳无功的,对无上的‘道’,必定是很难体会到的。因此,单凭著闻、思,没有办法体会到‘道’本来的面目。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假使我们立定了坚固的志愿,能够坚守我们的志愿,坚定我们的信心,念念趣向于菩提,不杂有名利之心,发愿反求诸己,不向外去攀缘、追求。也就是回光返照,坚守成佛的志节,时时刻刻在‘道’上面下功夫,念念遵奉佛的圣道去修持,最后就能够道成就──在菩提这条大道上才能够达到目的地,成就一定是很大的。换句话说,能够时时地从闻思而起修,听了、看了经典以后,进一步更要脚踏实地去修持,对佛道一定有确实的受用。

  本章完全是讲理的,我们没有证悟到那种境界,怎么说也是说不清的,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你每天精进修行,功夫到家了,才真正体会到那个境界是什么样子,就好像这杯茶,究竟是热的?是温的?是冷的?我如果告诉你,那是温的,比较烫一点,到底烫到什么程度,说不清的,必须要你亲自喝了这茶以后,才知道它究竟是热到什么程度。佛法也是这样,你没有亲自去体验,再怎么说也说不清楚的,完全要靠自己去下功夫,去修持,去体会,才能了解。

 
 
 
前五篇文章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章 喜施获福

王雷泉:印顺导师的宗教观与宗教史观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王雷泉:台湾学术界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研究

王雷泉:佛教精神对当代人的滋养

 

后五篇文章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八章 尘唾自污

王雷泉:中国大陆佛教刊物简述

王雷泉:《禅宗永嘉集》提要

王雷泉:《法华经文句》提要

王雷泉:《法华经玄义》提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