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中国文化方法论(杨振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中国文化方法论(杨振宁)

  中国文化方法论

  杨振宁

  传统中国文化以归纳法求“理”,通过抽象化求“内外一理”。

  传统中国文化怎样进行归纳呢?那就是——思考。比如我们知道,有名的王阳明“格”竹子:坐在那儿,看着竹子,脑子里头转来转去,希望能够了解到这个竹子的“理”是什么。这跟西方的近代科学精神不一样。不错,后者也要有思考,可是还要有实验。因此,传统中国文化跟近代科学从精神上最主要的几个分别就在于:传统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是以思考来归纳天人之一切为理。这个传统里头,缺少了推演,缺少了实验,缺少了西方所发展出来的所谓Natural Philosophy。

  下面我跟大家再多讨论传统中国文化重归纳这一问题。传统中国文化想要达到这个“理”,是经过归纳,是一些精简化、抽象化、浓缩化、符号化的步骤。我们来看几个例子。中国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元,叫做“太极”。宋朝周敦颐的书上,第一次出现了《太极图说》,里面有很多观念在周敦颐以前已经有了,不过这个图则是第一次出现。你看,它讲“无极而太极”,然后“两仪立”,就是“阴阳”的这个观念;底下是“金木水火土”;再下是一些“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后呢,是“万物化成”。它所代表的是一个要把所有的现象,包括物理界的现象,或者用今天的话说,物理现象跟生物现象,全都归纳成基本的几个字,比如“金木水火土”,比如“阴阳”、“男女”、“乾坤”。这是中国文化传统最典型的思想方法。

  我再举个例子。今天的中医,不只在中国社会,在西方也有重要的地位了。那么,中医说起对于人的身体的了解,总结出几个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所以就有了这个现象,比如把吃的东西也要分成寒的或是热的。现在我们不讲这件事情合不合乎实验,合不合乎科学,我现在所讲的是它这整个精神是什么。它的精神就是要把对于人的身体、人的疾病这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归纳成几个字,而从这几个字来了解人的身体结构跟人的疾病是怎么回事。这是传统思想方法最重要的表现。你如果看一看中国的传统里面,代替西方的Ten Commandments的,也是几个字:“忠”、“孝”、“信”、“义”、“福”、“禄”、“寿”、“气”、“韵”。这些字在中国的传统里头,每个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西方就不像中国这样,倚重用一两个字提炼出精神内核的思想方式。

  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的对联。比如挽联吧,一幅挽联通常希望用十个字、二三十个字、至多四十几个字,要把这个人的一生,包括他的事业、他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人际关系等概括起来。如果做得好,确实能够提炼出一股精神,而这个办法在西方是少见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诗词往往很短,比西方诗平均起来要短。我认为,浓缩、提炼、符号化或者象形化,在中国的传统里头的重要性,比西方来得高,这当然与中国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大家都熟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昔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几句话,把很长的历史里头很多的事情浓缩起来,这个境界,用中国话说,叫“气吞山河”。这个“气”字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大特点,西方是没有的。我跟我很多的朋友谈起,没有人知道这个“气”字在英文里头怎么翻译,意思译不出来,只好译音。

  我有一个朋友熊秉明,是一个书法家、画家、雕塑家,又是一个美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他写了一本已经一版再版的书,叫做《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书中这样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他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书法最能够体现这个抽象化、浓缩化的精神。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头对于浓缩化、抽象化是这样地注意呢?我觉得,这是因为单音象形文字的影响。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幸福(吴承信)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处世智慧(周桂钿)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慈悲是巨大的能力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蜜浆供佛得道(小雪)

圣严法师:智慧语录 圣严法师的话 慈悲关怀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王雷泉)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死牛食草(善人)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剔除心中的杂草(心律)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十者普皆回向(圣一)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广学多闻技艺精(曙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