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因地不真招于曲(如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因地不真招于曲(如瑞)

   因地不真招于曲

  如瑞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法云求慧的故事。

  据《清凉山志》记载,在唐朝雁门,有一位姓赵的孩子,天性淳厚善良,对于别人的赞叹和毁辱看得很平淡,然而在学习上却痴钝没有智慧。12岁时,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五台山华严寺依净觉法师出家,字号法云,在寺院里,他每天担水劈柴,劳作从不避懒偷安。一直到36岁对于听闻诵经,还不能背诵和理会,大家因他太笨,都喊他牛云,他内心非常的惭愧。恨自己出家这么多年,说、背、诵、讲都不会,将来怎能承担如来家业?就在他痛苦不已之时,他想到了文殊菩萨。我身在五台山,为何不求文殊菩萨给我开智慧呢?于是,他怀着强烈想见文殊菩萨的心情,光着脚,开始拜五个台。

  当时正赶上五台山下大雪,他一心称念文殊师利菩萨的圣号,拜啊拜!寒不知冷,食不知味,内不知身,外不知物,一心只想见到菩萨。路上见人就问:“文殊菩萨住在哪里?文殊菩萨住在哪里?”可是,寻遍了五个山峰,也一无所见。于是,他来到一个寺院,吃了斋饭,想见菩萨的意志更加坚固。他重新返回东台,在台顶见一老人在烤火,就上前叩问:“大德,文殊菩萨在那里?”老人说:“你见文殊菩萨干嘛?”他如实而答:“我天生愚钝,想祈求菩萨开智慧。”老人说:“那是一 个又老又颓废的拙汉,你不见他更好。”法云师父听了以后觉得这个老人未免太狂了,是不是精神有问题,他没有回他的话,转身朝北台继续拜。等他到北台,就看到雪地里有一个人在打坐。上前一看不就是在东台碰到得那位老人家吗?他心想这太不可思议。他肯定是文殊菩萨。他想着要拜老人,却因又冷、又饿、又乏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口里吐出血块。恍若之中,听到老人对他说:“你为什么这样笨呢?因为在过去生中,你是很聪明的,会学又会讲的,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法师。因为你贪图利养、又吝法,不能很诚恳地给别人来讲解佛法,而堕落牛身。因为你过去还有这样的善根,才又转世为人出家。你吝法,感召余业,今生愚痴无知。”说着老人用如意钩一钩,把他的心掏了出来,看上去和牛心一样。老人让他看后,就拿到天井洗干净,接着又给他塞回去:“这下好了,因为你虔诚礼拜文殊菩萨,业障消除。但你要谨记,不能吝法,好好利益众生。”

  他顿时感觉心一下子明亮了好多,醒来也没有感到疼痛,浑身热乎乎出了好多汗,再回头寻觅老人已不见踪影。这时四面骤然涌起朵朵祥云,柔软的风吹拂脸颊。他抬头看到天际,圆光像镜子一样,那个老人坐在莲花上渐渐隐没。从此,他过去生中背诵、讲解的经典都记忆犹新,他又开始教化众生了。

  法云禅师因为贪图利养、吝法的原故堕落牛身,这个故事不能不让我们引以为戒。今生出家,一定不能在袈裟下失去人身。佛法博大精深,但它一定是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的融会贯通。落实在当下的举首投足、言语默然、起心动念之间。我们的这个心很纯净,如果能懂得珍惜现在,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过去就让它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只能让我们现在踏上菩提之旅,这才是最有可能和最有把握的一件事情,阿弥陀佛!

  摘自《菩提愿》2013年第2期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几种不孝之民习气(心顺)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性解答(李炳南)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无常作苦 寻求出离(晓亮)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孤掌之声(星群)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用心念佛(清虚)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菩提心之功德(实叉难陀)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如何利益众生(蒋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调得安乐(莎女)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开悟在一时(来果禅师)

当代中国亟需发展“观念佛教”——从谭嗣同的“度众生”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