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依正不二”与“自他不二”的环境伦理观(龚晓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依正不二”与“自他不二”的环境伦理观(龚晓康)

 

  “依正不二”中的依报是众生身心所依止的一切世间事物,如土地、江河、房屋、衣食等,是众生所依的生存环境,属于众生共同业力所感的果报。正报指众生的身心,依众生过去所造业而感得的果报正体。众生的身心(正报)与生存环境(依报)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别的果报,但是二者却不可截然分离,而是“依正不二”。“自他不二”则是指心、佛及众生同是一念所现起,于真如理本来具足。用现代的术语来说,“自他不二”是说每一众生(指三界六道中一切有情识的生命,包括畜生、饿鬼、地狱、人、天、阿修罗等)的生存,都必须依赖于其他众生,众生之间是互相依存的。

  从依正不二思想出发,佛教天台宗提出了“无情有性”;从自他不二思想出发,则是众生平等。“依正不二”与“自他不二”的思想,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从缘起法则上说。依佛教看来,众生的依报和正报互为因缘。《梵网经》云:“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即是说,世界万物都曾经作为众生的身体,众生的身心与生存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缘起法则来观察众生的生死流转,人同其他众生一样,都受生死烦恼的系缚并在六道中轮回;而且,一切众生于生死流转的三界中,多生中曾互为父母。《心地观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 六道众生互为父母,每一众生都曾获其他众生的恩惠,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众生平等。

  第二、从真如理性上说。佛教所说的“真如”是指世界现象的真实性。一方面,真如是遍于一切现象的,是现象背后的不变理体;另一方面,一切现象都不离真如,是真如的随缘现起。湛然《金刚錍》云:“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故万法之称宁隔于纤尘,真如之体何专于彼我。……纵造正造依,依理终无异辙。”依报和正报虽现种种差别,但其理体唯是真如,都是真如的随缘现起,所以说依正无二。从众生的角度来说,一切众生本具真如佛性。《大方广如来藏经》云:“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具足,如我无异。”如来藏即是隐藏于一切众生的如来法身。众生虽被种种烦恼缠缚,但其如来藏本来清净,功德圆满。众生都有清净的如来藏,所以众生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从这一点来说,众生之间并无差别,而是完全平等的。

  第三、从万法唯心上说。佛教认为众生所能经验到的宇宙万象,都是依赖于人的心识而呈现出来的。《大乘密严经》说:“地等和合,微尘之聚,若离于心,即无所得。”即是说由微观粒子集合而成的物质基本元素,如地、水、火、风等,都离不开心识的作用,都是心识的变现。当然,此处的“心”并非常人所说的“意识”,而是意识底层的阿赖耶识。依佛教唯识学说,阿赖耶识的主要作用是贮藏“种子”。“种子”是指阿赖耶识中能产生一切现象的可能性。“种子”有两类,一类是共相种子,能出生众人共用的山河大地及众人共同的种类特征;一类是自相种子,能产生个体独具的特征。“种子”遇缘变为“现行”,“现行”即是众生当下经验到的世界万象。既然依正二报都是唯心所现,那么依正也就是二而不二。

  “依正不二”的进一步结论即是“无情有性”。所谓“无情有性”,是指草木、瓦砾、国土等也有佛性,也都可以成佛。吉藏《大乘玄论》云:“唯识论云,唯识无境界,明山河草木皆是心想,心外无别法,此明理内一切诸法依正不二,以依正不二故,众生有佛性,则草木有佛性。”世间诸法都是阿赖耶识的变现,依正即是不二;众生有佛性,草木当然也有佛性;既然草木有佛性,那草木也能成佛。

  从自他不二思想出发,佛教认为众生平等。菩萨只有体证到众生本来平等,并以平等之心看待一切众生,菩萨才能成佛。《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视一切人犹如佛想,于诸众生如父母想。”对于那些善或不善的众生,都看成为自己的父母而没有怨亲的分别。《华严经》认为菩萨“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动摇。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则能净忍波罗密”。菩萨以平等心忍受众生的各种恼害,才能称为行清净的忍辱波罗密。众生平等,从“弃恶”出发,佛教宣导不杀生。在佛教看来,杀生犯根本戒,必遭恶报。从“扬善”出发,佛教提倡布施与忍辱。《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菩萨摩诃萨于四大身生药树想,随诸众生须手与手,须脚与脚,须眼与眼,须肉与肉,须血与血,须骨与骨。”菩萨应随众生需要而不惜身命以布施,这是典型的大乘菩萨道精神。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说话 (贝弗丽)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也谈EQ-情绪管理(常文)

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陈兵)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放下 放下 放下(许丽蕙)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水果沙拉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气(贝弗丽)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诚信是最好的公关(贝弗丽)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对「临终关怀」有些什么见解与做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活中的『三宝』

依正不二与和谐生态的唯心智慧(王春华)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