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刘先和:初学佛的几个基本问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刘先和:初学佛的几个基本问题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学佛的人日趋增多,特别是居家学佛人的队伍增多趋势更为明显。面对这样一个宠大的学佛人群,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佛学的教育跟不上,教育跟不上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众多学佛者无师可依,起步为难,于是祇得各行其是,各自摸索,更有学佛心切者,不问青红皂白盲目上路,这种状况就为学佛者带来许多不便,甚至于有的学佛者因无人指导胡乱起步而误入歧途,这应该说是当前学佛中的一个大问题。笔者也是一个居家学佛人,学佛已有十多年,也曾度过这样一个摸索阶段,深知无师指导之苦。如今见周围众多学佛人在如此盲目操行,心生悲悯,发愿以自己学佛的心得,结合佛学理义谈及几个初学者必须注重的几个问题,以促成此文,算是献给初学者的一瓣心香。

  认识释迦牟尼

  众所周知,佛学是释迦牟尼创立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对于一个起步的初学者来说,笔者以为花一点气力来认识佛学的创立者释迦牟尼是必须的一课,也算是学佛的基础课,做好这一课对后来的学佛至少有这样几大利益。

  (一),增强对佛学理义的信力。通过对释迦牟尼的认识,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为了求法放弃了世间罕见的权贵、富足的生活,毅然出家,受尽常人难以承受的身心疾苦,最终悟道。而悟道之后又在世间说法数十年,普渡众生无数无量,使众生的生死解脱从此出现光明。认识释迦牟尼的一生,无疑我们学人会由此生起无限崇敬、无限敬仰之情,这种情,?尽管因佛缘的厚薄而有深浅不一,但无疑学佛人的这种对释迦牟尼的情会转化成对佛学理义的信力,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信力是必不可少的。

  (二),增长对佛学的智信之力。通过对释迦牟尼一生的认识,我们知道释迦牟尼是亲见人类生、老、病、死之疾苦,而发愿求解生命的奥秘出家求法的。这种对佛学起因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佛学产生的根本有正确地认知,并且通过对释迦牟尼的认识,深知佛学的一切理义都是释迦牟尼历经亲身修持悟道而获,这是真实不虚的。由此可以认定佛学的理义是大智大慧,是亲身实践而获,并不是常人所认定的佛学是迷信,说佛学是迷信也是豪无根据的不实之词。这无疑可以增长我们对佛学的智信力。

  (三),强大学佛的愿力。应该肯定每一个学佛人能亲近佛学、能步入到学佛的这条路,必其不可思议的佛缘和学佛的愿力。但这种愿力根据其根器不同而深浅不一,无论是甚么人今生学佛都有一个不断增强愿力的必须,而通过对释迦牟尼一生的认识,对其求法过程的艰辛了知,对其舍身无我的一切举止的了解,必然会由此在我们每一个学佛者的心里产生一种强大的愿力,产生一种修持求法的毅力,这种愿力的增长对我们后来的学佛会有不可思量的作用,无疑会强大我们的佛缘,增大我们的福田。

  深解佛学的基本理义

  学佛就是学习佛学的理义,以佛的理义来认识世界、认识生命。佛学的理义全在佛经之中,佛经是释迦牟尼数十年的说法记录,是在释迦牟尼涅盘之后由其第子们结集而成,共有数千卷。佛经之所以那么多,一则是因为释迦牟尼数十年说法普渡众生无数无量,所涉及的众生遍及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二则也说明佛法的最大方便之处,也正如《金刚经》所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面对浩如?海的佛经,任何一个个体的学佛人不可能、也不需要将所有的佛经学完。笔者学佛十多年也读过一些佛经,读经多年来深深深体会到释迦牟尼说法数十年立意在说两件大事:一是将世界包括生命的真相告诉众生,笔者将此称为「本体说」。释迦牟尼证法之后,最为透彻地了知了世界万事万物及一切现象是如何生起、如何运作、如何变化以及如何消亡,这其中也包含对生命现象的生、老、病、死奥秘的透彻了知。于是释迦牟尼在数十年的说法经历中,就用尽种种比喻,因缘说法,随机说法,向众生宣讲了世界及生命的真相,使在迷妄中的众生得以觉醒。二是告诉众生一条条通向这真相的光明之路,笔者将此称为「修持说」。释迦牟尼之所以要将自己所悟之法告诉众生,并且能将自己所悟之法告诉众生,是因为释迦牟尼在悟法之际就有感叹:原来众生平等无异,皆有佛性,能入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不见自性真心,恒作种种颠倒执着,以致轮转生死海中,受大苦恼,久不能出,真是可怜可惜!正是释迦牟尼深知人人皆有佛性,众生皆有无上智慧,于是才向众生指引出条条通达光明之路,普渡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释迦牟尼说法的这两个意愿,在他数十年的说法生涯中处处可见,在佛经中也随处可见。因此笔者以为学佛者祇要牢牢地把握住学习佛经的这两个要点,选择一两部与自己适宜的经典细细地读、反反复复地读,将其读懂、读透,深解经义,悟其要旨,这样就可以掌握佛学的基本理义,由此及彼也就可以对其它佛经一通而百通,笔者以为这才是学习佛经的根本,也是学习佛经的正确态度。

  笔者这样一说似乎佛学的基本理义就很简单,不须用甚么气力就可以掌握,但值得强调的是,佛学的基本理义确实不多,也不深,但要将其完全融化为自己的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诸多人对佛学的这个基本理义并不信,即便是学佛人恐怕大多数人也处在半信半疑之中。故此学佛人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要在信上去下功夫。那么如何才能解决信的问题,逐步增强自己的信力呢,笔者以个人学习和修持所感,认为关键要学会用佛理。一切佛理不是置于空中的理论,也不是虚无神秘的学说,而是最为贴近生活的知识,具有最强的实践性。因此,学习佛学,习读佛经,既要善于思考,更要勤于运用。《金刚经》上不是说:「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福德。」甚么是受,受就是要接受。怎么才能接受,信才能接受。甚么是持,持就是要运用。怎么才能运用,信了才能运用。受持联在一起,有受才能持,有持才是真正的受。受与持互相促进,相互提升。理解了这层关系,理解了佛理在运用上的作用,我们就能将佛理放在生活之中,无时无刻不用佛理来认识世间的事物和现象,也许在有的时候佛理与世间知识、习俗,要发生冲突与矛盾,这种矛盾其实正是愚昧、无明与智慧的对照,也许此时的学佛人要因此出现不少烦恼,但不要忘记佛学中的一句话,即:「烦恼即菩提」,烦恼一破,智慧即生。笔者就是这样亲身走过来的,在信上加以运用,在运用上增强信力,不断上升,精进不息。

  要想真正解决信的问题,要有大舍大得的气度,有大死大活的精神。没有这种思想准备,不具备这种毅力,学佛也祇能是在外围打打转,在佛门外看看闹热。为甚么说我们必须具有这种气度与精神呢,这是因为我们业力太强,习气太重。我们一般人都是在成年以后,而且不少人还是在中年以后,才开始接触佛学,这个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都已经形成了许多比较稳定和成熟的观念,也已掌握了不少的世间知识,比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哲学的等等,这些知识所形成的意识,已在我们的脑海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形成了我们认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本理念,要放下这些知识所形成的观念,或者将这些知识融化在佛理之中,完全接受佛学的理义,这就难免有些放不下。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一些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更是一件难事。这其实就是知障,或者叫做所知障,即是因为我们的所谓知识,所知的学问,遮住了我们的智慧,成为我们开?心智的一道障碍。一个真正的学佛求法者,就是要有大舍的气度,舍去已知的一切,放下一切所知,既然选择了学佛的路,就重新用佛学的理义来认识一切,判断一切。舍不得放下已有的,就不可能得到新的,也祇有大舍才会有大得。若是两者都想齐全,那就祇会是笔者以上所说的,以两种世界观、认识论,交叉处在两重世界中,那除了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外,别无所获,其结果也是自己搞乱自己。

  正信学佛

  一切学佛人要想真正悟法,必须持有正信,这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基本条件。为甚么这样说呢?因为没有正信,就没有正觉,没有正觉就没有智慧,也就不可能走上正路。那么甚么是正信呢?笔者以为其基本点就是信佛所说,以佛说为信。正信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信佛理对世界,对生命的解说观点;二是信众生本性是佛。这两个观点的认定对于一个学佛人来说,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也或者可能说,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要想学好佛那是枉然。笔者将此分为两个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信的问题,不过为了将问题说清楚,笔者还是将此一分为二。

  正信的问题中,笔者以为核心是要信佛对世界,对生命,对一切现象的解说理义,这是佛用了一生的心血求法所获,是认识世界,认识生命和一切现象的真理。佛指出,世界(包括生命及一切现象)是因缘法,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可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金刚经》下同)。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些理义是佛面对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奥秘,所揭示的基本观点,也是佛亲身证法所揭示出的真谛,对此我们必须坚信不移。佛在悟道之际就指出,众生都有无上智慧,都有佛性,是因为被妄念所掩盖,众生不能觉察。这就直接指出: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众生与佛,本自一体。对于这一点我们也必须坚信不移。可以这样说,有不有这两个坚信不移,有不有这种观念的认识和转变,这是学佛的基础条件,或者说是佛缘,也即是正信。

  笔者之所以要提出正信学佛的问题,是因为在当前的学佛热潮中明显有两大误区。一是以为皈了依,取了个法号,拜了师父,实施了某些佛教的礼节,就是解决了信的问题。或者是读了几本佛经,阅读了一些佛学书籍,懂得了一些佛学的原理,就以为解决了信的问题。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要真正地、完完全全地解决信的问题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也是一件极难之事。要不然佛也不会说:「既得遇道,兴信心难。」(《四十二章经》)。若是真正信了,那必定就悟道了,一切问题也就都解决了。但其实并非如此。综观天下若干学佛人,学佛多年,仍是在佛门外打转转,有的甚至于长期处于一种迷信状态的学佛,真是越学越糊涂,更莫谈及悟法。二是不敢认定自己本性就是佛,故而一切学是向外学,信是向外信,好像佛与菩萨都在身外,在一个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地方,可以随时出现,也可以随时消失,将佛学搞成悬学一般,弄得十分神秘。若干学佛人,从学佛那天起,就祇认定释迦牟尼是佛,一说到佛,就本能地想到释迦牟尼,一谈到菩萨,就本能地想到观世音,总将自己划在佛之外。故此,拜是向外拜,跪是向外跪,一切用力都是向外。从不敢信「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六祖坛经》下同)更不敢认同「自性迷是众生,自性觉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凈即释迦。平直即弥陀。」这便是众生的一大悲悯。

  正信对于一个学佛修持人来说,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加强、加深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人的学佛全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正信之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正信有多深,正信之力就有多大。因此,学佛修持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正信的问题,祇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学佛才算得上是走上正路,余下的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佛的整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去除污染的过程,将一切遮盖在本性上的污染去掉,本性的光明就会显示出来,这就是学佛的全部目的。以甚么可以去掉污染呢?以正信,这个正信是释迦牟尼经过亲身体证而获得的真谛,若是学佛人持有这个正信,一切污染便会消失。但问题在于众多学佛人不是在正信上去下力,而是将佛、菩萨作为神一般地供起来,时时处处乞求佛的护佑,乞求成佛。诸不知,一切以色去见,以音声去求,都是入邪见,不可能见佛。有不少学佛人将自己的许多幻知幻觉,看成是见到了佛,见到了菩萨,这不仅误了自己,也误了他人,实不可取。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学佛人通过一些渠道问笔者如何分辨正法与邪法的事。其实那有甚么正与邪之分,心正之人正是正,邪也是正,心不正之人正是邪,邪也是邪。如何是心正,持正信者为正。

  笔者以为一个初学佛者,若是明朗了这样几个基本问题去学佛,那就是自救自度。如是坚持不懈,精进不息,必定会有佛果现前。

 
 
 
前五篇文章

刘先和:说见佛

刘先和:《金刚经》的精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刘先和:佛法在世间(三则)

刘先和:心性理论是惠能悟道弘法的核心

刘先和:我与佛学

 

后五篇文章

刘先和:如何认识佛与菩萨

唐密文集:《唐密述要》第一部分 唐密流传

唐密文集:《唐密述要》目录

唐密文集:弘一法师 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

唐密文集:四威仪简略作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