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树立僧格——佛教公众形象之关键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树立僧格——佛教公众形象之关键

   树立僧格——佛教公众形象之关键

  明法

  前 言

  在一波波经济浪潮的剧烈冲击下,一座座清静庙宇沦为游客嘻笑喧哗的游乐场。建大庙、塑大佛,争先恐后地发展佛教旅游事业成了改革开放后“高僧大德”们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的事业,并美其名曰:“响应党的号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殊不知误读党的政策,舍本逐末,偏面追求佛教的市场价值,而忽略了佛教作为宗教本身对于社会应有的人文关怀;最终导致了佛教神圣资源的流失和作为一种宗教超然物外的形象的破坏,以致引起世人的讥嫌、毁谤是何等的令人痛心。从“童叟无欺”的寺院门票到明码标价的商业佛事,从大殿里面无表情地为游客敲磬到山门口百无聊赖地看门的僧人,从帘幂重遮的密室里高价算命到光天化日下连哄带骗的叫卖高香。无一不在展示着商业化运作下的寺院的铜臭味和僧人的低俗形象。长此以往,庙将不庙,僧将不僧,何以化世导俗?可喜的是,没在沉默中灭亡,终于在沉默中暴发了!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报道与针针见血的严厉学术批判终于引起了政界、教界和学界的关注与深思,因缘会聚,成就了一个政界、教界、学界三方共同探讨如何改善佛教公众形象的论坛。末学有幸,与此胜会,略抒已见如下。

  一、深刻反思、重新定位, 重塑寺院良好道风

  大陆佛教公众形象走到这一步,足以引起我们全体佛弟子的深思。尤其是佛教界高层大德们——特别是那些正忙于造露天大佛的掌权的教界领导们,更应当反思:在这种经济浪潮下,佛教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如何确保不迷失自我的主体性;并能以佛教特有的心灵输导和伦理规范的功能来化世导俗,体现佛教的社会职能,以获得世人对佛教的价值认同。如何确保以后不再出现各种类似的极其恶劣的不法商业现象?如何去除在寺院对游客进行求签、算命、看相等封建残余?如何革除经忏商业化的陋习?如何降低门票票价或取消这一路障,让所有想亲近寺院的人都能长驱直入?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首先就是立法,要召开全国佛协大会,对如上各种破坏佛教公众形象的现象进行立法制止,包括对剃度条件重新规定,进行严格的选拔;对寺院人事任用也进行严格考核,以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最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民主监督机制,对寺院各个堂口工作得失实行意见箱或电话投诉类的方式以提高寺院堂口形象和工作效率;对寺院执事和普通僧众行为得失进行实时监督。民主监督主要是广开言路,赋予普通信众及外界人士的话语权,并真诚的欢迎居士和游客们对寺院提出忠肯建议。这还只是消极的立法制止不良现象,其次,还有重新积极定位的问题。

  重新定位,即重新思考寺院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应当起什么作用,寺院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即重新找到寺院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此中主要是回归本位,明确寺院作为僧众修行与弘法的处所这一事实;寺院作为一个正常的宗教活动场所,具有承载和传播佛教传统文化的责任,因此要积极地开展各项有利于弘扬佛法、传播佛教文化的工作。如:

  1、设立电话热线提供二十四小时无间断的佛法咨询;

  2、设立能覆盖全寺范围的广播网点,以便播放佛教音乐、营造佛教文化气氛,同时应对特殊情况下疏散人群和为游客寻人之用;

  3、设立咨询台为游客和信徒提供现场实时咨询服务。

  4、设立由僧人组成并监管的免费佛法咨询演播厅,悉心为游客或居士播放佛教题材的影片并解答各种佛教问题;

  5、设立由居士组成的免费导游小组,从佛教角度讲解寺院建筑、寺院历史、寺院规矩、佛像的意义、僧人唱诵仪规,礼佛仪规等,

  如上五条是为重树寺院形象而设的,即将寺院营造成一个和谐、温馨、高雅而神圣的佛门圣地,给前来进香朝圣的游客和信徒们一个体贴的佛教服务和一份真诚的心灵关怀。当然,最终的目的就是以规范化的管理来保持寺院山门的清静祥和,为僧人修行办道和居士体验佛法营造良好的宗教氛围;促进僧人成就道业,完善僧格。

  二、事理圆融、循序渐进,树立僧人出世品格

  讲到寺院道风建设,树立良好寺院形象,归根结底都为树立佛教公众形象。然而在佛教公众形象中,僧人的形象却是根本的,而且与寺院道风、寺院形象息息相关,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尽管寺院商业化是受到社会大环境一切向钱看的影响,但僧人是占有一定主导权的,所以树立僧人出世品格应该是树立佛教公众形象的关键。关于僧格之养成,太虚大师在《僧制》中提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方法。共包括五个方面:

  一、未出家前,先具中学毕业以上之程度,及大体了解佛教,由三皈、五戒具足正信而发心出家。

  二、出家后,于律宗中受持沙弥律仪一年,及受持苾刍律仪一年,令尽离俗染乃给予受戒证书。

  三、入佛教中一宗之专门大学修学五年,及于各国各宗游学五年。

  四、入山结茅或闭关三年至十年,戒定加行以期亲证。

  五、行解相应,已有内心证验;乃入世为人,宏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以尽菩萨僧职。

  如上第一条重在把好出家剃度这一关,即在出家时就保证出发心的正当性。这方面可以用剃度选拔制来解决,这需要全国佛教界大德深切地关注,并将之落实于制度上,以制度来保障出家剃度的纯洁性。

  第二条是我们佛教界当前还没做好的,这一条很重要。把好这一关基本上能保证受戒的神圣性,并由此养成比丘身分之珍贵难得之思想;更能进一步激发新戒弟子的护戒动力与热情。目前佛学院的学僧大多是刚出家就来读书,少了从林熏修和佛教生活的基本体验,因此经几年理论学习后,常常变得信仰淡薄,其实就是缺少戒律生活的熏陶。僧格之养成与戒律生活之熏陶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我们出家人与在家学者的不同点。在家学者以闻思慧学为主,因此无法确立信仰,养成出世品格;僧人出家不经律学生活之体验,直接学习经教理论也很容易导致价值偏离、不信因果之现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佛学院招致世俗社会或一般传统从林诟病也正因此。故笔者以为这一条是急需实行的,越早落实效果就越好。

  第三条“入佛教中一宗之专门大学修学五年,及于各国各宗游学五年”是关于佛教理论学习之方法问题,以专宗学习提高理论深度,以游学各地拓宽眼界和胸怀。这一条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可以斟酌而行。

  第四条“入山结茅或闭关三年至十年,戒定加行以期亲证”这一条是根本,关系到能否以佛法自利,获得法喜,开启智慧,然后坚定信心的问题。若没有真修实证,很难有深切之信仰,也谈不上出世品格之确立,也无法真正断烦恼。故智者大师在《释禅波里蜜》中引经说:“深修禅定,得五神通;欲断烦恼,非禅不智;从禅发慧,能断结使;无定之慧,如风中灯;欲知一切法门,当知一切功德、智慧并在禅中。”可见第四条是关键之所在,没有这一条真修实证,第五条之“宏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也就成为空中楼阁。即使标榜自已弘法利生,也只是嘴皮上的功夫,内心仍然是尘缘未了,外表也自然无法超尘脱俗;这大概正是我们当前佛教界大多数僧人“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之形象的深层原因吧。

  第五条“行解相应,已有内心证验;乃入世为人,宏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以尽菩萨僧职”是佛教关于社会教化职能之实现的问题。太虚大师之所以强调“行解相应,己有内心证验”,是因为“无定之慧,如风中灯”,根本不足以利生。尽管第五条弘法利生是佛教展现教化功能、获得价值认同的唯一方式,但若离开前四条,弘法利生根本就是一句空话。可惜的是,现实的佛教界从小和尚到大和尚一直在讲空话,徒有“为万世开太平”之宏愿,而无“为往圣继绝学”之践履。

  结 语

  太虚大师的关于树立僧格之五条方案,可以归结为戒定慧三学,学戒持戒以巩固道心;学慧闻思以树立圆见;修定实行以获得真实智慧;最后弘法利生、兼善天下以确立佛教化世导俗之品格,展现僧人崇高超迈之人天师范形象。若能斟酌而行,随分去做,必能为佛教公众形象之重建起到可以预期的作用。此次论坛收集之各方高见必有可以实行之者,诸高僧大德若真为佛教公众形象着想,中国佛教公众形象将会有翻天覆地之变化。最后祝愿我们的佛教能够从此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也恳切祈求一切“位高、权重、钱多”的高僧大德们不要再以“树立佛教公众形象”等类似主题来召开学术研讨会。因为该讲的学者们都已经讲了,剩下只是掌权之高僧们做与不做的问题了。

 
 
 
前五篇文章

雪漠:“念佛往生”的误区

雪漠:混世虫与天才的区别

雪漠:大手印文化的传承与载体

雪漠:打碎自己就是超越

雪漠:大手印文化与宗教的区别

 

后五篇文章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完善护教学,把好进入僧团的关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修行之指南成佛之金绳——《瑜伽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道风建设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对沙弥教育的一点看法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和谐社会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