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粉碎旧知识直入当下是般若(一行禅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粉碎旧知识直入当下是般若(一行禅师)

   粉碎旧知识直入当下是般若 一行禅师 伟大的科学发现乃源于智慧而非思惟的呈现。科学家们的工具不仅是智力和实验室,他们整个灵魂都沉浸于工作中。智慧为心灵准备好沃土,并在其中播洒种子。在种子发芽前,智慧只能静观其变,企图揠苗助长只是徒然挣扎。 然后,在出其不意的时刻,种子在智慧中茁壮。由于科学家事先“孵育”它们,所以这些时刻往往都会降临。不论行住坐卧间,科学家都在脑中“孵”这个问题,直到解答“突然灵光一现”。 新发现会打破固有知识的藩篱,而有“智”之士也必须毁掉旧有的架构去建造明天的新气象。旧知识是通往新智慧的障碍,也就是佛教所说的“知识障”。伟大的科学家犹如觉者,内心也经历过巨变。如果他们能够获得甚深的了悟,那是因为他们的观察、专注和觉知的能力都高度开发。 智慧,并非知识的累积,相反地,是努力不受知识束缚的结果。智慧粉碎旧知识以迎接更能契合实相的新知识。当哥白尼发现地球绕著太阳运行,使当时大部分的天文学知识都必须舍弃,包括天在上、地在下的观念。 今日的物理学正勇敢地奋斗,希望摆脱古典科学所强调的恒等式和因果观念。科学就像“道”一样,强烈要求我们抛弃所有预设的观念。 当释迦牟尼提出“无我”的观念,他推翻许多有关生命和宇宙的概念。他严厉批判一般人最坚固和广泛的认知——即有一个“永恒自我”的存在。 凡是了解“无我”意义的人都明白,其作用在于推翻“自我”,而不是以新的实相概念来取代。“无我”的概念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沦为一种概念,就必须跟所有其他概念一样被摧毁。 般若智慧常被人类用概念、思想和文字来描述。但是般若智慧不是零散知识的聚集,而是一种直接而当下的融人。在感觉的领域,是觉受(受):在知性的领域,是知觉(想)。智慧不是理性思惟的顶点,而是一种直觉。它无时不刻在我们身上展现,而我们却无法以语言、思想或概念来描述它。“不可名状”正是这种境况的写照。 在佛教中谈及这类的了悟,也是“不能以理智推演、讨论,或纳入任何教义和思想体系之中的”。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行善积德10个方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聚散随缘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践行慈悲心的十三种方便(茗山长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融化冷漠的坚冰(学诚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自我的回归 从麻木中苏醒(济群法师)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用佛教智慧经营人生(龚西娅)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中国最伟大的禅师:马祖道一(素全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禅茶何来一味(素全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怎么福慧双修呢?(究遵)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人生像什么(慧净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