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浅谈佛教与企业管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浅谈佛教与企业管理

 

  刚打算提笔,便有种直觉的有心无力,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对佛学的体悟还未透彻,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在“企业管理”这个字眼面前,突感自我的渺小和经验的匮乏。所以,与其说这些文字是从佛学的角度去探寻企业管理精髓;还不如说,是寻求我以往所接触到的企业培训理念和内容,与佛学之间的共性。

  若要寻求此两者的共性,则需知何为佛?又何为企业文化。

  佛,梵语Buddha,翻译过来就是“觉者”、“智者”的意思,以此为基点,引发了古今中外学者始终讨论的一个问题:“佛教到底是宗教还是哲学”,相较宗教的说法笔者更偏向佛学是一套完备的哲学体系。佛教自唐代于中土大兴以来,繁衍出“大乘有宗”,并且便逐渐从“一片繁花似锦”走向“一处返璞归真”,其实质化的表现为承认自身的伟大,并承认智慧的自我延伸与获得。那么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呢?用当下炙手可热的一个词语来解释就是“以人为本”,由此看来,佛教就是一种“用以规范信者思想及行为的体系”。那什么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一书中,对其定义为“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不成文规则体系”。如此就不难看出佛学和企业管理从宏观角度上的共性,即对“从属者”的行为和思想加以约束和引导。那么落到实处,佛教与企业管理具体有哪些相似点呢?以下笔者便挑出几点加以说明。

  1.  智者与信者

  现今大多数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大多偏好“智者”,这个“智”包括了“文凭”、“资质”“品德”等等方面,却时常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信”。佛教之所以能绵延千年而屹立不摇,其关键并不在于佛教徒都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和智慧,而是在于佛教徒是多么的信佛。但,佛教徒的这种“信”与其他宗教的“信”又有本质的区别。佛教徒信的是“真如”,并不是佛,而“真如”则源自每个人的佛性,即是人心,也是理想。如此这般,才会有文殊师利菩萨用举刀欲杀佛的方法,来阐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一道理的故事。如果说佛教的鼎盛是建立在每一个教徒能达到彼岸的前提之上的,那么一家公司的成就也必将由其每一位员工理想的实现铸就。由此看来,如何让所用之人相信公司,相信自己,更加相信自己理想的实现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一个人愿意将理想移植到公司这片土壤之上,那所谓的“文凭”、“资质”、“品德”不过都只时间问题。反之,若其志向本就不在此,那再高的“文凭”,再好的“资质”,再高尚的“品德”都将是一纸空谈。于其人何利?于公司何利?

  2.  戒律与自律

  佛教源自印度,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变化,如今的佛教比之过去已有了许多改变,其间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律”的演化。例如由“不杀生”所演化出的一律:“不吃肉,不食乳酪”,自佛教大成有宗诞生以来,到现今已被大大改善。净土宗在初一十五可食用“三净肉”用以过度便是最好的证明。那么,按照大成有宗的戒律,既然食肉便是杀生,既然杀生便要入阿鼻地狱,既已入阿鼻地狱又怎能算成佛呢?其实不然,就如前文提到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样,如何成佛、如何获得“真如”从实质上讲,与佛并无关联。由此可见,佛所立下的律条并不只是古板的“考核标准”,更多的是一种自律。如果说佛对信徒的教诲多于教条时,佛教会为引渡相似状况的信徒而少损失“真如”;那么领导对员工的批评多于赞扬时,公司就必须为留住同等水平的员工而多付出资源。过多的强调体系与制度,却忘记了所谓的“制度”与“体系”只是实现目标的工具之一,而这些工具却时常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阻碍。现在的许多企业,为了给员工创造外在的、舒适的工作环境,将办公楼装修得焕然一新,办公设备更是一应俱全,但却时常因为某些可减、可免的“规矩”,让员工失去了一个内在的、能最大程度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就像佛教徒守戒的目的在于成佛,而并不在于戒律本身,过度强调戒律,只会让信徒越发盲目与崇拜,最终从学佛变为学律,真可谓舍本求末,得不偿失。

  3.  崇拜与感恩

  “感恩”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最时尚的企业文化代表的词汇,但试问又有几家公司真正做到这两个字了呢?细探之下,大多也无非是羊头与狗肉的闹剧,那么问题出在哪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从大多数中国人对“崇拜”与“感恩”概念上的模糊而来。在中国的佛教中,一个信徒拜佛是司空见惯的事,但若问其为何要拜佛?大多数人会告诉你“求佛保佑”。于是异议便产生了:佛是慈悲的,若能通过保佑让众人免于灾难,他早就做了,又何必等人跪拜时才相救呢?其实,佛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能做到的只是告诉我们一种解脱的方法,并不是直接救人于水火。因此对佛的跪拜就像过年对长辈磕头一样,只是一种感恩,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崇拜。那么,中国人是如何将“崇拜”与“感恩”搞混的呢?打个比方,美国人对待警察的态度与中国人就有本质的区别,美国人把警察看做公仆,看做邻居,在美国,常常会有居民请过路的警察共进早餐。而在中国呢?人人都把警察当做领导一级的人物,甚至忘记了身为一个纳税人与公务员之间微妙的关系,当然,在中国也有居民会请警察吃饭的,但相信那顿饭绝不简单,至少得加上两条中华吧,其用心显而易见。试想我们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当对领导点头哈腰时,到底是在感谢领导对自己的栽培多一些还是祈求高层提拔自己更快一些?佛说众生平等,所以只有在平等的土壤里才会结出感恩的种子。如果一家公司在人事安排上本就有着“尊卑”的概念,那“感恩”二字更是无从谈起。

  说了这么多,归根究底就是四个字“知行合一”,无论是佛教还是企业管理,从其立足点来说,都是知与行有机的结合体,万法归宗,无论如何去管理,若忽视了内在支出,流于表面文章,其结果终将是内外资源双重的枯竭,知识性文化也必会因可行性不足而宣告失败。

 
 
 
前五篇文章

佛教精神与企业管理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净国土净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感动打猎者的狼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破迷释惑解真诠(常辉)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验证功夫的三个标准(元音)

 

后五篇文章

佛家与管理

从佛教精神看企业文化(付勇)

以「三摩钵提」探讨企业管理(萧百峰)

做“仁慈的狮子”(李嘉诚)

佛法与企业文化(纯闻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