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何处(道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何处(道运)

   何处

  (道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十年前,就对这首偈子一见钟情了。说来有趣,初见它居然是在《红楼梦》里。那时读高中,极喜欢这首偈颂,自然就背下来了。

  数年后,大学假期,朋友从学校图书馆为我借了一本《六祖法宝坛经》,于是再见到这首偈子,真是惊喜,原来它出自佛教的经书啊,原来是由一位禅宗祖师所作啊!数数品读,愈加欢喜,尤其后两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虽然不太明白,但感觉一种轻松、自在、洒脱的气氛,仿佛一把拂尘,在我的心上轻轻一拂,一切疲乏和烦恼顿时烟消云散……

  那时候的我,原本静默、抑郁,心情似乎总比别人低一个八度,沉沉的旋律浓浓地笼罩,对什么都没兴致,一切都淡淡的。好友说,一个午后,她在街对面见我过马路,一件白纱衬衫,一条黑色长裙,裙袂在风中飘啊,飘,她说:“你的眼神那么超然、淡漠,我觉得你不像这个世界的人。”

  我对着朋友微笑。那一刻,还不知道今天的答案,否则,一定会告诉她,她的感觉很准。就如一个漂泊的旅人,洗去沧桑,沉淀下凡俗的忧患,离开那个繁杂喧嚣的红尘,我已悄然汇入一面平静、安宁、喜乐而广阔的清净大海……

  追溯而上,感恩那位朋友送的这剂良药,是《坛经》在我心中推开了一扇窗,佛法的清新空气第一次迎面扑来。就如久久病着,一直闷在房间里,而忽然间门窗大开,陡然闻到了清凉、健康的味道,呼吸立时通畅,身心舒适遍满,积年的郁结一下子被什么力量解开,说不出的一种清爽……从没有任何一种阅读给过我这般感受,好像豁然开朗,阴霾尽散。我沉浸在窗外的景致中,平日里熟悉的一切散发出一股新鲜、清澈、纯净的气息,而它们尽带着轻快的神情辉映我不经意间时时浮现的微笑……

  感恩佛菩萨的加持,于清净海众中现起深入学习这部经的机缘。几乎在看到课程表上“坛经”两字的一刹那,熟悉的微笑便直从记忆中浮上嘴角,欢喜是从心底升腾而起的。初读《坛经》的感受依然能够体味,不同的是,这一次,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在法师悉心的指导下,智慧的力量渐渐清晰,就仿佛从前看不清的窗外的景色,像特写镜头一样,依次缓缓拉近……

  “行由品”的故事已很熟悉,当年便用心读过。到第二品“般若品”时,昔日“豁然开朗”的感受又回来了,并且欣慰地发现,这一次,有法喜。

  一段段经文读下来,我仿佛又看见了心中的那扇窗,它一直敞开着,而我却不再向外看了,开始明白,应该转一个方向,向内看,看自己的心,自己本具的智慧光明。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喜欢这段经文,有时在心里诵念,也会想起大德的开示“道以能通为义。心上通达无碍,烦恼便了无踪迹。即同经上所说“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

  是什么使我们在此岸滞留?“著境生灭起”,正是我们念念执着,所以才生生灭灭,苦苦乐乐,轮回无尽。师父曾开示我:凡夫的心,就像粘了强力胶的手,抓住什么,什么就粘到手上甩不掉了。我们的心就这样粘满厚厚的尘垢,不正如那起了层层波浪的水,和堵了重重车辆的道路么?如何得通流呢?

  “离境无生灭”,但不执着,不攀缘,不分别,“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一切法空无自性,因缘和合而生,找不到常恒不变、不观待其它因缘而独自成立的体性。万法悉于空性中如幻显现,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若体达证悟,则人生这一场迷梦即时醒来,菩提涅槃当下成就。

  六祖大师教导我们:“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既然明确了方向,踏踏实实的践行应紧随其后,那么,我们要怎样修呢?“般若品”中,六祖大师已给我们开示得明明白白:“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愚与智之间,仅在一念。

  这一念,却是“无念”。

  无念是不是没有念?不是的。无念是“在念离念”。如经文中说:“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日常可用功处。“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平时生活中琐碎的人、事、物,不要当真。八万四千尘劳,无非如梦幻泡影。

  “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恩六祖大师,感恩《坛经》,感恩法师的指导,感恩出家的福报。尽管目前学到第六品,后面还有待学的内容,但我感觉第二品“般若品”中已将修行的方法和关键示无余。不知可否作这样的比喻:对如我一般的生死凡夫,“般若品”像雪中送炭,后面几品则如锦上添花。

  花开似锦,一切圆满。

  多年以前,《坛经》在我心中开了一扇窗,透过它,第一次,我向外看;第二次,向内看,而此刻,恰似第三次推开窗,要向哪里看呢?

  我微笑了。

  这一次,无须推,无须开,因为终于知道,这扇窗子不存在。从来就没有窗,没有隔碍,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中说:“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此以后,此偈不合口诵,而应心行。所有关于空、关于无念的开示蕴含其中。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每一时,甚至分分秒秒,般若田中,阳光、雨露,一切具足。任因缘起灭,聚散离合,念念无念,无相无生。

  祈愿有朝一日,本觉智慧的光明瞬间照彻身心,那时,我终于了悟,这一场梦。那时,也许法师您,只需问弟子两个字:

  “何处?”

  弟子答曰: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前五篇文章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演讲课上的事(能靖)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反复(理梵)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人生情愫(文彬)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心态决定状态(昇皓)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一粒豆子(觉凡)

 

后五篇文章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告一段落(振铭)

雪漠:你是否冷落了你的灵魂?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还乡(醒世)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找回内心的宁静(惟祥)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浅说随缘(诠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