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实 相 印 之 述 义(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实 相 印 之 述 义(二)
 
                                        净界法师

       先讲凡夫的妄念,再讲什么是真实。看第二段。当我们能够把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达到这个离三种相是因地,它的果报,他的果地功德呢,是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这个地方讲真如的心,前面讲妄念的心。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个事情,我们先从细讲到粗,先讲离心缘相。

    一个妄念的形成,第一个原则,它一定要向外攀缘,它不是安住相,所以你看一个人很躁动,这个人很躁动不安,这个人妄念很强,合理的推论这个人生死业力也比较重,临终也容易起颠倒,因为妄念第一个相貌是攀缘相,它不是寂静安稳相,它是不守本分的,它是向外攀援,第一个。

    第二个,它攀缘以后它会创造名字。比方说,我们看到这攀缘,看到,这是佛像,这是花,这是桌子,这是椅子。

    第三个,在这个相状的名字当中就安立很多的名言,就分别开始说话了。

  比方说,你说这个榴梿,榴梿这个法,我们很多妄念去攀缘榴梿的时候,喜欢榴梿的人说,这个榴梿很不错,味道很甜美,赞美榴梿,你开始产生榴梿美好的名言分别。那么讨厌榴梿的人,过去生有这种不好的经验的人,他看到榴梿,他开始批评榴梿,说这个榴梿很臭怎么样怎么样。

    所以妄念的形成它必须是攀缘的,它必须有很多的名字的,而且它要说很多话的。当然身为榴梿它没有意见,榴梿说,我本来我那样就是那样,都是你们自己在打妄想。所以当我们破除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的时候,我们的心回归到平等,无有变异,乃至于不可破坏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回归真实的时候,其实这三个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最重要就是破名言,就是离这个言说相,《楞严经》说,你一个人把言说相破了,你分段生死没问题了,这个名言是最可怕的。

  禅宗有一个公案是说,有一个禅宗的祖师,他要选一个上座,因为那个上座往生了,因为古代的祖师,他不见得直接开示,都是由上座来经常代祖师开示,祖师是重要场合才出现,所以他要在大众里面找一个上座经常性的来代他开示。当然禅宗是以心印心,如果你没有开悟,那你就一盲引众盲,所以他就必须要测试哪些人是真实的安住在真实的心,你才可以用真实的心来引导众生真实的心。

    那怎么测试呢?这个祖师就放一个脸盆,把大家集合起来,放一个脸盆在中间,考试啦。祖师说,这个不叫脸盆,你们道一句,哈哈,这不能讲脸盆。

    有些人说他是一个锅子,有些人说他是一个大碗。那么每一个人都讲个人的名言,突然有一个禅师站起来,他跑到脸盘的地方,一脚把脸盆踹开,踢了以后向祖师顶礼坐下,后来他变成上座。他的意思,他是在表法,就是说,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其实这是你自己的名言分别,这是戏论,哪来那么多名言呢?身为脸盆,那样就是那样。

  所以禅宗它恢复本来面目,就是回归生命的最简单的原始的名,就是说一切法,它本来就是这样子,凡夫多事安立了很多名言,然后大家都开始打妄想,创造很多的妄念,搞得大家创造很多的生死轮回。

    诸位你慢慢记得,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试着,你心中不要讲话,你发觉你的心马上沉淀下来,这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因为我们的妄想活动他必须有道路,什么道路呢?就是言说,言语是道路。所以禅宗的高明,他为什么打你?他为什么骂你?就是把你那个妄想的道路把它切断,截断妄流,让你心中不再说话,你心中不再说话的时候你就发觉,原来生命是这么回事,我们加了太多的调味料,把这个菜炒到已经失去它的菜的原来的味道了,我们把一切法加了太多个人的名言,就失去它本来的面目,也创造我们很多的妄念。

  所以恢复本来面目,从禅宗的角度很简单,你把你心中的话停掉,你心中不要讲话,你的六根接触六尘就是保持原状,那样就是那样。这个就是停止妄念的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消除生死业力的最简单的方式,破除心中的名言分别,让生命回归到原来的样子,不要加太多的调味料在里面,就是把生命简单化,就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所以才把一切法回归到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这个就是一心真如。

    所以这个地方讲出了两个概念,第一个,通往轮回的道路;第二个,通往涅槃的道路。其实都是在你的一念心中,如果你遇到事情你一直讲话,你已经通往生死的道路了,如果你慢慢慢慢的把名言给停下来,你就趋向于涅槃的道路了,这就是不二法门,其实就在你一念心。你要跟著名言走,那就是生死轮回,你要能够离言说相,那就是涅槃寂静。

    所以这个大乘思想完全从一心,安立真妄,安立轮回,安立涅槃,这就是大乘的中道实相,这第一个概念。

佛法修学概要——125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因果的俗谛与真谛(陈昌祈)

试论慈航法师对台湾僧教育的贡献(何绵山)

紫柏大师简谱(戴继诚)

清宫佛堂中的西方极乐世界道场(王子林)

论学佛必须福慧双修的重要意义(游有维)

 

后五篇文章

给初学佛法人士的一些提示(梁国雄)

修行态度小语(梁国雄)

当代台湾的佛学研究(蓝吉富)

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杨全)

佛学研究的时代性(李映庭)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