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玄奘思想研究:关于玄奘是否访问过加德满都的浅见(王宏纬)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玄奘思想研究:关于玄奘是否访问过加德满都的浅见(王宏纬)

   关于玄奘是否访问过加德满都的浅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  王宏纬

  玄奘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佛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旅行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为了寻求佛法的真谛,于公元629年起程,不远万里,不畏艰险,经过九死一生的磨难,穿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阿富汗去印度求学,在那里苦读了16年。在此期间,为了寻访佛祖诞生的圣地,他于公元635年来到位于现今尼泊尔境内的劫比罗伐堵国(迦毗罗卫城)、腊伐尼林(蓝毗尼)等地,获得了许多有关尼泊尔的知识。

  在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中,有不少关于尼泊尔的记述。比较重要的段落有:“尼波罗国周四千余里,在雪山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山川连属,宜谷稼,多花果。出赤铜、犁牛、命命鸟,货用赤铜钱”;“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攻综习。外道异学,其数不详”;“近代有王,号鸯输伐摩(唐言光胄),硕学聪睿,自制声明论,重学敬德,遐迩著闻。”还有:“都城东南有小水池,以人火投之,水即焰起。更投余物,亦变为火”等等。这些,被中外学者一致认为是最早和最详细的有关尼泊尔的记载,对研究尼泊尔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由于《大唐西域记》中包含上述记载,有些读者便认为玄奘在印度求学时,也访问过今天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    ’

  玄奘究竟是否到过加德满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对这个问题目前尚无最后结论。根据我个人的初步了解,我倾向于认为玄奘没有到过加德满都的看法,认为前一种看法可能是一个误解。

  玄奘观礼佛诞生的圣地,位于现今尼泊尔王国中南部拜尔瓦(Bhairwa)西南21公里、靠近尼印边界的蓝毗尼园地区。玄奘并没有到过现今的加德满都谷地。在古代,尼波罗(尼泊尔)在地理上的概念主要是指现今的加德满都谷地。从理论上说,这个概念一直延续到沙阿王朝统一了现今的尼泊尔全境为止。沙阿王朝虽于1769年征服了加德满都谷地马拉王朝的三个王国,建立了尼泊尔王;国,但其对现今尼泊尔全境的征服,则是到19世纪初期才得以完成。再者,即使沙阿王朝统一了尼泊尔,在一个很长时期内,除了王室和加德满都的臣民外,其他地区的臣民仍然将加德满都称作“尼泊尔”,在习惯上并没有将自己所在的地区包括在“尼泊尔”之内。随着经济交流的不断增多和中央政权的日益巩固,这种观念才逐渐改变。    ,

  玄奘在访问蓝毗尼园时没有前往加德满都,看来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他在那里停留的时间不长,二是当时尚没有开拓出前往那里的便捷信道。今天我们看到,加德满都与蓝毗尼园之间交通比较方便,但是,即使在19世纪前,情况并非如此。正如尼泊尔著名学者道尔·巴哈杜尔·比斯塔教授所指出的,“在19世纪前,以西藏和印度相比,尼泊尔与前者在文化上有着更大的共同性,在经济上有着更多的利害关系;在西藏居住着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的尼泊尔人,而在尼泊尔定居的西藏血统居民也比印度血统居民要多。”因为在古代,现今尼泊尔南部的整个特莱平原,为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疟疾猖獗,瘴气流行,有各种热带传染病,加之野兽出没,强盗横行,一般人很难通过,而北方的山路虽较崎岖,气候也较严寒,但相形之下,要安全和易于通行得多。

  那么,《大唐西域记》中有关尼波罗(加德满都)的记载是怎么来的呢?回答很简单。因为这位被誉为“民族宗师”、“世界伟人”和“人类精英”的玄奘,在周游天竺各国时,不仅记录自己亲身的所见所闻,而且还会通过向周围所接触的各式各样的人,打听和采访他所感兴趣的国度或地区的风土人情等等方面的情况。尼波罗虽距蓝毗尼约有300公里之遥,但是,那里的国王鸯输伐摩(AmushuVarma)聪明能干,政绩卓著,并于639年将自己的女儿赤真公主嫁给了中国西藏的松赞干布。这是中尼友好关系史上的一项美谈,也是两国之间交往的一件大事,它使玄奘对该国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前五篇文章

玄奘思想研究:伟大的佛教大师玄奘以及他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析(纪华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唯识学佛性思想探析(王宏涛)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一个真理的朝圣者 为孤身求法而西行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与四域佛教(刘元春)

 

后五篇文章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圆寂玉华山(王仲德)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法师及其所见七世纪印度疾病及丧葬习俗

玄奘思想研究:玄奘法师在玉华(王凡)

玄奘思想研究:论翻译家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拉吉尔

玄奘思想研究:唐玄奘大师与《瑜伽师地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