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生活实用:念佛的方法 三、「报恩佛七」的意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生活实用:念佛的方法 三、「报恩佛七」的意义

 

  最近我收到一封来自法国的信函,这是一位教授所写的,他认为我这么忙还能写书、出书,一定是个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人。我回信告诉他,我从小就是一个多病鬼,没有一天不生病,只是为了报答三宝的恩惠,我还是用这个多病的身体来还我的「草鞋钱」。所谓「草鞋钱」,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得自他人的各种帮助以及三宝的加持。为了报答这些恩惠,我尽自己的力量去做,这就是所谓的「报恩」。

  只要我们从佛法中得到过一点受用,就应该「报恩」,因为得自佛法的利益,比世间上的一切知识学问、物质财富都更加可贵。因此我们要利用时间好好「修行」,以报答三宝的恩。

  修行如何能报恩呢?修行,可以将我们向上的心力普及到每一个众生的身上去。如果不修行,那你的心就会和三恶道的贪瞋痴相应,相反地,只要肯修行,你的心也就趋近于佛法的戒定慧。

  一是光明面,一是黑暗面,而我们这世界,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佛、法、僧」的可贵,肯去修行,这个世界的光明就存在,更何况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人,在此作「七天」的精进修行。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1.是三宝恩,2.是国家恩,3.是父母恩,4.是众生恩。

  第一种是「三宝恩」:其实三宝恩是无法报的,而三宝本身也不需要我们报恩,只是我们以「报恩」为目标来修行。

  第二种是「国家恩」:今天我们能够在此安居乐业,这都是国家的恩惠所赐,如果国家不安定,我们又如何能平安度日呢?所以,我们希望国人不要作奸犯科,制造动乱,也没有来自外国的欺凌和侵略,愿政府有贤明的官员来领导,人民个个健康,社会处处安定;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修行」来祈祷,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我们报答国家恩的方法。

  第三种是「父母恩」:父母有现世父母和过去世的父母。过去世的父母,我们无法知道,但现世的人,纵使是孤儿,也由父母所生,并有人将其扶养长大。所以,还是要报父母恩。

  普通人只在父母去世后,才遗憾父母在世时未能克尽孝道;能够于父母健在时,即已思及父母年迈,来日无多,必须好好照顾和孝顺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清明报恩佛七」,除了超度过去世的父母外,也要为现世的父母祈求健康。我们可用三宝和共修的力量为父母祈福,这是办得到的。

  个人修行犹如一根纱,很容易被扯断,如果许多人一起修行,就像许多纱结合在一起,变成坚韧的绳索,那力量就很大了。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因此获得整体的力量。因此,我们为报父母恩,还是以「共修」的方式,功德最为殊胜。

  第四种是「众生恩」:「众生」是什么人?可能是你的儿女、亲友、部属,甚至冤家以及其他的人;凡是对我们的生命过程中有过帮助的都是。我们常听人说:「遇到贵人。」而「贵人」往往只是普通的人,只要他曾替你解决问题,启示过你,以致转变了你的命运,他就是你的贵人。因此,我们要报「众生恩」,必须将所有的人,都视为恩人。

  想想我们从小到大,不知接受过多少人的恩惠;佛法说:「众缘和合所生。」任何事的完成,都是集合了许多人的力量,个人所能提供的,实在很有限。所以,在寺院用斋后,都要感谢所有布施的施主,并祝福他们「有愿必成」。

  至于在家居士是否也有施主呢?或许有人认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赚钱买来的,但是人类社会是一个互助的环境,虽然是用自己的钱买的,也还是要有感谢心;若是别人不卖东西给你,你有钱又如何呢?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所得的存有感谢心,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善人和菩萨。因此,报「众生恩」时,眼中无一是仇人或坏人。世上只有坏事,没有坏人。人做了坏事,只要以后不再犯,仍然是好人。因此,佛法对任何一个人都不失望,这就是将所有众生都视为「恩人」的缘故。

  最后要说「佛七」的意义:为什么要用「七天」的时间呢?这和整个天体宇宙的运行有关,从古至今,无论东西方,都以「七天」为宇宙运行之一循环。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活动都是配合整个宇宙的运行而运动,所以用七天的时间来修行最恰当,犹如我们以自己身心的小宇宙来配合大宇宙而修行念佛法门,如果七天不够,还可再增加至十四天、二十一天,甚至四十九天。

  参加精进组的,必须在此修行七天;随喜的则可来一天、两天,甚至只参加一支香或几支香,都比自己在家修行的好。佛法说:「人生即是苦报。」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障不重不为凡夫。」平常我们很少感到自己的业重,只有在修行的时候,才会生出「切肤之痛」,而深刻地感觉到生命就是「苦果」。也唯有「知苦」,才会发出真正的道心,因为生而为人已是这样的苦,那么三恶道的众生则更加痛苦。我们「知苦」,所以要好好地念佛修行,以求「离苦得乐」,因为能知道「苦」,才会同情其他更苦的众生。因此,想要产生慈悲心,一定要先吃苦;吃苦、知苦,并且切实地修行,才会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日清明报恩佛七开示,陈明霞居士整理,本文现收录于《佛教入门》)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往生没有病苦是大福报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施食长寿,迷信遭殃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怎么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贪婪是贫穷的开始(陈嬿光)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大穷人的布施和大贵人的布施

 

后五篇文章

生活实用:念佛的方法 二、念佛法门的层次

生活实用: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的方法

生活实用:两类超度存与亡 五、自度度人

生活实用:两类超度存与亡 四、念佛超度

生活实用:两类超度存与亡 三、超度活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