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云乡禅师《问答百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云乡禅师《问答百录》

   云乡禅师《问答百录》之一

  1,问:禅师,究竟什么是爱和婚姻?答:许多朋友及咨询者问及感情及婚姻的问题,我认为,爱情与婚姻是不太一样的!爱,是帮助,而不是掌控,但是爱往往以掌控而终;婚姻是一种建立在感情上的约定,这个约定可以是一生托付(一生相伴这实在是大缘分),也可以是一段前缘;有缘即聚无缘去,半听天命半由人!

  2,问:禅师,为何人生如此烦恼?答:因为我们活着!无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一切经历都非常珍贵,都证明了我们曾经活着。

  3,问:禅师,你有喜欢的什么吗?答:我「有」什么都喜欢,「无」什么都欢喜!我,就一充满感性的「植物人」。

  4,问:禅师,我该怎样修习禅修静坐?答:没有特别方法,你需要的只是静静的坐着,并且了解你「此刻只在这里」这个真相,其余存在在意识里的一切皆为「想象」尔!我们常常认头脑里的假象为真相去胡思乱想,却忘记了「此刻我只在这里」才是真相。修

  5,问:禅师,什么叫做通情达理?答:古人造词是非常有意思的,为什么把通情放在前面,因为情感上受伤通不过去,再有道理也无法让人接受,也等于没理,因此古人造词的意思是:先通其情,自然就能够达其道理。可是,人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在嘴吧上赢了的往往输在事情上,不通其情,难达于理!

  6,问:禅师,请告诉我一个最直接的修行法门,可以很快见效?答:不生气!于一切时候都不生气,并且微笑,这是见效神速的法门!

  7,问:法师早安~请问,我胆子小,经常不开心。念什么咒语或者经文可以对自己有帮助呢?答:可以念这个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试试看,把这些「哈哈」以笑声读出来!)

  8,问:禅师,怎样让自己内心强大?答:当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面对自己的脆弱无助,面对自己的一切???要明白,这个世界没有神,没有救主,只有你自己!自己才是最离不开自己的人,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你的人格及内在世界就会独立,不再依赖任何外在,这就是自信的开始!不依赖外在就是真正的强大。

  9,问:禅师,有人说我经常「自以为是」,什么叫做「自以为是」啊?答:如果你的努力及所作所为是别人不需要,而你自己却以为这就是别人需要的,这就是自以为是!

  10,问:禅师,修行一定要出家吗?答:不一定!出家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方式和修行关系不大(出家能够没有太多俗事,可以专志修证;但现在出家者的俗事虚套,应酬多过俗家多多),修行人可以有许多生活方式,无论仕农工商,只要真诚慈悲在待人接物中传递正见、正念、正行,这些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修行!

  11,问:禅师,我非常烦恼,我要出家可以吗?答:可以吖!不过,俗家这些小小的烦恼你都搞不定,出家又怎么能够做到「穿越一切的烦恼」呢?

  12,问:师父,阿弥陀佛。冒昧打扰,一个小问题想请师父开示。如果我想买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不是必需品,但是我又很想要,可是价格又超出了我承受范围,但是我为了不纠结「买还是不买」当下就去买了,这样的作为算不算是有智慧的呢?答:聪明的愚蠢了一会!

  13,问:禅师,禅修最后会怎样?答:一直禅修,最后也不会成为怎样,只是平静的存在,充满觉知的存在,把生命的时时刻刻完全交给每一个当下,即生即死,无生无死!这是真正的活了一回,每分每秒安于当下。

  14,问:禅师,如何应付那些无谓的骚扰?答:呆若木鸡,心无杂念!

  15,问:法师吉祥!上学期考试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本来这学期已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但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难受,没法淡定,没法面对别人,我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复自己的心情?答:接受,因为这是事实;努力,因为这可以改变!

  16,问:禅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答:生命意义是「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给他树立一个意义;人基本上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17,问:禅师,我最近行为举止很浮躁,我怎么做才能静下心来?答:体会观察这个浮躁。

  18,问:禅师,究竟什么才算是有福之人?答:耐得了寂寞!

  19,问:法师,我失恋了,非常痛苦,请指点一二?答:再失几次就好了!

  20,问:禅师,修行佛法,一定要皈依及拜师吗?答:一定,佛法的修行不光是经典的学习,还有一种内化的慧命,这个慧命的点亮,非师不可!师的存在本身,它就是你所要追寻的答案,这就是修行为什么要依师法,因为"师的存在即答案"!(云按:选师要观察,师择弟子亦要观察,以免退失信心,于人于法皆无益)

  21,问:禅师,「出离心是不乐世间事」,那又如何及其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间呢?答:因为不乐,因此不苦,此即极其快乐!

  22,问:禅师,请教您,善事和功德的区别是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多积功德?感恩!答:善事是「为自己需要」去做的利益大家的事情;功德是「大家需要」,你去这样做的!

  23,问:禅师,还没有遇到一个我懂他,他也懂我的人!?答:你先懂了自己,说不定就遇到了!一个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人,怎么能要求他(另一个个体)明白自己;又怎么可能明白他!还是先问:你自己明白自己吗?

  24,问:禅师,“五辛”指什么?答:《梵网经》说: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中国无此物)五种;《翻译名义大集》说:蒜、葱、小根菜(洋葱)、韭、兴渠五种。这些其实都是辛香的调味品或菜,《楞严经》说这些东西生吃则“生嗔”熟食则“发淫”,这些食材生吃比较辛辣刺激,熟吃应该归于壮阳的药物。

  25,问:禅师,请再解释[佛法的觉悟之道恰恰是"逆人性而上"的]?答:佛法所教授的核心是“无我(浑然独存的“自我感”只是意识流的错觉)”但是我们是需要一个“我存在”的,一旦觉得“我将不存在”就会恐惧,佛法恰恰是认识了“我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身体与思想这两者的结合,没有第三者)”。

  26,问:禅师,缠绕在纷扰的人际是非里无法自拔,怎么办?答:随他去!有时候「人言可畏」,但有时候却要「不畏人言」,因为有些情况都是后来听说,非是亲历,语言的不断复述及猜测,这些怎么可能为断定凭据?因此,有些情况解释已经无法再说明白,那"最好的解释就是不解释",和我一起"无语默观"

  27,问:禅师,命运是注定的吗?可以改变吗?如何改变?答:对于一个普通人,命运可说是注定的;但佛教说命运可以改变;想改变必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及行为,比如:只为自己打算,改考虑别人感受;小心眼,改大气;挑剔,改宽容;嫉妒,改赞美;话多,改话少;急躁,改缓和;不能忍耐,改安忍;常保持微笑!

  28,问:禅师,请问如何重塑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我老是觉得生活得很累,对任何都没有兴趣,甚至觉得呼吸都累,深感疲惫。答:如果没有去死的勇气,那就不如好好的活下去,精彩来自于你自己的努力,绝不是依靠外在来给予!

  29,问:禅师,忘记过去是不是就等于没有活过呢?答:忘记此刻自己正在自己脚步所在的地方,不能保持觉知的存在于当下,这才是真正的没有活过!

  30,问:禅师,如何放下已经过去的事情?答:你已经放下了吖!因为,已经过去。

  31,问:禅师,面对痛苦我怎么办?答: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痛苦,如果不能解决,你痛苦什么?痛苦有用吗?如果可以解决,你痛苦什么?解决就可以了吖!我们总是自己给自己痛苦,从来不想想为什么要痛苦?痛苦有什么用?解决问题不是依靠痛苦,而是智慧。

  32,问:禅师,最近好困惑,请问什么才是爱情?答:「爱」不释手+「情」何以堪=「爱情」!听说过程如下:认识→了解→暗恋→表白→拍拖→约会→挫折→甜蜜→困难→深爱→缠绵→家长→结婚→激情→习惯→儿女→挣钱→烦恼→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皱纹→衰老→苦闷→但身边有你???

  33,问:禅师,怕鬼怎么办?答:约鬼出来谈谈!

  34,问:禅师,您怎么看待国内好多寺庙上市这件事,真的如外界所说是为了圈钱吗?答:不知道,没有时间顾及外在许多事情,"人命呼吸间",因此我们"自顾不暇"。

  35,问:禅师,如何不受外界影响,而静下来?答:外界影响不了你,是你一直想影响外界,对外界有太多要求,因此静不下来!试试看,不要想着去在打坐的时候要求外在世界,全然接受一切,让一切自然发生,自然结束,你只要静静的坐着,"看只是看","听只是听"。

  36,问:禅师,如何解释世俗世界?答:大家都在空虚里寂寞,因此才上演一场场华丽,散场后我们更加寂寞,因此许多人买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的如此纸醉金迷,其实一切都是为了掩盖那必死无疑的结局。

  37,问:禅师,对出家还俗么看法?答:出家,如果觉得这生活不适应自己,完全可以还俗,不是什么问题!泰国缅甸等地的男子一生必须出家在寺院生活一段时间,国王也不能例外,然后再还俗,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佛教男子一生可七番出家还俗,因此还俗就还俗吧!说实在的,在中国还俗这是需要勇气的事情!

  38,问:禅师,为什么茶与佛道有甚深的渊源?答:起初也没有什么渊源,只是后来出家人坐禅提神需要饮茶,就喝了!因为出家人的自身修为影响力,加以禅韵的渗透,浸润出许多与茶有关的故事,从此茶与佛家即有不解之缘。至于茶与道,这个应该让有研究的大家们去说说。

  39,问:禅师,如何分辨邪教与正教?答:所谓邪教者,其教凡于己于人有所损毁者皆邪教之类也!正教者,所说所行,皆以利己利人,皆大欢喜为宗旨。

  40,问:禅师,年纪轻轻为何放弃凡尘种种精彩,早早入道?答:可能入道之后更精彩!

  41,问:禅师与法师的区别?答:没有本质上的区分,禅师有一种离开语言文字的技术,能够穿透人性,指示觉性。

  42,问:禅师,修行为了什么?我真的想不通!答:许多修行人都是在自苦"身心",解脱难道就是受苦吗?如果说是受苦也怡然自得,为什么脸像个苦瓜?佛法说:修行,先要「现在乐」,再追求「未来乐」,进而达到「究竟乐」。一个现在不快乐的家伙,未来能快乐吗?更不要说究竟乐了!修行路上,快乐是第一著。

  43,问:师父,请介绍一下时间?答:时间,介概念要问哲学家,佛教说时间是不单独存在的,是由于一些事件的相继发生,在这些事件上抽离出时间的概念。我们以为时间单独存在,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其实不然,因此如果在禅定状态,长时间好像一弹指间,就是因为心定止一缘,不起其余分别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44,问:师父好,人为什么会为情所困?答:因为我们因"情"而生,情是正常的;为情所困——其实,只是自己思想里的情,困住了自己,纠缠着别人?!

  45,问:禅师,我好困惑,我们的人生究竟有意义吗?答:人生没有意义!因为我们都会死,在这个意义来说,人生毫无意义,但是,有意义的是:我们现在还活着,我们可以给自己的人生立一个意义,有人立的意义可以经过千万年温暖人心,有人的意义短暂到他还活着,就已经死翘翘。

  46,问:禅师,打坐看见光是怎么回事?答:先检查家里线路灯泡什么的,确认没有问题,再说!

  47,问:禅师,佛是什么?答:不知道!问:我问的是不是太初级了?答:题问是非常高级的,问题是偶不是佛,因此不知道佛是什么!

  48,问:禅师,我想修行“观自在”的法门,怎么做?答:“观”察“自”己此刻只“在”自己脚步所在的地方,不在余处——这就是“观自在法门”。我们总是向远处去求玄,而错过了当下每一个瞬间的觉悟,这就使得我们无法在当下“自在”,因为你此刻不在!

  49,问:禅师,我想过平静的生活!答:没有平静的生活,只有平静的心!生活里总是有这事那事,不可能一直无事,但可以修行一一让心平静,波澜不惊。

  50,问:“师傅,某些事情上我感觉我很幸福,还有一些感觉不幸福。”答:“哦!这就对了,白天结束就是黑夜,快乐过了就是悲伤!”

  51,问:禅师,佛法为什么最重当下?答:因为过去已去,永远不可能再回来;未来未来,还只是个想法;此刻才最重要,但是却被你对过去的留恋与未来的妄想而砸烂,请认真思考:当下,你正在思考!

  52,问:禅师,如何看待明星学佛?答:明星学佛实在是件好事情,因他们是公众人物,人气旺,如果能够修行转化自我,提升人生的境界,成为名符其实的「明星」,这一定会造成大家对佛法的好感,而使许多人了解佛法。

  53,问:禅师,佛法修行开悟是什么感觉?答:据说是好像在平常最熟悉的地方迷了路,走了很久都无法找到出路,却突然在一转身间都明白过来!一切照旧,却又全然不同,从此悠游自在,随心在禅。

  54,问:禅师,如何看"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答:便便好像也可以穿过嘛,为什么只拣肉肉?借口,十分的借口!

  55,问:禅师,何为友?答:友分四种1)如花,艳时盈怀,萎时丢弃。2)如秤,与物重则头低,与物轻则头仰。3)如山,可借之登高望远,送翠成荫。4)如地,一粒种百粒收,默默承担。

  56,问:禅师,修行人为什么都比较爱茶?答:茶可悟道!所谓:水~冷暖之间,冷暖自知;茶~浓淡之间,浓淡自尝;出汤~快满之间,快慢自持;撒茶~多少之间,平等以散;闻香~远近之间,远近天然;品茗~甜苦之间,甜苦具味;洗具~染净之间,染净自受!总之,茶事通道,于一席之间体会全部人生之缘!

  57,问:禅师,修行人为什么都比较爱茶?答:茶可悟道!所谓:水~冷暖之间,冷暖自知;茶~浓淡之间,浓淡自尝;出汤~快满之间,快慢自持;撒茶~多少之间,平等以散;闻香~远近之间,远近天然;品茗~甜苦之间,甜苦具味;洗具~染净之间,染净自受!总之,茶事通道,于一席之间体会全部人生之缘!

  58,问:禅师,修行多年你究竟悟到了什么?答:我们终将一死,因此现在可以好好的活着;我们实际上一无所有,要更好的利用现在的一些东西;我们只能活在当下的这一瞬间,不可能活在过去或未来;我们看起来有高低贵贱之分,其实这些只是一种概念,实际上不存在身份差别;我们想要的太多,实际上必要的不多!

  59,问:禅师,我想向您求佛法,请给些指示?答:你看见了没有?"我和你一样",此刻都一无所有的站在这里;我看见自己一无所有,因此无所牵挂,可以随时离开;你看不见一无所有,不断折腾,总想有许多东东,结果"被拥有"。求佛法有什么用?还不是又增加了些闲置!

  60,问:禅师,什么才是好人?答:介个概念大了去了,我们说小,好人的标准就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曾见有所谓"存好心"者,满口是非言,一把荒唐举,自以为是「好人」,其实是「坏淫」一个,再好的存心如果行为表现出来不好,带有副作用,这还是「坏淫」一个。

  61,问:禅师,如果时间是能忘掉痛苦的事件,那么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答:修行的目的是接受这些痛苦,因为他已经发生了,为了已经发生并且不能改变的事实去痛苦,这实在是白费力气,不够爱惜自己的好心情!

  62,问:禅师,如何忘了痛苦的事情?答:没有过不去的!时间久了想记都需要费力,就自然忘了。

  63,问:禅师,面对诽谤和恶意中伤您如何自处?答:他(她)因为内心贪瞋痴的烦恼已经苦成介样,这个时候除了慈悲我们还怎能选择其它,愿一切众生永脱苦轮!

  64,问:禅师,道教为什么有称"真人"?答:介问题有些越界吖!真人,即至"真"之"人",如果我们心真、语真、行为真,即名副其实之"真人",这是不容易达到的,一念谄媚即失之交臂。

  65,问:禅师,我等在职场面对许多人我是非,如何处之?答:这些都是一阵风吹过,"虚"滴,你们职场人更加应该在意那些"实"滴!不要务虚,应该务实。

  66,问:禅师,应以什么心对待现在各种作恶人?答:先努力保持自己是个好人!问心无愧,才有力量评断他人,同时也有力量转化他人。

  67,问:禅师,修行人不是一定要没有分别心吗?答:如果修行人到了什么都不分别,吃饭和吃屎一样,活着和死了一样,男人和女人一样,我宁愿有分别的活着,好好吃饭!木头没有分别,岂不是已经修成?佛法的无分别不是这样讲滴。一一"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空性)而不动"。

  68,问:禅师,纷争的根源是什么?答:世间所争者不外权、名、色、利,综合而言只一个"贪"字。

  69,问:禅师,你一般用什么方法帮助来访者?答:在来访者面前,我的存在有如一面平静的镜子,让来访者如实的看见自己,他会自己审视,并且找到帮助自己方法。

  70,问:禅师,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内心足够强大?答:忍财,忍权,忍利,忍色。佛陀在「遗教经」上说:能行忍者,方可名为"有力大人"。"凡事都能够忍得住"——这就是让一个人内心强大的秘诀。

  71,问:禅师,如何看待周易算卦?答:周,周流循环;易,更替变易,周易即是循环变化,这是自然的律则。所谓算卦,乃根据自然的规律表征,推衍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之大概,这有什么神奇!周易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抓住自然的规律,改变自己,创造良好的未来。因此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论。

  72,问:禅师,为什么修行久了之后反感觉离佛越来越远?答:这是因为起初的激情消褪;以为很快就可以成功,结果不是那么回事;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及以前理解中的佛教。这些都是好现象,没必要担心,努力继续深入下去!

  73,问:禅师,怎样修禅?答:观照你当下的状态,不断的回到当下,全心全意的体会活在此刻的感受,无论是走路、吃饭、说话、睡觉???都只是观照当下身心正在发生的一切,我们所谓的过去与未来,对于当下来说其实都只是个想法,并不真实,你最终会发现"一切都只在这当下的一瞬间稍纵即逝",这就是禅修!

  74,问:禅师,手机会不会影响你的修行?答:如果手机可以影响修行,这说明手机比修行还要厉害,那我就去"修手机"。

  75,問:法師,究竟什麼才是信仰?答:信仰在普通而言就是"信靠"與"仰望",信靠自己所相信的,並且仰望自己有一天能達到某種高度。究實而言即一一相信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

  76,问:法师,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什么是爱情和婚姻?答:这些问题问我实在是有些"跨界"。不过许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曾经细细观察思考,我认为爱情是"迷惑(说不明白)",婚姻是"两个人一起迷惑",爱情和婚姻是"大家一起迷惑"!哎,我有些迷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78,问:法师,什么是哲学?答:哲学就是不直接说(也许哲学家本身也说不清楚),折一下,再折一下,这就是"哲学"。

  79,问:法师,能不能给想要创业的我一些建议?答:创业,其实是一些"因缘"的把握。即: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自我);研究市场的脉动走向(外在);看看有没有帮助你的贵人(人缘);再就是你的福气及努力(福气相当重要)。总的来说:兴趣、专业、定位、模式、资金、贵人、福德。

  80,问:法师,请诠释爱与执的区别!答:爱与执同是以"我为中心"的需要,爱比执轻些,好听些。两者其实同为内心深深的需要??????

  81,问:法师,我禅坐时间一长腿痛麻,怎么办?答:如果你坐的时间很长,腿一点感觉都没有,那就要看医生了,感觉神经系统出了问题!

  82,问:法师,修行人涅槃之后去了那里?答:他们那里也没有去,也不会在什么地方,如果涅槃后还有去处就不是解脱。

  83,问:法师,我的人缘总不好,如何改变?答:修行一颗"欢喜心",一个愁眉苦脸不开心的人,没谁会希望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微微笑吧!

  84,问:法师,什么是佛法?答:佛法就是"佛陀"说的,教导人们如何正确离苦得乐的"方法",这就是佛法!佛法恐怕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复杂。

  85,问:法师,幸福究竟是什么样子?面对一切您如何保持微笑?答:幸福完全是一种此刻的感觉,与拥有的物质多少关系不大。记得一次大病,我病至感觉到只剩下不够顺畅的呼吸在继续,我才明白,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竟然还可以呼吸的幸福感觉,无需另觅幸福,这就是我的"开心之道"!

  86,问:法师,对风水有何见解?答:风水,就是通"风"有"水"适合人住的地方一一好风水。

  87,问:法师,如何静心?答:先检查什么使你"乱",然后再一样一样的革除或修正,时候到了你自然会"定"!

  88,问:法师,学佛之后的我还需要做些什么功课?答: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先生(妻子)、孩子、父母,好好工作,多亲近善人学习,闻思佛法,离开这些你还要什么样的功课呢!要知道——只有一个时机可以觉悟,那就是现在??????

  89,问:法师,您对佛法的理解是固定的,还是不断更新的?答:对于佛法有些根本性的观念是固定的,不动摇的;对于有些流行中的佛教的表现形式是不断更新或者深化的。

  90,问:法师,如何保持开心?答:放下这个渴望,开心不能够永保。接受不断变化的一切,这是自然的律则……

  91,问:法师,如何处理自己现在的烦恼?答:接受!全然接受……

  92,问:法师,工作比较忙碌,希望学习在任何时候都适合的禅修方法。答:忙碌不是问题,当我们能够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这就是适合任何情况下的禅修!何时何地都不会妨碍我们观察自己当下的一举一动,我们大多时候是不明了的,甚至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观察过自己……看自己,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禅修入门方法。

  93,问:法师,怎么做才是最好的禅修?答:什么都不要做,就静静地坐着,这就是最好的禅修…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干什么,停止不住,你难道没有发现吗?我们害怕闲着,害怕没事情做的空洞,会不由自主的要找些事情来做做,填补一下“我存在”的感觉…什么都不干,就静静地坐着“看自己”,这太难得了!

  94,问:法师,什么是皈依?答:皈,意思是“回来”,依是“依靠”——回来依靠。回来了依靠谁呢?依靠外在的佛陀(佛),佛陀的教法(法),佛陀的弟子(僧)这“三宝”,引发我们内心的觉悟,正念及清净,最终获得究极的平静(涅磐),这就是皈依的意思。因此学习佛法的人,皈依是太重要了……还等什么?

  95,问:法师,我非常迷茫,不知道方向!答:迷茫常常来自于目标不清晰,定位不准确。我也有时候会迷茫……当我迷茫的时候,我就会静静地坐下来,问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想要与需要的区别又是什么?我现在的能力又能够拿到什么?这样做与自己有益吗?与别人有益吗?与佛教有益吗?

  96,问:神秀的偈语与惠能的偈语区别究竟在哪里?(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答:六祖直接打破镜子,看见无我空性,故不事在尘埃上下功夫,而是在能够被污染的“主人公”上堪破,这是佛法的心髓,真正的见性成佛!

  97,问:法师,如何快速让心定下来?答:没有快速的方法,必须不断练习。必要时可以将手放在心上,温柔的告诉自己——我此刻在这里,不在哪里,这个世界伸手不及就无法掌控,想得远行不远有什么意思呢!

  98,问:法师,我觉得这个世界太危险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安全的地方?答:外在的世界并不危险,我们的非份贪心才最危险!最安全的地方,那就是没有渴求的心,清清静静,自在圆满。

  99,问:法师,修行佛法一定要皈依三宝吗?答:一定。

  100,问:法师,什么叫做菩提心?答:菩提,印度语,翻译为“道”,菩提心就是道心,就是发了“愿意去利益众生的道心”。《华严经》有一句话可以作为菩提心的最好说明白——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云乡禅师《问答百录》之二

  1,问:法师,什么是“出离心”?答:就是你随时都可以坦然迎接死亡,心里没有留恋,没有恐慌,没有遗憾。我们如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心就不会再贪恋任何东西,随时都可以放下你认为“重要的一切”,随时都可以,因为“死”都可以了,还有什么不可以!这是真正的“出离心”——心无挂碍。

  2,问:法师,社会上有事情出现了,如何看待?答:我这里几与世隔绝,不下山出门就不容易得到这些信息。不过,世界上肯定天天有事情出现,也有事情结束,如果风平浪静没事情出现,那就是人类消失了……

  3,问:法师,遇到愤怒的事情想发火,该如何是好啊?答:看着这个烦恼的自己,深呼吸,从1数到10,然后再发火试试看看。

  4,问:法师,何为尘缘未了?答:你心里面“觉得自己还有戏!”这就是——尘缘未了。

  5,问:法师,遇见一些无理取闹的人该怎么办?答:置之不理,无事不办!

  6,问:法师,请问如何活在当下?答:无论你活不活,其实你的一切都在当下!不是吗?你不在你“当下脚丫子所在的地方”,你还能够在哪里呢?回来吧!看看你脚丫子在哪里?这就是禅宗常常说的禅语——看脚下!

  7,问:法师,禅修一定要双盘腿打坐吗?答:不一定,能够让你平稳安然的坐着就可以的,当然,如果能够慢慢练习盘腿打坐,这是非常好的,因为长时间的静坐这个姿势是非常安稳的。

  8,问:法师,我感觉我以前禅修非常好,现在好像退步了啊!答:其实,所有的感觉都没有“活在当下”的感觉好!因为,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过去或者未来都只是个“想法”而已,不要“活在想法里”,要真正的活在这当下的现实里,这是才是真正的禅修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9,问:法师,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你把快乐的基点放在什么处?答:我的生活目标是自己开心的同时让有缘遇者也开心,我一直以来努力学习把快乐的基点放在“此刻,我竟然还可以呼吸!”——活着真好!拥有一切想拥有的,但是没了呼吸,所谓的幸福又有神马意义?现在还能够好好地活着真好……难道不是嘛?

  10,问:法师,活佛是不是活着的佛陀?答:是的!但是,佛陀已经于两千五百年前去世。

  11,问:法师,我想修行净土如何?答:好啊!好啊……不过你要把自己房间里先修(打扫)干净,这里只有九平方米的“土”你都无法修干“净”,极乐世界无限平方,恐怕是不可能到达!再说极乐世界也不欢迎“懒蛋”,懒蛋人去人恐怕是污染人家的净土了啊!

  12,问:法师,有真正的爱吗?答:有!真爱——就是“放下自己!”在爱中放不下自己,以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为主宰,那不是爱,那叫做“贪”。真正的爱就是“无我的慈悲”……

  13,问:法师,对于伤害我的人,我不会忘记,我希望报复他!答:“忘了他其实就是对他最好的报复!”记着这些痛苦,就变成了是他一直在报复你了……人生,有很多事情你必须学习去释怀——相逢人性路,一笑泯恩仇!

  14,问:法师,修行解脱之后干什么?答:穿衣,吃饭,睡觉觉……好好地活一回!

  15,问:法师,请问争取与执着有什么区别吗?答:争取是自己有把握可以拿得到,最需要再努力一点;执着是明知道自己没机会,就是不肯放手!

  16,问:法师,我有女朋友,但是我依然邪淫的心非常重?答:男性的本能就是“广种薄收”,有这个心想本身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你在这些想法上的执着与打压,这样其实恰恰是对这些想法的一种不断强化。欲望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让这些欲望主宰你,你成了奴隶。调服这颗心——你才是欲望的主人!你说了才算。

  17,问:法师,出家十几年,你究竟有什么感觉?答:说了怕你不信!修行,我还真没什么特殊感觉,只是觉得自己更加是“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以前觉得苦,觉得不公平,觉得失望,觉得迷茫,觉得无意义,觉得孤独……现在都化成“一味平静”——感谢这个世界,感谢一切——今天依然能够平静地活着真好!

  18,问:法师,能不能“通俗易懂”解释一下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答:爷爷生爸爸,爸爸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生曾孙……祖祖辈辈都做着同样的事情!走不出一条新路来,这就是轮回。

  19,问:法师,人解脱了六道轮回后去了哪里呢?答:哦,这个问题恐怕没有几个人明白!要解脱了的人回答。佛陀曾经比喻为:蜡烛被吹灭,你觉得火焰去了哪里呢?我估计是“没有去了哪里啊”……

  20,问:法师,能不能告诉我最简单直接的修行方法?答:好好工作,吃好睡好,照顾好家人朋友,员工及公司等,然后“修身”——离于诸恶,端庄儒雅;“修口”——出语芬芳,口吐莲花;“修心”——长存善意,念佛念法!如此则修行之能事毕已……

  21,问:法师,成天在微博上发微博看评论,修行何在?答:成天——谈不上,因为我要睡觉觉。至于修行,不觉得发博也是修行这个不能怪你,我们总是以为离开“此时此地此人”在“那时那地这人”才是修行。其实,此刻你好好地活着,这是大修行啊!不好好地活着,折腾,在哪里还有个修行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2,问:法师,出家人的事业是什么?答:学习佛法,修行自己;讲演佛法,开释他人。所谓:宏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如果出家人为了其他事情,就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人了……唉!

  23,问:法师,你会有特别脆弱想要依靠的时候吗?答:特别脆弱的时候以前有过,想要依靠倒是没有!我心里有佛陀和菩萨为依靠,深深相信“一切自有因缘”,条件没有成熟折腾也是枉然。现在越来越能够看见因缘的起起落落,来来去去,有时候会觉得一些“孤寂”——云淡风清,长空万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4,问:法师,没有烦恼和麻木不仁如何区别?答:没有烦恼是开心平静滴;麻木不仁有可能是痛到极限!

  25,问:法师,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答:我们学佛是为了减少烦恼,不是为了寻找烦恼!

  26,问:法师,知足会不会让人丧失斗志?我觉得因为不满足才会努力奋斗!答:因为不满足而努力奋斗,就永远没办法满足,因为“攀比,欲望无止境”。因为满足去努力,因为你的努力不但帮助自己,更加利益更多他人。两者努力,你选哪一个?

  27,问:法师,如何截制泛滥的欲望啊?答:过分的渴求就是欲望!比如希望得到某个东西,想想没有这些你会死吗?其实没有这,你还好好地活着,说不定有了恐怕从此没办法好好地活着呢!一旦拥有,马上就会成为负担。拥有让我们已经累的够呛,修行就是看清楚你真的需要吗?来培养一种“不拥有”的勇气。

  28,问:法师,我看见一个蚊子在咬我,我是不是要打死他呢?答:这个在于你自己选择啊!想想,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滴血,你需要的是他一条命吗?

  29,问:法师,有灵魂吗?是灵魂一直在投胎转世?答:灵魂是意识流一种原始错觉,佛说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去轮回!因为我们误会有一个“真我(灵魂)”,以这个我为中心,种种营谋,种种组织,种种设置…就像漩涡的中心,什么也没有,但是确实有一种向心的旋转力。自我~因误会而创造,从此以后轮回!

  30,问:法师,轮回的受者是谁?(谁在轮回?)答:轮回其实没有一个“受者”,也没有“人”在轮回!因意识流对意识本身产生错觉,感觉有个永恒不变的“我”,身体会死但“我”会去投胎转世…不死的“我”只存于意识的幻觉。所谓解脱生死也就是照破这个“我”的虚幻性,是“我”拘蔽了我们自己啊!

  31,问:法师,因缘是否“自生”而“永生”呢?答:因缘就是两个以上的条件,因是近的,缘是远的,依靠两个条件以上的存在就无法说“自生”;更谈不上永生。因缘法是永远的吗?因缘也不是永远,因缘是一种道理,道理要依靠现实中的事物来证明,所谓:理事一如!总之,没有独自存在的事物,没有永恒之塔……

  32,问:法师,一切有为法皆有因缘,谁人种下第一因呢?答:佛法的因缘说无始无终,一切存在在现在看是承受过去的因,在未来看又结下将来的果…前前后后,即因即果,如一圆环之每一点既是开始同时也是结束。佛说是不存在“第一因”的,往过去推时间一直延伸,往未来看亦是如此,唯有当下在不断流逝……

  33,问:法师,人为什么快乐?答:因为痛苦暂时缓解!

  34,问:法师,人为什么痛苦?答:因为我们活着!

  35,问:法师,修行要禅坐,禅坐时只需关注呼吸,为何?试过很多次,当双眼一睁,还是原样!请法师指点。答:关注呼吸起初为了心气相依,得到平衡的心理机制;真正关注呼吸的目的是~感觉到你当下的存在,我们只存在在这当下,过去已去,未来未来,只有这当下在刹那间成为过去,你会看见一切在流动???

  36,问:法师,我想修行智慧,该如何做?答:不自寻烦恼,本身就是大智慧,无需要另外修行!

  37,问:法师,什么是悟性?答:就是可以用最简单直接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一切事物,这也是一种大智慧。禅说:饥来吃饭,睏来眠。

  38,问:法师,什么叫做境界?答:每个人都活在“自我迷醉”里,这就是境界!最高境界当是“没有境界的境界”,啊!介个好像还是一种境界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9,问:法师,什么才是慧根?答:就是可以时刻了解自己所处的状态……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拥有其他的知识也犹如“无根之草”!

  40,问:法师也有愤怒吗?愤怒时怎么化解的?答:其余高人法师我不清楚,但我有愤怒;面对愤怒,我一般会即时反观,有些事情生气都不能解决那就“淡淡一笑”,如果生气可以解决问题那就“发发脾气无妨碍”。

  41,问:法师,我想放下!答:你现在背着什么?回:我没有背着什么啊!答:那么你要放下什么呢?

  42,问:法师,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答:去学习慢慢感觉自己真的好平常!

  43,问:法师,《金刚经》的内容说什么?答:一言难尽!总之《金刚经》的内容主要说“无我相”,在经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句话是反复强调很多次的!《金刚经》是早期出现的〔般若部类〕经典,经文叙述简洁明快质朴平实,但义理深奥……这是一部佛弟子值得好好研究学习的经典!

  44,问:法师,什么叫“习气”,如何去除?答:习气,其实就是“习惯”,长久以来由“贪嗔痴”引导而形成的种种错误习惯,给自己制造痛苦,给别人添加麻烦。要想祛除,那就: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45,问:法师,不能为朋友的成功而欢呼,嫉妒心很重,厌恶这样的自己!答:人之常情!嫉妒~与生俱来,只是轻重不同,嫉妒也可以化为一种动力,让我们去努力,赶上甚至超越别人???只嫉妒却没有努力,那就是“浪费感情”。如果能够不嫉妒,努力也不为超越他人,只是做自己~赞。

  46,问:法师,学佛会不会让人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的积极性与修行如果平衡?答:学佛,会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快乐。需要什么?需要满足。能要什么?帮助自己同时利益他人。明白了这,工作将会更加具体化,清晰化。当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与需要,这本身就是人生的工作,更是人生的修行……

  47,问:法师,请问什么是“见”?答:这个问题一言难尽!总之是你“感觉到一种决定性的确信(还不是确认),确信一切的无常性、无我性、空性(无自性)”,从此不再疑惑佛法的正确性,还有,就是别人一开口说佛法,你就明白对方持有何种“法的见解”,停留在某种程度!

  48,问:法师,看到女性,会浮现轻度邪念困扰,不想有这种想法,可会自然浮现。到寺院时,也会浮现,很不敬。如何消除?答:完全离欲无念,那是圣者的境界!你的问题不是问题,如果你是青壮年,这些现象及心理是极其正常的,也说明你身体健康!像天空偶飞一片乌云,那是装点,过去就好…执着就造成困扰。

  49,问:法师,人的本能要去满足吗?出家人呢?答:这个由你自己选择,你要去满足,永远不满足!没有谁可以完全满足本能,过一会他又饥渴了,很多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呢,没时间浪费在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上!

  50,问:法师,现实生活中,除了去爱对方,尝试去接纳对方,还有化解心中积怨的好方法吗?答:有!如果是修行人,愿意去修行,那就记住这句话:菩萨的修行不光是爱与接纳他人,更重要的是能够勘破“自我”,放下自我!苦,不一定是由外界他人造成,更多时候来自于那些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重要感”。

  51,问:法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应该是真理愈辨愈明,为什么不辩?答:个人观点不同,这因为角度不同,知识面不同,心态不同,逻辑语言表达亦不同,似乎不必强同!对于没有同一个知识点的事物我们都在猜测,看不见真相,猜测怎么可能见到真理?猜测只能导致迷糊,最后愤怒???佛说:贤圣默然!

  52,问:法师,我为了学佛已经吃素一年,但是我没办法相信生死轮回,佛经很多也看不下去,怎么了?答:吃素和学佛没有必然关系,生死轮回指的就是你此刻的心念不断转换,哭哭笑笑,哭笑不得,这个你相信吗?佛经深奥,也很驳杂,不容易看下去是正常的。你什么,学佛路上遇见一个小小鹅卵石而已!继续努力。

  53,问:法师,你经常困惑吗?困惑的时候怎么办?答:我现在不经常困惑,偶尔困惑时,我就去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让自己静下来,真诚的手放在心上问自己:孩子,你为什么困惑?究竟有什么让你难受?然后就静静地等待“心”给我答案,不让混乱的大脑给我任何解释!困惑的时候,真诚问“心”就好了……

  54,问:法师,我问“心”了,心是“空”的,怎么能够给我答案?答:“空”,难道不是最好的答案吗?

  55,问:法师,我特别想知道未来,知道我未来的爱情,事业等等?答:你知道现在吗?了解现在的你吗?了解你有什么特长潜质吗?了解所谓成功还需要你再充实自己做到什么吗?现在孕育着你的未来,越了解现在就越能够看见未来!

  56,问:法师,应该去住持寺院,“立一个道场,树百年芳规”?答:做为祖师,必须有修有证,有坚韧不拔的宗教情怀,要有福气,要能够包容世间万相,通达人情世故。我,百无一用是和尚!性格缺陷太多,不可能有这个气量,在微博胡说八道我都已经是鼓足勇气。让您失望了??????

  57,问:法师,如何看待女人?答:女人和男人一样!都受制于自己“贪(我喜欢,想要)”、“嗔(讨厌,不想要)”、“痴(我重要,以我为中心控制欲)”的困扰,情绪不稳定???????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别人!

  58,问:法师,“自我”是不是就是“自私”?答:不是。自私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感受,乐建立在别人苦之上!”自我是“有慈悲,有矜持的原则,有自我的风格,不会一贯的放弃自我去顺从和讨好他人!”自私有伤害别人的成分,自我是保持自己的同时慈悲他人!

  59,问:法师,不想伤害“他”,但觉得必须离婚和“他”在一起我才会幸福,纠结究竟该怎么办?答:这个在你自己选择!我可以给你一个思考题——浪漫爱情,激情五月天,只一个短暂时期;生活琐碎,柴米油盐酱,是一辈子的时光。当激情平淡,经历过后,回头你可能发现——嫁谁不是男人?娶谁不是女人?慎思

  60,问:法师,禅修时想真正的静下来,如何做?答:秘诀——放下,放下一切牵挂,内遗身心,外忘世界。因为此刻在坐禅,不可能处理那些事件,必须放下这些才好!《楞严经》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疯狂的心一旦不再折腾而歇菜,菩提就在这里。

  61,问:法师,如何保持好心情,并且微笑?答:这个太容易了,因为这些根本不需要花钱!往往不花钱的事情非常难,是不是啊?

  62,问:法师,我忘不了他?答:你忘了自己,忘记了要忘记。其实,没必要去刻意忘,时间长了你记都记不起,那时候需要努力才可以想起……没有好不了的伤口,却有记不起的回忆!额,好像是绕进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时间会淹没一切……

  63,问:法师,对牛弹琴,滋味如何?答:两相得益!牛吃草吃得更好,你琴艺更棒。琴,是弹给自己的……老想给别人弹琴的,最终成为表演家;为自己弹琴的,都是艺术家!

  64,问:法师,我想成佛,该和众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良好关系?答:还是先和“自己”这个众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吧!有时候会“恨自己”吗?有时候会“讨厌自己”吗?有时候会“不想面对自己”吗?如果一个人和自己都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别人恐怕也不容易有良好的关系!因为情绪不稳定可能造成许多人的困惑…

  65,问:法师,你为什么用ipad?答:我仔细看过说明书,上面好像没有注明:“法师!不许用……”。

  66,问:法师,孤独的人是不是就该出家?答:哦,这个想法不正确,出家人很少有感觉自己孤独的,即是有孤独也一定喜欢享受这份孤独。出家要看一个人的决心和因缘,不是你感觉孤独就要出家,这样出家了会感觉更加孤独??????我看还是去找个人,和他(她)一起孤独吧!

  67,问:法师,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答:最高境界就是《心经》的“无智亦无得”——如果认为有个般若智慧可修可得,那是“从迷入迷”,其实“烦恼即是菩提”,没有烦恼怎会有菩提,因为有烦恼,在“烦”事上你已经不再“恼”了,那“即是菩提”!绝不是离开一切烦恼,另外存在一个菩提,这是双执。

  68,问:法师,头疼喜欢上一位优秀的出家人,我也很想他能喜欢我,希望有单纯的爱情!答:首先,没有单纯的爱情。喜欢那去问问他吧!这对他是个很好的考验。出家人也是人,如果他也喜欢,就还俗,不见得还俗就是坏事,重要的是他的优秀是不是还俗后还依然优秀?没有永恒之塔,最好不要打扰他……

  69,问:法师,如何才能出家?答:我好像以前有过回答,出家要有机缘还要有勇气,一种“死”的勇气~以前的那个人已经永远死了,此刻的人是新生的。很多人都一直想出家,但是总是有很多说法让自己放不下,唉~许多人真正到死都没放下吖!

  70,问:法师,您后悔过出家吗?答:起初曾经有过怀疑,后来明白今生唯一做对的选择就是在冥冥中当了和尚!佛法,将一个十五岁的青涩少年熏陶改造,虽然时至今日我依然平平常常,但是佛法的学习让我有一种“死而无憾”的感觉,不知道这种感觉对不对?

  71,问:法师,常常听见有人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来当借口的,怎么办?答:其实用这句子借口并不高明,你可以反问一句——bian bian 好像也可以穿肠过滴,为什么不试一试?单单挑酒肉!

  72,问:法师,如何看待素食做成“假荤菜”的形式?答:没什么!接引刚刚开始吃素的人民没什么不好滴,总是比真荤好啊。像你这样修行已经高层次的不去吃就可以啦!我们吃自己的草就可以了……

  73,问:法师,知道密宗吗?有什么感觉?答:知道啊!一个比较神秘的宗派,修行讲究传承与次第,如果有好的上师带领,成就是必然的!可惜,现在“活”着的“佛”爷太多,不容易辨认真假。听说现在汉地密宗非常吃香,估计跟汉传佛教自身修行系统的断裂和衰弱有关系,其实汉传的禅宗是真正的“汉密”!

  74,问:法师,命运是注定的吗?答:定,也不定。如性别容貌等都已注定,但通过努力还是会变;又如一生遭遇,对于不曾自我反省的普通人,命运几乎是定的,但对于不断自我反省修心的人,改变也是必然。这就是许多算命高手都没办法算中修行人命运的地方,修行者会“克贪修忍、舍己从人”。

  75,问:法师,如何才能称为“法师”?答:唉,惭愧!在佛教讲:拥有佛法的人就可以称为“法师”,能够博通佛教经、律、论三藏的又称之为“三藏法师”。现在没有头发的,就可以被称为“发丝”,如我!

  76,问:法师,一个人的名字对一个人的命运重要吗?答:不明白的时候似乎很重要,明白了其实不重要!名字取的好,或者改一改就可以改变命运,那就不要努力了,都改名换姓好了。命运的改变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修正,深刻的看看自己的心态、语言、行为等等,就自己心里有数了。改变,来自于心!

  77,问:法师,如何面对痛苦?答:如果这件事痛苦都不能解决了,那就微笑吧!保持一个好心情很重要……因为折磨自己无济于事。

  78,问:法师,您是看破红尘之人吗?答:红尘不可看破,但要看"穿",破则烂坏,无复其用;穿则如透明之玻璃墙,可用可饰。

  79,问:师父,如何让内心强大,不受外界干扰?答:很多时候保持——呆若木鸡!

  80,问:法师,人为什么会纠结吖?答:纠结很正常吖!当心里有几个想法起冲突时就纠结了,当真的做出决定,这个纠结就自然消除…因此没必要害怕纠结,而是要认真对待抉择,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但是未来的又是不确定的,恐慌又出现了,经过了才会不再恐慌,可是对过去的事件我们不是留恋就是懊悔…纠结吖!

  81,问:法师,究竟什么才是人啊?答:具足贪、嗔、痴的就是“人”。虽然人具足“三毒(贪嗔痴毒害自己和他人)”但是一个愿意自我展现,自我学习,自我超越,最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才能称为“真正的人”。在佛教中这样的人就是选择“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及“自利利他”的菩萨。

  82,问:法师,如何看待真正的爱情?答:有真正的爱情吗?普通的爱,以欲望的满足为基础,没办法满足他的欲望,看看他还爱不爱你?其实一切皆然,包括去喜欢一个物品,与我无益处的东西,你会喜欢吗?真正的爱超越自私,是慈悲,普通的爱情是自私,是我需要你!深深地挖掘自心,一切都可以自己验证。

  83,问:法师,我感觉我太自我了,如何放下自我?答:“我”从来就不存在,你也放不下什么?“我”在哪里呢?存在的只是“我的身体”“我的意识”除了这些“我的……”,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我?估计你一定会再问:法师,没有我了,我怎么办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84,问:法师,修行人是怎么才有快乐的?答:当修行者发现痛苦一直都在,也一定明白快乐也一直都在,他们一起与“我”同在,不曾离开……从此以后不再拒绝痛苦,也不再刻求快乐,平静的“真快乐”就自己来了。

  85,问:法师,般若智慧是什么意思?答:“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智慧不等于聪明,而是处理问题以“双赢(自他皆欢喜)”的一种方式,聪明人往往是先考虑利益自己,有可能还是“损人不利己”。

  86,问:法师,如何看待暗恋的问题?答:这个问题问滴……怎么回答涅?要我说吖:要不去给他(她)表白,要不然——暗恋就是对自己的暗算……不知仁者意下如何?

  87,问:法师,坐禅的时候怎样祛除妄想?答:哦,那就先祛除“想祛除妄想”的这个妄想吧!静的秘诀就是“静,什么都不做”,妄想也不要想去祛除,所谓:断除妄想亦非真,趋向真如亦是邪……就静下来了。

  88,问:法师,您会孤独吗?答:会吖!只要感觉到自我存在,就一定会感觉到孤独,孤独不是问题,我们本来就是孤独的,怕的是不想要孤独,因此不断折腾,希望摆脱这孤独无助,殊不知孤独是注定性的,我们只能成为自己。折腾不但无法填补空虚孤独,反而感觉更加孤独。这就是已经有很多东西,我们还在孤独。

  89,问:法师,如何看待婚姻与性?答:婚姻是一世俗道德与法律规定的约定,在某一社会里就必须遵守这个约定,否则麻烦就来了!性则是一种本能的生物性,本来如此而已,因为个人的信念与坚持有所差别,取向也有不同。其实,两者都来自于“需要安慰,我们生来孤独”,为了逃避孤独我们一直扩大与制造眷属。

  90,问:法师,常常听见你们说“平常心是道”,怎么个理解?答:你看“什么不平常”?

  91,问:法师,那人以前一直赞美某人,现在开始诽谤了,想不通?答:这有什么想不通!很正常吖…为己所用“必须”赞美,不为己所用“必须”诽谤;何况佛说“无常变幻”,要是一直都在赞美就不正常了…他在向你宣讲无常的真理,合掌默默礼敬吧!修慈心禅,散发慈光给恶人,可以改变恶缘,不妨试试。

  92,问:法师,我想出家,可否指条明路?答:我尚在黑暗中摸索,如何给你一条明路?只记得自己当时一个信念:我,要走出去!莫问前程……

  93,问:法师,有朋友借钱不还,我该怎样做?答:真诚的和他谈谈,如果他决定了不还,那就做“送给他(布施想)”,所谓“舍”。如果再追下去,就会伤了和气,并且自己也生气……本来他“不还钱”是一件现在“恶事”,因为你的布施想,一念之间而转化成一个未来“善缘”。何况因果报应,总有还的时候……

  94,问:法师,修行佛法有没有捷径?答:有。先用个三五年跟随一位有缘的好老师(亲近善士),学习佛法的正见(闻思),同时开始观察自己,改造自己(持戒),再同时练习让自己慢下来、停下来、安静下来(禅修),再加能够发心愿意服务人众(培福),假以时日善缘成熟,必能够有所成就。

  95,问:法师,如果我修行佛法,我会得到什么?答:哦!你什么也得不到,也不可能得到什么!你有可能还会失去什么……比如“自我中心的感觉”,比如“自我优越的感觉”,再比如“想开悟的感觉”等等等等……

  96,问:法师,我想清净,在寺院住一年时间,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啊?答: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吖,只要你心里清净!

  97,问:法师,佛教为什么说“诸受皆苦”?答:这个世界对于一个人的感受,本质就是苦——苦是生命中原始的一种“不满足状态”,这个根本性的不满足,导致生活里我们不断转换与追求,只要根本问题不穿越,追到的一切都只是苦受的另一种感受方式,最终成为苦,导致苦,这就是我们不断折腾的真相!

  98,问:法师,您对子女教育有没有看法?答:对待子女,我们应该学习尊重他们的选择(当然是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选择)!现在往往是孩子没有出生,父母就替孩子已经选择好了一生,这样教育他们就会没有了“个性”,为了彰显个性只好把头发染成红绿。天性,只适合引导,而忌讳强力改变。

  99,问:法师,因为某些人,我对现代出家人很困惑,不知您如何看?答:现代出家人首先要有佛法知见(无常、苦、空性、无我、六度…),要有现代世界的知识(哲学、文学、自然科学、历史、心理学、医学…),要会外语,会经营管理,会开车,会网络…法永远都是可以这样新颖,就是因为有佛的智慧与慈悲为本。

  100,问:法师,佛法有什么办法对应现代世界?答:佛法以知道自己真正的所在及需要来对应现代世界。现代人都不知道自己身心处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什么?迷茫恐慌是现代人的通病,佛法让我们深刻的反思自己……看清楚真相!真相不在别人那里,而在自己身上。

  云乡禅师《问答百录》之三

  1,问:法师,出家人可以有爱情吗?答:当然可以有啊,而且必须滴!修行,以一颗平常心,平等的“爱”护一切有“情”众生……这就是出家人的“爱情”啊。

  2,问:法师,我一直都想放下,我该怎么办呢?答:那就看看你现在拿着什么呢?需要你放下?

  3,问:法师,我不相信出家人看见美丽的不动心?答:看见美丽当然动心,不动心就有可能内分泌失调了…我以为出家对于美丽至是欣赏,应该没有错,怕的是贪婪的心想占有,这就与修行“出家舍离”之道背道而驰了!要观察的不是别人的美丽,而是我们的贪心…况且美丽只有0·2毫米,揭开皮下面大家都一样!

  4,问:法师,我要怎么禅修才好?答:给自己一分钟时间,在这一分钟里身体就不要动,保持觉知,静静的观察自己……一分钟就好了!可以试一试,这一分钟你也许会看见一位多年不见的家伙,可是他一直在陪你……

  5,问:法师,《金刚经》说什么?答:《金刚经》说,这部经是由一页页纸,一个个字,一句句话,再有封面封底加以人工等等组成的,因此是经“非”独自就可存在的《金刚经》,但是有这些事物就可以构成一部《金刚经》,因此又说“是”一部以假“名”形式存在的《金刚经》…听明白了吗?累死我了…

  6,问:法师,什么才是绝对自由?答:就是看看此刻谁束缚了你?谁被束缚?其实没有谁可以真正的束缚你,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被束缚——这就是绝对自由!

  7,问:法师,你有烦恼吗?烦恼的时候你怎么办?答:有,烦恼的时候我就试着和烦恼交朋友,与烦恼聊聊;我们一直把烦恼当成“敌人”,结果一直在和自己“炮火连天”,这才是真正的烦恼。面对烦恼,与烦恼和平相处……

  8,问:法师,听说佛教是“无神论”的,真的吗?是的,佛是不承认灵魂的存在,不承认有个不变的灵魂转世投胎……但是,佛说有“我执(以我为中心的执着)”,因为我们迷惑“自我”的存在真相,而引发错误的心态及行为,导致我们轮回不断。这在佛法叫做“无明(不明白自我存在的真相)”……

  9,问:法师,您为什么出家?答:你,为什么不出家?好像等于没有回答!其实,一切尽在不言中……人生!很多时候不是自己可以去安排滴,一切都有某种冥冥之中的因缘……推着你向甜,向前……

  10,问:法师,我想出家,要做到什么?答:身出家易,心出家难!要做到的只有一事:就是以前的你已经从此“死”了,世间不再有你这个人,这叫做“不死不活”,千万不能世间心没死干净,成为“半死不活”!

  11,问:对未来的灾难是否可以预测和改变?答:对一般人来说,即使对未来的事件能够预测,也很难改变,因为不懂改变的方法。仅从事相上很难改变未来。想改变命运,要从心念上改变——发大乘心,发利益众生的心。

  12,问:有人把佛菩萨像挂在身上当作护身符,但也有人说这样做是对佛菩萨的亵渎?答:真正的学佛者不需要护身符,他自己就把自己保护好了,因为他有慈心,不愿意去伤害他人。对于不了解佛教的人,给他一个护身符,让他有个心理安慰,也没关系,这也是一种方便。

  13,问:人,有七情六欲滴,怎么办?答: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成为了你的主人,你成为了这些的奴仆!想想那个更加重要?佛陀曾经告诉一些匆匆忙忙追赶妓女的年轻人:找到那个人(妓女)重要?还是找回你们自己重要?

  14,问:“要不要算一卦?”或者:“问问菩萨,看我今天出门顺不顺利?”答:为什么心里总有这样那样的疑网呢?因为心中不“深信因果”,没有佛法的正见。如果真的相信因果,你就不会再问吉凶了。只管去做,怎么做就怎么得,还要问什么吉凶祸福呢!

  15,问:法师,要美貌,怎么修呢?答:第一,保持良好的心态,微笑起来;第二,不要生气,再美的人,一发火,都不漂亮。忍辱可以感召端庄秀雅的相貌;第三,赞美别人;第四,佛前供花。

  16,问:法师,你有焦虑时候吗?怎么办?答:当我焦虑时,我就让自己静下来,深观这焦虑从何而来?几乎每次分析到最后,都看见自己的焦虑来自于对期望的事件结果的“不确定”,不确定——这是焦虑的真正根源!因为不确定,因为焦虑,就会必然发展出强烈的掌控,以减少不确定感。可事实是——只要是还没有发生的未来,就注定无法掌控……

  17,问:法师,你会孤独吗?怎么办?答:当我孤独的时候,我会静心深观,看看谁可以替代,我发现只有自己!潜意识里早就明白自己一直是一个人独自活着,所有人都无法替代,这就是我们不断扩大队伍,制造眷属,延伸自我,以获得表面扩大和热闹的动力所在。

  18,问:法师,被误解怎么办?答:我们常常自己都会误解自己,何况是别人呢!因此误解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重要的是如何解释。被误解,可以真诚的彼此说出问题所在,没有必要先生气,这使得事情更加复杂。觉得已没有必要再解释,解释已经无效,那就保持沉默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其实,最好的解释就是不解释。

  19,问:法师,做事时候如何取舍?答:凡事利大于弊,就值得去做;对大多数人有好处,就值得去做;没有百分百的好,也绝不会有百分百的坏!莫苛求。

  20,问:法师,我的未来会幸福吗?答:我能说什么呢?有谁比你自己更加清楚你的所思所行呢?没有谁比你更加清楚你自己,你过去的所思所行,遇见你现在的所思所行,造成未来关于你的一切。想了解命运,请好好问自己,深刻的反思自己……一定会看见你的未来!这就是佛法的“醒觉之道”……

  21,问:法师,什么时候最美?答:微笑的时候最美。不管一个人长得怎么样,只要有微笑,有欢喜,就最美。一个人长得很美,像画出来的一样,可是突然间青筋暴露、咬牙切齿,这就是“毁容”啊!怎么美丽呢?……

  22,问:一个悟道的人,会不会还想去干一些修行之外的事情?答:哦,这个问题不存在!因为一个悟道者,他的一切都已经融入当下,化成一味,对于这样的人,不存在修行之外的事情。他的存在无论干什么,都已经是修行。他也不需要在修行上再找人答疑解惑,他的存在就是答案本身!

  23,问:如何选择好的佛法老师?答:选择善知识要注意这些条件——了解正法(深解空性);坚持戒律;充满慈悲;说法善巧!

  24,问:法师,您会困惑迷茫吗?怎么办?答:我有时候也会困惑和迷茫,每当我困惑迷茫的时候,我就会把手放在心上,告诉自己:我在这里,只在这里,此刻我只在这里!“脚步所在,即身心所在之地”——假如你此刻不在你脚步所在的地方,你还能在哪里呢?然后,我会问自己为什么会困惑在这些事情上,原来是我的期望造成!

  25,问:禅修就是什么都不想吗?答:禅定的修行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想通和看清很多真相…因此禅修也是一种思维修的练习,练习用心平静的来看清楚一些我们一直以来早就知道但却迷惑了的真相,或者说是从来就不敢面对的真相:我们一定会独自死去,脆弱却假装刚强,一直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没有安全感,一直需要紧紧抓住什么,却唯这尸体陪伴自己一生!参

  26,问:法师,什么是愚痴呢?答:活在“自我折腾”的世界里,以为自己的所思所行就是绝对!

  27,问:法师,什么是超越轮回?答:以为是死了才超越轮回,这是个大误会!“轮回”就是面对苦乐、爱恨…我们总是和这些情绪搅合,忽上忽下不断转换(轮回)。“超越”就是不再和这些情绪搅合,无论经历什么都全然接受、欣赏,全然放下“我”,以“我不存在“的智慧来经历这些,而不是要赶尽杀绝这些情绪,这就是超越轮回。

  28,问:如何是“但尽凡心,别无圣解”?答:修行——只管死尽自己的凡心俗情,就没必要另外去追求一个神圣的见解。很多人只知道追求那些奥妙虚玄的高深见解,却忘记了死尽自己的凡心俗情,这难怪“眼高手低,说得行不得了”!《楞严经》上说的“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也是这个意思……

  29,问:法师,经典上的“无修无证”什么意思?答:全然的接受自己此刻的存在状态!不断战斗的敌人正是我们自己……总想改变自己什么,总是对自己不满,对自己的业力命运,身心情绪……对当下自己的一切,从来没有全然的说过“是”,其实说“是”的时候此刻恰恰已经圆满,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传说中禅的“无修无证”啊!

  30,问:法师,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裕”?答:人生的富足和意义不存在我们之外,生命里也不只是“我有什么”或“我没有什么”,真正的富足就是此刻我们已经完整的存在,当下我们的存在就是圆满的!

  31,问:为什么说“回头是岸”?答:为什么“回头”才“是岸”呢?我们向前去追求不就是要快乐吗?可知道这个追求的想法和行动,恰恰是让自己不快乐的罪魁祸首?想想原因,追求预示着什么?预示着未来的快乐吗?不,预示着当下你正在受苦。回头看当下,想逃离去追,即预示当下的苦,越追就越苦——回头是岸。

  32,问:什么叫做无常?答:无常——佛法重要的一个真理面向。存在都是不常恒的,时刻变化,不确定。任何事物,深观,没有不是无常的,这是一个普遍真理!法的思维,无论修行什么,都离不开这个正见为基础。无常观如果建立,执着就开始减少,当看见一切都在倾刻就谢灭,厌离自然就会生起。这就是真正的“出离心”——无欲???寂灭。

  33,问:什么叫做“人无我”?答:“我”绝不存在,存在的只身心的合,常说“我的身,我的心”,一切只是“我的…”。感觉里有“我”存在,这恰是意识衍生错觉,凡人就为这错觉而活。有人远骂,话语不撞击到身,不撞击到心,为什么难受?因为刺激了那错觉里的“我存在”。身心合的“现象我”佛法不否定,“想象我(灵魂)”佛法不承认——无我之教!

  34,问:什么叫做“法无我”?答:法,指一切存在。存在的一切都是由其他事物(条件,缘)的和合依存,单一独存的事物不存在,这就是“法无我”。这个理解可以带来偏执的消除,我们看事物不再会一根筋,会同时看见很多因素造成某种结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有因有果,缘起缘灭!

  35,问:法师,修行人有快乐吗?从何而来?答:修行有真快乐——我们所拥有的,都可能不知不觉就成为我们的包袱,放下的越多,一个人就越轻松快乐。以天地为家,以此刻脚在的地方为安住点,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快乐又岂是外人的猜测能够猜猜明白。

  36,问:六根清净,是什么情况?答: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清净,我们常以为是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听…心里不去想,这个死亡就可以达到!真正的清净是说:看,只是看,不会加上自我的喜好去看,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听也只是如其本然的听…自我评断一旦介入,就无法看清真相,非好即坏,即不清净!

  37,问:《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意思?答:意思是——我们的心应该不要“住”(依靠)在什么上面,要保持心的觉知,只是当下欣赏并且享受就好了!因为那些人,事,物都注定会过去,心附着了可就苦了!

  38,问:请解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答:一切靠条件存在的事物(法),都是梦幻泡影,其存在形式是刹那流逝,相似相续的,犹如草露电光,短暂而不可确定!应该作这样如实的人生和世界观。佛法表达的是——不要去执着让什么永恒,这是图劳,但可好好享受此刻的所有…享才是福吆!

  39,问:请解释『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答:上一秒一旦过去,则永远不可追;下一秒没来,则绝不可往(必须等待一秒才来到!);此刻则刹那过去,绝不可留。一切都“如此而已”,不如此的是我们想保留自己喜欢的执着!其实,一切都倾刻就成为过去,活在当下,珍惜此刻!

  40,问:『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什么意思?答:“诸”所有存在的是“无常”的,“是”一种刹那“生灭”的现象;如是则不愿去接受一切“生灭”变异的那份执着的心情也就“灭”却了,燥热是心也就“寂”静,这就是佛法说的——一切烦恼“灭”除,进入一种平静之“乐”——涅磐!

  41,问:法师,怎样让一个人看起来气质宁静?答:一个心里面没有那么多“自言自语”,真正的气质宁静!

  42,问:法师,请解释“观自在”?答:所谓观自在,就是“观”察“自”己此刻存“在”的真相!我们不断的去声色犬马,不断的去追名逐利,不断的去自我折腾,就是想要那份存在价值感,证明自己的存在。其实,当下的我们是不依靠任何外在的东西而存在,我们只是此刻的自己,看清这个真相,就得自在!自在是减法。

  43,问:什么是“四大皆空”?答:四大是指我们身体的总和,代表硬性物质的地大;流性物质的水大;热性的火大;还有一个能够产生动作的风大。地水火风,这四种类型的物质和能量组合成我们的身体,这个身体是组合而成,即最终会生病消逝,这就是“四大皆空”!不是我们常常猜测出来的“酒色财气”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4,问:法师,“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怎么个说法?答:存在的一切(有)看似非常坚固不变,其实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向着生成和破败前进(无),有即是一种可以无;无即是有,是说一切正是因为不断变化,因此才充满了一切可能性,无的却可以是一种有!但是,一切事物的生成毁灭,都是受种种条件制约的,那就是“因果”!一切事物唯法因果!

  45,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解?答:意思是一切存在的物质(色)是时刻变化的,不确定的,是由许多其他条件来支持的,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说一切变化的,不确定的,由许多其他条件支持才可以存在的一切物质,空才是其真实相。不是我们以为的“空”是什么都没有,“色”是永恒不变的,不需要其他条件支持的!

  46,问:佛教的“吉祥”,怎样讲?答:就是吉庆祥和,没有灾难,平平安安。吉祥,并不是说必须每天都非常高兴,也不是指富甲天下。富甲天下不一定吉祥,有人虽然富裕,但是灾难也多。有人生活朴素,但他吉祥。平安吉祥,不是在贫富贵贱上说的。

  47,问:究竟什么才是解脱?答:这就是解脱!不再浪费生命的去企图找到没有低潮的高潮;没有外在的内在;没有邪恶的善良;没有痛苦的快乐……我们觉醒了,不再追寻绝对,一切都是相对的统一,一切但是一味的解脱之相,如此一切自然发生,自然正常,从此以后归于安静的心,不再追寻,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

  48,问:解脱是什么呢?答:解脱是“心的自由”,一个心得到自由的人在什么环境中都是感觉得自由,即使有身的障碍也不会妨碍他心中的自由!

  49,问:法师,如何面对痛苦?答:痛苦必须去正面拥抱,拒绝只会加重这个创伤…有智之人所努力的无关输赢,而是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平和及安详!没有谁是你的替代,不要想着让别人替你承担,不断的找借口和理由为自己开脱,只说明我们还在逃避,不敢面对当下……修行必须修到面对和承担,才是个好的开始!活着,经历当下,无论是苦是乐。

  50,问:佛法常说“空”与“有”是怎样的一个辩证关系?答:“空有”只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略微解释一下:空,就是“一切皆有可能”;有,就是“存在必受条件制约”!空生有,是说一切都不确定,因此才能有机会改变;有是空,是说只要你创造的那些条件都具备,你不想让这个结果出现不可能!空有不二,即空即有,双在双融。

  51,问:法师,佛教常说到“业力”,业力究竟是什么?答:这个问题非常深奥,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只要记得:业力就是一种倾向性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即个性,这是不容易改变的,因此只有主动努力,并且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的这些心态及行为倾向的人们,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命运的秘籍”!

  52,问:法师,请解释忍辱?答:忍辱是一种盔甲。忍辱不是因为害怕什么,而是出于慈悲不想伤害对方,不想斗争。这是自己和他人都得到保护的好方法。佛说:“以怨恨制止怨恨,怨恨永远不息;以忍辱制止怨恨,两家都可得到安宁!”这真是智慧的话语。

  53,问:法师,如何对治贪嗔心?答:要对治贪,先要在心里找到贪的感觉就好办了,有如擒贼先擒王。然后再往下分析:为什么会贪?贪建立在“我”上,因为我喜欢,我想要,它顺着我的心,我觉得舒服,就这么简单。嗔的感觉是心里突然间好像冒出烟来了,表现为讨厌,拒绝,或者甩手一走。嗔,也建立在“我”上,我不喜欢。重要的不是贪嗔的问题,其实是“自我”带来的副作用。

  54,问:法师,如何看待财富?答:有智的人,明白财富的目的是为了幸福,努力奋斗,最终有没有得到梦想的财富,他都是快乐的生活。有很多时候幸福感,不是钱就能买来滴!这个问题需要富人来验证…你是要去奴钱,还是要成为钱奴!哈哈哈哈哈哈……

  55,问:法师,如何看待女人?答:我们常常以为女人就要娇,要弱,要小家碧玉…女人是“凝”,坚固一个家庭,女人的“凝聚”太重要了!女人,才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个“凝”字,团结父母,吸引先生,凝聚亲族,教育子女…女人的凝聚力如果减弱,这个家庭就散架了!女人被称为“后”,这个后就是男人的靠山吖!

  56,问:法师,如何看待男人?答:我们常常以为man(男人),就是五大三粗,动不动就将别人放倒。哈哈哈哈哈…这实在是个误会!成为man,是看我们可以沉重多少生活的压力和痛苦,面对困难如何顾及自己,帮助他人…承载生活,勇敢面对,就是man!完全承载,游刃有余——“超男”!

  57,问:法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是的“头香”?答:我们总是以为在除夕夜谁第一个烧的香就是“头香”,这实在是个误会!“头香”的真正意思是“在这一年里,你第一次来寺庙,烧的第一支香,就是属于你的头香!”总是喜欢超过别人,以为很多人里,只有“我”第一个上香,我就是“头”,哈……造香的人才是!

  58,问:法师,请解释寺院的来历?答:寺,原为中央与地方的政事机关,如太常寺、鸿胪寺(招待诸侯及四方边民之所)。后因西域僧东来,多先住鸿胪寺,移居他处时,其所住处仍标寺号。从此遂称僧侣的居所为寺。又,‘院’本是周围有垣之意,转指周垣或有回廊的建筑物,亦指官舍。因此,佛教修行的道场多被称之为“寺院”。

  59,问:什么叫做内观?答:内观修行,就是持续观察自己的身和心,体会当下的身心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此刻,我们的身心所发生的一切,这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实相……当我们时刻能体会自己当下发生的一切,最终一定会穿越火线,拥有安详平静的涅磐,这是最终极的烦恼止息之境地……

  60,问:法师,怎样禅修?答:对于禅修佛教里有许多方法练习。无论什么方法,都不外“姿势”和“心灵”的结合…保持这个端庄的姿势,让心和身体同在,观察此刻的自己身和心发生的一切现象,无论好坏,只是看着这一切…不需要改变自己什么,需要的就只是“保持觉知此刻”,看着这一切身心的现象生生灭灭。

  61,问:究竟什么才是简单快乐?答:“简单快乐!”介个,可不简单!我们活着,动着,努力奋斗着,就是为了快乐…可是,我们越活,越动,越多,越不简单,越少快乐!这究竟是怎么了?其实,不在于拥有多少,而是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源于认清一个事实的真相—我们其实一无所有,有的是暂时性拥有这个尸体,跑来跑去,自得其乐——简单快乐。

  62,问:法师,如何面对外面的诱惑?答:我们面对外部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真诚的看清楚“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如此外面的难题也就好解决了!

  63,问:法师,命运可以改吗?有秘诀吗?答:命运可以改,当你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时候,却把自己控制住了,你的命运就会在此刻改变,改变命运的秘诀也就在这里——控制自己。

  64,问:佛法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答:佛法要解决的并不是衣食问题,衣食问题用世间的科技就可以解决了。佛法一直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在哲学的顶尖,就因为佛法“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学佛——就是学习正确的认识自我及世界的方式,这种认识符合事物真实的原貌……

  65,问:说话夸大事实,为什么?答:好名之心是主要的。说修行有什么境界,无非是希望别人说他很特别,很高明。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境界”,只要还有境界,就不是最高的。普通人需要别人的认可与支持,自我才觉得舒服,此外还想获得别人的赞美,人的心理是很矛盾的——既要别人认同,又要与众不同。

  66,问:法师,请解释六道轮回?答:此刻,我们的“心”正在经历的才是真正的“六道轮回”,看看此刻心是经历三恶道的“地狱(极度烦躁)”,“饿鬼(过份渴望)”,“畜生(失去理智)”;还是三善道的“天堂(非常快乐)”,“人间(正大光明)”,“阿修罗(嫉妒斗争)”。轮回——只一念之间吖!……护心。

  67,问:佛法的修行,为什么这样看重师承?答:佛法,如果是认真的学修一定需要师承的,这不是什么神秘的传授,而是一代代学修经验的总结…许多人看过几部佛书就以为了解佛法,可是面对自己的烦恼还是烦恼,一个小小的烦恼都无法穿越,你所谓的佛法和头发又有什么区别!有时候你二十年的摸索,远比不了过来人的一句半句!

  68,问:法师,出家不会是逃避吧?答:出家,常常被猜测成逃避!是逃避吗?不,不…出家绝对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担当!放弃许多个人的东西,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担当一种文明教化的传承,内修自己,外净世间…谁说出家是逃避?那就让他来逃避试试看,恐怕是放不下自己的嗜好吧!出家是大丈夫所为,非帝王将相所可以。

  69,问:学习佛法,目的何在?答: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转化自己这颗烦恼的心。佛教的任何一个派别,所教导的佛法,归根结底,那就是转化烦恼心。如果拥有的佛法知识无法转化自己这颗烦恼的心,对于修行来说,就是一种“戏论”,不是佛法目的所在!

  70,问:法师,佛是什么?答:古印度一小国的王子,从小失去生母,深宫内院的王子,深思敏感而仁慈…常常独坐沉思,观察自己,了解世界…尤其是对于人为什么会不安和苦痛的观察与了解,看见了一个人存在的真相:人是由肉体和思想的结合,不存在灵魂(我);感觉里的“我”的感觉,只是迷惑本身的产物!

  71,问:什么是佛法?答:2600年前佛陀的一种教化而已!分两个方面,一是修行“善法”,爱自己,爱他人,爱万物…;一是修行“解脱”,心不再追寻,那种追求“生”的动力停止了,趋向终极的熄灭和安宁!生命的存在,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存在,都注定了缺陷和苦痛…因为我们有一颗充满渴望的心!

  72,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答:真正的出家人其实是一位老师,负责佛法的传承教化——“宏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出家者,如果不能内修自己,外扬法化,就已失去出家者的意义,出家人真正尊贵的地方也在这里!如果没有教化外在的好因缘,就专心于自己的修行——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73,问:请解释寺院的功能意义?答:寺院其实就是一所“社会学校”,真正的功能是教育,传播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艰苦里多一份挺拔;逆境里多一份英姿;混乱里抱一份安祥;浊流里有一份孤俊…所以,这里不一定满足祈求,却可以寻得智慧和安心。

  74,问:法师怎么面对女性?答:这是个敏感的问题!面对女性,如果我把她看的过分美丽,那是增加了欲望去看的;如果过分丑陋,那是增加了厌恶去看的。其实无论美丑,在这个世界上她都是“独一无二”的美丽……重要的不是她美丑,而是我以什么心态去看她。……她只是她,不增不减……

  75,问:法师,请解释皈依的意思?答:常以为皈依佛,就是去依靠佛,其实佛陀去世时亲口告诉弟子“当自己依靠自己,莫要依靠外在!”真皈依就是确认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我们还能够依靠谁呢?假如我们生病或者将要死亡,谁可以代替我们?唯有自己!学习佛法就是为了明白:自己必须为自己负责!不逃避才是皈依。

  76,问:法师,佛教人应该怎样分配财物?答:佛陀曾经教导一位做生意的弟子:财富分成三份,一份用来投资;一份用来养家;一份用来帮助他人。

  77,问:法师,怎样修口?答:有一张口,巧舌如簧,这真是幸福的事情!可是我们往往用错了这个会说话的幸福,看看那些想表达不清楚,想语言说不出的人们吧!好好的珍惜这个会说话的福气,好好的说话,我们可以口吐莲花,出语芬芳;也可以言若利剑,伤人无形。重要的是必须记住:你怎么说人,人也将怎么说你。

  78,问:幸福是什么?答:我以前也常常思考!有一次我大病到死亡的边缘,濒死的经验让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就是此刻我还可以呼吸!其余什么不是建立在我还活着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你,你认为的所有的幸福还在哪里?幸福的基础就是“此刻我还可以呼吸!”其余的定义随便你无限延伸。

  79,问:如何看待钱?答:我们努力创造财富的目的只有一个“活的更加幸福!”可是我们往往是忘记了这个根本目的去努力的,结果眼睛里只有钱…有了钱,我们失去了幸福;没有钱我们觉得不幸…没有钱我们不幸;有了钱我们不幸福,那么有钱的人和没有钱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一定要时时记住“重要的是幸福,不是钱!”

  80,问:“阿弥陀佛”什么意思?答:这是印度语言,译成中文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在没有成为佛以前,发大誓言,要为人们创造美好的世界,让人们都过上清净平等无忧的日子,因此他光明遍照寿命无限的去延续人们需要极其快乐的心愿!人人都希望极其快乐的活着,这是佛教净土人文的大贡献。

  81,问:佛教吃素,青菜也是生命,为什么你们可以吃?答:这是误会了!所谓“生命”,“生”是一种生的机能,这个动物和植物都具备;“命”是指的一种“情识”,就是具备情感和心识,这个是植物不具备的。虽然如此,佛教也教导我们不要滥肆伤害植物,对植物类也充满了感恩与尊重!

  82,问:法师,请解释吃素的意义?答:佛教对于素食有他独特的精神境界,不是只“吃吃草”,就叫吃“素”的——教尔茹素本为素心素口素身行;只此戒杀意在爱自爱他爱苍生!

  83,问:请解释慈悲?佛教宣扬“慈悲”的真正意思是先要“平等”,将身份认同于一个地平线上。“忘我帮人”,这是伤害自己,如果“你的慈悲遗漏了自己,那这个慈悲就是不完整的!”这是降低了自我,不顾自己的感受,时间久了会形成郁闷;高高在上把一块钱扔进乞者的破碗里,这是抬高自我,也是不对的!平等相见,真诚慈悲!

  84,问:法师,如何看待网络世界的佛教?答:佛法要走出山门,走出四面高墙,网络实在是多项选择里最好的选择之一!

  85,问:法师,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答:我也常常思考自己,思考身边的朋友们。我们追求物质财富,本来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加轻松自快乐。为什么我们拥有了很多之后,反而被公司绑架,被工作劫持,好像失去了以前物质匮乏时候的轻松自在,丢掉了那份久违的幸福快乐……偶尔的放松一下,也是在紧张里度过,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追求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

  86,问:这个时代,最大问题是什么?答:是“冷漠”,贫穷时代的人与人中间的关怀荡然无存。因为我们的内心其实都非常恐慌,这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方向感,我们的“自我价值”参照对象出了大问题,我们参照的不是某某人有多么“开心幸福”,我们参照的是某某人是干什么的?有多少钱?别墅大不大?车是什么牌子的?…

  87,问: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答:这个问题被思考了几千年。我们都会死,于此来看我们辛辛苦苦,勾心斗角,努力奋斗来的一切都将归零,人生有什么意义!可是活着,就必须追寻一个意义,因此我们为自己立了一个意义,有的意义传承了几千年,依然在温暖人间,有的意义在他生前就完蛋!

  88,问:请解释“身心合一”?答:我们的身心都是分离的,我们往往人在这里,心早就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呢!修行的起初就是确认此刻身体和心灵同在,事实上这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的心只是喜欢游荡在外,不肯回家!

  89,问:法师,请解释极乐世界?答:很多人非常迷惑极乐世界,我们只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其实极乐世界就是要我们“极”其快“乐”的活在“世界”上。想想,一个不快乐的人如何能去极乐世界,佛陀虽然有无限慈悲,但极乐世界会收留一个苦瓜吗?还是现在就开始微笑吧!

  90,问:法师,禅修为了什么?答:禅修不是为了什么才坐下来,这是一个大错误。我们总是心存期待,希望这次坐的时候有一些特殊感觉……其实真正的禅修是放下所有的期待,坐着就只是坐着,保持当下的觉知就好了!

  91,问:“观自在”是什么意思?答:这其实是一个修行的法门,是说:“观”察此刻你“自”己的存“在”。你只存于你现在站或者坐的地方,你还能存在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自在的真正原因也就是我们的心“不在”此刻存在的这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92,问:修行人如何面对苦难?答:不能忍受苦难是不好的,对苦难不能忍耐,甚至生恨,这样做不会消除苦难,反而会让苦难增加。所以面对苦难,学佛者应该坚韧而睿智,精进依法,如实正观而穿越苦难!

  93,问:法师,什么才是知识?答:真正的知识不是说你知道很多外在的事物,世界上的知识是学习不完的,真正的知识是你有多么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人性,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七情六欲,你的贪嗔痴慢疑…他们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去的?为什么他们会来?为谁而来修?

 
 
 
前五篇文章

僧伽教育——续佛慧命的事业

爱国爱教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重庆佛教教育论坛部分讲话稿--佛教教育座谈会

印光大师之教育方法探微(杜钢)

晚唐五代敦煌三界寺 寺学教育与佛教传播(祁晓庆)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四位妻子(梁国雄居士编译)

欧美佛教教育

日本的佛教教育

泰国佛教对公众实施教育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在死亡边缘的三要道(宝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