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持心自守佛心己心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持心自守佛心己心
学道,[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四十二章经》里面不就是这么跟我们说吗? 真的我们要专心,按照佛陀所说法,守好我们这个志,按照这条路走,这条路就是最宽广的路。所以,人人是不是心有守在我们的志?是不是有按照这样的道去走?我们要时时多问心,问我们自己的心啊!《无量义经》就是一直要我们把心照顾好。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这念心,心若顾得好,我们学佛不会偏差掉。 《无量义经》说:[道风德香熏一切,天人象马调御师。] 我们学佛、学道就要依教奉行,按照佛陀的教法,我们要拳拳服膺,这个道才能够守住在我们的心。所以道风,这个道风,[道之化人如风偃草]。 ◎道风:道之化人,如风偃草者。 就像风一吹来,草就随着风而整排柔软地不断摇曳,一波一波草浪摇曳过去,很美!这就是比喻道德如风,若是能够在这样的花草里,风一吹来,随着风向走,就像教育一样。看看我们的礼节,礼节就是我们的道理,所以[如风偃草],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道,按照怎么教,我们怎么行,表达出来的就是礼仪。 礼仪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也是很重要,在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是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就表达什么样的礼仪。我们学佛者也是要这样。知道过去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我们现在了解了,了解了人生的苦、集、灭、道之后,我们要追求道是怎么走,周围道理、环境如何来改变,这个大环境就是我们修行应该怎么接受、怎么守持,这就是修行的方法。所以说,[道风德香],这个道怎么教,我们就要怎么来接受。 佛陀所教育的,就是要清净我们的心。道,就是净心。我们原本清净的本性,这条道路如何能够直通到佛的境地,过程必定要将心灵的贪、瞋、痴要完全清除,所以这叫做德香。 ◎德香:德之馨如香也。 记得吗?这是一则故事。阿难就问佛说:[佛陀,有的时候走过花丛的地方,种了很多的香花,一阵风吹来,闻起来好香。但是佛陀,这阵香味我知道,是因为风这样吹来,顺风送来这个香味,不过,世间不知道有没有逆风还能香的东西吗?] 佛陀就说:[有啊!有一种香,逆风同样会香。]阿难就问:[到底是什么样的香,逆风还能香呢?]佛陀就说:[德,修行的修德,不管方向怎么吹,这个德香还是可以四方八面都能够闻香。] 这就是德,德香。所以我们在凡夫时心不定法,好的,我们跟他学,我们就很好,不好的,让我们起个动心,很快我们又受污染,这就是凡夫不定心。若是成就了,这个德香就能够熏一切,不管它方向走向哪一边,同样可以得到那分香。 所以,[道风德香熏一切],这要看我们修行,到底是否不定性,好的时候发心,不好的时候起念,是不是会这样呢?若是这样,我们就要注意了,我们必定要将德、所受的教育入心,然后又能够将我们了解的再去教导他人,这样就是德香能够熏习,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这叫做道德的香气。 [天人象马调御师]。[调御]就是佛十号之一。天人师、调御丈夫,这都是佛陀十德的其中之一。 ◎调御师: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能说一切种种诸法,调伏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安乐。 所以要[具大丈夫力用],要有大丈夫的力量,[而能说一切种种诸法,调伏一切众生]。因为众生刚强,难调难伏,我们要调伏众生必定要具足很大的力量。好像在驯兽的老师,不管是虎、狮等猛兽,来到这个调御师的面前都很乖。其实,佛陀在芸芸众生中,众生的心性就是最刚强,唯有佛有办法调伏。 《法华经》里面不也有这样一段(经)文,佛陀讲经之后,期待《法华经》要有人能够流传下去,希望他的弟子有人能够起来承担。弟子之中没有人敢,却是他方的菩萨来了,有弟子知道佛的意思,站起来就向佛陀说:[佛啊,我们想要传,不过我们很怕。]佛陀就问:[你们怕什么?][娑婆世界众生难调难伏,很刚强,我怕没有这个力量来调伏这样的众生。]大家起起伏伏,[发心容易,恒心难],尤其是一个比一个心性更刚强、更难调伏。 有时候若是想到这一段,我也是很怕!到底大地芸芸众生如何教化呢?所以要调伏众生不是那么简单,要有大丈夫的力量,才能说一切法来教化。 [调伏一切众生,令离垢秽]。众生的刚强就是内心有垢秽,贪、瞋、痴等等很不好的习气,很难调伏。就要用种种的方法,慢慢地说服、调教。这要像调御师一样的智慧力量。这是知道我们要如何来调教众生,我们必定要自我调伏。我们自内心的本性也有很多难调刚强的习性,所以我们想要调伏他人,要先将自己的习性调伏好,调伏了之后,我们才能调伏其他人的习性。这就是修行,德若完成,力才会成就。 所以在修行,我们的心态,《无量义经》是云云一段一段,不断希望我们的心能够接纳佛陀所教化,心里所保护的法。佛的心,就是要调伏众生心。 所以接下来,《法华经》这段(经)文,我们前面说过了,如来已经开始讲《妙法莲华经》之后,说大乘法之后,妙光法师开始接这个法,来教化不论是八百弟子,或者是八王子,一一都让他们成就了。 文殊菩萨对弥勒菩萨说,精进的,他就能够早早成佛、早早成就。懈怠的,因为佛陀说,人人本具佛性,只要我们平时有这个信念,平时我们也同样在恭敬、种诸善根,同样的[分分功德,分分己获],只要我们内心的贪着利养若去除,这种供养过去诸佛、种诸善根,不是早就能成就吗?就是因为我们还有贪着利养,所以成就的时间就拖长了。 前面说的,我们若还记得,我们就知道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用心良苦。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为了要让释迦佛这场法会能够很顺利,人人起恭敬心,依道受教,守志奉道,为了要这样,所以在那个环境中也互相扮演启机者与当机者。 所以下面这段(经)文说:[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前面我们都知道了,那位求名菩萨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那位妙光菩萨就是现在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将这些事情交代清楚了,现在再接下来就是重宣此义。前面长行的(经)文就是这样跟我们说过了,因为这是大乘法,这(经)文说过之后,担心大家忘记,又再重宣,用偈文的文句再向我们重复一次。 ◎此颂:时希有、佛名希有、法希有、利益希有。 所以此上有好几项的稀有,现在再接下来的这段就是重复过去长行的(经)文,法是重复,不过它是很珍贵的东西,所以他就要再重复。就像我每天在说话,常常都是重复再说一遍,这就是重复。重复,用偈文,不同的文体,再说一遍。 这就是[稀有],因为时间很稀有,要能够刚好在这个时间。要讲话要适时、要适人,因人、因时、因地,所以[此颂时稀有],要把握这个时间,好的法再重复,这个时刻很稀有。 [佛名稀有],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法中,文殊菩萨又再重述过去无量劫以前日月灯明佛,这也是很稀有的事情。佛佛道同,佛的名字重新解释有它的意义,真的也是稀有啊! 再来就是[法稀有]。法,佛陀的本怀保护着,已经四十多年了。从他开始第一念的觉悟,那时候心灵的境界,就一直要向大家分享,真的天地宇宙万物的真理,人生来、去,因缘果报的法等等,都一直想跟大家分享,但是时机不对。现在经过四十多年后,佛陀将他的本怀将要畅演出来,所以是[法稀有]。 再来就是[利益稀有]。这个法就是能够利益众生,这些众生已经四十多年随佛闻法,就是从阿含(时期),而方等(时期),而般若(时期),回归到现在就是华严、法华的境界,五时具足,法才能够呈现出来。这是法利益众生稀有。 各位,学佛真的要从内心很彻底去了解法的髓,法髓。常常跟大家说,《无量义经》我们要很用心,因为《法华经》很长,其实它是在解释《无量义经》的道理。《无量义经》就是《法华经》的精髓。所以为什么讲《法华经》还要回复到《无量义经》呢?因为《无量义经》是《法华经》里面的意涵,它含着无量义。《无量义(经)》的解释,就是在《法华经》。 所以希望人人对这两部经要用心会合起来,这才有内涵与外行。请人人要多用心啊!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