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陈士东:阿底峡尊者传略 |
 
陈士东:阿底峡尊者传略
尊者,梵文阿梨耶(Arya)意译,谓智德俱尊之意,乃佛教对僧人中德高腊长者之尊称。在西藏佛教中上,被称为尊者的大师有数十位之多,然而在这数十位之中,阿底峡尊者又是最突出的,由于他对西藏佛教有着巨大的贡献,故此被后人尊为“佛尊”。 阿底峡尊者于1042年被请入藏为西藏佛教后弘期的泰斗,他的威名如日中天,其地位相当于前弘期的莲花生与寂护两位大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尊者与两位大师渊源亦甚深,因尊者与寂护属同一家族,又是莲花生大士的殊胜化身,莲花生大士有悬记云:“当来藏中佛法衰微,我将化身入藏宏法,惟导人皈依三宝,持清净戒。”此化身即为尊者。 广求善法的贤者 尊者生于壬午年(公元982年),阿底峡意译“殊胜”,其本名为月藏,出身于东印萨霍尔(今孟加拉首都达卡地区)王族。萨霍尔国在超岩寺的南方,超岩寺位于摩揭陀国,又译为超岩寺、超戒寺,是古印度著名的最大佛教寺院、密教中心。尊者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在尊者一岁半时父母就携他往超岩寺献供,从而与超岩寺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后来当上了超岩寺大住持。尊者幼年聪颖好学,3岁时已学完基础的文字书及算数学等科目,另外也极注重对佛学的探求,尊者传记里记述尊者6岁即能辨内外道邪正之法。及至11岁遇见胜敌婆罗门后,正式开始了早年密法的修持。此后经那烂陀寺菩提贤介绍,先后依王舍城阿瓦都帝巴(修中脉法闻名者)、超岩寺那若巴(那若六法成就法弘传者)、黑山寺罗睺罗笈多,这三位是他早年密法上最主要的上师。他于大瑜珈师罗睺罗笈多金刚近前,具足请受了欢喜金刚等一切灌顶和听受经典教授,获密号为智密金刚。由于他勤奋修持,得大感应并亲见喜金刚本尊现身,获得金刚空行佛母授记,对于生起、圆满二种次第都得到了坚固的定力。由于有诸上师的指导,尊者本身又具有与生俱来的聪明才智,15岁时与外道兴辩,以无碍大辩才驳得对方体无完肤,令彼堕伏,美誉遍扬于世。然而,尊者求法向上之心并未因此而止,他以7年时间亲近得大成就者阿瓦都帝巴,又苦修了3年明智禁戒行。《佛尊宝具吉阿底峡广传普传》载,他以10年时间学于医方、工巧、正字学等五明学,至21岁时已完全领受。宗喀巴大师对尊者亦十分尊崇,其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亦赞曰:“二十一岁中,善巧六十四,技术及一切,工处善构言,及一切诸量。一谓于二十一岁以内,学习内外四共明处。声明、因明、工巧明及医方明,善巧究竟。”五明学是佛学基本,尊者之所以成为后来有名望及地位的大班智达,与早岁的勤习五明是分不开的。 22岁后,尊者曾渡海入爪哇岛依止乞食比丘受智慧灌顶,接着过了一段乞食生活。29岁前,于成就师前习金刚乘教典教授,善巧无余,诸空行母于其梦中,显示众多昔所未见的密咒经典,可以说,尊者有诸多法均是在这种甚深净境传承中学得的。由于梦中受释迦牟尼佛指点及诸师策励,29岁(1010年)时前往金刚座大菩提圣地(释迦佛成道处)高翔寺(阿敦达布日寺)正式出家,依止大众部持律上座证加行道的戒护律师为亲教师,受比丘戒,法名胜吉祥燃灯智,此后一直依止戒护师习论,遍习大小乘诸学、般若及密续,进而成为超岩寺的长老。31岁时,尊者已学完关于四部(大众、上座、证量、一切有部)的三藏经典,并通达了各派的律制行法。这一年,尊者又渡海赴金洲(今印尼苏门达腊)上师色林巴(金洲法称)座前,随其学习《现观庄严论》、《集菩萨学论》、《入菩萨行论》等,听受了以发菩提心为首的许多共与不共教授,依止大师12年专修菩提心,得到了精湛的锻炼及休养,使他的殊胜才智充分开发出来。返回印度时已是44岁,此后长期任毗札玛尸罗寺(即超岩寺)与那烂陀寺的首座。由于他精通显密佛学、五明学及星算学,被达摩波罗王迎至超岩寺,于公元1025年作印度著名学府超岩寺的寺主,闻名全印成为五百大班智达之首,被印度称为“顶庄严”,超岩寺的八贤之一。 阿底峡进藏的意义与背景 当尊者于印度扬名之时,正是西藏佛教灭法后的“黑暗”时期,此时佛、本同时在社会上活动,造成双方教法互渗的情况,一些喇嘛以YIN乐为悟道、杀头为解脱,寺院僧众几不知戒律为何事!学法僧人中,重密法者则轻显教,重师承者则轻经论,重戒律者则反对密法,严重地造成了密法修持次第混乱的现象。《青史》云:“虽然已迎请了许多班智达,建立了许多说法处所。然而绛曲沃(菩提光)的心中,总想此间西藏虽已有许多僧众,但是显见有许多对于密宗YIN乐得解脱的邪行;而且此前所迎来的诸班智达,虽各有其特超法门,但对于总的西藏来说,未获得利益。以此他想到如果迎请阿底峡尊者入藏,将能破除此诸邪行,而使佛教获得饶益。”这是绛曲沃迎请尊者入藏的目的。 尊者本着续佛命脉的考虑,于庚辰年(1040年)以59岁的高龄从印度起程,踏上了辉煌的弘法之路。辛已(1041)年到达尼泊尔,收摄王子花光为行程中第一位弟子,并且兴建与王寺齐名的“唐寺”(一云苏玛塔寺)。停留尼泊尔一年中,讲经弘法不遗余力,期间撰写了著名的《行集灯》。 壬午年(1042),尊者在古格王再三请求下到达阿里。当时古格王是绛曲沃大哥沃德,他为尊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以示他信奉佛法的虔诚。尊者入阿里后,大讲皈依,谓无皈依不算是佛门弟子,因此人称“皈依喇嘛”。国王力陈教法混杂,希他能阐明因果安定社会。尊者指出,甚深法要即是业果。此后在阿里三年即以讲业果为主,故又被称为“业果喇嘛”。因绛曲沃请求,尊者传授了智足派的集密曼荼罗,以观音为主尊的修法。《菩提道灯论》(亦名《菩提道次第灯明》)全书共六十九颂半,该书亦是尊者于1043年专为弟子绛曲沃(菩提光)而写,是佛教理论佳作。太虚大师当年提倡“中国(化的)密宗”时谓:深入东密藏密而治为中密,”革去东密之谬误部分,择其精要,融合台密藏密及被轻实重之所谓杂密,继印度超岩寺重建系统之组织,以大小戒律绳其行,以性相教理轨其解,则密宗可以重兴”(见《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印度超岩寺系统,即尊者《菩提道灯论》所概括之体系,由此可见,欲重兴密教,必须握有尊者法统始可。 1045年,尊者拟返回印度,行到布让遇仲敦巴等人,他们是卫藏派出专门迎请尊者的,于是他又到卫藏地区弘法一年。尊者到达卫藏,可算作是复兴佛教势力从阿里进入卫藏的一个标志,这在佛教史上叫做“上路宏法”。1045年大居士仲敦巴(1005-1064)拜尊者为师,尊者将四本续之一切口诀秘密传给他,另又传许多大手印教法,使他成为显密全部之教主。仲敦巴对尊者也最为信服,他说:“能把一切圣教用四方道持修的,只有我师长。” 噶当派的形成 甲午年(1054)9月18日,尊者在拉萨西藏的聂塘以72岁高龄圆寂。他去世后,古格王朝的国王孜德(沃德之子,绛曲沃之侄)于1070火龙年举行了一次法会,人称火龙年法会来纪念他,康、卫、藏地区都有佛教徒参加。其灵骨为各处请去供养,长期以来各有散失,唯仲敦巴所建热振寺中一直保存下来。1965年巴基斯坦政府(时孟加拉尚未独立)还向北京要求迎回他灵塔中部分舍利,以安藏供养。 尊者为后人留下的著作很多,其显密译著收藏于藏文《大藏经》中者凡百余种,他在西藏期间翻译和著述了许多著作,有解脱军的《二万光明论》、世亲《摄大乘论释》、善观自在称《金刚手成就法》、《大威德成就法》、圣天《中观破迷论》等;亲自撰写的有《密咒幻镜解脱》、《不动成就法》、《大威德遍照现观》、《中观优波提舍》、《菩提道灯论》等。有人说尊者所创的噶当派注重显教,更有人将其划入显教,这是万分的错误。实尊者是显密兼通的大班智达,这由其著作中可以看得出。后世尊为噶当派祖师,藏语“噶”字意为“佛语”,“当”字意为“教授”或“教诫”,噶当意指一切佛语(显密经律论三藏)都摄在该派祖师所传的道次第教授中。它是继宁玛派之后又一个藏密大派。噶当派教法源于阿底峡,实际宏传者是仲敦巴。仲敦巴圆寂后,弟子分别授徒传法,形成了三个主要支派及一个活佛转世系统,三个支派即教典、教授和教诫派,一个活佛转世系统即弥伴转世系统(以后会撰文再述)。公元15世纪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三个支派与其合流为一,故后人对噶当派教义与修法所知甚少,甚至有人云噶当之法已失传了,这是不正确的,且不说格鲁派本就是噶当派的继承,只弥伴转世系统即可说明其法流仍独立传承着,只不过以热振寺为主的支系并入格鲁派罢了。噶当派与藏密红、白、黄、花、黑不同,它的教法博大精深,各派所有它无不有,它所有各派则未必有。《青史》中称:“从来西藏的诸大善知识和许多得大成就者的传中,都各自亲见一位噶当派的善知识”,并称是“吉祥燃灯智转法轮的结果”。噶当派虽拥有众多寺院,但从不涉足政治;噶当派虽传密法,但它不玄奥偏激;噶当派的主旨思想是以度人为主,因此被世人称为清净教法,并称其派为圣教。 原刊登于《气功与科学》杂志1999年6月 ---------------------------------------------------------------------------------------------------------- 更多陈士东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